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的正常表现(ppt)

合集下载

超声诊断学-3脾脏 PPT课件(共9张PPT)

超声诊断学-3脾脏 PPT课件(共9张PPT)
形态,脾门切迹消失,周围脏器可被肿大脾脏推挤 而向四周移位。脾下缘超过脐孔水平,有的甚至可 达盆腔。脾实质回声增粗。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 一④、在超 前声腹显壁检像检对查查脾较肿易:大显的示脾确脾定脏静声像脉图。内径明显增宽,有时有扭曲现象,脾 门区血管增多弯曲,呈类似海绵样结构,称脾静脉 正常脾实质呈低回声区,分布均匀,强度一般稍低于正常肝组织,脾内小血管常不易显示(图31-3-1)。
超声医学
脾脏疾病的诊断
第1页,共9页。
超声医学


第一节 解剖概要
正常脾脏长10-12cm,厚3~4cm,在 肋缘


第二节 正常脾脏声像图和正常值
一、正常脾脏声像图:
1.外形及轮廓:
正常脾脏的肋间斜切面略呈 半月形,上部较下 部靠近中线,彩色多普勒能显示脾动、静脉的血流及 其流速。
2、脾脏中度肿大 声像图上脾脏失去正常形态,各径线测值明显增加,增大比例可不一致,助缘下在仰卧位平吸气或呼气时均可探及脾
海绵样变。 脏,深吸气时,脾下缘在肋缘下超过3cm,直至平脐。
第三节 正常脾脏声像图
第8页,共9页。
第9页,共9页。
脾肿大的声像图特点为:①左肋缘下探及肿大的脾脏实 质性图像,随呼吸而上下移动;②有明确的边缘,其内侧 可显示一个或两个脾切迹;③可操及有血管出人的脾门; ④在前腹壁检查较易显示脾脏声像图。
第6页,共9页。
二、脾肿大程度的确定
l 、脾脏轻度肿大 在超声探测时,脾脏形态
一般正常,各径线长度可稍有增加,在仰卧位平吸气时,肋 缘下刚可探及脾脏,深吸气时,脾下缘约在肋缘下2—3cm。
2 . 脾实质回声:
正常脾实质呈低回声区,分布均匀,强度一般稍低 于正常肝组织,脾内小血管常不易显示(图31-3-1)。

脾脏PPT课件

脾脏PPT课件
15
16
脾转移瘤
• 极少见,主要原发病变是乳腺癌和肺癌
17
脾梗死
18

polysplenia
1.有一个或多个副脾。为结节状或球状的组织,密度或增强 特性与正常脾脏相同。
2.脾脏异位,可位于右侧腹部。 3.多同时有多脏器的移位症,如右位心、异位的肝、胃肠、
胆囊胆道等,即内脏异位症。 4.个别病例有可能同时发生胆囊先天缺如、心脏与大血管发
31
出血坏死型
• 体积:常明显增大,且为弥漫性。 • 密度: 很不均匀,坏死区域的CT值比水肿更低,出血广泛
时,密度普遍升高,可能掩盖坏死。 • 胰腺边缘轮廓 :由于炎性渗出,胰腺边界模糊不清。 • 胰周改变:脂肪坏死、积液、肾前筋膜增厚
32
33
胰腺肿瘤
1.囊性肿瘤 囊肿 浆液性囊腺瘤 粘液性囊腺瘤,潜在恶变 2.实性肿瘤 胰腺癌 胰岛细胞瘤 胃泌素瘤 胰高血糖素瘤 转移瘤 淋巴瘤 肉瘤
13
14
脾淋巴管瘤
• 成因:局部淋巴液引流受阻,积聚而形成囊状扩张。又称 淋巴水瘤,为良性淋巴管畸形。
• 病理上分毛细血管状、海绵状和囊状。囊状主要见于身体 的软组织部位。
• 病变累及多个脏器称淋巴管瘤病。 • 影像学表现:脾大,单或多个低密度灶,界清,内见粗大
间隔,CT值偏高(含有蛋白);增强后瘤壁及间隔强化, 中心无强化。 MRI表现为长T1、长T2的病变。
胆总管梗阻性扩张,包括胆总管、胆囊、总肝管、肝内胆 管异常扩张,伴有慢性胆囊炎胆囊可不扩大。
37
38
39
40
MRI表现
在T1WI+FS 上胰腺癌表现为低信号,GRE动态增强动脉
期和实质期均为低信号

