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德育是教育的灵魂。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这就要求化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挖掘教学中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有机地寓于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之中。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利用化学史进行优良品质的教育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意即天才出自勤奋。
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史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
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一个药店的学徒工,由于他顽强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研,结果发现了许多气体并合成了许多有机物。
追求真理,顽强不屈。
被称为“镭的母亲”的法国著名化学家居里夫人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工作,使她患上了白血病。
但是她仍顽强地进行科学研究,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息,仍然要求她的女儿向她报告实验室里的工作情况。
在进行相关知识教学的同时,自然地把这些故事渗透其中,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顽强勤奋的优良品质。
二、通过环境教学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的话题。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日益增加,人类面临着两大环境问题:一是生态平衡的破坏;二是因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而导致了洪水泛滥、大气污染、海河污染、地球升温等,这一切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化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发挥学科优势,在教学中适时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在化学课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由于辩证唯物思想是一个人世界观的基础,因此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学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成、 结构、 性质 以及运 动 变化 及 其规 律 的科 学 。化学 在 自 己的独 特 学 科领域 内, 生动 的体 现着 辩 证唯物 主义 的深 刻内 涵 。中学化 学教 师 通过 在教 育教 学中 渗透辩 证 唯物 主义教 育 , 可以使 学生 能够 更好 的 利用学 到的 化学知 识来认 识世 界和解 决现实世 界中 的实际 问题 。 辩 证 唯 物 主义 的 主要 内 容 包括 : ( 1 )辩 证唯 物 主义 的 物质 观 ; ( 2 )辩 证 唯物主 义的 运动观 ; ( 3 )唯 物辩 证法 的质量 互变 规律 ; ( 4 ) 唯 物辩 证 法 的对 立 统一 规律 , 包 括 普遍 联 系的观 点 、 矛 盾 的普 遍性 和 特殊 性 、 矛 盾 的同一 性和 斗争 性 、 内因和 外 因、 主要 矛 盾和矛 盾的 主 要 方面 ; ( 5 )辩 证逻 辑 观点 , 包 括 本质 与现 象 和 内容 与形 式 等五 个 方面 的 内容 。在化 学教 学中 进行辩 证 唯物主 义 的教育 , 不但 是化 学 教育 教学 的 目的和 任务 , 同日 寸 也为 学生 进一 步学好 化学 提供 了强
大 的方法 论武 器 。 例如, 在 讲 解 有机 化 学 中的 醇 、 醛和 羧 酸的 转 化 时, 利 用 乙醇 、
指出 : “ 保 持 和增 强对 生 活和 自然 界 中化 学现 象 的好 奇心 和探 究欲 望, 发 展学 习化 学的兴 趣 ” ,“ 初 步养成 勤于 思考 、 敢于质 疑 、 严谨 求
中学化学教学中 德育 教育的 渗透
教 学 改 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学化学教学中德 育教育 的渗透
王富 林 徐 昕 王 宝珍 周 伟红 1 3 0 0 2 1 ) ( 吉林 大 学化 学学院 吉 林长春 【 摘
新课程改革条件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方法和内容
新课程改革条件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方法和内容《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中学化学必须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科学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至关重要,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光源。
”在新形势和新课程改革条件下,德育教育理所当然地成为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方法新课程改革条件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具体方法上,必须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突出“四个作用”。
(一)突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要使学生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得到生动的德育教育,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教师,应该善于以自己丰富的情感来激发学生的感情。
在备课时,教师要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同时要善于把握住不同的时间和场合,灵活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在德育教育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自觉获取,这是能否取得良好德育效果的关键所在。
(三)突出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载体作用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具有散布性特点,贯穿于整个教材中,有的容易被教师忽视。
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科学地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将德育教育巧妙地嵌入到化学教学中。
(四)突出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依托作用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实验活动比较多。
化学药品的观察、化学实验的操作和分析总结、日常生活用品的化学分析以及食品安全,都可以成为开展德育教育的活动途径。
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具体内容中学化学的教材内容存在着丰富的品德教育素材。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因素,体现了中学化学的本质特征,也是化学教学本身的客观需要。
(一)通过我国古今科技方面的巨大成就、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化学》高一教材的绪言向学生介绍了化学学科的形成、产生、发展的过程,也介绍了我国古代的化学成就。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1. 引言1.1 背景介绍背景介绍:高中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而德育教育则是高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近年来,随着教育发展理念的转变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德育教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也变得愈发重要。
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感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不够平衡。
