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
⑵二个以上单位的组合
N·m N.m Nm
不宜写成
mN
m/s
m·s-1
⑶组合单位的中文名称与其符号书写的次序一致;
⑷乘号没有对应名称,符号中的除号对于名称为“每”,“每” 只在除号的地方出现一次;
米每二次方秒
m/s2
牛米
N·m
⑸同一行不得用多于一条的斜线;
m/s2
m·s-2 不得写成m/s/s
精品PPT
2.电力系统计量法规
1986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由国家计量局和水利电力部发布 《水利电力部门电测、热工计量仪表和装置管理的规定》
精品PPT
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3.计量管理体系中国计量院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省(市)计量行政部门 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省市计量测试研究院
县计量行政部门 县技术监督部门
国际单位制单位 在米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国际单位制单位——SI SI是经过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
精品PPT
4.计量学
十八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形成一门新型的技术基础科学——计量学
计量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1.计量单位,计量基(标准)的建立、复制、保存和传递; 2.计量理论、计量方法、普通计量器具; 3.计量人员的技术能力; 4.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5.物理常数和材料特性的测定; 6.计量管理,计量效益和计量保证。
12.测量的复现性——在改变了的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 程度。
精品PPT
13.精密度——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测量时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14.正确度——测量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15. 准确度(精度)——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是精密度和正确度的综合反映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一.计量器具计量器具(也可称测量器具),定义为:可以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
它包括量具、计量仪器仪表、计量装置和标准物质。
量具(实物量具)是指在使用时以固定形态复现或提供给定量的一个或多个已知值的器具。
它又可分为独立量具和从属量具两种,前者如尺子、量筒等;后者如砝码、量块等。
计量仪器仪表是将被测量值转换成可直接观察的示值或等效信息的计量器具。
如压力表、水表、天平、温度计等。
计量装置是指为确定被测量值所必须的计量器具和辅助设备的总体。
如出租车计价器检定装置,煤气表检定装置等。
标准物质(有证)是指具有一种或多种准确确定的特性值,用以标准计量器具评价测量或给材料赋值,并附有强制性的检定机构发给证书的物质或材料。
它分为一级和二级两种,如一级标准酸度物质和二级标准酸度物质;一级标准一氧化碳气体和二级标准一氧化碳气体等。
1.1计量器具的分类从计量性能或在计量检定系统表中的位置及作用,计量器具可以分为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工作计量器具三种。
1.计量基准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建立,作为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依据,其中国家基准分为国家基准、副基准和工作基准,国家基准用于国际比对,副基准用于和主基准比对,工作基准用于量值传递。
(内蒙计量所有克工作基准)2.按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规定的准确度等级,用于检定较低等级计量器具或工作计量器具的计量器具叫做计量标准,如E1、E2、F1、F2、M1级(原1、2、3、4、5等)标准砝码。
3.工作计量器具是用于现场测量而不用于检定工作的计量器具,如卡尺、千分尺、体温计、血压表、秤、电压表……。
工作计量器具是大量的。
现国家已建计量基准90多项140多种,国家计量标准410多项。
1.2使用计量器具时应注意的问题要根据工作实际需要正确选用计量器具,包括量程、测量范围、使用条件、测量不确定度等。
要防止“准确度越高越好”的错误观念。
在用计量器具必须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计量基础知识
第一节 量和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4)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16) 注:包括SI辅助单位在内的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共有21个。1984年我国 公布法定计量单位时,把平面角弧度和立体角球面度称为SI辅助单位。1990年 国际计量委员会规定它们是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的一部分。我国国家标 准GB3100-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也将平面角弧度和立体角球面度列入 了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所以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共有21个。 3、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 法定计量单位名称的使用方法:(+) 1)组合单位的中文名称与符号表示的顺序一致,符号中的乘号没有对应的名 称,除号的对应名称为“每”字,无论分母中有几个单位, “每”字中出现 一次。 如:比热容单位的符号是J/(kg . k),其单位名称是“焦耳每千克开尔文”, 而不是“每千克开尔文焦耳” 或“焦耳每千克每开尔文”。 2)乘方形式的单位名称,其顺序应是指数名称在前,单位名称在后。相应的 指数名称由数字加“次方”二字而成。如:断面惯性矩的单位m4的名称为“四 次方米”。
