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程
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项目(ATCP)体系表
广联达BIM模型搭建 工程计价相关知识
BIM建模师 工程计价
汽车类
二手车评估师
汽车构造 评估程序 价格评定与估算
二手车评估师
汽车营销师
汽车构造 市场营销策略 客服沟通技巧
汽车营销师
汽车维修工程师
汽车构造 维修保养常识
汽车维修工程师 汽车售后工程师
计算机类
软件开发工程师
数据库设计 程序开发
酒店市场部主管 酒店后勤部主管 酒店商务部主管
物流管理
Office办公软件 物流管理及仓储知识 物流规划与设计
物流管理体系概论 HSE管理体系 公共安全风险控制及应对 公共安全风险评估
公共安全项目经理 公共安全咨询顾问
物业管理
物业管理实务 物业管理条例 客服沟通技巧
微信网络营销师??
微信营销专员
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策划 客户关系管理 市场调查分析
市场营销 营销策划
服装类
服装陈列师
服装陈列技法 服装搭配技法
服装陈列师 店长 时尚买手
服装CAD工程师
服装CAD基础知识 服装CAD应用技术 服装款式图
服装CAD工程师
服装设计工程师
服装设计基础 服装效果图及系列设计
服装设计工程师
电工基础 PLC编程 组态软件
电气自动化技术员 电气自动化工程师
电气设计工程师
电气图识图 电气控制原理图设计 AutoCAD绘图能力
电气设计师 电气工程师
电子类
电子研发工程师
C语言 嵌入式开发与应用 电路基础 电子线路设计
电子研发工程师
土建类
建筑设计工程师
工程图标准 识图能力 建筑设计基础 ACAD工具包
“113”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一家庭化育人建设
山 东 化 工 收稿日期:2018-07-10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JG17DB410,JG17DB411):基于研究型教学理念的能源化工专业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型转型专业的改革与实践研究作者简介:贾松岩(1983—),男,辽宁沈阳人,副教授,博士。
“113”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家庭化育人建设贾松岩,李 雪,谢英鹏,孟 丹,申延明,高恩军(沈阳化工大学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辽宁沈阳110142)摘要:“113”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沈阳化工大学基于“面向地方,服务辽宁,面向行业,服务全国”的发展思路所提出的建设规划。
“113”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简称“113”体系)包括教育目标的顶层设计,教育理念的认识与构建,以及培养工作展开的具体实施模式等。
创建“113”体系的目的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和培养得怎么样这三个关键问题。
家庭化、协同化、个性化的“三化”育人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具体实施机制。
本文在介绍沈阳化工大学“113”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113”体系中的家庭化育人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为后续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参考思路。
关键词:“113”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果导向教育;CDIO;家庭化育人;教育改革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21X(2018)19-0152-021 “113”体系建设的时代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当前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教育供给侧改革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力举措[1]。
针对我国社会发展形势与辽宁省产业经济结构特点,沈阳化工大学结合自身特点提出了本科生培养应当基于“面向地方,服务辽宁,面向行业,服务全国”的发展思路进行建设,致力于培养出一批品德高尚、专业技能过硬、具有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沈阳化工大学将培养本科生的重点放在“应用”上,根本目的是化解就业供需不平衡,使本科生精准掌握行业所需技能,毕业后能够较快、较准地进入特定行业,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需求,最大限度地服务社会。
搭建实训平台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搭建实训平台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董九志杨建成刘薇【摘要】针对社会以及纺织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依托学校纺织特色,以教学体系改革和完善实训平台为基础,运用多个工程实践教学平台,通过阶梯式递进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为培养适应当前社会和纺织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实践教学改革;实训平台;应用型人才;工程能力培养【基金项目】本文为天津工业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0-3-18)成果。
【作者简介】董九志(1981 ),男,天津静海人,天津工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纺织机械设计;杨建成,刘薇,天津工业大学目前,国内高等学校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重视知识学习轻视应用技能培养的问题,导致大部分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动手能力差,工作能力不强,不能完全胜任自己承担工作的情况。
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类型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天津工业大学第五次教学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从学校的办学实际出发,提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生培养战略。
为了落实学校的学生培养战略,针对社会要求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化基础,更看重综合能力,尤其是动手及创新能力的实际,机械工程学院从2007级本科生的教学计划开始增添了实训教学内容。
一、搭建实训平台的目的及意义在机械工程专业低年级学生金工实习教学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工程训练教学,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训练,增强纺织机械设计方向高年级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及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满足社会及纺织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二、实训平台建设与完善天津工业大学纺织机械教研室对机械工程专业纺织机械设计方向本科生实施三阶段工程训练模式,在依托学校工程教学实习训练中心平台的同时,分别搭建了校企合作实训教学平台和纺织机械典型机构拆装实训平台。
(一)工程教学实习训练中心平台。
随着社会以及纺织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天津工业大学对学生实践教学愈加重视,投入不断增大。
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
应用型人才作为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其培养模式的探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应用型人才,顾名思义,是指那些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作中各种问题的人才。
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更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过去,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大量的书本知识,但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却显得束手无策。
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迅速适应社会的需求,导致了人才与市场的脱节。
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探索更加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要实现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首先需要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应当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为导向。
例如,在工程领域,培养目标可以设定为培养能够独立完成工程项目设计、施工和管理的专业人才;在医学领域,培养能够熟练进行临床诊疗和疾病预防的医学人才。
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
课程体系应当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实现跨学科的融合。
一方面,要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
例如,可以开设实验课程、实习课程、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应当引入企业的实际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
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等。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学生了解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项目驱动教学法以具体的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小组讨论教学法则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工程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
Re e r h o u tv tng pa t r s o p lc to o i n e a e t f s a c n c li a i te n f a p i a i n- r e t d t l n s o
e gn e i g: a esu y o h n o g Ja z u Unv ri n ie rn a cs t d fS a d n in h ie st y
ma d a d d v l p n tae y o u tv t a tr he i n v to n r ci e o o r e t a h n n n e eo me tsr t g f c lia i p t ns t n o a in a d p a tc fc u s e c i g ng e a d t e r fr n o sr ci n o e c i g ln s a d fr he c lia ig p te n fa p i ain- r・ n h eo m a d c n tu t fta h n i k n o mst u tv t atr s o p lc to - i o n o -
的创新与实践 、 教学环节 的改革 与建设 等方 面 , 进行了更加 广泛深入 的研究 与改革实践 , 形成 了适应社 会需要 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 系。
关 键 词 : 水 排 水 工 程 ; 养 模 式 ; 用 型 人 才 给 培 应 中 图分 类号 :U 2 T B 文 献标 识码 : A
备、 以及经济 、 理 、 管 法律 等方 面 的知识 ¨。
1 存 在 的 问题
