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6-3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分层练习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6-3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分层练习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e7e1ba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63.png)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基础题】读“四大高原的自述”,完成下面小题。
1.漫画所示四大高原的地形特征,对应正确的是()A.A一青藏高原B.B一云贵高原C.C一内蒙古高原D.D一黄土高原2.我们陕西省北部位于()A.A高原B.B高原C.C高原D.D高原【答案】1.A 2.B【解析】1.漫画A“远看成山,近看成川”指的是青藏高原;漫画B皱纹指的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景观;漫画C痘印,坑坑洼洼指的是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漫画D皮肤光滑,平坦指的是内蒙古高原辽阔坦荡,草场广布的景观。
故选A。
2.黄土高原范围包括中国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总面积64万平方千米,位于中国第二级阶梯之上,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和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
主要包括山西、宁夏大部,陕西中北部,甘肃东南部等。
因此,陕西省北部位于B黄土高原。
3.我国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等地形区则镶嵌其间。
下列图中字母位置表示黄土高原的是()A.B.C.D.【答案】C【详解】读图可得,①是塔里木盆地,②是东北平原,③是黄土高原,④是青藏高原。
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下图中表示秦岭的数字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详解】读图可知,黄士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③秦岭,西抵②祁连山乌鞘岭,东到①太行山,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距今有一千六百年的陕西省柏社村,拥有二百多个地坑式窑洞(见图),展示出独树一帜的关中窑洞文化。
据此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此地适合挖窑洞的主要原因是()A.黄土层厚,直立性好B.红壤广布,土质粘重C.黑土深厚,肥沃粘重D.冻土广布,不易坍塌6.与其他地区窑洞相比,此地窑洞多为地坑式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较平坦B.山崖沟谷多C.高温多雨D.植被茂密7.这里的人们有在院子中央或周围种树的习惯,主要目的是()A.安全警示B.美化环境C.夏季乘凉D.冬季阻风【答案】5.A 6.A 7.A【详解】5.由图可知,图中所示的黄土高原适合挖窑洞,是因为当地黄土层厚,直立性好,适合开挖,与红壤、黑土和冻土无关,故选A。
初中地理《世界更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
![初中地理《世界更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02bb16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30.png)
初中地理《世界更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是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生态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其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对于本地区,而且对于全国很多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有着借鉴意义,因此教材选择黄土高原作为北方地区的一个典型案例。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二、说学情【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学生对八年级上学期和北方地区的学习,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知识,如:知道黄土高原大致的位置并能在地形图上找到。
同时通过对区域地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具备了阅读使用地图、整合资料、分析归纳等能力。
通过黄河的学习认识了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存在的问题是水土流失,但不清楚为什么会发生水土流失。
因此,本节课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学会黄土高原的位置及概况、感受黄土风情;小组论证黄土成因;合作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图示与文字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
2.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通过分析,要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图表资料,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中心,分组讨论其成因、危害及对策分析。
新人教版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新人教版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https://img.taocdn.com/s3/m/516a116225c52cc58bd6be26.png)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
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 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 跨的省级行政区。
长城
乌鞘岭
宁 夏
陕 西
山 西
太 行 山 脉
秦
岭
黄土塬:由厚层黄土组成、面积较大, 顶部平坦,侵蚀作用微弱,是良好的耕 作区。
读图6.34“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思考:
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状况的关系 植被覆盖越少,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就越 弱 ,水土流失的状况 越严重 。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的水土流 失总面积达356万平方千米。 找出水 土流失 严重地 区的分 布,并 根据图 上信息, 分析这 些地区 水土流 失严重 的自然 原因。
1目前黄土高原存在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c) A.酸雨 B.沙尘暴 C.水土流失 D.沙漠化 2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 ) c A.冰川 B.地震 C.风成说 D.火山灰堆积 3造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 ) D A.地表光秃,植被稀少 B.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 C.降水集中于7、8月份 D.人类不合理的开垦、采矿、修路
(1)地形
— 山区、坡度较大;
(2)降水 — 降水量较大、季节差异大。
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
人类活动加剧了这种脆弱
气候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平常年 16.6% 涝年 23.9%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旱年59.5%
延安1951~1991年旱涝灾害发生频率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课标解读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课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3fc233a590c69ec3d4bb7525.png)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课标解读一、课标要求【课程内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中国地理“认识区域”的课程内容分为三部分,共15条,其中位置与分布5条,联系与差异6条,环境与发展4条。
黄土高原可以承载以下6条内容。
位置与分布4条: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某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联系与差异1条: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环境与发展1条: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另外,本专题还可以承载中国“文化特色”部分的以下内容:举例说明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
【活动建议】开展学习交流、撰写小论文等活动。
例如,选择一个教材没有介绍过的区域,收集、整理资料,归纳该区域地理特征,以适当方式(如墙报、图片展等)予以展示,并回答同学的质疑;围绕某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灾害防治、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主题,自拟题目,撰写小论文。
