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https://img.taocdn.com/s3/m/46fd9ce34431b90d6d85c7df.png)
综合测评……………………………………………………1课时
备注
本单元共用去12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几课时,进行扩展阅读,书写练习等。
第六单元
多姿多彩的儿童生活
整体感知
第六单元的文化主题是多姿多彩的儿童生活,包括《乡下孩子》、《下雨了》、《我想》和《沙滩上的童话》。这些课文展示了新时代儿童的情趣、品质和人格,他们热爱劳动、充满自信、团结友爱、富有个性、热爱大自然。另外,综合学习六中也设计了非常精彩的内容,有琅琅上口的绕口令;有孩子们喜欢的词语接龙;有富有儿童情趣的小散文、小笔头;还有《照片里的故事》——口语交际,描述了照片中童真的我所经历的故事。
3《华北明珠白洋淀》…………………………………………2课时
综合学习一………………………………………………………2课时
口语交际《过大年》……………………………………………1课时
综合测评…………………………………………………………1课时
备注
本单元共用去9课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几课时,进行扩展阅读,书写练习等。
情感态度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
学
札
记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路径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
师:同学们,伴随着时光老人的步伐,我们早已悄然步入了春天的季节,那么,春天来了,周围的事物都有哪些变化呢?
小结: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春天藏在田野里、春天藏在河水里、春天藏在……春天还藏在老师今天带来的《古诗二首》里。
第二单元
大自然的畅想
整体感知
第二单元的文化主题是大自然的奥秘和大自然带给人的启迪。《祖先的摇篮》这首诗歌呈现给读者一片神秘的原始森林,并带着读者去追想,去探索,从而激发读者去探索人类祖先的奥妙的兴趣;《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为我们带来了天然的指南针,他告诉读者只要你仔细观察大自然会为你指引方向的,激发读者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给于我们的关爱,自然而然的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小露珠》使读者在感受小露珠的纯洁与可爱的同时,体会大自然万物的可爱,了解露珠的生成以及消散的过程。体现了自然中万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小蝴蝶和毛毛虫》通过描写小蝴蝶和毛毛虫天真浪漫的对话是读者了解毛毛虫到小蝴蝶的演变过程。本单元通过这些内容的点点滴滴的渗透,要孩子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明白大自然给我们很多启迪和知识,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带给我们美的享受,只有人与自然熔融和谐,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加美好。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教案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e418374431b90d6d85c720.png)
1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8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3.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理解一些字的含义,体会诗中的韵律美。
4.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激情入境,引趣揭题。
1.同学们,万物复苏的春天你们喜欢吗?2.动画展示春景。
画面定格河边婆娑的垂柳。
多美的春天啊,瞧,那河岸的柳树给这美丽的春景添上了浓浓的春气。
唐代大诗人贺之章沉醉在这美景之中,不禁吟咏作诗,想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今天咱们一起学习古诗《咏柳》。
(板书:咏柳)3.读题释意。
指名学生读题识字“咏”。
师: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鹅》,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
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生可能会想到,咏柳就是赞美柳树。
孩子们天生爱看动画片,从直观的动画导入本课,容易使孩子开课就感到有兴趣。
从孩子熟悉的知识入手,引出新知识,这样也教会了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看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我也想读了,同学们在心里和我一块儿读好吗?3.让同学们把古诗读给同桌听听,相互提提意见。
4.教师从诗里请出了这些词,你们一定觉得眼熟吧,自己读一读,你一定能读准。
抽读词卡:垂柳、剪刀。
5.再读古诗,这一遍要争取把每句诗读通顺。
6.指名读,互相评议。
7.齐读。
扫清生字障碍,为理解古诗的含义做好准备。
多种方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细读诗文,深入领会。
(一)、图文结合,远近对照,品悟第一、二句。
1.看柳树远景图。
你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2.诗人发出的感叹是什么?图下出示两句诗。
3.你觉得这两句诗是什么意识呢?让学生谈自己对字词的初步理解。
4.指导朗读这两句:5.学生自主试读,体会感情及语气。
6.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19.古诗二首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案19.古诗二首](https://img.taocdn.com/s3/m/c3a638d39e314332396893f9.png)
19.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理解诗题。
1、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
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
古时候,经常有鹳雀鸟飞临居住这座楼而得名。
它位于黄河东岸,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
很多诗人登上鹳雀楼,俯临黄河,留下许多诗词名篇。
而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最为有名。
2、板书课题:登鹳雀楼解释每个字:登,登这个字在《青蛙看海》这节课已经学过了。
