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变迁PPT课件【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课件
海洋中含有大量的水,约占地球 上总水量的97%左右,但可用于 人类饮用的水仅占2%。海洋中含 有各种盐分、矿物质和溶解气体 。
陆地的形成与特点
陆地的形成
地球内部的岩浆通过结晶和固化形成 各种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化和侵蚀作 用,逐渐形成了各种地形地貌。
陆地的特点
陆地地形地貌多样,包括山地、平原 、高原、盆地等。陆地上的土壤和植 被类型也各不相同,对地球的气候和 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
保障经济发展
海洋经济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包括渔业、航运、 旅游业等。保护海洋资源能够保障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人类带来长期的经济利益。
防止环境污染
过度捕捞、石油泄漏、塑料垃圾等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造 成严重污染。保护海洋能够减少污染,保护海洋生物的生 存环境,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陆地保护的重要性
响。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长期变化的自然现象。
气候变化可以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引起,如太阳辐射、火山喷发、温 室气体排放等。
气候变化可以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负面影响。
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 进行的各种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
人类活动可以导致土地利用变化、资源 开采、城市化等,从而对陆地环境产生
详细描述
岛屿的消失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而新岛屿的形成则可能会 改变海洋的生态环境和地貌特征。这些变化也会对全球气候和环境产生影响,如 影响海洋环流、加剧温室效应等。
05
保护海洋与陆地的措施
海洋保护的重要性
维持生态平衡
海洋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人类和其 他生物提供食物、氧气和调节气候的作用。保护海洋有助 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生存环境。
陆地的形成与特点
陆地的形成
地球内部的岩浆通过结晶和固化形成 各种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化和侵蚀作 用,逐渐形成了各种地形地貌。
陆地的特点
陆地地形地貌多样,包括山地、平原 、高原、盆地等。陆地上的土壤和植 被类型也各不相同,对地球的气候和 生态系统有重要影响。
保障经济发展
海洋经济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包括渔业、航运、 旅游业等。保护海洋资源能够保障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人类带来长期的经济利益。
防止环境污染
过度捕捞、石油泄漏、塑料垃圾等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造 成严重污染。保护海洋能够减少污染,保护海洋生物的生 存环境,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陆地保护的重要性
响。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系统长期变化的自然现象。
气候变化可以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引起,如太阳辐射、火山喷发、温 室气体排放等。
气候变化可以导致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负面影响。
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 进行的各种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
人类活动可以导致土地利用变化、资源 开采、城市化等,从而对陆地环境产生
详细描述
岛屿的消失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而新岛屿的形成则可能会 改变海洋的生态环境和地貌特征。这些变化也会对全球气候和环境产生影响,如 影响海洋环流、加剧温室效应等。
05
保护海洋与陆地的措施
海洋保护的重要性
维持生态平衡
海洋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人类和其 他生物提供食物、氧气和调节气候的作用。保护海洋有助 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生存环境。
海陆的变迁(24张PPT)地理
陆—海
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约 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1932年,荷兰人民筑起宽90米,高出海面7米的拦海大堤,把须德海湾与北海大洋隔开。此后,不断地把湾内的海水抽出,到1980年,造地260000公顷。
现象3:
海—陆
以上几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想一想
地壳的变动
海平面升降
沧海桑田的原意其实是指海陆变迁。可见,海陆的变迁早在古代就已经被人们所觉察和认识。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为沧海,这种变化的实例有许多。
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人们发现了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现象2:
海牛、鸵鸟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但他们却分布在大洋的两岸
对此,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大陆漂移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大陆的漂移
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在板块交界处,或碰撞挤压,或张裂拉伸)。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学习目标
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故事吗?