【说明】本单元规定选学我国部分区域,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学习内容要体现区域地理的地域性、综合性特点,注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在联系,具体的学习内容要从所选区域的实际出发,不要求面面俱到。
北京、台湾、香港、澳门为必学区域。
此外,教材编写者和教师还必须从全国范围内选择至少五个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
就某一具体区域而言,可以选择若干条“标准”,合理组织材料,但所选区域组合,必须涵盖本单元所有“标准”。
在学习区域时,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发展观理解不同区域的差异,认识区域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二、课标解读(一)正确理解课标要求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中国地理“认识区域”的课程内容最大的变化是删去了以下内容:“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根据有关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中考地理复习讲解: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中考地理复习讲解: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https://img.taocdn.com/s3/m/913a62673c1ec5da50e27064.png)
2020届中考地理复习讲解: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一、知识讲解1、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⑴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⑵黄土地形的分类:黄土原、黄土峁、黄土梁。
⑶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⑷成因:风吹来的高原。
2、严重的水土流失⑴形成原因自然因素:①地形:坡度较陡,地面较长,冲刷侵蚀力强。
②植被: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
③土质:疏松,多孔隙和垂直方向裂隙。
④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人为因素: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表植被。
②开矿、修路使地表疏松。
⑵影响①带动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②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③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造成河道整治和防洪困难。
3、脆弱的生态环境⑴地形破碎,气候干旱。
⑵自然灾害频繁: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还有旱、涝灾,泥石流,滑坡,塌陷等灾害。
⑶环境容易遭到破坏,而且破坏之后很难恢复。
4、生态建设⑴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
⑵水土流失的治理:①生物措施:植树种草;②工程措施:修梯田;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避免超载放牧。
二、跟踪训练1.“就在这大自然无数黄色的褶皱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者千千万万的人,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引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据此,对文中“黄土地”所在地形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位于第三阶梯上,流水侵蚀严重B.熔面比较平坦,适宜耕种C.传统民居是窑洞,民歌是信天游D.采取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治理生态环境2.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生态环境脆弱。
读黄土高原图,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与其特征对应,正确的是()A.①秦岭一长江、黄河的分水岭B.②太行山—一、二级阶梯分界线C.③贺兰山一黄土高原西部边界D.④长城一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3.能够正确反映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的示意图是( )①农作物产量下降,再扩大荒地开垦②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③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A. B. C. D.4.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植树种草修梯田堤坝②退耕还林还草③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④开垦坡地扩大耕地面积⑤把地承包给个人栽培果树建立水果基地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5.黄土高原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是()A.土质疏松,降水集中B.耕作技术落后,农业产量不高C.历史悠久,战争破坏D.人口增长过快,人地矛盾尖锐6.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根本措施()A.在下游加高、加固黄河大堤 B.在上游进行梯级开发C.在中游植树造林,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D.在下游多开挖几条入海河道7.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验证在同等降水强度、同等土质条件下,地表植被、地形坡度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八下课时作业: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解析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八下课时作业: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ae56ad931b765ce04081491.png)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课时作业(解析版)1.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和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大兴安岭以西,乌鞘岭以东B.主要包括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C.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D.北抵阴山与内蒙古高原相邻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在改善本区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本区经济是一个重大课题。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有()①减少土壤肥力②淤塞河道③破坏农田④生态环境恶化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黄土高原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的优势有()①自然资源丰富②名胜古迹众多③工业基础雄厚④国家政策、资金扶持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左图是中国地形局部图,右图是某区域经纬网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读左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形区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地表形成“千沟万壑”的景观B.③为秦岭,是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C.甲地形区北抵阴山与内蒙古高原相邻D.④为太行山,其东侧为东北平原5.“就在这大自然无数黄色的褶皱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者千千万万的人,无论沿着哪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引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据此,对文中“黄土地”所在地形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位于第三阶梯上,流水侵蚀严重B.塬面比较平坦,适宜耕种C.传统民居是窑洞,民歌是信天游D.采取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治理生态环境6.读右图,关于该区域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A.图示区域位于北京的西南面B.A山脉东西两侧分别是平原和高原C.大部分地区是沟壑纵横的黄土地D.①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棉基地我国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结合下图“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图”,完成下列各题。
