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精细油藏描述规范
3 工作流程以油田钻井资料、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井点地层精细对比、井断点的落实及地震精细解释,建立三维构造精细模型;通过储层精细划分、井点夹层描述、储层参数测井精细解释及取心井资料研究,建立三维储层精细模型(包括沉积相模型);开展模型合理粗化方法研究,把精细地质模型不失真的输入到数值模拟软件,并通过快速历史拟合,对模型进行验证,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完善地质模型。
最终实现油藏的高精度拟合,并把数值模拟成果输出,进行各种剩余油指标的定量计算、统计分析,寻找剩余油潜力,结合油田开发状况分析及开发效果评价,制定合理、高效的油田开发调整及挖潜方案。
同时实现油藏地质模型和数值模拟模型的资源共享,初步建立“数字油藏”。
油藏描述工作流程见图1:图1 精细油藏描述工作流程4 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4.1 基础地质资料4.1.1 地震资料:二维、三维地震资料。
4.1.2 钻井资料:工区内所有的探井、开发井、取心井,包括井别、井位坐标、补心高、补心海拔、完钻井深、完钻层位、靶点坐标等信息。
4.1.3 测井资料:用于地层对比划分的常规测井曲线及相应的测井曲线数字带,特殊测井(核磁测井、成像测井等)曲线及数字带。
4.1.4 井斜资料:包括斜井、侧钻井、水平井的数字化井轨迹数据。
4.2 开发动态资料4.2.1 开发数据:油田、开发单元及单井的开发数据,包括油水井月数据、油田开发月综合数据;井史资料(射孔、封堵、措施等数据)。
4.2.2 动态监测资料:包括动静液面、压力、试井、产液、吸水剖面,C/O测井、剩余油饱和度测井等监测资料。
4.3 开发实验资料4.3.1 取心井资料:常规岩心分析、岩石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粘土矿物分析、X衍射全岩矿物分析、润湿性、敏感性、毛管压力、相对渗透率曲线等资料。
4.3.2 高压物性资料:包括油、气、水的高压物性数据(溶解油气比、地下原油密度、粘度、原油体积系数、压缩系数、天然气组份、体积系数等)。
精细油藏描述的技术与发展
精细油藏描述的技术与发展摘要:这些年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建设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工业发展迅速,其中石油工业尤其发展迅猛。
伴随着我国石油行业的快速发展,油气开发的重要性逐渐被社会所认可,如何精确的定位油藏中剩余油分布逐渐成为了研究人员所关注的要点。
笔者经过较为详尽的现场研究,同时结合大量文献材料,对精细油藏描述的技术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通过论事此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为精细油藏的全面描述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技术发展;1 关于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的解释1.1 油藏描述的基本含义油藏描述的定义指在当一个油藏得以发现时,对整个油藏进行全面的地质综合分析与解释的技术。
尤其是精细油藏描述,精细油藏描述指当油田投入全面开发之后,可以伴随着油田的开发进度和静态资料的整理情况对地层中的剩余油进行描述,并且根据进度不断地对地质模型与地层构造变化进行分析。
1.2 油藏描述技术的发展浅析油藏描述的技术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并且在最近几十年逐渐的发展壮大,油藏描述技术是以测井技术为主,通过各个单井位的处理比较,通过大量的演算形成的一套完善的多层次系统。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使用,油藏描述技术得以蓬勃发展。
在我国“七五”建设时期,正值改革开放的关键节点,石油工业越来越被国家所重视,国家石油部成立了专门的油藏描述科研项目,而在新世纪之后,油藏描述技术应国家需要,研究人员展开了更为详细的探索,这项技术的快速发展,也成为了国际上热点的研究话题。
2 精细油藏描述中存在的相关问题2.1 对储层的精细化分类与比较精细油藏描述里最为重要的研究内容当属精细地层分类与地层解释,这也是我国油田研究人员所涉猎的重点问题之一。
尤其是当油田开发到后期的时候,生产层位中的注水层位、储油层位的分析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地层的精细化分层要求不断提高,高分辨率油藏描述技术的作用也将越来越得以体现。
2.2 储层沉积的成因与构型分析储层的性质在油藏描述技术里占有重要的地位。
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共页
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
1.2.3.10 储层在某一方向上的邻井处尖灭,此时两井点间不连线, 但须编绘砂岩尖灭标志。
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
1.2.4 所有与“未钻遇”层的连通关系均不表示。
断 距
测 井 曲 线
油(气)层对比 剖面图
√
√
√
√
√√√√√√√√√
√√√√√√√
油(气)砂体图 √ √ √ √ 沉积微相分布图 √ √ √ √
√√ √√√√√√√√√
√ √√√√√√√
储层微型构造图 √ √ √ √ √ √ √ √ √ √ √ √ √ √
√√√√√√√
栅状图
√√√√
√√√√√√√√√
