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5f82de3576eeaeaad0f33060.png)
鉴赏方法二: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结合诗句,展 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四、方法小结
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方法: 1、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细节、外貌、以及侧面描写等角度入手分析 ,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比如动词,形 容词。 2、学会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关注注释,结 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一、了解了诗歌的形象含义及分类
二、掌握人物形象鉴赏题规范答题的技巧 三、答题三步骤: (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
份); (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背景、
言行、环境); (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情
感)。
作业:(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一 人物形象
一、分类别,明特征
人 物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 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形 (偏重抒情的诗歌)
象
作品中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 。 (偏重叙事的诗歌)
回顾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忧国忧民的杜甫 《声声慢》中孤苦无依的李清照
抒情主人公 的自我形象
《孔雀东南飞》中外柔内刚的刘兰芝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英姿飒爽的周瑜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 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答题步骤:说特点——析例句——明作用
规范答题: (步骤一)本诗塑造了一个( 心境悠闲、陶醉
古代诗歌鉴赏传说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传说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d5a77482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8f.png)
古代诗歌鉴赏传说人物形象
在古代中国的诗歌中,传说人物的形象常常成为诗人表达情感
和思想的重要媒介。
这些传说人物个性丰富、形象独特,通过诗歌
的描绘,展现出他们的英勇、聪明和悲壮。
以下将介绍几位古代诗
歌中常见的传说人物形象。
关羽
关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英雄,也是《三国演义》中的重
要人物。
他是刘备的忠诚战友,以勇猛善战而闻名。
在古代诗歌中,关羽的形象常常被用来表达忠诚、勇气和正义的力量。
他的赤胆忠
心以及为人民而战的精神,激励了无数的诗人和读者。
嫦娥
嫦娥是一个经典的传说人物,她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月宫
仙子。
她因为偷吃了长生不老的仙丹而被贬到月宫,成为了月亮上
的仙女。
诗人们常常通过描写嫦娥的孤独和思念表达对家乡和亲人
的情感。
嫦娥的形象以其温柔、美丽和凄婉的特点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不可忽视的传说人物。
李白
李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广泛流传至今。
李白的形象在古代诗歌中常常被描绘出为一个自由奔放、豪放不羁的形象。
他以其饮酒作乐、游历四方和抒发心情的生活方式成为了古代诗歌中的传说人物。
诗人们通过李白的形象来表达对自由、独立和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短暂而美好的感慨。
传说人物形象在古代诗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诗人情感和思想的载体,也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体现。
通过对这些传说人物形象的鉴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心境。
这些传说人物形象让诗歌更具深度和魅力,也启发了无数后世文人的创作灵感。
---。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意境与意象分析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意境与意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e8696a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d.png)
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总令摘向韩娘袖,不作人间脑麝风。(徐渭《兰》)
10
竹子
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蕴涵着正直谦虚、坚贞高洁的品质,象征着隐士君子。
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张九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
杨花
“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故有“折柳赠别”的习俗。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如陆游和辛弃疾。两位诗人的诗词都反映出他们忠君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形象。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塑造了一个体察人民疾苦,反对战争的艺术形象。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临江仙》)
2
月
①对月思亲思乡,引发离愁别绪。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②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3
猿啼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及意象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及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7133adbb76a20029bc642d1e.png)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及意象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上是固定的。
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第一组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2)长亭。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在古诗词中,它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3)南浦。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4)酒。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第二组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3)双鲤。