7.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大兴安岭以西B.位于秦岭以北C.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D.北抵阴山与内蒙古高原相邻8.下列关于加强该地区水土保持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无条件地扩大煤炭开采量,提供治理环境的资金B.缓坡地建梯田,沟谷打坝淤地C.植树种草,建设林草护坡带D.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复习 专题04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复习 专题04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040be20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6.png)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复习专题04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知识梳理【重点图】P24图6.25黄土高原的地形,要求记住主要地形区、山脉1.位置、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主要包括山西省和陕西省的大部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甘肃省的东南部。
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流经本区。
2.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如传统民居是窑洞;信天游是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等3.风吹来的黄土:(1)黄土的来:多种假说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风成说”,黄土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
(2)黄土地貌景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川(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地区)4.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其地表景观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是长期的水土流失造成的。
5.严重的水土流失:(1)原因(2)危害:土壤肥力下降,破坏了农田和村庄,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困难。
【补充】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是长期的水土流失造成的;黄土高原是风力搬运堆积而形成的。
6.水土保持:(1)生物措施:植树种草(2)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
(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例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不属于黄土高原典型的黄土地貌景观的是()A.黄土塬B.黄土坡C.黄土峁D.黄土川【分析】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因表面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而得名,它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解答】解:黄土高原景观有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黄土川等,其中,黄土塬是残留的高原面,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为沟壑,若长期遭受流水侵蚀,会被沟谷分割成长条状的山梁,即黄土墚,若它又继续被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的山丘,就是黄土峁。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第三节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 第三节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62a7e876eeaeaad1f330df.png)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请看视频《黄土高坡》黄土高原因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而得名。
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会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会遥想这片古老黄土地所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会向往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当然也会提到白羊肚头巾、信天游等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二、知识讲解考点1 文明的摇篮1.称谓:文明的摇篮黄土风情: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
2.黄土高原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如华夏始祖炎黄二帝。
3.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科学家曾经提出过许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和蒙古高原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4范围:黄土高原东起A太行山、西至B乌鞘岭、北连C长城、南抵D秦岭。
跨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
5、黄土地貌景观: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残留的高原面)、梁(长条状的山梁)、峁(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川(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地地区)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考点2 严重的水土流失1、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1)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考点3 水土保持的措施(1)在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2)在陡坡地实行生物工程,种草、灌木和山杏。
(3)在缓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4)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三、例题精析考点一文明的摇篮例1“山坡坡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黄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同步精品讲义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同步精品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8217fc2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03.png)
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2.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3.根据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危害,了解区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4.结合实例,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命题角度1.运用地图考查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色民居、黄土风情等2.结合地貌景观图考查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及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知识点01 文明的摇篮黄土高原地形1. 位置与范围位置 东起A 太行山 (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B 秦岭山脉)。
范围 包括C 山西、D.陕西两省和E 宁夏回族自治南部、知识精讲目标导航F 甘肃东南部2.黄土高原的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
【微点拨】名胜古迹:陕西省区内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黄帝陵、山西平遥古城。
【即学即练】(2022·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某中学研学旅行时对黄土高原进行了实地考察。
结合图甲“黄土高原位置图”和图乙,完成问题。
