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用)

合集下载

屈原列传(节选)使用

屈原列传(节选)使用

9.亡走赵,赵不内 内-纳,接纳 10.被发行吟泽畔 被-披,披散着
11.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常-长,“常流”即“长流”
二. 词类活用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动作名,听觉,听力
谗谄之蔽明也 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 动作名,中伤别人的小人 形作名,邪恶小人 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 形作动,阐明。
文章的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3),写屈原由见“任” 而见“疏”。这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1),写屈原的身份、才识。 第二层(2),写上官大夫嫉贤进谗和 怀王信谗,屈原被怀王疏远。 第三层(3),写屈原创作《离骚》的 缘由以及对《离骚》的高度评价。
第二部分(4-10),写屈原由见“黜” 而见“迁”。这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 襄王 形作动,说短处,诋毁。 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使动用法,使……存,使……兴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 以自佐 形作名,忠诚之士,贤能之人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名作动,效法,模仿
三、古今异义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古义:欺诈的言论。今义:无理狡辩,动词。 奈何绝秦欢
形容词,本来的 副词,本来 名词,稿本,版本
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在冀州之南
己后典籍皆为板本 今存其本不忍废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臣本布衣 抑本其成败之迹
名词,稿本、底本
量词,册
副词,本来 ( 是 ) ,原来 ( 是 ) 动词,推究,考察。
志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博闻强志 其志洁,其行廉 聊斋志异 项脊轩志 指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指如削葱根 璧有瑕,请指示王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 哙遂入……头发上指
屈原列传

屈原列传2 - 上课用

屈原列传2 - 上课用

其后,诸侯共击
在这以后,诸侯联合起
楚,大破之,杀 来攻打楚国,把楚国打 其将唐昧。 得大败,杀了楚国的大 时秦昭王与楚婚, 将唐昧。 欲与怀王会。怀 这时秦昭王同楚国通婚, 王欲行,屈平曰: 想同怀王会晤。怀王想 “秦,虎狼之国, 去,屈平说:“秦国是 不可信。不如毋 虎狼一样的国家,不能 行。”怀王稚子 相信。不如不去。”怀 子兰劝王行: 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 “奈何绝秦欢!” 去,说:“为什么要断 怀王卒行。 绝与秦国的友好关系 呢!”怀王终于去了。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
那时候楚国人都责怪子
兰因为劝说怀王到秦国 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去却没有回来。 屈平既嫉之,虽放 屈平更加憎恨子兰,虽 流,眷顾楚国,系 然被流放,仍眷恋楚国, 心怀王,不忘欲反, 惦记怀王,时刻不忘要 冀幸君之一悟,俗 返回朝廷,希望怀王能 彻底醒悟,坏的社会习 之一改也。 惯完全改变。 其存君兴国,而欲 他爱护国君,振兴国家, 反覆之,一篇之中, 想把楚国衰弱的国势改 三致志焉。 变过来的意愿,在文章 中多次表达了这种志愿。
令尹子兰闻之,
令尹子兰听说屈原痛恨
大怒。卒使上官 大夫短屈原于顷 襄王。顷襄王怒 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 被发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形容 枯槁。渔父见而 问之曰:“子非 三闾大夫欤?何 故而至此?”
他,非常愤怒,终于唆 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的 面前诋毁屈原,顷襄王 很恼怒,把他放逐了。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 发,在水边一面走,一 面吟叹。脸色憔悴,身 体容貌瘦削。渔父看见 他,便问他:“您不是 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 到这儿?”
屈平之作《离 屈平创作《离骚》大概 骚》,盖自怨生 是从怨愤引起的吧。他 也。上称帝喾, 上古提到帝喾,近古称 下道齐桓,中述 道齐桓公,中古称述商 汤、武,以刺世 汤、周武王,用这些来 事。明道德之广 讽刺楚国当时的政事。 崇,治乱之条贯, 他阐明道德的广大崇高、 靡不毕见。其文 国家治乱的规律,没有 约,其辞微,其 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 志洁,其行廉。 文笔简约,他的言辞含 蓄。他的志趣高洁,他 的品行正直。

《屈原列传》知识清单

《屈原列传》知识清单

《屈原列传》知识清单一、作家作品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二、背景资料屈原生活于七雄并峙、社会亟须统一的战国时期。

当时的七国中,秦、楚、齐三国力量稍强,各国间合纵、连横的斗争十分激烈。

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楚国面临的危机,对内主张改革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以楚国为中心统一中国。