在传 统 的计 划 经 济模 式 下 , 强调 本 科 教育 必 须 专业对 口 , 毕业 后 即能 较快 适 应 专 业 岗 位 的业 务 要 求 。实践 教学 的 目的是检 验 理 论 教学 的结 果 , 学 使 生把 所学 的理论 、 识 、 法 、 想等 转化 为技术 、 知 方 思 能
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一直备受关注。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必须紧密结合,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塑造出高质量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本文通过对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目标,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1. 师资培养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这需要教育部门加大对培训和招聘的力度,吸引更多高水平的教育专家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加入到应用型本科教育中来。
学校也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提升,使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2. 学生素质培养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性训练和项目实践,通过实践锻炼,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校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使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3. 专业知识培养作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核心内容,专业知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横向学科的知识。
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关于科学和技术的应用,以及对当前社会问题的解决能力。
通过跨学科的知识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1. 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要具有科学性,即各门课程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建设课程体系时,要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和专业之间的融合,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地了解相关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基于OBE理念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基于OBE 理念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周旭丹,郝晨瑶,王薇,鲍昱,张秋实(吉林农业大学,吉林长春130000)摘要:OBE 教育理念是目前国内外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其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目标是学生通过接受教育取得相应的学习成果。
针对当前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通过将OBE 教育理念融入风景园林专业的教学改革,系统阐述其内涵及意义,进而提出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实践改革方案及多元复合评价体系等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方法,以期为改革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的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育;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教学成果评价理念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在相同的指导方式下实现被动教学,而是要求教育者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进行定制化教学体系和教学目标,从而实现每个个体的成果最大化,这就凸显出了OBE 教育理念的优越性和灵活性。
爱因斯坦指出,“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OBE 教育理念的核心就是要求利用这些“遗物”统筹解决学生们技能应用、综合素质、融会贯通的能力,以及文化内涵缺失的关键问题[11]。
具体到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即为在基本理论与应用实践的基础上解决实践创新能力的问题,解决实践拓展能力以及全面发展的职业素养能力提升问题。
OBE 教育理念不仅能充分展示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一种“教师———学生”双向促进的良性互动模式。
在OBE 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和调整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关注学习成果的同时优化教学方法、不断革新教学结构、调整课程安排,并积极进行学习成果反馈,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1.2风景园林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与传统的教育模式具有明显不同,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投入模式都以“内容”作为驱动,而OBE 教育理念以“成果”为驱动,具有明显的指导性及可实践性,故而将其与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改革相融合,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要求。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
我想到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具备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技术的人才。
于是,方案的第一部分就这样诞生了:一、人才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现代建设工程管理理念、熟悉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掌握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知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国内外建筑市场从事项目管理、咨询服务等工作的专业人才。
二、课程体系1.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计算机应用、外语等。
2.专业课程: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工程经济、工程管理、合同管理等。
3.实践课程:认识实习、测量实习、施工实习、项目管理实习、毕业实习等。
三、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教学:建筑力学实验、建筑结构实验、建筑材料实验、测量实验等。
2.校外实习:与建筑企业合作,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了解实际工程项目,提高实践能力。
3.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评价体系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2.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毕业考试等。
3.综合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社会实践、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
五、国际化培养1.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2.鼓励学生参加国际竞赛、交流活动,提高国际竞争力。
3.设立国际化课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六、持续改进1.定期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评估,根据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3.建立健全学生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需求,优化人才培养过程。
至此,一份完整的“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我脑海中形成。
我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后续还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但至少,我已经为这份方案奠定了基础。
注意事项一:紧跟行业发展,更新课程内容想到建筑行业的技术和规范更新迅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内容也要紧跟行业发展。
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ATCP
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ATCP简介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ATCP),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联合推出的一项工程。
该工程旨在推动高等教育从传统的理论教育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变,推进产业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
目的ATCP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应企业和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ATCP工程中,各大高校通过深度的产业教育与企业合作创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实用与专业的培训。
特点ATCP的特点在于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践+创新创业”双创为特点。
主要有以下几点:建立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ATCP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整合产业和高校双方的资源,共同打造一种创新、系统、全面的教育模式,全方位地构建产业化人才培养的框架。
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在ATCP模式下,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和实习机会,让学生接触各种实际工作场景,从而更好地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实践能力。
建立职业导向的教育体系ATCP针对不同产业领域,通过前沿的产研合作,建立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为学生提供成体系的职业教育,打造出一批对技术精益求精,具备行业竞争力的人才。
大力推进创新创业ATCP以创新创业为重要内容,在教育过程中将创新创业元素渗透在校外创新实践、学科竞赛等多个方面,为培养新一代创新创业型人才提供支持。