第一节 量和单位
1、基本单位 “给定量制中基本量的计量单位”称为基本单位。 2、导出单位 “给定量制中导出量的计量单位”称为导出单位。 (1)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为了表示方便,对有些导出单位给予专门的名称和符号,称它们为了具有 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如压力单位帕斯卡(Pa)、电阻单位欧姆(Ω)等。 (2)导出单位的构成 1)由基本单位和基本单位组成,如速度单位米/秒。 2)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如力的单位牛吨为千克.米/秒2,其中千 克为基本单位,而米/秒2为加速度单位,它是导出单位。 3)由基本单位和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组成,如功、热的单位焦耳为 牛.米,其中牛为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米为基本单位。 4)由导出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如电容单位法拉为库/伏,库仑和伏特均 为导出单位。
计量基础知识
m
10-6
微
µ
10-9
纳
n
4.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时间
分、(小)时、天
min、h、d
长度
海里
mile
旋转速度
转每分
r/min
体积
升
L(l)
质量
吨
t
5.法定计量单位的使用规则 ⑴单位符号一般用小写罗马字母(正体),但单位名称源于专用名词时,其第一个字母应大写。 PA ⑵二个以上单位的组合 N·M N.M NM 不宜写成 MN M/S M·S-1 ⑶组合单位的中文名称与其符号书写的次序一致; ⑷乘号没有对应名称,符号中的除号对于名称为“每”,“每”只在除号的地方出现一次; 米每二次方秒 M/S2 牛米 N·M ⑸同一行不得用多于一条的斜线; M/S2 M·S-2 不得写成M/S/S
4.计量学 十八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形成一门新型的技术基础科学——计量学 计量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1.计量单位,计量基(标准)的建立、复制、保存和传递; 2.计量理论、计量方法、普通计量器具; 3.计量人员的技术能力; 4.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5.物理常数和材料特性的测定; 6.计量管理,计量效益和计量保证。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当测量结果由若干个其它量值求得时,按其他各量的方差或协方差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 扩展不确定度 确定测量结果区间的量,合理赋于被测量之值分布的大部分值含于此区间
三.计量法及有关计量法规 1.计量法 1985年9月6日第6届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通过 1986年7月1日实施 立法的宗旨 1)为了加强计量监督管理; 2)为了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 3)为了量值的准确可靠。
立法的最终目的 1)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2)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2.电力系统计量法规 1986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由国家计量局和水利电力部发布《水利电力部门电测、热工计量仪表和装置管理的规定》
计量基本知识
计量基本知识第一章计量基本概念和术语1.计量: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1.1计量的内容:①计量单位与单位制;②计量器具(或测量仪器),包括实现或复现计量单位的计量基准、标准与工作计量器具;③量值传递与溯源,包括检定、校准、测试、检验与检测;④物理常量、材料与物质特性的测定;⑤不确定度、数据处理与测量理论及其方法;⑥计量管理,包括计量保证与计量监督等。
1.2 计量的特点①准确性: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
由于实际上不存在完全准确无误的测量,因此在给出量值的同时,必须给出适应于应用目的或实际需要的不确定度或误差范围,否则量值不具备充分的实用价值。
所谓量值的准确性,即是在一定的不确定度、误差极限或允许误差范围内的准确性。
②一致性:指在统一计量单位的基础上,无论在何时何地、使用何种计量器具,以及由何人测量,只要符合有关要求,其测量结果就应在给定的区间内有其一致性。
也就是说,测量结果是可重复、可再现(复现)、可比较的。
计量的一致性不仅限于国内,也适用于国际。
③溯源性:指任何一个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都能通过一条具有规则不确定度的连续比较链,与计量基准联系起来。
量值溯源:是指自下而上通过不间断的校准而构成的溯源体系。
量值传递:是指自上而下通过逐级检定而构成的检定系统。
④法制性:来自计量的社会性,因为量值的准确可靠不仅依赖于科学技术手段,还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
1.3《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于1985年9月6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于1986年7月1日施行。