但楚王宠幸奸佞之臣,疏远屈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觉得无力挽救楚国危亡的局面,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极度悲愤绝望,就在这一年农历五月初五,自沉于汨罗江。

三、相关链接屈原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他在吸收民间文学艺术营养的基础上,创造出骚体这一新形式,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融合神话传说,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

四、说字解词重点字惨怛(dá)帝喾(kù)濯淖(nào)皭(jiào)然滓(zǐ)屈匄(gài)唐昧(mò)自为(wèi)相随属(zhǔ)枯槁(gǎo)三闾(lǘ)大夫餔(bū)啜(chuò)醨(lí)汶(mén)汶温蠖(huò)汨(mì)罗哀郢(yǐng)通假字“离骚”者,犹离忧也(“离”同“罹”,遭受)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同“旨”)屈平既绌(“绌”同“黜”,指被罢免官职)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泥”同“涅”,染黑)齐与楚从亲(“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乃令张仪详去秦(“详”同“佯”,假装)厚币委质事楚(“质”同“贽”,见面礼)多义词王怒而疏屈平(疏远)禹疏九河(疏通)疏襄子疏队而击之(分,分给)才疏志大不自量(浅薄,不精)博闻强志(记)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志气,志向)志寻向所志(标记)项脊轩志(记事的书或文章)争宠而心害其能(嫉妒)害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损害,伤害)不以文害辞(妨害,妨碍)大兴师伐秦(讨伐,进攻)伐伐木丁丁(砍伐)平伐其功(自夸,炫耀)顷襄王怒而迁之(放逐)迁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调动官职,迁此指升迁)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迁移,迁徙)古今异义词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第二年。

《屈原列传》自用

《屈原列传》自用

竟为秦所灭。
★ 辞:文辞,这里指文学。 从容辞令:说话得体,善于应酬。从容,言语 举动适度得体。
屈原的遭遇
任——疏——黜——迁——沉
主题思想
本篇人物传记记载了屈原的政治经历和他的政治 主张,赞扬了他热爱祖国和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 精神,也严厉地谴责了楚怀王的昏庸和上官大夫,令 尹子兰的阴险,课文有议有叙,夹叙夹议,一吐其蒙 冤受辱的胸中块垒,为屈原,为作者自己,形成一篇 极为精彩的传记文学。
• 对《离骚》的评价:
•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 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 翻译:他的文笔简约,他的言辞含蓄,他的志趣 高洁,他的品行端正。 他的文章描写的是普通事物,但意义却非常重大, 列举的事物虽然近在眼前,但所表现的意思十分 深远。
作者对《离骚》及屈原的评价是什么?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 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 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 令见放为?”
翻译:那聪明通达的人,不被外界事物拘束, 而能够跟世俗一道变化。 翻译:整个社会浑浊,为什么不随那流而扬那 波呢(为什么不随波逐流呢)?众人都昏醉,为 什么不一起吃那酒糟、喝那薄酒呢? 翻译:为什么要特意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志向 而使自己被放逐呢?
翻译:怎么能断绝同秦国的友好关系呢?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 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 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 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 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翻译:(他)盼望怀王能完全醒悟,世俗的陋习 能全部革除(社会风气能完全改变)。 翻译:他爱护国君、想振兴楚国而一改楚国衰弱 局面,在《离骚》这篇诗歌中再三表露(这种) 意愿。 翻译:但是终究没有办法,所以不能回到朝廷。 最终由此看出怀王始终没有悔悟。

《屈原列传》原文赏析(优秀8篇)

《屈原列传》原文赏析(优秀8篇)

《屈原列传》原文赏析(优秀8篇)篇一:注释篇一①之徒:这类人,这班人。

②祖:学习,效法。

③削:削弱。

④吊:悼念。

篇二:注释篇二①被:通“披”。

②渔父:捕鱼者,渔翁。

③三闾大夫:职官名,本文中代指屈原,因他曾任此职。

④见放:被放逐。

⑤凝滞:拘泥。

推移:变迁,转易。

⑥:吃,食。

糟:未清带滓的酒。

啜:尝,饮。

醨:薄酒。

⑦瑜、瑾:都是美玉名。

此处以喻高尚的品德。

⑧察察:清白,高洁。

⑨汶(mén,门)汶:污垢,污辱。

⑩晧晧:通“皓皓”,洁白,光明。

温蠼:尘滓重积的样子。

篇三:屈原列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篇三注释楚之同姓:楚王族本姓芈(mǐ米),楚武王熊通的儿子瑕封于屈,他的后代遂以屈为姓,瑕是屈原的祖先。