脾脏解剖与生理课件资料(含PPT讲解)

脾脏解剖与生理课件资料(含PPT讲解)

脾脏与其他脏器的关系
1

胃肠疾病可能导致脾脏损害,需考虑胃肠道疾病与免疫机能的关系。
2

脾脏具有重要的储存和清除作用,细菌和吞噬细胞沉淀在肝脏内的淋巴结中,造成病 灶的形成。
3
淋巴系统
血液、淋巴流和淋巴组织都流向脾脏,因此脾脏也是人类淋巴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
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脾脏疾病可通过X线、CT 和B超等成像技术。
脾脏的功能
1 参与免疫反应
2 供血和调控
脾脏参与体内免疫反应,控 制外来物质和癌细胞的生长, 具有顾虑人类健康的重大意 义。
3 结合免疫系统
脾脏是体内的储备器官之一, 负责储存和调节红细胞和血 小板。
脾脏还在繁殖和活化免疫细胞等方面发挥着免疫屏障的重要作用,可 以看作是淋巴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
3 疾病的风险
切除脾脏可以降低脾脏疾病的较高发生率,但同时也意味着可能存在 新的健康问题。入。
脾脏的细胞类型
脾骨髓有一个清洁系统,它包 括了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 巨噬细胞。免疫细胞在此处生 成并被激活。
同时,由于红骨髓在脾脏红髓 区内发生,所以脾脏也是人体 红血细胞的生成组织。
作为免疫器官之一,脾脏中含 有丰富的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 参与人体的免疫防御。
脾脏的代谢功能
铁吸收
脾脏对食物中的非血红蛋 白铁进行转运,将其转化 为血红蛋白铁,以供其他 组织使用。
维生素B1 2
脾脏内的米紫细胞可以吸 收消化道中合成的维生素 B12,并转移至肝脏以供 储存和调控使用。
脾切除
脾脏切除和创伤导致的脾 脏损伤可能导致细菌滞留、 自身免疫和溶血等疾病, 需要进行积极的干预。
脾髓质又可分为红髓和白髓, 其中,红髓占脾脏的80%,是 造血器官的主要部分。

《脾脏超声诊断》PPT课件

《脾脏超声诊断》PPT课件
精品文档
二、脾的探测方法和途径
(一)探测仪器 脾的探测选用高分辨力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3.5~5.0MHz,仪器增益条件与肝超声探测 相同。
精品文档
(二)检查前患者的准备
探测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不宜在饱餐后进 行,空腹探测图像更清晰,以免脾过多的向后 方移动。为清楚显示脾门区、胰尾、左肾附近 肿物或进行左上腹部鉴别诊断,可在空腹情况 下饮水300-500ml后再查,小儿可在哺乳后进 行。
好发于肢体皮下组织,在脾很少见。
声像图表现为脾增大,内见由无数大小不等的 ,具有菲薄光整囊壁的小无回声区构成的蜂窝样 团块,瘤体后方回声增强。淋巴管瘤体积较大, 缺乏张力,加压扫查常可见瘤体变形,与海绵状
血管瘤相鉴别。 精品文档
3. 脾恶性淋巴瘤
常为全身性淋巴瘤的一种表现。根据 其生长方式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
精品文档
(二)多囊脾
此病为先天性多囊性疾病 在脾脏的表现。
声像图表现:
脾明显增大而失去正常 形态,肋缘下探及大部份脾 。脾实质内布满了大小不一 、紧密相连的无回声区,边 缘尚光滑整齐。也可因挤压 而变形,囊肿之间已无正常 脾实质回声,均表现为因囊 肿而引起的回声增强。常探 及多囊肝、多囊肾图像。
精品文档
病灶多以实性回声为主内部出现不规则的液性暗区病灶外周可见声晕后方回声一般无增强或有稍有增强48三鉴别诊断1脾肿瘤与脾结核鉴别脾结核为类圆形混合型回声边缘不清晰内可见散在的强回声光斑后方有声影
民大附院电诊室 莫德格
精品文档
目的
1.掌握肋间斜切及侧腰部冠状切面 的脾脏超声表现。
2.掌握脾肿大程度的确定依据。
精品文档
脾淋巴瘤
精品文档
4.转移瘤 分三种类型