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4)捣衣。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开课了|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开课了|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246af2ff650e52ea5418980e.png)
开课了|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追源课本《孔雀东南飞》作为一首长篇叙事诗,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为我们刻画了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母、刘兄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是诗歌鉴赏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诗歌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和诗歌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对接高考对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的考查,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其主要设题方式有:(1)诗中“×××”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诗歌加以分析。
(2)这首诗刻画了诗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3)这首诗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解答这类题,须注意以下两方面:(一)鉴赏人物形象的4大思考角度1.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有的诗歌标题具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
如《最爱东山晴后雪》,很明显,通过标题就可以大体揣测出本诗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美景的诗人形象。
有的诗歌注释有暗示性。
如《劳停驿》(欧阳修)的注释“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
劳停驿,驿站名”,据此可以揣摩,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大体是“被贬蛮荒、漂泊在外”的形象。
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要抓住诗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形象。
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
比如诗中若出现“菊”“狭径”“柴门”等形象,则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然的隐者形象”。
3.抓描写,分析形象要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仔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
“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一句中,“醉眼”就是一个神态描写,很明显,这个描写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旷达洒脱”。
4.析典故,分析形象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他人(事)来比况自己,为用典。
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用典,作者以廉颇自比,雄心不减当年,渴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dcfe246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7b.png)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概念解析形象”是指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包括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和客观事物的形象。
在命题时,主要考察对“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即指咏物诗的物象。
往往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
二、鉴赏指导1.具体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怎样把握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
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
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答案构成1)什么形象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
文段开头(也可是文末)要注意“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围绕这个论点具体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象的意义。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d489c34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b.png)
小贴士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作者借助外在景物来表达感情,情与景的相通有两种情况:
(1)正衬关系:描写之景与作者之情相一致,即以哀景写哀
情,以乐景写乐情。
实际诗歌写作中,主要是哀景写哀情。如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
0 6 人形象。(4分)
08 李 白
1 0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壹 贰
现场抽样
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 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 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点评
答案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没有围绕这个中 心来写,得1分。此题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 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 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
○ 寻陆鸿渐不遇 ○皎 然 ○ 移家虽带郭①,野径入桑麻。 ○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 ①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_诗___中__的__陆__鸿__渐___是__一__个__寄___情__山__水__、__不___以__尘__事__为___念__的__高__人___逸__士__形__象__。__ _(_第__一___步__)_前__四__句__通___过__对__幽__僻___、__高__雅__的__隐___居__之__地__的___景__物__描__写___,__表___现_ _了___陆__鸿__渐__的__高___洁__不__俗__。___最__后__两__句___通__过__西__邻__对___陆__鸿__渐__行___踪__的__叙___述__,_ _侧___面__烘__托__了__陆___鸿__渐__的__潇___洒__疏__放__。___(第___二__步__)_作__者__通___过__对__陆__鸿___渐__这___一_ _形___象__的__塑__造__表___现__了__对__隐___逸__生__活__的__向_ 往和追求。(第三步)
