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的性质》说课稿教学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气的性质》说课
稿
《氧气》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内容是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为《氧气》。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与学法分析及教法分析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氧气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和典型代表,是从化学学科特征出发,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物质的开始,符合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氧气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以后学习探索别的物质时,会习惯地遵循一个合理的顺序,使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深入。为后面学习二氧化碳、铁等物质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2 教材内容分析
(1) 教学内容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部分。教材以氧气的化学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氧化反应的基本概念。
第一部分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从学生熟知的空气入手,从颜色、状态、溶解性等方面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对比,得出物质在空气中和在纯氧气中反应的不同现象;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一种常见反应类型——氧化反应,并认识氧化物。为了和通常的燃烧对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认识氧气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
比较活泼;
②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③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习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从实验中获取化学信息;
②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培养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
的科学态度;
②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规律观点;
③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欣赏实验现象美,逐步认识到氧气使世界充满了美。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氧化物的概念;
难点:①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分析能力;
②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
(4)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氧气(五瓶)、木炭、铁丝、细沙、蜡烛等。
二、学情分析
1 学生已具备认知基础:学生在小学自然课及初中生物课就认识了氧气,知道了氧气的存在和氧气能供给呼吸。经过本单元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的学习,学生对氧气的存在有了进一步认识,从心理上和知识背景上都具备了学习本课题的条件。但是学生对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用途缺乏系统了解。
2 学生已具备的技能基础:通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常用化学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初步学会了药品的取用,但基本的实验操作不够规范。在本课题中,有较多的实验,这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更多仪器,并学习仪器的规范操作。
三、教法分析
新的教育理论认为只有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据这一教育理念,本节课主要采用演示实验、引导探究法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采用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忆的方法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此外,本节课的教学还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生讨论归纳法,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学法分析
根据以上教法及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学法为:
1运用逻辑思维观察氧气的物理性质。锻炼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认识物质物理性质的方法。
2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在教师指导下书写化学变化的文字表达式。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根据实验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概念,沿着“实验---推理---归纳”的思维途径,使学生积极参与获取知识。
4讨论:木炭、铁丝、蜡烛在空气中反应与在氧气中反应剧烈程度明显不同,为什么?认识到决定化学反应现象的根源。
五、教学过程分析
1 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首先以流行歌曲形式开场。“深呼吸,闭上你的眼睛,全世界有最清新氧气”,设问:“人的日常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的是氧气?”学生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一些常见生活中现象,如:人需要呼吸,如果一个人5-7分钟不呼吸会怎么样?钢铁为什么会生锈?家里的液化气是怎样被点燃,为什么能燃烧?等,这些现象都与氧气有关,这样不但能自然导入课题,而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因此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带着探索未知的心理进入新的教学。
2、层层深入、讲述新课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因为氧气与人类的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我启发学生闭上眼睛呼吸,从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方面体会并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对于氧气的化学性质必须通过观察实验来完成。老师演示【实验探究4-3】,
让学生仔细观察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不同现象,学会用语言描述这些现象,并引导学生分析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
在观察木炭、铁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时,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质在空气中常温下有没有变化;点燃(或加热)后再观察它们在空气中能否持续燃烧,以及燃烧时的现象;继而观察它们在纯氧气中的燃烧现象;还要观察生成
物的色、态、味(或检验生成物)。这一系列的有目的的思维性观察,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和实际反应有机的结合起来。例如,碳的燃烧,先写出反应物的名称:碳 +氧气;为了使学生注意到化学反应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发生,可先将碳伸入氧气瓶中,没有反应发生。然后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它在空气中燃烧的情况,再伸入氧气瓶中,对比观察反应现象。这时应继续书写文字表达式,写明产物并注明反应条件。对于铁和氧气的反应,可以采用同样方法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在书写时可以把有关的元素符号、化学式注在相应的名称下面,提前记忆,分散教学难点。
实验演示结束后,在分析实验的时候可以引出氧化反应和氧化物的概念。采用学生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从生成物和反应物两个不同的侧面来描述反应类型,加深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为便于分析总结,可以利用表格来设计板书,以便从不同角度得出氧化反应的概念,认识氧化物。在总结氧化反应的定义时,应注意:①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蜡烛燃烧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不一定是氧化反应。②演示实验中物质的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并非都是剧烈的,可列举食物的腐烂、铁生锈等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出缓慢氧化的概念。在认识氧化物时,联系化合物与氧化物的关系进行比较学习。
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浓度与反应现象的关系,体会前面学习的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最后可以让学生观看高温乙炔焰焊接钢轨、高温堆肥、酒和醋的酿造等视频短片,让学生明白化学反应对人类生活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体现出“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逻辑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