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纲要
文化史纲要
文化史纲要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和科技一:孔子和老子1,孔子;春秋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核心是“仁”(“仁者爱人”)和“礼”(“克已复礼”)主张遵循“忠恕”之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出“正名”的主张(保守一面);提倡“为政以德”;敬鬼神而远之;“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
孔子的思想在当时未受到太多重视。
2,老子即老聃春秋楚国人,代表作《道德经》《老子》,充满哲理和东方智慧。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天法道,道法自然”摈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主张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无为而治”“无为取天下”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苟子:“亚圣”,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把“仁”的学说发展为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性善论:“民贵君轻”,“养浩然正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荀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朴素的唯物思想,“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
性恶论:治国已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3、墨子:“兼爱”(没有阶级等差的爱)“非攻”,“尚力”,“节用”“节葬”战国显学,代表下层民众利益,战国后不在受重视。
4、庄子:道家的代表人物,“齐物”,“逍遥”的人生态度:“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应自然:5、韩非:法家的集大成者,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主张变法革新。
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6孙膑:兵家,受《孙子兵法》的影响。
7、儒家思想——传统为文化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三、汉代的思想大一统1、背景,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割据势力,也起到了限制君主权利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的作用。
中国文化史纲要
226—2331.《易·贲卦·彖传》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文指人伦社会规范。
2.刘向《说苑·指武》曰:“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文化指文治教化。
3.法国启蒙思想大师伏尔泰,被称为“文化史之父”。
代表作:《风俗论》4.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
5.《荀子·解蔽》说:“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仓颉对汉字进行规范。
6.目前,甲骨文和汉字仍是最重要的古汉字资料。
7.宗法制度的特点:(1)嫡长子继承制;(2)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3)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
8.礼学专著“三礼”——《周礼》、《礼仪》、《礼记》。
9.礼仪制度的框架基本是“吉、嘉、宾、军、凶”五类,史称“五礼”。
(吉礼是五礼之冠,主要是对天神、地祗、人鬼的祭祀典礼。
嘉礼是和合人际关系,沟通、联络感情的礼仪。
宾礼主要指天子与诸侯国以及诸侯国之间的往来交际礼。
军礼是指部队操练、征伐方面的礼仪。
凶礼是哀悯吊唁忧患之礼。
)10.士的来源:(1)贵族的最低等级;(2)贵族的上层;(3)庶人中的佼佼者。
(P74-75)11.张骞开辟丝绸之路。
12.所谓门阀士族实际上包含了家世、声望与文化三个特性,是指享有显赫的社会声望、家世悠久而又注重文化教育的世家大族。
“士”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富有学识,怀有政治抱负。
13.应考的举子要将自己的诗文习作,呈献给达官显贵,求得他们的赏识,以便向主考官推荐,这就是所谓的“行卷”制度。
14.宗派的出现,标志了中国佛教的彻底成熟。
(中国历史上主要有过八个佛教宗派:天台宗、三论宗、法相唯识宗、华严宗、净土宗、律宗、禅宗和密宗。
)天台宗是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它的创宗大师是智顗,他主张“止观双修”。
天台宗把《法华经》做为佛教的根本经典,因此亦称“法华宗”。
净土宗尊崇《阿弥陀经》与《观无量寿经》,极受民间欢迎。
禅宗是中国化最彻底的宗教派别。
中国古代文化史纲要
中国古代文化史一、主要内容中国古代文化史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宗教、教育、体育等方面。
二、基础知识(一)科学技术1、天文历法夏朝:相传夏朝已有历法,今天的农历,称“夏历”,一年12个月,闰年13月商朝:沿用夏历,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记录春秋:便国天文学家观测到37次日食,测定了冬至和夏至的日期,留下哈雷彗星的最早纪录。
战国:《甘石星经》,一年中的季节都已测定公元前一世纪以前编写天文学著作《周髀算经》东汉:张衡创制了浑天仪;地动仪比欧洲出现第一台地动仪早1700多年。
唐朝: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的长度。
北宋:沈括创制“十二气历”,比英国编订出类似的历法早800多年元朝:郭守敬制造了十多种天文仪器,推算一年为365.2425天,编成了《授时历》2、医药学战国:分科治病、扁鹊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成为传统的诊断法。
《黄帝内经》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华佗制成“麻沸散”,在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唐朝: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唐高宗时,编写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孙思邈写出《千金方》,他被后人称为“药王”。
明朝:李时珍著《本草纲目》。
被译成各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一部重要文献。
3、数学西周:西周初年商高讲过勾股定理的特例“勾三股四弦五”。
春秋:发明九九乘法表公元前一世纪以前编写的《周髀算经》,记录了我国古代早期的一些数学成果。
西汉:出现数学专著《九章算术》;刘歆推算圆周率数值3.1547三国:刘徽推算圆周率数值是3.1428南朝:何承天推算圆周率数值是3.1428、祖冲之把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以后的七位数字,比欧洲早1100多年;他所写的数学专著《缀术》到唐朝时被定为学校课本。
4、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时,劳动人民发明了造纸术,开始用丝絮和麻纤维造纸;东汉宦官蔡伦于105年改进了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
中国古代史纲要简表