脾脏 组织学课程PPT

脾脏 组织学课程PPT

红髓
让我们来看看红髓结构
红髓由脾索和脾血窦构成。
脾索是富含血细胞的:淋巴组织,呈
不规则的索条状,并互联成网,与血 窦相间分布。
脾索含较多B细胞、浆细胞、巨噬 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滤过血液的主 要场所
脾血窦形态不规则,血窦壁是曲一
层平行排列的长枰状内皮细胞围成。
这是脾血窦
内皮外有不完整的基膜及环形网状 纤维,横切面上内皮细胞沿血窦壁排 列
位于白髓一侧的小血管是中央动脉
围绕在中央动脉周围的厚层淋巴组织称动脉周围淋巴鞘 在动脉周围淋巴鞘的一侧常可见一淋巴小结又称脾小体
健康人脾肉淋巴小结较少,当抗原入侵时淋巴小结数量剧增
白髓与红髓交界处的狭窄区域称边缘区,该区含有B细胞、T细 胞及较多巨噬细胞
中央动脉的分支末端在此区膨大
形成的小的血窦是血液肉的抗原及淋巴细胞进入白髓的通道
脾 脏
脾是人体最大的外周淋巴器官
位于血液循环的通路上,主要 功能是滤过血液
是重要的淋巴器官,位于腹腔的左上方,呈扁椭圆 形,暗红色、质软而脆 属于网状皮系统,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其结构 基本上与淋巴结相似,由被膜、小梁及淋巴组织构 成。其与淋巴结不同的地方是没有淋巴窦,但其中 具有大量血窦。
脾 光学镜下的苏木素伊红染色 脏切片
表面较厚的粉色结构是脾 的被膜 是富含平滑肌纤维和弹性 纤维的致密结缔组织,表 面覆有间皮 被膜深入到实质形成小梁
低倍镜下观察
低倍镜下观察脾实质结构
实质内条形成浅粉色结构 是小梁 圆形或椭圆形的深紫蓝色 结构是白髓 小梁和白髓间的大部分区 域是红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白髓
放大观察白髓结构,含密集排列的淋巴细胞由动脉周围 淋巴鞘,淋巴小结和边缘区构成

