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大学学科结构特征及其启示
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发展的经验与启示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间的高等教育合作和竞争愈发激烈。
近年来,许多国家都积极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而跨学科学术组织的发展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一、建立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是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的首要任务。
建立这样的平台能够将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聚集在一起,搭建起广泛的研究交流平台,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跨领域研究合作关系。
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便建立了一个名为“跨学科研究中心”的研究机构,集合了人文、社科、医学、工程等多个领域的学者,通过交流和合作,成功推进了多个前沿课题的研究。
二、优秀学者和研究团队的引进引进一流的学者和研究团队是建立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的前提条件。
各国世界一流大学都致力于吸引高水平的学者和研究团队,通过优厚的薪酬、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来吸引人才。
例如,中国的清华大学在国际范围内积极招聘海外知名学者和青年才俊,同时吸引国内优秀人才回国发展,逐步建立了以黑马团队为代表的全球一流团队,并在相关领域取得了卓越的研究成果。
三、鼓励学术合作和交流建立跨学科研究平台和引进高水平人才都离不开学术合作和交流。
世界一流大学之所以为世界一流,是因为他们相互之间的联合和合作。
跨国界、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是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的最佳实践,因为这种合作和交流能够激发创新、引领前沿。
此外,某些国际组织和基金会可以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术合作和交流提供支持和资金。
例如,欧洲研究委员会(ERC)致力于鼓励跨学科研究和创新,为欧洲一流大学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四、建立公平公正的科研评价机制科研评价机制是衡量世界一流大学学术成果的重要标准,科研评价机制应该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
机制的公平公正性能够激发学者的创新热情和研究热情,可以有效推进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的发展。
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经验及启示
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经验及启示世界各地的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经验分享,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针对高等教育的实践经验及模式。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些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经验,以及这些经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一、美国:注重实践教育及国际化美国的大学通常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
在美国大学中,除了充分利用实验室、科研项目、实习等实践环节,很多大学还鼓励学生创办自己的公司或社团。
这种注重实践的教育模式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让他们更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此外,美国的大学通常非常注重国际化。
众所周知,美国的高等教育有着世界上最广泛的国际化教育系统。
因此,美国大学的学生能够接触到来自全球各地的学生和教授,并且可以掌握更广泛的文化知识和社会视野。
二、日本:注重基础教育及实践技能日本的一流大学通常也非常注重其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
但是,与美国不同的是,日本的大学更加注重基础教育的建立。
日本的大学课程通常都比较固定,越好的大学通常也会更加强调基础学科的学习。
这种基础教育的建立,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实践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三、中国:强调实践强化教学及研究此外,中国的大学也非常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
很多大学都会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让学生更加融入职场,增强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应对能力。
同时,中国的大学还通过与企业和社会的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更为实际、具体和行业化的培训和实践机会。
综上所述,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经验的共同点是:注重学生的实践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同时强调与教学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
同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大学也都注重适应未来发展的趋势和需要,面向未来提供更加优质、个性化和国际化的高等教育。
因此,我们也应该从这些成功案例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启示,不断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
大学学术五要——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之感悟
过对牛津、 剑桥 、 哈佛、 耶鲁这四所大学的研 究, 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术传统和经验 , 大学学者应该努
力达到 以 下五个要 求 , 其 可以称之 为“ 大 学 学术 五要 ” 。
一
是 学术精 神 。 对 于 大学 学者 来说 , 学术精 神就 是 学术 志向 的 问题 。大 学是世界 高等学 问和知 识的
样 变得如此重要 , 大学教育的价值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之高。” ( 《 2 1 世纪的大学》 ) 因此, 大学学者
应该 坚持 这种 学术精 神 , 并 为之 而不懈地 努 力奋 斗。具 体 来说 , 大 学学者应 该把 学术研 究作为 自己的职 责, 胸 怀远 大 的抱 负与 崇高的 愿景 , 并跨越 校 园的界 线 , 与外 面广 阔 的世 界 产 生脉 动 。
宝库 , 是一 个提供 和 评价 已知 的知识 以及探 索未知 的知 识 的场所 。 大学作 为一 个历 史十 分悠 久的 高等教
育机构, 自中世纪大学算起 已有九百多年历史, 经历了教 学功能、 研 究功能、 服务功能这样几个阶段。美 国哈佛 大学前校长洛厄 尔 说: “ 在人类的种种创造 中,没有任何 东西比大学更经受住漫长的吞没一切 的 时间历程的考验。 ” ( 《 高等教育哲学》 ) 大学创造 了一个充满活力和 良好竞争的工作环境。 既为社会提供 了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 又通过研究发现来推动社会的前进 , 凸现 了一种学术精神。 例如 , 剑桥 大学的 校训是“ 此乃启智与求知之地” , 哈佛大学的校训是“ 与真理为友” , 耶鲁大学的校训是“ 真理与光明” 。这