成果ATCP的推广和实施,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加速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增长点,转换方式,破解瓶颈任务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促进作用,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出大量优秀人才ATCP在实施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几乎覆盖了全国大部分高校,在培养出的一批批优秀人才中,有不少于新的政策、新的技术、新的产业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推动产学研合作ATCP在促进产学研合作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多个优秀团队在各自领域里结合众多企业,共同打造出高附加值产业,较大程度地推进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构建
课程体系构建对于应用型本科 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 素质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
课程体系构建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课程体系构建是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 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
课程体系构建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行业 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综 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通过合理的课程体系构建,可以有效 地提高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和 就业竞争力
1
国外案例经验总结
2
3
紧密结合科技与产业发展需求
实践经验总结与启示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全球视野的培养
灵活的课程设置和多样化的培养路径
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01
发展方向
02
基于OBE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03
深度融入行业企业,协同培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才
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 更加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培养
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
重视实践环节,增加实践课程比重 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提供充足的实践平台和实训机会
跨学科整合的原则
构建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 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与渗透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03 课程体系的主要 构成要素
课程目标与定位
课程目标
明确课程体系的总体目标和各门课程的特定目标,为人才培养提供导向。
定位分析
基于学校办学定位、市场需求和学生学习需求,确定课程体系的基本定位。
课程内容与设计
内容选择
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需求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确保内容的系统性和实用 性。
内容整合
注重课程内容的交叉和融 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 质和创新能力。
应用型高校通才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山西工商学院为例
第14卷第2期 吕梁学院学报2024年4月Vol.14No.2 Journal of Lyuliang University Apr.2024·应用型高校发展研究·收稿日期:2024⁃01⁃21基金项目:山西工商学院教学改革创新项目(GS202243);2023年度山西工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2023025)作者简介:卜晓东(1986-),男,山西太原人,在读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通才教育.应用型高校通才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山西工商学院为例卜晓东(山西工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山西太原030000)摘 要: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和生存挑战.为顺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使命和任务,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应用型高校应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以“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一套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的通才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有效支撑通才人才培养目标,优化通才人才培养环节,提高通才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关键词:应用型;通才人才;培养;高质量;评价指标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85X(2024)02-0092-05 通才教育是在高等教育中以“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学生终身幸福的教育[1],是进一步拓宽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的创新举措,是山西工商学院近三十年来全力打造的特色教育品牌.这种教育模式给传统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方式带来了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山西工商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对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准军事化管理”和“双导师制”为抓手,完善具有通才特色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探索构建“公共基础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综合能力提升教育+养成教育”五位一体的教育平台,培养具有健康体魄与健全人格,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掌握工商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学习力、执行力和创新力,富有社会责任感、适应自身和社会发展需要,能够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2]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改革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综合考虑社会用人需求与人才培养实际,多措并举发掘学生成长潜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空间,构建一套符合通才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适应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的通才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提高通才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逐步形成符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培养新格局.1 应用型高校通才人才培养评价指标的生成逻辑1.1 应用型高校通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在要求建立通才人才培养评价指标是应用型高校通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在要求.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29深入发展和高等教育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浪潮的到来,应用型高校如何能坚持通才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有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帮助学生具备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在未来的不确定性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应用型高校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多样化需求,突破对高等教育质量观的传统认识,大力推进通才教育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密切融合,致力于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关注时代发展的爱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培养学生专业伦理意识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具备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信息素养,拥有跨学科、跨文化交流合作的能力,具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时代化、特色化、品牌化.目前,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通才人才培养评价指标,全面衡量通才人才的培养效果,确保人才培养各环节的有序运行,有效支撑通才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升通才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已经成为应用型高校深化通才人才模式改革的内在要求.应用型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学生成长特点和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个性化评价指标,有效发挥评价指标对通才教育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作用,全面提升通才人才自主培养能力.1.2 应用型高校通才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建立通才人才培养评价指标是应用型高校通才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应用型高校要顺应新时代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使命和任务,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积极推动通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评价标准要引导应用型本科高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和科教融合,以发展的视角和持续改进理念评价高校、教师和学生[3].通才人才培养评价指标的选择应当适当参考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指导育人服务效果、社会影响力、毕业生发展、用人单位满意度、学校贡献度等重要因素,使通才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评价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全面提高应用型高校通才人才自主培养能力.