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科学下册《影子的秘密》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影子的秘密》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3.3(影子的秘密)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学生要了解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并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 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耀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3. 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精确地进行记录。

4. 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1. 学生要了解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并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 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耀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教学打算)手电筒、木圆柱、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聚焦问题。

1. 教师:同学们有回家观察日影的变化吗?我们已经学习过了阳光下的变化,那么影子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呢?2. 学生依据经验汇报。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究。

1. 产生影子。

〔 1 〕教师将学生分组,下发实验器材,指导学生做模拟实验。

〔 2 〕教师明确:在实验中思考两个问题:不同材料模拟的是什么?它们对影子的产生起了什么作用?〔 3 〕学生小组内合作开展模拟实验,记录结果后汇报。

2. 让影子发生变化。

〔 1 〕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实验,在实验前明确围绕改变光的照耀角度和改变木圆柱的摆放两点开展模拟实验。

〔 2 〕学生小组内合作开展模拟实验,记录结果后汇报。

3.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随堂学局部画出实验的做法。

三、深刻研讨,建构认识。

1. 影子的产生和影子变化。

〔 1 〕教师:同学们已经完成了影子的模拟实验,依据你们的实验结果,说一说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吧。

影子可以发生哪些变化呢?〔 2 〕学生依据实验结果交流商量,并汇报结果。

2. 太阳的位置与影子变化的关系。

〔 1 〕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和太阳和日影的变化,结合我们这节课的模拟实验,想一想,太阳的位置和影子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6篇)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6篇)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6篇)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动物都有生命周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2、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1、查阅和交流资料,了解更多动物的生命过程。

2、从多种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发现共同的规律,提高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3、用流程图和循环图表示动物的生命周期。

4、按卵生还是胎生、变态还是不变态给动物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动物的生长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

2、培养研究生命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难点】不同的生命周期。

【教学准备】一些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其他动物的一生也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吗?这个过程的各个阶段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学习新课1、让学生观察书中的图,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分小组选择其中一种动物,讨论这种动物一生中必须要经历哪些生命阶段,用流程图表示这种动物的生命周期,并查阅资料了解它的'生命周期的时间(即寿命)。

(在查阅资料中还要注意:动物的寿命问题较复杂,它同环境关系极大,尽量采用人工饲养条件下取得的数据。

)2、不同的生命周期(1)比较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让学生能总结出它们相同的地方。

)(2)指导学生给动物分类。

分类的标准就是是否经过变态,以及卵生还是胎生。

3、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1)课前要求学生收集鸡、蝴蝶、蜻蜓、山羊、熊猫、鱼等动物生命周期和寿命的资料,并带到课堂上来。

(活动方式主要以小组查阅资料和大组汇报交流的方式进行。

)(2)布置任务并提出要求:每组从上述动物中选择两种,了解其生命周期及经历的时间,并把它们的生命周期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1.仰望天空【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知识。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教学重难点】1.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

【教学准备】观察圆筒、大小不同的圆纸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教师导入:我们白天能看到耀眼的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亮。

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究。

1.分享我们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

(1)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

(2)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太阳和月球的图片与相关资料。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到太阳和月球的感性特征:①太阳、月球都很大,是球体。

②太阳和月球都离地球很远。

③太阳的温度很高。

④用涂黑的玻璃片观察太阳表面有黑斑。

⑤月球会发“光”。

⑥月球表面有明暗区域。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教师提问:同学归纳了月球和太阳的特征,那么你们再来比较一下月球和太阳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维恩图的形式记下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

3.比较太阳和月球的大小。

(1)教师指导学生仿照课本P44展开模拟实验。

(2)实验中,教师明确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一样大?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大小相差很大?(3)学生开展模拟实验,记录现象并汇报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在维恩图中添加我们的比较。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总结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

(1)教师指名学生:通过我们的初步比较,你知道太阳和月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总结。

2.补充分享关于太阳和月球的更多知识。

(1)教师提问: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还想知道什么?(2)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适当补充分享更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教案物体的运动》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学会利用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位置,并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描述自己的位置。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出示教学课件,展示人或物运动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相关问题。

随后,教师提问学生老师的位置,让学生相互讨论并回答问题。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和位置。