楚国王族的同姓。

屈、景、昭氏都是楚国的王族同姓。

楚怀王:楚威王的儿子,名熊槐,公元前328年至前299年在位。

左徒:楚国官名,职位仅次于令尹。

博闻强志:见识广博,记忆力强。

志,同“记”明于治乱:通晓国家治乱的道理娴于辞令:擅长讲话。

娴,熟悉。

辞令,指外交方面应酬交际的语言。

上官大夫:楚大夫。

上官,复姓。

宪令:国家的重要法令。

属(zhǔ):写作。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

关于诗题,后人有二说。

一释“离”为“罹”的通假字,离骚就是遭受忧患。

二是释“离”为离别,离骚就是离别的忧愁。

反本:追思根本。

反,通“返”。

惨怛(dá):忧伤。

盖:表推测性判断,大概。

帝喾(kù):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名。

相传是黄帝的曾孙,号高辛氏。

齐桓:即齐桓公,名小白,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85年至前643年在位。

汤:商朝的开国君主。

武:指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王朝。

条贯:条理,道理。

“见”同“现”。

指:同“旨”。

迩(ěr):近。

“见”同“现”。

称物芳:指《离骚》中多用兰、桂、蕙、芷等香花芳草作比喻。

疏:离开。

濯淖(zhuó nào):污浊。

蝉蜕(tuì):这里是摆脱的意思。

屈原列传用香花芳草作比喻的句子

屈原列传用香花芳草作比喻的句子

屈原列传用香花芳草作比喻的句子
1.'忧患之中,若使璧璋千金,香花美草为之凋零,又何妨!'
2. '愿以此志,致君尧舜;皆其至公,也可以弥厉香草之茂,可以为盖世之名,重耳之嗣,可以为桀、纣之烈。

'
3. '我固知有命矣,其日之覆也,亦已近矣。

以我之才,不能保全先君之社稷,使之芳草葱茏,此所以困心也。

'
4. '谨修身以修国,则国之香,可保于芳草之中;谨修家以修身,则家之香,可保于香花之间。

'
5. '君子之心,若芳草之茂,不屈不挠;小人之心,若荆棘之丛,任劫任害。

'
6. '今之时务,恐不可尽言。

愿以此言告天下之士: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香菅深根,摇摇欲坠;松柏挺立,风雨不摇。

'
7. '若是西河之水涸,消尽为灰,不复有东道之波涛;则南方之美草、美花,无所附丽,不复有北国之繁华。

'
8. '天下之士,若樵夫耕者,不可不知也。

芳草之萌,不可不察也。

'
9. '愿为天下言,若此之类,不可不察。

则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不可不察也。

'
10. '愿君子以此为戒,思无邪之心;以芳草之茂,为身之根本;以美花之香,为德之表现。

- 1 -。

屈原列传用

屈原列传用

4、词类活用
(1)、 厚币委质事楚 名词做动词,用丰厚的礼物 (2)、 亡国破家相随属动词的使动,使……灭亡; 使……破
(3)、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名词做状语,在宫内; 在外面 (4)、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5)、 身客死于秦 名词做状语,像客人那样
形容词 做名词,忠诚之士;贤能之
(6)、 秦虎狼之国
名词做状语,像虎狼一样
名词做动词,结为婚姻 (7)、 时秦昭王与楚婚
5、 文言句式 (1)、 大破楚师于丹淅 状语后置句 (2)、 遂绝齐 省略句 (3)、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 省略句 (4)、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被动句 (5)、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被动句 (6)、 举贤以自佐 宾语前置)
龙舟大者可容101人,其中包括一个站 头的,一个撑舵的,两个舞旗的(腰旗和 尾旗),一 个领唱的锣鼓歌乐手和48对桡(rao)片手。小者也有10多对 桡片手。
龙 舟 大 赛
屈原名言警句
• • •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九章·涉 江》) •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父》) •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 吾足。(《渔父》)
6、翻译(1)、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 厚币委质事楚,
(1)秦惠王畏惧齐楚两个大国联合,于是就命张仪假装背离秦国, 并用丰厚的礼物作为信物,表示愿意侍奉楚王。
(2)、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 臣请往如楚。”
(2)张仪听说了,就说:“拿我一个张仪就能抵上汉中的 大片土地,我请求您允许我到楚国去。”