个方面做 出了相应的变革 , 从 而能够与时俱进 , 并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一流大学。 剑桥大学校长艾莉森・ 理查德说 : “ 任何一所世界著名学府所面临的最大挑战,都是如何保持其卓越 的地位。对于剑桥 大学而 言, 这就意味着我们要继续吸引世界上最好的学者和 学生, 并且创造一种鼓励科研 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 ” ( 《 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访谈 录》 ) 因此 , 在达到这个 目 标的过程 中, 大学学者应该具有学术智慧, 去进行创 新性的探 究, 在求知 中产生新的思想火花。 三是学术 习惯。 对于大学学者来说 , 学术习惯就是 学术态度 的问题。 在漫长的大学发展过程 中, 大学 形成 了自己的学术传统 , 并制定 了相应的学术制度。 耶鲁大学第 2 2 任校 长雷文就指 出: “ 在耶鲁大学, 学 生和 美国最好的一些教师共坐一堂, 被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热情所激动。使学生学会 了批判性推理 , 严 密审视各种观念、 信仰和经历 , 为 自己而思考。” ( 《 1 9 9 7 年耶鲁大学本科毕业班告别典礼演讲》 ) 因此, 大
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
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特征1.科研成果卓著,学术声誉很高世界一流大学都是研究型大学,具有良好的学术氛围,代表科学研究的国际前沿,拥有大批国际一流的实验室和国际领先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很高的学术声望。
到目前为止,世界共有400余名大学教师获得过诺贝尔奖,他们基本上都来自世界一流大学。
2.学术大师汇聚,教师素质很高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师素质很高,他们往往是经过严格的筛选程序,不乏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世界杰出科学家、划时代科技成果的发明者。
3.科研经费充裕,研究力量雄厚世界一流大学科研经费充裕,而且通过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公开竞争获得的研究基金比例很高,其年度科研经费少则1亿美元左右,多则数亿美元。
世界一流大学除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之外,还拥有庞大的研究生队伍,研究生占全校学生的比例一般在30%至60%之间;博士后的数量一般为数百名,哈佛大学拥有3000余名博士后。
4.办学特色鲜明,办学理念明确世界一流大学一般都具有较为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在长时间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明确的办学理念。
世界一流大学不断适应教育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主动进行改革和创新。
5.管理科学规范,杰出校长掌舵世界一流大学都有自己的“大学章程”,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并以章程为基础制定有各种规范,具有规范管理和依法治校的良好氛围。
世界一流大学都有杰出校长掌舵,他们不仅是享有崇高威望的科学专家,而且是具有独特办学思想的教育家,更是出色的社会活动家。
6.学生素质一流,生师比例不高世界一流大学重视吸引本国乃至世界最优秀的学生就读,其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受到社会普遍欢迎,对社会乃至整个人类的创新和进步起着领先带头作用。
世界一流大学的生师比例一般较低。
7.学科水平很高,门类较为齐全世界一流大学学科水平很高,如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大学均有20余个学科名列美国前茅,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誉。
世界一流学科评价及建设
评价方法与体系
1
世界一流学科评价通常采用多种方法和指标,包 括学术声誉调查、科研成果评估、人才培养质量 评价、社会服务评价等。
2
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考虑学科的差异性和特点, 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要点一
绘画与雕塑专业
要点二
设计艺术专业
中央美术学院的绘画与雕塑专业在国 内艺术界具有很高的声誉。学院拥有 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和丰富的艺术资 源,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创作 环境。
中央美术学院的设计艺术专业涵盖了 工业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等多个领域。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 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与多家设计机构 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 就业机会。
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同时培养和提升现有师资队伍 的教学科研水平。
人才结构的优化
优化人才结构,建设老中青相结合、职称结构合理的 教师队伍。
人才激励机制的完善
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教学科 研工作。
科研平台的搭建与创新
科研基地的建设
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基地,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 环境。
科研团队的组建
世界一流学科评价及建设
2023-11-08
contents
目录
• 世界一流学科评价概述 •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案例分析 •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核心要素 •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环节 •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未来趋势
01
世界一流学科评价概述
定义与标准
世界一流学科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卓越学术声誉、高水平教学和研究实力、对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 献的学科。
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经验及启示
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经验及启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化竞争的加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目标之一。
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着眼于人才培养,以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为目标。
下面将从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经验和启示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世界一流大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强调个性化、多元化的学科和文化教育,积极推动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与创新,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2.注重研究教学一体化世界一流大学注重研究教学一体化,鼓励教师开展前沿性科研工作,并将其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从而推动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和进步。