凡是带有撇和捺的字写时要舒展一下,登这个字下面是个豆。
鹳,这个字是本诗中笔画最多的一个字,这个字右边是只鸟。
雀,上面是个小字头,雀这个字,小字头我们在脚尖的尖中学过这个部分,那下面部分是“隹”部,隹这个字一般都跟鸟有关,比方说“小鹰学飞”中的“鹰”,雁过留声中的“雁”都有隹部,所以它指的一种鸟,凡是带有隹部的这个字,写的时候距离要紧一些。
“楼”古时候的楼都是木制结构的,那木当偏旁的时候把捺变成点。
楼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作为偏旁时要把木写得小一点,这叫做左窄右宽。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出示诗中带斜线是的作用?(停顿)学生读题目(登鹳雀楼)所以诗的标题应该这样读,登/ 鹳雀楼。
全班齐读。
生再读。
录音机范读。
2、诗会读了,要想弄清是的意思就要弄清每个字的意思,现在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登上鹳雀楼看一看你们看。
要想学一首古诗,要先把它读好,那你再把诗读一遍,把生字宝宝认一下。
楼(楼房)(高楼)依(依靠)(依然)尽(尽头)(尽力)欲(欲望)(欲念)登(登高)(攀登)流(流泪)(流水)1、学习生字出示生字。
问“想不想接受一下老师的挑战?”2、检查生字鹳雀楼一共三层。
那么每一层都会给你们带来一些生字宝宝。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1冀教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1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864f5db4693daef5ef73df3.png)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了解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1. 出示收集的柳叶,今天我们学习关于柳树的古诗。
全班齐读课题。
2.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3.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
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二、自学文本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
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
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交流研讨1.指导第一、二句。
(l)结合看图及在户外所看到的柳树,想象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2)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
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
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
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
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3)指名读。
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
“绿”字也可读重点。
(4)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
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四、专项训练:指导说句,写句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
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19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教案_7
![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19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教案_7](https://img.taocdn.com/s3/m/281dbc79856a561252d36fcf.png)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低年级段正处在学习传统国学的关键期和基础期,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取“海量阅读”之精华,使原本枯燥的传统国学也能充满趣味和活力,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大大提高,而且又进一步夯实了学生的国学基础。
本课的两首古诗又扩充了学生的国学知识储备,通过趣味教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传统国学的兴趣和喜爱。
二、设计理念:语文课上也能看到孩子们在音乐课上的一张张笑脸。
多种形式诵读、韵读,增强学生学习传统国学的兴趣;优美地吟唱古诗体会古诗意境,品味传统国学的无限魅力。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认“依、尽、畏、缘”4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韵读古诗达到背诵的效果,古诗新唱体会意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吟唱古诗体会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要想成功需要付出努力”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一)重点:多种形式韵读古时成诵、古诗吟唱,体会意境;(二)难点:让学生明白“站得高看得远”“要想成功需要付出努力”的道理。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简单打击乐器(腰鼓、梆子、镲、马蹄板等)、电子琴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设计意图:以手拿乐器说快板的形式开场,瞬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将课堂真正还给孩子,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韵读表演”之中。
(二)、新授(三)、吟唱古诗,感受意境设计意图:1、在指导生字环节,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识记方法掌握生字,如加一加、找朋友等;甲骨文是五千年文明中的一颗耀眼明珠,生动形象,适当运用,对学生掌握生字有事倍功半之效。
2、在多种形式韵读中,能迅速熟练背诵两首新学古诗。
设计意图: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用优美熟悉的旋律将新学的古诗吟唱出来,瞬间让枯燥的传统国学充满趣味,更重要的是孩子们能在优美旋律中体会意境、明白道理。