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
1.2.3.5 薄层砂与河道砂上部的连通。
1.2.3.6 废弃河道砂与河道砂的连通。
1.2.3.7 同一沉积单元(单砂层)或不同沉积单元(单砂层)的不同河道 砂体的连通。
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
1.2.3.8 同一沉积单元(单砂层)或不同沉积单元(单砂层),河道砂体连通厚 度小于1.0m,且主要与层位较低砂岩的顶层微相连通,可不连线。
3cm
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
1.2.7 渗透率可根据实际情况分级,并由高到低分别标注红色、黄色、绿色 、灰色等色标;非渗透层或干层空白;水层为浅蓝色;油水同层的上部标注油 层同渗透率级别的色标,下部标注水层的色标;同时有2个级别的渗透率,利 用颜色相互渗透的方式来过渡。
2.油(气)砂体图
2.1 编图原则
1.油(气)层对比剖面图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在油藏勘探中的应用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在油藏勘探中的应用1 地质概况垦东34井区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中生界、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东营组、上第三系馆陶组、明化镇组及第四系平原组。
垦东34块位于垦东凸起北部斜坡带上,垦东10北断层下降盘,为受2条小断层控制的断鼻构造,该断鼻是垦东4~垦东10断鼻构造的一部分,地层倾角3°~5°。
油层发育受构造和岩性双重因素控制,构造高部位为气层或油层,构造低部位虽有砂体发育,为干层或水层。
同时,砂体受河流相沉积的影响,横向变化快。
2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主要指精细层位及储层的描述,进行砂体标定与追踪。
随着勘探难度的增大,地震储层描述技术的应用是勘探开发的重要手段。
2.1 储层识别与标定技术储层的地震反射同相轴是由储层与其上、下围岩的波阻抗差而形成的。
储层标定就是根据钻井资料将地质目标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出来,以区别于其它反射轴的过程。
目前常用的储层标定技术有VSP测井、声波合成地震记录和经验速度尺。
2.2 属性提取分析技术储层与围岩波阻抗差值的存在是应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预测的前提,两者相差越大,预测效果越好。
经研究发现本区泥岩呈高速,砂岩呈低速,两者相差很少,而且地层纵向上为砂、泥岩薄互层沉积、砂层厚度与泥岩隔层厚度比较接近,且储层与围岩速度比较接近的地层中,储层预测难度很大。
本区储层和围岩质地较纯,岩性单一,不存在灰质成分,因此,地震剖面上的岩性界面常代表砂岩和围岩的分界面。
“三瞬”属性最常用,其中瞬时振幅和瞬时频率用于岩性解释,瞬时相位用于检测地层的接触关系。
由这三种基本属性可以导出其它许多相关的属性。
近几年来,由于储层描述的需要和全三维数据体解释的发展,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急剧发展,已成为储层预测、储层特征参数描述、储层动态监视等方面的关键技术。
2.3 相干体分析垦东北部地区由于处在孤东潜山与垦东凸起之间,构造应力较为集中,发育了一系列北东方向的雁行式断层,并被东西向断层复杂化。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LN
目录
一、前言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1.精细油藏描述的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不同开发阶段精细油藏描述的主要任务 5.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 6.精细油藏描述内容 7.精细油藏描述成果(成果图件、数据体要求)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5. 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 基本要求 必须重视各开发阶段静、动态资料的录取,并按各
井资料等(开发中后期还应包括水淹程度、水洗效率、剩余油饱和度的 测定等资料)。 测井资料:按描述要求,测全各种曲线。在开发中后期,要求有水淹层 测井等系列; 动态资料:油田所有的动态资料,包括产油量、产水量、压力、试井、 产出剖面、注入剖面、井间剩余油监测及裂缝(微裂缝)等动态监测资 料。
目录
开发阶段有关资料录取要求和技术标准述
的需要; 已有的资料必须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5. 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
基础资料 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是指在油藏现阶段可以获取到的所有静、动态
资料。包括: 地震资料:与地质条件相适应的满足精细油藏描述的地震资料; 地质资料:所有井的地质、岩心化验分析等资料以及分阶段的密闭取心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_976
目录