立法宗旨是: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
1.4 量:现象、物体或物质可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属性。
定性区别是指量在特性上的区别,如几何量、电学量、热学量等。
定量确定上指确定具体的量,又称特定量。
如零件的长度,电阻的大小等。
计量基础知识(详细)
第一节 计量工作简史
一、概述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和可靠的测量 活动。 计量在历史上称为度量衡和权度, 其含义包括:长度、容积、质量的计量, 主要的计量器具为尺、斗、秤。现代计 量的范围已经远远超过了度量衡和权度, 计量比度量衡和权度更确切、更概括、 更科学。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 确可靠的活动。计量学是关于测量的科 学。
2、测量
P115 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 操 作。
3、计量
——根据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01199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 可靠的活动。p1
3、计量
计量的可靠活动主要有: 科学技术方面:进行科学研究、发展计 量技术、建立基准、标准,以保证计量 结果具有溯源性。 法律法规方面:制定和颁布法律、法规 和条例。 行政管理方面:开展计量行政管理,包 括计量保证和计量监督。
计量学的分类:按学科而分为七类:
1、通用计量学:
关于计量单位、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测量不确定度,计量器具的基本特性等。 2、应用计量学: 研究特定的计量学部分,如长度、温度、 硬度、频率、天文、海洋、医疗等特定量的 具体应用。
3、技术计量学: 涉及自动测量、在线测量、动态测量等 测量技术和方法。 4、理论计量学: 量的定义和单位的实现,复现等测量理 论和计量信息理论。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的计量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1、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计量制度的统一。
2、基本上形成了全国计量管理网和量值传递网。 3、加强了计量器具产品的投产和生产过程的监督管理。 4、加强了计量器具的管理。 5、颁发和发布了各种计量检定系统表和计量检定规程。 6、开发了计量人员的考核发证工作。 7、建立和发展了同国际计量组织的广泛联系和业务交流。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第一节量和计量一、量的定义量的定义:现象、物体和物质的可以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一种属性。
由定义可知:被研究的对象可以是自然现象,也可以是物质本身。
同时,应该注意到这个概念的两种含义:一方面是量的定量确定,如人们通常所理解的那样,指量的大小、轻重和长短等概念即量的具体意义;另一方面是指现象、物体和物质的定性区别,把量区别为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电流和电阻等即量的广义含义。
量总是由数值和计量单位组合表示。
在使用相同计量单位的条件下,较大的数值表示较大的量;较小的数值表示较小的量。
用没有计量单位表示的纯数值表示量的大小是没有意义的。
即量的表示都必须在其数值后面注时计量单位。
量的大小并不随所用计量单位而变,可变的只是单位和数值。
二、量的分类量的分类: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将量按学科划分为十大类:几何量、力学、温度、电磁、电子、时间频率、电离辐射、声学、光学和化学。
1.几何量计量:对物体几何形状所涉及的物理量进行的测量。
主要包括:端度、线纹、角度、表面粗糙度、平面度、直线度、表面几何尺寸的精密测量。
2.力学计量:包括质量、容量、密度、压力、真空、流量、力矩、速度、加速度、硬度、冲击、转速、振动等。
3.温度计量:利用各种物质的热效应,研究测量温度的技术。
按测量范围划分有:超低温、低温、中温、高温、超高温计量。
4.电磁计量:根据电磁学原理,应用各种电磁基、标准器和仪器、仪表,对各种电磁物理现象进行测量,按电、磁特性分为电学计量和磁学计量;直流计量和交流计量;5.电子计量:无线电技术所用全部频率范围内的一切电气特性的测量;6.时间频率计量:时间和频率的计量,时间和频率在数学上互为倒数关系;7.电离辐射计量:计量放射性物质本身有多少的量和计量辐射、被照介质相互作用的量;8.声学计量:专门研究物质中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和影响特性中有关计量的知识领域;9.光学计量:光辐射在传播过程中功率、能量的转换和变化;在传播过程中光线的行踪;10.化学计量:对种物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基本物理常数的分析、测定。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一、计量基础术语计量: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活动。
量值:一般由一个数乘以测量单位所表示的特定量的大小。
如:5.34㎜、15㎏、30℃等。
测量方法:进行测量时所用的,按类别叙述的逻辑操作次序。
测量程序:进行特定测量时所用的,根据给定的测量方法具体叙述的一组操作。
测量结果:由测量所得到赋予被测量的值。
注:1、在给出测量结果时,应说明它是示值,未修正测量结果或已修正测量结果,还应表明它是否为几何值的平均值。
2、在测量结果的完整表述中应包括测量不确定度,必要时还应说明有关影响量的取值范围。
(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对同已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注:1、重复性条件:相同的测量程序;相同的观测者;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相同地点;在短时间内重复测量。