3.注重与企业、社会和国际交流合作世界一流大学注重与企业、社会和国际交流合作,搭建交流平台,实现学生实践、科研和就业的机会,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进一步发展。
世界一流大学通过从业界邀请嘉宾进行演讲,举办职业指导和招聘活动等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使毕业生更易于被雇佣。
1.教学模式要求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单一的,以无套路讲述和死记硬背为主,但现在的教育早已不是,因此我们应该采用新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更加愉快地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培养全球化人才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推行全球化,因此,我们也要加强国际化意识,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和教育环境的差异,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竞争力的人才。
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科研内容,提高教学科研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机会。
4.企业和社会的支持和贡献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和义务,需要企业和社会的支持和贡献。
企业和社会可以提供实习、招聘和赞助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完成实践和学习,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总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
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建设的基本经验及其启示
从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结构来看 ,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文理基础性学科雄厚 ,基础研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特别强;二是有强大的医、工、经、管等应用性学科为主干 ;三是综合性、交叉性学科特别多。 应该说 ,这种学科结构是 比较合理的 ,因为它符合学科之间的相互制约和互动互补的关联规律。 从科学学的角度讲 ,文理等基础性学科是知识 的源头 ,是一切应用性学科发展的基础 和后 盾 , 以揭示 自 它 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 的普遍规律 为主要 目的 ,虽然不能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 力 ,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但却从根本上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科学研究 的水平 ,没有雄厚的 基础学科 ,学校就很难上水平 ;而应用性学科 以直接应用为 目的 ,虽然不能在科学发展上取得划 时代 的重大成果 ,但 由于它和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相连 ,一旦取得突破 ,却马上能带来巨 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所 以,没有应用性学科 ,学校就很难办出效益 ;至于大量的综合性 、交叉 性学科则基本上是这两种学科有机交叉 、相互融合的结果 。因此 ,在学科建设实践 中,一定不能 把基础性学科与应用性学科截然分开 ,离开 了基础学科 ,应用学科就缺乏后劲和潜力 ;离开了应 用学科 ,基础学科就缺乏生机和活力。这是高水平大学学科建设的一条基本规律。 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结构基本上都是 自觉遵循这个规律 自我建构的结果。如牛津大学是世界 最古老的大学之一 ,人文学科一直是它 的传统优势学科 ,但它并没有 囿于传统 而固步 自封 ,相 反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 ,它很快意识到了自 然科学的伟大意义和单纯发展人文学科的局限。从 1 世纪末 ,牛津大学就开始重视 自然科学 ,并且取得 了很大的成绩 。如今 已在 化学 、生命科学 8 ( 包括医学)和数学领域 , 培养出了多位诺 贝尔奖金得主 。今天的牛津大学不仅仍 以神学 、哲学、 法律、语言文学等人文学科见长 ,它的数学、物理 、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 自然科学的基础也 很雄厚 ,而且还有强大的应用和工程学科 ,如经济学、管理学、冶金学 、材料学 以及 医学等。牛 津大学之所以能形成这样的学科结构 ,就是因为 “ 牛津从来不认为发展新 的学科可以损及它在人 文学方面的传统优势。伟大的大学应该努力争取在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作新的突破 ,同时维 持人文学研究 的高水平 ,在这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平衡。L ” 4 J
世界一流大学的特征
世界一流大学的特征:1.生长点和结合点多:在新兴领域和交叉领域,规则还未形成,学术垄断少,氛围自由,易于产生新成就。
新的尝试,新的排列组合能带来质变。
学科不光要大而全,而且要重视生命力。
2.布核心凝聚力基地:学习是厚积薄发的,只有投入大量智力和资源,形成丰富的滋养,才能形成研究中心,围绕核心人物重大战略展开,复制成功,扩张成原创成果。
社会科学成为有名的智库,影响深远。
3.高纯度下长新材料:培养人是一个道道过滤,层层生长,凝炼成才的过程。
在大学这一阶段,元气畅通,智慧开窍,通晓天地,领悟自然。
名校培养的人才素质高,特性好,抗压耐久,成为著名科学家,大工程师,政商领袖。
4.激发教师发射状态:教师亦师亦友,教学科研都是主要领路人,他们就像太阳,正进行这核聚变,发光发热,把成长历史上的丰富积累都转化成推力温暖的帮助同学前进。
5.碰撞火花枢纽驿站:盛世之时,往来热闹。
名校建成深水港那样的交通枢纽,才容得下大船,才有货物交易。
现在网络发达了,我们应当以更好更快更易用的界面和服务筑巢引凤。
维持一定规模的名校人才交流网。
6.引活水灌溉滋润苗:依靠国家经费,地方拨款,未来很可能会有改革,学校逐渐进入校友回报,和广泛争取社会支持的机制。
7.联络社会和教师群:我们面对社会和征求教师的意见时,人力所限,要抓大放小,尽量与社会和工业界各种主要团体来往,发挥我们的建设性纽带作用,要整体地考虑教师队伍,分辨他们的意见派系,针对性地介绍解释我们的角度和立场,关心关注代表们,再广泛转达传播。
形成与群对话调和,而不是各执一词众口难调。
8.简政:管理队伍精明强干,后勤服务考虑全面,不引起争议,低姿态高质量服务善待学生,回应提议质疑困惑。
成为学生的贴心人。
休息和给养,都能让你恢复宁静和充满力量。
世界一流大学的组织结构特征
世界一流大学的组织结构特征:1.建立科层组织与矩阵结构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世界各国著名大学的学科建设在管理体制上基本上都顺应了这一趋势。
一方面,继续保持按学科分化要求建立起来的院系科层式学科建制的传统,以促进学科的进一步分化;另一方面,又根据学科综合化发展的趋势,建立了大量的各种形式的跨学科的研究中心或组织,以促进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
世界一流大学不论是内部机构的设置还是学科资源的配置都强调遵循学科分化和综合的发展规律,其内部管理体制既有利于学科的分化,也能促进学科的综合。
其具有职能部门化和产品部门化两个方面的特征。
组织的各种活动比较复杂但又互为依存,有助于活动之间的协调。
对专业人员进行高效配置。