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对政治中心的依赖逐步减弱,城市经济功能逐步增强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明清时期出现早期民主思想
传统科技发达,未能走向近代科技
日趋大众化和通俗化;商品经济对文学创作影响力不断增强
2.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1.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推动商业发展,柜坊和飞钱的出现
2.重农抑商思想下城市商业的特点:商业活动受时间、空间限制;政府管理严格
隋朝提出“三教合一”
1.隋唐雕版印刷术出现
2.唐末火药应用于军事
1.唐诗
2.词和传奇出现
3.书法
楷:欧颜柳草:张、怀
行:颜真卿
1.西汉前期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
2.东汉《九章算术》
3.中医学:《黄帝内经》(奠基)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汉赋盛行
三国两晋南北朝
1.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
1.曹魏马钧翻车
2.江南经济开
发,南北经济趋
向平衡
1.冶金业:灌钢法(南北朝)
2.北朝白瓷
佛教和道教盛行,开始冲击儒学正统地位
1.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接监管
2.草市的普及
3.北宋交子
4.对外贸易发达,泉州“世界第一大港”
1.程朱理学
2.陆九渊“心学
1.活字印刷术(北宋毕升)
2.北宋火药武器广泛使用
3.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1.宋词、话本
2.风俗画盛行(北宋·张择端)
民族融合
加强封建经济发展
元朝
设中书省
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
1.元代郭守敬简仪和《授时历》
中国古代史提纲(西周----明清)
中国传统文化纲要(复习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纲要绪论谈中国传统文化一、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二、中国文化的结构和层次:1、观念文化:文化是有思想的人创造的,有系统的思想理论称为观念文化。
主要有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学说。
2、历史文物:器物(陶器、瓷器、青铜器、玉器、金银器、漆器、铜镜、古钱)、艺术品(书法、绘画)、古建筑、陵墓、服饰。
3、社会制度:制度文化。
4、古代书籍:艺术科技。
文学、史学、医药养生、农学、天文历算、科技。
5、民俗文化:占卜(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三、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1.“人文”精神2.“自然”精神3.“奇偶”精神4.“会通”精神四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1表层:启示性,普及性。
如孔子和老子的名言2深层: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
第一章炎黄时代与中国文化的开端第一节赫赫始祖的业绩一、炎帝农业方面:发展了原始农业,发明了最早的农具耒耜,培植出最早的谷物粟,发明陶器(耕而作陶),创立“日市”。
医药方面:遍尝百草,一日百生百死。
二、黄帝发明文字:仓颉、沮诵是史臣发明衣冠:冠冕、衣裳第二节北粟南稻的农业1.中国生产性经济与世界其他地方的比较同:第一,中国与世界其他地方一样,生产性经济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第二,中国与世界其他地方一样,由于把捕获的动物驯养成家畜进行繁殖便出现了畜牧业,把野生的植物培养成农作物进行种植便出现了农业。
农业是主体。
第三,原始农业本身发展有阶段性。
生荒耕作制,熟荒耕作制。
异:谷物种类、家畜品种、农耕工具、聚落形态。
2.中国史前时期农畜业的发展状况粟和稻是中国史前农耕文化的主要谷物品种。
主要农具种类:耕作农具:铲、耒和锄;收割农具:刀和镰;谷物加工用具:磨盘和磨棒。
家畜有猪、狗、鸡、牛、羊。
新石器早期已经驯养了猪、狗、鸡,猪的驯养最多。
居住相对稳定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前提,农业发展又促进大规模聚落的形成,所以聚落状况成了反映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第三节古陶神玉的世界陶器和玉器的制作是与史前农业相伴发生发展起来的。
高二历史(文化史)复习纲要
高二历史(文化史)复习纲要第一单元复习纲要(整理)1、两条线索:一是古代思想领域由“百家争鸣”到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二是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里了应有的贡献2、掌握理论: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在它的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构成的。
第一课孔子和老子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4.孔子思想有哪些积极、消极的影响?孔子死后为什么会被神化,从凡人变成圣人?(1)他的主张顺应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仁”“德”“礼”都有利于稳定封建秩序。
(2)后代的儒家学者发扬儒学中提出适应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主张,提高了儒学的地位,自然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提高了。
(3)历史上政治秩序稳定,统治巩固后,孔子受到重视;社会动乱时,孔子首当其冲受到批判。
5.老子也称老聃姓李名耳,春秋时期楚国人,思想家。
道家学派代表人。
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1、哲学思想:―道‖是万物的本源,道生万物,有生于无。
2、辨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但可以互相转化3、政治主张:―无为而治‖(政治上的放任主义和伦理的自然主义)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思想领域异常自由和活跃的时期,几乎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此时的“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其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原因: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
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中国古代史纲要
古代史古代中国小农经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儒家思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宗法制:⑴目的:保证王权的稳定。
⑵核心内容、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⑶影响: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垄断和特权地位;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分封制:⑴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
⑵内容:(核心——授民授疆土)①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受封诸侯有服从周王命令、随从作战、镇守疆土、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③受封诸侯有再行分封、设置官员、征派赋役、建立武装的权利。