1.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范围东至乌鞘岭 B.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自然原因形成C.信天游是该地区富有民俗特色的民歌形式 D.③河段形成了“地上河”2.图乙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该民居的特点是()A.冬暖夏凉,就地取材B.屋顶坡度较大,利于排水C.稳固性差,造价较高D.门窗很小,采光较差【答案】1.C 2.A【解析】1.黄土高原范围西至乌鞘岭,A错误;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长期以来形成了“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貌,B错误;信天游是该地区富有民俗特色的民歌形式,C正确;③为中游河段,“地上河”位于下游河段,D错误。
故选C。
2.图乙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窑洞,该民居的特点是当地人们就地取材、依山而建、冬暖夏凉;屋顶是平顶或没有屋顶;黄土直立性强,干燥易开挖,造价便宜,门窗较大,采光好。
2020届中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专项训练: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2020届中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专项训练: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https://img.taocdn.com/s3/m/03c5285d0b4c2e3f56276343.png)
2020届中考地理复习必背知识点专项训练: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一、必背知识点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达乌鞘岭(祁连山东麓),南到秦岭,北抵长城脚下。
行政上包括山西、陕西两省的大部分和宁夏的南部与甘肃省的东部。
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土层最厚的黄土堆积区。
2、传统的生活与黄土文化1)曾长期处到半农半牧状态,人们生活简单,种植小米(谷子),居住窑洞。
山西人喜食醋。
2、陕北的信天游音乐、安塞腰鼓、剪纸和,是黄土文化的典型代表。
3、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原因:①黄土高原土质结构疏松;②黄土高原地区年降水量不大,但夏季多暴雨;③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有塬、峁和梁三种)④历史上长期的开垦和不合理的农牧方式,导至地表植被稀少,黄土裸露。
后果:①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广种薄收。
②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含沙量巨大,在下游地区形成“地上河”,极容易泛滥决口和改道,形成“害河”。
4、黄土高原的环境整治和生态重建工作1)广泛的植树造林种草,保持水土。
2)小流域治理模式:(如右图所示)①在沟谷建挡土墙,防治崩塌。
②在陡坡地上种植生态林或者苹果.枣.杮等果木以增加农民收入。
③把缓坡地改造成高产稳产的梯田,以保证粮食生产。
3)对于生态极度恶劣的地区实施移民搬迁,异地安置。
4)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
二、专项训练1.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验证在同等降水强度、同等土质条件下,地表植被、地形坡度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通过实验,图中四个杯子中泥土量有可能最大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模拟实验:探究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能够说明地表植被对水土流失影响的是()A.Ⅰ组 B.Ⅱ组 C.Ⅲ组 D.Ⅳ组3.模拟实验:探究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在其它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实验结论正确的是()A.地面坡度越小,水土流失越严重B.地表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严重C.降水强度越小,水土流失越严重D.黏土土质比沙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4.下图为我国黄土高原景观图,针对该地地表现状,应采取的治理措施是()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退耕还林还草③杜绝放牧,禁止发展畜牧业④整修梯田、修筑挡土坝等工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下图是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图,图示区域所表示的地貌类型中,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修建梯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B打坝淤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C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D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生产6.读“黄土高原环境问题成因示意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
![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458b368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17.png)
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一、选择题图为探究不同自然因素影响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1-3小题。
1.用于探究不同土质对水土流失影响的是()A.I组B.Ⅱ组C.III组D.IV组2.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A.地面坡度越小,水土流失越严重B.降水强度越小,水土流失越严重C.地表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严重D.黏土比沙土疏松,水土流失更严重3.结合实验探索,在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中有效的生物措施是()A.植树种草B.合理安排农事活动C.打坝淤地D.减少放牧牲畜数量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但又被称为“中国的忧患”,读“黄河干流及部分支流”图,完成下面4-7小题。
4.唐代诗人李白曾吟诵“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上”是指()A.秦岭B.巴颜喀拉山脉C.唐古拉山脉D.九华山5.黄河河水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A.沿岸工业发达,污染严重B.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C.过度抽取河水,带走泥沙D.水中行船多,搅动河沙6.每年初春,黄河易发生凌汛现象的河段是()A.ⅡⅡB.ⅡⅡC.ⅡⅡD.ⅡⅡ7.关于图中黄河各河段的忧患或开发治理措施,错误的是()A.河段Ⅱ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建立自然保护区B.河段Ⅱ修建水电站,利用水能C.河段Ⅱ大力扩大农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D.河段Ⅱ加固黄河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图是河流作用形成的两种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8-9小题。
8.与左图中地貌景观形成无关的因素是()A.土质疏松B.植被稀少C.气候全年多雨D.地势起伏大9.形成右图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下游水流速度较快B.河流携带泥沙在此沉积C.河流上游大量引水灌溉D.沙尘暴携带大量沙尘在此沉降下图是黄土高原煤炭资源分布图和地理景观图,完成下面10-12小题。
10.从陕西运5000吨煤炭到重庆,最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是()A.铁路B.水路C.公路D.航空11.下列能准确描述黄土高原地理景观的是()A.冰川广布,雪山连绵B.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D.地面平坦,一望无际12.黄土高原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A.地震、火山B.台风、海啸C.水土流失D.蝗虫二、解答题13.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6-3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导学案-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6-3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导学案-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5d01c4d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40.png)
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导学案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学习目标】1.结合地图资料,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感受独特的“黄土风情”,分析民风民俗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3.分析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用简单的语言描述“风成说”。
4.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能辨认塬、梁、峁、川等黄土地貌。