以牛津大学为例,其以16个学院为基础,有些学院还设有下属学院,每一个学院都有一个经选举产生的董事会,该董事会对它所在学院的本科生课程负责。
每个学院自行承认、监督、检测所有毕业生相关科目的成绩。
在得到总董事会认可的情况下,它同时负责聘任任教职员,以及与学院所含科目有关的一切学术性事物。
许多学院是以系的形式组织起来的;不以系为组织单位的主要是人文艺术学院。
有些课程如教育学由委员会而不是由学院董事会负责。
在学科中担任教学研究任务的学术人员通常隶属于某一个学院。
图1:牛津大学现有治理结构图:大学层面密西根大学的组织结构图2.分权治理分权是美国构建社会国家体制的主要原则,也是美国式民主在管理领域的表现形式。
大学分权的背后,既有着美国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也包含着人们对大学这种社会组织复杂性的认识。
在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上,一是质量和学术地位与分散式治理结构息息相关,每个学科领域的“前沿”应该由各学术单位来界定和谋求,而不是在学校层面界定;二是学校层面的功能是提供资源和质量管理。
这两条经验,究其本质,就是分权。
董事会给校长很大的权力,校长又把权力下放给学院,各学院院长享有充分的学术和行政权力。
学校鼓励学院自主、创新、负责,鼓励院系之间的竞争与合作,此类事情都由院长们决定。
什么是世界一流学科
什么是世界一流学科什么是世界一流学科近年来,随着全球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竞争的加剧,世界一流学科成为许多国家、大学追求的目标。
然而,什么样的学科才能称为世界一流学科呢?这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首先,世界一流学科必须具备前沿性和创新性。
它需要在某一领域中有独特的研究方向或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引领学科的发展潮流,并推动相关学术领域的进步。
只有不断探索新的课题、提出新的理论、开展前沿研究,才能保持学科的活力和竞争力,吸引国际顶级学者的关注和参与。
其次,世界一流学科需要有强大的研究团队。
优秀的学科是由一群杰出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共同建设出来的。
这些人才应具备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卓越的学术水平,能够在学科的前线开展研究,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后继者。
他们还应具备国际合作的能力,与其他顶尖学科团队保持密切的合作和交流,增强学科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三,世界一流学科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教育体系。
教育体系应包括教学方法、教材、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创新和改进。
这些都需要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广泛的对比和借鉴,吸纳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世界一流学科的教育体系应能够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和培养。
另外,世界一流学科需要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影响力。
学科的研究成果应该在国际学术界具有重要的地位,并能够引领相关学术领域的发展。
学科所产生的学术论文、专著、研究报告等应能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并为其他学者提供重要的参考。
同时,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应该超出学术界,在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应用价值。
最后,世界一流学科需要有优质的学生培养和人才输送机制。
学科的培养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学科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学术视野,能够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此外,为了使学科的人才输出能够与国际接轨,培养机制还应与国际知名高校进行合作,通过交流和联合培养等方式互相促进,提高学科的国际竞争力。
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特征
学 学科 在 学科 布 局 中 占主 导 地 位 ; 究 生 教 育 占主 导 地 位 ; 一 支世 界 高水 平 的 师 资 队 伍 ; 养 出一 批 世 界 公 认 的 研 有 培
优 秀人 才 ; 有 优 越 的 办 学条 件 和 充足 的 办 学 经 费 ; 得 一 批 具 有 历 史 意 义 的 重 大 科 研 成 果 ; 拥 取 实行 国 际 化 的 办 学 方 针 。认 真借 鉴世 界 一 流 大 学 的 办 学 特 点 , 对 于我 们 建设 国 内一 流 高校 同样 具 有 重要 的 意 义 和 价值 。 这 [ 键 词 ] 界 一 流 大 学 ; 征 ; 鉴 关 世 特 借 [ 图 分 类 号 ] 4 中 G69 [ 献 标 识 码 ] 文 B [ 章 编 号 ]6 167 (02 0 —060 文 17 —93 20 )208 —5
a k o e g d a d i dv n e e es a d t e C U e fs in ea d e gn e n c u y te la i o i o n c n wld e n n a a c d l v l , n h O r so ce c n ie r go c p e dngp st n i s n i h i t e dsrb t n o O re S o s t ep sg a u t d c t n. e v e m fta h r two l e e d h iti u i fC U s, O d e h o t rd ae e u ai Th y ha e a ta o c e a rd lv la o s o e s n b ig u o ftlntd p ro s, n o s s rn p al to ae e es n a d p se s ̄v r be c n i o s wh n c ry n u d c to d ha e p e t oa l o d t n e ar i go te u ain a v ln y i n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特征及启示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特征及启示近年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高教界探讨的热点问题。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是时代赋予我国高等教育的伟大历史使命。
这对于我们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一流大学的特征目前,根据世界著名大学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发展需要和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形成了一些共同特点。
(一)先进的大学理念。
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精神性质功能和使命的基本认识,是对大学与外部世界诸元之间关系的规定以及内部管理及运转的哲学基础在现代大学发展的几百年历程中伟大的大学先哲们以他们对大学深邃的认识塑造了大学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的进程。
从近年来的研究看主要包括国际性、公开性、批判性和包容性。
(二)一流的办学规模。
世界一流大学的规模都较大,不仅国内学生多, 留学生也很多。
学生中研究生所占比重大;多数学校教师人数并不多, 但正副教授所占比重大都很高。
这就决定了这些大学的办学效益高, 可容纳的学科也多。
如果单从师生人数而言, 我国重点高等学校在这方面的差距不算太大, 但如果就研究生、留学生所占学生比重及教授、副教授所占教师比重来看, 我国多数学校的差距就相当大了。
(三)一流的教师队伍。
