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侵权行为认定指南
专利侵权判定指南pdf
专利侵权判定指南
专利侵权判定指南是一份用于指导法官、律师和专利行业从业者判定专利侵权的文件。
这样的指南通常提供了专利侵权案件判定的标准、程序和相关法律依据,帮助相关人员在专利侵权案件中进行判定和裁决。
这样的指南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专利权利要求的解析:指南可能会详细解释专利权利要求的含义和范围,帮助相关人员理解专利权利要求的技术特征和限制。
专利侵权的判定标准:指南可能会列举专利侵权的判定标准,包括对侵权行为的分析和评估标准,帮助相关人员判断是否构成专利侵权。
典型案例分析:指南可能会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的方式,展示专利侵权案件的处理方法和相关判例,以便于相关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参考和运用。
法律适用和程序指引:指南可能会提供相关法律条文的适用和解释,以及专利侵权案件的处理程序和要求,帮助相关人员在司法实践中进行判定和裁决。
这样的专利侵权判定指南对于规范专利侵权案件的处理、提高司法公正性和效率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专利侵权判定指南
专利侵权判定指南专利侵权判定指南是指对于专利案件中的侵权问题进行裁决的参考指南。
在专利案件中,专利侵权的判定是关键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对侵权方的处罚和对专利权利人的维护。
下面将从专利侵权的概念、判定依据和案件分析等方面阐述专利侵权判定指南。
首先,必须明确专利侵权的概念。
专利侵权是指他人在未经专利权人许可的情况下,实施了专利权人享有的技术内容,即侵犯了专利权人的专利权利。
因此,判定专利侵权要确定侵权行为是否涉及到专利权人的技术内容,以及专利权人是否持有有效的专利权利。
判定专利侵权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确定侵权行为是否涉及到专利权人的技术内容,需要对专利权的权益范围进行解释和界定。
其次,要进行专利权的有效性评估,即是否满足专利法规定的专利申请的要求,如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等。
最后,要考虑侵权行为的主观恶意和侵权程度,以判断是否需要给予相应的经济赔偿或其他补偿措施。
在进行专利侵权判定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依据,并进行案件分析。
首先要对专利权的权益范围进行解释和界定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字面解释法,即根据专利权利要求书中的文字来解释权益范围;另一种是平等解释法,即根据专利权人的意图,通过宽泛解释权利要求书中的语言来解释权益范围。
其次,要根据专利权人的申请文件和专利权的有效性评估结果,判断专利权是否有效。
最后,要考虑侵权行为的程度和主观恶意,以确定侵权方是否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综上所述,专利侵权判定指南应该包括对专利侵权概念的明确,判定依据的界定和案件分析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采取合理的判定方法来确保专利权益的维护和侵权方的追责。
此外,还需要注意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专利侵权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判定指南。
专利侵权判定指南 2017 理解与适用
专利侵权判定指南 2017 理解与适用1.引言专利侵权是指他人在未经专利权人许可的情况下,对专利权范围内的技术活动进行了使用、制造、销售、进口或者贮藏等侵权行为。
专利侵权的判定一直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争议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最高法院于2017年发布了《关于审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2017年专利侵权指南”),该指南对侵权的认定、举证责任、侵权损害赔偿等多个方面做出了细致的规定。
2.专利侵权指南解读根据2017年专利侵权指南,对于侵权的认定,主要应从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和举证责任三个方面进行审查。
侵权行为应当明确表示在实施侵权行为时,是否涉及了专利权人的专利权利益。
而侵权责任则涉及到侵权方的过错程度,实施侵权行为时是否存在违法行为或者过失。
另外,举证责任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指南中明确了侵权方和被侵权方在举证责任上的区别。
3.专利侵权指南的适用2017年专利侵权指南的发布对于专利侵权案件的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不仅规范了相关的法律适用,也为专利权人和侵权方之间的纠纷解决提供了依据。
在具体应用时,需要结合具体案情和相关证据进行判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适用专利侵权指南时,不仅要考虑到指南本身的规定,还需要综合考虑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以及实际情况。
4.对于专利侵权指南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2017年专利侵权指南的发布是非常及时和重要的。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保护知识产权对于创新和发展至关重要。
专利侵权指南可以为专利侵权案件的司法审理提供更为明确的法律依据,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创新成果,也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创新活动。
5.总结2017年专利侵权指南的发布,为专利侵权案件的审理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法律依据,为保护知识产权、规范市场秩序、推动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专利侵权指南的规定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和适用专利侵权指南,为侵权案件的解决提供更为准确和合理的判决。
北京高院《专利侵权判定指南》2024版
北京高院《专利侵权判定指南》2024版北京高院《专利侵权判定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制定的一份对于专利侵权案件的判定指南,于2024年发布。
该《指南》共分为八个部分,包括绪论、专利权归属、专利侵权行为及其主观要件、专利权利要求的使用、专利权有效性辩护、专利侵权扩大控告、专利侵权责任、专利权行为制止等内容。
《指南》首先在绪论部分对其制定目的以及适用范围进行了界定,明确了该指南适用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民事、行政专利侵权案件。
接着,在专利权归属部分,明确了专利权爭议的几种情形,并给出了对这些情形的处理原则。
在专利侵权行为及其主观要件部分,对于制、实施、销售、许诺销售等专利侵权行为的主观要件进行了详细说明。