一、前言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1.精细油藏描述的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不同开发阶段精细油藏描述的主要任务 5.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 6.精细油藏描述内容 7.精细油藏描述成果(成果图件、数据体要求)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 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 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 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胜利油田油藏描述规范及关键技术介绍-1
建立五个模型 应用四项技术 搞清三个分布 提出两项措施 达到一个提高
地层模型
地质综合分析
构造模型
水淹层
剩余油平面
提
分布
新井精细挖潜
高
储层模型
测井解释
剩余油层间
采
精细油藏
分布
老井综合治理
收
流体模型
数值模拟
剩余油层内
率
油藏模型
油藏工程 综合分析
2、微型构造研究技术
研究方法
高精度三维 地震资料
目前
1~5m
小 高
点
合 井距
理
小
微
鼻
构 构造倾角 状
造
尺 度
经济可采 剩余油
小 断
同一目的层不 鼻 同区域采用不
同微构造尺度
1、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测井解释; 2、残余油饱和度解释 ; 3、原油性质在平面纵向上的变化规律研究; 4、地层水性质在平面纵向上的变化规律研究 ; 5、原油性质在开发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研究;
1、油藏类型:精细研究油水关系, 利用多种方法和技术,按小层、按 砂体、按断块确定油水界面。
2、储量计算
3、油层评价
正向微型构造:包括小高点、小鼻状、小断鼻。 负向微型构造:包括小低点、小沟槽、小断沟。 斜面微型构造。 根据微构造的顶底形态,总结了顶凸底凸型、顶凸底平型、顶平底凸型、顶 底均为鼻状凸起型、顶凹底平型、顶凹底凹型、顶平底沟槽型等7种主力小层顶 底微构造组合模式,前四种为剩余油相对富集区。 建立精细构造模型要求:表现出构造幅度≤5m,构造面积<0.1km2,断距 ≤5m,断层长度<100m。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与方法
研究目的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油田开发早中期,对于连续性较好、厚度较大的储层、高孔 高渗带、明显的构造和断层等问题,通过地震和地质等常规 的方法,已经基本得到解决; 油田开发的晚期,重点关心的是低孔低渗带、薄储层、隔夹 层、微构造和小断层及岩石物性的非均质性等问题,是我国 大部分油田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而该研究又是世界性的攻 关难题。
主要内容
• 精细油藏描述方法
• 精细油藏描述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 主体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技术对策
地质研究与地质模型的发展方向 • 研究的尺度越来越小; • 基本单元越来越小; • 定量化和预测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这种发展趋势也是为了满足生产的要求, 新油田的高效开发,特别是老油田的深入 挖潜问题,没有精细的地质研究是非常困 难的。
开发地震,也称储层地震学或油藏地震学。在油气田
开发和开采过程中,对油藏特征进行横向预测,做出完整
描述和进行动态监测的一门新兴学科。这些技术有:地震 目标处理、三维联片处理、迭前深度偏移、高分辨率地震
勘探、地震属性分析与烃类检测、相干体分析、定量地震
相分析、地震综合解释与可视化、地震反演、储层特征重 构与特征反演、AVO分析与反演、3D AVO、井间地震、 四维地震、多波多分量等。开发地震的内涵包括两个部分, 即储层静态描述与油藏动态管理。
三维可视化技术预测沉积体分布特征
相对波阻抗
地层 深度 GR 岩性剖面 RT 沉积微相
三角洲平原 分流河道 分流间湾 三角洲平原 分流河道 分流间湾 主力气层
三 角 洲 朵 叶 体 展 布
花 港 组 上 段 上 部
绝对波阻抗
三 角 洲 前 缘
典 型 三 角 洲 相 沉 积 模 式
5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方法解析
137当前油气开发领域中的精细油藏描述技术非常先进,对于油藏开发非常重要,其能够将油藏老区进行充分的开采,提高采收率,并且可以保证已经开发的油田稳定的开采。
1 地质概况某地油藏的地层条件非常复杂,该地区所处的位置是整个区域的北部倾斜坡带,该地层的倾斜角度大概在3°~5°的范围内。
油层的发育结构以及岩性双重的因素共同作用之下,使得其高位基本为气层或者是油层,构造底部位置为砂体发育,主要为干层或者水层。
此外,砂体还会受到河流相沉积的影响,横向的变化速度比较快。
2 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该技术主要指的是对于地层中的精细层以及储层的描述,同时进行准确的砂体标定和追踪。
开采的大力开展,其难度逐渐提高,地震储层的描述技术也是勘探开发的重要过程,对于油气田的开采影响非常大。
2.1 储层识别与标定技术储层地震反射同相轴是因为储层在其上、下围岩中的波阻抗差所导致的。
储层标定也就是根据钻井的地质资料来反映地震剖面的具体情况,从而与其他的反射轴进行区分。
当前的储层标定技术比较多,通常有VSP检测技术、经验速度尺等等。
2.2 属性提取分析技术该区域内的储层和围岩质地都非常纯净,岩性也没有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也并不存在灰质成分,所以地震剖面上的延性也就可以反映出砂岩和围岩的分界面。