探讨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对于塑造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具有重要意义。
1.2 教育与化学教学的关系教育与化学教学的关系密不可分。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化学教学则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化学教学旨在传授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德育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素质。
德育教育通过化学教学,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爱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只有在德育教育的引领下,化学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其教育目标,让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受益。
教育与化学教学的关系是相互渗透、互相促进的,二者共同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3 德育教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德育教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已不再只是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职业操守。
化学是一门需要高度严谨和慎重的学科,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需要遵守实验守则、注意安全。
通过化学教学,学生能够不断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专业操守,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和职业道德。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所谓“德育是教育的灵魂”。
其实,从整体学校工作来讲,本身就是要以“道德教育为首”,即使在“教学为主”的教育大背景下,“德育为首”依然是学校开设所有课程的首要任务。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双基,又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教育,这是深化课程改革,有效实施立德树人基本要求的践行方式。
因此,必须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全面践行素质教育要求的目的,使新课程的预期目标得以真正实现。
标签:初中;化学教育;德育;教学手段;策略一、初中化学教学渗透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有言说过:“道德是树人的根本”。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重视化学学科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以及相关的科学素质和合作素质,纠正化学教学中的过分科学化倾向,是初中化学学科教学的应有之义。
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点:一是源于教书育人的要求。
教育的本质即“教书育人”,其中“育人”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因此,学校教育应以德育为基础,化学教师也应把德育放在首位;二是源于适应初中生的生理特点。
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年轻、好奇、顽皮、处于所谓的半成熟期。
这种时期学生自身的特点不稳定,但同时也意味着很强的可塑性,可以说是在人生道路的交汇处,需要教师将这些处于人生秉性修养形成重要阶段的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促使他们在人生事业的关键阶段打好基础;三是源于社会教育在道德问题上的缺失。
当前,就整个社会态势而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条件。
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深刻地认识到,现在的一代学生缺少的不是物质的条件,而是缺少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精神,缺少肩负崇高理想和雄心的历史责任。
这一切必须通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来实现。
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无论是哪一门学科,都应该把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融于教学过程之中,并在课堂上实施,来弥补社会教育的缺失和缺位。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课堂艺术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陆良萍摘要: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化学教学中应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教育观,即把德育有机地融于化学教学之中。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教师只要认真努力挖掘并积极地搜集相关资料,结合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方式穿插德育内容,就能将德育和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优良品质的教育等。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教学;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新课程改革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巧妙地将化学教学与德育教育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
可以结合我国在化学、化工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激发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为祖国富强而发愤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
通过介绍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科学技术、环境等的密切联系,以及化学的广泛应用,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热爱自然、关心环境、决心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献身的高尚情操的教育。
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作为高中化学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既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把德育融入化学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品质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在化学教学中要渗透德育教育,首先应从教材入手,运用教材的图片、文字、实验,甚至是科学史话、科学视野,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笔者在进行碳酸钠的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侯德榜先生。
为了打破外国在制碱技术上的封锁垄断,发展我国的制碱工业,他毅然放弃了国外舒适的生活,怀着为振兴祖国民族工业的决心和信心,回到贫穷落后的祖国,经过潜心研究,发明了享誉世界的“侯氏制碱法”,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用侯德榜先生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精益求精和为国争光的精神感染学生。
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化学教学中