通才人才培养评价指标的建立可以突出“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育人导向,帮助学生科学认知自身的成长情况,明确通才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掌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真实需求,不断优化学习策略,加强自律反思,重点关注学习力、执行力和创新力的提升效果,同时引导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全面的个性化学习资源,主动开展精准帮扶,引导学生在通才教育的实践中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职业胜任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评价对通才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和创新功能,有效提升应用型高校通才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应用型高校要始终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通才人才培养评价的根本指标,建立健全通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机制.1.3 应用型高校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建立通才人才培养评价指标是应用型高校推动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明确指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4]81实现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人成为完整的人,并占有自己全面本质的重要方式.应用型高校要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为目标,持续深化通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通才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使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更具市场适应性、岗位针对性和职业发展性,提高通才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水平.人本主义学派和建构主义学派都强调要充分尊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发挥学习者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习者的高阶认知能力、终身学习素养和主动学习的精神.根据毕业生就业调查反馈情况,用人单位认为学校要推动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广泛而必要的通用技能,如阅读写作、有效沟通、逻辑思维、团队合作、项目管理、科学决策、人际交往、认知迭代等能力,跨领域知识的融通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因此,应用型高校要增强通才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企业标准、行业要求、学生实际的契合度,不断增强学生的通识素养和通用能力.要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就必须一套符合通才教育理念,以“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通才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学生在通才教育实践中加强目标规划、自我管理、团队协作、成果展示、实践应用,进一步推动通才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2 应用型高校通才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山西工商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依据学校近三年通才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报告,39从就业率、就业结构及就业性质等方面情况,通才毕业生整体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用人单位对通才毕业生的满意度较高,通才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较高.根据通才毕业生就业调查反馈情况,用人单位普遍认为通才毕业生的自主学习力、战略执行力、团队合作意识、岗位适应性、沟通写作能力、社会责任感较强,与同类院校毕业生相比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表1 2020-2022届通才毕业生基本情况届别202020212022专业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会计学人数3038392937304239毕业去向落实率85.98%76.27%80.38%毕业稳定率88.10%77.78%90.59%月度薪酬率水平3392.864435.144175.85就业领域金融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教育业、建筑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采矿业、建筑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制造业、金融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表2 2020-2022届通才毕业生就业情况单位性质国有企业党政机关其他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其他高等教育单位中初教育单位学生满意度工作学校2020届23.81%11.90%9.52%28.57%23.82%02.38%94.21%97.72% 2021届20.51%2.56%7.69%46.15%17.97%2.56%2.56%97.41%100% 2022届16.33%7.14%3.06%53.06%20.41%0094.25%97.12% 3 应用型高校通才人才培养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3.1 坚持目标导向应用型高校通才人才培养评价指标的选取要充分遵循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充分体现通才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以“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为导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助力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应用型高校要紧密结合国家战略、行业发展、企业用人、学生成长的实际需求,全面贯彻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科学合理制定通才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不断引导学生接受新思维、新模式、新知识、新技术,注重通识教育,夯实专业素质,突出能力培养,强化习惯养成,为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成功保驾护航.应用型高校要明确通才人才培养的评价目标,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融合;要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发展特色,结合近三年通才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报告,科学制定通才人才培养规格和毕业生职业胜任力标准,建立一套符合通才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通才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依托评价结果对人才培养各环节进行优化调整,持续深化通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通才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加深通才毕业生对通才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增强通才人才培养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提高通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对学校通才人才培养过程的满意度,强化应用型高校通才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能力.3.2 坚持科学系统应用型高校通才人才培养评价指标的选取要符合国家战略、行业发展、企业用人、学生成长的实际需求,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的优势,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从学生应具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出发,对通才人才的自主培养质量进行科学、系统、有效的评估.应用型高校通才人才培养评价指标的选取要遵循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基本要求,立足通才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的实际,针对通才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制定个性化的通才人才培养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案,确保评价指标选取的标准、方法、内容系统科学,选取的过程严谨有序,选取的指标方便实用,选取的结果真实可信.应用型高校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研发专业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符合通才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通才人才培养评价指标选择工具,使通才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逐步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要积极引导师生适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多措并举提升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49识、能力和责任[5];要坚持科学原则、系统观念,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记录、个案追踪、深度访谈等,建立层次分明、特点突出、相互衔接的通才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指标对通才人才培养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评估,真正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优,走出一条具有通才教育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3.3 坚持动态可比应用型高校通才人才培养评价指标的选取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给学生提供多元化、全方位、更自由成长空间,不能长时间一把尺子量到底,同时也不能频繁更换选择标准,要始终坚持动态调整、可比可操作的原则.为了确保通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科学证明通才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有效发挥评价对培养方案调整、课程体系优化、教师教学改进、学生学习效果增强的服务、支持作用,提升通才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通才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型高校要在评价指标的选取范围、方式、权重上,结合时代要求、行业标准、学校实际、学生特点,以学生的“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为导向,定期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分析结果做出最优化调整.评价指标要简明易懂,指标阐释要全面细化,要符合通才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切实可行、广大师生均能接受,不要相互重叠.