“三瞬”可以反映出该区域的真实特性,并且由该特性可以推导出其他的一些具体的属性信息2.3 相干体分析因为该地区的地质条件比较特殊,所以其内部的构造应力比较集中,存在很多的北方雁行式断层,同时东西方的断层复杂性较高。
通过深入的分析之后,可以全面地对断层和空间的展布进行合理的认识,这就发现了该区域内存在非常多的小断鼻以及断块。
3 在油田的应用3.1 砂体边界的确定砂体描述最为主要的作用在于可以非常明确地确定出其边界所在的位置。
通过对整个区域内砂泥岩的波阻抗值进行测定、统计和分析,进而可以准确测定该区域内存在的粒砂岩,然后从井出发,进而确定出井点出砂体的顶部和底部边界,然后通过波形相似以及颜色变化的具体规律可以将砂体的顶底面向外延伸,在平面位置上进行闭合。
油藏描述中国石油大学
一、名词解释:1.油藏描述:简称RDS,对油气藏各种特征进行三维空间的定量描述,表征和预测。
它是认识和研究,改造油气藏,提高油气藏开发效果的方法技术。
P522.流动单元:是侧向上、垂向上岩性、物性相对均一,具有相对流体流动特征的储集单元,其顶、底必须存在一定的有效隔层。
(根据影响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地质特征与岩石物理特征所划分的具有一定体积的岩石,是流动模拟的基本单元,没有”相”概念,也没有预测作用。
)P6\P133.微型构造:在油田总的构造背景上油层本身的微细起伏变化所显示的构造特征,其幅度和范围都很小。
通常相对高差在10m以内,长度在500m以内,宽度在200-400m,面积小于0.3km²。
P94.地震相:有特定地震反射参数所限定的三维地震反射单元,它是特定的沉积相或地质体的地震响应。
P325.测井相:表征沉积物地质特征的一组测井响应特征。
测井资料能够提供连续而丰富的地下地质信息。
P126.储层参数的空间结构形态:储层结构:储集体的几何形态及其在三维空间的展布,是储集体连贯性及储集体与渗流屏障空间组合分布的表征。
P307.沉积层序:一套整一的、连续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地层组合,其顶、底以不整合面或与之可对比的整合面为界。
P318.油藏储层地质模型:是油藏描述综合研究的最终成果。
将油藏的各种地质特征在是三维空间分布及变化定性或定量表述出来的地质模型,它是对油气藏的类型、储层几何形态、规模大小、储层参数分布、流体性质分布,储层非均质性、油藏构造特征等的高度概括。
实际上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其建立是油田综合评价的基础;反映该地区油藏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和油气富集控制因素等,对勘探开发可起预测作用。
P28概念模型:针对某一种沉积类型和成因类型的储层,把它具有代表性的储层特征抽象出来,加以典型化和概念化,建立一个对这类储层在研究区内具有普遍代表意义的储层地质模型。
本身并不是一个或一套具体储层的地质模型,而是代表某一地区某一类储层的基本面貌。
精细油藏描述管理
精细油藏描述管理1 基本要求开展精细油藏描述的目的,旨在重建、完善储层的精细地质模型,分析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量化剩余油分布,为油田调整治理、提高采收率、实现效益开发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2 管理机构和工作职责2.1 成立精细油藏描述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副总经理担任,成员由开发、采油厂的主管领导组成,按照项目管理运行机制进行组织与实施。
2.2 领导小组下设精细油藏描述研究工作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管理办公室),管理办公室设在开发,办公室主任由开发主任兼任。
主要职责如下:2.2.1 拟定项目管理的各项制度并组织落实实施;2.2.2 协调项目开展所需的资料及软件、硬件;2.2.3 对项目的进展进行跟踪与监督;2.2.4 组织项目阶段性、年度验收与评审;2.2.5 协调、监督项目成果的交流与归档。
2.3 开发是分公司精细油藏描述工作的主管部门,其职责如下:2.3.1 负责组织精细油藏描述工作的年度部署、立项论证、设计审查;2.3.2 负责及时下达精细油藏描述研究项目任务书或签订项目研究合同,负责研究经费的申报;2.3.3 负责制定、修订项目管理相关制度,并监督执行;2.3.4 负责制定项目绩效考核办法,对项目实施成果进行考核兑现;2.3.5 及时审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变更,并报组长审批;2.3.6 负责组织项目实施过程的检查、完工验收;2.3.7 负责项目专项技术交流、专题研讨及培训。
2.4 财务资产部是精细油藏描述项目研究经费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2.4.1 负责组织落实精细油藏描述项目研究经费;2.4.2 项目研究经费从成本中列支,各项目研究费用额度参照年度开发部署有关精细油藏描述研究项目的费用预算,财务资产部对各项目预算费用核定后,年初下达预算,并按预算运行进度进行控制,下半年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按照有关规定对预算进行调整;2.4.3 负责项目研究经费全过程的监督与检查。
大港油田-大港油田精细油藏描述技术
