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填海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评估综述
填海造地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研究
填海造地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研究填海造地工程是现代城市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通过将海域中的浅水区域填充,可以扩大陆地面积,增加城市用地,满足城市人口增长的需求。
然而,填海造地工程的实施也会对海洋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填海造地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及其可能产生的风险。
一、填海造地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1. 填海造地密度增大,影响水流动力学填海造地工程会改变海域的地形和地貌,造成海底坡度的变化,进而影响水流的流速和流向。
特别是一些影响力较大的填海造地工程,如香港西九龙站填海,将会影响海洋内部的环流和水质分布,从而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2. 靠海填海造地易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填海造地工程所用的填海材料来自海底,由于材料的不均匀性和填海区域原有的地质条件,可能会造成填海区域内部的地层不平衡。
严重时,可能会引发地质灾害,如滑坡、塌陷等,给填海造地区域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
3. 底部沉积物受到扰动填海造地过程中,海底会被大量的泥沙覆盖和压实,导致沉积物原有结构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这种影响可能会延伸到临近区域,如深海底部生态系统的影响,则更难以评价。
4. 城市建设导致海洋污染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填海造地工程已经成为治理海洋垃圾的重要手段。
但城市建设也会贡献大量的垃圾,其对周边海洋环境的影响肯定是不可忽视的。
填海造地对底部生态系统的影响也将进一步促使海洋生态系统的污染。
二、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根据填海造地工程的影响,我们需要进行风险评估,找出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或负面偏差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
因为当填海造地工程的风险无法承受时,其对社会、经济、生态等产生的影响则是难以完全挽回的。
1. 科学辨析,针对性改进我们需要对填海造地工程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估,并综合考虑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人类建设的需求,找到其内部关系,以工程实施为出发点,控制环境风险。
2. 精准施工,实现环境和谐在填海造地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地质特点和海底生态环境,我们可以使用一系列技术手段和工程设备来实现工程的准确施工,并控制工程的生产过程,以减小填海造地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大型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大型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郭江泓(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1122)摘要:填海造地可解决部分沿海地区拓展城市发展的需求,满足港口码头、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
大型填海工程对滩涂植被、鸟类、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将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建设过程中应采取合理选址、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监督管理等环境保护措施,减缓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大型填海工程;海洋生态环境;生态保护措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土地资源需求越来越强烈,尤其在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群的逐渐形成,土地短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因此,填海造地成为沿海地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重要手段,其中港口码头、机场、产业园区建设等往往需要采用大型填海工程来解决。
相比于小规模填海造地项目,大型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减缓不利影响更为必要。
1 大型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1.1 对植被和鸟类的影响大型填海工程占用了大面积的近岸海域滩涂资源,对滩涂地区生长的植被将会造成直接破坏;而在南方部分地区还分布有红树林等特殊植被生境,填海同样可能造成部分红树林特殊植被的破坏。
大型填海工程对鸟类的影响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施工期间噪声、灯光、人类活动等对鸟类栖息、觅食等产生干扰影响,另一方面是填海占用了滩涂生境,将造成鸟类部分栖息觅食地的减少。
1.2 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包括对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渔业资源和珍稀海洋生物等的影响。
大型填海工程施工期间清淤、抛石、吹填排水等工序均会产生悬浮泥沙影响,悬浮泥沙将降低水体透光率,进而造成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损失;高浓度悬浮泥沙会堵塞游泳生物的鳃部,造成渔业资源损失。
填海永久占用海域也将导致活动能力较差的潮间带生物、底栖生物死亡。
工程施工期间打桩、爆破等作业产生的噪声也可能对石首鱼科、海洋哺乳动物等产生不利影响。
海水利用工程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
海水利用工程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庞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为人类提供了众多的生态服务和资源。
然而,随着人们对海洋资源的不断需求和海洋开发利用的日益增多,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海水利用工程作为一种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其对海洋生态系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相关的影响评估。
海水利用工程是指利用海水进行能量开发、淡化处理和废水处理等各种工程活动。
常见的海水利用工程包括海水淡化、海洋热能利用和海水废水处理等。
这些工程活动虽然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压力和影响。
首先,海水淡化工程是应对淡水资源短缺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海水利用工程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然而,海水淡化过程中所涉及的高温、高盐度和混悬物等问题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冲击。
例如,海水淡化过程中产生的高盐水和混悬物可能被直接排放到海洋中,导致海洋盐度和水质的变化,从而影响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次,海洋热能利用是一种开发海洋能源的方式,通过利用海洋温差和温度梯度来产生能源。
虽然海洋热能利用被认为是一种可持续的能源形式,但其中的工程活动可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海洋热能利用过程中需要建设温差电站和温度梯度电站等设施,这些设施的建设可能会破坏海洋生物栖息地,影响海洋生物的迁徙和繁殖。
最后,海水废水处理是一种利用海洋自净作用处理废水的方式。
海水废水处理通过将废水排放到海洋中,利用海洋的自净能力来降低废水对环境的影响。
然而,在废水排放过程中,由于排放的废水中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和污染物,这些物质可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害。
因此,海水废水处理需要在废水排放前进行严格的排放标准和监测,以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为了评估海水利用工程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
首先,需要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现状进行调查和评估,以了解现有的海洋生态系统状态并评估其健康状况。
填海造地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与防治
填海造地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与防治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在全球物质和能量循环、气候调节、海洋资源开发以及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我国海岸线及沿海地区的土地、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填海造地等人类活动也越发频繁,给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填海造地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一、填海造地的负面影响1. 破坏生物多样性对于海洋生态系统而言,生物多样性非常重要。
填海造地会直接破坏海洋潮间带、河口、海湾等生态系统的丰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填海造地不仅减少或消失了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还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
2. 破坏海岸线生态屏障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带,它是海岸堆积物与海洋波浪之间的动态平衡状态,是防止海浪冲刷、涌潮侵蚀、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的天然屏障。
填海造地会打破海岸线的生态平衡,使原本强大的海岸线生态屏障失去了抵抗自然灾害的强度和能力。
3. 破坏沿海地区生态系统联接海洋是生态系统之间的纽带,相邻生态系统之间形成生态系统联接。
在现代化建设中,随着沿海地区开发利用的加剧,人类活动破坏了这些生态系统联接,使得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了影响和冲击,从而破坏这些生态系统联接的功能和稳定性。
