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影像学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肝癌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金标准

肝癌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金标准

肝癌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金标准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目前,肝癌的金标准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影像学检查、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肝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超声、CT、MRI等。

其中,MRI是最为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此外,PET-CT和肝脏动脉造影也可用于肝癌诊断。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肝癌的最可靠方法,包括细针穿刺活检和手术切除后的病理学检查。

细针穿刺活检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对于直径小于2cm的肝癌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手术切除后的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肿瘤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和浸润范围等信息。

肿瘤标志物检测是一种血液检测方法,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来诊断肝癌。

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和细胞角蛋白19-9等。

肿瘤标志物检测虽然不如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准确,但可以用于辅助诊断和疗效监测。

综上所述,影像学检查、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是肝癌诊断的金标准,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对于肝癌的鉴别诊断,应注意与肝脏转移瘤、肝硬化和肝囊肿等疾病进行鉴别。

- 1 -。

原发性肝癌的影像诊断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的影像诊断研究进展
化 、 化 坏 死 。 但 部 分 小 肝 癌 信 号 复 杂 小 典 型 , 进 行 增 强 液 应 MR 。一 般 采 用 梯 度 回波 快 速 成 像 、 射 钇 的 螯 合 物 磁 显 葡 胺 I 注 G — T A进 行 屏 气 动 态 增 强 扫 描 , 期 肝 癌 灶 部 分 或 整 个 增 强 dD P 早
诊 断 正 确 率 , 期 联 合 扫 描 检 Ⅲ 率 高 达 9 % 。多 层 螺 旋 c 三 5 T
通 过 横 轴 扫 描 三 维 采 集 数 据 , 以 进 行 多 种 方 向 的重 建 , 于 可 由
高 , 影 响我 同人 民健 康 的重 大 疾 病 。据 卫 生 部 统 计 我 围每 年 是 约 l 人 死 于肝 癌 , 全 球 肝 癌 死 亡 总数 的 4 % 。 因此 , H 3万 占 0 PC 的 早期 发现 和诊 断 对 于 临 床 治 疗 效 果 有 极 其 重 要 的 作 用 , 降 是
维普资讯
Chn s p tlg i ee He a oo y,Ap 0 7, l1 No 2 r2 0 Vo 2, .

讲 座 ・
原发 性 肝癌 的影 像诊 断 研究 进 展
谭 一 清 王俊 鲁玲 李红兵 张 晓磷
原 发性 肝 癌 ( H ) 我 国 最 常 见 的 恶 性 肿 瘤 之 一 , 期 因 PC是 早 无 特 异 的 临 床 表 现 , 以 发 现 难 , 预 后 较 差 , 死 率 逐 年 增 其 病 常 规 。由 于 多 排 螺 旋 C T的使 用 , 明显 提 高 了 P C的 检 出 率 及 H
灶 大 小 、 态 、 位 、 目及 有 无 病 灶 内 出血 坏 死 等 。 从 病 灶 边 形 部 数

肝癌鉴别诊断标准

肝癌鉴别诊断标准

肝癌鉴别诊断标准
(1)非侵入性的诊断标准
1)两种影像学检查都显示有>2cm的肝癌特征性占位病变。

2)影像学结合AFP标准:一种影像学显示>医学|教育网2cm 的肝癌特征性占位病变,同时又有AFP≥400μg/L(医学|教育网排除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炎及转移性肝癌)。

(2)组织学诊断标准:对于影像学不能确诊的≤2cm的肝内结节,我们就要用穿刺活检。

主要说一下与活动性肝病鉴别,医学|教育网因为活动性肝病的AFP也会增高。

如要鉴别点如下:
(1)AFP和ALT动态曲线平行或同步增高则活动性肝病的可能性大;
(2)AFP增高,ALT正常或由高降低(曲线分离),那么原发性肝癌的可能性大。

血清甲胎蛋白(AFP)鉴定:医学|教育网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有肯定价值。

确定原发性肝癌的方法为病理。

肝癌的鉴别诊断方法

肝癌的鉴别诊断方法

肝癌的鉴别诊断方法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及早发现和鉴别诊断肝癌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肝癌的鉴别诊断方法,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一疾病。

一、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肝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CT、MRI等。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简便、经济的检查方法,对于发现肝肿块有很高的敏感性。

CT可以提供更为精确的图像,对于肿瘤的大小、位置、浸润范围等有更清晰的显示。

MRI则可以提供更多关于肿瘤的组织学信息,有助于鉴别肝癌与其他肝脏病变。

二、肿瘤标志物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是肝癌鉴别诊断的辅助手段之一。

常用的肝癌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等。

AFP是肝癌最常见的标志物,其升高与肝癌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

CEA和CA125在肝癌的鉴别诊断中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然而,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并不能单独作为肝癌的诊断依据,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三、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肝癌鉴别诊断的金标准,通过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学分析可以明确诊断肝癌。