⑶影响:①加强了西周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了强国;②西周后期,王权衰微;春秋时期,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分裂局面。
※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
※礼乐制度:各个等级贵族的政治、生活准则。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
二、从秦到明清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概念:⑴专制主义:中央——皇帝;⑵中央集权:地方——中央。
2、原因:⑴经济方面:①大河文明,平原辽阔,土地肥沃,适合发展农业生产,小农经济发达;②小农经济具有独立性、封闭性、分散性的特点。
⑵政治方面: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专制色彩的影响;②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的需要。
⑶思想方面:韩非子法家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
3、演变过程:⑴专制主义——中央官制的变化①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
Ⅰ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特点)。
『虎符』Ⅱ三公九卿制度三公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形同虚设)九卿——丞相之下设置诸卿。
(具体执行)②汉:汉武帝时期的“中朝”、“外朝”制度Ⅰ“中朝”: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决策。
金观涛《中国思想史讲义纲要》
中国思想史讲义纲要金观涛第一讲导论: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意义1.1为什么要研究思想史A,用科学方法可以理解历史吗?我们都知道,为了研究中国的现在,我们必须知道过去。
通过考据,通过尽量完整的社会资料,就是说通过尽量科学的社会科学方法,我们能够知道历史真相吗?今天我们的考据是十分地盛行的:从古代的文物发掘,到整个清代的考据,很多的细节都是挖出来的。
只要我们对过去的事情的考据越来越细,对图画以及过去的事情知道的越来越详密,我们就真的能够了解过去的历史吗?回答是绝对的,单凭这个我们是不可能了解历史的。
为什么?因为历史是人的行动,而人的社会行为有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它是有价值的行动。
人的任何行为与行动都是观念的产物。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们都知道,历史上任何一个社会事件的发生,都是人有价值取向的。
我的观念回达到一个目的,在观念知道它的时候。
但是我们知道,在历史的记载中间,观念是最容易被遗忘的。
思想史正是研究历史上发生过的观念的研究,观念跟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件的互动研究。
社会行动动机结构最容易被遣忘。
举个大家都熟悉的打球的例子,假如在五百年之后,这一体育项目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再盛行。
我们依靠观看DVD来了解它。
问题是,假如我们的DVD出现了一点微小的故障,荧幕上的篮球消失在我们的消失了。
那么,二十五世纪的史学家将会如何看待这群人的行动呢?他们在跳跃?抑或都发了疯?可以说,篮球是贯穿于整个打篮球这一社会行动的核心。
所有的社会行动与人的行为都是围绕着这个求来展开的.由于篮球将每一个人的个人行动均转化为了社会行动,为了这个篮球因而制定了一系列打求的规则。
假设我们看不见球,那么光凭看DVD难道我们就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我们是不可能知道的。
在整个历史研究的过程当中,我们对于制度与文字的研究,对经济现象的研究,以及各种文物的考据,结合我们所讲的比喻,我们看到的都不是那个篮球。
我们研究的并不是打篮球运动中的哪个球,也不是研究运动员穿的什么衣服,而是围绕着篮球所运行的规则。
中国古代史纲要
中国古代史纲要哇塞!说起中国古代史,那可真是像一个超级大宝藏,藏着数不清的奇妙故事和惊人秘密!我就先从夏朝开始讲起吧。
你能想象那时候的人们是怎么生活的吗?没有手机,没有电视,可他们也有自己的快乐呀!就像我们现在喜欢玩游戏,他们会一起去捕鱼、打猎。
他们住在简单的房子里,可每个人都为了生活努力着。
商朝的时候,出现了特别厉害的青铜器。
那精美的纹路,就好像是神仙雕刻出来的一样!你说是不是很神奇?他们用这些青铜器祭祀、做饭,那场面一定很壮观。
这就好比我们现在过生日要有大大的蛋糕一样重要!周朝呢,分了西周和东周。
西周的时候,国家还算稳定。
可到了东周,就乱套啦,到处打仗。
这就像一群小伙伴本来好好地在一起玩,突然就吵起来,还打起来了!春秋战国时期,那真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有孔子、孟子,他们到处讲学,教人们怎么做人,怎么治理国家。
这就好像是一场思想的大派对,每个人都拿着自己的想法在大声说:“快来听我的!”秦朝的时候,秦始皇统一了六国。
他可威风啦,修建了长城,那长城就像是一条巨龙趴在山上。
难道你不觉得这是一个超级伟大的工程吗?汉朝的时候,汉武帝可厉害了,把匈奴打得不敢来捣乱。
那时候的人们生活也越来越好,就像我们现在日子越过越红火一样。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
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那感情,比亲兄弟还亲!曹操聪明又有野心。
他们打来打去,就像一场超级激烈的篮球赛,谁都想赢。
晋朝的时候,社会有点乱。
不过也有很多文化方面的发展。
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但是文化交流可不少。
隋朝虽然时间短,但是开通了大运河,让交通变得更方便。
这就像给国家修了一条大血管,让各地都能流通起来。
唐朝,那可是最繁荣的时代之一。
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诗歌盛行。
李白、杜甫,他们的诗流传千古。
那时候的长安,就像现在的国际大都市,热闹非凡!宋朝,经济发达,商业繁荣。
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元朝,国土面积超级大。
明朝的时候,郑和下西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思想文化史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思想文化史纲要(基于人教版必修三课本辑录)一、过渡时期(1949-1956)1、阶段特征:(1)政治方面,采取巩固政权的措施(2)经济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一五计划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三大改造,完成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2、思想文化的发展: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1、阶段特征: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艰苦探索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共未对社会主义建设之路有完整地认识,这就使得这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失误、挫折,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成绩与失误并存,即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2、思想文化的发展:(1)思想方面: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集中地体现在《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