《指南》还对专利权利要求的使用进行了详细解释,包括对侵权行为的界定、专利权要求与技术方案的对应关系、功能要件的确定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同时,对于专利权有效性辩护的问题,《指南》也提出了明确的原则和标准,包括对权利要求的解释、盗窃发明的定性、先知条件的要求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在专利侵权扩大控告部分,《指南》明确了专利权人提起专利侵权诉讼时,可以请求法院酌情扩大被告的侵权行为范围,以便更好地保护其合法权益。
而在专利侵权责任部分,《指南》介绍了侵权赔偿的计算方法,明确了判决侵权赔偿的原则和标准。
最后,《指南》还涉及了专利权行为制止的问题,包括对侵权行为的制止令的规定、违约金的计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
同时,还对专利侵权判定的举证和证据质证等问题进行了规定。
总之,北京高院《专利侵权判定指南》(2024版)是一份较为完整的专利侵权案件判定的指南。
通过该指南,能够更好地指导法院审理专利侵权案件,确保依法维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权利人和被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有助于保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和合理。
《专利侵权判定指南》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利侵权判定指南》一、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保护范围的确定(一)确定保护范围的解释对象1、审理侵犯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案件,应当首先确定专利权保护范围。
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技术特征所确定的内容为准,也包括与所记载的技术特征相等同的技术特征所确定的内容。
确定专利权保护范围时,应当对专利权人作为权利依据所主张的相关权利要求进行解释。
2、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从整体上反映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方案,记载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与从属权利要求相比,其保护范围最大。
确定专利权保护范围时,通常应当对保护范围最大的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作出解释。
3、一项专利中有两个以上的独立权利要求的,应该根据权利人提出的请求,解释其中有关独立权利要求确定的保护范围。
4、权利人主张以从属权利要求确定保护范围的,应当以该从属权利要求记载的附加技术特征及其直接或间接引用的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特征,一并确定专利权保护范围。
5、技术特征是指在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技术方案中,能够相对独立地执行一定的技术功能、并能产生相对独立的技术效果的最小技术单元或者单元组合。
(二)解释原则6、专利权有效原则。
在权利人据以主张的专利权未被宣告无效之前,其权利应予保护,而不得以该专利权不符合专利法相关授权条件、应予无效为由作出裁判。
专利登记簿副本,或者专利证书和当年缴纳专利年费的收据可以作为证明专利权有效的证据。
7、折衷原则。
解释权利要求时,应当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内容为准,根据说明书及附图、现有技术、专利对现有技术所做的贡献等因素合理确定专利权保护范围;既不能将专利权保护范围拘泥于权利要求书的字面含义,也不能将专利权保护范围扩展到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专利申请日前通过阅读说明书及附图后需要经过创造性劳动才能联想到的内容。
8、整体(全部技术特征)原则。
将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所表达的技术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技术方案对待,记载在前序部分的技术特征和记载在特征部分的技术特征,对于限定保护范围具有相同作用。
北京高院 专利侵权判定指南
北京高院专利侵权判定指南北京高院专利侵权判定指南是由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制定的,是一个对于专利侵权案件的权威判定指南。
该指南旨在帮助法官更好地判定专利侵权案件,维护专利持有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对于行业内的企业和个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专利是知识产权的一种,是一种国家授予专利持有人在一定期限内对于发明、实用新型或者外观设计所享有的专有权利。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专利的价值和作用越来越明显,专利持有人可以在市场上有效地保护其技术成果,促进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专利侵权案件的增多,这扰乱了市场秩序,也对于专利持有人的权益造成了损害。
在这种情况下,专业的专利侵权判定指南就显得尤为重要。
北京高院专利侵权判定指南对于专利侵权案件的判定具有指导性,并且在实践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该指南主要涉及到的内容包括:侵权认定、侵权责任、损害赔偿、临时禁令等方面。
在侵权认定方面,北京高院专利侵权判定指南主要考虑到的是专利权人的权利是否被侵犯。
判定专利侵权应根据专利权人的专利权利要求确定。
专利权人的专利权利要求是确定专利权范围的关键;专利权侵权行为应与专利权利声明具有一致的技术特征。
此外,还应根据不同类型的专利进行适当的审查和判断。
在侵权责任方面,北京高院专利侵权判定指南主要考虑到的是侵权人的主体责任和过失责任。
侵权人应对其侵权行为承担主体责任;如果侵权人具有过失,则应承担相应的过失责任。
而如果侵权人能够证明其并不知道其行为已经构成侵权,也能够证明其已经采取了必要和合理的保护措施,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其过失责任。
在损害赔偿方面,北京高院专利侵权判定指南主要考虑到的是权利人的损害情况和侵权人的过错情况。
对于专利权人因专利侵权遭受的经济损失,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损害赔偿。
而对于专利侵权人应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在其过错的情况下,应当根据其违法所得和专利权人的实际损失进行合理的赔偿。
最后,在临时禁令方面,北京高院专利侵权判定指南主要考虑到的是专利权人的专有权益是否受到了侵犯,判断是否应当采取临时禁令措施。
《专利侵权判定指南》
《专利侵权判定指南》专利侵权判定指南是指在专利侵权案件中,法院和专利权人应遵循的原则和依据,以确定被告是否侵犯了原告的专利权益。
以下是专利侵权判定指南的一份简要概述。
首先,对于专利权的确定,应当考虑专利的有效性、适用范围等因素。
专利权被授予的前提是其具备新颖、创造性和实施可能性,因此专利权要求的三个要素即新颖性、创造性和实施性应当得到充分的审查。
其次,对于被控侵权行为,需要分析其是否在专利的技术保护范围内。