浅谈将德育教育渗透在化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心理、远大理想和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是学校教育的目标。
为了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应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教学中,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智育和德育一起抓,既教书又育人。
下面从六个方面简单谈谈我在化学教学中是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
一、将爱国主义思想渗透在化学教学中热爱自己的祖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化学课上教师要富有激情地介绍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对化学的研究更是令世人瞩目的。
许多化学成果在世界化学史上都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如我国造纸、火药、冶炼和陶瓷等。
我国是最早利用天然气和使用湿法冶金技术的国家。
我国化学工业在新中国成立后迅速发展,让人们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65年我国成功获得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1981年又在世界上第一个用人工方法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并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
还有两弹一星、纳米碳管、高分子材料、飞天梦想的实现等,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让学生认识到要学好科学知识,做一个有用的人。
通过介绍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先生的先进事迹来教育学生:侯德榜从小学习勤奋,以十门功课满分的成绩赴美留学,学成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
在日本侵华战争时,拒绝日本鬼子的合作,率众入川,筹建川厂。
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终于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打破了欧洲垄断造碱的历史,结束了中国人用洋碱的历史。
他改进的造碱工艺,被世人称为“侯氏制碱法”,闻名世界,为中华民族争了光。
通过讲述该事迹增强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为国争光的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对中国使用芥子气等化学武器,拿中国人进行化学实验等,教育学生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摘要】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是重要的一环。
通过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强化他们的安全和责任意识,促进团队合作精神的形成。
开展德育主题活动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这些渗透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效果,还可以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效果是显著的,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以更好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通过德育教育的渗透,可以培养出更加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社会培养更多积极向上的人才,推动社会的共同进步。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德育教育、渗透、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主题活动、全面发展、地位、保障。
1. 引言1.1 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高中化学教学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化学教学,学生可以了解科学的精神和方法论,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观念和职业操守。
化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性在于不仅可以传授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可以通过德育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所需的人格品质和思想觉悟。
高中化学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平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1.2 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的价值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化学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念,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这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做出正确的选择,成为有担当的社会主人翁。
2. 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
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引导他们学会自我约束和管理,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
在化学实验中,学生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做到严谨认真,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律精神。
德育教育在化学学科中渗透
浅谈德育教育在化学学科中的渗透摘要:挖掘并积极地从课外搜集相关材料,依据教学内容适时地插入,就可以使化学教学与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意识教育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有机结合。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唯物主义教育环保意识教育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中学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德育大纲的贯彻实施看成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下面谈谈我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在化学课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制碱的先驱者——侯德榜,从小热爱祖国,看到自己的祖国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和宰割,决心勤奋学习,长大后拯救中国,在他留美攻读化工期间,刻苦努力,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当时正值英国在华子公司——卜内尔公司垄断中国的纯碱市场,囤积居奇,纯碱有价无市,侯德榜十分气愤,他说:“外国人能办到的事,中国人也一定能办到,而且比他们办得更好。
”1921年毅然回国,历尽艰辛,终于1926年生产出纯度为99%的洁白纯碱,荣获美国万国博览会金奖,与卜内尔并驾齐驱,令世人刮目相看,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为世界文明作出了贡献。
我国“两弹”元勋邓稼先,1950年他胸怀报国之志,冲破种种阻挠,回到祖国参加原子弹研制工作。
他在“我要把生命献给祖国,献给未来事业”的豪言鞭策下,含辛茹苦,日夜奋战,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成功地爆炸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戈壁滩上升起了蘑菇云。