毛泽东思想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深远影响:①指导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成就;②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③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2)科技方面:“两弹一星”:过程 a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b 20世纪60年代初,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生物工程: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
(3)文艺方面: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4)教育方面:1956年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逐步形成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中国古代史纲要
中国古代史纲要中国古代历史源远流长,自远古时代的黄帝、尧舜到现代,涵盖了丰富的文化、历史、政治、军事等各个领域。
这篇文章将试图概括中国古代史的主要事件和人物,帮助读者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
先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的最早时期,包括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五个时代。
这一时期,人类社会开始从部落社会向农业社会过渡,出现了最早的文字和法律制度。
这期间的历史事件丰富多彩,如夏朝建立、商朝青铜文化、周朝分封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等,都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
秦始皇通过残酷手段,统一了六国之后,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他还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制度建设,如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等,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由于他的暴政和苛刻政策,秦朝很快就灭亡了。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朝代之一。
刘邦在经过长期的战争之后,建立了汉朝。
刘邦是一个有才干的政治家,他实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改革,使得帝国逐渐繁荣。
汉武帝时期,朝庭里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文人墨客,如司马迁、班固、王充等等,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文化才能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三国时期(220年-280年)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国分别是魏、蜀和吴。
这个时期的政治、军事事件非常激烈,如三国之间的战争、五谷丰登、蜀汉后期的北伐等等。
这一时期的文化活动也非常活跃,如诸葛亮、曹操等等,他们的名言警句流传至今。
隋唐时期(590年-907年)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有着辉煌的历史文化遗产。
隋文帝和唐太宗是这一时期的两位重要政治家,他们实行了多项改革和政策,如统一货币和法律、江都水利工程等,使得大唐帝国繁荣昌盛。
这一时期的文化活动也非常活跃,如诗人李白、杜甫、文学家韩愈、魏徵、史学家唐僧法师等等,他们的名言警句被后人广为传颂。
五代、十国时期(907年-960年)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混乱时期,出现了五个独立的王朝,十国也相继建立。
中国的古代历史纲要
中国的古代历史纲要中国的古代历史源远流长,充满了丰富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发展。
这篇文章将为您总结中国古代历史的主要事件和时期,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第一部分:夏、商、西周时期在中国历史的早期时期,夏、商、西周是三个主要的朝代。
根据传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有着传世的帝王禅让制度,如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商朝是一个以商业和农业为基础的朝代,在这一时期,青铜器制作和商业交流达到了巅峰,商朝的王朝制度和祭祀文化也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黄金时代,周朝的建立奠定了中国历史上长达800多年的封建制度。
周朝的君王通过分封制度管理国家,并通过礼制来维持社会秩序。
周朝的儒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
第二部分: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和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这一时期是诸侯分裂和国家纷争的时期。
在春秋时期,鲁、齐、晋、楚、宋、卫、燕、秦、韩等诸侯国争霸,孔子的学说开始广泛传播,并对后来的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不断,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思想家和学派,如老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
这一时期的思想纷争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部分:秦、汉、三国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始皇帝统一了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币等。
但秦朝的统治也存在着苛政和暴虐的一面。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的朝代之一,刘邦建立了汉朝并推行了儒家思想,汉武帝时期国力达到了巅峰,汉朝还发展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方的文化和经济交流。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动乱时期,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战争不断,同时也涌现出了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如刘备、曹操、孙权等。
这一时期的战争和政治纷争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部分:隋、唐、宋、元时期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短暂但重要的朝代之一,隋文帝统一北方后建立了大运河,这一水利工程在中国古代的农业和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纲要(复习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纲要绪论谈中国传统文化一、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二、中国文化的结构和层次:1、观念文化:文化是有思想的人创造的,有系统的思想理论称为观念文化。