技术保护范围是指专利权的权利要求中所描述的技术特征。
如果被告的技术在权利要求范围内包含了专利权利要求的全部特征,则可以认定为侵权行为。
进一步,需要判断被控侵权行为是否实施了专利权的权利要求。
要求实施是指被告对专利权的技术特征进行了实质性的使用、制造、销售等行为。
如果被控侵权行为没有实施专利权利要求中规定的技术特征,则不构成侵权。
此外,还需要判断被控侵权行为是否具备传统的侵权要件,如侵权主体的主观故意、实施方式的公开、对原告的侵犯行为的实际影响等因素。
传统的侵权要件是依据专利法律的具体规定,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最后,还需要考虑其他与侵权相关的因素,如修正、补救措施等。
根据专利法规定,如果被告能够证明其在专利权申请日之前已经使用了专利技术,可以申请专利权权利要求的部分无效。
另外,原告还可以采取诉讼救济措施,如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等。
综上所述,专利侵权判定指南是在专利侵权案件中的一份重要指导文件,通过运用相关的原则和依据,可以辅助法院和专利权人判断被告是否侵犯了原告的专利权益。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与判断。
专利侵权行为认定指南国家知识产权局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专利侵权行为认定指南(征求意见稿)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2016年3月目录第一章实施专利的行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制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制造方法对制造行为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委托加工或贴牌生产行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组装与维修专利产品的行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在已有产品上添加图案和/或色彩获得专利产品的行为错误!未定义书签。
1.5制造产品仅供出口的行为.......................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使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将专利产品组装成另一产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拥有、储存或保存专利产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出租、出借、抵押、质押、演示宣传专利产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使用专利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销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将侵权产品作为零部件制造另一产品并销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将留置的专利产品予以销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搭售、搭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专利侵权判定指南
专利侵权判定指南专利是对某项发明、技术或产品的独家权益保护,通常由专利持有人持有和保护。
然而,专利侵权问题经常出现,给公司和个人带来了许多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
为了帮助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提供一个专利侵权判定指南,以帮助各方更好地了解专利侵权的相关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了解专利侵权专利侵权是指在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内,未经授权擅自利用专利权益的行为。
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包括专利权的独占权、复制权、发行权、展示权和权利的修改等。
了解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是判定侵权行为的第一步。
二、侵权行为的判定判断是否存在专利侵权行为需要进行比对和分析。
以下几个因素需要被考虑:1.专利权的有效性专利权对专利事项的描述、创新点和技术特点之间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对于判定专利权是否有效具有重要影响。
需要验证专利是否通过了专利审查程序,并且是否满足其他法定条件。
2.侵权行为的比对比对侵权行为与专利权的技术特点、构造要素和创新点之间的相似性是确定侵权行为的关键。
侵权行为不必与专利权的所有特点完全相同,只要涉及专利要素的核心特征,即可认定为侵权行为。
3.专利权的范围专利权的范围决定了侵权行为是否涉及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专利权的范围是通过专利权主张的特性、权利要求的解释和专利权所涵盖的技术特点来确定的。
4.侵权行为的意图侵权行为必须是故意、有意识地实施的行为。
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如果侵权行为是在不知情或没有合理理由的情况下实施的,可能不会被认定为侵权。
三、专利侵权纠纷的解决一旦确定了专利侵权行为,寻求解决方案变得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解决途径:1.谈判和和解当发现存在专利侵权行为时,可以通过谈判和和解的方式解决纠纷。
通过协商可以达成许可使用、付费许可或重新分配权益等解决方案。
2.诉讼如果谈判和和解无法达成一致,受侵权方可能会选择通过诉讼来解决专利侵权纠纷。
在拟定诉讼策略时,需要仔细考虑证据收集、专利权证明以及法律论证等因素。
3.妥协和授权有时,侵权方可能会愿意妥协并给予使用许可或技术授权。
专利侵权判定指南 2017 理解与适用
专利侵权判定指南 2017 理解与适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专利侵权案件也逐渐增多。
为了更好地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2017年发布了《专利侵权判定指南》,该指南为法院、企业和专利代理人提供了明确的侵权判定标准和操作指引。
本文将从理解与适用两方面对该指南进行分析。
首先是对《专利侵权判定指南》进行理解。
该指南是依据我国《专利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其立足点是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防止他人未经许可擅自使用专利权人的技术成果。
在制定过程中,该指南充分考虑了国际上的专利侵权判定标准和实践经验,结合了我国的国情和相关法律制度,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判定体系。
在理解该指南时,需要全面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各项规定和标准,了解专利的保护范围、专利侵权的形式和判定标准等内容,以便在实际操作中能够正确运用。