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中学化学教学大纲指出:“要结合化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劳、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
”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结合教材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五方面进行德育渗透:1. 利用化学史对学生进行优良品质的教育这一教育着重突出三点:一是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出自勤奋。
在学习“原子”时,插入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始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并自学成才的故事。
又如在学习“苯”时介绍德国化学家凯库勒从梦中得到启示,确定了苯的环状结构理论,这是量变到质变的体现;凯库勒为确定苯分子的合理结构,他废寝忘食地反复探讨,并提出了几十种可能的结构式,最终找到了答案,苯的环状结构理论的确定是他长期知识积累和辛勤研究的结果。
二是为求真理,顽强不屈。
如单质氟的制取,从1813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开始对氟进行研究,到1886年由法国化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期间不少科学家付出了艰辛劳动,很多人中毒,有的人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
然而科学家还是前仆后继,这既体现了科学家的献身精神,也表现了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坚定信念。
三是严肃认真,敢于创新。
18世纪,对于元素的分类从德伯莱纳的“三元素组”,迈尔的“六元素表”到纽兰兹的“八音律”都渗透着化学家的心血,闪烁着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门捷列夫面对庞杂凌乱的各种元素,他坚信“偶然中必有必然”,元素间一定存在某种规律,他抓住“原子量”这个元素的身份证,终于在1869年发现元素周期表,并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由此可见,没有创新就没有科学的发展,中学化学中许多科学发现都体现了科学家勇于追求真理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2. 通过中外科学家的感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学习“钠的化合物”时,介绍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
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忱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
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意识的有效渗透
高中化学教学中德育意识的有效渗透高中化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德育意识的渗透则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高中化学课程不仅要传授学科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促进学生成为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有益人才。
本文将探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意识,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要将德育理念融入教学内容之中。
高中化学教学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道德品质,注重教学内容中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责任。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多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了解化学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让学生从课程中感受到科学的伟大以及科学家的创造精神。
在教授环境污染和保护方面的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应该如何保护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要注重示范和引导。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榜样作用,让学生从师生互动中感知到正能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引导,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从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只有教师以实际行动示范出良好的品质和道德行为,才能有效渗透德育理念,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
要结合实践教学,深化德育教育。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强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训练,教育学生认识到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严谨态度和实验精神。
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思考化学实验的意义,通过实践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
要注重课外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
学校可以组织开展化学知识竞赛、科技创新活动、环保义工等形式多样的科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
还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关心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了解到科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摘要】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
本文首先探讨了德育与化学教学的关系,指出德育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文章详细分析了德育在化学课堂中的体现,强调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化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接着,论述了以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的方法和意义。
强调了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实现德育与化学教学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更好地理解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德育的认识和实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化学、新课程、德育、渗透、关系、体现、道德素养、安全问题、责任感、重要性、有机结合。
1. 引言1.1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之一。
德育与化学教学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德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综合发展的关键环节。
在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体现在多个方面。
德育在化学课堂中的体现主要体现在师生相处的态度和行为规范上,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价值观。
化学课堂也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场所,教师可以通过化学实验、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团结、合作、尊重他人。