鉴赏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鉴赏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87323f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a5.png)
• 塑造了一位爱国主义英雄将领形象。 • 矢志抗金,执着追求,收复失地、报仇
18/25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全诗描写了主人公从“不知愁”到“悔” 心理改变过程。前两句描写主人公“不知 愁”,而第三句转折,由“忽见陌头杨柳 色”,使少妇想起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伤 感场景,引出“悔教夫婿觅封侯”。“忽” 最准确鲜明地描写了主人公心理改变过程。
17/25
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这首宫怨诗,利用深婉含蓄笔触,采取以景托情 手法,写一个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少女, 在凄凉寂寞深宫中,形孤影单、卧听宫漏情景。 前三句写景,后一句写人。写景起渲染色彩、衬 托气氛作用。全诗没有一个“怨”字,但诗中处 处有怨情。主要是写宫女百无聊赖生活和精神状 态。突出宫人之“怨”。
9/25
对点训练
1.(2012·浙江台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小园
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①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①寒花:菊花。 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 特点。
参考答案: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象征;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 白璧无瑕的象征。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辉映,烘托出一个 品行高洁、胸怀澄明、具有高风亮节的诗人形象。
古代诗歌常见的九种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常见的九种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eea0fa3c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1b.png)
古代诗歌常见的九种人物形象一、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形象。
这类形象在古代诗歌中十分常见。
就像杜甫,他简直就是忧国忧民的典型代表。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你看,他自己住的茅屋都被秋风给刮破了,却心心念念着全天下的穷苦读书人都能有房子住,有安稳的生活。
他经历了安史之乱,目睹国家的动荡、百姓的疾苦,诗里满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百姓生活的同情。
他们这些爱国志士,就像黑暗中的烛光,虽然微弱,却始终燃烧着,想要照亮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家。
二、怀才不遇的文人形象。
很多诗人空有一身才华,却得不到重用,只能在诗中抒发自己的愤懑。
像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站在幽州台上,他觉得自己往前看没有能像燕昭王那样礼贤下士的君主,往后看也看不到希望,那种怀才不遇的孤独感就像潮水一样涌来。
他们就像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宝剑,明明锋利无比,却只能在鞘中暗自生锈。
三、归隐田园的隐士形象。
陶渊明就是这种形象的代言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他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于是回归田园,过着一种简单而自在的生活。
这些隐士们,远离尘世的喧嚣,在山水田园间寻找内心的宁静。
他们就像一朵朵自由自在的白云,飘在青山绿水之上,不受拘束。
他们耕种、饮酒、赏菊,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诗里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四、羁旅思乡的游子形象。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的这句诗把游子的思乡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古代交通不便,很多人背井离乡去谋求生计或者求取功名。
在旅途中,看到异乡的月亮、山川,就越发思念故乡的亲人和熟悉的风景。
他们就像漂泊在大海上的孤舟,找不到停靠的港湾,心中满是对家的眷恋,这种思乡之情就像酒一样,越陈越浓。
五、送别友人的多情者形象。
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送别友人的场景,充满了深情。
这些多情的送别者,在友人即将远行的时候,心中满是不舍。
他们会摆酒设宴,为友人践行,在诗里表达对友人的祝福、牵挂和担忧。
诗词鉴赏之形象
![诗词鉴赏之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8580273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6.png)
题点1 人物形象 诗歌是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情感的文学艺术。对诗歌 中人物形象的鉴赏,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内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 一是诗人的自我形象,二是诗中刻画的除诗人自我外的其他人物形象。 1.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诗人以此表达自己 的爱憎、价值观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公形象往往就是诗人自己的 形象。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时所感悟 和想象到的诗人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出来。
思维流程
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题目要比较苦笋和魏征的相似点,是用人物形象比较事物形象,体察诗
人的“志”与“物”的结合点。
第二步,读文本,找依据
抓住事 诗歌首联写见到洁白鲜嫩的苦笋的感受,不禁眼前一亮;进而直
物特点 接描写苦笋:“骈头脱襁白玉婴”“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挖掘事 物内涵
诗人将“苦笋”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节”是与生 俱来的,进而联想到魏征。苦笋性情“耿介”,天生“苦节”,与魏征 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格相似。
析作用 意象
分析意象的方法
意象的“象”大多是名词。 找意象 如果是主谓式或动宾式,则转换成名词结构,如“柳细花红”可转换
为“细柳”“红花”。 动词 要从动态感、形象感、包蕴性上去体味。
抓内涵 形容词
把握其外在特征,如声、色、形、味等,注意意象的时令 色彩。
抓住“意”“象”契合点,由外在特征入手,挖掘其内在品质 及独有情味。
析作用 意象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 创设情境,提供背景。 衬托人物,铺垫蓄势。 表情达意,感发兴寄。 结构上的线索作用。
在“抓内涵”时,要特别注意意象内涵的共性与个性。 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 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即意象的共性。如“折柳”寓“惜别怀远”之 意。 在把握意象的时候,既要了解意象的特定含义,即共性,又要唤醒个人的 生活底蕴、人生阅历,深入分析诗歌意境,以便了解意象在诗中的寓意,即 个性。如贺知章《咏柳》中的“柳”就是一种个性,它代表的不是“惜别怀 远”,而是表现烂漫的春光。