屈原列传 理解性默写

屈原列传 理解性默写

高二级语文《屈原列传》理解性默写
班别姓名
1.屈原在《离骚》中经常用香草美人做比喻,寄托了他高洁的品性。

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做出解释:“,。


2.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用“,”两句,指出屈原志向高洁,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

3.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用“”和“”这两句直接概括了屈原写作《离骚》的缘由。

4.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用“,,”三句,高度评价了《离骚》的写作内容。

5.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连用“,”这两个被动句写屈原诚信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冤情。

6.司马迁《屈原列传》中“,”两句,指出屈原痛心于楚怀王被小人之言蒙蔽。

7.一个人在辛苦疲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司马迁在《屈原列传》用“,”两句来描述这种情况。

8.司马迁《屈原列传》中“,,”三句写屈原品行端正、竭尽忠心侍奉君王。

9.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指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尖锐地指出了朝廷奸佞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10.一个人在病痛忧伤时,常常会呼叫自己的父母。

司马迁在《屈原列传》用“
,”两句描述了这种情况。

11.司马迁《屈原列传》中“,”两句,指出《离骚》阐明了道德的广大崇高和国家治乱的条理。

12.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用比喻句表现屈原自动远离污垢、不沾染污浊的句子是:,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屈原列传的使动用法

屈原列传的使动用法

屈原列传的使动用法
《屈原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卷八十四》。

该文是屈原、贾谊的合传,其中以屈原生平事迹为主。

在这篇文章中,司马迁运用了许多使动用法来描绘屈原的形象和表达他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描述屈原被流放时,他写道:“屈原既绌。

”这里的“绌”字就是使动用法,表示“使……被罢黜”。

又如,在描述屈原在楚国政治斗争中受到排挤时,他写道:“屈平之为楚也,忠而见疑。

”这里的“见疑”也是使动用法,表示“使……被怀疑”。

此外,司马迁还运用了其他一些使动用法来描绘屈原的形象和表达他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描述屈原对楚怀王的忠诚时,他写道:“屈平正道直行。

”这里的“正道直行”就是使动用法,表示“使……走正道、行直路”。

又如,在描述屈原对楚国政治腐败的不满时,他写道:“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这里的“疾”字就是使动用法,表示“使……感到愤怒”。

《屈原列传》中运用了大量的使动用法来描绘屈原的形象和表达他的思想感情。

这些使动用法不仅丰富了文章的语言表现力,而且深刻地揭示了屈原作为一个爱国诗人和政治家所经历的艰辛历程和他所面临的困境。

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屈原的机会。

屈原列传(用)

屈原列传(用)

•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 、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 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 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 ,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 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 至33岁忧伤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 。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 疏》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 赋》最为著名。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1--3):叙述屈原由被信任至 被疏远的坎坷经历,介绍并高度评价 《离骚》。 1、简介屈原。
2、屈原被疏。
3、述评《离骚》。
第四段要点
• 一.主要词语
• 绌:同黜,免官 从:同“纵”,合纵 亲:亲近,动词 • 患:担心 之:代楚齐纵亲 • 乃:于是 详:同 佯,假装 质:同贽,见面礼 • 委:呈献 诚:确实 如:到
• • • • •
二. 归纳大意 屈原遭谗流,仍然不弃忠君爱国之情怀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屈平既嫉之………三致志焉 2.人君无愚智………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第十段要点
短:诋毁,说坏话.(形容词作动词) 短屈原于顷襄王(介词结构后置) 迁:放逐. 概括大意 (10)屈原遭短被迁
(迁 )
第二部分(4--10) : 写屈原由“黜”到 “迁”和楚国由强到衰的过程。
课文分析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分三部分) 以人物活动的时间为序进行记叙。
第一段要点
• 一.词语 • 为:担任 入:在国内 出:在国外 志:同记,记忆 对:应酬 • 二.句式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判) • 三.主要内容 简介屈原姓名.家世.官职.才能.及楚王对其信 任 (任 )
第二段要点

屈原列传中用列举事实讽刺当时时正的句子

屈原列传中用列举事实讽刺当时时正的句子

屈原列传中用列举事实讽刺当时时正的句子
《屈原列传》中用列举事实讽刺当时执政者的句子是:“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作者列举了大量历史事实讽刺当时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其中提到的“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揭示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君主昏庸无能、不能真正举贤任能的现象。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资料。