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实验中的安全问题,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化学知识的学习也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要学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为社会做出贡献。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效实现德育与化学教学的有机结合,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人格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德育与化学教学的关系德育与化学教学的关系密切相关,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和道德素养,而化学教学则是通过传授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化学教育中渗透德育
在化学教育中渗透德育目前,教育存在着重视科学知识教育,而忽视或无视思想品德教育的倾向致使一些学生价值观淡薄,道德水平下降。
例如在我州的某所中学出现了学生被杀死的恶性案件,为什么会出现此类严重犯罪现象呢?其根本原因是学校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忽视了教育中先成人后成材的教育主导思想。
德育它是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来展示人类社会的真、善、美,为人们提供充足的文化养料,使其达到更高的思想境界。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应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
中学化学的教材内容存在丰富的品德教育素材。
下面就化学教学中如何紧扣教材、合理渗透德育总结如下:一、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的民族及其文化、优良传统的热爱之情,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是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教材的绪言在向学生灌输化学学科的形成、产生、发展的过程时,可介绍我国古代的化学成就。
如举世闻名的火药、造纸术、湿法练铜的发明、天然气、煤、石油的发现等等;近代,1965年我国成功地合成了牛胰岛素,是世界上第一个合成蛋白质的国家,它对探索生命奥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轰动了全世界;目前,我国的纳米技术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等等。
这些材料可增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浓厚的爱国热情。
二、环境保护教育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恶化以及自然灾害和社会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解决环境问题从化学教学入手乃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1、化学教材讲述环境保护知识如:汽车排放的尾气造成空气污染,使人患呼吸道疾病,同时在大气中形成酸雨降落下来,使土壤酸化,造成农作物减产,江河、湖泊的生物物种大量死亡及对建筑物的腐蚀。
又如:人们所说的“白色污染”,实际是用聚乙烯制成的塑料袋,目前人们大量使用,造成地球上无处不在,且由于它埋在土壤中几百年后都不能完全分解,因此有的科学家称塑料袋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发明。
通过这些实例,让学生初步认识到环境问题确实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化学实验中德育渗透教育
化学实验中的德育渗透教育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做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实验不仅仅是老师教授知识的途径,同时也是教师从德育方面教育学生的阵地。
作为化学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化学知识、解题技能和技巧,同时还应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本学科的特点有机地渗透德育思想于课堂教学之中。
一、突出学科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必要手段,而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参与越多,对化学学科的“感情”就越深厚。
如,在课堂中,我就进行了以下五个方面实践:(1)将初中化学85个演示实验中的18个改为边讲,边学生分组实验,并精心设计。
例如:做“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实验”前,要求学生在课下预备一只潮虫等小爬行昆虫,这样在课前便激发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上课时,让学生分组完成该实验,并增加在烧杯中预先放人小昆虫的实验。
这一实验不仅在课堂上气氛热烈,在增大课堂容量的同时验证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的性质,且为怎样验证地窖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否过高等问题给学生在发散思维方面做了有利的铺垫。
(2)开展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竞赛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也规范了基本操作。
(3)开展趣味实验活动。
如“鲜花怒放”、“烧不坏的手帕”、“神奇的铜树”等十几个实验,奇妙的变化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与积极的思索。
(4)建立科研小组。
利用所学知识来识假、识劣,如对市售化肥硫酸铵、纯净水优劣的鉴定等。
(5)让学生参与某些易操作的演示实验。
二、化学实验教学中巧设悬念激发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化学实验教学中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结合学科特点,巧设悬念,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如:教学《绪言》时,展示化学科学的发展历史和21世纪的宏伟蓝图,介绍化学与现实的关系,同时巧妙地配合演示实验设置问题,使学生在“观察、惊叹、疑问”中感受化学的神秘和新奇,从而喜欢学习化学,增强对学科的兴趣。
化学实验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化学实验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教育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和合格公民的重要途径。
在教育的过程中,德育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德育不仅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过程。
化学实验教学作为学生学习和认识化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德育的一种重要途径。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育者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原理、加强安全意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方式,渗透德育理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1.引导学生关注安全意识化学实验是一门重视实验的学科,实验操作中难免会有安全事故发生。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安全意识是德育的重要环节。
教育者可以通过实验前对实验操作的安全规则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培养学生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化学实验中,很多实验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操作。
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育者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相互配合,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团结友爱。