脾脏结构ppt课件

脾脏结构ppt课件
02
脾脏的组织结构
脾脏表面覆盖着一层结缔组织被膜,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脾脏被膜
脾脏被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包含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脾脏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
脾脏被膜的组成
脾脏被膜能够限制脾脏的过度扩张,维持脾脏的正常形态和位置。同时,被膜中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能够缓冲外力对脾脏的冲击,保护脾脏免受损伤。
05
脾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根据脾脏疾病的类型和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生素、抗炎药、免疫抑制剂等。
药物治疗
对于某些严重的脾脏疾病,如脾脏肿瘤、脾脏破裂等,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包括脾脏切除、部分脾脏切除等。
手术治疗
通过血管介入技术,如栓塞、射频消融等,对脾脏进行治疗,适用于某些特定的脾脏疾病。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辐射损伤或骨髓衰竭,脾脏可能会重新启动造血功能。
脾脏中的巨噬细胞能够吞噬经过血液的细菌和颗粒,并形成脾索,将抗原呈递给淋巴细胞。
脾脏还通过产生补体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来参与炎症和凝血过程。
脾脏具有滤血作用,能够清除血液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
04
脾脏的疾病
脾脏肿大是指脾脏体积增大,通常是由于炎症、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脾脏呈扁长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分内侧面、外侧面、前缘和后缘四个部分。
大小
脾脏的大小因人而异,成年人的脾脏长约10-12cm,宽约6-8cm,厚约3-4cm,重量在100-250g之间。
脾脏由被膜、小梁、白髓和红髓四个部分组成。被膜是一层结缔组织,包裹着整个脾脏;小梁是脾脏内的粗大突起,将脾脏分为许多小叶;白髓由密集的淋巴组织构成,是脾脏内的免疫应答中心;红髓则由脾窦和脾索组成,是血液储存和滤过的主要场所。

脾脏ppt课件

脾脏ppt课件
• 包膜下脾破裂:梭形或不规则形 • 真性脾破裂:脾周围积液,包膜连续性中断,
腹膜腔游离积液.
精品ppt
31
精品ppt
32
精品ppt
33
精品ppt
34
脾梗塞
• 脾肿大:多见 • 急性期:局限性低回声区(典型为楔形),内为
蜂窝状或短线状.液化坏死时→无回声.CDFI 有助于诊断
• 陈旧性:纤维化,瘢痕化,钙化
弥漫性脾肿大
• 成人男>4cm 女>3.8cm,同时脾下缘
超过肋缘线.
• 最大长径>11cm • 腹膜后巨大肿块→脾后上,左肾前下移位 • 巨脾→左肾向内移位 • 肝左叶大或肿瘤→脾向背侧移位
精品ppt
17
精品ppt
18
精品ppt
19
脾囊肿
• 单纯性脾囊肿 • 表皮样囊肿 • 包虫囊肿:囊壁“双边”,厚约1mm • 假性囊肿
精品ppt
35
精品ppt
36
精品ppt
37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38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脾脏
南昌大学一附院超声科 胡嘉涛
精品ppt
1
超声解剖
• 形态呈橘瓣形 • 膈面、脏面;前缘、后缘;上下两端:上
端朝向背内侧,下端朝向腹外侧
• 第9~11肋包绕,长轴与10肋一致 • 支持韧带薄弱 • 腹腔动脉→脾动脉(胰腺上缘)4~5m

• 脾静脉(胰腺背侧)5~8mm
精品ppt
2
精品ppt
3
精品ppt

脾脏的正常与异常ct表现

脾脏的正常与异常ct表现

CT在脾脏疾病治疗决策中的作用
评估病变范围
通过CT检查可以准确评估脾脏病 变的范围和程度,为治疗决策提
供依据。
指导手术治疗
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脾脏疾病, CT可以帮助制定手术方案,评估 手术难度和风险。
监测治疗效果
CT检查可以动态监测脾脏疾病的治 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PART 06
总结与展望
脾脏位置与形态
位置
脾脏位于左上腹部,胃的左侧, 膈肌之下,通常呈现为横椭圆形 的软组织影。
形态
脾脏形态规则,边缘光滑,无分 叶或不规则突起。
脾脏密度与CT值
密度均匀
正常脾脏在CT图像上密度均匀,无明显的低密度或高密度区 域。
CT值
脾脏的平均CT值通常略低于肝脏,但高于周围脂肪组织。具 体CT值可因个体差异和扫描参数而略有不同。
将CT与其他影像技术(如MRI、PET等)进 行融合成像,可以更全面地评估脾脏病变 的性质和范围。
智能化辅助诊断系统
个性化扫描方案
借助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开发智能 化辅助诊断系统,提高脾脏病变的诊断准 确性和效率。
针对不同患者和病变特点,制定个性化的 扫描方案,优化扫描参数和对比剂使用, 提高检查效果和患者体验。
CT在脾脏疾病诊断中的优势与局限性
要点一
优势
要点二
局限性
CT能够清晰显示脾脏的形态、大小、密度和结构,对于脾 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CT检查具 有快速、无创、可重复性好等优点。
CT对于某些等密度病变和早期病变的检出率相对较低,需 要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此外,CT检查具有 一定的辐射性,对于孕妇和儿童等特殊人群需要谨慎使用 。
THANKS