肝癌的组织学类型包括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转移性肝癌等,不同类型的肝癌具有不同的组织学特点,通过组织学检查可以明确肝癌的类型和分级,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四、其他辅助检查除了上述常用的鉴别诊断方法外,还可以结合其他辅助检查来进一步明确肝癌的诊断。

例如,肝功能检查可以评估肝脏功能状态,了解肝癌对肝脏功能的影响程度。

血液学检查可以检测全血细胞计数、凝血功能等指标,帮助评估肝癌患者的全身情况。

核医学检查可以通过注射放射性示踪剂观察肿瘤的代谢情况,对肝癌的诊断和分期有一定的帮助。

总结起来,肝癌的鉴别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组织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需要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才能准确诊断肝癌。

肝癌的分子影像学诊断

肝癌的分子影像学诊断

肝癌的分子影像学诊断肝癌(肝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临床上非常具有挑战性。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分子影像学诊断在肝癌的早期诊断、定量评估和治疗方案选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肝癌的分子影像学诊断方法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一、分子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分子影像学是通过利用生物标记物来观察和评估生物分子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和功能状态的影像学技术。

在肝癌的分子影像学诊断中,常用的技术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如放射性核素显像和PET-CT)、磁共振成像技术(如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等。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对肝癌组织的代谢特征、血供情况和分子标记物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提供更加准确的肿瘤信息。

二、分子影像学诊断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肝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分子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使得早期肝癌病灶的检测更加准确。

例如,CT增强扫描可以观察到肝癌病灶的血供情况,根据肿瘤的血供特点可以判断肝癌的恶性程度。

同时,超声造影技术结合分子标记物可以提高肝癌的检测率和准确性。

此外,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早期肝癌的诊断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分子影像学诊断在肝癌定量评估中的应用除了帮助早期诊断,分子影像学诊断技术还可以用于肝癌的定量评估。

不同的分子影像学技术可以提供肝癌病灶的代谢信息、肿瘤的细胞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特征等数据,这些数据对于肝癌的定性和定量评估非常有帮助。

例如,PET-CT技术可以通过观察肿瘤的代谢情况来评估肝癌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可以观察到肝癌的弥散度,从而评估肝癌的侵袭性和预后。

四、分子影像学诊断在肝癌治疗方案选择中的应用分子影像学诊断技术还可以用于肝癌治疗方案的选择。

通过观察和评估肝癌病灶的生物学特征,可以确定肿瘤的分子标记物表达情况、肿瘤抗药性的程度以及预测肝癌的预后。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肝癌 影像学评价标准

肝癌 影像学评价标准

肝癌诊断标准包括影像学检查、血液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

1.影像学检查:
肝癌是发生在肝脏内的占位性病变,可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或者核磁共振检查,能够发现小于一公分的微小肝癌,如果肝脏内病灶大于两公分,边界不清或伴有钙化,可作为诊断肝癌标准。

2.血液学检查:
可进行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等肿瘤因子化验检查,对肝癌的诊断有很大帮助,甲胎蛋白是诊断肝细胞癌的特异性标志物,如果化验甲胎蛋白大于400ng/ml,可作为诊断肝癌的标准。

还可进行肝功能化验检查,可作为判断肝癌严重程度标准。

3.病理学检查:
可在超声或者CT引导下进行肝脏穿刺病理活检,能够明确肝脏病变的性质,可作为诊断肝癌的金标准,同时可进行免疫组化,对判断肝癌预后有很大帮助。

通过以上检查即可确诊为肝癌,确诊后的患者应进一步确定癌细胞病灶的大小、蔓延部位、恶化程度等,然后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来促进疾病恢复。

肝癌影像学确诊标准

肝癌影像学确诊标准

肝癌影像学确诊标准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肝癌的确诊,影像学检查是
至关重要的一步。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和可能的转移情况,从而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
依据。

肝癌影像学确诊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检查方法:
1. B超超声检查,B超是最常用的肝癌筛查和诊断工具之一。

它可以清晰显示肝脏内部的肿瘤、囊肿和血管情况,对于初步判断
肝癌的存在和大致范围非常有帮助。

2. CT扫描,CT扫描能够提供更为精细的图像,可以清晰显示
肝脏内的肿瘤、转移情况以及血管的情况,有助于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

3. MRI检查,MRI检查对于显示肝脏内的肿瘤和周围组织的对
比度更高,能够提供更为清晰的图像,并且对于评估肿瘤的性质和
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有着独特的优势。

4. PET-CT检查,PET-CT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CT扫描的优势,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肿瘤的代谢情况和转移情况,有助于确定肝癌的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通过以上影像学检查,医生可以全面了解肝癌的情况,包括肿瘤的大小、位置、转移情况以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从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影像学检查只是肝癌诊断的一部分,最终的确诊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综合判断。