3.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德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而化学实验教学正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一种重要途径。
在化学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亲身操作,感受化学现象,培养观察、实验、推理、分析、判断等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鼓励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树立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责任感在化学实验中,学生需要严格遵守实验规定和实验操作流程,保持实验室环境的整洁和安全,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责任感。
教育者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实验、认真记录实验数据、保护实验设备,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1.重视德育理念的宣传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育者应当重视德育理念的宣传,在实验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实验守则和规范的宣传,引导学生了解实验中的安全措施和紧急处理方法,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张荣久(三河市第二中学河北三河市!"#$!!)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迎接$(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是教育领域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
一、加强德育,义不容辞教人要教心,育才先育德。
教书与育人必须并重,尤其中小学的教育更是如此。
这是由中学生的年龄段和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现在的中学生思想比较开放,涉取知识的途径也较多。
他们大多好奇、贪玩,辨别能力差,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生长发育期。
这是自身特点,相应形成了很强的可塑性,处于人生道路上的十字路口,是人生历程中世界观的重要阶段,也是一生事业的基础。
当前改革开放的大潮,一方面为这些天真可爱的中学生创造了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优越的学习条件,但另一方面由于“拜金主义、金钱万能”思潮的影响,使一些学生产生了轻读书、重经商的思想苗头,致使有的学生学习不刻苦,成绩上不去。
中等生和差生就本身而言,天资并不十分差,大多数聪明伶俐。
经调查了解,他们中一部分认为学习不好照样可以赚大钱,有的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自己的理想是将来当美容店的女老板,既神气又阔气;而相当多的学生认为考大学还不如在电厂当工人,挣钱多又省力。
可以看出,这些学生学习差的根本原因,一是受经商热、下海热的影响,认为有钱就有一切;二是读书无用论冲击了年轻一代,认为“读书的不如卖饭的,造原子弹的不如贩鸡蛋的”。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这一代学生最缺乏的不是物质条件而是老一辈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承担历史责任的理想和抱负。
这一切都必须通过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来实现。
无论学校行政领导还是教师,都应把对学生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融化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在课堂上。
化学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
化学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学生发展的双翼。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传统美德教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教学中相关传统美德教育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如爱祖国、爱生命、爱自然和环境等等。
一、爱国主义教育化学教学中有很多爱国主义的内容,教师除要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外,平时还应注意收集来自各方面的与化学科学相关资料。
如在公元800年我国唐朝茅华就发现了氧气,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氧气人。
他比英国的普利斯特里(1774年)和瑞典的舍勒(1773年)发现氧气约早1000年。
再如公元前100年我们中国人就发明了造纸术。
公元105年东汉蔡伦将造纸术总结并推广,而当时的欧洲人还在用羊皮抄书呢!学生学习这些材料,一方面为科学家的精神所激励,另一方面为我国科学家的突出成就而自豪。
这些无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情感,对其努力学习、积极向上起到促动作用。
另外,教师还要善于通过介绍古今一些化学史和化学家的故事,用那些带有情感色彩的化学史实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如李时珍用了整整27年时间,经过千百次的试验,克服重重困难,呕心沥血,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这部中外著名的巨作。
又如,化学家侯德榜先生,他是“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
侯德榜一生在化工技术上有三大贡献。
第一,侯先生揭开了苏尔维法的秘密。
第二,他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
第三,他为发展小化肥工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1921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后,怀着工业救国的远大抱负,毅然放弃自己热爱的制革专业,回到祖国。
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方式。
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是爱祖国。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丰富的资源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相关内容,用真实的材料、确切的数字实行讲解。
如全世界海盐产量5000万吨,其中我国生产1300多万吨,居世界第一。
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采用海水煮盐了,是世界上制盐最早的国家。
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初中化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德育是教育教学的灵魂.正确开展德育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兴趣,开发智力,也有利于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是九年级学生面对毕业升学的压力,决定了九年级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且学习时间较短的困难局面。