这样便于引导学生践行通才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精准指导和服务,发掘学生成长潜能,激发学生在通才教育实践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便于学校根据评估结果科学优化各类评价方式和人才培养机制,确保人才培养各环节的有序运行,全面提升通才人才培养质量.应用型高校通才人才培养评价指标的选取要可比可操作.这样有利于学校与其他应用型高校同类评价指标体系在不同层面开展比较研究,逐步形成符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适应现代行业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4 应用型高校通才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表3 通才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价值塑造健康体魄健全人格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社会责任感职业使命感能力培养专业迁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沟通写作能力卓越执行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职业发展能力 为了持续深化通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提升应用型高校通才人才培养能力,为国家和地方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实践型人才,应用型高校应全面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结合自身办学特色,构建体现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通才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有效提升通才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山西工商学院顺应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对实施通才教育模式的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分析比较了通才人才培养核心数据的变化态势,进一步明确了学校专业设置的职业面向、就业岗位和培养规格,明确了用人单位对通才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形成了针对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进意见,构建了一套符合通才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以“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为导向,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的通才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两个一级指标和十六个二级指标,详见表3.通才教育是在遵循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以“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是一种适应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趋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的教育.应用型高校应根据上述指标体系对通才人才培养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评价,利用评价数据创新通才人才评价方法,深化通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完善通才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多元化学生成才路径,提高通才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探索一条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通才教育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为实现这一目标,现将所有评价指标的内涵进行说明,旨在帮助师生明确指标的主要观测点,以便科学、有效地对评价指标加以利用和完善,同时通过对所有评价指标内涵的诠释,体现出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性、专业性和实用性,为应用型高校通才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提供可靠依据,具体解释如下,详见表4.59表4 通才人才培养评价指标释义序号指标项指标释义1价值塑造通才人才必备品格的形成和发展情况2能力培养通才人才关键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情况3健康体魄安全意识、生活习惯与体质健康情况4健全人格生命态度、社会认知与心理健康情况5人文底蕴文化积淀、人文关怀与审美鉴赏情况6科学精神理性思考、批判质疑与勇于探究情况7家国情怀情感认同、立志报国与担当作为情况8全球视野认清现实、顺应时代与放眼世界情况9社会责任感坚守真理、实践正义与奉献社会情况10职业使命感工作认同、价值追求与履职尽责情况11专业迁移能力专业基础知识、核心技能的迁移情况12自主学习能力主动参与、选择建构与自控反思情况13沟通写作能力知礼明仪、语言交流与文字传达情况14卓越执行能力执行战略、利用资源与达成目标情况15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16创新创业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创新创业实践情况17社会适应能力适应自身、环境变化与主动发展情况18职业发展能力职业认知、职业心理与职业行为情况 山西工商学院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高校,多年来始终立足“思政引领、德育为先、突破平凡、超越自己”的育人理念,以“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为导向,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为宗旨,坚持分类培养、因材施教的原则,积极进行培养方案、课程内容、学习模式、教学方法、管理机制、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综合性改革,以“准军事化管理”和“双导师制”为抓手,重点关注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有效提升,以考研、考公、就创业为导向,注重通识教育,夯实专业素质,突出能力培养,强化习惯养成,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如赵士权、赵俊焕、牛丽玲等一批社会精英,走出了一条具有通才教育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应用型高校应立足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发展优势,积极探索人才模式改革的现代化路径,形成符合时代要求、学科特点、行业标准、学生实际的人才培养新格局.参考文献院[1]牛三平.民办应用型本科院校通才教育模式探索———以山西工商学院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6).[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人民日报,2022-10-26(1).[3]应卫平,吴博.浅谈应用型本科高校评价标准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21(24).[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5]卜晓东,姜苏娟.地方应用型高校通才教育模式改革的思考———以山西工商学院为例[J].山西青年,2023(20).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General TalentsTraining in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aking Shanxi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BU Xiao⁃dong(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and Research ,Shanxi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Taiyuan Shanxi 030000,China )Abstract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 popularization development,and college students are fa⁃cing more and more employment pressure and survival challenges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enrollment scal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rapid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graduates.In order to comply with the mis⁃sion and task of higher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help graduates obtain high⁃quality and full em⁃ployment,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ontinuously deepe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mode,taking “value shaping”and “ability training”as the basis and constructing a set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for the cultivation of general talents to serve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lifelong happiness of students,which caneffectively support the goal of general talents training,optimize the links of general talent training,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dependent training of generalist talents,and which can train more high⁃quality,compound,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talents for national and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generalist;training;high quality;evaluation index69。
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
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汪禄应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造就工业化向信息化时代转型和发展过程中各行各业急需的各类应用型、行业特色型人才。
这种人才主要不是“学问家”,而是熟悉现代科学知识、管理知识,掌握当今各类应用能力的高级专业人员。
为适应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教育应尽快走出传统的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的学科系统化课程模式,建立应用型、实践型课程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一、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认识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和把握,不仅涉及到我们对高等教育本质的理解,涉及到我们对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把握,同时也关联到我们对于我国在21世纪全球发展战略地位的认识和把握。