肝癌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肝癌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肝癌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周康荣螺旋CT在肝脏检查中的优势非常明显,除一般或共同的优点外,如容积扫描和采样以及一次屏气扫描减少病灶的漏检,部分重叠重建也可增加小病灶的检出率等,其最突出的优点是利用肝脏双重血供的特点,发挥螺旋CT扫描速度快可以控制扫描期相的优势,进行动脉期、门静脉期,或者双期甚至多期增强扫描。

以往的常规CT即使采用动态扫描也难以完成某一期相的全肝扫描。

至于采用何种方式扫描,必须结合具体病例和临床要求而定。

螺旋CT可提高小的局灶性占位病灶的检出率,对这些病例,螺旋扫描应列为常规。

增强扫描,究竟采用何期扫描,以及采用单相、双相还是多相(多期)扫描,不同学者意见略有分歧。

综合多数学者以及我们自己的经验认为,凡富血供的病灶动脉期扫描最具诊断价值,故必不可少,但单纯动脉期扫描,有其固有的一些缺点,门静脉期扫描可克服和弥补其不足,因此一般作双期扫描为宜。

临床上经常遇到的富血供病灶主要为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海绵状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FNH)、腺瘤和部分肉瘤,有5%-12%为转移性病灶,后者主要见于甲状腺癌、肾癌、乳腺癌、黑色素瘤、平滑肌肉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如胰岛细胞瘤、类癌等转移,结肠癌和胃癌中的少数转移灶也可能为富血管病灶。

对少血供病灶,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其检出率明显高于动脉期,一般作单相门静脉期扫描即可。

这类病灶临床上主要见于大多数转移性肝癌,以及少数原发性肝癌和机化性血管瘤等。

由于临床情况往往较复杂,事先难以预料病灶血供情况,故需灵活掌握和结合本单位具体情况而定。

如临床上疑及肝癌患者,双期扫描较为合适。

如已知为肝外原发性肿瘤患者,特别是结肠癌或胃癌病例,无论是术前检查或术后随访,一般作门静脉期扫描即可,当然小部分人也推荐采用双期扫描,其优点为检出率也许略有增加,但必然增加患者的曝光量,延长检查时间,摄片数量也增加,故各有得失。