世界一流大学都以睿智敏锐的目光和海纳百川的气魄, 精心延聘了一批世界公认的学术权威和在多个学科领域作出开创性贡献的著名专家学者, 其中不乏本国科学院院士,甚而还有不少诺贝尔奖获得者;教师的学历层次较高, 绝大多数拥有博士学位;为防止“近亲繁殖”,用外校毕业生人员比例高;对教师的要求高、考核甚为严格;不仅在国内选聘教师而且还面向世界各国高薪遴聘等。
(四)一流的学科。
世界一流大学拥有人文、社会、自然、技术、管理、教育等众多学科群体,门类齐全,基础学科阵容强大, 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繁多。
各校大都设有十几至30 个学院和几十至近100个系,开设课程达7000—8000门。
此外,这些大学学科整体水平高, 在此基础上又经长期建设和锤炼, 均涌现出一些独具特色的世界公认一流水平的学科。
亚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特点及启示——以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为例
第12卷 第6期2018年11月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Vol.12No.6Nov.2018doi:10.13316/j.cnki.jhem.20181108.013“双一流”建设亚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特点及启示———以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为例王宝玺,于 晴(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收稿日期:2018-07-23基金项目: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6YJA880041);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基金项目(B-a/2016/01/25)作者简介:王宝玺,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从事比较高等教育研究。
于 晴,硕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网络出版时间:2018-11-09网络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2.1774.g4.20181108.1613.026.html摘 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直是我国的理想和追求,一流大学建设既要扎根中国大地,又要借鉴国际经验。
文章以“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作为筛选亚洲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选取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为例,从历史的视角研究亚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特点。
文章通过研究发现,亚洲的一流大学与政府之间具有天然的共生关系,政府直接对大学进行设置、管理与重点拨款;大学强化办学理念,服务于国家和地区发展需要;大学采用“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汇聚一流师资从事教学和研究;大学实施“重点研究领域”发展战略,进行一流学科建设。
鉴于此,我国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应发挥我国制度优势、明确大学办学定位、加强环境营造和平台搭建工作、建设一流的学科。
关键词:亚洲;世界一流大学;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学科比较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381(2018)06-0057-08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一直是我国的追求。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标准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建设学科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建设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各国纷纷加大对建设学科的投入和建设力度。
要想使建设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就必须确立一系列严格的标准,以保证学科的质量和水平。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科研创新、师资队伍、教学质量和国际交流等方面探讨建设学科的标准,希望为建设学科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课程设置建设学科的课程设置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建设学科的教育质量,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以下标准:1. 多元化课程体系。
建设学科的课程体系应包括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
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和工程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则包括建筑设计、施工技术、管理学等不同方向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 结合实际教学。
建设学科的课程设置应该紧密结合国内外建设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实际需求,注重实践教学和工程实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3. 强调国际视野。
建设学科的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国际化,融入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和技术,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二、科研创新科研创新是建设学科的生命线,是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动力。
为了实现世界一流建设学科的目标,科研创新必须满足以下标准:1. 高水平科研团队。
建设学科必须具有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科研团队,其中既包括知名学者和专家,又包括年轻有为的科研人才,以推动学科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2. 产学研结合。
建设学科的科研应该与产业和实际项目结合,扎根于社会需求,注重项目研究和成果转化,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3. 国际合作交流。
建设学科的科研应该注重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与国际知名学府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联合科研项目,融入国际科研体系。
三、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建设学科的重要支撑,是培养学生的关键力量。
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建设经验及启示
院在建校之初就十分重视数学 、 物理、 化学等基础学科的教 学和研究工作。二 战之后 , 院一 直保 持 6个系 , 学 仍对 基 础
学科高度重 视。麻省 理工学 院( T 的 崛起正 是在 2 MI ) 0世 纪
学科建设水 平归 根 到底 取 决 于师 资 队伍 建设 的水平 。
研 究基地和重点实验 室建 设能够 为 学科 持续发 展提供 不竭
的动力。M T的林肯 实验 室早期 从 事 多学科 结合 的雷 达研 I
生) 只有六个系, 还有巴黎高等师范学校, 虽小却精致 , 但它 们都是一流大学。其共 同点是都拥有一批一流的学科。任
何 一所 世界一流大学都不 可能在所 有学 科上 占优势 , 必须结