二、填海造地的防治措施1. 选择合适区域填海造地在填海造地的过程中,应当选择合适的区域进行建设。
在选择填海造地区域时,应当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生态环境现状、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因素。
2. 采取科学的填海造地方法填海造地的方法应当遵循科学规范。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应当采取环保措施与科学方法,减少环境污染,加强生态保护。
3. 加强生态治理和监管为了避免填海造地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应当建立严格的生态治理和监管体系,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加强对填海造地工程的监督和管理。
三、结语填海造地的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有着显著的影响,影响因素众多,应当从多个方面入手,引导合理开发,加强生态保护。
围填海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监管建议
围填海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监管建议围填海是指利用淤泥、砂石等填充材料在海域内围堤围填,使原本的海洋变成陆地,以解决陆地资源有限的问题。
围填海可以拓展土地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但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围填海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监管建议。
围填海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体环境问题:围填海建设过程中,大量原本属于海洋的土地被填充,改变了海洋生态系统的格局。
围填海会破坏水下生物栖息地,破坏珊瑚礁、海草床等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
而填海造陆会导致海洋生物迁移和栖息环境改变,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2. 生物多样性减少:围填海使得原本属于海洋的土地变成陆地,会破坏海洋与陆地之间的生态过渡带,导致海洋生物在陆地上迁移受阻,引起物种的减少和生物多样性的降低。
围填海之后新生成的土地上常常兴建建筑和基础设施,进一步破坏了陆地上的原生生物栖息地。
3. 水资源问题:围填海改变了原本的水流动态,会导致水域的淡水资源减少。
海洋中的咸水被大量排入围填区域,原本属于围填区域的淡水则被排入海洋,使得防潮堤外的水资源变得匮乏。
这不仅会对当地居民的饮用水供应带来问题,还会影响周边生态系统的平衡。
4. 河口湿地消失:围填海会带来大量的沉积物,使得原本的河口湿地减少甚至消失。
河口湿地是海洋和陆地之间的过渡带,是许多海洋生物的繁殖场所和栖息地,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围填海会破坏河口湿地,导致鸟类和其他动植物的栖息环境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威胁。
1. 严格限制围填海规模:政府应建立科学的环境评估机制,制定一套严格的围填海准入标准和规范,确保围填海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可控性。
对于生态脆弱区域和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应禁止围填海行为。
2. 加强监管力度: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围填海项目的日常监管和检查,确保项目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监管部门应定期进行专业技术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3. 强化生态保护意识:政府应加强对公众和企业的环境教育,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人工岛机场填海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
人工岛机场填海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1 数据与方法1.1 概念框架人工岛机场填海建设规模之大史无前例,对海域及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深远,对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系统的部分自然属性甚至造成永久性的改变[23].相比于顺岸式海上机场,人工岛机场为离岸式建筑,占用岸线较少,可减少对自然海岸线长度与形态的干扰.但人工岛机场多依托自然海岛进行建设(如厦门大嶝岛机场和香港赤腊角机场),使岛屿陆地化,改变了原有的海底地形地貌.1.1.1 对水动力的影响人工岛建设对水动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①减小纳潮量.人工岛建设会造成海湾面积减小,影响海湾纳潮量;②潮流运行不畅.人工岛改变了水域边界轮廓,使局部区域潮流运行不畅.1.1.2 对水质环境的影响人工岛建设对水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填海施工期抛石、挖淤泥产生的大量悬浮物、施工船舶作业污水、含油污水的排放,以及陆域、船舶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的入海等.此外,人工岛建设也会削弱海水的自净能力和纳污能力.1.1.3 对生态的影响人工岛建设对海洋生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直接影响,即人工岛永久性占据该区域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间;二是间接影响,即填海施工产生的悬浮物对鱼类和海洋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海洋生物的直接死亡、免疫力下降,产卵孵化和成活率降低、洄游习性改变、饵料丰度减少、捕食效率降低等.最后,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构建了人工岛机场填海对生态环境各方面影响的概念框架,见图1.图1 人工岛机场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概念框架Fig.1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impact of artificial island airport construction onecological environment1.2 工程背景某人工岛机场位于我国北部近岸海域.工程距岸3km,海域水深5~8m,填海面积约20km2,预计需填筑土石方3亿m3.工程于2012年开工,预计2020年完成.就规模而言,该人工岛机场建成后将成为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填海土石方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海上人工岛机场项目.1.3 评价方法1.3.1 基本思路本文评价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对工程建设概况及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子和影响范围;其次,确定评价的时空尺度与评价等级;再次,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权重;最后,对工程建设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定量评价,并以空间可视化方式进行分析.具体流程见图2.图2 人工岛机场填海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思路及流程Fig.2 Assessment process of impact of the reclam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artificial islandairport on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1.3.2 指标体系罗先香等[25]指出,海洋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组成的多层次复杂系统.因此,人工岛机场填海建设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其实质就是通过对海洋非生物和生物因子的影响,进而改变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海洋非生物因子主要包括海洋生物生存环境的质量,如海水环境、沉积环境和生物质量,可用“生境质量”表示.海洋生物因子主要包括海洋生物资源的数量和状态,可用“生态响应”表示.因此,基于人工岛机场填海建设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概念框架(图1),将指标体系的准则层设为生境质量和生态响应,其中,生境质量又包括水质环境和沉积环境2个部分.指标体系见表1,指标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判定,部分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表1 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Table 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reclam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artificial islandairport on the marine eco-environment(1)富营养化指数富营养化指数由海水中化学需氧量、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3种物质的浓度构成,是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计算公式如下:式中:E为海水富营养化指数;COD、DIN和DIP分别为水体中化学需氧量、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实测浓度(mg/L).当1≤E≤3时,表明海水呈轻度富营养化状态,当3<E≤9时,表明水体为中度富营养化,而E>9则表明水体已是重度富营养化.(2)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是通过不同重金属的毒性和背景值来评价重金属对生态系统危害的一种有效方法,计算公式如下:式中:R i为沉积物中重金属i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n为重金属的种类;T i为重金属i的毒性响应系数;W i为重金属i的污染指数;W si和W0i为重金属i的实测值和背景值,μg/L.本研究中各类重金属毒性响应系数和背景值的取值见表2.(3)生物多样性指数生物多样性代表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复杂性,是目前公认的衡量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Shannon-Weaver生物多样性指数(H)对工程海域生物多样性进行评价,计算公式如下:式中:H为生物多样性指数;S为获得的样品中生物种类的数量;N i为样品中第i种个体的数量与总个体数量的比值.表2 沉积物重金属毒性响应系数和背景值Table 2 Sediment heavy metal toxicity response factors and background values1.3.3 指标归一化在进行评价之前,首先要对各评价因子进行评分,由于各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和数量级,因此无法直接进行比较和计算.