弥漫性肝脏病变,如脂肪肝和肝硬化等的CT检查,螺旋扫描较常规CT 扫描并无很大优势。

肝细胞癌(结节型)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细胞癌(结节型)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细胞癌(结节型)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概述•••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通常亦称为原发性肝癌或肝癌好发于30-60岁,男性多见发病与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密切相关,50%-90%的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30%-50%肝硬化并发肝细胞癌临床表现•••••早期多无症状中晚期表现肝区疼痛、消瘦乏力、发热、黄疸、腹部包块、慢性肝病、肝硬化表现,晚期病人可呈恶病质改变肿瘤破裂时,可出现急腹症的症状60-90%肝细胞癌的血中AFP呈阳性转移灶症状病理分型••肿瘤大体分型分三型:巨块型:直径≥5cm,最多见(31%-78%)结节型:每个癌结节直径<5cm(19%-49%)弥漫型:弥漫小结节分布全肝(1.5%-10%)小肝癌:直径≤3cm的单发结节,或2个结节直径之和不超过3cm的肝细胞癌病理分级•HCC肿瘤根据分化程度,分为三级:低分化中分化高分化病理改变•••HCC主要由肝动脉供血,且90%的病例都为血供丰富的肿瘤肿瘤一般呈膨胀性生长,压迫周围肝实质,导致纤维组织增生包绕肿瘤,形成假包膜HCC易侵犯血管形成癌栓或肝内外血行转移,侵犯胆道引起阻塞性黄疸,晚期可发生肺、骨骼等远处转移组织学特征••••癌细胞有肝细胞特征癌细胞排列呈条索状,粗细不一,索间有血窦,窦壁有内皮细胞,部分有腺泡或毛细胆管癌细胞呈浸润性生长,可累及血管形成癌栓癌细胞中可见异型细胞,如透明细胞、梭形细胞等HCC发生原因•••最重要病因:慢性病毒感染(HBV或HCV或共同感染)及其所引起的肝硬化结节恶变酒精性肝炎、肝硬化是HCC最重要的非病毒性危险因素其他:吸烟、黄曲霉素等影像表现••数目:单发或多发形态: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或不清楚,有假包膜者边缘清楚,浸润性生长的病灶无明确的边界影像表现•••••CT平扫:一般为低密度,有脂肪肝或肝硬化伴脂肪肝背景时呈等或高密度MRI平扫:多为长T1稍长T2WI信号,肿瘤出血或脂肪变性时T1WI出现高信号小的病灶密度/信号一般较均匀大的病灶中心常发生出血、坏死或脂肪变性肿瘤实性成分弥散受限影像表现••动态增强肿瘤可出现以下4种强化方式:动脉期呈高信号,门脉期、延迟期呈低信号动脉期、门脉期呈高信号,延迟期呈低信号动脉期呈高信号,门脉期、延迟期呈等信号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均为低信号前面两种为典型“快进快出”强化方式影像表现••轧塞酸二钠(Gd-EOB-DTPA,普美显)为肝胆特异性对比剂,既具有钆喷酸葡胺(Gd-DTPA)的特点,又能被肝细胞特异性摄取,具有靶向成像基础肝胆期:肿瘤多呈低信号,少数可呈稍低信号影像表现•包膜形成:平扫:CT呈低密度,T1WI上呈低信号增强:呈延迟强化影像表现•肝内血管、胆管侵犯或癌栓形成:肝内血管侵犯:门静脉受侵最常见,平扫管腔增粗,密度稍高(CT值50-70Hu),动脉期无或轻度强化,可见细小紊乱肿瘤血管,门脉期为充盈缺损或管腔不规则狭窄胆管侵犯:肝门部胆管受侵最多见,胆管内癌栓表现与HCC的密度和信号一致,可引起胆道扩张影像表现•远处转移:远隔转移早期少见,晚期可出现血行、淋巴道、腹腔种植转移血行转移常见肺、骨等转移淋巴转移最多见于肝门部淋巴结转移(15%)腹腔种植出现腹水、腹膜及网膜增厚,脏器表面转移小肝癌影像表现•••••CT平扫:等或略低密度MRI平扫:呈长-等T1稍长T2信号,或稍短T1稍长T2信号可见脂肪变性假包膜形成动态增强:一般呈“快进快出”强化方式男,76岁,体检发现肝占位2月女,60岁,发现“HBsAg阳性”20年,乏力1月男,62岁,体检发现肝占位半月男,45岁,发现肝占位3月男,55岁,肝癌综合治疗术后男,72岁 ,体检发现肝肿瘤1月余男,53岁体检发现肝占位2天男,78岁反复上腹痛5月余男,62岁体检发现右肝占位1天鉴别诊断••••结节型肝内胆管细胞癌转移性肝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肝腺瘤结节型肝内胆管细胞癌•••••多见于50岁以上,多无肝炎或肝硬化病史,AFP多不高不规则低密度/混杂信号肿块,无包膜,边界不清增强:动脉期边缘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持续渐进性强化病灶内部或周围可见胆管扩张局部肝包膜皱缩,肝叶萎缩女,73岁,体检发现右肝占位7天转移性肝癌••老年人多见,有原发肿瘤病史典型表现:环形强化,“牛眼征”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年轻女性多见平扫:界清,CT呈等或稍低密度,MRI呈等或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动脉早期明显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或稍低密度/信号,肝胆期呈等或稍高信号(快进慢出)中心瘢痕:平扫呈更低密度,或长T2信号,增强后延迟强化,瘢痕内或周围可见畸形血管男,31岁,中上腹胀、呕吐5月余肝腺瘤••••女性多见,与口服避孕药有关,男性与糖尿病、使用雄性激素有关界清,有完整包膜,无中央瘢痕平扫:密度/信号多不均匀,常有出血或脂肪变性增强: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稍低密度/信号男,20岁,体检发现肝占位3月余小结••••••发病与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密切相关,AFP多呈阳性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血供多丰富平扫:CT以多为稍低密度,MRI多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弥散受限增强:“快进快出”强化为主,肝胆期一般呈低信号一般包膜形成,呈延迟强化常有肝内血管或胆管侵犯、远处转移等谢谢。

肝脏肿块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脏肿块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脉期:35-75,又称肝静脉期)。
重 用门静脉期检出乏血供的肿瘤,对比剂的总量较注射流率更


重要,注射流率3mL/s足够。






一 医
结肠癌肝转移
乳头状腺癌肝转移

乏血供转移,肝静脉期呈低密度,边缘可见少许强化。
(3)延迟期(平衡期)时间设置
平衡期:对比剂从肝脏排出,肝密度降低,约3-4分钟,延迟

无强化。
学 附
(3)病变有强化:①肝血管瘤:最常见,特征是边缘不连

续结节强化,所有期相类似血池。

②非血管瘤性强化:分为富血供肿块和乏血供肿块。
一 医
(4)常结合大体病理特征(如脂肪、血液、钙化、囊变或

纤维成份)、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
肝脏肿块病理组织影像特征
瘢痕 包膜 钙化 脂肪 出血 囊变
良性病变——缺乏丰富肿 瘤新生血管:FNH及腺瘤表 现为动脉期快速强化,门脉 期及平衡期均呈等密度。
血管瘤(平扫、动
脉晚期、门脉晚期