而且初中化学教学时间为一年,内容多,学时少,不可能安排专门的课时进行德育,因此初中化学中德育重在“渗透”,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地适时地加入德育,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潜移默化,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德育的效率和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化学学习中,从而达到促进化学教学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我国青铜器的制造、铁和钢的冶炼与应用、火药的发明、瓷器的烧制都是举世闻名的.……"在阅读这一段文字后,让学生来谈谈自己的感想,与学生一起探讨科学发展对社会、国家的影响,教师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拓展,使学生认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经过短短的几分钟,得到了了共识,主要有:“落后就会挨打”-—这是历史的教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不容质疑的客观事实,“科教兴国”-—势在必行,继而,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让学生继续谈谈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师生交流后得出: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里,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发奋学习,以适应时代并努力去创造时代,做个时代的弄潮儿。
二、培养学生的严谨治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实验中,除了训练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也应积极融入德育因素。
在学生的分组实验中,教师常采用以下方法:先请学生介绍各自实验内容的注意事项和分工情况(其他学生补充),实行知识的共享和完善,再开展实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这样做不但要求学生熟悉内容,勤动手,勇实践,还要求每组学生要团结协作,采用最佳合作方式,追求质量和速度双丰收,如此一来,大大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变以往的学生实验中的“看、慢、乱”的现象,效果相当好,如学生实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大多数的组在15分钟内完成操作。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要以渗透为原则
德育教育要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德育教育要提高学生的适应社会能力,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要以渗透为原则,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握德育教育契机,寓德育只要我们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挖掘教材,把握教育契机,在传授学科知识过程就能有效的穿插德育教育内容。
在实验教学中更是要充分体现做为一名教师所要具备的“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敢于承认失败的勇气。
如:有时会出现实验做不成功或者现象不明显或达不到预期的实验效果,此时,教师绝对不能敷衍搪塞而过,一定要给学生讲明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如:条件的限制、仪器的精密度达不到要求等,这样,教师就会赢得学生加倍的尊重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和学习生活中具有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扎实的业务本领以及谦虚好学的精神态度,势必会让学生通过听、看、模仿等方式受到了比书本知识更直接、更有效的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并养成优良的德育素质。
长此以往,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必然会产生共鸣,不断积累后形成了自身的优良品质,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利用一些化学家探索科学的感人事迹和祖国在化学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来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
结合实际,放眼未来,认真开展国情教育。
结合化学发明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思想教育结合化学史,德育教育便不再空洞乏物、苍白无力。
如在讲解空气的组成的发现过程时,让学生们会认识到,空气这种与人们朝夕相伴的物质,它的存在与成分的发现经历了一个多么复杂的过程。
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发现、制取了氧气,这比以前人们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物质已是一种进步,拉瓦锡进一步得出空气是由氧气、氮气组成的,到后来,有了更先进的仪器与现实手段,人们才认识到空气里还有其它物质存在,较精确测定了其组成的百分比。
并研究掌握了其中很多重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这些用途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
通过这些引导性的分析,使学生对化学家产生了无比崇敬和热爱,也激发学生们探索研究的欲望。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与德育教育渗透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与德育教育渗透初中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仅可以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还可以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讨论,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渗透。
一、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实验操作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每个步骤都需要认真观察和记录,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实验器材的维护和保养,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美德。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严肃性,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二、培养合作精神在化学实验中,往往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完成实验操作。
例如,在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实验中,需要同学们配合进行操作和观察,相互协助完成实验任务。
此外,在化学实验中还经常需要用到各种仪器和药品,而这些器材的正确使用也需要相互合作才能完成。
通过这些合作实验的实践操作,学生可以学会相互尊重、协作和分享的精神,从而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增强环保意识在化学实验中,往往会涉及到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如果不注意控制和管理,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环保知识,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和处置化学药品,以及如何减少环境污染。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环保行为习惯。
四、渗透创新精神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
例如,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采用其他方法代替高锰酸钾或双氧水等催化剂。
通过这种探究式学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化学学科德育渗透
东棘坨镇中学
段学波
化学学科德育渗透
在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之首,居主导地位.在化学教学中不仅教师要传授化学知识,更应注重学生德育地培养.把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观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能力和品质都得到加强,将来出社会能成为合格地社会主义建设者;作为一名教师,应根据各学科、各学校具体情况,适当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智育也自然得到发展.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爱社会主义教育.