合学校 自 身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传统等特点, 选择有优势 、 有
特色的学科重 点发 展 , 以此带 动其他 学科 的发展 。此 外 , 并
位 。世界一流大学在 长期 的发展过 程中 , 积累 了丰富的学 科 建设经验 , 值得我们借鉴 。
一
个学科不可能在所有的学科方向上都 占优势, 必须优选学 科 方向进行重 点扶植 。正是 优势学 科 的实力 体现 了世 界一
( ) 础条件建设是一流 学科 建设 的重要保证 四 基 基础条件建设是学科发展 的物 质基础 和平台 , 加强重点
( 集中力量打造优势学科, 二) 优选学科方向 世 界一流大学 并非 都 是 学科 门类 齐 全 的 综 合性 大 学。
哈 佛大学 是综 合性 大学 , 而加 州理 工 学院 ( 仅有 20 00名学
世界一流大学; 学科建设; 经验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8-03 2o )2 0 -4 5 (o6 0删 0 - 0 2 —o
结合当下世界一流大学中,给予理解与建议
结合当下世界一流大学中,给予理解与建议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的高等教育大国,但是,应该看到我们离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吹响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号角。
然而,我们的大学离世界一流水平究竟有多远?差距在哪里?我们实现赶超的路径是什么?如何立足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带着这些问题,2016年11月24-30日,中共中央党校第41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6名学员,在上海就高校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简称“双一流”建设)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
调研小组先后走访了上海市教委、华东政法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上海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7家单位,并拜访了上海市政府的相关领导。
通过调研,调研小组对“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了解了上海地区“双一流”建设的基本情况和主要进展,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和建议。
“双一流”建设的背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多年来,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以及“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重点建设,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世界一流大学给我们的启示
设置次数 29 26 26 25 24 23 22 18 17 16
设置频率 100% 90% 90% 86% 83% 79% 76% 62% 59% 55%
世界一流大学工学院内学科设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学系名称 化学工程/应用化学系 电力/电子/通信工程系 机械工程系 土木工程系 计算机科学/工程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环境工程系 航空航天工程系 生物工程系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高等教育发生 了巨大变化,一批著名大学的办学水平日渐提高, 在自身努力与国家支持下,有望建成世界一流大 学或世界高水平大学
2、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现状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教 育部在98年决定在推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 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等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 简称“985工程”,揭开了我国一流大学建设 的序幕。多年来,我国一流大学建设取得了许 多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二是瞄准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聘请 全球最优秀的教授。1998年以来,该校 就有5位教授获得诺贝尔奖
案例之四:香港科技大学
历史概况:为应对世界经济转型腾飞和 科技发展浪潮,香港政府于1991年10月2日 成立香港科技大学,其使命是“通过教学 和研究以促进学习,追求知识,特别是注 重科学、技术工程、管理和商业课程以及 研究生培养,并促进香港经济和社会发展”
1. 创新举措
一准确定位:放弃大而全的发展目标,根据自身发 展特色和地区特点,定位办小而精的名校,成为“一 所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和服务于地方的一流大学”;
二从全球聘请最优秀的教师。到2004年,聘请了1 位沃尔夫奖得主,2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4位美国 国家工学院院士,2位加拿大院士,6为台湾“中央研 究院”院士,1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几乎所有 教师都拥有世界名校博士学位
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经验及启示
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经验及启示世界一流大学一直是各国教育体系中的中流砥柱,它们以一流的师资、丰富的资源和创新的教学模式,吸引着优秀的学生和学者。
这些一流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案例,这些经验和案例不仅对其他高校有启示意义,也对教育体系和教育管理者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下面就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经验及启示进行分析和探讨。
世界一流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他们不仅要求学生在学术方面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和专业技能,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一流大学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综合素质的培养模式是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其他高校需要借鉴和学习的。
世界一流大学注重国际化人才培养。
一流大学不仅在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上国际化,更加注重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交流能力的培养。
他们鼓励学生参与到国际性的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中,提供各种出国留学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世界,提高国际竞争力。
这种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是世界一流大学的特点之一,也是其他高校需要借鉴和提升的方向。
世界一流大学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和生活品质。
一流大学不仅在学术上关注学生的成长,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和文体比赛,让学生在学习之余能够得到放松和娱乐,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团队合作能力。