(四)、课堂梳理及作业设计意图:优美的古诗和优美的旋律更配。
孩子们通过课上学习,已经具备了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即便脱离老师,孩子们也能“创作”出更优美的作品,也能在日常的歌声中不断扩充国学知识储备,将博大精深的中华诗词发扬光大!七、板书设计:古诗二首登鹳雀楼登飞来峰尽数不尽(找朋友)亻+衣(加一加)依畏害怕的意思缘(偏旁识字法)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指导生字书写。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一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4d019e15de80d4d8d15a4f6d.png)
1、(有条件的伴随歌曲《春天在哪里》播放春天景色的课件,若条件不允许,则提前布置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春天到来了万事万物的变化)师:同学们,伴随着时光老人的步伐,我们早已悄然步入了春天的季节,那么,春天来了,周围的事物都有哪些变化呢?学生畅谈。
2、师:对了,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春天藏在田野里、春天藏在河水里、春天藏在……而且春天还藏在老师今天带来的《古诗二首》里。
教师板书课题、引入新课。
1、学生自由读两首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借助拼音等。
大致了解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全班交流初读古诗了解到的两首古诗的异同。
3、指名朗读两首古诗,其余学生听听是否读得正确、通顺。
4、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问:“你认识哪个字,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开始认字,在这个环节其他同学可以补充,也可以提问题,还可以组词、造句。
)教师随机让学生做动作来理解“裁“、“剪”。
(一)学习《咏柳》。
1、再读《咏柳》,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学生自由读诗,独立思考)2、小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读懂了什么。
”教师要引导学生谈从哪儿读懂的。
(中间顺势指导朗读。
)3、全班交流“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学生提出后可以由学生回答,教师也可做适当点拨。
)重点引导理解、想象“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两句,品悟诗人由赞美柳树引向对春天的赞美。
4、指导朗读。
(二)学习《春游湖》。
1、讨论交流学习《咏柳》的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春游湖》。
3、各小组汇报交流。
(三)总体回顾两首诗、归纳升华,诵读悟情、背诵。
27.古诗二首(教案)_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27.古诗二首(教案)_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e941e4487c24028915fc395.png)
27.古诗二首(教案)_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冀教版27.古诗二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6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理解一些字的含义,体会诗中的韵律美。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理解一些字的含义,体会诗中的韵律美。
【教学方法】演示法、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入)1.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习由清代诗人高鼎和唐代诗人胡令能写的两首古诗。
通过这两首古诗我们体会诗人的感情,感悟诗句带给我们的绝妙之处;也可以通过古诗,想象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2.板书课题《古诗二首》。
二、初读课文,感知理解(播放音频《村居》)(一)学习《村居》1.简介作者:高鼎,字象一、拙吾,清末诗人,大约生活于咸丰年间(1851年-1862年),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著有《拙吾诗稿》。
其诗善描绘自然景物,流传后世的诗中,有两首被小学《语文》课本收录。
2. 释题。
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1)请同学们认真听读,完成下面要求:①生字娃娃圈出来。
②把生字娃娃读给同桌听一听,然后一起想想好的方法记住它们。
(2)学习生字Ér tóng guī lái cūn yáo儿童归来村遥4.理解字义。
①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②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水汽。
③散学:放学。
④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
鸢(yuān):老鹰。
⑤东风:春风。
5.精读领悟。
(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前两句写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591a5dc850ad02df80410a.png)
一、背诵古诗,激趣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都学了不少的古诗,谁能给大家美美的背一首?
每一首古诗都那么朗朗上口,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的感情,也可以通过古诗,想象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学生背古诗
二、自主合作,认读古诗
1、同学们,我们都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在放学之后,你们都喜欢玩点什么?
2、同学们谈了自己放学之后的游戏,我们来看一看课文中的小朋友放学后去做什么了。
请同学们认真拼一拼,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动动脑筋,在和小组同学合作来解决困难。
3、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能一起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4、认读去掉拼音的古诗
刚才,老师发现很多小组合作的特别好,哪一组勇敢的给大家读一读?