测量准确度: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测量不确定度:表示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标准不确定度:以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的A类估算:(也称A类不确定估算)通过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对标准不确定度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
不确定度的B类估算:通过对观测列进行非统计分析,对标准不确定度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
(B类不确定度估算)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当测量结果是由若干个其他量的值求得时,按其他各量的方差或协方差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
测量误差: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
相对误差:测量误差除以被测量的真值。
随机误差:测量结果与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之差。
系统误差:在重复性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平均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差。
修正值:用代数方法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加,以补偿其系统误差的值。
二、计量标准术语计量基准、标准:为了定义、实现、保存或复现量的单位或一个或多个量值,用作参考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参考物质或测量系统。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计量基础知识计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重要的支柱,它是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和定量化的方法体系。
计量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事物的大小、数量和特征,从而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
一、计量单位对于某一物理量,计量单位是表示该量大小的标准量。
计量单位的选择应满足以下原则:唯一性、普遍性、稳定性、精确性等。
国际单位制是现代的计量单位体系,它包括一系列已经确定的标准单位,如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等。
与国际单位制相关的其他系统包括公制、英制、美制、厘米-克-秒制等。
二、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测量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是指存在一定的偏差或误差,导致连续多次测量的平均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系统误差通常由于人员操作不当、仪器设计或校准不准确、环境因素或测试样本的变化等原因造成。
随机误差是指由于各种随机原因导致的测量结果的不稳定性。
随机误差通常由于仪器精度有限、条件不稳定、测试样本的不同或操作者的技术不同等原因造成。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可以通过提高测量精度、改进测量仪器、规范测量条件等方式来减少误差。
三、测量精度和分辨率测量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差异程度,它可以通过比较多次测量的结果与真值的差异来确定。
测量精度越高,测量误差越小,越能准确地反映事物的真实情况。
分辨率是指测量仪器的最小量度,也就是最小可测量的差异,常用单位为数字化的比特(bit)或字节(byte)。
分辨率越高,表示可测量的精度越高,结果将更加准确。
四、误差处理误差处理是一种通过各种数学方法来处理数据,减少误差,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
误差处理常用的方法有加减法、乘除法、半差法、三分压降法等。
其中,半差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减小误差并提高测量精度。
误差处理还包括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
数据处理是指对原始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整理,包括数据清洗、修正和转换等。
数据分析是指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分组、分类、描述和统计,以推断或检验某种假设或理论。
计量基础知识
1.计量的内容有哪些?计量的内容通常可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计量单位与单位制:计量器具(或测量仪器),包括实现或实现计量单位的计量基准、计量标准与工作计量器具:量值传递与溯源,包括检定、校准、测试、检验与检测:物理常量、材料与物质特性的测定:测量不确定度、数据处理与测量理论及其方法:计量管理,包括计量保证与计量监督等。
2.计量是如何分类的?有何特点?计量分为科学计量、工程计量和法制计量3类,分别代表计量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公益性三个方面。
计量的特点有: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法制性。