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本文在利用指标体系进行定量计算之前,首先对各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处理方法是将指标的实际调查数据与基准值进行比较,计算公式如下:式中:a i是指标i的实际调查数据,a i0是指标i的评价基准值;V i是指标i的归一化评分.公式(4)适用于正向指标,即指标的数值越大,生态环境质量越高,如海洋初级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公式(5)适用于负向指标,即生态环境质量随着指标数值的升高而降低,如富营养化指数和悬浮物浓度.在归一化处理中,本文对指标基准值的确定主要基于以下原则:①若有国家标准的,则以国家标准为基准值,如富营养化指数和悬浮物;②若无国家标准,则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如潜在生态危害指数;③若①和②都不存在,则以工程建设前的海域调查值为基准值,如浮游动物生物量.各指标基准值及来源见表3.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工程所处区域为工业与城镇用海区,水质管理目标应为三类水质,但由于工程周边存在国家自然保护区,因此,经综合考虑,本次评价以一类水质标准、一类沉积物标准作为部分指标的基准值.表3 海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基准值Table 3 Baseline values of various indicators for marine eco-environmental impactassessment注:“-”表示无此项.1.3.4 评价模型采用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指数(EI)(以下简称生态指数)来评价人工岛机场填海建设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计算公式如下:式中:EI为生态指数,其结果为0~1;W i为指标i的权重值;S ij为第j个监测站点上指标i的归一化评分,n代表指标个数,l代表监测站点的个数.目前,尚未有统一的生态指数划分标准,因此,参考已有研究[25,32]与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将生态指数(EI)划分为3个等级,即(0,0.6]、(0.6,0.75]和(0.75,1],分别代表生态环境综合质量较差、一般和较好.在此基础上,采用生态指数的变化量(ΔEI)来衡量人工岛机场填海建设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公式如下:式中:ΔEI为人工岛机场建设前、后生态指数的变化量;EI jq为人工岛机场建设前站点j的生态指数;EI jh为建设期站点j的生态指数.参考已有研究[25,32],根据生态指数变化量(ΔEI)的值将人工岛机场填海建设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划分为3个级别,即轻微(ΔEI≤0.15)、一般(0.15<ΔEI≤0.3)和严重影响(ΔEI>0.3). 1.4 数据收集与处理本文所用数据为2011~2015年人工岛填海工程所在海域的采样调查数据,调查项目包括水质数据、沉积环境和生物数据.样品的采集和分析过程参考文献[33].在监测站点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为获得机场影响范围内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本文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中的空间插值方法对未监测区域进行分析.常用的空间插值方法包括反距离权重法(IDW)、克里金插值(OK)和样条函数法(SP)等.为选取符合工程海域数据特点和区域特性的空间插值方法,本文采用交叉验证法对不同插值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估,即分别采用上述3种方法对2012年调查获得的108组磷酸盐数据进行空间插值,从插值结果中提取验证站点的插值数据,并将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计算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见表4.由表4可知,反距离权重法(IDW)的误差低于克里金(OK)方法和样条函数法(SP),说明反距离权重法更适合于本文研究区域,因此选取反距离权重(IDW)法作为本文空间插值分析的方法.表4 不同插值方法交叉验证结果的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cross-validation results for different interpolation methods2 结果与讨论2.1 评价指标时空分布特征2.1.1 指标年际变化特征2011~2015年工程海域各指标评分见图3,其中生境质量指标评分见图3a,生态响应指标评分见图3b.在生境质量方面,2011~2015年工程海域水质环境指标存在起伏波动,但年际变化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规律;沉积环境质量比较稳定且满足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生态响应指标则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鱼卵和仔鱼密度在2014和2015年的下降幅度尤为显著.2.1.2 空间插值结果与分析根据2011~2015年工程海域调查数据,采用反距离权重方法得到的各指标插值结果见图4.①在富营养化指数方面,工程海域富营养化程度较高,其中轻度以上富营养化水体面积占总面积的80%左右,这是由海水中的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造成的.富营养化指数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近岸养殖区附近(图4a).②在有机污染方面,海域溶解氧和油类均位于基准值以下,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人工岛机场的西北部海域(图4b).③对于硫化物,整个海域均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高值主要分布在人工岛机场工程南部近岸海域附近(图4c).④潜在生态风险总体上较低,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均符合第1类沉积物质量标准,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人工岛机场东侧近岸海域(图4d).⑤海域鱼卵仔鱼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人工岛附近及北部海域,近岸相对较低(图4e).⑥浮游动物生物量低值出现在南部近岸区域,高值集中在人工岛北部附近海域(图4g).⑦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低值集中在人工岛北部附近海域,高值集中在人工岛机场所在区域,总体呈现由北向南递增的趋势(图4h).图3 2011~2015年评价指标评分Fig.3 Results of evaluation indicators from 2011 to 20152.2 生态指数时空变化特征由公式6,经计算可得工程海域2011~2015年的生态指数,见图5.由图可知,2011~2013年的生态指数分别为0.84、0.83和0.78,对应的生态环境综合质量为较好.2014和2015年分别为0.66和0.48,对应的生态环境综合质量为一般和较差,可以看到,2014年和2015年工程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下降.图4 2011~2015年评价因子平均值空间插值结果Fig.4 Interpolation results of mean value of evaluation factors from 2011 to 2015采用反距离权重法插值得到的工程海域生态指数空间分布见图6,不同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的海域面积比例见表5.由图和表可知,2012年,生态环境质量为一般的水域面积比例为9%,较2011年略有增加,主要分布在人工岛南部近岸海域;2013年,生态环境质量为一般的水域面积比例为7%,比2012年略低,但仍高于2011年,主要分布于人工岛机场填海施工区附近海域;2014年,生态环境质量为一般的海域面积比例为87%,远远高于前3a,且出现了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区域,约占5%,主要分布在人工岛机场东南角附近海域;2015年,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海域面积进一步扩大,面积约为15%,分布范围也由机场东北角增至整个机场的东部海域.图5 2011~2015年工程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Fig.5 Comprehensive index of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the construction sea areas from2011 to 2015图6 工程海域生态指数的空间插值结果Fig.6 Spatial interpolation results for the ecological index in the construction sea表5 不同生态环境综合质量的海域面积比例(%)Table 5 Proportion of sea area with different quality level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结合评价因子的空间分布,分析认为,2011和2012年工程海域生态质量一般的区域的主要是由富营养化指数较高引起的,这与建设前该海域密集的养殖活动有关.据历史资料显示,2009年以前,工程海域海水养殖开发活动密集,几乎密布于近岸5km海域.养殖方式包括围海养殖、浮筏养殖、底播养殖以及育苗室养殖.其中,底播和浮筏养殖的规模与密度最高.养殖期间的投饵、残饵以及鱼类死亡增加了海水中的营养盐浓度,而湾底较弱的水动力条件又会加剧营养盐积累,从而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2013~2015年,随着工程的开展,养殖活动逐渐退出,此时,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回升至较好状态,而人工岛施工区附近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由较好降至较差,并于2015年进一步扩大.2.3 影响程度时空变化特征由于2011年人工岛机场填海建设尚未大规模开展,因此本文将2011年作为参照年.通过公式7,经计算可得工程海域生态指数变化量(以下简称生态变化量)(ΔEI),见图7.由图可知,2012~2015年的生态变化量分别为0.003、0.05、0.17和0.38,说明2012和2013年海域生态环境未受到人工岛机场填海建设的影响,2014年受到了一般程度的影响,2015年受到了严重程度的影响.综上可知,人工岛机场填海建设对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呈分段和逐年递增的趋势,2014和2015年的影响较大.图7 2012~2015年生态指数变化Fig.7 Changes of the eco-environmental composite index for 2012~2015 采用反距离权重法插值得到的工程海域生态变化量空间分布见图8.由图可知,2012和2013年工程海域生态变化量均低于0.15,说明未受到人工岛机场填海建设的影响;2014年约有30%的海域受到了影响,其中有6%的区域受到了严重影响,主要位于人工岛东南角海域.2015年,严重影响区域的比例增至54%,其范围也由机场一隅扩大至机场东部海域.