1.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应用型院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早在19世纪,柏林大学的创办者洪堡就主张:高等教育的实质在于引导学生对科学进行自由的研究和探索,教学与研究应当在高等教育机构中做到有机结合。
而几乎在同时,拿破仑对法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则恰恰相反,他把高校当作主要传授实用知识和技术的场所,最终它们的主要职能全都归结为教学。
为此,法国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因为高校被认为主要是发展专门实用技术,培养各种专门和职业人才的场所,对实用和效用的追求便完全压倒了对知识和真理的探索。
虽然法国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内一度成为强大的军事大国,但其发展缺乏后劲,很快就丧失了在军事、技术上的优势。
就中国来说,在京师大学堂创办之前的30多年间,“专门教育”一直是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
直到20世纪初,才有了蔡元培等对高等教育本质的一系列比较清晰的论述。
蔡元培认为,在高校,“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借学为基本,两者并进始可”[1]。
因此,我们认为,高校应在上述两方面都有所作为。
既要“术”,也要“学”;既要讲教学,也要讲研究;既要抓科技的应用,也要抓基础理论的研习和探讨。
作为“应用型院校”,自然侧重于“术”,侧重于“教学”,侧重于“科技的应用”。
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两体系三并递进”教学模式探析
《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两体系三并递进”教学模式探析》摘要:摘要: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本研究,总结办学经验,从内涵、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教学评价等不同方面探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彰显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两体系”即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三并”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举、并重、并行,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螺旋递进,“三层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形成了由单一到综合,由相对独立到科学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螺旋递进,即:基本技能培养一综合应用能力、初步设计能力培养一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摘要: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本研究,总结办学经验,从内涵、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教学评价等不同方面探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彰显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关键词:工程;应用型;教学模式我校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较早地启动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通过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系列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在广泛调研、深入总结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构建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两体系三并递进”教学模式。
一、“两体系三并递进”教学模式内涵“两体系”即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三并”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举、并重、并行,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螺旋递进。
“并举”指构建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并重”指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不能把前者放在后者的从属位置上;“并行”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衔接、紧密配合、齐头并进。
“递进”在理论教学体现为通识教育基础课程一学科基础课程一专业课程的递进;在实践教学体现为基本技能培养一综合应用能力、初步设计能力培养一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递进。
该模式的特点是:工程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训练相结合,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渗透与促进。
二、理论依据工程应用型本科,其办学定位基本确定在“教学型、应用型”层面。
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项目(ATCP)体系表
全国应用型人才培育工程工程〔ATCP〕体系表行业科目考试内容胜任岗位创创业类创业培训证书创治理概论创业学概论创客教育学平面设计师平面设计与创意平面设计师平面图布置方案室内设计师三维效果图室内设计师后期图像处理艺术设计类软装设计师软装搭配方案三维效果图后期图像处理景观设计平面图软装设计师软装配饰师景观设计效果图景观设计师景观设计师园林植物学根本理论园林设计师动画设计师polygon 建模骨骼绑定蒙皮关键帧动画动画建模师动画设计师动画渲染师三维建模产品设计师平面效果图产品设计师渲染文案筹划师广告学活动方案制作筹划助理文案筹划师人体工程学家具设计师家具设计与材料家具设计师家具设计效果图造型设计及构造设玩具设计师计平面效果图玩具设计师机械工程学广告学概论广告设计师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广告设计师广告筹划师筹划与创意三维建模工业设计师平面效果图工业设计师渲染室内设计VR 制作师图像处理效果图101VR 室内设计教学室内设计效果图建模师效果图制作师室平台内设计VR 制作师UI 设计师图形处理交互设计与创意UI 设计师工程图标准机械设计工程师制图员机械设计及原理〔AutoCAD〕机械设计工程师ACAD 工具包工程图标准机械设计工程师制图员机械设计及原理〔UGNX〕机械设计工程师UGNX 工具包机械类工程图标准机械设计工程师制图员机械设计及原理〔Solidworks〕机械设计工程师Solidworks 工具包工程图标准机械设计工程师制图员机械设计及原理〔PRO/E〕机械设计工程师PRO/E 工具包工程图标准机械设计工程师制图员机械设计及原理〔CREO〕机械设计工程师CREO 工具包工程图标准机械设计工程师制图员机械设计及原理〔Catia〕机械设计工程师Catia 工具包CAD 工程师工程图标准识图力量ACAD 工具包CAD 工程师制图员计算机关心制造基数控技术工程师础数控编程三维制造及应用实逆向设计工程师例教程机械设计及原理数控技术工程师数控加工师三维制造工程师逆向设计工程师模具设计根底模具设计工程师模具设计工程师模具CAD/CAM 模具制造工程师工业技术类传感器物联网研发工程电子电路物联网研发工程师师硬件开发板驱动物联网系统治理员网络协议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机器人开发工程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师机器人构造设计c++编程机器人开发工程师机械工程检测技术机器人应用工程机器人应用工程师工业机器人技术师机器人修理工程师机器人安装与维护工业机器人在线编程与调试3D 打印工程师3D 打印机的操作3D 打印技术的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3D 打印工程师单片机应用工程单片机硬件系统设师计C++编程PLC 软、硬件根底单片机应用工程师PLC 应用工程师PLC 编程PLC 应用工程师PLC 应用DSP 应用工程师DSP 软、硬件根底DSP 应用系统设计DSP 应用工程师电工根底电气自动化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员PLC 编程师电气自动化工程师组态软件电气类电气设计工程师电气图识图电气掌握原理图设电气设计师计AutoCAD绘图力量电气工程师电子类C 语言电子研发工程师电子研发工程师嵌入式开发与应用电路根底电子线路设计工程图标准识图力量制图员??建筑设计工程师建筑设计根底建筑设计工程师ACAD 工具包工程图标准CAD 工程师CAD 工程师识图力量制图员ACAD 工具包工程图标准识图力量工程助理?土木工程师土木工程根底土木工程师土建类ACAD 工具包工程测量水利技术员?水利工程师力学学问水利工程师工程构造设计建筑设计根底BIM 建模师BIM 建模师BIM 建筑信息模型搭工程计价建Revit广联达BIM 模型搭BIM 建模师广联达 BIM 建工程工程计价计价相关学问汽车构造二手车评估师评估程序二手车评估师价格评定与估算汽车类汽车营销师汽车构造市场营销策略汽车营销师客服沟通技巧汽车修理工程师汽车构造修理保养常识汽车修理工程师汽车售后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数据库设计程序开发软件开发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搭建数据库数据库问题解决方案DBA 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计算机类系统实施工程师数据库应用系统实施工程师计算机硬件根底网络工程师数据库应用网络工程师网络通讯信息安全工程师网络学问计算机安全防护信息安全专员信息安全工程师通信类通信技术工程师通信原理移动网络优化技术通信技术工程师移动基站系统运行与维护通信原理企业信息化工程师移动网络优化技术移动基站系统运行企业信息化工程师与维护团队认知职业经理人组织沟通技巧绩效设定职业经理人的治理部门经理经理助理素养银行卡概论银行卡业务运作银行卡营销经理经管类银行卡从业人员银行卡客户效劳银行卡风险治理银行卡商户拓展经理银行卡银行卡创支付产客户效劳经理品信用卡从业人员线上发行信用卡实践课程银行卡收单银行卡特约商户收银员培训课程信用卡发行经理收单拓展经理特约商户资质审核经理理财规划师投资规划证券市场法律法规投资参谋理财规划师客户经理会计根底与实务会计师会计电算化经济法律法规财务治理会计师酒店治理专业导论酒店市场部主管酒店治理酒店效劳礼仪酒店后勤部主管案例分析酒店商务部主管行政治理类物流治理Office 办公软件物流治理及仓储学问物流规划与设计公共安全治理体系概论HSE物流专员物流助理物流经理治理体系公共安全工程经理公共安全治理公共安全风险掌握及应对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公共安全询问参谋物业治理物业治理实务物业客服物业治理条例物业经理客服沟通技巧Office 办公软件劳动法人事专员人力资源治理人力资源治理根本理论客服礼仪人力资源主管基于呼叫中心的CRM 客服专员客户效劳沟通及投诉处理技巧客服经理行政治理办公自动化Office 办公软件行政治理职场礼仪行政助理职场礼仪文档处理电子表格文员演示文稿行政助理互联网信息检索电子邮件Office 办公软件电子商务师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沟通及投诉处客服类理技巧平面美工图像处理网络推广网店运营销售治理销售代表微信营销师市场营销服装陈设师Office 办公软件进销存治理系统生产销售流程Office 办公软件销售沟通技巧产品营销微信平台根底学问营销策略客服沟通技巧市场营销筹划客户关系治理市场调查分析服装陈设技法服装搭配技法销售治理助理销售治理主任销售代表销售经理微信网络营销师??微信营销专员市场营销营销筹划服装陈设师店长时尚买手服装类服装CAD 根底学问服装CAD 工程师服装CAD 应用技术服装CAD 工程师服装款式图服装设计根底服装设计工程师服装设计工程师服装效果图及系列设计服装制版师服装设计根底服装推版与制版食品学原理服装制版师食品检测工程师食品安全与卫生食品检测工程师食品类食品质量治理养分学养分师食品学原理养分师治理学原理汉语言文学根本理语言文学类文学评论员论文学鉴赏写作一般话语音文学评论员艺术类媒体主持艺术语言创作媒体主持形象造型与形体互联网传媒媒体概论流行舞蹈根底发力流行舞蹈教师〔初级〕方式教流行舞蹈教师〔初案编写级〕体能训练方式教育心理学流行舞蹈根底教学法三段流行舞蹈初级成品舞段流行舞蹈发力方式的常用连接与变化及教学法流行舞蹈教师教育心理学流行舞蹈教师〔中〔中级〕六个流行舞蹈元素级〕及教学法三段流行舞蹈中级成品舞段流行舞蹈发力方式的整体组合与转变及教学法流行舞蹈教师〔高级〕齐舞队形分类流行舞蹈根底编排技法流行舞蹈教师〔高级〕教育心理学六个流行舞蹈元素及教学法三段流行舞蹈高级成品舞段教育心理学流行舞蹈自编舞段特定选材编排流行舞蹈教师流行舞蹈教师〔特三个流行舞蹈元素〔特级〕级〕及教学法三段流行舞蹈特级成品舞段。