⼤港油⽥-⼤港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港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赵平起刘树明芦凤明刘存林周宗良(中国⽯油⼤港油⽥公司天津⼤港)提要:⼤港油⽥经过精细油藏描述、调整挖潜之后,地下剩余油分布更加分散和隐蔽;通过深⼊探索和实践,在有效应⽤叠前反演开发地震技术、储层层次分析及构型研究技术、相控动态随机建模技术、油藏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技术、储层⾮均质性与开采⾮均质的⾮耦合性形成的剩余油研究⽅法、注⽔砂岩油藏⾼含⽔期注采系统调整技术、裂缝性稠油油藏有效改变开发⽅式技术、改变注⼊介质污⽔聚合物驱油提⾼采收率等⽅⾯形成了⼀系列有效实⽤的技术⽅法。
关键词:精细油藏描述叠前反演储层构型相控动态建模流固耦合剩余油开发对策⼀、前⾔以陆相沉积储层和复杂断块构造为基本地质特征的⼤港油⽥,经过40年的开发,逐步进⼊了以⾼含⽔、⾼采出程度为基本特点的中后期开发阶段。
如何进⼀步发挥⽼油⽥的资源潜能,不断提⾼油⽥的开发⽔平,是油⽥开发的客观要求和战略需要。
关键的技术措施之⼀就是开展以重建地质模型为核⼼的精细油藏描述研究。
⼤港油⽥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完成了已开发油⽥6亿吨地质储量的精细油藏描述⼯作,见到较好的实施效果,实现了预期的总体⽬标。
但对油藏的认识是⼀个循序渐进、不断深⼊的过程,特别是对于⼤港油⽥⾮常复杂的多类型断块岩性油藏,在经过精细油藏描述、调整挖潜之后,地下剩余油分布更加隐蔽。
经统计,⽬前⼤港油⽥剩余油潜⼒分布类型及所占⽐例为:注采井⽹⽋完善的油砂体占34.2%,地质储量控制程度低的油砂体占15.8%,受断层遮挡及微构造⾼点控制的油砂体剩余油占3.2%,油砂体受储层沉积结构影响,存在注⼊⽔波及不到滞留区的剩余油占5.3%,注采井⽹完善的⼤油砂体中剩余油占41.5%。
如何精细描述和刻画这些已⾼度分散的剩余油分布、采取何种有效开发⽅式提⾼开发⽔平;⼤港油⽥进⼀步进⾏了深⼊探索和实践,已见到较好的应⽤效果。
⼆、多学科⼀体化油藏描述技术⽅法1.有效应⽤叠前反演等开发地震技术预测识别滚动⽬标,寻求⼤的发现港东油⽥在2003年完成了100平⽅公⾥三维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作。
精细油藏描述成果提交规范
精细描述油藏成果数据建设精细油藏描述成果提交规范(试行)目录1总则 (7)1.1、精细油藏描述的定义 (7)1.2、成果数据规范的目的和意义 (7)1.3、成果数据规范的适用范围 (7)1.4、成果内容提交要求 (8)2精细油藏描述的成果资料分类 (8)2.1测井研究 (8)2.2地质研究 (8)2.2.1地震解释 (8)2.2.2沉积相带 (8)2.2.3储层描述 (9)2.2.4地质建模 (9)2.3油藏工程 (9)2.3.1注采系统 (9)2.3.2剩余油分布 (9)2.3.3数值模拟 (9)2.4其它 (10)3精细油藏描述成果提交内容及格式 (10)4成果提交方式的规范 (11)4.1本地机文件夹的创建规范 (11)4.2提交信息的规范 (12)5精细油藏描述部分可参考的行业标准 (13)6附表 (14)1总则1.1、精细油藏描述的定义油田投入开发后,随着油藏开采程度的加深和生产动态资料的增加所进行的精细地质特征研究和剩余油分布描述,并不断完善储层的地质模型和量化剩余油分布,称为精细油藏描述。
1.2、成果数据规范的目的和意义油藏描述是一项多学科综合化、集约化、协同攻关的研究项目。
需要把地质、地球物理、油藏工程、数值模拟、数学、计算机和现场等众多学科和部门组织成一个项目组,协同攻关,其本身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研究人员通常会使用各种不同的软件系统去完成包括构造解释,沉积相分析,测井处理和解释,储层预测,属性分析,油藏建模,数值模拟等油藏描述各项工作。
而这些来自不同软件公司的产品由于内部数据格式互不公开,而且运行于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上,导致最终的成果数据,尤其是测井解释成果,地震解释成果,数值模拟成果,因数据格式各不相同,无法在同一数据平台上进行数据交换和浏览,从而无法实现成果信息数字化。
油藏描述项目的成果资料对新疆油田的开发来说无疑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为了使这些成果得以保留,同时在以后的油藏研究中具有二次开发和借鉴作用,成果数据必须规范化,其目的是要实现统一有效的资源管理和资源共享,提高成果的使用率,方便油藏成果的利用和二次研究,最终实现成果信息数字化。
211081498_精细油气藏描述,筑牢油气田开发基石——记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陈欢庆
创新之路58 科学中国人 2023年3月精细油气藏描述,筑牢油气田开发基石——记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陈欢庆 卫婷婷“拿绣花针的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陈欢庆并不介意这样的称谓。
与我国许多已经进入开发中后期的“老油田”打交道,陈欢庆认为这根名为“精细油气藏描述技术”的“绣花针”十分有必要。
精细油气藏描述贵在“精细”,只有过程的精细才能获得结果的精准,将其比作绣花并不为过。
“要做好油气田开发工作,首先要正确认识油气藏特征,这是编制各类开发方案的基础和依据。
”据陈欢庆介绍,目前,精细油气藏描述构造解释已经精细到微构造,储层预测已经精细到单砂体,剩余油表征也已精细到微观尺度。
如果说以前只能看到“足球场”大小的油藏,那么通过不断精进的预测和分析手段,如今被剖析出的油藏已经达到“篮球场”的大小。
陈欢庆连同无数同仁夜以继日地在细密的网格里,“穿”着科技发展的“针”,“引”上虑周藻密的“线”,把原本深藏在地下的石油宝藏,通过一张“透视般的画布”呈现在大众眼前。
“工业血液”不息奔流“石油是工业的血液。
”这句广为流传的话语是促使陈欢庆下定决心迈入石油专业求学的初衷。