【学习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
2.难点:感受独特的“黄土风情”,分析民风民俗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知识清单】1.文明的摇篮(1)黄土高原因覆盖着厚厚的_______而得名,地表_______,支离破碎,_______严重。
(2)黄土高原东起________,西至________,北连_________高原(长城为界),南抵________。
(3)_______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_______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陕北民歌。
2.风吹来的黄土(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区,海拔在_______,地表覆盖着厚厚的黄土。
(2)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_______的侵蚀。
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多样的黄士地貌景观。
(3)沟谷进一步发育成_______,_______是黄土高原农业发达,人口集中的地方。
【学习探究】1.活动:读图认图——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活动安排:请你根据课本上的内容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学习任务,时间3分钟。
(1)请在地图上找到黄土高原的地理边界,并在地图上用红笔标注出来。
(2)找一找黄土高原主要都包括哪些省份?2.活动:探究思考——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活动安排:观察下列黄土高原的黄土形成示意图,小组合作讨论“风成说”的具体原理。
3.活动:合作探究——黄土高原的地貌活动安排:根据课本上的内容,小组合作探究黄土高原地貌之间的不同关系,组内讨论完成后,不同小组可以相互交换意见,时间4分钟。
人教版地理八年下册第六章第三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共25张PPT)
![人教版地理八年下册第六章第三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b950fd3700abb68a982fbc2.png)
风吹来的黄土
阅读材料
黄土“风成说” 黄土高原的黄土究竟是怎样来的呢?“风成说”认为,黄土是由风从内陆干旱 地区吹到这里堆积而成的。原来,黄土的老家远在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 内陆地区。那里气候干燥,地面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不断破碎为粗细不等的颗粒。 每遇大风,往往风卷沙尘,遮天蔽日。粗大的砾石残留原地,形成了戈壁;颗粒 较粗的沙子在近处堆积,形成了沙漠;而颗粒细小的尘土,则随风东移南下,当 风力减弱或遇到山脉阻挡时,便纷纷扬扬地降落下来。经过几百万年不断地累积, 才形成了今天这样深厚的黄土层。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高原
第二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1 文明的摇篮 2 风吹来的黄土 3 严重的水土流失 4 水土保持
导学提纲: (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如何? (2)黄土高原是怎么形成的?具有什么特点?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危害? (4)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有哪些?
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
四、水土保持:1. 水土保持的措施: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
合理生产: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减少放牧
2. 生态建设成果: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收入
世界巩最大固的练黄土习堆积区——黄土高原
1.位置和范围 东起A_太__行__山___,西至B乌__鞘__岭____,南连C__秦__岭____,北 抵长城,跨①__山__西____、②陕__西______、③甘__肃______、④ ___宁__夏___等省区。 2.孕育了中华文明 (1)孕育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 (2)传统民居:__窑__洞______。 (3)特色民歌:_信__天__游_____。
6-3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二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八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6-3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二课时)分层练习解析版-八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20bc204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af.png)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二课时)【基础题】黄土高原曾经林草茂盛,环境宜人,如今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严重的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C.频繁的洪涝灾害D.野生动物锐减2.有效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措施包括()①陡坡垦荒②退耕还林、还草③植树造林④建梯田、修挡土坝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1.A 2.D【详解】1.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
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地表形态。
故A正确。
故选A。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形态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有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和生物措施。
具体措施是在缓坡修建水平梯田。
在沟里建坝拦蓄泥沙,打坝淤地。
在陡坡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等。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有了显著改善。
故②③④做法正确,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我国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结合“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图”和“反坡梯田图”,回答下列问题。
3.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目的主要是()A.防止滑坡B.利于耕作C.保持水土D.修筑窑洞4.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大兴安岭以西B.位于秦岭以北C.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D.南抵阴山与内蒙古高原相邻【答案】3.C 4.B【解析】3.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
治理黄土高原的根本措施是植树种草,加强生态建设,正确的做法是"缓坡建反坡梯田,陡坡植树种草”,这样可以有效防止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
故选:C。
4.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这里位于太行山以西,位于秦岭以北,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阶梯,北抵阴山与内蒙古高原相邻,故A、C、D错误,故选B。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练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练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https://img.taocdn.com/s3/m/1a73755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7f.png)
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一、选择题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的土地总面约为53方平方千米,其流失面积大约43万平方千米,其中严重流失区约有25万平方千米。
这里地面支离破碎,生产条件差,成为黄土丘陵沟壑区。
彻底治理黄土高原,是我国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据此完成下列1-2小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候干旱,沙丘向南迁移B.地面径流少,降水集中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C.工农业迅速发展造成的D.人们违反自然规律,不合理地利用土地2.水土流失给黄土高原造成的环境问题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震、泥石流灾害日益频繁B.沟谷合并、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C.使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增,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困难D.大气污染严重,气温显著升高3.下列不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是()A.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B.造成耕地的土层变薄,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C.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D.黄土土质疏松,孔隙很多,易受到流水的侵蚀下图示意黄河干流沿途的河水含沙量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4-5小题。