其次是适用《专利侵权判定指南》的方法和步骤。
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侵权案件的判定需要按照指南中的规定进行逐条核查和分析,涉及到专利权、侵权行为和侵权后果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要对专利权的取得和保护范围进行确定,包括专利权的有效性、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等情况。
其次是对涉案行为是否构成侵权进行判定,如是否使用了专利权人的技术方案、是否存在直接或间接侵权行为、是否属于合理使用等问题。
最后是对侵权后果进行评估和赔偿确定,包括侵权行为的影响程度、损失的计算和赔偿的形式等内容。
在适用该指南时,不能片面追求技术规定的合规,而应综合考虑案件的具体情况和背景,灵活运用判定标准,全面公正地做出判断。
综上所述,《专利侵权判定指南》是一部重要的法律文书,对于在我国进行专利侵权案件的判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理解和适用该指南,可以帮助各方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促进创新和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认真、全面地运用该指南,确保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不断提高专利侵权案件的判定质量和效率,促进专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专利侵权行为认定指南
专利侵权行为认定指南专利是创造性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得到法律保护的权益。
专利的保护在于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确保创新者得到应有的回报。
然而,在商业实践中,经常会出现涉及专利侵权的争议。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专利侵权行为认定指南,便于各方迅速准确地认定侵权行为。
一、专利侵权的认定要素1.专利的合法权益:专利权人应持有对应专利证书,并在专利权期限内。
2.侵权行为的实施:侵权行为是指他人在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下,对专利权人享有的专利权项下技术或设计实施的行为。
3.侵权行为的对应:侵权行为需要与专利权项下的技术或设计相对应,即复制或模仿专利权项的技术或设计。
二、专利侵权行为的认定方法1.论究专利权人对侵权行为的主观追求是否合理。
权利主体在认定是否存在侵权行为时,可以从专利权人的主观追求是否合理入手。
即侵权行为是否对专利权人的创造性劳动和投入造成不正当的竞争压力。
2.论究专利保护范围的判定。
从专利文本的字面解释、说明书和附图可以推断出专利权项的保护范围。
与专利权项的保护范围相接近的技术或设计可能构成侵权行为。
3.论究技术或设计的同一性和相似性。
侵权行为需要与专利权项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
通过技术或设计的构成要件、效果和外观特征的比较与分析,可以确定其是否构成侵权行为。
4.论究侵权行为的是否具备商业实施。
专利侵权是指他人在商业活动中实施了侵犯专利权人的专利权项的行为。
专利权人需要证明侵权行为具备商业实施的要素,即侵权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具备商业价值。
三、证据的收集方法1.收集专利相关文件。
对于专利侵权行为的认定,首先需要收集专利权证书、说明书、附图等文件,以确保专利权人对专利的合法权益。
2.收集侵权行为的相关证据。
对于侵权行为的证据收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侵权产品或技术相关的设计图纸、产品样本或模型、销售合同、广告宣传资料、涉及侵权行为的人员证言等。
3.寻求技术专家的鉴定和意见。
针对复杂的技术问题,建议寻求资深技术专家的鉴定和意见,以确定侵权行为与专利权项的技术特征是否具备同一性或相似性。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侵权行为认定指南(征求意见稿)征
使用。
而不得不使用的专利的等等,可以考虑到许
此外,特别是那些被纳入与机器间相互连 多不同的情形。
接(interconnectivity)相关标准的专利, 因此,对于不使用该专利便无法实施国家
且不使用该专利便无法实施该标准的,管理 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地方标准这样的专利,只
专利工作的部门需要考虑专利权人将涉案专 有专利权人在参加标准制定时,故意或者恶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侵权行为认定指南(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表
公司名称: AIPPI 日本分会
主管人: 会长 长泽健一
条款编号 修订建议
理由
第 1 章 组装与维修专利产品的行为
我方认为,如果依据左述原第 3 款的规
第1节
被控侵权人将来自于同一或者不同途径 定,无论所替换的部分是否与专利权相关,
1.3
利纳入标准的主观动因、该专利的垄断性或 意对于标准化组织不予披露的,才应视为专
对于社会公共利益产生的影响等客观必须程 利权人在允许他人实施标准的同时,许可了
度等因素情况。
该专利的实施。
【案例 2-1】
此外,被纳入与机器间相互连接
甲公司 2000 年 3 月 24 日获得“一种治疗 (interconnectivity)相关的标准中,且不使
专利,他人实施专利的行为不属于《专利法》 这将是过于严格的。
第十一条所规定的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例如,在专利权人并未参加的工作组提出
如果专利的实施必须以纳入国家标准为前 的方案中,偶然包括了该专利权人的专利时,
提,即使专利权人主动将专利纳入技术标准 由于专利权人拥有极为大量的专利,专利权
中,也不能就此认定专利权人默示许可他人 人并未能够察觉到其中包含了为实施该标准
专利侵权认定指南
专利侵权认定指南一、专利侵权行为定义专利侵权行为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侵犯专利权人的专利权的违法行为。
专利侵权行为包括制造、使用、销售、许诺销售、进口等行为,无论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只要实施了上述行为之一,即构成专利侵权。
二、专利侵权行为认定1.同一发明创造:判断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是否与专利产品或方法相同或等同,如果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与专利产品或方法相同或等同,则构成专利侵权。
2.未经许可:判断被控侵权人是否获得了专利权人的许可,如果没有获得许可,则构成专利侵权。
3.商业目的:判断被控侵权人是否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如果被控侵权人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则构成专利侵权。
三、侵权赔偿确定1.权利人损失:根据专利权人的实际损失确定赔偿数额。
2.侵权获利:根据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确定赔偿数额。
3.许可费用:根据专利权人与被许可人协商的许可费用确定赔偿数额。