主要有儒家、道家、法家和佛教学说。
2、历史文物:器物(陶器、瓷器、青铜器、玉器、金银器、漆器、铜镜、古钱)、艺术品(书法、绘画)、古建筑、陵墓、服饰。
3、社会制度:制度文化。
4、古代书籍:艺术科技。
文学、史学、医药养生、农学、天文历算、科技。
5、民俗文化:占卜(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三、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1.“人文”精神2.“自然”精神3.“奇偶”精神4.“会通”精神四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1表层:启示性,普与性。
如孔子和老子的名言2深层: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
第一章炎黄时代与中国文化的开端第一节赫赫始祖的业绩一、炎帝农业方面:发展了原始农业,发明了最早的农具耒耜,培植出最早的谷物粟,发明陶器(耕而作陶),创立“日市”。
医药方面:遍尝百草,一日百生百死。
二、黄帝发明文字:仓颉、沮诵是史臣发明衣冠:冠冕、衣裳第二节北粟南稻的农业1.中国生产性经济与世界其他地方的比较同:第一,中国与世界其他地方一样,生产性经济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第二,中国与世界其他地方一样,由于把捕获的动物驯养成家畜进行繁殖便出现了畜牧业,把野生的植物培养成农作物进行种植便出现了农业。
农业是主体。
第三,原始农业本身发展有阶段性。
生荒耕作制,熟荒耕作制。
异:谷物种类、家畜品种、农耕工具、聚落形态。
2.中国史前时期农畜业的发展状况粟和稻是中国史前农耕文化的主要谷物品种。
主要农具种类:耕作农具:铲、耒和锄;收割农具:刀和镰;谷物加工用具:磨盘和磨棒。
家畜有猪、狗、鸡、牛、羊。
新石器早期已经驯养了猪、狗、鸡,猪的驯养最多。
居住相对稳定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前提,农业发展又促进大规模聚落的形成,所以聚落状况成了反映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第三节古陶神玉的世界陶器和玉器的制作是与史前农业相伴发生发展起来的。
中国古代历史纲要(全册)知识点提炼
中国古代历史纲要(全册)知识点提炼
1. 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
2. 商朝(约前1600年-约前1046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青铜文化发达。
3. 周朝(约前1046年-约前256年):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大分裂,孔子开创儒家思想。
4. 秦朝(约前221年-前206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统一文字和度量衡。
5. 汉朝(前206年-220年):刘邦建立的,历时最长的封建王朝,推行科举制度。
6. 三国时期(220年-280年):魏、蜀、吴三国分立,文化繁荣,出现了三国演义的故事。
7. 隋朝(581年-617年):杨坚终结南北朝分裂,统一中国。
8. 唐朝(618年-907年):经济、文化、科技繁荣的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9.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时期分裂不统一。
10. 北宋(960年-1127年):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科技、
文化高度发展。
11. 南宋(1127年-1279年):金朝占领中原,南宋在南方建立国。
12. 元朝(1271年-1368年):成吉思汗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
13. 明朝(1368年-1644年):海瑞、郑和等重要人物出现,天文学、农学、医学等科学蓬勃发展。
14. 清朝(1644年-1912年):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多次发生政治和社会变革运动。
15. 辛亥革命(1911年):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民主和革命思潮兴起。
以上是中国古代历史纲要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中国文化史纲要
中国文化史纲要第一章导论一、中国文化史的主要内容本课将从古老的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起源讲起,涉及到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汉字文化、儒道思想文化、宗教文化、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发明、中国古代工艺、建筑文化、古代音乐舞蹈和戏曲文化、中国古代绘画和雕塑等各领域。
第一节中国文化界说一、文化界说文化是中国古已有之的词汇。
成文于战国的《易传》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产品称之为文化。
文化区分为狭义文化和广义文化。
狭义文化主要是指观念形态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复杂共同体,习惯上称为精神文化。
广义文化包括人类的一切创造,由三个部分组成: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精神文化。
有关文化的分类: 在有关文化定义的讨论中,学者们发现要想在一个层面上给文化下一个公认的定义是困难的,所以开始尝试对文化进行分类定义,应当说这是富有实际意义的聪明做法。
关于文化的分类定义,影响最广的是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文化即大写的文化(Culture with a big C),狭义的文化即小写的文化(culture with a small c)。
广义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
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内容。
可见,广义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被称作“大文化”。
广义的“文化”从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上立论,认为正是文化的出现“将动物的人变为创造的人、组织的人、思想的人、说话的人以及计划的人”,因而将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全部内容统统摄入“文化”的定义域。
高一历史中外史纲要知识点
高一历史中外史纲要知识点历史是一座丰富的宝库,承载着人类的智慧和记忆。
高中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学科,旨在通过学习和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帮助学生了解世界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演变。
在高一历史课程中,中外史纲要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文将对其关键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探讨。
一、中史纲要知识点1. 礼乐思想与中华文化中国的礼乐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礼乐思想有助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形成,并对中国古代社会及其政治、经济、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有所了解。