5、有几个生字想要大家认识他们,谁来试试?
首先认读单个生字,说一说是怎样认识他的。
再拿生字卡片做生字游戏,给生字组词、说一个句子。
三、诵读感悟意境
1、古诗中小朋友的游戏和我们的一样吗?
啊,放风筝,古诗中描绘的放风筝和我们放风筝的时候看到的景色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
2、咱们来说一说这首古诗,讲给大家听一听。
3、在引导学生交流过程中,抓住“拂堤杨柳醉春烟”中的“醉”体会春天里农村景色的美丽。
“忙趁东风放纸鸢”中的“忙”、“体会儿童放学归来之后马上就去放风筝的急切心情。
1、感悟第二首
抓住“路人借问遥招手”中的“遥”
5、想象是中描述的场景,小组内试着演一演,表现出当时“怕得鱼惊不应人”的表情和动作。
6、美读古诗,
看着书中的画面,想象这是中的意境,伴着音乐,动情的,美美的读一读,试着背一背。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冀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单元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冀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c9501358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d5.png)
习。
03
思考课后问题
要求学生提前思考课后问题,带着问题来上课,提高听课效率。
08
教师自我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教学目标明确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二首》,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和意境,并能够 背诵和默写这两首诗。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教学,确保了学生能够明 确学习目的。
教学方法得当
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讨论法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古诗的主题 、情感和意境等,鼓励学生发表自 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 表达能力。
练习法
通过填空、选择、判断等形式的练 习题,巩固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记 忆。
学生学法
朗读法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古诗,读出节 奏和韵律,感受古诗的音乐美。
想象法
引导学生根据古诗内容展开想象 ,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深入理解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教学内容略显单薄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在讲解诗歌的 背景、作者生平等方面略显简略,导 致学生可能对诗歌的深入理解有所欠 缺。
部分学生掌握不够扎实
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诗歌 的韵律和意境,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 背诵不熟练、理解不透彻等问题,需 要进一步加强辅导和指导。
下一步的改进措施
拓展延伸Biblioteka 03推荐相关的古诗作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积累。
06
评价与反馈
设计评价策略
课堂表现观察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听讲、发言、小组讨论等,评 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提问与回答
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检验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评 价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背诵、默写、翻译等,评价学生 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8课《古诗二首》(小儿垂钓)教学设计冀教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8课《古诗二首》(小儿垂钓)教学设计冀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155c93184254b35effd343e.png)
《小儿垂钓》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小男孩钓鱼是的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指导学生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谁跟父母去钓过鱼呀?怎样钓鱼?(指名学生说一说)2、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释题:读题思考:“小儿"指什么?”““小儿垂钓”是什么意思?(三)学习课文1、看诗,听录音。
2、学生自学,不理解的词查字典。
3、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4、学习后两句诗的意思。
①指名读后两句。
②问:小男孩正在专心钓鱼的时候,谁来了?③他来干什么?④看,小孩是怎么做的?⑤他为什么摆手?“遥”是什么意思?⑥从哪看出他怕把鱼吓跑?怕什么声音吓跑鱼?⑦“应”是什么意思?(回答)师小结:小孩既怕老爷爷的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的回答声把鱼吓跑,他一门心思用在了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的态度怎么样?(很专心;很认真)⑧指名学生表演.一人扮路人,一人扮小孩(体会小孩紧张的心情)⑨指导学生看图朗读,读出小男孩紧张的心情。
⑩指名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5、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四)总结全文:诗人抓住了小孩钓鱼时所表现出的某些特点,用通俗易懂得诗句,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孩的形象,诗中有动有静,情景交融,使人倍感亲切,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大声朗诵这首诗好吗?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古诗二首(教案)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二首(教案)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8d5e2c8941ea76e58fa0459.png)
二年级下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教案)冀教版1.古诗二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
二、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诗文描绘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真情实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熟记生字,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演示法、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入)同学们,伴随着时光老人的步伐,我们早已悄然步入了春天的季节,古代诗人写了很多描绘春天的诗词,今天老师带来了两首,接下来我们开始学习。
板书课题《古诗二首》。
二、初读课文,感知理解(一)学习《咏柳》(播放音频《咏柳》)1.简介作者:贺知章(公元约659─约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是盛唐时期有名的诗人。
他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合称“吴中四士”。
他的写景诗清新通俗。
他和李白是好朋友,他们都是“饮中八仙”之一。
2.释题。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3.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请小朋友认真听课文朗读《咏柳》,完成下面要求:①生字娃娃圈出来。
②把生字娃娃读给同桌听一听,然后一起想想好的方法记住它们。
(2)学习生字出示生字:liǔshìjiǎnduàn dù yīn柳似剪断度阴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4.理解字义。
(1)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
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2)碧玉:碧绿色的玉。
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3)妆成:装饰,打扮。
(4)一树:满树。
一,满,全。
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
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5.精读领悟。
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诗一、二句写什么?(早春的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像用碧玉装扮无比美妙。
精品小学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二首2
![精品小学冀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二首2](https://img.taocdn.com/s3/m/1c105fe06bec0975f465e2cd.png)
谈收获。
六、作业。
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入
继续学习《村居》。
二、学习古诗
学习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想想这句诗写了些什么?