3.我国的计量法规体系是如何构成的?我国的计量法规体系由三部分组成: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2)国务院制定(或批准)的计量行政法规和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地方计量法规: 3)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的计量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部门计量管理办法,县级以上人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制定的地方计量管理办法。
4.计量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计量法的基本内容是: 1)计量立法宗旨 2)调整范围 3)计量单位制 4)计量器具管理 5)计量监督 6)计量授权 7)计量认证 8)计量纠纷的处理 9)计量法律责任5.什么叫校准?校准的依据是什么?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称为校准。
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对其通常应作统一规定,特殊情况下也可自行制定。
6.什么叫检定?检定的依据是什么?我国强制检定的范围有哪些?测量仪器的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是否符全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检定具有法制怀,其对象是法制管理范围内的测量仪器。
检定的依据是按法定程序审批公布的计量检定规程。
我国规定,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四个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属国家强制检定的管理范围。
计量基础知识
精品文档
单位符号 HZ F Ω ℃ Pa
4)组合单位
力矩—— N·M 电阻率——Ω·M
热容——J/K
精品文档
5)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
所表示的因素 109 106 103 102 10-2 10-3 10-6 10-9
词头的名称 吉 兆 千 百 厘 毫 微 纳
精品文档
词头符号 G M k h c m µ n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 用对观察列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 用不同于对观察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
精品文档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当测量结果由若干个其它量值求得时,按其他各量的方差或 协方差算得的标准不确定度
扩展不确定度 确定测量结果区间的量,合理赋于被测量之值分布的大部分值 含于此区间
国际单位制单位 在米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国际单位制单位——SI SI是经过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
精品文档
4.计量学
十八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形成一门新型的技术基础科学——计量学
计量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1.计量单位,计量基(标准)的建立、复制、保存和传递; 2.计量理论、计量方法、普通计量器具; 3.计量人员的技术能力; 4.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5.物理常数和材料特性的测定; 6.计量管理,计量效益和计量保证。
计量基础知识
精品文档
一.计量
1.计量的定义
计量——量值准确一致的测量
计量需有公认的 、约定的、法定的计量单 位,计量器具,计量人员,计量检定系统,检 定规程。
精品文档
2.中国古代的计量
古代计量 :“布手知尺”、
精品文档
中国古代的计量制度——秦制
计量基础知识
基础理论:一、计量法二、国际单位:米(m)、千克(kg)、秒(s)、安培(A)、开尔文(K)、摩尔(mol)、坎德拉(cd)。
米(m)是光在真空中,在1/299792458s的时间间隔内所经路程的长度。
千克(kg)是质量单位,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秒(s)是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对应辐射9192631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
安培(A)是电流单位。
在真空中,两根相距1m的无限长、截面积可以忽略的平行圆直导线内通过等量恒定电流,若导线间相互作用力在每米长度上为2×10(-7)N,则每根导线中的电流为1A。
开尔文(K)是热力学温度单位,等于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
摩尔(mol)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kg 碳-12的原子数目相等。
使用摩尔时,基本原子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他粒子,或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坎德拉(cd)是一光源在给定方向上的发光强度,该光源发出的频率为540×10(12)Hz的单色辐射,且在此方向上的辐射强度为1/683W/sr。
三、法定计量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2.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3.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4.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5.有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6.由词头和以上单位所构成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辅助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平面角的单位——弧度和立体角的单位——球面度未归入基本单位或导出单位,而称之为辅助单位。