他们还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和生活辅导服务,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这种注重学生综合发展和生活品质的模式是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经验之一,也是其他高校需要关注和发展的方向。
世界一流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模式,这些经验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其他高校可以借鉴和学习的。
对于其他高校来说,可以通过借鉴和学习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管理者需要借鉴和学习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不断完善教育体制和教育政策,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发展的经验与启示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学术组织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高等教育领域的一大趋势。
跨学科学术组织将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聚集在一起,通过跨学科交流和合作,促进学术研究和创新。
本文将结合世界一流大学的实际经验,探讨跨学科学术组织的发展经验与启示。
一、加强学科交叉合作跨学科学术组织的发展首先需要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合作。
传统的学术组织通常以学科为单位进行组织,而跨学科学术组织则需要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世界一流大学通过建立跨学科研究中心、设立跨学科学术报告会等方式,吸引跨学科学者和专家参与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合作。
在加强学科交叉合作的过程中,跨学科学术组织可以积极倡导学者和专家之间的跨学科合作,鼓励不同学科的专家共同参与相关研究课题。
跨学科学术组织还可以提供跨学科研究项目的资助和支持,为学者和专家提供合作的平台和资源,进一步促进学科交叉合作的深化和拓展。
二、促进学术资源共享跨学科学术组织的发展需要促进学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世界一流大学通过建立跨学科学术数据库、共享学术资源平台等方式,整合学术资源,为学者和专家提供信息查询、文献检索、学术交流等服务,促进学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跨学科学术组织还可以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活动等方式,打破学术孤岛,促进学者和专家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搭建学者合作的桥梁和平台。
跨学科学术组织还可以积极引进国际一流学术资源,组织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为学者和专家提供国际学术交流的机会。
三、构建良好的组织机制跨学科学术组织的发展需要构建良好的组织机制,为学者和专家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支持。
世界一流大学通过建立跨学科学术委员会、设立跨学科学术办公室等方式,加强跨学科学术组织的领导和管理,为学者和专家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支持。
在构建良好的组织机制的过程中,跨学科学术组织可以积极推动学术评价体系的改革,建立科学公正的学术评价机制,为学者和专家提供公平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一流大学学科结构特征及其启示世界一流大学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
我们根据一流大学学科结构形成的特征将它们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以传统文理学院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为代表的传统综合性大学。
第二类是以单科性技术学院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等偏理工大学。
第三类是以日本的东京大学、美国的康乃尔大学等为代表的全科型大学。
这些世界一流大学有的历史悠久,数百年来一直处于世界大学前列,有的则只有百余年,亦成为一流大学的后起之秀,为各国大学所效法。
我们主要以美国一流大学为研究对象。
从这些一流大学的学科结构来看,其主要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一流大学大都经历了从单科性到多科性和综合性的发展历程,但是它们并非全都是学科门类齐全的大学,它们走向综合性大学的途径和综合化程度各不相同第一类传统综合性大学历史悠久,其中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是偏文理型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为偏理工型大学。
为便于比较,我们仅选取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为例来分析他们走向综合性的历程。
哈佛大学是美国第一所高等学府,创建于1636年。
创建初的哈佛学院完全按照英国大学的模式创建,以培养教会人士为目的。
直到17世纪50年代才开设较实用的课程。
1780年哈佛学院改名为哈佛大学。
19世纪,为适应大工业的发展,哈佛大学在原来的以文理为主的哈佛学院、医学院基础上,逐步建立了神学院、文理学院、法学院、牙医学院、设计学院,20世纪建立了商业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学院。
如今的哈佛大学拥有11个学院。
其学科覆盖我国学科分类中的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医学等八大类。
斯坦福大学建立于1891年,从其建校之日起就标榜“实用教育”,开始时只是一个技术学院。
20世纪初,斯坦福大学先后创办了法学院、医学院、工学院、商学院和教育学院,二战后,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又组建了理学院、人文学院,后又将理学院改建为地球科学院,将物理、数学、生物学等学科与人文学科合并组建文理学院。
它从二战后形成“七大学院”格局维持至今。
这“七大学院”是:工学院、文理学院、地球科学学院、教育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工商研究生院。
斯坦福大学的学科覆盖面宽,涉及我国学科分类中的9大类,只缺少农学和军事学。
斯坦福大学从1982年跃居美国大学排行榜榜眼后,十多年来一直名列前茅。
第二类大学为从单科性技术学院发展起来的理工大学。
尤以麻省理工学院(以下简称MIT)和加州理工学院(以下简称CIT)为典范。
MIT建于1861年,1865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当时只不过是一所只有15名学生,6名教师的技术学院。
1881年沃尔克担任校长后,增设电气工程、化学工程、环境卫生工程、造船工程和地质学等专业,但此时的MIT仍然是一所纯工科的技术学院。
1930年第九任院长康普顿加强基础学科建设,把基础学科提高到与工程学科同样的地位。
经过19年的努力,实现了由单一的工科技术学院向理工结合的大学的转变。
20世纪50年代初,又相继建立了人文社会科学院、斯隆管理学院,至此,MIT 已变成了一个文、理、工管多学科并存的偏理工科的综合性大学。
从学科分布来看,MIT只有我国学科分类中的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历史学等五类,未设法学、教育学、医学、农林等学科,并不是我们一些大学所追求的门类齐全的大学。
与我国现在多数大学规模和学科覆盖面相比,CIT是一所典型的袖珍型大学。