2.指名说,老师补充。(二月,青草茁壮的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草长/莺飞/二月天,
4.全班读第二句。
5.从第二句中你看到了什么。
6.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四、学习生字:
指导书写(师范写,生书空。生描红,临摹)
五、拓展练习
1.展开想象,把《小儿垂钓》改写成一个有趣的故事。
2.搜集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第一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
情景引入
初知大意
学习生字
专项训练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
学习古诗
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
情景引入
自学文本
第四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
学习古诗
拓展赏析
拓展延伸
课堂反思
古诗二首
教
材
分
析
教
学
目
标
参考教案
个人教案
第一课时《村居》
一、复习导入
1.你们学过很多古诗了,能想想哪些是写春天的吗?请你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
3.这首诗是高鼎写的,这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是《村居》。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出示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偏偏这时来了问路人。——路人借问摇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齐读)
1.这时小孩儿心理怎么想,他在怕什么呢?能把这组有趣的镜头表演出来吗?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古诗二首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9.古诗二首](https://img.taocdn.com/s3/m/fc8ae8eaa1c7aa00b42acb1e.png)
19.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理解诗题.1、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古时候,经常有鹳雀鸟飞临居住这座楼而得名.它位于黄河东岸,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很多诗人登上鹳雀楼,俯临黄河,留下许多诗词名篇.而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最为有名.2、板书课题:登鹳雀楼解释每个字:登,登这个字在《青蛙看海》这节课已经学过了.凡是带有撇和捺的字写时要舒展一下,登这个字下面是个豆.鹳,这个字是本诗中笔画最多的一个字,这个字右边是只鸟.雀,上面是个小字头,雀这个字,小字头我们在脚尖的尖中学过这个部分,那下面部分是“隹”部,隹这个字一般都跟鸟有关,比方说“小鹰学飞”中的“鹰”,雁过留声中的“雁”都有隹部,所以它指的一种鸟,凡是带有隹部的这个字,写的时候距离要紧一些. “楼”古时候的楼都是木制结构的,那木当偏旁的时候把捺变成点.楼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作为偏旁时要把木写得小一点,这叫做左窄右宽.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出示诗中带斜线是的作用?(停顿)学生读题目(登鹳雀楼)所以诗的标题应该这样读,登/ 鹳雀楼. 全班齐读. 生再读. 录音机范读.2、诗会读了,要想弄清是的意思就要弄清每个字的意思,现在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登上鹳雀楼看一看你们看. 要想学一首古诗,要先把它读好,那你再把诗读一遍,把生字宝宝认一下. 楼(楼房)(高楼)依(依靠)(依然)尽(尽头)(尽力)欲(欲望)(欲念)登(登高)(攀登)流(流泪)(流水)1、学习生字出示生字.问“想不想接受一下老师的挑战?”2、检查生字鹳雀楼一共三层.那么每一层都会给你们带来一些生字宝宝.如果你们读准我们就可以一层一层的登上去了.3、①现在看第一层:谁来读?“依尽”其中“尽”是平舌音.4、②第二层我要给你们加大点难度了.三个字了. 登楼流5、③第三关,那我再加大点难度. 最后抽查一下,随便从中挑几个字. 现在我们三层楼都登上了,没有难住你.那如果你能接受住下一个考验,你就能站在最高的一层楼上看到美丽的景色了.你想不想看?6、再出示易混淆的生字指导写字,注意笔顺.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观察教师运笔,重点区别“尽”“尺”的写法,强调两点的位置.三、品读诗句7、刚才让大家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小朋友们是不是发现古诗跟我们平常的课文比起来有点难理解啊.但小朋友别着急,让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插图,图上画了什么呀?(在哪里看他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感觉怎样?)8、我们再来仔细地读诗,先读诗的第一句话.示“白日依山尽”,指名读.问:白日指么?(必要时解释为何称“白日:可能是因为想和早上初升的太阳区分开来,所以称为白日可能是因为当时山谷里的云雾很重,遮挡了太阳的光线,使得太阳看上去成白乎乎的了)怎样呢?看图,读句,想. 