这可能是施工产生的悬浮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为进一步说明,本文对主要生态指标与悬浮物浓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图9为2012~2015年研究区悬浮物浓度与底栖动物生物量和鱼卵密度的相关性.由图可知,底栖动物和鱼卵密度与悬浮物浓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主要表现为随悬浮物浓度的增加呈指数式减少,尤其当悬浮物浓度超过15mg/L时,二者的下降幅度尤为明显.图8 人工岛机场填海建设期生态变化量空间分布Fig.8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ological change during the artificial island airportconstruction图9 研究区悬浮物浓度与生态响应指标的相关性Fig.9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ncentration of suspended matter and ecological index 此外,本文认为影响程度的变化也与工程海域生物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有关.由指标空间分布可知,浮游植物密度和浮游动物生物量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人工岛北部的海岛附近,该区域紧挨人工岛机场的填海施工区.在2012和2013年,机场填海工程尚未触及到生物分布的高值区,故影响尚不明显.随着填海的推进,工程建设逐渐进入生物分布的密集区,其对生态的影响也逐渐体现出来.2.4 评价的不确定性分析由于人工岛机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文评价结果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指标体系选择的不确定性.生态环境的变化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尽管本文在选择指标时主要选择与填海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因子,但仍无法排除气候、降雨等因素的干扰,从而使评价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如何更加科学地选择具有代表性、且与生态系统变化相关性较大的特征指标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影响程度分级的不确定性.目前,人工岛机场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的影响仍处于探索阶段,其影响深度和广度仍未形成共识,特别是影响程度分级目前尚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在对影响程度进行分级时主要参考了已有研究和工程海域不同历史时期的环境差异,虽然与实际情况可能存在不同,但其结果可反映出填海工程生态影响的时空变化特征,因此,本文分级是较为合理的.但对于其他海域或海洋生态系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2.5 研究区其他用海项目对评价的干扰为分析研究区内其他用海项目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本文采用遥感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区其他建设项目的用海情况.基于2011和2015年HJ-CCD卫星影像,利用遥感技术提取了5a间工程海域海岸线变化,技术流程详见文献[34],提取结果见图10.可以看到,除人工岛机场外,海域周边还有3项建设工程,分别为机场北部的B项目、机场东岸的A项目以及机场南部的C项目,其中,除C项目属于桥梁外,其余均以填海方式建设,建设规模见表6.对比这几项工程,可以看出本文研究对象—人工岛机场的建设规模远远超过其他项目,因此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远非其他项目可比.综上所述,可认为工程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工岛机场的填海建设.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人工岛机场填海工程尚未完工,因此本文仅能反映出工程对环境的阶段性影响.至于后续建设的环境影响以及机场运营后的长期影响,将是本文下一步的研究重点.图10 2011~2015年工程海域面积变化监测结果Fig.10 Coastline change of construction sea area for 2011~2015图中绿色区域为2011年以后建设的工程,表6 工程海域建设项目用海面积与方式Table 6 The scale and sea use mode of all projects in the construction sea area注:某人工岛机场的面积为2011~2015年的填海面积.3 结论3.1 人工岛填海工程对海域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值为0.38,处于“严重”影响程度,其中2014和2015年的影响尤为明显.3.2 空间上分布上,严重影响区域主要集中于人工岛附近海域,约占研究区的54%.通过历史遥感影像对比,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主要由人工岛施工引起.3.3 人工岛填海施工期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底栖生物量和鱼类资源的大量损失,在制定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方案时应对此予以足够重视.。
围填海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监管建议
围填海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监管建议围填海是指在海滩、沿岸湿地等地区用围堤或填筑费工程改造海域,从而形成陆地的一种开发方式。
围填海虽然可以扩大国家土地面积,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但是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本文将就围填海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监管建议。
首先,围填海会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最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承载了丰富的物种和物种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然而,围填海会破坏原有的海洋生态系统,破坏物种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同时,围填海造成的污染物排放和底质搅动也会对海洋生物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应该加强对围填海项目的环境评估和管控,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其次,围填海会对海洋水质产生不良影响。
围填海工程需要充分利用河流水源补给填海水源,然而,这些河流水源中往往含有大量的悬浮物、营养物质和有机污染物,因此在填海过程中,这些有害物质会被引入海域,导致海洋水质恶化。
另外,围填海项目还会使河口湿地、滨海湿地等退潮区域减少,降低了自净能力和水质净化能力。
因此,在围填海项目中应增加处理河水的环节,减少对海洋水质的污染。
此外,围填海会引发沿海地质灾害。
海岸带是地质灾害高发区,围填海工程往往需要在沿海地区进行填海和围堤建设,容易诱发地质灾害。
由于围填海改变了地形,增加了地质应力,可能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因此,在围填海项目中,应加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和防控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最后,围填海会影响沿海地区的海洋交通。
围填海项目会改变原有的海岸线和水深,可能会对沿海地区的港湾、码头和航道造成影响,增加航行风险。
因此,在围填海项目中应加强对沿海交通的规划和管理,确保航行安全。
围填海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围填海项目的审批和管理,确保项目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
同时,应加强环境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围填海项目中的环境问题。
其次,应加大对围填海项目的环境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惩罚措施,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围填海活动的海洋环境与生物资源影响及对策建议
围填海活动的海洋环境与生物资源影响及对策建议身份证号:******************山东青岛266555摘要: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凸显优势,并且受到社会各界的诸多关注。
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海洋开发和利用为基础,随着海洋开发热潮的到来,海洋工程建设也逐渐增多。
但在建设初期由于海洋环境保护意识较为薄弱,对海洋工程建设的管理不到位,以及对海洋工程污染损害疏于防治,致使海洋工程建设出现较多问题,最为突出的是乱填海、炸岛、填岛、建设连岛大坝、违法设置排污口等。
目前在海洋工程污染海洋环境及资源案件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相关法律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围填海;海洋环境;生物资源引言海洋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空间,但随着海事活动日益频繁,海洋环境正发生改变。
因此,为保持良好海洋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加强海洋环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一,海洋环境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蕴含丰富资源供人类生产生活。
但由于部分民众法律、生态意识薄弱,在从事海洋活动不重视环境保护,一定程度上影响海洋环境,且由于海洋污染扩散快、持续性强、危害性大,影响了海洋生态和人类生活。
基于此,我国政府应着力加强海洋环境防治工作。
其二,2021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1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一些海域出现劣四类水质,个别点位总磷、氨氮、悬浮物、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等超标,虽然从总体上我国海洋环境持续向好,但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任重道远。
因此,我国政府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不容松懈。
1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由于海洋具有公共产品属性,海洋环境污染所带来的负外部性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海洋环境规制予以解决。