4.法定赔偿:在无法确定上述三种情形下,由法院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一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数额。
四、抗辩理由及处理1.现有技术抗辩:如果被控侵权产品或方法属于现有技术,则不构成专利侵权。
2.权利用尽抗辩:如果专利权人已经将产品或方法许可给其他人使用,则再次使用该产品或方法不构成专利侵权。
3.先用权抗辩:如果被控侵权人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该产品或者方法,则不构成专利侵权。
4.合理使用抗辩:如果被控侵权人在使用过程中没有侵犯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而是基于合理使用的目的使用该产品或方法,则不构成专利侵权。
5.强制许可抗辩:如果被控侵权人在使用过程中没有侵犯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而是基于强制许可的目的使用该产品或方法,则不构成专利侵权。
五、行政救济途径1.向专利管理部门投诉:如果发现有专利侵权行为,可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或其他专利管理部门投诉,要求处理该侵权行为。
专利侵权判定和假冒专利行为认定指南
专利侵权判定和假冒专利行为认定指南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的推动,专利保护成为了企业和个人创新者的重要手段。
然而,专利侵权和假冒专利行为也随之而来,给创新者和市场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创新成果和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专利侵权判定和假冒专利行为认定成为了重要的法律问题。
本文将介绍专利侵权判定和假冒专利行为认定的指南,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一、专利侵权判定指南1. 确定专利权利范围:在判定专利侵权之前,首先需要确定专利权利的范围。
这包括了专利权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具体描述。
权利要求是专利权的核心部分,它规定了专利权的具体保护范围。
而说明书则提供了对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和支持。
判定专利侵权时,需要对专利权利范围进行准确的解读和理解。
2. 确定侵权行为:在确定专利侵权时,需要对被指控的侵权行为进行准确的界定。
这包括了对专利权利要求的逐项比对,以确定被指控的行为是否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内。
同时,还需要考虑专利权的有效性和侵权行为的实质相似性。
只有在侵权行为与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相符合,并且专利权有效,才能认定为专利侵权。
3. 判定侵权主体:在专利侵权判定中,需要确定侵权主体。
侵权主体可以是个人、企业或其他组织。
判定侵权主体时,需要考虑其在侵权行为中的角色和责任。
例如,是否是直接实施侵权行为的主体,还是提供侵权产品或服务的主体。
判定侵权主体有助于确定侵权责任和追究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
二、假冒专利行为认定指南1. 确定专利权利的真实性:在认定假冒专利行为时,首先需要对涉嫌假冒的专利权利进行真实性的审查。
这包括了对专利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的评估。
需要查证专利权的注册情况、专利权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真实性,以及专利权的有效期等信息。
只有在确认专利权的真实性后,才能进一步认定是否存在假冒专利行为。
2. 确定假冒行为:在认定假冒专利行为时,需要对涉嫌假冒的行为进行准确的界定。
这包括了对专利权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比对,以确定被指控的行为是否与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相似或相同。
专利侵权判定指南 2017 理解与适用
专利侵权判定指南2017 理解与适用摘要:一、专利侵权判定的基本原则二、专利侵权判定的步骤和方法三、专利侵权中的侵权行为类型四、侵权证据的收集和运用五、专利侵权纠纷的处理和解决六、我国专利侵权法律制度的现状和展望正文:专利侵权判定是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权利人和侵权人来说,了解和掌握专利侵权判定的基本原则和步骤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结合《专利侵权判定指南2017》的理解与适用,为大家详细解析专利侵权判定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一、专利侵权判定的基本原则1.全面覆盖原则:被控侵权技术方案必须覆盖专利权要求书中的所有技术特征,才构成侵权。
2.等同原则:如果被控侵权技术方案采用了与专利权要求书中的技术特征等同的技术特征,也构成侵权。
二、专利侵权判定的步骤和方法1.确定专利权要求的保护范围,分析专利权要求书中的技术特征。
2.对比被控侵权技术方案,找出与专利权要求书中的技术特征相同或等同的特征。
3.判断被控侵权技术方案是否实现了专利权要求书中的技术方案,从而确定是否构成侵权。
三、专利侵权中的侵权行为类型1.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侵权产品等行为。
2.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公开、使用、许可、转让侵权专利等技术。
四、侵权证据的收集和运用1.收集被控侵权产品或技术方案的样本、销售记录、宣传资料等证据。
2.通过专家论证、技术对比等方法,明确侵权事实和侵权责任。
3.在诉讼过程中,充分利用证据规则,争取最大程度的证据支持和赔偿。
五、专利侵权纠纷的处理和解决1.协商和解:双方在侵权纠纷发生后,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2.调解:由第三方协调,协助双方解决纠纷。
3.仲裁或诉讼:将纠纷提交至仲裁机构或法院,寻求法律裁决。
六、我国专利侵权法律制度的现状和展望1.我国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对专利侵权行为进行了明确规定。
2.近年来,我国加大对专利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了侵权成本。
3.未来,我国将继续完善专利法律制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专利侵权判定指南 2017 理解与适用
专利侵权判定指南 2017 理解与适用【最新版】目录一、专利侵权判定指南的概念与作用二、2017 年专利侵权判定指南的主要内容三、专利侵权判定的实质要件与技术条件四、专利侵权判定的程序与举证责任五、专利侵权判定指南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贡献正文一、专利侵权判定指南的概念与作用专利侵权判定指南,是指对专利侵权纠纷案件的审理与判定提供具体指导和规范的文件。