4.从各水文站的含沙量数据可知,河水含沙量增加最大的河段是()A.源头——兰州B.兰州——河口C.河口——陕县D.陕县——利津5.从陕县到利津,由于径流量减少,泥沙淤积严重,形成了著名的()A.凌汛B.地上河C.荒漠D.洪涝经济发展中“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如图为我国某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地区,据此回答下列6-7各题。
6.关于图中地形区(阴影区)地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千沟万壑,支离破碎B.地形平坦,一望无际C.河网密布,绿洲点点D.沙漠广布,植被稀少7.下列做法有利于该地区水土保持的是A.陡坡地修建梯田,种植苹果B.缓坡开垦荒地,发展水稻种植C.沟谷打坝淤地D.陡坡地种植牧草,大力发展畜牧业下图为黄土高原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8-9小题。
8.造成该地地表现状的人为原因是()A.地面坡度大B.黄土土质疏松C.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D.开垦、采矿、砍伐等活动9.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下列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有()①开垦坡地,扩大耕地面积①植树造林,修梯田、挡土坝①退耕还林、还草①杜绝放牧,禁止发展畜牧业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黄土高原是中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人地矛盾突出,治理黄土高原,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6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6](https://img.taocdn.com/s3/m/9cc3ae2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12.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说课稿6一.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其独特的地貌形态和生态环境吸引了广大学生的兴趣。
本节内容以黄土高原为主题,通过对其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介绍,使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类活动对其环境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生动地展示了黄土高原的美丽和脆弱,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中国的地理分区,对于地理区域的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黄土高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其地貌和生态环境的理解需要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掌握黄土高原的开发与保护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类活动对其环境的影响,提高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使其认识到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
2.难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和文字资料,生动展示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黄土高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黄土高原的了解,引出本节内容。
2.知识讲解: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成原因、地貌特征和生态环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相关图片和图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六章北方地区
主备人:杨丽梅审核:
班级:八(1)姓名:杨丽梅组名: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学习目的】
1 .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地区;
2 .知道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
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学习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学习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二、新课导入
1 .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以及黄土高原所垮的省级行政区。
2 .黄土高原有什么地形景观?
3 .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4 .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5 .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
6.你能说出在同等降水量的条件下,地面植被的多少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吗?
7.水土流失有什么危害?
【课堂练习】
一、填空
1 .黄土高原东起_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_、南连___________、北抵___________。
跨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省区。
2 .黄土高原黄土物质是由___________作用形成的。
3 .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雨带移动规律看,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________月份,而且多______雨。
4 .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黄土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而后者更为突出。
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 .关于黄土高原叙述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形分布最广泛的地区
B、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的地区
C、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D、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有许多山间小盆地
2 .下列叙述不属于黄土高原的地貌有()
A、黄土坡
B、黄土塬
C、黄土峁
D、黄土梁
3 .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
A、地表崎岖,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B、雪山连绵,冰山广布
C、一望无际,地表平坦
D、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4 .黄土高原地区特殊的居民形式是()
A、厚墙加小窗
B、窑洞
C、竹楼
D、帐篷
5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
A、青藏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北方地区
6 .以下关于黄土高原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属于省内区域
B、黄土高原属于跨省区域
C、整个黄土高原位于山西省境内
D、以上说法都不对
7 .下列四组河流中,流进黄土高原的是()
A、湟水和汾河
B、汉江和渭河
C、渭河和汾河
D、洮河和汉江
8 .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B、南至长城以北,东至太行山
C、西邻青藏高原,南邻云贵高原
D、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9 .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A、水成说
B、风水雨相说
C、风成说
D、冰川作用
10 .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是()
A、毁林开荒
B、修筑梯田
C、降雨集中
D、黄土结构疏松
【要点归纳】
1 .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 .严重的水土流失的原因;
3 .水土流失有什么危害。
【拓展练习】
课本P29页活动题
【总结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