应用型人才“3-3”制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应用型人才“3?3”制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摘要:本文在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新建本科院校应构建与实施应用型人才“3·3”制培养体系,着力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部动力和外部保障问题。
内部动力体系主要是通过不同层次的文化建设调动三类人员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外部保障体系建设强调学校内部和上级主管部门均应加强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人、财、物的制度改革与建设,从而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需的各项条件顺利实现。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3·3”制;人才培养体系新建本科院校经过多年的实践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地方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究其原因,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校内文化认知基础薄弱,校内没能形成稳定的合力基础,导致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的内部动力和外部保障建设不足,大大限制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的整体提升。
笔者认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把握这一人才培养的文化认知的重要性和基础性,构建起“3·3”制培养体系,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员参与与联动,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各要素合理有效地配置机制,打通以应用型人才需求为信号的实践、调节、再实践的反馈渠道,最终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3·3”制体系的提出(一)背景分析新建本科院校内部存在多方面的文化冲突。
文化冲突是指“不同文化的性质、特征、功能和力量释放过程中由于差异而引起的互相冲撞和对抗的状态”。
[1]与老本科院校相比,新建本科院校面对着多重文化冲突,表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与专科时期的传统办学优势之间的矛盾;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占主导地位的学术型教师队伍之间的矛盾;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传统的知识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偏重学术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之间的矛盾等[2]。
多重文化冲突的存在使得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难以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这就要求新建本科院校在应用型学科专业、应用型教师队伍、应用性课程体系、产学研结合、应用性开放教育资源、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彻底改革和建设。
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产学研一体化实训体系建设探索——以梧州学院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为例
21 0 2年 4月
梧 州 学 院 学 报
J U N LO Z U U I E ST O R A FWU HO N V R IY
No2 1 2 .Vo . 2
Ap .01 r2 2
应 用 型 软 件 工 程 人 才 培 养产 学研 一体 化 实训体 系建设探 索
— —
Ta n h Tr i i g M o e fW u h u Un v r iy Asa Ca e g t e a n n d lo z o i e st s
W u Je n 1 a imi g,W n Li ,Ga i mi g Lu Ke a n Jn n z, d
-
w r n i e rn l n sb s d o h n e ain o r d c in t a hn n e e r h a e e g n e g t e t a e n t e i t g t fp o u t , e c i g a d r s a c i a r o o
— —
以梧 州学 院 软件 工 程 人才 培 养 为例
吴洁 明 ’ ,万 励 ,甘金 明 s ,陆科达
( .... 1 34 梧州学 院 2
【 摘
计算机科 学系 ,广西
梧州
530 4 0 2)
要】针对软件产业发展对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提 出的新需求 ,对 目前 大多数高校培养软件工程人才 与社会需求脱 节的
(. 34 D p rme t fC mp trS in e Wu h uU ies y W u h u5 3 0 , hn ) 1 ・・・ e a t n o ue ce c , z o nv ri , z o 4 0 2 C ia 2 o t
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两体系三并递进”教学模式探析
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两体系三并递进”教学模式探析摘要: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本研究,总结办学经验,从内涵、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教学评价等不同方面探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彰显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关键词:工程;应用型;教学模式我校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较早地启动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通过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系列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在广泛调研、深入总结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构建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两体系三并递进”教学模式。
一、“两体系三并递进”教学模式内涵“两体系”即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三并”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举、并重、并行,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螺旋递进。
“并举”指构建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并重”指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不能把前者放在后者的从属位置上;“并行”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衔接、紧密配合、齐头并进。
“递进”在理论教学体现为通识教育基础课程一学科基础课程一专业课程的递进;在实践教学体现为基本技能培养一综合应用能力、初步设计能力培养一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递进。
该模式的特点是:工程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训练相结合,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渗透与促进。
二、理论依据工程应用型本科,其办学定位基本确定在“教学型、应用型”层面。
作为本科层次教育,应重视较宽厚的基础知识的传授;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应注重培养社会所欢迎的、能解决生产实际中具体技术和管理问题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创业发展能力。
它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其培养方向及规格侧重于向工程技术教育方向倾斜。
突出强调“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是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本质特性,也是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本科层次立足发展、特色突破的现实支撑点。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规格特点,要求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的目标要求,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紧紧抓住工程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训练两大环节,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高水平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高水平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高水平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课程体系建设:需要构建符合创新型、应用型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建设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培训。
校企合作:需要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攻关,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创新能力培养:需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开展科研项目、学术竞赛、创新创业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质量保障机制: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机制,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监控和管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总之,高水平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加强校企合作和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升,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支撑。
应用型工程合同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 ] 中国 电信汕头分公司标 准地址规 范文本》 0 1 1《 . 1 年. 2 [ ] 中国电信汕头分公司 D 服务 区 术规 范书》 0 1 2《 P 技 . 1 年 2 [] 资源业务 占用现场清查操作规 范》 0 0 3《 2 1 年
应用型工程合同管理人才 培荠傩系建设
263 ._加强 后 台地 址 审核 巩 固标准地址数据 整治工作 , 完善 CI , S系统地 址审核功能 , 加强后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采集 , 同步根据业务实际 占用端子的情况 , 及时 修改 R 系统资料 , C 确保业务 占 用资源数据现场与系统资料一致。 26 . 后续保 障 在整治 的基础 上 , 做好资源 动态管理 , 持续保 持整治效果 , 避免前 清后乱非常重要。主要 的后续保 障措施包括 : 2. .1 6 建立起对新建资源 的入库管控 规范新建 资源的入库 , 严格 管控好新建 资源 的准确 录入 。工程建 设单位要严 格按“ 网络资 源动态管理 ” 的要求 , 从源头上严 格管控好新
西南科技 大 学土木 工程 与建 筑 学院 何 鑫 苏有 文