及平衡期):血管

瘤密度在各期与血

池相匹配。



附 属
血池和血管瘤

通常肝脏病变强化参照是肝实质,而血管瘤强化参照是血池
一 医
,即邻近的血管:动脉期比对主动脉、门静脉期比对门静脉。


肝硬化、肝癌 有中央瘢痕的FNH 腺瘤


动脉晚期




血管瘤
2、乏血供病变:
重 庆
肝乏血供肿瘤较富血供肿瘤更常见
医 肝乏血供肿瘤以恶性和转移性肿瘤常见 科

肝癌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肝癌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肝癌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影像学在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医生准确判断肿瘤的性质和分期,从而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深入探讨肝癌的影像学表现与鉴别诊断。

一、肝癌的影像学表现肝癌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超声、CT、MRI和PET等多种检查方法。

其中CT和MRI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对比度,能够直观地显示肝癌的形态、大小、位置和浸润范围。

1.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肝癌最常用的初筛方法,具有无创、无辐射、低成本等优点。

肝癌在超声图像上呈现为低回声或等回声的肿块,边界清晰,有时可见血流信号。

超声能够评估肿瘤的大小、数量和位置,但对于小肿瘤和深部肿瘤的检出率较低。

2. CT检查CT检查是肝癌的主要影像学方法之一,能够提供肝脏的横断面图像。

肝癌在CT图像上呈现为低密度或不均匀低密度的肿块,边界模糊或分叶状。

动脉期增强扫描时,肝癌呈现明显的强化,而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现低密度。

CT还可评估肿瘤的浸润范围、周围血管的侵犯情况以及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3. MRI检查MRI检查在肝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提供多种序列的图像,包括T1加权、T2加权和增强扫描等。

肝癌在MRI图像上呈现为低信号或不均匀低信号的肿块,边界清晰或模糊。

增强扫描时,肝癌呈现明显的强化,而肝内血管和正常肝组织呈现低信号。

MRI还可评估肿瘤的浸润范围、胆管的侵犯情况以及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二、肝癌的鉴别诊断肝癌的影像学表现与其他肝脏病变相似,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以排除其他疾病。

常见的鉴别诊断包括肝脏良性肿瘤、肝血管瘤、肝转移瘤和肝脏炎症等。

1. 肝脏良性肿瘤肝脏良性肿瘤包括肝血管瘤、肝脏脂肪瘤和肝腺瘤等。

肝血管瘤在影像学上呈现为多发、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灶,动脉期强化,门静脉期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

肝脂肪瘤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可见脂肪沉积的高信号区。

肝细胞肝癌、结肠癌肝转移、肝脓肿、脉管癌栓、胆囊癌、脾血管内皮瘤等肝胆胰疾病CT影像学鉴别诊断

肝细胞肝癌、结肠癌肝转移、肝脓肿、脉管癌栓、胆囊癌、脾血管内皮瘤等肝胆胰疾病CT影像学鉴别诊断

临床肝细胞肝癌、肝内胆管细胞癌、结肠癌肝转移、肝脓肿、脉管癌栓、胆囊癌、胰腺癌、脾血管内皮瘤等肝胆胰疾病CT影像学
鉴别诊断
肝细胞肝癌:平扫呈低密度灶,动脉期快速强化,静脉期造影剂快速退出,延迟期可见假包膜。

肝内胆管细胞癌:动脉期不规则环形强化,边界不清;静脉期及延迟期造影剂缓慢向肿瘤中心渐入的延迟强化。

结肠癌肝转移:肝转移瘤一般在动脉期多发,呈「牛眼征」样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继续为环形强化;通常与肝内胆管癌需要用pet-ct、胃肠镜做鉴别诊断。

肝、胃间质瘤:胃肠比较容易出现间质瘤,肝往往为转移间质瘤;影像学特点是动脉期不均匀强化肿物影,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向周围浸润。

肝脓肿:CT 动脉期环形强化,静脉及延迟期界限不清,伴发热,消炎后好转。

脉管癌栓:肝细胞肝癌容易发生脉管癌栓,ct 平扫显示为沿门脉走形区增宽;动脉期可见门脉走形区内不规则强化影;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减低。

胆囊癌: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常表现为胆囊增大或萎缩,胆囊壁增厚、壁毛糙、动脉期壁不规则增厚、或可见动脉期不规则强化肿物影。