脾脏的超声诊断 ppt课件

脾脏的超声诊断 ppt课件

• 脉内径可达l-2cm,脾门区及脾实质内可见增 宽的搏动性脾动脉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团探 测方向不同而呈红或蓝色,收缩期色彩明亮鲜 艳,舒张期较暗淡。脉冲多普勒呈收缩期单峰, 舒张期有持续血流信号的动脉型频谱,其流速、 流量等血流参数均高于正常脾脏。脾静脉彩色 多普勒血流团探测方向不同而呈红或蓝色,色 彩鲜艳丰富,脉冲多普勒检查,可见持续性宽 带状血流频谱,血流速度、血流量明显大于正 常脾脏。
5
• 检查体位:
• 1. 常规采用右侧卧位或右侧45°卧位。
• 2. 仰卧位:检查时脾脏不会因体位变 动而显著移位,即使脾脏较小或萎缩者 也可显示。但易受肋骨声影干扰而影响 观察
2020/11/24
6
• 1.仰卧位,将探头置于左侧腋中线与腋 后线之间,使声速朝向脊柱,以显示脾。
• 2.前倾冠状断面扫查 由上诉冠状断面, 将探头声速平面向前腹壁慢转动,直至 显示脾门和脾门血管断面时冻结。测量 脾传统长经和后经。同时动态观察脾脏 与邻近器官如肾、胃和膈的关系,并注 意有无胸腔积液、腹水和膈下积液。

2020/11/24
12
• 脾脏常见疾病包括:
• 1.弥漫性脾大 6.脾结核
• 2.脾囊肿 7.脾脓肿及真菌感染性脓
• 3.脾肿瘤

• 4.脾外伤
• 5.脾梗死
2020/11/24
13
• 脾脏弥漫性肿大原因很多,大体可分为 以下三种:
• (1)感染性脾肿大 • (2)充血性脾肿大 • (3)血液病及其它原因致脾肿大。
• ②在囊肿内可见多个小圆形附着在内壁 上的子囊回声;
• ③脾实质受囊肿压迫多呈扁平状。有畜 牧区生活史,卡松尼(Casoni)试验阳 性可助诊断。

脾脏生理功能ppt课件

脾脏生理功能ppt课件
脾脏通过巨噬细胞吞噬和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来发挥滤血作用,维持血液环境 的稳定。
脾脏对血细胞的过滤有助于维持血液成分的平衡,防止血液中异常成分的积累和疾 病的产生。
脾脏对病原体的清除
当病原体进入血液循环时,脾脏会迅 速启动免疫应答,通过巨噬细胞和淋 巴细胞的协同作用,将病原体清除出 体外。
脾脏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还会产生抗体 和细胞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进一步 增强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
脾脏的白细胞作用
01
白细胞储存
脾脏是白细胞的主要储存库, 特别是血小板和血源性粒细胞