在我国,专利侵权判定指南旨在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维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确保公平竞争,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二、2017 年专利侵权判定指南的主要内容2017 年专利侵权判定指南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专利权保护范围的解释原则,包括专利权有效原则和保护范围的界定;2.专利侵权行为的界定,包括实施行为的要件和判断标准;3.专利侵权纠纷的审理程序和举证责任分配;4.判定专利侵权的具体方法和技术条件;5.涉及标准必要专利、图形用户界面等热点问题的规定。
三、专利侵权判定的实质要件与技术条件判定专利侵权的实质要件包括:1.实施行为所涉及的是一项有效的中国专利;2.实施行为必须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或者授权的;3.实施行为必须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
技术条件方面,专利侵权判定通常涉及对比技术特征、等同技术特征以及侵权行为的技术方案等。
四、专利侵权判定的程序与举证责任在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中,举证责任分配原则上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
具体来说:1.被告方需要证明其产品或者技术方案不落入原告所主张专利的保护范围;2.原告方需要证明被告方的行为构成侵权,即证明被告方的技术方案与专利权要求书记载的技术特征相等同或者无实质性差异。
五、专利侵权判定指南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贡献2017 年专利侵权判定指南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完善,对于规范专利侵权纠纷案件的审理,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专利侵权判定指南24条对应案例
专利侵权判定指南24条对应案例专利侵权判定指南24条是指中国法院在审理专利侵权案件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专利侵权指导案例》)中明确的24条判定标准。
这些标准涵盖了专利权的侵权认定、侵权行为的界定、侵权责任的认定等方面。
以下是24条专利侵权判定指南对应的案例:1. 侵权行为是否构成对专利权的实施,某公司未经专利权人许可,生产销售了与专利技术相同的产品,构成对专利权的实施,符合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
2. 侵权行为是否超出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某公司生产的产品虽然与专利技术相似,但在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之外,不构成侵权行为。
3. 专利权是否有效,某公司在侵权案件中提出专利无效抗辩,法院判定该专利有效,侵权行为成立。
4. 专利权是否受限制,某公司主张侵权行为属于专利权受限制的范围内,法院根据专利权受限制的情况进行判定。
5. 侵权行为是否为合法仿制,某公司生产的产品属于合法仿制,不构成侵权行为。
6. 侵权行为是否构成直接侵权,某公司直接使用了专利技术,构成直接侵权。
7. 侵权行为是否构成间接侵权,某公司虽未直接实施专利技术,但提供了制造、销售专利产品的条件,构成间接侵权。
8. 侵权行为是否构成集体侵权,多家公司共同侵权,构成集体侵权,各自承担侵权责任。
9. 侵权行为是否构成连带侵权,多个行为构成连带侵权,各自承担侵权责任。
10. 侵权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侵权,某公司故意实施侵权行为,应承担更大的侵权责任。
11. 侵权行为是否构成过失侵权,某公司未经意识地实施侵权行为,构成过失侵权,侵权责任相对轻微。
12. 侵权行为是否构成临时侵权,某公司在紧急情况下实施了侵权行为,构成临时侵权,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13. 侵权行为是否构成连续侵权,某公司连续实施侵权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连续侵权责任。
14. 侵权行为是否构成重复侵权,某公司多次实施相同的侵权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重复侵权责任。
北京高院.专利侵权判定指南.2017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利侵权判定指南(2017)》一、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保护范围的确定(一)确定保护范围的解释原则1、专利权有效原则。
在权利人据以主张的专利权未被宣告无效之前,其权利应予保护,不得以该专利权不符合专利法相关授权条件、应被宣告无效为由作出裁判。
但是,本指南另有规定的除外。
专利登记簿副本,或者专利证书和当年缴纳专利年费的收据可以作为证明专利权有效的证据。
2、公平原则。
解释权利要求时,不仅要充分考虑专利对现有技术所做的贡献,合理界定专利权利要求限定的保护范围,保护权利人的利益,还要充分考虑权利要求的公示作用,兼顾社会公众的信赖利益,不能把不应纳入保护的内容解释到权利要求的范围当中。
下列情形属于不应纳入保护范围的内容:(1)专利所要克服的技术缺陷的技术方案;(2)整体上属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
3、折衷原则。
解释权利要求时,应当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内容为准,根据说明书及附图、现有技术、专利对现有技术所做的贡献等因素合理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既不能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拘泥于权利要求书的字面含义,也不能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扩展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专利申请日前通过阅读说明书及附图后需要经过创造性劳动才能联想到的内容。
4、符合发明目的原则。
在确定专利权保护范围时,不应将不能实现发明目的、效果的技术方案解释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中,即不应当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结合本领域的技术背景的基础上,在阅读了说明书及附图的全部内容之后,仍然认为不能解决专利的技术问题、实现专利的技术效果的技术方案解释到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内。
(二)解释对象5、审理侵犯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案件,应当首先确定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特征所确定的内容为准,也包括与所记载的技术特征相等同的技术特征所确定的内容。
确定专利权保护范围时,应当对权利人作为权利依据所主张的相关权利要求进行解释,并对该权利要求进行技术特征的划分。
专利侵权行为认定指南-国家知识产权局