屈原列传用香花芳草作比喻的句子

屈原列传用香花芳草作比喻的句子

屈原列传1. 背景介绍屈原(约340年-约278年),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政治家。

他所著的《楚辞》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屈原聪明才智,但由于楚国内部的政治斗争,他经历了失败和被排挤的境地。

最终,他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楚国政治局势的不满和爱国情怀,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2. 香花芳草的比喻香花芳草是屈原文章中一个常见且重要的比喻,它代表了美好和充实的事物。

屈原在他的诗歌中,善于使用香花芳草的比喻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观点。

以下是一些例子:1.“吾行其野,伊野而香芷馨”:这句话表达了屈原对自然美的赞美。

野外的芳草芬芳馥郁,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

2.“芬芳靡实,骋极于中野”:这句话描述了花草的香气扩散到了整个野外,它们的美丽和芬芳使周围的环境更加宜人。

通过使用香花芳草的比喻,屈原传达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3. 屈原的爱国情怀屈原作为一个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对楚国的命运十分关切。

他在《离骚》一诗中表达了他对楚国政治的忧虑和不满。

以下是几个例子:1.“岂余身之暇,留彼由余客”:这句话表达了屈原作为一个爱国者的愿望,他不惜抛弃自己的安逸和自由,留下来为国家服务。

2.“颓其殿宇,匍匐健者”:这句话描述了楚国内部的衰败和腐败,屈原痛心疾首,希望能够拯救国家。

屈原的爱国情怀使他不断尝试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来影响楚国的政治局势。

4. 屈原的人生遭遇屈原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和文化的忠诚。

以下是一些屈原人生遭遇的例子:1.政治失败:屈原在楚国政治中经历了多次挫折和失败。

他曾担任过重要的职位,但由于楚国内部的政治斗争,他被迫离开政府并流亡他乡。

2.自杀:面对种种不公和失望,屈原最终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国家政局的不满。

传说他投江自尽,以此表达对楚国的无奈和哀愁。

虽然屈原的一生充满了痛苦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他那份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屈原列传中的词类活用

屈原列传中的词类活用

屈原列传词类活用分析
哎呀,说起那个屈原,咱四川人也得聊聊他那些词儿咋个用得出神入化。

你看那《屈原列传》,里头词类活用多得跟麻辣火锅里的花椒一样,麻麻辣辣,有味儿得很!
就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这里头“听”字,本来是动词,听啥子嘛,结果一活用,成了名词,听力、判断力,说楚王耳朵不灵光,听不进忠言。

还有“谗谄之蔽明也”,谗言、谄媚,这些个坏东西,本来动词,愣是变成了名词,专指那些背后嚼舌根的小人。

再瞅瞅“方正之不容也”,方正,形容词嘛,形容人正直,结果一转身成了名词,说的是那些正直的人不受待见。

还有“明道德之广崇”,明,本来是形容词,明亮、清楚,这里一使劲,变成了动词,阐明、说清楚,道德的高尚,他说得明明白白。

“蝉蜕于浊秽”,哎呀,这个蝉蜕,名词当状语用,就像蝉脱壳一样,从污浊里头脱身而出,高洁得很。

还有“厚币委质事楚”,厚币,本来是名词,厚厚的礼物,这里变成了状语,用丰厚的礼物去巴结楚国,那个“日”字也是,一天天地,楚国就缩了水,看着都心疼。

最后,“身客死于秦”,客,名词变状语,像客人一样死在秦国,那叫一个凄凉。

这些词儿,在司马迁的笔下,活灵活现,跟咱四川话里头那些个词儿一样,变着法儿地出彩,读起来,那叫一个过瘾!。

用屈原列传一句话写作文

用屈原列传一句话写作文

用屈原列传一句话写作文
屈原列传之思。

哎,说起屈原,那可是个有故事的人。

江水翻腾,就像他心里
的那份愁啊,永远也停不下来。

他站在江边,衣角随风飘动,看着
远方,好像在思考什么大事似的。

“大家都浑浑噩噩的,就我一个人清醒,真是累心啊!”屈原
这句话,说得真直白。

他就像个站在人群中的智者,看着大家迷茫,自己心里也不好受。

但就算这样,他还是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
不随波逐流。

“这路啊,咋就这么长呢?但不管咋样,我都得一直往前走,
找我的答案。

”屈原这话,听着就让人觉得他不容易。

在楚国政坛上,他受了不少排挤,但人家就是不服输,一直在寻找自己的路。

他的文字,就是他的心声,一直在为楚国的未来呼喊。

“看到百姓受苦,我心里就难受得不行。

”屈原这话说得真实在。

他看到楚国百姓在战乱中受苦,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他的诗啊,就像他的眼泪,一直在为百姓呐喊,希望他们能过上好日子。