依山是说太阳下沉时是怎样的?(紧挨着西山)依山尽是说太阳——指名再说说这句诗绘的情景.我们来把这个壮观的情景画下来吧?怎样画呢?简笔画:连绵起伏的山让生添画“白日”,再次感受“依山尽”. 多美的夕阳下山图呀!这句话谁能读好?指名读,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她读了什么样的情景?)再指名读,齐读.9、那第二句写的什么呢?读“黄河入海流” 这句诗向我们描述了怎样的情景?指说.从这句诗的哪里知道黄河水流向大海?(入海流,那我们能用我们的朗读表现黄河入海的雄浑的气势吗吗?指名,评,读出气势.10、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正挨着群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流入海.诗人观察的视野是多么开阔呀!这景象是多么壮丽啊!我们把这句话连起来读读,好好欣赏一下这种壮丽的景观.(示第一句话)指名,两边赛读,齐读.11、真有气魄呀!此时的诗人他在鹳雀楼的哪里呀?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人在想什么引读——引:千里目指想怎样?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须要——哪个字表示还要登楼?示“更”.(只要再登一层就足够了吗?一层并不是真的一层,是还要往上的意思.)引导说:诗人想:要想——,就必须要——.(如果站在原地的话,再好也只能看到那景色)这是因为——?让生试说.(登高才能望远)引出——所以中国就有一句俗语叫做:站得高,看得远. 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了一首美丽的诗,现在我们一起跟着王之涣的脚步一起来看下这首诗(播放歌曲)多美丽的景色啊,白日、远山、黄河、组成了一幅壮美的景象,让我们也胸襟大开,想要登高远望,看到千里之外更开阔更高远的地方,真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呀!这首诗的最后两行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有人在作文中用到它,也有人把他当做自己的座右铭,激励自己追求更高的理想. 今天老师也想把这首诗送给大家,当我们想要自己编的更优秀时,就对自己说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激励自己. 当我们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我们也对自己说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鼓励”自己. 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要更上一层楼今天我们更上一层楼,明天我们就会欲穷千里目.板书设计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飞来峰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诗意,想象诗中所描述的情景.2.体会“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的不同寓意,感悟诗中蕴涵的深刻哲理.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诗.会默写.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涵的深刻含义.教学准备:1.飞来峰的图片介绍.2.课前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教学过程:一、背诵古诗,渲染气氛.1.引言:同学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这文苑之中的一朵奇葩.我们以前学过北宋大诗人王安石的很多诗,现在就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来背一背.2.师生共同背诵《泊船瓜洲》《春日》.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王安石的诗——《登飞来峰》.4.读题,解题.二、流资料,了解背景.1.课件出示飞来峰的图片.师介绍: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在今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有"东南第一山"、"武林第一峰"等多种称呼,为西湖"八大景"之一.2.学生交流关于作者的资料.师补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1050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今宁波)任知县,任职期满后回江西临川老家时,路过杭州,登上飞来峰塔顶,面对眼前广阔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这一年他正好三十岁.三、解诗意,诵读体会.〈一〉初读1.自读.2.指名读,正音.3.齐读.<二>.理解诗意1.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塔很高.闻说:听说.畏:害怕.遮:遮挡,遮住.缘:因为、由于.2.逐句理解,并把自己的理解说给同伴.3指名说每句诗的意思,师生补充评议.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我”登上飞来峰高高的塔顶,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就能看见太阳升起.)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不怕浮云遮挡住远望的眼睛,只因为我就站在了飞来峰的最高层.)