[ 摘 要] 随着工程项 目的大型化 、 国际化趋 势 , 工程合 同在项 目管理 中的地位越 来越 重要 , 这就对相 关院校人 才培养提 出了新 的要 求, 本文主要探讨针 对现有 法律环境下如何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工程合 同管理人 才机制 。 [ 关键词 ] 同管理 应用人才 培 养机制 合 1 工程合同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点 、 工程合 同管理专 业要求具备管 理学 、 经济学 和土木工程技术 的基 本 知识 , 现代 管理科 学的理论 、 掌握 方法和手段。具备从 事工程项 目合 同管理的基本能力。但是传统的院校教育对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具有 定 的局 限性 , 因此有必要建立多样化与多层次 的人才培养机制 。 2 人才培养 目标 、 1充 分体现 “ ) 多元 化” 办学特色 , 映为 : 反 教学层次 多元化 、 生渠 招 道 多元化 、 办学主体多元 化 、 学生来 源多元化 、 学手段 多元 化 , 教 走出一 条 特色鲜 明的应用型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道路 。 2 紧密围绕理论教学 与实践教学两 条主线 , ) 以培养 工程合 同管理 应 用型人才为 主要 教学思路 , 过校内实验室及校 外实践基地建设 为 通 学 生创 造 良好 的实践 学习环境 , 为学 生提供 了建筑 工程 合同管理全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程
(一)建设基础
升本以来,我校逐步确立了“培养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简称“实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先后实施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工程教育”等人才培养改革措施,积极探索了“五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通过与企业共建师资队伍、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编制教学大纲、共同完成实践教学过程、联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构建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企业、创业与专业相结合的产学研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建立了革命传统教育馆、孟二冬纪念馆、赛珍珠纪念馆、大学生创业园等特色文化育人平台。
(二)建设内容及措施
结合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践与地方院校转型发展新需求,深入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整体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科学制定多样化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努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重点建设内容及相应措施如下:
1.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引入社会资源和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五个协同”育人途径,完善产学研合作教育,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拓展国际合作教育,加强人才培养过程管理,经过五年建设,构建通识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递进发展的能力培养体系;校企合作班达到25个;校企签订实质性合作协议的专业(群)覆盖率不低于85%,建设有较强示范性的产学研合作育人平台10个;构建创新创业课程、讲座、训练、竞赛、成果孵化“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打造创意、创新、创造、创业“四创联动”的实践平台(基地);巩固与美国卡斯尔顿州立大学、苏比利亚湖州立大学、韩国全州大学等已形成的合作培养模式,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的合作教育,建设期内达成学位项目3个,非学位项目7
个;初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不低于8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满意;坚持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完善自我评估和质量监控体系,保障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2.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
按照“实基础、强能力、高素质”要求,构建“合格、优质、精品”三层次课程质量体系;构建含通识教育课程平台、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综合拓展课程平台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鼓励教师优化重组课程教学内容,加入“创业必修”及“创业选修”课程模块,融入“社会责任感教育”教学内容,把职业元素和应用能力充分融入到教学之中,构建融学科、专业、产业、职业、创业、社会责任等课程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启动MOOCs和CDIO教学模式试点工作;改革课程成绩评价方式。
3.实施应用性毕设计业(论文)改革与质量标准。
应用性毕业设计(论文)时间根据专业教学情况适当提前,做到时间灵活,形式多样,类型多样;逐步制定应用性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
4.积极构建与实施实习实训质量标准。
构建“岗证课对接”课程标准,明确实习内容;构建“项目驱动”质量标准,指导实习过程;构建“学习产出”考核标准,评价实习效果;构建实训室建设标准,优化实习条件;构建“融入式”校外基地建设标准,提供实习保障。
实现应用性专业实践学分不低于35%
的总体目标,校内外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工程中心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5. 积极参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提升通道。
试行部分本科专业按学科大类招生与培养,并逐步推广实施。
(三)预期效果及示范推广
经过五年建设,科学构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深度转型发展背景下,重点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多证书、双学位、工程化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构建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对地方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具有参考价值。
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经验受到上级部门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并在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乃至全国的应用型本科高校中进行推广。
分年度预期效果(含主要成果、特色)
2016年
1.编制2016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在新版培养方案中构建分层次、分类别递进发展的能力培养体系,进一步优化“平台+模块”课程架构,形成合理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学体系,其中理、经、管类专业实践学分(课时)达到总学分(课时)的30%以上,工学、艺术学类专业实践学分(课时)达到总学分(课时)的35%以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教学环节,社会责任感教育在思政课教学内容中的比重明显增加,切实支撑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
2.修改《宿州学院实践教学小学期制实施办法(试行)》、《宿州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宿州学院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实施方案》等教学管理文件,网上志愿服务管理平台建成,运行效果良好。
创新创业实践、志愿者社会服务、文体竞赛活动等可依规定取得相应学分。
3.实施公共数学课程、公共思想政治课程考试改革,并取得初步成效。
4.信息技术类本科专业实施大类招生与培养,分别制定大类及分流阶段培养方案。
5.新建校企合作班不少于5个,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专业增加5-8个。
2017年
1.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成效,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重点专业教学与实践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综合平台建成,并运行良好。
3.建设省内有较强示范性的产学研合作育人平台3个以上。
4.建设校企合作班5个以上。
5.启动MOOCs和CDIO教学模式试点工作。
6.增加大类招生类别,继续探索相应培养模式。
7.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8.达成国际合作办学学位项目2个,非学位合作项目3个。
2018年
1.建设校企合作班5个以上;
2.创意、创新、创造、创业“四创联动”实践平台(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成效;
3.课程、讲座、训练、竞赛、成果孵化“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基本形成,并在实际运行中得到检验、修正。
4.完成应用性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制定工作。
5.新建校企合作班不少于5个,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专业增加5-8个。
6.达成国际合作办学学位项目1个,非学位合作项目3个。
2019年
1.固化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充分总结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经验,优化改革方案,启动新一轮教学改革;
2.校内外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工程中心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实习实训相关质量标准确立并实施,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3.新建校企合作班不少于5个,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专业增加5个左右。
4.各专业核心课程(8-10门)建设取得成效。
2020年
1.建立完善的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良好,效果明显。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不低于8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满意。
3.校企签订实质性合作协议的专业(群)覆盖率达85%以上;建成国内有一
定影响、省内有较强示范性的产学研合作育人平台10个以上。
4.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执行顺利,主辅修和双学位教育规模增加一倍以上。
5.建立起稳定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渠道,进一步加强、拓宽与国内外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借鉴吸收国外应用型本科教育优质的教学方法、课程体系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扩大学校的知名度与办学影响力。
6.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宿州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7.学校人才培养的教学条件与资源建设水平处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