屈原这人,真是个传奇。

他的故事啊,就像一部史诗,充满了忧愤和抗争。

他的文字,就是他的心,一直在为楚国和百姓担忧。

他的精神啊,就像江水一样,永远不会停息。

屈原列传中用香草喻君子的诗句

屈原列传中用香草喻君子的诗句

屈原列传中用香草喻君子的诗句
①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②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③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④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⑤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屈原的香草
一生孤芳自赏与洁身自爱的屈原以香草自喻,并把自然香草与人品美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诗中他用采集、佩服、种植、怜惜等词抒发对香草的倾心,他“朝搴吡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不仅以香草自喻,而且以香草树木喻人:“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作为高阳帝之苗裔,他不仅为自己的出身骄傲,重视自己的内美,而且对培育人才所付出的艰辛及取得的成就而欣慰。

在修身、治国、辅佐君王的道路上,他以自己的独特气质撒满了绚丽、浪漫、芳香的花朵。

屈原在诗中曾提到香草达48次之多。

但屈原笔下的香草决不是一般的量的堆积,而是其理想与追求不能实现以及自己被迫离开政治舞台,潦倒僻壤,不能一展抱负的处境、痛苦、宣泄和寄托。

他在诗中反复咏唱香草,成为咏唱香草的歌手。

屈原列传中的自然景观描写与意象运用

屈原列传中的自然景观描写与意象运用

屈原列传中的自然景观描写与意象运用屈原列传是《战国策·楚策下》中的一则传记,主要讲述了楚国政治家、文学家屈原的生平事迹。

在这篇传记中,屈原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描写和意象运用来展现他的情感、抒发他的思想,使作品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

首先,在屈原列传中,自然景观描写是十分丰富多样的。

在描写楚国的山水风光时,屈原运用了大量的形象描写,如“亭亭秀丽,巍巍峨峨”、“江河淮海,横贯其间,柔波涌起,绵绵无绝期”等。

这些描写通过形容词和动词的运用,生动地刻画出楚国的美丽景色,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楚国山水的壮丽和秀美。

其次,在表达情感和思想时,屈原利用了丰富的意象运用。

屈原的思想主题主要包括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道德败坏的痛心,以及对民众困苦的同情。

在表达这些思想时,屈原经常运用一些寓意深远的意象来进行隐喻和象征,以加强作品的表现力。

比如,他用“鸱枭之祸”来象征国家的危险和动荡,用“妖豺之煞”来形容贪官污吏,用“饭蔬齐聚”来表达人民的困苦。

这些意象使作品更具感染力,也更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除了自然景观描写和意象运用,屈原的《离骚》是另一个典型的例子,使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来表达他的情感。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以其极富诗意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而广为传诵。

在《离骚》中,屈原通过描绘茫茫大海、浩渺天空、流动之水等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忧愁和迷茫。

他运用了风、云、雨、露、虹等意象,使诗中的自然景观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读者在阅读中,不仅可以感受到自然景观的美丽,还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的深度。

总之,屈原列传中的自然景观描写和意象运用丰富多样,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和表现力。

这种描写和运用通过刻画山水风景、隐喻和象征等手法,既能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壮美和美丽,又能引发读者对屈原情感和思想的共鸣。

这样的描写和运用,使屈原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让屈原的思想和情感得以广泛传达。

屈原列传用的手法

屈原列传用的手法

屈原列传用的手法
屈原列传是一篇介绍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使用了以下手法:
1. 对比手法:将屈原的忠诚和楚国贵族的背叛作对比,突出屈原的高尚品德和爱国精神。

2. 描述手法:通过对屈原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进行描述,展现他的才华、悲剧和影响。