辅助单位既可以作为基本单位使用,又可作为导出单位使用。
它们的定义如下:弧度(rad)是一个圆内两条半径在圆周上所截取的弧长与半径相等时,它们所夹的平面角大小。
球面度(sr)是一个立体角,其顶点位于球心,而它在球面上所截取的面积等于以球半径为边长的正方形体积。
导出单位在选定了基本单位和辅助单位之后,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由基本单位和辅助单位以相乘或相除的形式所构成的单位称为导出单位。
计量基础知识
强制检定范围
1.计量基准(包括国际〔计量〕基准和国家〔计量〕基 准。 2.标准定义为:用以定义、实现、保持或复现单位或一 个或多个已知量值,并通过比较将它们传递到其他计量 器具的实物量具、计量仪器、标准物质或系统。 3.我国计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 具明细规定,“凡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 环境监测的,均实行强制检定。”在这个明细目录中, 已明确规定61项118种计量器具列人强制检定范围。
校准与检定的区别
项目 校准 目的 确保量 值的准 确性 对象 性质 强检 自愿行 之外 为 依据 方式 周期 内容 不定 周期 示值 误差 结论 给出校 准值 法律 效力 无法 律效 力 校准规 自校或 范 外校 或检定 规程 检定规 程 有资质 或有授 权的单 位
检定
计量特 性及技 术要求 的全面 评定
检定: 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 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首次检定: 首次检定:对未曾检定过的新计量器具进行的一种 检定。 后续检定: 后续检定:计量器具首次检定后的任何一种检定: 1)强制性周期检定; 2)修理后检定; 3)周期检定有效期内的检定,不论是由用户提出 请求,或由于某种原因使有效期内的封印失效而进 行的检定。
周期检定: 周期检定:按时间间隔和规定程序,对计量 器具定期进行的一种后续检定。 检定证书: 检定证书:证明计量器具已经过检定获满意 结果的文件。 不合格通知书(检定结果通知书) 不合格通知书(检定结果通知书):声明计 量器具不符合有关法定要求的文件。
3、计量单位 、
1、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是由国际计量大会(CGPM)采纳和推荐的 一种一贯单位制。它的国际通用符号为“SI”。 2、法定计量单位:法定计量单位是由国家法律承认, 具有法定地位的计量单位。现行的法定计量单位是 1984年2月27日由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在我国统一实 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中规定的 。
计量基础知识
计量基础知识计量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科学、工程、商业等各个领域。
作为衡量和度量事物的方式,计量对于确保质量、公正交易以及科学研究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计量基础知识,包括计量的定义、计量单位、计量误差以及计量器具等内容。
一、计量的定义计量是通过比较、计算和测量来确定事物量值的过程。
它既可以是定量描述,也可以是定性描述。
计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性质、品质、规格等信息,从而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计量单位计量单位是用来具体表示和量度事物的量值的标准。
国际计量单位制(SI制)是国际上通用的计量单位制度,它包括七个基本单位:米(m,长度单位)、千克(kg,质量单位)、秒(s,时间单位)、安培(A,电流单位)、开尔文(K,温度单位)、摩尔(mol,物质的量单位)和坎德拉(cd,发光强度单位)。
除了基本单位外,还存在一系列导出单位,用于衡量其他物理量,例如力的单位牛顿(N)、能量的单位焦耳(J)等。
三、计量误差计量误差是指所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在任何计量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
误差主要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类型。
系统误差是由于测量仪器或测量方法本身的固有特性而引起的误差。
它可能具有常值偏差或者与测量值大小相关的偏差。
系统误差会导致测量结果整体上偏向某个方向。
随机误差是由于各种无法精确控制的因素引起的误差,它是指在重复测量中所得结果的随机波动。
随机误差是由于人为操作不精确、环境变化、仪器故障等引起的。
为了减小误差,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或者使用更精确的仪器和方法来进行计量。
四、计量器具计量器具是进行计量活动所使用的工具,它们有着各自特定的测量范围和精度要求。
常见的计量器具包括尺子、天平、温度计、血压计等。
在使用计量器具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选择合适的仪器,根据测量需要选用量程和精度适当的计量器具;其次是正确使用仪器,按照仪器的操作说明来进行测量,不随意调整仪器参数;最后是保养和校准仪器,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和校准,保证其测量精度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技术概述计量:是计量学的简称,是研究测量、保证测量统一和准确的科学,实现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全部活动。
计量的被测对象:主要是测量仪器和测量标准。