直到今天,CIT只有工学类的生物学学院、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理学类的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地质和地球科学学院,数学、物理与天文学学院;人文和社会科学学科类的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CIT所涉及的学科有文学、经济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等。
第三类大学为全科型大学。
美国的康乃尔大学、日本的东京大学等属于此列。
1865年,一个以“我要创办一所学校,人人都能在此学习他想要学的学科”团为理念的新大学——康乃尔大学诞生了。
康乃尔大学现设有13个学院,4个综合性学科协理处,能够提供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科学在内的几乎所有人类知识领域的大多数层次的教育和研究机会。
日本的东京大学成立于1877年,设文、法、理、医四个学部。
东京大学首任总理加藤弘之要求把学校发展成学科齐全的教育与科研机构,培养国家领导人和各阶层的中坚力量。
在“殖产兴业”思想的指导下,理学部的造船学科、采矿冶炼学科、工学科从中分离出来,组建新的工艺学部,并一度以培养工学专业人才为主。
后几经调整,目前东京大学含法学、医学、工学、文学、理学、农学、经济学、教养学、教育学、药学等10个学部69个学科,610个讲座,囊括了当今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的主要领域,成为世界著名的学科齐全的综合性大学。
从这几种类型一流大学学科结构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这些大学在建校之初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学校,而且从学科的结构来看,它们大都经历了从单一性向多科性和综合性的发展历程。
这种变化既有外在环境的推动,但同时亦和它们的传统和办学理念密切相关。
因此,在表现出向综合化方向发展这一共同特征的同时,又因特别注重自身的优势与传统而表现出各自的差异性。
如哈佛大学起初只是培养教会人士的教会学校,到18世纪末自然科学才在学校中站稳脚根,但它至今仍没有工学和农学,其主体学科和强势学科也集中在人文社会科学。
普林斯顿大学是美国最好的大学之一,但它没有医学、商业和法律学科,正如斯坦福大学荣誉校长杰拉德·卡斯帕尔所说:“普林斯顿大学做的最聪明的一件事就是在20世纪60年代承受了要建立法学院和商学院的巨大压力,普林斯顿大学进行了顽强的抵制。
今天,普林斯顿仍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MIT和CIT 的崛起,更向人们昭示了一个真理:门类齐全不等于一流,有了一流的学科才会有一流的大学。
虽然,它们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发展人文社会科学,而且某些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很出色,但无法与其更出色的理工学科抗衡。
它们一流的理工学科是其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突破口。
如果说在学科设置上跨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表面特征,那么,更重要的是综合性表达了一定学科覆盖面基础上的学科之间的关联,即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
这种共生关系是以一定的强势学科为前锋,从而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否则,再多的学科门类,再大规模的学校规模也无济于事。
康乃尔大学、东京大学等则是真正完全的综合性大学,它们既有传统的文理学科,还有大量很有特色的农林、兽医、资源、家政、保健服务等实用技术学科,其学科覆盖面超过了传统综合性大学,且各学科齐头并进。
因此,这种“巨无霸”大学只要抓住机遇,利用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同样也可以成为一流大学。
二、各大学的主体学科与强势学科不同,强势学科多为主体学科和特色学科强势学科是大学中起标志性作用的、学校赖以在国内外建立学术声望的、处于一流水平的学科或学科群。
主体学科是学科在校生人数、学科数量、师资力量在大学学科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学科群。
特色学科则是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的学科。
每个一流大学都有其强势学科作为支撑。
如哈佛大学是偏文理的传统综合性大学,它的11个学院中强势学院有商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斯坦福大学是偏理工的传统综合性大学,它的7个学院中强势学院有工学院、教育学院、医学院、商学院;剑桥大学也是偏理工的传统综合性大学,它的30多个学院中理科是强势学科;MIT、CIT是偏理工科的理工大学,其强势学科是理学和工学;东京大学有10个学部,其强势学科是法学、经济学和工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有14个学院,55个系,其最强的学科是高能物理,曾研制出最初的核武器。
世界一流大学其强势学科多集中于主体学科,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为代表的偏人文社会科学的传统综合性大学,其强势学科主要集中在文、法、商、医、教、管、神学,以及数、理、化、地、生等基础学科,工程技术学科势单力薄,无明显优势。
在2004年美国最佳研究生院排名中,哈佛大学的商学院、教育学院排名第一,法学院、化学院排名第三,而工程研究生院则排名第十七,耶鲁大学的法学院排名第一,工程研究生院则排名第四十一。
以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偏理工科的传统综合性大学,其文学、理学、工学、管理为主体,这些学科的数量、规模、在校生数居优势地位,其中理工科居主导地位。
其强势学科既有文、管、教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又有理工学科,学校周围还形成了科技园。
从其强势学科看,2000年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有9个学科进入了前七名,其中3个学科排名第一;6个理科点2个第一、1个第二、1个第三、1个第四、1个第五;其工程研究生院排第二,12个学科中有10个学科都在前六名,仅次于MIT。
因此,理工和人文社会科学都是它的强势学科,但以理工学科为主。
以MIT、CIT为代表的第二类大学,其主体学科为理工学科,学科规模远远超过其他学科总和,在学校发展中居主导地位。
如CIT、MIT、CMU(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简称)目前所设系中,理工学科分别占83.3%、56%、50%,理工科学生一般占70%以上。
但从学科排名来看,其人文、管理学科也很有实力,如在2003年全美大学学科排名中MIT的经济学、管理学排名第一,2004年全美最佳研究生院排名中MIT的商学院排名第四,2004年最佳研究生院排名中MIT的工程、化学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三,说明其优势仍集中在理工领域。
第三类大学的工程技术学科也有较强的实力和较大的规模,但其在本校的发展中并非主导学科,其主导学科一般为医药、农林、教育、管理、法学等职业性、应用性学科。
康乃尔大学1999年职业性学科所授予的学位比例达70%以上。
这些全科型大学的理、工、文、教、法、商、管等学科都有一定的优势,因而在大学排行榜上都有名次。
但是我们从近几年的美国最佳大学排行榜中也可以看到,各学科齐头并进、门类齐全的巨无霸大学的排名普遍落在其他类别的大学之后。
如2004年美国法学、工程、商学、教育的最佳研究生院排名中,康乃尔大学的法学排名第十,工程排名第十一,商学排名第十六,教育学排名第二十四。
不论何种类型的一流大学,在几门学科上都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和特色,特色学科不断发展壮大,集聚优势,找准突破口,便形成了一流大学赖以成为一流的强势学科。
这似乎是每所大学成名的必经之路。
以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例。
二战时期的斯坦福不过是一所地处偏僻的私立二流院校。
1946年,电子工程学教授特曼出任工学院院长后被提升为副校长兼教务长。
特曼在分析当时社会发展和学校自身情况后,提出了“学术尖顶”的构想,决定打破所有学科均衡发展的传统做法,采取特殊措施,吸引冒尖人才,重点发展一些有条件的科系,把它办成学术尖顶,以改变学校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