专利侵权行为认定指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侵权行为认定指南(征求意见稿)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2016年3月目录第一章实施专利的行为 ........................................................ 3 第一节制造 (3)1.1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制造方法对制造行为的影响 (3)1.2委托加工或贴牌生产行为 (4)1.3组装与维修专利产品的行为 (5)1.4在已有产品上添加图案和/或色彩获得专利产品的行为 (6)1.5制造产品仅供出口的行为 (6)第二节使用 (6)2.1将专利产品组装成另一产品 (7)2.2拥有、储存或保存专利产品 (8)2.3出租、出借、抵押、质押、演示宣传专利产品 (9)2.4使用专利方法 (10)第三节销售 (10)3.1将侵权产品作为零部件制造另一产品并销售的 (13)3.2将留置的专利产品予以销售的 (14)3.3搭售、搭送 (15)第四节许诺销售 (15)第五节进口 (17)第二章不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 18 第一节经专利权人许可 (18)1.1 专利权人明示许可 (19)1.2专利权人默示许可 (20)第二节指定许可或强制许可 (24)第三节不以生产经营为目的 (25)3.1以生产经营为目的的判断因素 (25)3.2以私人方式实施专利的行为 (26)3.3在公共服务、公益事业、慈善事业中实施专利的行为 (26)第三章其他相关问题 (29)I第一节产品制造方法专利的延伸保护 ..................................29 1.1延伸保护仅涉及产品制造方法 (29)1.2“直接获得”的含义 ........................................... 30 1.3延伸保护与是否获得新产品无关 (32)第二节共同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 322.1 共同侵权行为的判定 (33)2.2 共同侵权行为的责任承担 (36)II专利权是一种排他权~对权利人而言, 正是这种特性保护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利, 使其在法律保护下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利侵权行为认定指南(征求意见稿)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年月目录第一章实施专利的行为........................................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节制造.........................................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制造方法对制造行为的影响....... 错误!未指定书签。
委托加工或贴牌生产行为........................... 错误!未指定书签。
组装与维修专利产品的行为......................... 错误!未指定书签。
在已有产品上添加图案和或色彩获得专利产品的行为... 错误!未指定书签。
制造产品仅供出口的行为...........................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节使用......................................... 错误!未指定书签。
将专利产品组装成另一产品......................... 错误!未指定书签。
拥有、储存或保存专利产品......................... 错误!未指定书签。
出租、出借、抵押、质押、演示宣传专利产品......... 错误!未指定书签。
使用专利方法.....................................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节销售......................................... 错误!未指定书签。
将侵权产品作为零部件制造另一产品并销售的......... 错误!未指定书签。
将留置的专利产品予以销售的....................... 错误!未指定书签。
搭售、搭送.......................................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四节许诺销售.....................................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五节进口.........................................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章不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节经专利权人许可...............................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专利权人明示许可................................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专利权人默示许可.................................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节指定许可或强制许可...........................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节不以生产经营为目的........................... 错误!未指定书签。
以生产经营为目的的判断因素....................... 错误!未指定书签。
以私人方式实施专利的行为......................... 错误!未指定书签。
在公共服务、公益事业、慈善事业中实施专利的行为...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章其他相关问题......................................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一节产品制造方法专利的延伸保护................... 错误!未指定书签。
延伸保护仅涉及产品制造方法....................... 错误!未指定书签。
“直接获得”的含义............................... 错误!未指定书签。
延伸保护与是否获得新产品无关.....................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节共同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共同侵权行为的判定..............................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共同侵权行为的责任承担..........................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专利权是一种排他权,对权利人而言, 正是这种特性保护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利, 使其在法律保护下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