02
过滤作用
脾脏作为一个过滤器,能够清 除血液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
微生物。
03
免疫应答
当身体受到感染时,脾脏内的 白细胞会迅速释放到血液中,
参与免疫应答。
脾脏的抗体产生
பைடு நூலகம்03
B细胞成熟
脾脏是B淋巴细胞成熟和抗体产生的主要 场所。
脾脏对病原体的清除作用对于防止病 原体的扩散和感染的进一步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脾脏对血小板的清除
血小板在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脾脏对血小板的数 量和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脾脏能够清除衰老和受损的血小板,保持血小板的质量和功能的稳定。
当脾脏功能受损时,血小板清除能力下降,可能导致血小板数量增多和 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因此,保持脾脏健康对于维护血液循环的正常功 能具有重要意义。
抗体分泌
脾脏内的B细胞可分泌针对特定病原体的 特异性抗体。
免疫记忆
脾脏还储存了免疫记忆细胞,当相同病原 体再次入侵时,能迅速启动二次免疫应答 。
脾脏的免疫调节
01
02
03
炎症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血肿境界可不清晰,随着时间延长血肿 呈境界清晰的椭圆形低密度区。
2)完全破裂:脾周、脾曲、腹腔内均可见不
规则的血肿存在,此时脾脏轮廓不规则,
体积增大,实质内可见有撕裂裂隙贯穿脾 脏,呈不规则状低密度带
脾梗死
• 脾梗死(infarct of spleen)是脾内的动脉 分支梗塞,形成脾脏局部组织的缺血坏死。 脾梗死后,其坏死组织被纤维组织取代, 因瘢痕收缩,脾边缘出现局限性凹陷,较 大梗死病灶中央产生液化形成囊腔。 1.大多数脾梗死无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左 上腹疼痛、发热等。 2.X线平片:可见左侧膈顶抬高和胸腔积液。 3.MRI检查:对脾梗死较敏感,T1WI表现 为低信号,T2WI表现为高信号,增强后病 灶无强化。
4.B型超声:脾实质CT表现】 1.急性期: 1)CT平扫:见脾实质内三角形低密度灶,
2)增强扫描:血肿不增强,脾实质增强形成
密度差异,清晰显示血肿形态和边缘。当 血肿较大时,脾可受压、变形。
• 3.脾实质内出血而无脾破裂: 1)CT平扫:显示脾内不规则高密度区。 2)增强扫描:血肿呈相对低密度区, 与增强的脾脏实质形成对比。
脾包膜下血肿
• 4.脾破裂: 1)局部破裂:脾实质内局限性低密度带状影 和/或稍高密度区,增强扫描更为清楚,早
3.动态增强扫描:两者的增强与消退之动态 变化也完全一致。
4.鉴别诊断:需与腹部肿瘤鉴别,勿把副脾
误认为淋巴结肿大或其他肿物。脾摘除后
副脾可增大。副脾也可发生脾脏的病变, 如淋巴瘤。
多脾综合症
• 多脾综合征(polysplenia syndrome)为先 天性脾脏发育异常伴有多个内脏畸形和心 血管畸形的综合征。本病较为罕见。
• 【诊断要点】 1.多脾:多在2个以上,大小相近,位于双 侧腹部或右腹部,脾总重量等于正常脾重 量。 2.心血管畸形:如肝段下腔静脉缺如,奇静 脉或半奇静脉异常连接并扩张,肝静脉直 接汇入右心房,双上腔静脉,双主动脉弓, 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单心房及心脏 位置异常等。 3.两侧肺分叶异常。 4.内脏异位:可为部分性或完全性内脏转位。 5.其他表现:如胆囊缺如,胆管闭锁等。
2.消化道钡餐造影:位于胃壁或胃周围者, 可显示类似胃粘膜下肿瘤征象。
3.MRI检查:形态上呈圆形或椭圆形,信号
特征与主脾相同,增强扫描,副脾与主脾 的强化一致。