计量的主体行为对象是量:量是:一切现象、物体或物质的量可以定性区别与定量确定的一种属性。
既要分清量的性质、又要确定量的值,是计量的最终目的。
一切可以测量的计量测试都是计量的范围。
十大计量专业包括:1、几何量计量2、热学计量3、力学计量4、电磁学计量5、无线电电子学计量6、时间频率计量7、光学计量8、化学计量9、声学计量10、电离辐射计量计量的目的和基本任务:保证测量单位统一和量值准确一致。
计量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1、古典计量阶段:2、经典计量阶段:1875年米制公约的签订。
以宏观实物量具(米原器、千克原器)为计量基基准。
3、现代计量阶段:基本标志是由原子、分子理论专项量子理论、由宏观实物基准转向微观量子基准。
长度、时间、电压、电阻等已被国际上确定,质量、电流等基准也在过度之中。
计量的基本特点1、准确性:是计量的重要任务,目的。
2、一致性:量值和单位的统一。
3、溯源性:是保证准确性和一致性的手段。
4、法制性:是遵守的准则。
量和单位的术语 1.量现象、物体或物质可以定性区别和定量确定的一种属性。
现象、物体或物质的特性,其大小可用一个数和一个参照对象表示。
1)一般概念的量:长度、电阻、物质的量;2)特定量:某量块的长度、某电阻的电阻;3)参照对象:可以是测量单位、测量程序、标准物质或其组合;4)量的符号:用斜体表示。
量值:数值乘以参照对象所表示的特定量的大小。
例如:某棒的长度为5.34m,5.34是数值。
注:同类量、特性相同的两只组合在一起。
他们之间不能相互比较。
同种量,特性相同他们之间可以相互比较大小。
量制:彼此间由非矛盾方程联系起来的一组量。
基本量:在给定量制中约定选取的一组不能用其他量表示的量。
(一组量是指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量。
基本量可认为是相互独立的量)导出量:量制中由基本量定义的量。
国际单位制21个导出量(如:质量密度为质量除以体积为导出量)量纲(2011)给定量与量制中各基本量的一种依从关系,它用与基本量相应的幂的乘积去掉所有数字因子后的部分表示。
在给定量制中:a)同类量具有相同的量纲,如厚度、半径、波长等;b)不同量纲的量通常不是同类量,如长度、温度等;c)具有相同量纲的量不一定是同类量,如质量浓度和质量密度量纲相同,都是ML-3,功和力矩的量纲相同,都是L2MT-2,但它们是完全不同性质的量。
测量)单位:(表示与其相比较的同种量大小的约定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根据约定定义和采用的标量,任何其他同类量可与其比较使两个量之比用一个数表示。
(测量)单位符号:表示测量单位的约定符号。
如:m是米的符号;A是安培的符号;每个计量单位都有规定的代表符号,为了方便世界各国统一使用,国际计量大会有统一的,并把它叫做国际符号。
如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计量单位米的符号是m,力的计量单位顿的符号为N;我国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吨的符号为t、平面角单位度的符号为(°)等。
计量单位的中文符号,通常由单位的中文名称的简称构成,如电压单位的中文名称是伏特,称为伏,则电压单位的中文符号就是伏。
若单位的中文名称没有简称,则单位的中文符号用全称,如摄氏温度单位的中文符号为摄氏度。
若单位由中文名称和词头构成,则单位的中文符号应包括词头,如压力单位的中文符号为千帕等。
量的真值:与量的定义一致的量值。
注:由于定义本身细节不完善,不存在单一的真值,只存在与定义一致的一组真值,在原理上和实际上这一组真值不可知。
基本常量被认为具有单一真值,当被测量定义的不确定度与其他分量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时,被测量被认为具有一个基本唯一的真值。
标称特性:不宜大小区分的现象,物体或物质的特性。
如:性别、颜色;其具有一个值,可用文字、代码或其他方式表示。
测量:通过实验获得可合理赋予某量的一个或多个过程。
(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注:测量不适用于标称特性;测量的先决条件:是对测量结果预期用途相适应的描述、测量程序以及根据规定测量程序进行操作的经校准的测量系统。
计量: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
测量原理:用作测量基础的现象。
测量方法:对测量过程中使用的操作所给出的逻辑性安排的一半描述。
测量程序:根据一种或多种测量原理及给定的测量方法,在测量模型和获得结果所需计算的基础上,多测量所作的详细描述。
比对:在规定条件下,对相同准确度等级或指定不确定度范围的同种测量仪器复现的两只之间比较的过程。
包括:能以验证计划;测量审核;实验室间比对。
校准:在规定条件下的一组操作,其第一步是确定由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与相应示值之间的关系,第二步是从信息确定由示值获得测量结果的关系,这里测量标准提供的量值与相应示值都有测量不确定度。
计量溯源性(2011):通过文件规定的不间断的校准链,测量结果与参照对象联系起来的特性,校准链中的每项校准均会引入测量不确定度。
计量溯源性(1998):通过一条具有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测量标准或国际测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征。
计量溯源链:用于将测量结果与参照对象联系起来的测量标准和校准的次序。
测量结果:与其他有用的相关信息仪器赋予被测量的一组量值。
(由测量所得的赋予被测量的值1998)。
有两部分构成:测量的量值;评定的量值(测量不确定度)测得的量值(量的测得值):代表测量结果的量值。
注:测量的量值可以是:示值、未修正的示值、修正值、平均值或其他。
测量准确度:被测量的测得值(测量结果)与其真值间的一致程度。
测量重复性:在一组重复性测量条件下的测量精密度。
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连续进行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
重复性测量条件:相同的测量程序、相同的操作者、相同测量系统、相同操作条件和相同地点,并在短时间内对同一或相似的被测对象重复测量的一组测量条件。
测量复现性:在复现性条件下的测量精密度。