沧 海 桑 田, 简 称 沧桑,出自我国古书《神仙传 · 麻姑》。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自称曾经三次看 到 东 海 变 成 桑 田。后人以沧海桑田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约 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1932年,荷兰人民筑起宽90米,高出海面7米的拦海大堤,把须德海湾与北海大洋隔开。此后,不断地把湾内的海水抽出,到1980年,造地260000公顷。
现象3:
海—陆
以上几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想一想
地壳的变动
海平面升降
沧海桑田的原意其实是指海陆变迁。可见,海陆的变迁早在古代就已经被人们所觉察和认识。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为沧海,这种变化的实例有许多。
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人们发现了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现象2:
海牛、鸵鸟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但他们却分布在大洋的两岸
对此,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大陆漂移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大陆的漂移
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在板块交界处,或碰撞挤压,或张裂拉伸)。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学习目标
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故事吗?
沧 海 桑 田, 简 称 沧桑,出自我国古书《神仙传 · 麻姑》。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自称曾经三次看 到 东 海 变 成 桑 田。后人以沧海桑田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海陆的变迁》课件
03
海陆变迁的影响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01
02
03
改变地表形态
海陆变迁会导致海岸线变 化、海湾消失、岛屿形成 等现象,从而改变地表形 态。
影响气候分布
海陆变迁可能影响气候带 的分布,例如冰川退缩导 致全球气候变暖。
破坏自然景观
海陆变迁可能导致自然景 观的破坏,如海滩侵蚀、 山体滑坡等。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科学家对海陆变迁的研究历程
古代哲学家对海陆起源的探讨
01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地壳均衡原理,认为地球上的
海洋和陆地是相对稳定的。
近代地质学的发展
02
19世纪,地质学家开始通过地层学、古生物学和岩石学等方法
研究海陆变迁,提出了造山运动和板块构造等理论。
现代地球物理学和海洋科学的贡献
03
20世纪以来,地球物理学和海洋科学的发展为海陆变迁研究提
海陆变迁的过程
• 总结词:海陆变迁的过程包括地表形态的变化、海平面的升降以及海洋
和陆地的相互转化等。
• 详细描述:地表形态的变化是海陆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山脉的形成和消失、河流的侵蚀和沉积等。这些过程会导致 地表地形地貌的变化,从而影响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海平面的升降是海陆变迁的另一个重要过程,由于地球气候的变化 以及板块运动等因素,海平面会发生升降,影响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此外,海洋和陆地的相互转化也是海陆变迁的一个 重要过程,如海洋的填埋和侵蚀、陆地的沉陷和隆起等。这些过程会导致海洋和陆地的相互转化,从而影响地球表面的 海洋和陆地的分布。
生物证据
生物分布
生物地理学
不同种类的生物有其特定的生活环境 ,如海洋、陆地等。如果某地区的生 物种群发生变化,则可以推测该地区 曾经发生过海陆变迁。
海陆变迁PPT课件(初中科学)
被海洋分隔的大陆上, 生物都有亲缘关系,如:南 美洲和非洲都有海牛、鸵鸟 和肺鱼。
证据:
1.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大陆轮廓类似 2.非洲和南美洲大陆的生物间有亲缘关系 3.非洲和南美洲大陆有古生物化石是同类的 4.非洲和南美洲大陆有些岩层是连续的
宁夏灵武市宁东 镇发现梁龙化石,在 亚洲地区首次发现, 该遗址的梁龙化石可 能与南半球曾发现的 梁龙化石有某种关联, 这将为大陆漂移学说 提供支持。
பைடு நூலகம்
2.寻找海底的秘密 ——海底扩张学说
20世纪50 年代,随 着海洋探 测技术的 发展提出
海底有平原, 山岭,海沟。
大西洋海底地形(S形山岭)
移动的大洋地壳在碰到大陆 地壳时产生挤压,并且俯冲插入 大陆地壳地下,在邻近大陆的海 底会形成深深的海沟和一系列岛 屿,在大陆上则会形成高原和山 脉。
地球内部的圈层
地核
地壳:由岩石组成。大陆地壳较
由 厚,岩石密度较小;大洋地壳较
外 薄,岩石密度较大。
到 内
地幔:上部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地核:由铁和镍组成,温度