环境规制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国家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补偿论”认为,海洋环境规制通过制定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对海洋污染治理的财政支持力度等措施,能够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海洋产业,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进而促进海洋环境治理。
生态环境:浅谈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浅谈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1围填海工程建设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11近岸海域水文动力环境改变围填海项目建设是要按照“先围后填”的原则,通过在工程外围修建海堤、围堤、护岸等永久性水中构筑物将填筑区域与海相隔,然后通过推填、吹填等方式形成陆域。
新建的海堤、围堤、护岸一般即为新形成的海岸线,此类岸线多为笔直或呈弧形,与原有自然岸线相差较大,邻近海域的潮汐、波浪都将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到区域的水动力、泥沙冲淤、地形地貌等。
如郭伟等[6]发现经过20年的围填海,到2000年深圳西部海岸滩槽演变剧烈,伶仃洋海岸地区纳潮量减少20%~30%,深圳湾纳潮量减少15.6%,造成了一系列严重影响;大连市于普兰店湾、复州湾和大窑湾内部进行大面积围填,使得水动力条件不断减弱,海域淤积严重,进而丧失海湾属性[7];厦门西海域和同安湾开发直接改变了海域潮流运动特性和水动力条件,大大减少海域纳潮面积,出现明显的淤积现象。
大规模的围填海工程甚至可能影响到项目所在海湾的纳潮量和防洪排涝,对沿海城市处理风暴潮和内涝等突发性自然灾害时产生风险隐患。
12沿岸海域生态系统受损围填海占用的是海洋空间,是将海洋变成了陆地,作为海洋的“原住民”———海洋生物所受的影响和冲击是最大的,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被破坏,迫使游泳动物举家搬迁,浮游动植物随波逐流,潮间带和潮下带底栖生物大部分遭遇灭顶之灾,红树林、芦苇等环境敏感湿地植物被砍伐填埋,从而丧失了生态调节功能,区域生物的种类、密度、多样性和群落结构都将随之改变、演替[9],这种变化和影响会通过生态链、食物链逐渐延伸到沿海陆地生态系统、滩涂湿地生态系统、河口湾生态系统和沿岸浅海生态系统,而且其影响程度和结果都是不可测的。
如胶州湾沧口潮间带的生物种类从60年代的141种锐减到90年代的不到10种,且在2007年的海洋生态系统评价中被评为亚健康。
13滨海湿地生态和景观破坏滨海湿地除了在净化海洋、降低海洋污染、防治海岸侵蚀方面有重要作用外,芦苇、红树林等滨海湿地也可为丹顶鹤、白鹭和黑嘴鸥等多种珍稀鸟类提供栖息、繁殖地及迁徙的中转地,独特的、优美的滨海景致和自然风光,也是进行户外活动、体验自然、促进身心健康的首选。
围填海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监管建议
围填海的生态环境问题及监管建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围填海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土地开发方式。
围填海是指通过填充海洋或者河流的方式,改变原有的水域地貌,把海域变成陆地。
围填海的方式对于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
本文将对围填海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监管建议。
围填海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体生态系统破坏:围填海直接破坏了原有的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和迁徙通道被破坏,很多物种受到了威胁甚至灭绝。
围填海还会导致水质变差,水体富营养化、酸化等问题,对水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带来了不利影响。
2. 水资源利用不当:围填海会对原有的海洋资源进行破坏,包括对渔业资源的破坏以及对海水的过度利用。
围填海还会对地下水资源造成影响,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甚至引发海水倒灌等问题。
3. 生物多样性丧失:围填海改变了原有的海域地貌,导致当地的地貌和植被发生变化,这会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导致很多特有种和生态系统丧失。
4. 自然灾害风险增加:围填海改变了原有的地质条件,往往会导致沿海地区的自然灾害风险增加,包括风暴潮、海啸、海岸侵蚀等问题。
面对围填海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加强相应的监管措施,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以下是关于围填海的监管建议:1. 加强规划管理: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围填海项目的规划管理,严格控制围填海的规模和范围,确保围填海的项目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2. 加强环境评估:对围填海项目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估,评估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修复方案。
3. 强化监督检查: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围填海项目的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和环境破坏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确保围填海项目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标准。
4. 促进科学技术支撑:加强对围填海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推动围填海工程的科学化、智能化,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5. 加强公众参与:在围填海项目的规划和决策过程中,要积极开展公众参与,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围填海项目符合公众的利益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围填海项目生态评估技术指南(试行)
附件1围填海项目生态评估技术指南(试行)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国发〔2018〕24号)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等相关技术规范,制定本指南。
1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国务院关于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的通知》(国发〔2018〕24号)中涉及的历史遗留围填海项目。
2总则2.1评估目标根据合理的评价标准,运用生态学方法,评估围填海项目对海洋生态造成的影响和海洋生态价值的损害,明确主要生态问题,提出生态修复对策,为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2.2评估原则围填海项目生态评估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生态优先。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立足于自然资源的整体性保护,开展科学评估。
——分类施策。
根据围填海项目造成的生态影响,有针对性提出处置方案和生态修复对策。
——科学严谨。
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运用成熟的评价标准,客观评估围填海项目造成的生态影响和生态损害。
——统筹兼顾。
统筹考虑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最大程度降低处理成本,调查要素以生态评估需求为主,可兼顾海域使用论证的需要。
2.3评估单元集中连片或相邻的围填海项目一般应进行整体评估,单个围填海项目可进行独立评估。
2.4评估范围生态评估范围应涵盖围填海项目实际影响到的全部区域。
一般以用海外缘线为起点划定,围填海面积大于等于5hm2的向外扩展15km,小于5hm2的向外扩展8km。
2.5评估内容围填海项目生态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围填海项目生态影响评估,对水文动力环境、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海水水质和沉积物环境、海洋生物生态、生态敏感目标等进行影响评估,如项目可能已对海岸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或损害时,应开展相应的评估工作;——围填海项目生态损害评估,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海洋生物资源的损失进行评估;——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估;——生态修复对策。
盘活存量围填海的海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估算--以杭州湾新区为例
盘活存量围填海的海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估算--以杭州湾新区为例任海波;朱志海;毋瑾超;何从颖;张肖荣【摘要】Taking Hangzhou Bay New Area for an example,the marine ecosystem service valua-tion of stock reclamation was assessed in this paper refer to the reclamation research.The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about stock reclamation were also offered.%文章参考围填海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研究,以杭州湾新区盘活存量围填海为例,估算盘活存量围填海的海洋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同时针对盘活存量围填海,提出摸清家底、明确管理责任主体等对策建议。
【期刊名称】《海洋开发与管理》【年(卷),期】2016(033)010【总页数】4页(P26-29)【关键词】围填海;海域综合管理;海洋生态;集约用海【作者】任海波;朱志海;毋瑾超;何从颖;张肖荣【作者单位】宁波海洋开发研究院宁波 315040;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宁波315010;宁波海洋开发研究院宁波 315040;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310012;宁波海洋开发研究院宁波 315040;宁波市鄞州区咸祥镇人民政府宁波3151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5;X821沿海地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和支撑,在全国14%的土地面积上汇集全国40%的人口、创造全国60%的GDP[1]。
土地资源供给不足已成为沿海地区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填海造地逐渐成为沿海战略实施空间保障的重要方式。
填海造地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据估算,每公顷填海造地可吸引投资0.5亿元;2008—2012年间填海造地拉动就业约 98 万人,对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4.56%[2]。