古代诗歌常见的9类人物形
![古代诗歌常见的9类人物形](https://img.taocdn.com/s3/m/763d4a63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4.png)
古代诗歌常见的9类人物形一、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形象。
这类人物形象在古代诗歌中十分常见。
他们心怀天下,对国家的命运和百姓的疾苦充满担忧。
就像杜甫,他的诗简直就是一部唐代由盛转衰的社会史。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自己住着破茅屋,还想着全天下的穷苦读书人都能有房子住,这是多么伟大的情怀啊!他经历了安史之乱,看到国家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于是把这些都写进了诗里。
这种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形象,就像是黑暗中的灯塔,让人们看到他们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热爱。
他们总是在国家有难的时候,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笔墨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要有家国情怀。
二、怀才不遇的文人墨客形象。
古代有很多有才华的人,但是却得不到重用,只能在诗中抒发自己的郁闷。
比如说李白,他可是个超级大才子,“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多有自信,多有才华。
可是呢,他在官场却总是碰壁。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就像是他的人生写照,想要有所作为,却总是被各种困难阻挡。
这些怀才不遇的文人墨客,他们的诗里充满了对自己才华不被认可的愤懑。
他们就像一颗颗明珠,本应在朝堂之上闪耀,却被埋没在尘世之中,只能在诗里自我安慰,自我表达,希望有一天能遇到真正赏识自己的人。
三、归隐田园的隐士形象。
陶渊明就是这类形象的典型代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画面多惬意。
这些隐士们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看透了世间的功名利禄,于是选择回归田园,过着简单自在的生活。
他们与大自然为伴,种地、赏花、喝酒,在田园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他们的诗歌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像“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把田园风光描写得如诗如画。
他们就像是逃离了喧嚣尘世的仙人,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享受着宁静与自由,也让我们这些现代人看了都羡慕不已,想要去体验一下那种远离尘嚣的生活呢。
四、征战沙场的将士形象。
古代战争频繁,所以征战沙场的将士形象也常常出现在诗歌里。
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里的“飞将”就是英勇的将士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历史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历史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8ad067b7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b8.png)
古代诗歌鉴赏历史人物形象
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历史人物形象是诗人们经常描绘的主题之一。
通过描写历史人物的形象,诗人们不仅展现了他们的才华和创造力,还传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赞美、敬仰或者评论。
在古代诗歌中,历史人物的形象往往通过描述其外貌、品德、行为或者成就等方面来展现。
诗人们运用生动的词语和艺术手法,勾勒出历史人物的形象,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他们的伟大和影响力。
同时,历史人物形象在古代诗歌中也扮演着象征、象征化的角色。
通过将历史人物与自然景物、动物、神话传说等联系起来,诗人们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手法,传达出对历史人物的称赞或者批评。
历史人物形象在古代诗歌中的鉴赏,不仅仅是欣赏诗歌的美学价值,还能够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价值观以及文化传统。
通过研究古代诗歌中的历史人物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发展。
总之,古代诗歌鉴赏中历史人物形象的呈现丰富多样,诗人们通过描绘历史人物的外貌、品德、行为和成就,展现了他们的才华和创造力。
同时,历史人物形象在诗歌中扮演着象征化的角色,传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赞美、敬仰或者评论。
通过研究古代诗歌中的历史人物形象,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发展。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cb118c1710a6f524cdbf850e.png)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世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②分析特征 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清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 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的行踪的叙述, 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 向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①概括类型 ②分析特征
这首诗展现了梅花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早梅 的孤单;“白玉条”比喻早梅冰清玉洁的品质、
③揭示意义
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 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题葡萄图(明)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③揭示意义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
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①概括类型
②分析特征
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 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 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 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
这首诗描写了一次边塞战事,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塑造了戍 边将士怎样的形象?
①概括类型
这首诗塑造了一位英姿勃发、英勇无畏的戍边将士形象。 ②分析特征 第一句通过外貌描写刻画出戍边将士的英姿勃发。二三 四句通过在大雪天夜战单于表现戍边将士的英勇无畏。
③揭示意义
表现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赞美之情。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人物 形象
抒情主人公, 即诗人自己 诗中塑造的人 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ae5b219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d8.png)
请问:如上答案中,哪些是得分点?