高达5000~6000ºC
岩石圈以下有一层软流圈
软流圈
软流圈的高温物质向上涌,从海岭中部涌 升,并产生向两侧的挤压力。
3.板块学说和火山地震带 ——板块学说
传说东汉仙人王方平见到了仙女麻姑, 她早 年修行得道,千百年过去了,长得仍如十八九 岁的姑娘。麻姑说:“我自从得到天命以来, 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为桑田。这次去仙山蓬莱, 见海水比以前浅了许多,大概又快要变成陆地 丘陵了吧!”王方平笑着说:“难怪圣人说海 中行路都会场起灰。”后人以沧海桑田这种海 陆的变更,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喜玛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 (发现大量贝壳)
证据:
1.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大陆轮廓类似 2.非洲和南美洲大陆的生物间有亲缘关系 3.非洲和南美洲大陆有古生物化石是同类的 4.非洲和南美洲大陆有些岩层是连续的
宁夏灵武市宁东 镇发现梁龙化石,在 亚洲地区首次发现, 该遗址的梁龙化石可 能与南半球曾发现的 梁龙化石有某种关联, 这将为大陆漂移学说 提供支持。
பைடு நூலகம்
2.寻找海底的秘密 ——海底扩张学说
20世纪50 年代,随 着海洋探 测技术的 发展提出
海底有平原, 山岭,海沟。
大西洋海底地形(S形山岭)
移动的大洋地壳在碰到大陆 地壳时产生挤压,并且俯冲插入 大陆地壳地下,在邻近大陆的海 底会形成深深的海沟和一系列岛 屿,在大陆上则会形成高原和山 脉。
地球内部的圈层
地核
地壳:由岩石组成。大陆地壳较
由 厚,岩石密度较小;大洋地壳较
外 薄,岩石密度较大。
到 内
地幔:上部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地核:由铁和镍组成,温度
高达5000~6000ºC
岩石圈以下有一层软流圈
软流圈
软流圈的高温物质向上涌,从海岭中部涌 升,并产生向两侧的挤压力。
3.板块学说和火山地震带 ——板块学说
传说东汉仙人王方平见到了仙女麻姑, 她早 年修行得道,千百年过去了,长得仍如十八九 岁的姑娘。麻姑说:“我自从得到天命以来, 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为桑田。这次去仙山蓬莱, 见海水比以前浅了许多,大概又快要变成陆地 丘陵了吧!”王方平笑着说:“难怪圣人说海 中行路都会场起灰。”后人以沧海桑田这种海 陆的变更,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喜玛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 (发现大量贝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课件 (共38张PPT)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对于 人类而言
沧海桑田 只是神话
对于我们所在 的星球而言
这却是最真实、 最强大的生命动力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日本
环太平洋 地带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海螺化石
喜马拉雅山脉
古鱼类化石
地壳变动
平均海拔7000米以上的喜马拉 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意大利水城 威尼斯
海平面升降
全球气候变暖, 威尼斯的海平面 较之100年前已经 上升了23厘米。
圣马可广场
涨潮水深达80厘米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点击国家名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红海面积会发生怎样变化?为什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喜马拉雅山脉高度会发生怎样变化?为 什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地中海面积会发生怎样变化?为什么?
(点击返回)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主要原因
自然力
人类活动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我们能否找到魏格纳当时的灵感呢? 哪两个大洲轮廓凹凸存在吻合?
北冰洋
• 大西洋两岸陆地凹凸明显的对应性
由此我们就可以断定大陆存在漂移吗?
《海陆变迁》PPT优秀课件
1.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 海陆的变迁并分析原因。
2.能说出大陆漂移说的 内容。
3.重点掌握并分析板块构 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4.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 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 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 动的关系。
目录
01 海陆变迁
02 大陆漂移
03
板块运动
01 海陆变迁
原因:地壳的运动
20世纪60年代,中国科学考察队在喜马拉雅山脉海拔4 800米处的岩石 中发现了“鱼龙”化石。这是一种人类过去未知的“鱼龙”,取名为“喜马 拉雅鱼龙”。这种生活在海洋里的生物为什么会出现在喜马拉雅山脉?