2. 秦汉政治与道家思想秦汉时期是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
对秦汉政治制度和道家思想的学习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转变过程,以及道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和思想的影响。
3. 儒家思想与中国文化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研究儒家思想可以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念、教育制度和社会道德。
4. 宋代政治与宋词元曲宋代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
学习宋代政治制度和宋词元曲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和文化发展,以及诗词对中国文学与艺术的影响。
5. 明清社会与文学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学习明清社会与文学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变革以及明清文学的特点和影响。
二、外史纲要知识点1. 古希腊城邦与民主制度古希腊城邦是古代希腊政治生活的基本单位,也是民主制度的发源地之一。
了解古希腊城邦和民主制度可以认识古代希腊政治制度的特点、民主的起源和发展,并对现代民主制度有所启发。
2. 罗马共和与帝国古罗马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学习罗马共和与帝国可以了解古罗马政治与法律制度的演变、罗马帝国对欧洲文明的影响,以及古代罗马的文化和社会。
3. 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之一。
研究丝绸之路和东西方文化交流可以了解古代国际贸易、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形式、内容和影响,并对今天的全球化背景有所理解。
中国文化纲要
第一章简论1. 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辞海》的解释:文化就是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
2. 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
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3. 中国文化的特点:1)外在特点A.统一性: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B.连续性: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
C.包容性: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
D.多样性: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
2)内在特点A.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样依附于神学独断。
中国虽然也有宗教,但它并没有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反,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宗法道德观念才是维系整个社会的根本纽带。
B.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
C.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
第二章地理概况中国的地理特点:内陆辽阔,空间巨大,为民族的生存、发展与创造提供了回旋和施展的舞台;地形复杂,复杂多样,为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元特点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山河壮丽,景色秀美,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及审美趣味产生了深刻影响;1.世界屋脊:青藏高原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3.四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秦朝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南到广西,北到长城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到咸海,北到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元代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清代疆域:西北达巴喀什湖北岸,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到南海诸岛5.明代设(奴儿干都司)管理整个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
中国史纲要
中国史纲要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文明的古老国家,历史源远流长,这些精彩的历史积淀几乎成为了全世界文化演变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本文将对中国历史进行概述,旨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在浩瀚历史时光中所演变出来的特点,梳理中国历史发展的步伐。
中国历史分为两大时期——古代和近代,其中古代时期又分为新石器时代、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秦朝、汉朝、三国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以及隋唐时期。
新石器时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开端,大夏、仰韶文化、夏商文化等这些文化的出现,促使了中国文明的发展与文化的融合。
夏朝与商朝中,分别出现了以殷商文化为代表的体制与聚落,以及秦朝的中央集权。
西周开始实施的“六韬”文化,则极大地提高了官僚体制的运行水平与政令统一,国家逐渐面向统一。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面临分裂与扩张,政治形态由分封诸侯变为多个封建王国的格局。
隋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字改革,即大篆改革,将整个中国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唐朝的花式发展,朝廷开始发展后宫文化,官僚体制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近代以来,出现了爱新觉罗家族、清朝、大清麦努福家族等朝代,其中,乾隆皇帝曾在清朝实施了文化发展的改革,在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
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发生了大规模的永久政治文化变革,中国进入了现代化。