十二指肠乳头癌:动脉期十二指肠可见不规则强化肿物影,临床表现为低位胆道梗阻、黄疸等表现。

胰腺癌:胰腺是富血供器官、胰腺癌是乏血供肿瘤,因此表现为低信号肿物。

胰腺囊腺瘤:常常表现为壁可见强化的囊性肿物,容易与囊肿混淆。

脾血管内皮瘤:少见,低度恶性,动脉期强化明显,中央低信号区为瘢痕;静脉期强化程度稍减低,但仍然强化。

肝癌影像诊断PPT参考课件

肝癌影像诊断PPT参考课件

正常MRI表现
肝实质
T1WI均匀等信号,略高于脾脏、肾 T2WI均匀低信号,明显低于脾脏、肾
肝内血管 条状或点状无信号,分布均匀,走行 规则
胆管
正常不显示
胆囊
T2WI呈均匀高信号;T1WI信号强度与 内部成分有关,可为低、等、高信号
22
几个注意点
肝左叶可跨越中线,达左侧腹壁,甚至可卷曲脾 脏;尾状叶可缺如
18
影像学检查方法
• MR检查
常规MR检查 动态MR增强检查 造影剂应用 细胞外液非特异性造影剂:Gd-DTPA 肝细胞特异性造影剂:Mn-DPDP 网状内皮细胞特异性造影剂:SPIO 血池对比剂:AMI-227
19
影像学检查方法
• 门脉系统CTA和MRA检查
CTA 容积扫描 三维重建:MIP、MPR、VR MRA 2D TOF 2D PC 3D DCE MRA
• 肝脏的分叶和分段:
肝脏有三个主裂:正中裂,左叶间裂,右叶间裂 正中裂将肝脏分成左半肝和右半肝 左叶间裂将左半肝分为左外叶和左内叶 右叶间裂将右半肝分成右前叶和右后叶加上尾状叶,一
共将肝脏分成五叶 以肝静脉和门静脉在肝内的解剖分布为基础,将肝脏分为8
段。
5
6
7
8
9
三、肝癌的分型及分期
1. 根据大体标本观察:
对包膜的显示:T1WI>PDI>T2WI
39
原发性肝癌--MRI诊断
T2WI
信号改变
等低信号占10%,高信号占90% 镶嵌征(mosaic pattern):癌结节被薄的隔
膜或坏死分隔,隔膜为纤维组织,在T2WI上 为低信号,整个病灶信号不均

肝癌的CT鉴别诊断

肝癌的CT鉴别诊断

肝癌的CT鉴别诊断肝癌典型的CT表现为平扫呈低密度,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边缘欠光整,欠清楚,大的肝癌形态不规则,团注法动态CT和螺旋CT扫描显示癌灶内造影剂呈快进快出的特点。

在鉴别诊断方面,肝癌需与下列疾病鉴别(一)转移性肝癌(1)大部分患者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一般不伴肝硬化和AFP升高。

(2)常呈大小不等或大小相近的多发结节,少数可呈单发块状。

(3)转移性肝癌CT平扫的密度常比原发性肝癌低,边界更清晰,多无肝硬化的表现。

部分转移性肝癌呈双重轮廓,为低密度肿瘤中心坏死所致。

(4)转移性肝癌增强前后CT值相差为14.3±5.5Hu,而原发性肝癌为25±4.1HMo(5)肝转移性肿瘤钙化的发生率17%,比原发性肝癌高。

(6)在CT增强图像上.如早期强化明显的病灶,表明肿瘤血管丰富,则大多为原发性肝癌;若早期强化不明显,而在门静脉期表现为低密度的病灶,尤其呈多发性结节型,则多为转移性。

(7)肝转移癌增强后可出现“牛眼征”,而肝癌不出现“牛眼征”。

(二)肝血管瘤(1)为肝内最常见的良性占位病变,CT平扫时,肝血管瘤呈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楚,无包膜。

而大部分肝癌则表现边界欠清、密度不均匀的低密度肿块。

(2)增强后动态CT扫描,肝血管瘤在早期可见边缘不规则强化灶呈棉花团状,密度与血管一致,以后逐渐向中心扩展,低密度病灶呈向心性缩小,5-10分钟后延迟扫描,病灶部分或完全呈等密度改变。

而原发性肝癌的增强待点是低密度病灶中有密度不均匀、边绿不规则的无定形强化。

部分血供丰富的原发性肝癌在动脉期内强化明显,但其增强持续时间短,一般在2分钟内造影剂基本退出。

(三)肝脓肿(1)急性肝脓肿在CT上表现为低密度脓腔周围有一圈密度高于脓腔但低于正常肝组织的低密度环,其病理基础为脓腔周围的水肿区。

(2)增强后有时脓腔周围可见环状强化,其外侧有一圈低密度影,称为“双靶征”。

脓腔内可见气体影。

(3)而慢性肝脓肿的边界较清楚,其内为密度较均匀的低密度区,周围有一圈肉芽组织形成的脓肿壁增强后呈高密度。

简述肝血管瘤与肝细胞肝癌的影像学鉴别要点

简述肝血管瘤与肝细胞肝癌的影像学鉴别要点

简述肝血管瘤与肝细胞肝癌的影像学鉴别要点1.引言1.1 概述肝血管瘤和肝细胞肝癌是两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影像学鉴别是诊断和治疗的关键。

在肝血管瘤中,血管瘤是最常见类型,占所有肝血管瘤的大部分,而肝细胞肝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