侵犯专利权行为,是指在发明创造被授予专利权之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实施他人专利的行为,但《专利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构成侵犯专利权行为通常需要满足以下要件:第一,行为对象是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公告授权的有效专利;第二,行为主体主观上以生产经营为目的;第三,行为主体客观上存在实施他人专利的行为;第四,行为主体未经权利人许可或实施专利的行为未被《专利法》明确规定为不侵犯专利权。
判断被控侵权人是否具有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可以遵循以下步骤:()被控侵权人是否存在实施他人专利的行为;()被控侵权人实施他人专利的行为是否在专利授权之后且在专利权保护期;()被控侵权人是否经专利权人许可、是否不以生产经营为目的以及是否被《专利法》明确规定为不侵犯专利权。
实施他人专利的时间点是判断构成侵犯专利权行为的一个要素。
实施行为在他人的发明创造被授予专利权之后,且在专利保护期的,可能构成专利侵权;实施行为发生在专利授权之前,且在专利授权后停止的,不构成专利侵权。
对于发明专利而言,如果实施他人专利的行为发生在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且在专利授权之前(又称临时保护期)结束的,该行为不构成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但是,在发明专利申请授权后,专利权人有权要求在临时保护期实施其发明的单位或者个人支付适当的费用。
要认定被诉产品或方法是否侵犯了某一项专利权,不仅需要判断所述产品或方法是否落入该专利权的保护围,还应当认定被诉行为是否属于专利法意义上的侵权行为。
因此,专利侵权判定以及专利侵权行为认定都是在处理专利侵权案件中需要考量的重要容,前者的目的是判定被控侵权的技术方案是否落入专利权的保护围,而后者的意义在于确认被诉行为是否满足专利法规定的侵权行为的要件。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判断,都无法直接得出被诉行为构成侵权的结论。
相反,如果专利侵权判定和侵权行为认定任何一方面结论是否定的,则可以确认被控行为未侵权涉案专利权。
例如,当可以认定被控并行为不属于专利法意义上的侵权行为时,可以在不考虑被控产品或方法是否落入专利权的保护围的情况下得出被诉行为不侵犯涉案专利权的结论。
在专利行政执法实践中,虽然专利侵权判定和侵权行为认定的过程都很重要,但不同案件表现出的焦点问题不同,案件处理的侧重点也存在差别。
在有些情形下,专利侵权行为的认定没有任何争议,案件的焦点集中在专利侵权判定即被控侵权行为是否落入专利权保护围的判断过程;而有些案件中如何认定被诉行为是否属于专利法意义上的侵权行为则成为关注的焦点。
此外,两者的判断过程、标准是相对独立的,因此,在处理专利侵权案件过程中,专利侵权判定以及侵权行为的认定并没有固定的法律适用顺序,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具体案情进行考量。
第一章实施专利的行为根据《专利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实施专利,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而言,是指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专利产品,使用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对于外观设计专利权而言,是指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专利法》第十一条列举的五种行为是对侵犯专利权行为的穷举,未列入其中的行为,不构成实施专利的行为,不能采用类比的方式将其纳入侵犯专利权行为的畴。
例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如果未将该设计转化为专利产品,则设计行为本身不构成实施专利的行为;仓储和运输专利产品的行为,如果该专利产品非行为人制造,行为人也未销售或许诺销售该专利产品,则仓储和运输行为不构成实施专利的行为,但上述行为构成共同侵权的除外。
第一节制造制造,对于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而言,是指作出或者形成具有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的产品;对于外观设计专利权而言,是指作出或者形成采用外观设计专利的图片或者照片中所表示的设计方案的产品。
制造行为的对象应当是专利产品,包括将原材料经化学反应、将零部件经物理组装形成权利要求所保护的专利产品等行为。
产品的数量、质量和制造方法对制造行为的影响在制造行为的认定中,通常需要关注制造的结果,即制造的产品是否为专利产品。
产品的数量、质量或性能以及制造方法通常不影响对制造行为的认定,除非制造产品的数量极少影响到对生产经营目的的认定、产品的质量或性能使得产品未落入权利要求参数限定的围、或者权利要求中同时限定了特定的制造方法。
委托加工或贴牌生产行为加工承揽,是指定作人或委托人提供样品或图纸,承揽人或加工人按定作人或委托人的要求完成产品,承揽人或加工人交付成品,定作人或委托人支付报酬的行为。
企业接受委托加工或贴牌生产都属于加工承揽。
如果委托加工的产品侵犯专利权,承揽人或加工人的加工行为构成实施专利的行为,定作人或委托人的委托行为也构成制造专利产品的行为。
【案例】公司与公司签订委托加工合同,约定公司按照公司提供的产品图纸及相关技术要求进行产品加工,所加工产品由公司贴牌销售,产品涉及的知识产权风险由公司承担。
后公司在市场发现,公司上述产品侵犯了其专利权,遂以、公司侵犯其专利权为由向当地知识产权局提请调处。
分析与评述:不论是否直接参与产品制造,在产品上标识自己为制造者的主体,通常被认定为是法律规定的“制造者”或者“生产者”。
公司应对其产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其委托加工的行为应当认定为《专利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制造”行为。
同时,公司是产品制造行为的实际参与者,依法也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并且,由于名义制造人的行为和实际制造人的行为密切联系,缺一不可,共同导致了侵权后果的发生,故一般应认定两者构成共同侵权,承担连带责任。
公司不能以其未直接制造专利产品为由不承担赔偿责任,公司也不得以其相应的加工承揽合同中有免责条款为由抗辩公司的主。
当然,公司可以在对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后依合同免责条款向公司追偿。
组装与维修专利产品的行为被控侵权人将来自于同一或者不同途径的零部件组装成专利产品属于制造专利产品的行为。
专利权人制造或经专利权人许可而制造的专利产品售出后,专利产品的所有权人(包括合法的持有人)在使用专利产品过程中,为了使专利产品发挥正常功能,对专利产品进行必要的维修,这种行为不构成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但是,在专利产品的使用寿命终结、丧失其本来功能后,所有权人在报废的专利产品基础上再行加工、恢复其原有功能的行为,则被称作“再造”,构成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修理包括对未受专利保护的部件的替换、对相同部件的重复替换以及分别替换不同的部件,但不包括制造新产品的权利或对已经使用和用尽的产品的再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