1999年高考前夕,偶然的一次机会,他看到了西北大学“中华石油英才之母”的介绍,这所伫立在西安古城内的高校几乎满足了他对学术氛围及专业的所有想象。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将高考第一志愿填上了西北大学地质学系石油及天然气地质专业的名字,并被顺利录取。
这封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书是陈欢庆奋斗的开始,从大学一年级入学到毕业,每年暑假陈欢庆都会积极参与校内组织的油田实地勘察调研等活动,与业内前辈进行面对面交流,逐渐适应了“扎根在土地中”的科研形式。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比较笨的人”,陈欢庆总是如此谦虚,“我没办法像很多天赋极高的同学一样飞快掌握许多技能,只能多付出时间,一步一个脚印地将专业知识、基础技能磨得扎实。
”由此,河北秦皇岛、陕西汉中、甘肃庆阳、陕西延安、广东湛江等地均留下了他拼搏的脚印。
油藏地质学第4章油藏描述资料
㈤岩心录井资料应用
1. 考察古生物特征; 2. 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对比; 3. 研究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的关系,以及与电性的关系 4. 掌握生油特征及其他地化特征; 5. 观察岩性、沉积结构与构造、判断沉积环境; 6. 了解构造和断裂情况,如地层倾角、接触关系、断层位置等; 7. 检查开发效果,了解开发中所必须的资料数据。
四、油藏描述资料
基础前提:各种资料齐全准确 1.直接资料:岩心、岩屑录井资料、分析鉴定数据 2.间接资料:物探、测井、试油、试采 归纳起来包括:钻井地质资料
物探资料 测井资料 试油试采资料 动态资料
§1 钻井地质资料
地质录井的主要项目有:岩心录井、岩屑录井、钻时录井、钻 井液录井、气测录井。 一、岩屑录井资料
气测录井方式有两种:随钻气测与循环气测 应用:记录钻井液中可燃气体含量,
及时发现油气, 预报井喷。
§2 物探资料
一 地震勘探原理与方法
㈠概念
地震勘探(Seismic Exploration):就是人工手段激发地震 波,通过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的传播情况,以查明地下地质 构造,寻找油气藏的技术方法。
㈣ 油气水分布及性质 1. 油气水分布 2. 油气水界面与过渡带 3. 流体分布的控制因素 4. 流体性质
㈤ 地层压力、温度系统
㈥ 渗滤物理特征
1. 润湿性 2. 相对渗透率 3.毛细管力 4. 水驱油效率 5. 敏感性研究
㈦ 驱动能量和驱动类型
1.天然水头能量 2. 边、底水能量 3.弹性能量 4.气顶能量 5.溶解气能量 6. 重力能量
精细油藏描述
研究储层的“四性”关系,建立储层物性参数的测井解释模型,根据模型解释储层物性参数。
②储层宏观非均质性
a.层内非均质性
描述砂层内渗透率在垂向上的差异,确定其非均质特征参数(渗透率非均质系数、变异系数、渗透率级差及突进系数等)。
划分层内夹层的成因类型,描述夹层分布特征及其对储层分隔和连通性的影响。
2、地质:所有井的地质,岩心等资料以及分阶段的密闭取心井资料等(开发中后期还应包括水淹,水洗效率,剩余油饱和度的测定等资料)。
3、测井:按描述要求,测全各种曲线。在开发中后期,要求有水淹层测井系列和层内细分测井等系列;
4、动态资料:油田所有井动态资料,包括油产量、产水量、压力、试井、产液、吸水剖面等动态监测资料。
④储层分类
以渗透率为主对孔隙结构特征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确定分类标准,并对孔隙结构和储层进行分类,描述各类储层的物性及孔喉特征。
⑤储层粘土矿物分布特征
确定出储层粘土矿物的主要类型,描述其在储层中的分布特征。
⑥储层敏感性分析
描述储层的敏感性特征。
⑦储层评价
通过以上的储层描述对储层进行分类评价。
4)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
1)构造描述
在新增资料(特别是钻井资料)的基础上不断修正以前对储层构造的认识,分级描述构造的类型、形态、倾角、闭合高度、闭合面积等。
2)断裂特征
在新增资料的基础上,不断修正以前对断层的认识,分级描述断层的分布状态、密封程度、延伸距离及断层要素。
3.储层描述
储层描述基本单元为小层。
1)沉积微相描述
①岩石相及组合
描述不同岩石相类型的沉积特征以及其组合特征。
②测井相
依据岩心组合与测井曲线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各类微相的测井响应模式,利用测井曲线进行全区单井沉积微相划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3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目录
n 一、前言 n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n 1.精细油藏描述的范围 n 2.规范性引用文件 n 3.术语和定义 n 4.不同开发阶段精细油藏描述的主要任务 n 5.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 n 6.精细油藏描述内容 n 7.精细油藏描述成果(成果图件、数据体要求)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n 4.不同开发阶段精细油藏描述的主要任务
n 开发初期精细油藏描述 n 开发初期精细油藏描述是在油田正式开发方案实施后,在开
发基础井网全部完钻的新增资料基础上进行的精细油藏描述。 n 开发初期精细油藏描述的任务是油藏地质再认识,落实构造
形态、断层、油气水分布状况及砂体连通、油气水界面、储 层参数等,检查开发方案设计的符合率,修改原有的地质模 型,为储量复算、开发调整等提供地质依据。描述成果是建 立开发初期的地质模型。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一、前言