1949年创立了新中国,在经济、文化及政治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与突破,接续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从新石器时代到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以殷商文化、大篆改革等为代表的一次又一次重大演变,中国古代历史时期逐渐形成了中华文明的基本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纲要(基于人教版必修三课本辑录)一、中国思想文化史1、先秦(远古-BC221)(1)背景:(春秋战国)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人们的思想不受任何束缚,纷纷对社会变革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方案,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2)表现:思想: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儒家:孔子(春秋)—孟子、荀子(战国);从初步创立到蔚然大宗☆道家:老子(春秋)—庄子(战国),以“道”为世界本源,朴素辩证法☆法家:韩非子(战国),系统的法家理论,中央集权的理论基础☆墨家:墨子(战国),兼爱、尚贤、非攻科技:天文学方面,设有羲和、火正之官,负责观察日月星辰;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哈雷彗星的观测记录;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
历法方面,夏代《夏小正》,商代《殷历》,使用干支纪日法。
医药学方面,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奠基之作。
司南文学艺术:☆文学方面:现实主义文学之基础,儒家经典-《诗经》;浪漫主义文学开端,屈原创作《楚辞》☆汉字与艺术:六千多年前,“图画文字”至商朝,汉字形成完整体系,大篆,小篆(秦篆);绘画方面,彩陶画《鹳鱼石斧图》远古绘画中的杰作,战国《人物龙凤图》,《人驭龙图》中国绘画从萌芽走向成熟。
戏剧方面。
从原始歌舞到春秋战国出现专门艺人,优伶2、秦汉时期(BC221-220)(1)时代特征:政治上:国家统一,秦朝主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并在汉代进一步加强经济上:封建经济发展,。
西汉初年,统治阶级实行了与民休息,恢复生产的经济恢复措施,出现了“文景之治”的良好局面,到汉武帝时,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2)表现: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由董仲舒提出,并由汉武帝予以贯彻实施,儒家思想一举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科技上:世界上最早的纸(西汉前期),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纸更加普及;数学方面,东汉《九章算术》标志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体系;天文学方面,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观测记录;农学方面,中国最早的农书《氾胜之书》;医药学方面,奠基之作《黄帝内经》西汉成书,东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
文学方面:汉赋,体现大一统时代的恢弘气度艺术方面:秦汉绘画门类丰富。
3、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1)时代特征:政治方面:政权更替频繁,政治上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士族的形成和发展经济方面: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三国统治者都采取了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措施。
吴、东晋、南朝各政权统治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
与此同时,北方在孝文帝改革后,经济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南北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这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3)表现:思想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融合的局面开始出现;佛教盛行,道教也广为传播科技方面: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是发明了火药,农学方面,北朝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文学方面:志怪小说流行。
艺术方面:书法艺术由自发时期进入自觉阶段,楷书、行书、草书都臻于成熟,王羲之、王献之;绘画方面,理论与实践并行发展,顾恺之在中国画“得意忘形,写意传神”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以形写神”4、隋唐时期(581-907)(1)时代特征: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国家统一,政局相对稳定;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显现繁荣景象;各民族联系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全面辉煌。
(2)表现:思想方面:隋代,三教合一;唐代,统治者三教并行,尊道、礼佛、崇儒,儒学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
科技方面:出现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
文学方面:诗歌在唐代进入黄金时期,初唐王勃、陈子昂,盛唐两大流派山水、边塞,两大诗人“诗仙”李白(浪漫主义),诗圣杜甫(现实主义),中唐社会矛盾凸显,讽喻诗流行,代表白居易。
小说方面唐传奇小说流行。
词开始出现。
艺术方面:书法方面楷书进入盛世,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草书有张旭、怀素,行书出现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绘画方面,吸收异域风格。
5、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1)时代特征:☆政治方面: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
北宋初,为了巩固统治,宋太祖采取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措施,解决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和武将争权的问题。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有效地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和统治。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很尖锐☆经济方面:经济中心南移,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都超过了前代水平,城市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宋代统治者重文轻武,鼓励读书研究学问,政治思想环境相对宽松表现:宋元时期,我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思想方面:理学兴起,弥补了儒学在哲学性、思辨性上的不足,是一种以理为核心的儒学思想体系,宋代形成两大流派,以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和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流派,理学虽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的自然需求,但在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注重气节道德,强调人的社会和历史责任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科技方面:四大发明中,印刷术,雕版印刷