围填海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
围填海项目后评估指标体系围填海项目是近年来国内频繁出现的一种土地开发方式,它通过将海水域或沿海湿地填充围垦,形成新的陆地资源。
然而,围填海项目对海洋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需要建立科学严谨的评估指标体系来评估其影响和效益。
下面将从生态环境评估、社会经济效益评估和可持续发展评估三个方面,提出围填海项目后评估的指标体系。
一、生态环境评估指标体系:1.海洋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多样性指数、底栖动物数量和种类、鱼类资源等。
通过对填海区与周边水域的对比,评估填海项目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2.水质与水体污染:包括海水富营养化程度、水体pH、水体透明度等指标,以及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悬浮物等的检测和评估,以避免填海项目对海域水质造成污染。
二、社会经济效益评估指标体系:1.土地开发利用效益:包括填海后新增土地面积、土地利用方式(例如农业、工业、旅游等)、新增用地率等,评估填海项目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益。
2.经济增长效益:对填海项目的经济产出、就业机会带来的增长进行评估,包括填海项目的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以及填海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
3.环境保护效益:评估填海项目对原有陆地资源(例如农田、自然湿地等)的保护程度,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包括减缓城市化进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三、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1.绿色发展指标:评估填海项目在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包括填海区域绿色建筑比例、用能效率和资源利用水平等指标,以及填海项目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程度。
2.社会公平指标:评估填海项目对周边居民的公平性和平等性,包括填海项目对渔民和周边居民的就业机会和生活质量带来的改善程度,以及填海项目是否造成资源和财富的不平等分配。
3.生态安全指标:评估填海项目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包括填海后对周边或上下游地区的水流、海岸线稳定性、灾害风险等的影响程度,以及填海项目对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影响。
围填海工程施工工艺及对周边海洋环境影响评价
围填海工程施工工艺及对周边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围填海工程施工工艺及对周边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某二期围垦工程区现涂面高程1.22~3.83m(85国家基准面高程,下同),为高滩区。
工程区原养殖用海域,由于多年来工程区涂面不断淤积,现已不适合继续进行围塘养殖,因此,对该二期围垦区内西部的滩涂进行回填形成建设用地。
1结构形式1.1围堰结构形式为了防止施工期抛填作业时水土流失以及雨天冲刷产生的泥浆水流出,影响周边水域,在填海区块四周先修筑临时隔堤,然后再进行场区内的填海作业,隔堤高程应超过场地内回填标高(4.00m),取4.00m。
临时隔堤为直立式结构,采用先构筑临时隔堤,然后从北向南依次进行土石方回填,采用分层回填压实法。
1.2陆域抛填工程结构形式采用分层回填实压。
先在围区涂面抛填块石2m高程,分层用压路机预压,然后用开山土石方按0.5m层厚填筑,分层预压,填高到设计高程(4m),逐格逐层地回填预压。
格区内填筑由主干道路向两侧延伸。
考虑到围区内后期需兴建生产基地,因此围区内的石方填筑料,有利生产基地施工,土石方填筑料粒径不宜超0.3m为宜,厚度宜小于50m,分层碾压,采取8t、15t震动压路机。
回填压实后的基础承载力能得到有效地提高,参考国内类似经验,如果采用8t~12t的压路机进行分层碾压,压实影响深度为30cm~40cm,地基承载力可达到8t以上,以能满足生产基地建设时能承受一般机械作业为标准。
(局部可采用浅夯进行压实以达到稳定要求。
)2施本文由收集整理工方案2.1施工作业时遵循先围后填原则,用隔堤将回填区域隔开,同时在回填区域内修建多条顶宽为10m的临时施工道路,作为抛石回填工程进入回填区域的临时运输道路。
自卸汽车将抛石经临时施工道路运输到作业面后,直接抛填,用推土机推平,抛填区域用自卸汽车碾压密实。
总体施工流程如下:2.2根据工程的实际回填情况,结合本工程回填的实际施工工艺,考虑推土机的经济运距为20m,临时施工道路每50m修建一条,围区回填宽度约465m左右,则共需修建临时施工道路10条,编号分为d1~d10。
填海工程评估报告
填海工程评估报告1. 引言填海工程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将海域内的浅滩、河口、海湾等水域地带填平,以用于建设新的陆地区域。
填海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对于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填海工程也带来了环境和生态问题,因此,对填海工程进行评估十分必要。
本报告旨在对一项填海工程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工程的必要性、环境影响、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
2. 工程背景2.1 工程目标填海工程的主要目标是扩大土地面积,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本工程旨在填平A市沿海区域的一片海域,以提供更多的土地用于工业园区和住宅建设。
2.2 工程范围本工程的填海范围涵盖了A市沿海区域的一片水域,总面积约为1000公顷。
填海区域位于A市东部沿海地带,地理条件相对平坦。
3. 环境评估3.1 自然环境影响评估填海工程对自然环境可能造成以下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填海过程将破坏原有的海洋生态系统,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水质造成影响。
为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需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如建立人工海洋保护区。
•水文环境:填海后,原有的水流和洪水排泄系统可能发生变化,可能导致水质下降和洪灾风险增加。
需进行水文模拟和风险评估,确保填海工程不会对附近地区的水文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地质稳定性:填海的区域土地通常是泥沙和海底物质堆积形成的,其地质稳定性相对较差。
填海工程应进行地质勘察和工程设计,确保填海区域的地质稳定性。
3.2 社会经济影响评估填海工程对社会经济可能造成以下影响:•土地资源增加:填海工程将增加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产业发展。
•经济增长:填海工程将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刺激经济增长,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基础设施建设:填海工程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道路、供水、供电等,这将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
4. 结论经过对填海工程进行全面评估,得出以下结论:1.本填海工程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为A市提供大量土地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增加。
围填海海域使用后评估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
围填海海域使用后评估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在对围填海海域使用后进行评估时,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围填海海域使用的影响和效果。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探讨围填海海域使用后评估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
1. 指标体系的建立在评估围填海海域使用后的影响时,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以便对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
这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生活质量等多个维度的指标。
自然环境方面可以考虑水质、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社会经济方面可以考虑围填海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等。
指标体系的建立需要考虑到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评估方法的确定确定评估方法是评估的关键步骤之一。
针对不同的指标,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
对于水质指标,可以采用水样采集和实验室分析的方法;对于经济发展指标,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
评估方法的确定需要遵循科学原理和方法论,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3. 评估过程的实施评估过程的实施是评估工作的重要环节。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各方的参与和配合,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评估过程中需要对评估对象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观测和调查,以获取全面的信息和数据。
评估过程的实施需要科学严谨、操作规范,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4. 评估结果的分析与应用评估结果的分析与应用是评估工作的最终目的。
在得到评估结果后,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找出评估对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评估结果还需要被有效地应用到实际管理和决策中,以指导和推动围填海海域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在本文的我想共享一下对围填海海域使用后评估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围填海海域的使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影响涉及多个领域和层面,需要进行全面而综合的评估。