<三>、再读,整首理解,提出疑问.1.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2.生自由说诗意,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3.指名说诗意,师生补充.<四>品读,体会诗的含义.1.师范读,生闭目想象诗的意境.2.生自读体会.3.为什么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说说你从中懂得了什么?4.生自由发言.5.师小结:要想看得远,视野更开阔,就必须登上最高的一层.只有站的高,才能看得远.<五>、诵读,表达情感.1.师谈话:王安石一生都致力于变法革新,他满怀着要求改变现实的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雄才大略.此时,当他登上塔顶,联想到鸡鸣日出时光明灿烂的奇景,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己前途的憧憬与展望.请同学们放声朗读,把诗人的这种感情读出来.2.学生练读.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指导.4.齐读.<六>、练习背诵.(个人背,指名背,齐背.)四.拓展延伸1.作者以写山告诉世人深刻的人生哲理.提起山让我不得不想起中国的五岳,谁知道中国的五岳指的是哪几座山?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张华山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2.有一个故事这样说:一对老夫妻有两个儿子,老大卖雨伞,老二卖太阳镜.因为两兄弟的生意与天气有很大的关系,老两口便时常为天气或喜或忧.每天起床,两位老人的第一件事便是开门望天,不管是晴是雨,总会引发他们各不相同的感叹.如果是晴天,老奶奶就唉声叹气:“今天大儿子的伞肯定卖不出去了,真是天不遂愿啊.”如果遇到下雨,她还是一筹莫展:“唉,老二的太阳镜今天又卖不掉了,真是倒霉啊.”老奶奶就这样天天担忧,日日犯愁,总是心情郁闷,没有一天快活.老爷爷却恰恰相反,对待天气总是另一种态度.天晴时,他欣喜万分,乐道:“好啊,老二的眼镜今天一定卖得好!”下雨时,他依然满心欣喜:“好啊,老大的雨伞今天一定卖得多!”年年岁岁,老爷爷总是豁达乐观,快乐无比.3老师今天还给大家带来一首诗.五.生字指导“缘”是三拼音节,“峰、鸡、鸣”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特别注意“寻”的写法和笔顺.六.总结学生谈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与教学内容1、古诗二首课时
安排
2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 会写本课八个生字,会读文中10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了解古诗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过程方法
通过自由朗读,来理解诗意,体会诗中的情感。
朗读感悟想象画面,感知诗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引
导学生进行查阅资料,了解诗人贺知章和徐俯。
情感态度初步感受两首诗所表达的兄弟间的真情,朋友间的友
情.
教学札记
教学过程设计
预设教学路径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
第一课时
一、激情入境,引趣揭题,认
识美。
1、同学们,万物复苏的春天你们喜欢吗?
2、动画展示春景,定格河边垂柳婆娑的画面,多美的春天啊,瞧,那河岸的柳树给这美丽的春景添上了浓浓的春气。
唐代大诗人贺之章沉醉在这美景之中,不禁吟咏作诗,想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今天咱们一起学习古诗《咏柳》。
板书:咏柳
3、读题释意。
指名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么赞美的呢?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感受美。
1、打开书借助横条里的拼音自由读古诗,遇到不会读是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字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都可以。
2、请同学再读一遍古诗,争取把字音咬得更准。
3、把古诗读给同桌听听,相互提提意见。
4、出示生词
5、抽读词卡:碧玉、垂柳、丝绦。
6、再读古诗,这一遍要争取把每句诗读通顺。
三、细读诗文,深入领会,品味美。
1、图文结合,远近对照,品悟第一、二句。
①看柳树远景图。
课件出示
②想象表达:你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
③诗人发出的感叹是什么?喜欢
观看课件
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学生读题识字咏(yǒng)柳(liǔ)。
咏
柳就是赞美柳树,
自由读
学生圈划
学生认读,其他同学帮其正音同
桌互查,巩固生字的认读情况
学生自由读生字;指名读;领读;
齐读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学生展示读课文
(1)自由读(2)指名读,(3)
同桌互读
学生欣赏
学生自由发言
像美女
像丝带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
如有个别学生出现不认
识的生字可采取:学生当
小老师互帮互学。
图下出示两句诗。
④你觉得这两句诗是什么意识呢?