主要的原因是( C )
A.地壳下沉 B.海平面上升 C.板块张裂
D.板块碰撞
课堂练习
4.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原因是(B )
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B.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
C.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
D.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
5.下列关于大陆漂移假说的叙述,正确的是(B )
A.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不会再改变
归纳:海陆变迁的原因
地壳运动
海平面升降
自然原因(主)
人类活动
人为原因
02 大陆漂移
大陆漂移
你会讲《地图上的发现》故事吗?
发
现
问
“奇怪!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
题
为什么竟如此吻合?”他的脑海里再也 平静不下来:“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
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是不是后来
因为受到某种力的作用才破裂分离的?
课堂练习
1.(2021·贵港)下列属于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是( D )
A.喜马拉雅山脉
B.日本附近岛链
C.马里亚纳海沟
D.东非大裂谷
2.能说出大陆漂移说的 内容。
3.重点掌握并分析板块构 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4.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 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 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 动的关系。
目录
01 海陆变迁
02 大陆漂移
03
板块运动
01 海陆变迁
原因:地壳的运动
20世纪60年代,中国科学考察队在喜马拉雅山脉海拔4 800米处的岩石 中发现了“鱼龙”化石。这是一种人类过去未知的“鱼龙”,取名为“喜马 拉雅鱼龙”。这种生活在海洋里的生物为什么会出现在喜马拉雅山脉?
主要的原因是( C )
A.地壳下沉 B.海平面上升 C.板块张裂
D.板块碰撞
课堂练习
4.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原因是(B )
A.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B.喜马拉雅山有海洋生物化石
C.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
D.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
5.下列关于大陆漂移假说的叙述,正确的是(B )
A.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不会再改变
归纳:海陆变迁的原因
地壳运动
海平面升降
自然原因(主)
人类活动
人为原因
02 大陆漂移
大陆漂移
你会讲《地图上的发现》故事吗?
发
现
问
“奇怪!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
题
为什么竟如此吻合?”他的脑海里再也 平静不下来:“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
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是不是后来
因为受到某种力的作用才破裂分离的?
课堂练习
1.(2021·贵港)下列属于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是( D )
A.喜马拉雅山脉
B.日本附近岛链
C.马里亚纳海沟
D.东非大裂谷
《海陆的变迁》PPT教学课件
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原理,预测或解释下列地理现象。
阿尔卑斯山是如何形成的?
为何日本地震很频繁?
为何英国地震很少?
称为“诗人的梦”, 更有人斥其为“疯子的 话”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哈雷.赫斯在东太平洋上利 用声纳测深技术对洋底进行 探测。
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种奇特的海底构造:在大 洋底部,有从海底拔地而起像火 山锥一样的山体。
哈雷.赫斯
美国地质学家
海底扩张说的提出 复活了魏格纳的大陆漂 移学说,并奠定了板块 构造理论的基础。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日本岛(岛弧) 可能的断裂带
2011年3月11日 日本地震Ms9.0
发现海啸前兆拯救百名游客
英国海事学会向一名11岁的英 国女童颁发奖状,以表彰她利用课 堂所学知识,在去年底印度洋海啸 来临前及时发现海啸征兆,成功拯 救100多名游客生命的事迹。
全球篇 2 海洋和陆地
2.3 海 陆 的 变 迁
-.