(在变化的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复现性测量条件:不同地点、不同操作者、不同测量系统、对同一或相似的被测对象重复测量的一组测量条件。
测量误差:测得的量值减去参考量值。
(测量误差客观存在,任何测量不能避免)随机测量误差(随机误差):在重复测量中按不可预见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
(也称偶然误差,不能修正。
具有单峰性、对称性、补偿性、有界性)系统测量误差(系统误差):在宠物测量中保持不变或按不变或按可预见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的分量。
(系统误差可以修正、补偿)测量不确定度: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测量量值分散性的非负参数。
(与测量结果相关的参数,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值的分散性)(合理赋予被测量值之分散性,测量结果有关的参数。
合理赋予就是正确评估,分散性就是测量结果不一致的程度。
分散性用标准偏差的估计值或其倍数表示)标准不确定度:以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
测量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对在规定测量条件下测得的测量用统计方法进行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测量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用不同于测量不确定度A类评定的方法对测量不确定度分量进行的评定。
(两类评定没有本质区别,其大小均使用标准偏差估计值表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由在一个测量模型中各输入量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获得的输出量的标准测量不确定度。
测量仪器(计量器具):单独或与一个或多个辅助设备组合,用于进行测量的装置。
(进行测量所需的测量器具、测量标准、标准物质、辅助设备及其技术资料的总称)测量系统:一套组装的并适用于特定量在规定区间内给出测得值信息的一台或多台测量仪器,通常还包括其他装置,如试剂和电源。
实物量具:具有所赋量值,使用时以固定形态复现或提供一个或多个量值的测量仪器。
(在使用时,具有固定形态,用来复现或提供给定量的一个或多个已知值的测量器具)如:标准砝码、容积量器、线纹尺、量块、标准信号发生器等示值:由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给出的量值。
标称示值区间的量程:标称是指物件的两极限量值之差的绝对值。
分辨力:引起相应示值产生可觉察到变化的被测量的最小变化。
测量仪器的稳定性: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性能随时间恒定的能力。
准确度等级:在规定条件下,符合规定的计量要求,使测量误差或仪器的不确定度保持在规定极限内的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等别或等级。
最大允许测量误差:对给定的测量、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由规范或规程所允许的,相对于已知参考量值的测量误差的极限值。
固有误差:在参考条件下确定的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误差。
引用误差: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误差除以仪器的特定值。
示值误差:测量仪器示值与对应输入量的参考量值之差。
测量标准的术语测量标准具有确定的量值和相关联的测量不确定度,实现给定量定义的参照对象。
(为了定义、实现、保存或复现被测量的单位或一个或多个量值,用作参考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参考物质或测量系统。
)国际[测量]标准,国家[测量]标准,国防最高[测量]标准,参照标准,工作标准,标准物质量值传递与溯源的术语量值传递:将国家计量基准所复现的计量单位量值,通过检定(或其它传递方式)传递给下一等级的计量标准,并以此逐级传递到工作计量器具,以保证被计量的对象的量值准确一致的全部过程。
(量值传递是自上而下逐级传递)量值溯源:通过文件规定的不间断的校准链,测量结果与参照对象联系起来的特性,校准链中的每项校准均会引入测量不确定度。
(量值溯源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自愿行为)量值溯源和量值传递是实现计量单位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手段。
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SI单位SI基本单位(7个)国际单位SI导出单位具有专门名称的21个SI导出单位制单位(SI) 组合形式的SI导出单位SI单位的倍数单位SI词头(1024~10-24共20个)SI单位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特点国际单位制的所有单位,都是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包括国际单位制单位和非国际单位制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
国家选定的非SI单位,具有与国际单位制单位相同的地位,未选定的非SI单位,在我国不得使用。
计量单位的名称单位的名称及简称只在口述或叙述性文字中使用,不用于公式或图、表中。
单位名称必须作为一个整体使用,不得拆开。
如20℃,应读成20摄氏度,不能读成摄氏20度。
组合形式的单位的中文名称与其符号表示的顺序一致。
乘号没有名称,除号的对应名称为“每”。
例如:电阻率单位Ω²m,名称为欧姆米,或欧米电场强度单位V/m,应称为“伏每米”,乘方形式的单位名称,其顺序是指数名称在前,单位名称在后。
如体积单位m3称为“立方米”,而截面系数单位m3,应称为“三次方米”。
长度的2次和3次幂表示面积和体积,名称为“平方”和“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