二、学单导学教师出示实验过程,让学生从不同方面观察物体的运动和位置。

首先,教师提供关于运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记录。

然后,教师让两位同学进行实验,描述自己的位置,并让其他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最后,教师出示校园地图,让学生描述自己在校园中的位置,并让其他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三、深入研讨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观察物体运动的图片,并说一说判断的依据。

随后,教师告诉学生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需要选定一个固定参照物,再比较前后位置相较于参照物是否变化。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自己的位置,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描述位置的方法。

2.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应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球、弹簧、铅笔、纸张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看到的是什么?”2.学生回答:“是一条直线和一个弧线。

”3.教师进一步提问:“这两种线条有什么不同?”4.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板书课题)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学生观察前,明确观察要求。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小球在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上滚动的视频。

2)教师出示弹簧和铅笔,让学生观察弹簧的形状和铅笔的曲线形状。

2.学生观察中,围绕研究单展开观察。

1)学生自主实验,并完成研究单。

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汇报:直线运动是物体在直线轨道上做的运动,曲线运动是物体在曲线轨道上做的运动。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过程与方法: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进行改变摆锤、摆绳的长短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进行预测。

重点和难点重点: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

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

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准备:10厘米、20厘米30厘米长的摆绳各一根,钩码四个。

研究摆重记录表1份,摆绳记录表1份,摆角记录表1份。

铁架台一个,秒表一只。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认识摆,关于摆你知道什么?我们知道摆具有等时性,那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都一样吗?2、师:关于摆的奥秘还有很多,想继续研究吗?3、揭题:摆的研究。

(板书课题)二、玩摆1、组装好,并试着玩一玩。

然后试一试,想一想让它自然的摆起来,要注意哪些地方?(玩的时候要注意:线要轻轻拉直,自然松手,要让它停下来只要轻轻一抓就行了,学会操作摆。

学会记录单位时间内摆的次数。

)2、摆具有等时性,也就是说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相同。

那么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也相同吗?(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摆动的次数不同说明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不同。

猜想:摆摆动的快慢究竟与什么有关呢?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选择假设,并制定研究计划师:请各小组选择你们最想研究的假设,并讨论一下,准备怎样来研究?哪个条件要变,哪些条件不能变?每种情况要测几次?我们的研究方案第()小组我们研究的问题:摆摆动的快慢与是否有关。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实践活动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质活动一: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现象。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现象,引起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兴趣。

2.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现象。

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物质变化的原因。

4.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质变化的特点,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资源- 实验材料:蜡烛、水、盐等。

- 实验仪器:烧杯、试管、滴管等。

活动二:物质的性质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的性质。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性质现象,引起学生对物质性质的兴趣。

2.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表现。

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物质性质的特点。

4.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质性质的规律,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资源- 实验材料:蜡烛、水、盐、纸等。

- 实验仪器:烧杯、试管、滴管等。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力活动一:力的作用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力的作用。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力的作用现象,引起学生对力作用的兴趣。

2.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在不同条件下的作用效果。

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力作用的特点。

4.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力作用的基本原理,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资源- 实验材料:气球、小车、绳子等。

- 实验仪器:弹簧测力计、滑轮组等。

活动二:力的转换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力的转换。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力的转换现象,引起学生对力转换的兴趣。

《月相变化的规律》教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月相变化的规律》教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显得不够自信。为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会在课堂上多给予鼓励和支持,并创造更多机会让他们发言,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月相变化的概念和规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出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月相变化的基本概念,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月相与地球、太阳之间的位置关系。
-对于观察月相变化,教师可以设计观察记录表,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并进行详细记录,降低观察难度。
-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月相变化的规律。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月相变化的规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月亮的变化?”(如月亮的形状、亮度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月相变化的奥秘。
3.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4.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界规律,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尊重和追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月相变化的基本规律,能描述月相变化的过程。
(2)理解月相变化与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位置关系,能解释月相变化的原因。
(2)观察月相变化并进行分析,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进行。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
2、通过一个学期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师:①准备凤仙花的种子。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准备凤仙花和四季豆的种子。
2、种植我们的植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
7、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发现产生的新变化。
8、通过记录和比较描述植物所发生的变化。
9、用统计图表、列表、画图等适宜的方法处理相关信息。
10、运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
2、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
3、培养坚持性和合作能力。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2020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1.运动和位置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