2014年5月熔岩已经与海面相接,沿岸地区也冒着热气。 现在西之岛的面积约为原来的3.5倍。
福建晋江半岛 东南端的深沪湾发 现古树桩遗迹。
魏格纳
德国气象学家 地球物理学家
1910年,病中偶然翻 阅世界地图,产生了 大陆漂移假说的想法。
大陆漂移说被当时人们
《海陆的变迁 》课件
海陆变迁的过程和机制
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探索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对海陆变迁的影响,了解 地球构造与海陆分布之间的关联。
冰期和间冰期时期的海平面变化
了解冰期和间冰期时期的海平面变化对海陆分布的 影响,探讨全球气候变化与地球表面变迁的联系。
海陆变迁对生物的影迁对生物区域分布的影响, 了解生物的迁移和分隔如何塑造了地球
上的生态系统。
海陆变迁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了解海陆变迁如何驱动生物的进化,探 索生物适应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人类对海陆变迁的应对
从过去到现在的人类应对海陆变迁的历史
了解人类对海陆变迁的历史应对措施,揭示人类如 何适应和改变环境。
人类在未来对海陆变迁的应对
《海陆的变迁 》PPT课件
了解地球历史上的海陆变迁以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有助于我们认识大自然 的力量和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介绍海陆变迁的背景
地球历史上的海陆变迁
探索地球演化的历史,揭示过去海陆分布的变迁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的影响
了解人类活动如城市发展、工业化等对海陆变迁的影响,认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
探讨可持续发展和地球环境保护在面对海陆变迁时 的重要性与挑战。
总结
1 海陆变迁对地球和生物的影响和意义 2 未来海陆变迁的趋势和挑战
总结海陆变迁对地球环境和生物进化的重要 影响,并探讨其对人类社会的意义。
展望未来的海陆变迁趋势,分析人类面临的 环境挑战和应对策略。
海陆变迁ppt课件
起,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本草衍
义》记载了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神农尝 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可见,
最初利用茶叶是采食鲜叶。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二、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 生煮类似现代的煮菜汤,以茶作菜 。
《晏子春秋》:“婴相齐景公时,食脱 粟之饭,炙三戈五卵,茗菜而已” 。现
在云南的基诺族仍保留了吃凉拌茶的习 俗。
海沟
第四节 海陆变迁
一、地表形态的变化 二、大陆漂移假说 三、板块构造学说 四、火山与地震
喜马拉雅山脉是哪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为什么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地震?
意大利西西里岛埃特纳火山喷发
10月1日,圣海伦斯火山在平静了18年后再次 爆发,但其强度远低于1980年发生那一次。
位于华盛顿州西雅图市以南大约150公里的圣 海伦斯火山,在爆发之际喷射出白色蒸汽和火山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从发现利用茶叶发展至现今丰富多彩的 茶类,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演变,这一演变 过程大体是:
采食鲜叶→生煮羹饮→晒干磨碎→蒸青 造团饼 龙团凤饼 蒸青散叶茶(绿茶)→ 炒青绿茶→白茶、黄茶、花茶→黑茶、红茶、 乌龙茶→现代再加工茶。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一、采食茶树鲜叶 中国发现与利用茶树,如从神农时代算
灰,在空中形成庞大的烟柱。蒸汽升腾处,是火 山口内305米高熔喷口的南侧边缘。
此次火山爆发前,美国地质勘探局连续几天监
测到数千次地震活动。9月30日,科学家报告说, 在火山下发生的小地震每分钟达3至4次,强度在 里氏3至3.3级的地震每隔3分钟或4分钟发生一次。 科学家们根据地震活动等勘察资料准确预测了此 次火山爆发的时间。
安第斯山脉有许多海拔6000米 以上、山顶终年积雪的高峰。 南部山脉中的阿空加瓜山为安 第斯山最高峰,海拔6959米, 它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死火山。
义》记载了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神农尝 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可见,
最初利用茶叶是采食鲜叶。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二、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 生煮类似现代的煮菜汤,以茶作菜 。
《晏子春秋》:“婴相齐景公时,食脱 粟之饭,炙三戈五卵,茗菜而已” 。现
在云南的基诺族仍保留了吃凉拌茶的习 俗。
海沟
第四节 海陆变迁
一、地表形态的变化 二、大陆漂移假说 三、板块构造学说 四、火山与地震
喜马拉雅山脉是哪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为什么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地震?