在宋代进入黄金时代,同时在11世纪中叶,平民毕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指南针在宋代应用于航海;元代郭守敬的《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元代王祯所著的《农书》是古代四大农书之一;文学方面:反映商品经济发展,市井文化生活需要的文学形式流行起来,主要有出现于唐朝,鼎盛于宋代的词,宋代兴起,元代繁荣的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的曲;宋代的话本小说把中国的小说创作推向了一个新阶段;艺术方面:书法艺术取得较大成就,宋代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元代赵孟頫在行书上也有较大成就;两宋宫廷画院进入活跃阶段,画学兴起,最具特点的是宋代由于城市经济繁荣,市井生活需要的风俗画成为最大亮点,元代集多种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文人画开始兴起,代表作有王冕的《墨梅图》;戏曲方面,元杂剧将中国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6、明清时期(1368-1840)(1)时代特征明清(鸦片战争以前)的阶段特征:一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二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A、政治方面:君主专制得到空前的加强,明初废丞相强化皇权,实行八股取士等,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清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等,使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同时也暴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性,说明了中国制度渐趋衰落;对外趋向闭关政策,阻碍了社会进步,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
B、经济方面: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发展超过了前代水平,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明朝中后期萌芽并在清代有了缓慢发展。
C、文化方面:明清文化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导致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2)表现:思想方面:程朱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但已出现新的思想潮流,主要体现为一是在理学内部的,明代王阳明的心学思想继承宋陆九渊一派,形成了以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致良知为特征的王阳明心学思想;另一派旗帜鲜明的反对虚假说教的理学,代表人物有李贽、顾、黄、王等人,他们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早期民主思想特色,批判理学、君主专制,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并未形成强大的民主思想潮流。
科技方面:古典科技的总结时期,出现了一系列古典科技总结性的著作,如农学方面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医药学方面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但总的说来古典科技已落后于世界潮流。
文学方面:封建制度的衰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并发展,反映市井生活需要的小说出现了大繁荣时期,四大名著。
艺术方面:书法艺术方面明代文征明的行书,绘画艺术方面,文人画成就突出,徐渭、郑板桥,京剧在晚清形成并于同光年间成熟,四种行当,四种表演形式。
重要问题探究: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不同之处?共同点:(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2)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2、试阐述宋明理学的影响?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儒学士大夫积极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还致力于社会道德教化工作)积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
3、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对比?(1)产生背景①中国: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思想上,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思想文化专制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力。
②欧洲:经济上,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政治上,欧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思想上,欧洲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2)具体内容①中国:抨击封建君主专制,重视发展工商业,提倡经世致用,具有初步的反封建民主色彩,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对未来社会的设计也没有跳出中国古代理想化的明君加贤臣的统治模式。
②欧洲:批判天主教会,直接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并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3)两者性质①中国:明清之际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从本质上并未摆脱传统的儒学范畴,不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主张。
②欧洲:启蒙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进行的一场反封建斗争。
(4)历史影响①中国:对封建专制统治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并没有在中国引起深刻的社会革命。
②欧洲:打击了专制统治,开启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资产阶级革命浪潮。
4、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1)应用性强,而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2)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3)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4)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息息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以及医学等方面。
5、中国古代发达科技为什么没有转化为近代科学技术?①政治:当时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中国现代科技的产生A、中国封建统治者实行重本抑末政策,不利于科技成果的产生、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