3. 引用手法:通过引用屈原的诗歌和他的言论,突出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

4. 对话手法:通过对话的形式,表现出屈原与楚国贵族的争执和屈原的坚定立场。

5. 叙事手法:通过叙述屈原的悲惨遭遇和他的离世,引起读者的同情和思考。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六段导读
• • • • • • • • • 一.主要词语 甘心:快意 当:抵得上 如:往,到……去 靳jì n 诡辩:骗人的话 疏:被疏远 顾反 同返 眜mò 二.归纳大意 (5) 怀王被骗,屈原劝阻不及 (6) 诸侯合击楚国,楚国损兵折将 三.翻译 1.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2.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 怀王 之宠姬郑袖
浏览课文,以屈原的活动时间为序,用课文中的五 个字概括屈原的一生。
:爱国、正直、高洁

才 华 横 溢

正 直 与 邪 曲 不 相 容

怀 王 三 次 受 骗
屈 原 流 放 江 南

高 贵 品 质
江 边 遇 渔 父

影 响 12
正 道 直 行
11
1
4 7
8 10Leabharlann 3- -2

课堂共勉
事事动我心 件件催我泪 人人要努力 个个要动笔
第七.八段要点
• 一.主要词语 • 欢:友好感情 内:同纳,接纳 竟:最终 • 咎:归罪,责怪(jiù) 反;同返 • 二.主要内容 (7.8).怀王不听屈原劝阻,赴秦相会,中计不归 三.主要句子 奈何绝秦欢 亡走赵,赵不内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
第九段要点
• 一.主要词语
• • • 虽:即使 一:全 存:思念 致:表达 自为 辅佐 亡国破家: 使….亡,使…..破 分:资质 削:被削割
课文分析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分三部分) 以人物活动的时间为序进行记叙。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1--3):叙述屈原由被信任至 被疏远的坎坷经历,介绍并高度评价 《离骚》。 1、简介屈原。
2、屈原被疏。
3、述评《离骚》。
第二部分(4--10) : 写屈原由“黜”到 “迁”和楚国由强到衰的过程。
1、屈原被黜,怀王三次被秦所骗而最终 客死于秦。 2、顷襄王昏愦腐朽,屈原被迁。
• 读屈原列传 • 知屈原其人 • 学屈原品格 • 明叙议写法
• •
固定结构
奈何绝秦欢 ( 表疑问,怎么。 )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怎么……呢 ? )
( 表反问,
成语典故
怀瑾握瑜: 语出《楚辞· 九音· 怀沙》:“怀瑾握瑜 兮,穷不知所示。”王逸注:“在衣为怀,在手为 握;瑾、瑜,美玉也。”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 德。 博闻强志: 语出本文。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 “博闻强记”“博闻强识”,《礼记· 典礼上》: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
第二段要点
一.词语 害:忌妒
属:写作 与:允许,同意 • 因:于是,连词
伐:自夸、炫耀
怒而疏:因而
• 二.主要句子 •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 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 三主要内容 • 屈原在与上官大夫的斗争中失败 (疏)
一.词语 疾:恨、痛心 谗谄 chán chǎn 明: 视力 见:被 自:从,介词 靡: 无 约:简约 廉:端正 蝉蜕:名词作状语 尘埃:喻尘世
注音
• 属( zhǔ )草稿 惨怛( dá)帝喾( kù) 靡不毕见( mǐ )濯( zhuó )淖( nào )蝉 蜕( chántuì ) 滋垢( zīgòu ) • 浊秽( zhuóhuì ) 皭( jiào )然 • 泥( niè )而不滓( zĭ) 既绌( chù) • 商於( wū ) 既咎( jiù ) 眷( juàn)顾 pī huò • 被( )发 温蠖( )憔( qiáo ) 悴( cuì ) 哺( bǔ )育 啜( chuò ) 罹( lí )难 nàn ( )
第十二段要点
• 一.词语 • 之徒:这类,这些 好辞;爱好文学 祖:效法 • 辞令:应对的话 日:一天天地 削:被削割 • 二.归纳大意 • 屈原既死,无忠谏之臣,楚为秦灭 • 三.翻译 •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第十三段要点
• 一.词语 • 郢Yǐng 吊:悼念死者 怪:诧异 • 同:认为… 同等 轻:轻视 失:迷失 • 二.归纳大意 (赞) • 作者评赞屈原 • 三.翻译 • 1.及见贾生吊之……..而自令若是 • 2.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简介屈原的生平
屈原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是 一位思想家、政治家。出生楚国贵族,知识渊博, 有卓越的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怀王信任, 担任地位相当高的“左徒”官职,参与国家政令 的起草和外交等工作,但由于上官大夫的诽谤而 被楚怀王疏远。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的楚国的 危机,主张改良内政,联合齐国以求自存。但是, 当权者靳(jÌ n)尚和怀王的宠姬郑袖受了秦国使者 张仪的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正确意见,和 齐国绝交了。怀王甚至被秦国诱去做了三年的俘 虏,囚死在秦国。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他 比他的父亲还要糊涂,在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的 挑拨和诋毁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 二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途已经绝望,于公元前 285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湖南省汩罗江自杀了。 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 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 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 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 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 屈原的。