意大利西西里岛埃特纳火山喷发
10月1日,圣海伦斯火山在平静了18年后再次 爆发,但其强度远低于1980年发生那一次。
位于华盛顿州西雅图市以南大约150公里的圣 海伦斯火山,在爆发之际喷射出白色蒸汽和火山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从发现利用茶叶发展至现今丰富多彩的 茶类,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演变,这一演变 过程大体是:
采食鲜叶→生煮羹饮→晒干磨碎→蒸青 造团饼 龙团凤饼 蒸青散叶茶(绿茶)→ 炒青绿茶→白茶、黄茶、花茶→黑茶、红茶、 乌龙茶→现代再加工茶。
第一节 制茶与茶类演变
一、采食茶树鲜叶 中国发现与利用茶树,如从神农时代算
灰,在空中形成庞大的烟柱。蒸汽升腾处,是火 山口内305米高熔喷口的南侧边缘。
此次火山爆发前,美国地质勘探局连续几天监
测到数千次地震活动。9月30日,科学家报告说, 在火山下发生的小地震每分钟达3至4次,强度在 里氏3至3.3级的地震每隔3分钟或4分钟发生一次。 科学家们根据地震活动等勘察资料准确预测了此 次火山爆发的时间。
安第斯山脉有许多海拔6000米 以上、山顶终年积雪的高峰。 南部山脉中的阿空加瓜山为安 第斯山最高峰,海拔6959米, 它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死火山。
海陆的变迁 (共37张PPT)
课堂十分钟
1.下列属于表述海陆变迁的成语是( D )
A.愚公移山
B.沧海一粟
C.翻江倒海
D.沧海桑田
2.下列现象不会引起海陆变迁的是( D )
A.人类填海造陆
B.全球变暖
C.地壳的运动
D.刮风下雨
课堂十分钟
3.下列对于大陆漂移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C ) A.是科学家在掌握大量科学证据的前提下提出的 B.仅仅是一种假说,永远不会被人类证实 C.它的提出,使人类重新认识了地球 D.是根据一次偶然发现而提出的,缺乏科学依据 4.下列叙述中,与大陆漂移说不相符合的是( C ) A.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 B.大陆漂移说是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来的 C.大陆漂移说认为现在的大陆不会再发生移动 D.大陆漂移说是通过研究了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相似性 后提出来的
课前预习
5.全球大致划分为___六___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 块在不断地__运__动___着。 6.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稳__定___;板块与 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___活_跃____。世界上的 ___火_山____、___地__震___,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 带,例如___环__太_平__洋___地带和__地__中_海___—_喜__马_拉__雅__ 地带。 7.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 ___裂_谷____或___海_洋____;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 常常形成___山__脉___。
同步训练
10.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 若干小板块。读图2-2-3,甲处所在的板块是( B )
A.印度洋板块 C.非洲板块
B.亚欧板块 D.南极洲板块
同步训练
某同学利用铝盒、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 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图2-2-4所示)。实验 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 侧方向运动。据此完成11~12题。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节海陆的变迁 课件(共34张PPT)
海陆变迁←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
缓慢
大陆漂移→
2 亿 年 →→ 6500 万 年
前一块
前几块大
大陆
陆
→→
现在 四大洋
→→→?
七大洲 变化
反思与感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 。
再见!
考题示范
例1 下列海陆变迁不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是
(A )
A、荷兰围海造田
2.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 的运动之中。
3.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 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 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学以致用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喜马拉雅山脉是_______板块和亚_欧______板块相对运动印,度相洋互碰撞挤压形成的, 板块处在不断碰撞 之中,珠穆朗玛峰就会不断增高。
B、大西洋的形成
C、珠穆朗玛峰的形成 D、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解析】 地球表层的海陆变迁其能量有来自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如 地壳运动;也有来自于地球外部的能量吸收,如太阳辐射。地球上 许多高大的山脉、浩瀚的海洋、巨大的裂谷、深深的湖泊等形成与 变化均与地壳运动有关。
如:大西洋由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分离、张裂形成;珠穆朗玛
【解析】 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此地过去曾经是海洋,后来,
海陆发生变迁,海洋变成了现在的陆地。
板块的运动:认识六大板块和板块的运动。
对比板块分布图,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的运动有什么内在的关系 吗?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结论
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 由板块拼合而成。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
缓慢
大陆漂移→
2 亿 年 →→ 6500 万 年
前一块
前几块大
大陆
陆
→→
现在 四大洋
→→→?