n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 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n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 港油田分公司、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大庆油 田有限责任公司
n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窦松江 李桂林 何鲁平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目录
特征参数,主要包括:排驱压力(MPa)、中值压力(MPa)、最大孔喉半径
(μm)、孔喉半径中值(μm)、吼道直径中值(μm)、相对分选系数、
孔喉体积比、孔隙直径中值(μm)、平均孔喉直径比、低渗与特低渗储层
的启动压力(MPa)等。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n 6. 精细油藏描述内容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n 6. 精细油藏描述内容
n (一)精细油藏描述基本内容 n (3)储层描述 :储层描述基本单元为小层或单砂层 n 沉积微相描述 n a) 岩石相及组合 n 描述岩石相不同类型的沉积特征及其组合特征。 n b) 测井相 n 依据岩性组合与测井曲线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各类微相的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n 6. 精细油藏描述内容 n (一)精细油藏描述基本内容
n (2)构造及断裂特征描述 n 结合对油藏构造形态、倾角,断层分布及其密封性和裂缝发
育程度的认识完善下列描述。 n 构造描述 n 在新增资料(特别是钻井与地震资料)的基础上不断修正以
前对储层构造的认识,分级描述构造的类型、形态、倾角、 闭合高度、闭合面积等 n 断裂特征 n 在新增静动态资料的基础上,不断修正以前对断层的认识, 分级描述断层的分布状态、密封性、中延国石伸油精长细油度藏描及述技断术规层范 要素。
测井响应模式,利用测井曲线进行全区单井沉积微相划分。 n c) 沉积微相 n 依据岩性组合与测井曲线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各类微相的
测井响应模式,利用测井曲线进行全中国区石油单精细井油藏沉描述积技术微规范相划分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n 6. 精细油藏描述内容 n (一)精细油藏描述基本内容 n (3)储层描述 :储层描述基本单元为小层或单砂层 n 沉积微相描述 n d) 地震相 n 利用地震波形分析、属性提取以及测井约束反演等
n g) 储层评价:通过以上的储层描述对储层进中行国石分油精类细评油藏价描述。技术规范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n 6. 精细油藏描述内容 n (一)精细油藏描述基本内容 n (3)储层描述 :储层描述基本单元为小层或单砂层 n 储层物性 n 研究储层的“四性”关系,建立储层物性参数的测井解释模
型,根据模型解释储层物性参数。可按SY/T5579—2000中 7.1~7.3的规定执行。
n 1. 精细油藏描述的范围
n 本标准规定了精细油藏描述阶段的划分、主要任务、基础资 料、描述内容及描述成果。
n 本标准适用于“注水开发的碎屑岩油藏”,对于其它不同类 型、不同开发方式油藏的精细油藏描述可参照本标准或已颁 布的行业技术标准。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目录
n 一、前言 n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n 1.精细油藏描述的范围 n 2.规范性引用文件 n 3.术语和定义 n 4.不同开发阶段精细油藏描述的主要任务 n 5.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 n 6.精细油藏描述内容 n 7.精细油藏描述成果(成果图件、数据体要求)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n 5. 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
n 基础资料 n 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是指在油藏现阶段可以获取到的所有静、动态
资料。包括: n 地震资料:与地质条件相适应的满足精细油藏描述的地震资料; n 地质资料:所有井的地质、岩心化验分析等资料以及分阶段的密闭取心
井资料等(开发中后期还应包括水淹程度、水洗效率、剩余油饱和度的 测定等资料)。 n 测井资料:按描述要求,测全各种曲线。在开发中后期,要求有水淹层 测井等系列; n 动态资料:油田所有的动态资料,包括产油量、产水量、压力、试井、 产出剖面、注入剖面、井间剩余油监测及裂缝(微裂缝)等动态监测资 料。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n 6. 精细油藏描述内容 n (一)精细油藏描述基本内容
n (1)油层划分与对比 n 按照储层细分和对比的原则及方法,划分出合理的细分