【题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4 分)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 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
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18
参考答案:塑造了一个身手矫健、技艺高超的猎手形 象。诗人运用了动作描写来正面表现人物形象:“背 手”而“抽”的写出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翻身控 角弓”,展现了猎手动作难度大,技艺高超。尾联通 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的情景,侧面表现 出何相公射箭技艺的高超。
[例2](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都把那几万多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对比烘托法。
【参考答案】本词塑造了一个昔日纵横战场而 今闲居田园的人物形象。(步骤一)上片通过 对早年战事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英勇善战,豪 情满怀的英雄形象;下片通过对自己年华已逝、 闲置田园的悲凉处境的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 个报国无门的人物形象。(步骤二)通过鲜明 的对比,寄寓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 (步骤三)
【注】①魏博:古地名。
题目:结合诗歌后两联,简要分析何相公的形象。
解析:“背手抽金镞”是正面描写骑士背手取箭的动 作,“翻身控角弓”展现了猎手臂力强劲的特点。最 后两句写由于射雁成功而出现的欢声雷动的热烈场面 。分析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内容,就可以概括出人 物的形象,正面描写主要从动作上分析,侧面描写主 要从“万人齐指”和“一雁落”上归纳。
专题二 鉴赏古代诗歌人物的形象
![专题二 鉴赏古代诗歌人物的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6e433b190975f46526d3e1c9.png)
微点突破一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分类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因此必然带有诗
鉴赏抒情 人的个体痕迹。诗人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憎、价
人物 主人公的形象 值观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公往往就是
形象
诗人自己。
鉴赏
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中,诗人往往借助诗中所塑 鉴赏诗歌所刻
造的人物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人生的 画的人物形象
苦、反对征伐的诗人形象。
柳永《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 儿女情长
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
艺术形象。
1.常见题型 (1)(2018·江苏高考)根据前两联,概括刘禹锡“闲”的表现,并分析他 如此表现的原因。 (2)(2017·全国卷Ⅱ)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3)这首诗(词)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4)诗歌(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5)请简要概括(分析)诗(词)中诗人(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6)某一句(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 忧民
的哀怨中,而是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人物形象
示例
陶渊明《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寄情山水、归
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 隐田园的隐者
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
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多种景 景物
物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抒发了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 形象
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如李贺的《马诗》,描绘了一匹威武 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性格:乐观旷达洒脱。(2分)
②分析: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是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
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
之态,悲伤之泪。(4分)
小结
人有千态,英雄、谪客、隐士,人人不同; 审题百思,背景、细节、环境,环环相扣; 答题三步,总括、分析、情感,步步为“赢”。
知识积累,常用术语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
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赠友送别,怀亲念友 戍边报国,反对征伐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
凄冷寂寞,美人迟暮,思念远 客,生离死别
柳永的《雨霖铃》
百无聊赖,愁苦幽怨
张祜的《赠内人》
作业
(2012年安徽卷) 最爱东山晴后雪
解疑合探,小组展示评价并积分
1、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在北京市。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 北京市大兴县,是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造的。 古人: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规范答题——三步骤
第一步:说特点
形象概括:特征+身份地位
第二步:析例句 结合诗句(手法)分析形象的性格特点
第三步:明意义 明确诗中所塑造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理想、追 求、品性等)
(2017全国Ⅱ卷)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3、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①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高洁不俗、洒脱放达的高人逸士形象。 (说特点2分) ②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 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析例句2分) ③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明意义2分)
笑颦知人性,霜雪见风骨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学习目标
1.明确诗歌人物形象分类以及常见设问方 式。
2.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掌握解答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模 式。
预习检测
请指出以下诗句塑造了一个怎样人物 形象?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爱国者形象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寄情山水、恬淡闲适的隐者形象
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迟暮英雄形象
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 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矢志报国、建功立业的将士形象
5.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 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思乡怀人、孤独惆怅的羁旅者形象
6.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 凝噎。
人物类型 狂士
英雄 隐士 谪客
人物特征
典例
豪放洒脱,傲岸不羁,放荡风 流
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建功立 业
辛弃疾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英雄迟 暮,报国无门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悲士 游子 征人 思妇 宫女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
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
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亲友送别、依恋伤感的送别者形象
一、了解高考考纲 高考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
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人物形象
1、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 即诗人自己
(偏重抒情的诗歌,多用第一人称)
2、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偏重叙事的诗歌,多用第三人称)
高考设题方式: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试概括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特点,并 简要分析。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 怎样的情感?
(析例句2分) ③表现了怀才不遇的旷古之愁。(明意义2分)
2、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问: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小儿形象?试作简要分析。(6分)
①本诗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聪明机智的学垂钓的小孩的形 象。(说特点2分) ②“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 “怕”等动作和心理描写中可看出小孩的机灵。 (析例句2分) ③表达了作者对小儿的喜爱之情。(明意义2分)
❖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怆(chuàng)然:悲伤,凄恻的样子。 涕:眼泪。
❖ 问: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①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
的诗人形象。(说特点2分) ②前两句俯仰古今,不遇明君,第三句写出空间的辽
阔,第四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突出孤独的诗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