七大洲 变化
反思与感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最大的收获是 。
再见!
考题示范
例1 下列海陆变迁不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是
(A )
A、荷兰围海造田
2.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 的运动之中。
3.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 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 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学以致用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喜马拉雅山脉是_______板块和亚_欧______板块相对运动印,度相洋互碰撞挤压形成的, 板块处在不断碰撞 之中,珠穆朗玛峰就会不断增高。
B、大西洋的形成
C、珠穆朗玛峰的形成 D、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解析】 地球表层的海陆变迁其能量有来自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如 地壳运动;也有来自于地球外部的能量吸收,如太阳辐射。地球上 许多高大的山脉、浩瀚的海洋、巨大的裂谷、深深的湖泊等形成与 变化均与地壳运动有关。
如:大西洋由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分离、张裂形成;珠穆朗玛
【解析】 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此地过去曾经是海洋,后来,
海陆发生变迁,海洋变成了现在的陆地。
板块的运动:认识六大板块和板块的运动。
对比板块分布图,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的运动有什么内在的关系 吗?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结论
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 由板块拼合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陆变迁PPT课件【教学课件】 海陆变迁PPT课件【教学课件】
喜马拉雅山
东海海底 人类活动痕迹
为什么高大的喜马拉雅山 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为什么东海的海底有人 类活动的遗迹?
结论:
海洋 变成
沧海桑田
陆地 变成
陆地 海洋
地表形态在不断变化
海陆变迁
• 海陆变迁的原因:(阅读教材49页) 1、地壳的运动 2、海平面的升降 3、人类活动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你能用板块理论 解释下列地震现象 的发生吗?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 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以北的海底发生9.0 级大地震。有数十万人在地震引发的海啸中死亡,一些地区 的海啸高达十多米。
亲爱的同学们,再见!
假如地震发生时,我们正在家里,我们该怎 么办(ABEG )
A
B
C
D
E
F
G
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 的形式 特点, 鉴赏品 味课文 精美的 语言, 培养学 生通过 诵读体 悟和鉴 赏优美 、形象 语言的 能力。 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 体的传 统手法 ,体会 课文景 、情、 理交融 的特点
1.红海面积将会如何变化? 面积扩大,板块张裂
2.地中海面积将会如何变化? 面积缩小,板块碰撞
3.为什么英国地震很少?
位于板块内部
4.为什么日本地震很频繁? 位于板块交界处
通过观 察,世界 火山地震 带与板块 分布有什 么关系?
板块张裂或碰撞挤压的地带,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
大陆漂移
生物演化的相似性
我只能生活在 热带浅海,为 什么南美洲和 非洲都有我的
存在呢?
南美 洲
非 洲
我不会飞, 为什么南美 洲和非洲都 有我的存在
呢?
板块运动
A 亚欧板块
F 美
非 D洲
太 平C
板 块
印B 度洋板块
洋 板
块
洲 板 块
E
南极洲板块
请同学们结合《七大 板块分布图》仔细阅 读课本52页 ,完成 读图要求。
6.坚持开放发展,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打 造国际 海港;坚 持绿色 发展,加大生 态环境 保护,节 约资源,坚持可 持续发 展。 7.智空招待作者吃了粥,又帮他安排 了登山 路线、 午饭时 间和住 宿的地 方,非 常周到 。 8.光明顶前有一块巨石,先伏后起, 像是两 截,在 山坳里 突出悬 空,上 面还长 着松树 。 10.黄山松树特点鲜明,树身不高, 树形奇 特,被 旅行家 徐霞客 称之为 奇山之 中的奇 品。
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 其宇宙 观、人 生观中 辩证、 达观成 分的积 极意义 ,培养 学生勇 于面对 坎坷, 笑对苦 难的乐 观主义 精神。 4.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 系。大 力发展 聚集经 济,培育 具有区 域特色 的产业 集群和 高新技 术产业 群。 5.发展实体经济,夯实经济立身之本;坚持创 新发展,提高科 技竞争 力,发展 智能创 造,培育 新动能 。
板块性质
板块内部 板块交界处
地壳比较稳定 地壳比较活跃
使地表隆起抬升
形成高大山脉
使地表发生断裂
形成断裂带或海洋
阿尔卑斯山脉
地中海
喜马拉雅山脉
红海
科
落 基
迪
山 脉
勒
拉安
山第
斯 系山
脉
学以致用
为什么冰岛、日本火山地震很频繁,而同为岛国的英国却很 少发生地震? 我国为什么是一个多火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震的国家?