4.DSA检查:可见脾动脉的小分支进入副脾, 与主脾染色一致。
• 【CT表现】 1.CT平扫脾门部小结节,多数直径不超过 2.5cm,边缘光滑。偶见位于脾门以外者。 2.增强扫描副脾与主脾强化一致,CT值相 同。
• 【CT表现】 1.多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脾脏,呈结节状或 球状,其密度和增强扫描强化特征与正常 脾脏相同。
2.脾脏异位,可位于右侧腹部。 3.复杂的心血管畸形及心脏位置异常等。 4.肝左右叶反位或对称等大,胆囊缺如等畸 形表现。
脾外伤
• 脾外伤(trauma of the spleen)占腹部外 伤的1/4。因受力机制不同,可为单纯性脾 外伤,也可同时合并肝及其他器官和组织 损伤。脾外伤的分型:①脾挫伤。②脾包 膜下血肿。③脾实质内出血而无脾脏破裂。 ④脾破裂。
副脾
• 副脾(accessory spleen)又称额外脾。为 先天性异位脾组织,与主脾结构相似,具 有一定功能的脾组织。约占尸检10%~30%, 多为单发,常位于脾门或沿脾血管分布, 也可沿脾脏的悬韧带分布。约有20%的副 脾发生在腹部或后腹膜的任何地方。
• 【诊断要点】 1.症状与体征:通常无临床症状,较大者可 于上腹部触及肿块。
脾脏的正常表现 (ppt)
脾肿大
• 脾脏弥漫性疾病多表现为脾肿大(enlarged spleen)。脾脏大小个体差异较大,解剖学 测量脾脏的平均长10.5cm,宽6.5cm,厚 2.5cm,最大径超过15cm者肯定增大。引 起脾肿大的病因很多,主要有炎症性、淤 血性、增殖性、寄生虫感染、胶原病和浸 润性病变等。
• 【诊断要点】 1.明确的左上腹创伤史。 2.脾脏外伤后,可出现左腹部痛,脾脏增大, 压痛以及腹膜刺激征象。 3.当伴有脾破裂时,血压下降,血红蛋白急 速下降,并有休克等严重症状。 4.X线平片:脾脏形态变化,破裂出血时轮 廓不清或消失,反射性肠郁张,合并肋骨 骨折,胸腹腔积液等征象。 5.腹腔动脉造影:可见对比剂外溢,动脉闭 塞,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形成,无血管 区和包膜下血肿及脾周围腹腔内血肿可导 致脾脏受压、移位征象等。
• 6.B型超声:脾实质内片状或团块状回声增 强或强弱不均。当包膜下血肿时,呈梭形 或不规则形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脾包膜 中断,脾周围积液和腹腔游离积液征象。
• 1.脾挫伤:CT可无异常表现。 2.脾包膜下血肿:在脾外周见半月状密度异 常区。
1)CT平扫:血肿密度与受伤时间有关,新
鲜血肿或等同于脾密度,或稍高于脾密度, 随时间推移,血肿密度也逐渐降低。
• 诊断要点: 1.症状和体征: 1)部分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 2)脾肿大病因不同而致临床症状各异。 3)深吸气时,脾脏触诊在肋缘下超过2~3cm。 叩诊时,脾浊音区相应扩大。
2.X线平片:脾脏X线测量长径超过15cm,宽径超 过8cm可诊断脾肿大。明显增大时可引起左膈升 高,胃泡右移,左肾轮廓影向内下方移位。
3.消化道钡餐造影:可显示脾大对胃肠道的压迫、 推移征象,结肠脾曲下移,相应的横结肠上缘出 现压迫。
4.MRI检查:单纯性脾肿大MRI信号强度均匀
• 【CT表现】 1.CT平扫:显示弥漫性脾肿大的程度、形 态、实质密度变化及周围组织和器官的压 迫推移征象。 1)长径超过10cm,短径超过6cm,上下方 向长度超过15cm即为脾肿大。 2)横断面图像上以5个肋单元作为标准,超 过者为脾肿大。若肝下缘消失的层面上, 脾下缘仍能见到则可认为脾向下增大。 3)当脾脏密度高于肝脏密度时,提示有肝脏 弥漫性病变。 2.增强扫描:动脉期脾脏呈斑片状不均匀 强化,静脉期及平衡期强化密度逐渐均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