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矿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矿学概念和起源

成矿学起源于大约100年前,在地学领域中已赢得了特定的地位。成矿学来源于法语术语“metallogenie”,Louis de Launay用于综合表示区域或全球矿床及其时空分布规律。该法语单词可写成英语“metallogeny"或"metallogenesis",二者不同。前者集合了实际的合描述性的知识,后者则涉及成因。

我国有区域成矿学、成矿规律学和矿床成因学等不同译法,陈国达则译为成矿学。加拿大人Peter Laznicka将其细分为经验成矿学、矿床成因论和应用成矿学。

成矿学术语提出者Launay L.de(1882)最初认力,它是“研究地壳里面元素分布、组合和分配规律的”。后来,他(1906)强调研究矿床与区域大地构造联系的重要性,并据以提出“大地构造成矿学”一词。1913年,他又进一步阐明“成矿学研究矿床,其目的是寻找矿床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矿床随深度的变化规律”。

美国学者Holmes(1928)则认为:“成矿学是从时代、区域大地构造和岩石学等方面对矿床进行成因研究”。

在30~40年代,前苏联学者认为:“成矿学是从矿床分布规律的观点来思考的金属成矿显示的总和”。其研究对象是“成矿带、成矿省、成矿区、矿区、矿带、矿结,查明含矿区和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预测新的含矿区”。

1987年,前苏联出版的《地质辞典》把它视作“矿床学的一部分,研究金属矿床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的地质规律”。

1980年,美国出版的《地质辞典》中,认为成矿学是“关于矿床生成的学问,着重研究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与区域大地构造特征和区域岩石特征的关系”。

魏洲龄等在研究华北多因复成油气藏时提出:“油气成矿学,是一门以油气地质学、大地构造学、深部地质学为基础,研究油气形成过程,阐明油气时空分布,预测有利油气远景地段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从以上成矿学概念的提出和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尽管不同学者有不同理解,但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突出了从大地构造、区域构造等更宏观角度来研究矿床;二是注意强调了研究矿床形成和时空分布规律与大地构造、区域构造的关系。这就比较容易将成矿学同矿床学、矿床成因学等概念区分开来。

陈国达院士是我国成矿学研究的积极倡导者和奠基人。他多次强调了成矿学及其在中国加强研究的必要性(陈国达,1982,1985,1987,等),并对成矿学的定义、研究内容、研究范围和任务等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概括。

成矿学的研究范围

成矿学是从大地构造学的角度来研究矿床的形成机理和在地壳中的时空分布规律,即把矿床学这个相对较狭窄的领域与大地构造学结合起来,以探索成矿理论的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

成矿学的研究范围包括:①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床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条件和形成机理,特别是它们形成和变化与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沉积建造、岩浆建造、变质建造、构造型相、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深部地质作用等方面的关系;②这些矿床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的受大地构造单元类别及其演化阶段的控制;③各种矿床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中的产

出特点及其规律。

地洼成矿学的任务

成矿学的任务,总的说来,是主要从地壳演化规律的角度探索各种大地构造单元的成矿专属性、大地构造环境及其物理、化学、生物等条件对矿产形成时的影响或形成后的改造,以及对所成矿产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布规律的控制。当代成矿学的进展与发展趋势集中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第三构造单元——-地洼区(活化区)概念和地洼学说的提出和建立,成矿学由长期以来地槽和地台两个基本构造单元成矿观点,发展到地槽、地台和地洼三个构造单元或多个构造单元成矿观点。

(2)随着壳体概念和历史一因果论大地构造学理论(陈国达,1988,1991,1992)的提出与建立,入们开始更加注意把历史成矿学与运动(因果)成矿学结合起来,即不仅从地壳演化历史角度(纵向一时间),而且从地壳运动变化角度(横向一空间)来研究矿床形成和分布规律。

(3)随着多因复成矿床概念和递进成矿理论(地洼成矿理论)(陈国达,1979,1982)的提出与建立,成矿学从内生或外生的单一成矿观点发展为多因复式成矿观点,并从大地构造学角度提出了叠加富化、改造富化和再造富化等主要成矿模式和多种成矿类型。

(4)在研究的水平空间上,重点从某一较小范围的区域成矿学转向较大范围乃至全球成矿学,重点放在大型构造、特别是大型区域性断裂对大型矿床、矿群、矿带、成矿省的控制,以及大型矿带分布规律的研究。

(5)在研究的垂直空间上,重点由地壳浅处转到深部以至地慢。因为许多矿床的特点及其分布规律都同地幔有关,成矿物质来源可能在深部。因此,壳一慢或慢一壳成矿观点和深部构造控矿研究更受重视,新技术和新方法在成矿学中得到更加广泛地应用。

(6)在研究的矿种上,在重视金属和元素以及能源矿床成矿学的同时,非金属成矿学逐步得到重视。

成矿学的分科

(1)构造单元成矿学

(2)构造区成矿学

(3)历史成矿学

大规模成矿与重大构造热事件的密切相关性各造山带中的主要成矿期处于全球的主要成矿期中,并具有全球对比意义。全球的主要成矿期有太古宙成矿期(>2500Ma)、古元古代成矿期(2500~1800Ma)、中元古代成矿期(1800~1000Ma)、新元古代成矿期(1000~600Ma)、早古生代成矿期(600~400Ma)、晚古生代及早中生代成矿期(400~200Ma)、晚中生代—新生代成矿期(200Ma以来)。上述各成矿期的矿化强度不同,其中四大成矿高峰期[1]分别为:中元古代成矿期2000~1800Ma、晚元古代成矿期1000~800Ma、晚古生代成矿期400~300Ma和晚中生代—新生代成矿期200Ma-。成矿高峰期对应古大陆会聚末期至裂解初期[2],与重大构造热事件密切相关。秦岭造山带的主要成矿期均位于全球成矿期中,大规模成矿发生于新元古代、晚古生代、晚中生代—新生代;喜马拉雅造山带、环太平洋造山带中的大规模成矿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