2.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3.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描述自己的位置。

教学重难点】1.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描述自己的位置。

教学准备】方位图,皮尺,教学课件、校园地图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出示教学课件,展示人或物运动的场景,提问学生看到什么现象?2.学生汇报:图(视频)中的人或物在运动。

3.教师站在黑板前,提问学生老师的位置。

4.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提问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判断物体的运动和位置呢?(板书课题)6.学生相互讨论,并根据经验做出回答。

二、学单导学,自立探索。

1.观察前,明确观察的要求。

从哪些方面展开细致认真的观察。

教师出示课件,展现实验过程。

2.实验一:观察物体运动的图片。

1)教师继续提供关于运动的图片(仿照课本P2关于运动的插图),并提问:左侧的图与右侧的图相比哪些物体(或人)运动?哪些是静止的?2)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教师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3.实验二:用方位和距离描述位置。

精品文档(1)教师请两位同学,仿照课本P3探索2、3展开实验:先让两人静止不动,让其中一人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然后再让中心的同学静止不动,外围同学多次改变位置,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

2)教师在实验中提问学生,台下同学观察实验并回答问题。

4.实验三:教师出示校园地图,指导学生描述自己在校园中的位置。

1)教师点名学生观察校园地图,找出自己当前的位置并作出描述。

(2)学生观察地图,作出汇报。

3)教师指定校园中某一地点,指名学生对该地点的位置作出描绘。

(4)学生相互讨论并作出汇报。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1)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如何判断物体是举动的还是静止的?2)学生进一步观察物体举动的图片。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汇编(含24个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汇编(含24个教案)

第一单元教案参照物:车站:方向:车站东方:距高:1500米标出正确的汽车的位置。

因为地球的运动方式是自转和公转,所以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的物体,每天都会随着地球的转动而转动,只是我们感觉不到罢了。

因此,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是运动的正是静止的方法:能够通过参照物准确描述自己或者物体所处的位置。

四、布置作业。

完成同步练习题回顾本节课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教案序号:课题:2.各种各样的运动备课时间:授课时间:年班:教学目标:1.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是怎样运动的;2.掌握常见的运动形式以及辨别方法;3.经历观察各种运动的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4.经历实验探究,体会各种运动的复杂性与趣味性。

教学重点:1.知道生活中常见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2.掌握常见的运动类型以及辨别方法。

斜面坡度越大;木块数量越少,斜面坡度越小。

观察立方体木块轻轻地放在斜面的上端,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实验材料:一个斜面、一个立方体木块。

实验步骤:(1)在斜面上端轻轻放下立方体木块。

(2)观察立方体木块的状态。

实验现象:当斜面坡度较小时,立方体处于静止状态;当斜面坡度足够大时,立方体木块会从斜面上端慢慢滑下来。

实验结论:物体可以静止在斜面上或从斜面上滑下。

按上面的方法,分别观察小六棱柱和小球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实验材料:一个自制斜面、一个小六棱柱、一个小球。

实验步骤:将小六棱柱平放在斜面上端,观察它的运动状态;将小球轻轻放在斜面上端,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实验现象:小六棱柱从斜面上端有时会滑下来,有时会滚下来,有时会滑动一段距离后再灌下来;小球在斜面上快速地滚动下来。

实验结论:除了滑动,物体在斜面上还会滚动。

观察更多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实验材料:正十二面体、小玻璃瓶、电池、铅笔、文具盒。

实验步骤:将不同的物体分别放在斜面上端。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听听说说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二、想想画画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

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师:关注学生的汇报)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1-22)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1-22)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一1.运动和位置【教材简析】《运动和位置》是三年级下册《物体的运动》单元的起始课。

为落实“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及“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两个科学概念,课文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是学生通过观察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第二个是借助方向盘和软尺,学习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来描述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一张小女孩喂鱼的图片,引出研究当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体时,怎样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

探索板块,学生先通过独立观察图片、进行判断并思考依据,再全班交流的方式,发现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依据。

学生再通过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小组合作探究方式,会发现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变了,是运动的;位置没变,是静止。