课文分析
第三部分(11--12):屈原愤而自杀的经 过及他对后世的影响。
1、屈原愤而自杀的经过。 2、屈原对后世的影响。
第一段要点
• 一.词语 • 为:担任 入:在国内 出:在国外 志:同记,记忆 对:应酬 • 二.句式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判) • 三.主要内容 简介屈原姓名.家世.官职.才能.及楚王对其信 任 (任)
• • • • •
二. 归纳大意 屈原遭谗流,仍然不弃忠君爱国之情怀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屈平既嫉之………三致志焉 2.人君无愚智………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第十段要点
短:诋毁,说坏话.(形容词作动词) 短屈原于顷襄王(介词结构后置) 迁:放逐. 概括大意 (10)屈原遭短被迁
(迁)
第十一段要点
• 一.主要词语 • 被:同披 颜色:古义,面色 形容:古义,形体容貌 举:全 于:被 为:句末反问语气词 闻之:代下文 新:刚刚,副词 • 者乎:复合语气助词 乃:于是,副词 遂:于是 • 汶mén 蠖 huò • 二.概括大意 • (11)屈原被迁遇渔父,怀石沉汨罗 (沉) • 三.翻译 • 1.举世……..是以见放 • 2.新沐者…….温蠖乎
屈原列传
上课
《屈 原 列 传》
汨 罗 江 上 万 古 悲 风 深 思 高 举 洁 白 清 忠
下面对联说的都是谁?
猜一猜 1)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司马迁 2)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 欧阳修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杜 甫 人间疾苦,笔底波澜。 4) 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 屈 原 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第四段要点
• 一.主要词语
• 绌:同黜,免官 从:同“纵”,合纵 亲:亲近,动词 • 患:担心 之:代楚齐纵亲 • 乃:于是 详:同 佯,假装 质:同贽,见面礼 • 委:呈献 诚:确实 如:到
• 兴师:出动军队
• 困:处境艰难
大破:使…..破,攻破
• • • • • •
二.归纳大意 屈原既黜, 怀王中计,损兵失地 (黜) 三.翻译 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背景简介
课文节选自《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史记记载了我 国从远古直到汉武帝时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 史。两千年来,我国封建社会的“正史”,大多数沿用 《史记》开创的这种体例。《史记》不但是一部史学名 著,而且是一部文学名著。它善于塑造人物形象,语言 简洁生动;同时富于抒情性。它在叙述史实时,饱含着 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鲁迅誉之 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 不遇,贾谊还作过《吊屈原赋》,所以就把他们合写一 传。课文选的是屈原的传文部分(有删节)。秦朝以前, 古书中都不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中的这篇传 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随波逐流: 世相沉浮。 弹冠振衣:
语出本文。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 语出本文。整洁衣冠。
与世推移: 语出《楚辞· 渔父》。随着世道的变化 而变化以合时宜。

作为传记,其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

课文哪些地方运用记叙的方法直接表现 屈原的高尚人格的?
• 请看大屏幕:
• 请同学们 注意:这些材料虽不是 完整的事例,没有生动的情节,但都是典 型事例。作者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直 接表现人物的高尚品格,这是人物传记 的最基本的写法。
第三段要点
听:听力
明道德 :阐明 微:含蓄 自:自己 浮游:漫游 虽:即使
二.主要句子 屈平正道直行…..可谓穷矣 皭然泥而不滓者………日月争光可也
三.主要内容
(疏)
屈原被谗遭疏,忧愤而作<<离骚>>
二.三段内容 • 2—3段作为课文第二部分,叙述屈 原在与上官大夫斗争中遭谗被疏, 忧愁深思而作<<离骚>>
屈原的影响: 屈原的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写真。他同腐朽没落 的贵族政治集团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宁死不屈 的坚定意志,他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他眷恋祖国,与祖国同 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的诗作的基调。这便是屈原 的作品传颂千古的原因之一。
屈原的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打破了以《诗经》 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 的新诗体“楚辞”,是诗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它继承和发展了 《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后代一切有成 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