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原理,预测或解释下列地理现象。
喜马拉雅山
东海海底 人类活动痕迹
为什么高大的喜马拉雅山 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为什么东海的海底有人 类活动的遗迹?
结论:
海洋 变成
沧海桑田
陆地 变成
陆地 海洋
地表形态在不断变化
海陆变迁
• 海陆变迁的原因:(阅读教材49页) 1、地壳的运动 2、海平面的升降 3、人类活动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你能用板块理论 解释下列地震现象 的发生吗?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地震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 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以北的海底发生9.0 级大地震。有数十万人在地震引发的海啸中死亡,一些地区 的海啸高达十多米。
亲爱的同学们,再见!
假如地震发生时,我们正在家里,我们该怎 么办(ABEG )
A
B
C
D
E
F
G
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 的形式 特点, 鉴赏品 味课文 精美的 语言, 培养学 生通过 诵读体 悟和鉴 赏优美 、形象 语言的 能力。 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 体的传 统手法 ,体会 课文景 、情、 理交融 的特点
1.红海面积将会如何变化? 面积扩大,板块张裂
2.地中海面积将会如何变化? 面积缩小,板块碰撞
3.为什么英国地震很少?
位于板块内部
4.为什么日本地震很频繁? 位于板块交界处
通过观 察,世界 火山地震 带与板块 分布有什 么关系?
板块张裂或碰撞挤压的地带,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
大陆漂移
生物演化的相似性
我只能生活在 热带浅海,为 什么南美洲和 非洲都有我的
存在呢?
南美 洲
非 洲
我不会飞, 为什么南美 洲和非洲都 有我的存在
呢?
板块运动
A 亚欧板块
F 美
非 D洲
太 平C
板 块
印B 度洋板块
洋 板
块
洲 板 块
E
南极洲板块
请同学们结合《七大 板块分布图》仔细阅 读课本52页 ,完成 读图要求。
6.坚持开放发展,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打 造国际 海港;坚 持绿色 发展,加大生 态环境 保护,节 约资源,坚持可 持续发 展。 7.智空招待作者吃了粥,又帮他安排 了登山 路线、 午饭时 间和住 宿的地 方,非 常周到 。 8.光明顶前有一块巨石,先伏后起, 像是两 截,在 山坳里 突出悬 空,上 面还长 着松树 。 10.黄山松树特点鲜明,树身不高, 树形奇 特,被 旅行家 徐霞客 称之为 奇山之 中的奇 品。
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 其宇宙 观、人 生观中 辩证、 达观成 分的积 极意义 ,培养 学生勇 于面对 坎坷, 笑对苦 难的乐 观主义 精神。 4.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 系。大 力发展 聚集经 济,培育 具有区 域特色 的产业 集群和 高新技 术产业 群。 5.发展实体经济,夯实经济立身之本;坚持创 新发展,提高科 技竞争 力,发展 智能创 造,培育 新动能 。
板块性质
板块内部 板块交界处
地壳比较稳定 地壳比较活跃
使地表隆起抬升
形成高大山脉
使地表发生断裂
形成断裂带或海洋
阿尔卑斯山脉
地中海
喜马拉雅山脉
红海
科
落 基
迪
山 脉
勒
拉安
山第
斯 系山
脉
学以致用
为什么冰岛、日本火山地震很频繁,而同为岛国的英国却很 少发生地震? 我国为什么是一个多火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震的国家?
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原理,预测或解释下列地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