同时认识到需要同时用方向和距离来准确描述位置。

拓展板块,本活动是告知方向和距离,标画物体所在位置。

其实质也是在应用中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学情分析】对于运动,学生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许多生活经验。

但是学生对于物体的运动还有一些不完善甚至错误的认识,例如他们往往无法判断自动上升的扶梯上的人是否在运动,其原因是缺少“参照物”的概念。

在本课中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与讨论学会利用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否发生了位置变化来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会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

在本课中将借助方向盘和软尺来帮助学生采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这样的方法,对于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进行描述。

学生通过活动能意识到方向和距离共同决定物体某个时刻的位置。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

2.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2023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2023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教案(2023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物体的运动》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运动原理和运动形式。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动原理。

但学生在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时,可能会有些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进行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能够区分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2.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简单的运动形式,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3.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了解和掌握运动原理。

四. 教学重难点1.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如小车、球等。

2.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用于教学呈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例如,将一个小车放在桌子上,推动小车,让学生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科书中的图片和例子,向学生介绍运动和静止的概念,以及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物体和运动形式进行观察和记录。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判断一些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或者是进行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一些运动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以下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的教学教案,仅供参考:单元一:植物的生长主题1:植物的繁殖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种子、根茎、叶、芽等。

知道植物的种子是如何传播的,如风、动物、水等。

掌握一些常见的植物繁殖方法,如扦插、压条等。

主题2: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萌芽、生长、开花、结果等。

知道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掌握一些促进植物生长的方法,如浇水、施肥等。

单元二:动物的生命主题1:动物的认识教学目标:了解常见动物的种类、特征和习性。

知道动物的生命周期,如孵化、抚养、成长等。

掌握一些动物的行为,如迁徙、捕食、防御等。

主题2:动物的照顾教学目标:了解如何照顾动物,如饲料、兽医、居住环境等。

知道动物的需求和情感,如饥饿、口渴、孤独等。

掌握一些动物的照顾技巧,如洗澡、修剪、护理等。

单元三:物体的性质主题1:物体的认识教学目标:了解常见物体的种类、特征和用途。

知道物体的物理性质,如重量、形状、颜色等。

掌握一些物体的化学性质,如酸性、碱性、氧化性等。

主题2:物体的使用教学目标:了解如何使用物体,如工具、设备、材料等。

知道物体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如操作、维护、保养等。

掌握一些物体的使用历史和文化,如传统工艺、现代科技等。

以上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的教学教案,通过多个主题和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自然和物质世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教学目标】XXXXX: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XXXXX: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XXXXX: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XXXXX:(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XXXXX:一、听听说说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二、想想画画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

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师:关注学生的汇报)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

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

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四、做好准备1、师:本学期,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

2、师:①准备凤仙花的种子。

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

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作业布置】XXXXX:家庭作业:准备凤仙花和四季豆的种子。

【板书设计】XXXXX: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外部:形状、大小、颜色植物的种子内部:胚根、胚芽教学反思:2、种植我们的植物【教学目标】XXXXX:过程与方法: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XXXXX:播种的方法【教学难点】XXXXX: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XXXXX:(教师准备)小铲、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透明塑料杯、吸水纸等。

【教学过程】XXXXX:一、学习播种方法1、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

今天,我们来种植凤仙花。

怎样种植凤仙花呢?2、师:请大家看P4页中的“播种方法”。

3、生:阅读P4页中的“播种方法”。

4、师:指一名学生说说播种的方法。

5、师: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二、关注种子变化1、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做什么?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要关注凤仙花种子的变化。

请大家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4、生: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5、师:注意观察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生长变化情况;注意观察花盆中的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三、记录生长日记1、师: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

要随时观察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

每周要测量一次凤仙花的植株高度、观察凤仙花叶的形状和数量。

2、师:把你测量和观察的数据填写在P5页中表格中。

3、师:期末,每个学生要写一篇“凤仙花生长变化的日记”。

四、实地指导播种1、师:实地指导学生在花盆里种植凤仙花;在玻璃杯里种植凤仙花。

2、师:督促学生养成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的好习惯。

期末,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做得好的学生进行奖励。

【作业布置】家庭作业:在自己家的阳台上,种植凤仙花。

【板书设计】2、种植我们的植物记住播种方法: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关注种子生长:先长什么、再长什么、根向什么方向生长。

