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发展学派的游戏理论
• 创始人与主要代表人物:皮亚杰
• 主要观点:
1.把游戏看做是智力活动的一个方面,把游戏放在儿童智力
发展的总背景中去考察。 2.认为游戏是思维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儿童的认知发展阶 段决定了他们不同的游戏方式。
游戏的实质
同化大于顺应
主体完全不考虑事物的客观特性,只是为了满足自我的愿望和 需要去改造现实,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
• 同化大于顺应 1.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 2.使自己的经验适合于当 前存在的结构 3.具有游戏特征
案例1: 娃娃家游戏中,小新当爸爸,游戏 开始后他出去了一下,回来后看到妈妈 在炒菜做饭,他很不满,就气冲冲地走 了。 游戏分享时,老师问他为什么生气 地走开,他回答说“炒菜做饭应该是爸 爸来做的,妈妈不能做。”当老师问他 为什么会这么想时,他理直气壮地回答 道:”因为我家就是爸爸做饭的,妈妈 从来不做饭。“
• 游戏的发生要以动作能力和心理发展的一定水平为前提 • 练习性游戏(0-2岁) 1.是游戏的最初形式 2.是为了取得“机能性快乐”而重复习得的活动 3.“动”即快乐
• 练习性游戏发生、发展六阶段:
1.反射练习期(0-1个月)
如:没有食物时的吸吮动作
2.练习性游戏发生期(2-4、5个月)
如:婴儿感知到风铃的响动,就全身运动且表情愉快
童仍把它们归属于那些情境。
象征性游戏活动发展的两个阶段
• 前概念思维阶段(2-4岁)
1.象征性的对应戒等同发生在模仿动作之前,且用语言标志
出来
2.完全是模拟由象征所引起的客体的活动
• 直觉思维阶段(4-7岁)
1.逐渐接近现实的模仿性的表征
2.逼真地再现周围的人与人的关系和活动 3.角色数量增加,规则应运而生
• 顺应大于同化 1.改变认知结构 2.主体忠实地重复范型动作 3.具有模仿的特征
儿童游戏的发展阶段
• 认知发展阶段与游戏发展阶段
认知发展阶段 年龄 0-2岁 2-7岁 7-11、12岁 感知-运动阶段 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练习性游戏 象征性游戏 规则游戏 游戏发展阶段
练习性游戏的发生、发展
• 象征性游戏向两个方向发展: 规则游戏 结构游戏Biblioteka Baidu
对认知发展学派游戏理论的评析
• 贡献:
1.从认知发展角度考察儿童游戏
2.强调活动的重要性
3.强调儿童游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结构 4.强调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 5.冲击了传统的游戏与学习相对立的观点
• 局限性: 1.忽视社会生活 2.忽视游戏对智力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 3.否认游戏是一种独立的活动形式 4.忽视人的作用和影响
3.有目的的动作逐渐形成期(4、5-9个月) 如:反复摇拨浪鼓,让它发出声音 4.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9、10-11、12个月) 重复一整套动作 5.为了看得结果而行动期(11、12-18个月)
在重复中做出一些改变
6.象征性游戏形成期(18-24个月) 游戏中出现象征和替代物 如:将一块积木当做汽车开
• 练习性游戏向三个方向发展 表征增加 向社会化方向发展 向真正的适应发展 象征性游戏 规则游戏 严肃的工作
象征性游戏的发展
• 象征性游戏是儿童游戏的高峰,它反映了符号机能的出现和
发展。
• 假装、假扮、幻想
• 符号物——被符号化的物体
• 象征性游戏活动的两个特征: 1.从实际获得、使用戒实践这些活动的情境中分离出来。 2.尽管是从这些情境中分离出来,并且和这些情境不同,但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