在建立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时,需要充分考虑围填海区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尊重自然规律,注重可持续发展,确保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围海造地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围海造地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作者:李欣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21期摘要围海造地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大肆填海造地工程引起的环境问题也日益明显。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围海造地工程引发的环境问题,并探讨了国际与国内对此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围海造地生态环境影响中图分类号:X55文献标识码:A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环境的任何改变都有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和生物资源的变化。
当外界环境变化量超过生物群落的忍受限度,就会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从而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
海洋生态平衡的打破,一般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本身的变化,如自然灾害;二是来自人类的活动,而围海造地就是一种人类的活动,适度围海造田可补充土地资源,可有效防治自然灾害袭击如可有效防御风暴潮袭击,避免或缓解海蚀作用的影响,对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保护作用,此外围海造地可减轻人口压力等。
但通过围垦工程和岸线整治,也带来相应的生态负效应,如围海工程使海洋动植物生境改变或丧失、改变海域水动力条件、降低环境容量等等。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围海造陆现状及围海造地引发的环境问题以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21世纪是发展海洋经济的世纪,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力争做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相协调。
1国内外围海造地现状1.1荷兰自13世纪以来的八百多年里,荷兰人共围海造陆8000平方公里,相当于现在国土的五分之一。
荷兰真正国名叫“尼德兰”,译为“低洼之国”。
荷兰全国三分之一的面积只高出北海海面l米,近四分之一低于海平面,为了土地与大自然抗衡,荷兰人建造堤防,阻挡海水,同时荷兰也开展了大规模、长期持续地围海造地行动。
在经历1916年水灾之后,决定封闭并开垦荷兰内海须德海:须德海工程。
阿夫鲁戴克拦海大堤全长32公里,宽90米,高出海面7米,是世界上最长的防洪堤防。
通过修筑沿海岸线和河流堤岸修筑海(河)堤,在通航的入海(河)口修闸坝,同时在原海底开垦农地、兴建排灌水利、营造和谐生态、繁荣海洋运输等。
围填海对海洋水动力与生态环境的影响
围填海对海洋水动力与生态环境的影响作者:李政明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21期摘要:围填海工程改变了港湾海域面积及容量,从而改变了港湾水沙动力环境状况。
作为海洋中物质输运的驱动力,水动力状况发生改变后会引发海水交换能力、纳潮量、水质及沉积速率等一系列环境因子的变化,这些环境因子的变化直接对海域的环境容量与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围填海对海洋水动力与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围填海;海洋水动力;生态环境;影响1、水交换能力及纳潮量围填海后,渤海湾海水半交换时间由300d变成超过600d,海域平均水存留时间明显增加;象山港30d、60d、90d平均水交换率由59.3%,66.4%和71.7%下降至54.7%、61.9%和67.3%;锦州湾由于围填养殖及工程建设,总海域面积大幅减少,导致2000-2005年海水交换率平均减少17.5%,2005-2010年平均减少9.28%;罗源湾2012年与1960年代相比30d平均水交换率减少21.42%。
围填海工程会使海域面积减少、海湾湾口宽度缩短,从而导致纳潮量减少、涨潮流流速变小等问题。
厦门西海域由于周围海域被围,导致纳潮量减少,且随着围填海工程的修建,海水流速大幅降低,而同期未施工海域纳潮量变化不大。
随着胶州湾填海造陆的面积增多,1966-1986年胶州湾纳潮量减小2.67%,至2000年已减小4.63%,至2008年纳潮量减小了6.5%。
罗源湾围填海工程导致浅水海域面积损失25.27km2,纳潮量则减少28.38%。
围填海前后的湛江湾、象山港、深圳湾及锦州湾纳潮量和水交换率呈下降趋势,湛江湾纳潮量减少3.4%;象山港全潮平均纳潮量减少12.6%;深圳湾、锦州湾的纳潮量及水交换率随着海域面积的减少而减小(见表1)。
大面积围填海是造成各海域海水交换率下降、岸线变化剧烈及纳潮量减小的主要原因。
同时,海水交换能力减弱还会降低海水的自净能力,对近海环境造成污染。
围海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环境生物学论文任课老师:刘慧姓名:王玮班级:设农一班学号:0916020121围海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王玮0916020121摘要: 围海造陆工程在我国方兴未艾,它是一些沿海地区用以解决土地不足,缓解人地矛盾,发展经济的有效手段。
但大面积填海造陆改变了海岸带及其周围海域的地质条件,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导致了动植物的灭绝。
论文叙述了围海造陆工程的发展状况,并分析了其生态效应及问题的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字:围海造陆,生态破坏,资源,经济发展围海造地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重要方式,也是人类拓展生存空间和生产空间的重要手段。
世界上大部分沿海国家都有或长或短的围海造地历史,也因此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
增加土地是填海造陆的目标,新增土地用于各业发展,继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填海造陆用于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例如近2000 年来上海市围垦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62%;福建宁德围海造田改变了原有单一的海涂养殖模式,农、林、牧、副、渔、盐全面发展,获得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
近几十年来,沿海城市工业、城市、港口用地需求剧增,在耕地和森林保护政策的限制下,向海要地已经成为趋势。
例如香港填海区面积占现有建成区面积160 km2 的40%,而且是最繁华的区域。
上海的金山石化总厂、浦东国际机场等大型项目都是在填海造陆的基础上兴建起来的。
港口填海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不仅位于淤泥质海岸的天津港、黄骅港等主要是填海造陆兴建,即便位于基岩海岸的天然良港如香港维多利亚港,其港口搬迁与发展所需陆域用地,都是来自填海造陆。
填海造陆的显性收益和投入成本的比值是巨大的,这为地区发展增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即便是围垦用于农业用途,如前述宁德西坡塘,两年左右就能收回投资成本;若填海作为工业、城市或港口用地,则可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巨额财政收入。
我国海岸线长、海湾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最活跃、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区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工程1国外生态系统服务研究1.1全球或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Costanza (1997)首次把全球生态系统提供给人类的功能分为17种类型,并估计全球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价值为16-54万亿美元,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和1997年全球GNP 的比值为1.8:1,该研究成果的发表,在国际上引发了广泛关注[1]。
Pimentel (1997)等对国际上有关自然资本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汇总分析,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美国生物多样性进行的比较研究,结果认为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年度经济价值为2.928万亿美元,该结果不到Costanza 等所估计结果的1/10,Pimentel 等人认为其估计结果是很保守的[2]。
1.2单个典型生态系统价值评估单个典型生态系统价值评估主要集中在流域、湿地、森林体系等方面。
Folke (1991)对波罗的海地区生命支撑服务价值的评估表明日益增长的工业、农业及渔业压力使得自然成本成为了限制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子;Seidl&Moraes (2002)利用Costanza 等人的分类体系对巴西的Pantaal 湿地进行了精确的服务价值研究,计算结果为5839万美元/公顷每年;Ronnbackdui (2002)综合考虑了红树林与其支持的鱼类捕获量和水产养殖产出量之间的生态学关系,得出红树林的生态价值为每公顷750-16750美元;Godoy R (1993)对全球热带森林非木材产品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估;Kramer (1997)对美国居民对热带森林的支付意愿进行了评估。
1.3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估Holmlund 等将鱼类的生态服务功能定义为由人类需求价值演绎出的生态服务功能,认为鱼类资源的过渡捕捞不仅降低了鱼类的可捕获量,种群的生态功能等方面也处于危险境地;Bandara (1998)讨论了斯里兰卡亚洲象保护的净效益及其政策含义。
从上述研究回顾来看,发达国家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体系已近成熟,研究范围比较全面,包括各种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体评估,还包括典型生态系统价值评估。
由于选用的调查方式和数据分析方法的不同,导致各国之间对同一研究对象的分析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2国内研究进展2.1国内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我国关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相对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后才有学者将其内涵和价值评价方法引入到中国,作为一个新的研究体系,目前国内对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还不够完善。