和对比单元;并结合油藏新增的静、动态资料检验对比 单元划分的准确性。具体方法按SY/T6616—1995中 4.1~4.2的规定执行。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n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n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 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 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 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目录
n 一、前言 n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n 1.精细油藏描述的范围 n 2.规范性引用文件 n 3.术语和定义 n 4.不同开发阶段精细油藏描述的主要任务 n 5.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 n 6.精细油藏描述内容 n 7.精细油藏描述成果(成果图件、数据体要求)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目录
n 一、前言 n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n 1.精细油藏描述的范围 n 2.规范性引用文件 n 3.术语和定义 n 4.不同开发阶段精细油藏描述的主要任务 n 5.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 n 6.精细油藏描述内容 n 7.精细油藏描述成果(成果图件、数据体要求)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n 3.术语和定义 n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标准
n 精细油藏描述 n 油田投入开发后,随着油藏开采程度的提高和动静态资料的
增加所进行的精细地质研究与剩余油描述,并不断地完善已 有的地质模型和量化剩余油的分布,所进行的研究工作称为 精细油藏描述。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n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
n a) 孔隙类型:应用薄片、铸体、电镜观察到的储层孔喉情况,参考成因机制, 确定储层孔隙类型(原生孔、次生孔、混杂孔隙类型等),并描述不同孔隙 类型的特征。
n b) 喉道类型:确定对储层储集和渗流起主导作用的喉道类型并描述其特征。
n c) 孔隙结构特征参数:描述各类储层的毛管压力曲线特征,确定其孔隙结构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n 5. 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 n 基本要求 n 必须重视各开发阶段静、动态资料的录取,并按各
开发阶段有关资料录取要求和技术标准录取资料; n 录取的资料必须满足不同开发阶段的精细油藏描述
的需要; n 已有的资料必须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n 一、前言 n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n 1.精细油藏描述的范围 n 2.规范性引用文件 n 3.术语和定义 n 4.不同开发阶段精细油藏描述的主要任务 n 5.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资料 n 6.精细油藏描述内容 n 7.精细油藏描述成果(成果图件、数据体要求)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和最小主应力方向和大小。 n b) 裂缝描述 n 结合前期对裂缝的地质认识,分组系描述裂缝类型、产状、
频率、有效性、空间分布、密度(间距)等。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n 6. 精细油藏描述内容 n (一)精细油藏描述基本内容 n (3)储层描述 :储层描述基本单元为小层或单砂层
技术推测储层井间沉积微相的变化。 n e) 平面微相展布特征 n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描述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并
编制出不同研究单元的平面沉积微相图。 中国石油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规范
n 6. 精细油藏描述内容 n (一)精细油藏描述基本内容 n (3)储层描述 :储层描述基本单元为小层或单砂层 n 地应力及裂缝描述(裂缝油藏重点描述) n a) 地应力 n 结合区域地质认识,描述古今应力场的变化,及最大主应力
n (一)精细油藏描述基本内容 n (3)储层描述 :储层描述基本单元为小层或单砂层
n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 n d) 储层分类 n 对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结构特征参数及试油试采资料进行相关分析,
确定分类标准,并对孔隙结构和储层进行分类,描述各类储层的物性及 孔喉特征。 n e) 储层粘土矿物分布特征 n 确定出储层粘土矿物的主要类型及含量,描述其在储层中的分布特征。 n f) 储层敏感性分析:描述储层的敏感性特征。
n SY/T6616—1995 油气层层组划分与对比方法 n SY/T5579—2000 碎屑岩油气储层精细描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