虽然它们在影像学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

肝血管瘤往往是良性病变,主要由扩张的血管组成。

它们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清晰的边界,可以单个或多个。

在血供方面,肝血管瘤常常呈一种动脉和门静脉双供血的模式,而门静脉成分可能更具有支配性。

在增强扫描中,肝血管瘤往往显示早期均匀强化,且延迟期仍保持明显强化。

此外,肝血管瘤还可以表现为多发性或巨大血管瘤,这些特点在影像学上有助于与肝细胞肝癌相鉴别。

与此相反,肝细胞肝癌是一种恶性病变,即癌细胞来源于肝细胞。

在影像学上,肝细胞肝癌常常呈现为不规则的结节性病灶,边界模糊,形状多样。

血供方面,肝细胞肝癌主要通过肝动脉供应血液。

在增强扫描中,肝细胞肝癌通常呈动脉早期强化,但延迟期常表现为强化减退。

此外,肝细胞肝癌在影像学上可表现为肿块内坏死、出血、包膜侵犯等特点。

为了准确鉴别肝血管瘤和肝细胞肝癌,我们需要综合分析影像学表现。

除了形态学特征外,我们还需注意其病灶血供情况、强化模式和延迟期的变化。

此外,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肝功能等方面的信息,可以提高鉴别的准确性。

总之,了解肝血管瘤和肝细胞肝癌的影像学特点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进一步研究这两种疾病的影像学鉴别要点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评估和管理肝脏疾病患者。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设计是为了确保文章有条理、易读和易理解。

本文主要介绍了肝血管瘤与肝细胞肝癌在影像学上的鉴别要点。

为了更好地呈现这些内容,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对文章的主题进行了概述,简要介绍了肝血管瘤和肝细胞肝癌的概念和重要性。

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整篇文章的结构,并说明了各个部分的内容和目的。

正文部分是整篇文章的核心部分,主要分为两个小节:肝血管瘤的影像学特点和肝细胞肝癌的影像学特点。

(5.2.1)--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5.2.1)--肝癌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胆管CA--MRI
鉴别3:肝腺瘤,(m/60)
鉴别4:局灶性增生结节(FNH)
•无中央疤痕 * •并脂肪肝时,相对高密度√ • 多发 •少血供,强化不均 、不显或 无、延时疤痕无强化 •瘢痕边缘有低密度环(扩张 的淋巴管和淋巴细胞浸润) •肿块边缘环形强化(边缘受 压肝组织) •周围肝实质异常灌注
鉴别5:肝硬化再生结节(RN)与DN
• RN:肝硬化局灶增生形成, 小于10mm,成分类似正常 (肝枯胆纤);
• DN(发育不良结节):较大, 有假包膜。与周围肝实质有异。 肝细胞、血管、胆管(成分变 化,细胞异化)
• 多数情况下,肝内弥漫性再生 结节,T1稍高,T2低等,信 号均匀,无膜无强
• 少数小肝CA与RN无法鉴别
脑等) 淋巴结转移
(直接浸润)种植转移少见
(二 ) 肝癌CT表现
• 平扫: 肝硬化/慢性肝病背景**,也可无 • 不均匀低密度肿块:区域分布,形态,数量, (马赛克图案--条块分割,假包膜,出血,坏死,脂
肪变) • CE+:动脉期: 门脉期: 平衡期:(快进快出类
型) • 上述表现在临床上常常简称为一些代表性征象
热;晚期肝脾肿大,腹水黄疸,出血* 其他表现:低血糖,高血钙,RBC↑/WBC

肝细胞癌(HCC)
病理三型:巨块型:直径D>5cm 结节型:D<5 弥漫型:<1cm,肝硬化
小肝癌:单个结节最大径≤3cm, 2个结节径线之和≤3cm(“国标”)
肝癌扩散途径: 血行转移门V,肝V肝内外(肺、肾上腺、骨、肾、
• 依据密度(信号)差别推测病理成分 • 增强曲线通常为流出型,典型病例可直接
诊断 • 不典型病例需结合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自发出血,中心出 血常见
有包膜,出现率95% 以上,CT的显示率较 MR低
大腺瘤与HCC鉴别:前者除出 血外,强化均匀
编辑ppt
19
编辑ppt
20
9.动-门静脉短路
• 易于多血性HCC混淆,前者无 占位效应
• CT增强动脉期可见强化,门脉 期与正常肝组织一致
• 影像学表现显示多血性病变至 少一年内无增大,或在肝穿后 首次出现者可确定
较轻。
编辑ppt
11
编辑ppt
12
6.多发肝转移瘤
需与多结节型HCC相鉴别 多数转移瘤:T2WI为中等高信 号
T2WI明显高信号:富血供者,
原发肿瘤史,CEA升高,
如胃癌、结肠癌、乳腺癌、甲 状腺癌、肾癌、黑色素瘤和肉
AFP正常,无肝硬化