2.1.1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陈仲新和张新时对我国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陆地生态系统效益价值为56098.46亿元/年,海洋生态系统效益价值为21736.02亿元/年,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为值为1.73:1[3];徐中民、张志强采用条件价值法(CVM )的各种模式以及环境选择模型方法,对黑河中上游的甘肃张掖地区和黑河下游的内蒙古额济纳两个地区的生态恢复作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工作,获得了支付意愿数据进行了区域生态恢复的经济价值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域部分地区的环境经济帐户[4]。
2.1.2单个典型生态系统价值评估肖玉等人利用市场价值法,成果参照法和专家咨询的方式对莽猎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1990年该流域的经济价值为31.0亿元/a [5];许英勤等人以成果参照法对塔里木河下游垦区绿洲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为1986年价值为7784万元/a [6];王彬等人对黄河三角洲湿地进行了支付意愿研究,结果显示居民的支付意愿在121.3元/(户·年)-200.22元/(户·年)之间[7];侯元兆等对林地、林木及森林的3种生态效益(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制氧)进行了核算[8]。
2.1.3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估薛达元最早利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非使用价值进行了支付意愿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非使用价值达43.19亿元,平均支付中位值为每人每年33.3元[9];肖建红对保护受三峡工程影响的珍稀濒危生物进行了经济价值评估,最后计算得出保护三峡工程影响的这些珍稀濒危生物的经济价值为82.19×108元/年,平均支付意愿值为127.82元/年[10]。
国内现阶段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评估方法主要局限在使用价值领域,对非使用价值尚处于模范和探索阶段,大尺度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是当前主流小区域如城市河流、湿地、森林等重要生态系统的研究应加强,国内对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估还未大规模展开,研究方法也应向直接市场法、间接市场法和假想市场技术交叉结合。
2.2围填海对我国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研究进展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已先后经历了3次大的围填海高潮。
第一次是建国初期的围海晒盐,从辽东半岛到海南岛我国沿海12个省、市、自治区均有盐场分布;第二次大规模的围填海热潮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的围垦海涂扩展农业用地;第三次大规模的围填海热是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的滩涂围垦养殖热,这一阶段的围海主要发生在低潮滩和近岸海域,围海养殖的环境效应主要表现在大量的人工增殖使得水体富营养化突出,海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王初升等对红树林海岸围填海适宜性规模进行了评估研究,采用综合指数评价分级围填海的适宜性为HI<0.75为Ⅰ级,可以实施围填;HI=0.75-1.2为Ⅱ级,限制围填,HI>1.2为Ⅲ级,严禁围填[11]。
倪晋仁等人以深圳湾为例,按照潮间带湿地生境损失补偿的难易程度,将不同填海方案造成的生境损失归纳为可接受的、需要补偿的———————————————————————基金项目: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资助项目(200805082);青岛大学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培育项目(YSPY2011016)。
作者简介:赵斐斐(1986-),女,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可持续发展评估方面的研究。
围填海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影响评估研究综述The Review of the Value Evalu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Reclamation on 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赵斐斐①Zhao Feifei ;陈东景Chen Dongjing(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青岛266071)(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llege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266071,China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土地矛盾的加剧,围填海成为人类向海洋拓展生产生存空间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的一种重要手段。
填海造地给人们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造成一系列海洋生态环境问题。
本文对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及围填海对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Abstract:A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land contradictions intensifies,reclamation has become one important method to expand production space and living space and alleviat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human and land in coastal areas.Reclamation not only brings economic interests,but also causes a series of oce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The value evaluation theory and method abou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cosystem service and the influence of surround reclamation on marine ecosystem service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围填海;价值评估Key words:ecosystem services ;reclamation ;value estimate中图分类号:Q1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1-0006-02·6·Value Engineering和不可接受的三个等级。
宋文娟等对胶州湾填海造地的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研究,在短短75年的时间里胶州湾的面积缩小了35%,无度的围填海工程是胶州湾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作者认为,生态补偿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12]。
纵观我国围海造地的发展,对围填海的规划、设计施工及工程效益的评价都在不断的完善和提高。
随着科学的发展,各地应该全面规划统筹发展,在看到工程项目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想办法预防填海造地改变海域属性及填海造地后的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对工程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分析,同样十分重要。
3总结从上述研究看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正受到各界重视并逐步完善,围填海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已成为生态经济学的热点和焦点。
国内近年来得到发展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形成一整套完备的评价理论、指标体系、实施原则,对一些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脆弱生态系统的价值评估研究要跟进,实现人类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Costanza R,d’Arge R,de Groat R et a1.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vices and natural capitol[J].Nature,1997,387:253~260.[2]PimentalDC,WilsonC,MeCullum,etal.Ee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biodiversity.Bioseienee.1997,47(11):747-757.[3]陈仲新,张新时.中国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J].科学通报,2000,45(1): 17-22.[4]张志强等.条件价值评估法的发展与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3,18(3):454-463.[5]肖玉等.莽措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变化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5)676-680.[6]许英勤等.新疆塔里木河下游应急输水的生态效益[J].干旱区地理,2002,25(3):237-240.[7]王彬等.黄河三角洲居民对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研究[J].国土资源管理.2010,27(2):88-93.[8]侯元兆等.森林生态服务价值评价与补偿研究综述[J].世界林业研究. 2005,18(3):11-16.[9]薛达元等.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非使用价值评估[J].中国环境科学.2000,20(2)141-145.[10]肖建红等.保护三峡工程影响的珍稀濒危生物的经济价值评估[J].生物多样性2009,17(3):257-265.[11]王初升等.红树林海岸围填海适宜性的评估[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10,5(1):62-67.[12]宋文娟等.胶州湾填海造地的生态补偿机制初探[J].区域经济,2010,2,(3):11-13.0引言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一国或一地区的产业结构会发生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即具有由低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有序演化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