⑤指导朗读这两句:
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怎样来读这两句可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呢?
2、探究协作,读中悟情,品读第三、四句。
①过渡,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
②出示柳树近景图
③根据观察到的树叶的样子,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明白了什么?
④这两句除了赞美柳叶的精致,更主要的是赞美什么?⑤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句。
四、拓展延伸,内化情感,表现美。
学了这首诗,柳树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我们可以美美地把它读出来,还可以采用什么方式把你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呢?
五、古诗表演大看台,群英聚会展示美。
1、组织各小组展示各组不同的表达赞美的方式,并适当讲解点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内化情感。
2、指导背诵古诗,师扮演角色创设情境。
①扮演耳背的奶奶。
②扮演不懂事的小妹妹。
③扮演严格的绦。
学生谈自己对字词的初步理解。
理解:碧玉、妆一树、绿丝绦碧玉,翠绿而晶莹,很美。
而随风轻拂的柳枝就像千万条丝带。
妆:打扮
一树:整棵树
绿丝绦:绿色的丝带。
学生读学生自主试读,体会感情及语气。
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激励赛读。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读第三、四句。
学生看课件观察柳树叶子的形状。
指导学生理解裁:裁剪。
小组交流各自理解
指名说
学生朗读
a、自由读。
b、指名读、互评互议、教师相机指导。
c、齐读。
学生列举自己喜欢的表达形式。
①开朗读会。
②绘画。
③写话。
④当解说员。
学生在小组内背诵
全班背诵
妈妈。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
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春游湖》。
板书课题
春天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春天的湖畔,春意更加浓郁,诗人是如何描写春天游湖时的情景的呢?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出示生字卡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1、出示课件
2、看着图你想到了什么?
3.品读诗句,感悟诗情(1)出示“双飞燕子几时回?”借助图画和想像入境课件显示“双飞燕子图”
(2)出示夹岸桃花蘸水开。
”(3)出示“春雨断桥人不度”(4)悟诗情:桥断了,不能过湖,你的心情怎样?指生自由发言。
齐读课题
展示课件
1. 看插图,朗读欣赏。
学生试读课文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
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
音。
开火车读生字。
看插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指名学生读诗句。
春暖花开,河水解冻,柳树发芽
理解:双飞、几时
指名读古诗第一行
借助图画和想像入境
夹、蘸
指名读古诗第二行
借助图画和想像入境:
品读感悟
指名说
读诗句
借助图画和想像入境:
品读感悟
如果学生说的不全面,教
师可以适当补充。
(5)出示“小舟撑出柳荫来”
课件播放古诗
四、背诵课文:体验情感,积累语言。
五、拓展延伸:激发读写兴趣诗歌欣赏
第三课时
一、读古诗。
再次整体感悟诗意,背诵古诗。
二、用多种形式认读二类字:
三、分析字形,指导生字书写。
(1)、认读生字。
(2)、记忆写字形、指导书写。
(3)、师领着书空。
(4)、口头组词。
(5)、在田字格小黑板上范写,指导学生仿写。
齐读“小舟撑出柳荫来”
再欣赏古诗,体会情感。
学生欣赏
学生背诵
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加入自己的识字经验及想象来记忆。
形近字比较,度——席;形声字比较,似——以;阴——荫
先让学生自己观察结构,怎样写漂亮?在指导学生按笔画顺序规则写字,并注意汉字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