多发小病灶为主
靠近大血管、胆管或包 膜下
检查目的:发现病灶, 判定性质,确定肝段受 累程度,如局限在3个肝 段以下,可行切除
T2WI等或低信号:乏血供转移 瘤,如结肠癌和淋巴瘤
牛眼征,又叫靶征:肿瘤内出 血、黑色间高密度为肿瘤 组织,外层低密度为正常肝组 织和血管的受压改变
编辑ppt
13
编辑ppt
14
胰腺癌肝转移
编辑ppt
15
胃癌肝转移
(环形强化)
编辑ppt
编辑ppt
21
10.局灶结节状脂肪浸润
编辑ppt
22
编辑ppt
23
11.脂肪肝内正常肝岛
编辑ppt
24
12.肝炎性假瘤
少见,无症状,AFP 阴性 平扫:低密度,形态 不规则 动脉期:无强化 门脉期:轻到中度强 化,为环形和偏心结节 样强化,纤维间隔形成。 病灶边缘的纤维组织有 强化成等信号而有病灶 缩小的感觉
肝癌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编辑ppt
1
1.再生结节(RN) 是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局 灶性增生而形成的肝实质 小岛,直径多在0.3-1.0cm。
• CT平扫:边界清、低密度
• 增强:动脉期多低密度,门脉 期等密度
• MRI:T1WI均匀,稍高于肝实 质,T2WI低信号,被相对高信 号的纤维间隔隔开
• SHCC:“快进快出”,T2WI主 要高信号改变
编辑ppt
25
编辑ppt
26
13.肝结核瘤
➢ 肝结核的一种特 殊类型,较少见
➢ 多位于肝脏边缘, 病理基础为结核 性肉芽肿
➢ CT平扫:2-5cm低密度或混合 密度灶,可有钙化,以粉末状 钙化最具诊断意义
➢ 增强:动脉期多无明显强化, 门脉、延迟期大多数有边缘强 化或分隔强化
➢ MRI:T1、T2均低信号,大部 分病灶呈中央低信号,周边为 环形或小片状高信号,表明中 央为干酪样坏死而周边为炎性 肉芽组织。
多无肝炎肝硬化,AFP阴性 好发于左叶 延迟强化
侵犯血管、癌栓形成相对少见。
编辑ppt
7
编辑ppt
8
编辑ppt
9
编辑ppt
10
5.肝血管瘤
➢ 直接征象: • 平扫:边缘锐利的略低
密度灶。 • 增强:“早出晚归”,周
围向中心扩展 • 重T2WI信号上“灯泡征” ➢ 间接征象:占位征相对
编辑ppt
27
14.肝淋巴瘤
继发多见,多数为NHL 结节型:单发或多发的 结节影,无包膜。边缘较 清,密度较均。轻度强化。 弥漫型:肝体积大。整 个肝脏信号不均,T1WI 呈低信号,T2WI呈略高 信号,边界模糊 需结合其它征象,如脾 大,腹腔及后腹腔淋巴结 肿大以及临床资料
编辑ppt
28
编辑ppt
少数病灶中心或周围见增粗扭 曲血管,富于特征性
含Kupffer细胞,99mTc浓聚
有中心疤痕的病变:FNH,纤 维板层样肝癌和血管瘤。后两 者疤痕在T2WI上是低信号,无 延时强化,与纤维化和血栓机 化有关
编辑ppt
17
动脉期
编辑ppt
门脉期
18
8.肝腺瘤
年轻女性,与口服避 孕药有关
右叶,单发,边界清, 无肝炎或肝硬化病 史,AFH阴性
16
7.局灶性结节增生(FNH)
➢ 是肝内除血管瘤外最常见的 富血供良性肿瘤。
➢ 组织学上由多个有纤维间隔 分隔的,含有正常肝细胞的 增生结节堆积而成,有胆管 结构,常无包膜。
➢ 年轻女性多见,多无肝炎或 肝硬化病史,AFP阴性
增强早期明显强化,呈“中心 开花”即从中心向四周强化; 中心瘢痕无强化或延迟强化
编辑ppt
2
编辑ppt
3
编辑ppt
4
2.腺瘤性增生结节(ANH) 指肝硬化中的结节体积明 不典型增生结节(DN) 显大于其周围结节的结节 状病灶。
编辑ppt
5
3.肝母细胞瘤
是小儿常见的肝脏原 发恶性肿瘤。
编辑ppt
6
4.肝内胆管细胞瘤
为起源于肝内一、二 级胆管或更大的胆管 的胆管上皮细胞瘤。
29
15.早期肝脓肿 平扫:边界模糊, 密度不均
多房脓肿:分隔强化,呈蜂窝 样强化
动脉期:壁见强化, 强化程度不如肝癌
周围实质因充血呈高灌注异常
门脉期和延时期: 仍见强化,分隔亦见
强化
编辑ppt
30
编辑ppt
31
编辑ppt
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