教学反思:4、种子变成了幼苗【教学目标】XXXXX:科学概念: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的叶在茎上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科学研究是艰辛的过程;激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研究科学的愿望。

【教学重点】XXXXX:组织学生交流种子发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凤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难点】XXXXX: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教学准备】XXXXX:(教师准备)刚出土的凤仙花照片、植物叶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多媒体课件)、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记录单。

【教学过程】XXXXX:一、出土后幼苗的变化活动导入:1、师:我们种植的凤仙花已经变成了幼苗,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重点交流一下前一段时间凤仙花幼苗生长变化情况。

2、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

活动指导:1、师:全面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及时进行反馈,引领学生在以后的时间里坚持进行观察。

2、师:组织学生交流。

(鼓励学生说出新发现、新问题)3、师:指导学生观察实物凤仙花。

4、师:指导学生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叶的分布情况。

二、我们的思考1、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植物的叶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长?植物的叶子和幼小植物的茎为什么大部分是绿色的?听说绿叶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厂”,植物生长需要的食物是不是来自绿色的叶呢?植物的叶子还有什么作用?2、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回答老师的问题。

三、叶为植物提供“食物”1、师:植物生长所需要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2、生:讨论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科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养料。

4、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学习科学书P11页上内容。

5、师:板书: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6、师:(总结)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养料,还为我们人类和动物制造养料和氧气。

【作业布置】XXXXX:家庭作业:回家仔细地去观察一棵植物,观察植物的叶子分布的情况,想想植物的光合作用。

【板书设计】XXXXX:4、种子变成了幼苗阳光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教学反思:5、茎越长越高【教学目标】XXXXX:科学概念: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统计图表整理观察记录的结果;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统计图分析植物茎生长的规律;有依据地对植物茎的作用进行猜测;设计实验,研究植物茎的作用;用适宜的方式描述实验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XXXXX: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难点】XXXXX:凤仙花植物茎的生长变化和植物茎的作用。

【教学准备】XXXXX:(教师准备)生长四周的凤仙花、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

(学生准备)三周前凤仙花生长记录单。

【教学过程】XXXXX:一、整理有关茎的观察记录1、师:(活动引入)我们已经知道: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绿色植物的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

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先来看一看,在凤仙花植物生长的过程中,茎发生了哪些变化。

2、师:(活动指导)①带领学生整理幼芽出土以来,有关茎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

重点整理幼芽出土以后一周,凤仙花茎的颜色、硬度和高度。

②利用凤仙花植株的高度变化的数据,画出凤仙花植株高度变化统计图(学生在教P12页上画)。

学生画好后,教师讲述柱状统计图。

柱状统计图是科学研究中处理数据常用的方法。

③指导学生分析柱状统计图,引领学生根据柱状统计图预测未来几周的时间里凤仙花植株高度将如何变化?二、植物茎的作用1、师:(活动因入)植物的茎总是把根和叶连在一起,那么,植物的茎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茎内是什么样的,能承担这样一些功能呢?将你的想法记录下来。

2、师:(活动指导)①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根和叶的作用,思考茎的作用的问题。

②引领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③引领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茎有什么作用?);对问题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设(运输水分和养料);设计实验(运输水分的实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验证收集信息);得出结论(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3、生:观看植物光合作用的课件。

4、师: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提醒学生注意1、师:提醒学生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

2、师:引导学生关注凤仙花开花前的征兆。

【作业布置】XXXXX:家庭作业:继续观察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情况,做好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XXXXX:5、茎越长越高科学探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教学反思:6、开花了,结果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用适宜的方式整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获得结论;使用工具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解剖花。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XXXXX: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XXXXX:凤仙花花开花落及结果的过程。

【教学准备】XXXXX:(教师准备)教师为每组准备一朵凤仙花,一株凤仙花,一个凤仙花的果实,镊子、一张白纸。

(学生准备)用于交流观察的记录单。

【教学过程】XXXXX:一、提出任务1、师:我们种下的凤仙花开花了,结果了。

2、师:凤仙花开花和结果有什么联系吗?二、整理并交流我们的观察记录交流活动:1、师:组织学生交流过去几周的观察记录,引领学生重点关注花和果实的生长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