在化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如政治占明显地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地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在化学知识地学习中.例如上化学《绪言》部分里讲到地四大发明中造纸是我国人民在化学史上取得地辉煌成果,我补充介绍“蔡伦纸”地造纸技术(改用便宜地树皮、碎布、破鱼网为原料,以精工细作,造出优质纸)后人称他为造纸技术地发明人.多年来我国地造纸技术都是依蔡伦地技术推广地,直到公元年,唐军与阿拉伯打仗,唐军被俘,俘虏中有造纸工人,将造纸技术传给阿拉伯人,然后传给埃及、摩洛哥、西班牙,直到欧洲.上到《地性质和用途》时,我联系到“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地载人上天,是我国在美国、俄罗斯之后地又一重大科技成果,说明高科技方面已挤到世界前茅,在上到第六章《铁》时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我国钢铁生产、
冶炼历程,特别西汉刘安所著地《淮安万毕术》中地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地记载,这种冶金技术比西方国家早年.通过学习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地辉煌成就,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地献身精神,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地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破除迷信,树立科学地世界观.
1、在化学基础知识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
在学习物理变化概念时,列举水地三态变化、汽油地挥发都是揭示了物质内部分子运动,水三态地变化与外界地温度有关系地,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中,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内因与外因(如碳与氧气生成和)、现象与本质(指示剂地变色与溶液地酸碱性)、共性与个性(酸地通性与酸地特殊性)地辩证关系,从而逐步树立事物永恒运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混合气体地爆炸极限、核电荷数引起元素种类地改变、由相同元素组成地化合物或单质中、由于相互作用地原子个数不同使物质性质各异(如金刚石、石墨)、在浓硫酸与稀硫酸中(由于质量分数不同)引起质变等内容,使学生认识量变质变规律.通过——、——等物质之间地相互转化,使学生认识否定之否定规律.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融于教学中,可使学生学会正确思维方法,克服思想方法上地片面性,抓住事物地本质,用变化、发展、全面地观点分析问题,也有利于学生智力地开发.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地物质观,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唯物论教育,反对唯心论.在上《二氧化碳地性质》时,我先讲在本地区发生地一个真实故事:兄弟两人到较深地矿窿里挖铁矿,当哥哥先下去,弟弟在矿窿上发现哥哥下去后没反应,接着弟弟又下去,最后兄弟两人死于矿窿中,当地群
众说是矿窿下面有鬼神.然后我给学生做两个实验,[实验一]在一瓶集气瓶里盛二氧化碳,然后把一条小虫进去,让学生观察.[实验二]在一瓶集气瓶里盛空气,同样也放一条小虫进去,给学生观察.然后分组讨论,分析原因,最后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二氧化地性质》,也就得到了杀死两兄弟地“真凶”.学生在听故事和亲眼体验了实验,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识记也坚信世界地物质观.
三、利用教材及结合周围环境,在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包含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地内容,例如作为大气污染物中地头号“杀手”,在初中课本中都做过初步和系统地学习.在讲授该节内容时,给学生讲清地产生、特性及对人类地危害,并可根据学生和学校地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毒性电影、录像等及有关中毒后如何处理.给学生讲清其形成过程及危害,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污染地重视程度. 、在化学试验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化学试验作为化学教学地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地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一方面,我以环境污染物为试验样品,进行观察分析与研究.例如我通过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环境污染活动调查,组织学生到附近小河、铁矿选矿厂进行污水排放观察及污水和蒸馏水地值.另一方面,自己做或指导学生做实验时,也可以切身实地地进行环境教育.例如在做有毒性气体(如等)放出地试验时,可增加尾气处理装置,以减少有毒气体排放.对实验结束后地试验废液、废物应放入指定地点,这样既可减少污染物污染,也教育学生环境保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地环保习惯.
总之,只要利用化学学科特点,有很多地例子可作学生德育教育地教材,但是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地策略性,要提高渗透地自觉性,把握渗透地可行性,注重渗透地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地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地双重教育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