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首》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共23张ppt)

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共23张ppt)
第12课 《诗经》二首
学习目标
1.诵读这两首诗歌,把握好语气和节奏,读出韵律和节奏 2.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兴的手法 3.把握两首诗歌内在情韵
自主学习
晓常识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是最早 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其 中6篇为笙诗,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 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 《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 《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 《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 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任务探究
任务一:了解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
《诗经》中经常用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 引出所吟咏的对象。诵读这两首诗,看看哪些语句运用了比、兴手法, 并举例分析。
《关雎》第一章以河洲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兴起淑女 为君子的佳偶,借助鸟的行为来引出主人公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 以此情感总揽全诗。
自主学习
夯基础 逑( qiú )
睢鸠( jū jiū )
芼( mào )
窈窕( yǎo tiǎo )
xìng菜( 荇 )
wù寐( 寤 )
湄( méi ) 晞( xī ) 沚( zhǐ )
跻( jī )
涘( sì )
溯回( sùhuí )
蒹葭( jiān jiā )
自主学习
识文本
1.诵读诗歌,读出韵律和节奏。
课堂总结
学习目标回顾: 1.诵读这两首诗歌,把握好语气和节奏,读出韵律和节奏 2.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兴的手法 3.把握两首诗歌内在情韵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共44张PPT)

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共44张PPT)

道阻且跻
(路)高
宛在水中坻 水中的高地 蒹葭采采 茂盛鲜明的样子
宛在水中央 仿佛、好像 白露未已 没有完,这里指还 没有干 白露未晞 干 在水之涘 水边 在水之湄 岸边,水与草 道阻且右 向右迂曲 相接的地方 宛在水中沚 水中的小块陆地
把握诗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钟鼓乐之。
第四五章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思考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 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
钟鼓乐之。
1、概括段意 男子想像与女子相会情景。 2、文中写了男子如何在女子面前 表现?突出了什么? 通过弹奏琴瑟和敲击钟鼓来亲近 她,突出了男子追求爱情的炽烈 专一。 3、全诗的线索是如何的? 发现—思念(求不得)—相会 (想像中)

jī wǎ n
méi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chí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zhǐ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突破字词难点:
注意下列句中不同颜色的词:
溯洄从之 逆流而上 溯游从之 道阻且长 顺流而下 艰险
朝思暮想,辗转反侧 (第二三章)
描写爱情的诗词句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 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 与君绝!

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共51张PPT)

第12课《诗经二首》课件(共51张PPT)
(1)“窈窕”写出了淑女的文静美好。 (2)“流”“采”“芼”三个动词描写淑女采摘荇菜的过程,她是 那样的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由此可见她的勤劳。 (3)采荇的过程其实就是淑女择偶的过程:广泛交往——逐个了 解——细心挑选。这一过程,足见淑女对待爱情的慎重理智。
君子:执着追求、尊重对方、为爱改变提升自己,情趣高雅。
蒹葭
朗读《蒹葭》,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sù huí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méi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chí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zhǐ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双声词,描绘水草的状态。
这两句以荇菜的流动不定比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
喻淑女的难求;以捞取荇菜 的动作,隐喻君子对淑女锲 而不舍的追求。
思念之苦 (实写)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这两句极写主人公对淑女 追求之切,想念之深。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这两句描写主人公对淑女 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
两感公以个情长至“色夜难悠彩无耐悠·”,眠的字表、相哉,现思思·悠加出绪之重主万苦哉了人千来,。 辗·叠 词 相 眠韵,思的转·词刻而情反及画不状双出能。侧声因入。的 朝这相思 思两思念 暮第句之、 想二极情追 、章写。求 寝:主,食写人和难小公因安伙对求的子意中之情对人不形意深得。中深而人的
地点的 转移
路途的 变化
在水一方 宛在水中央 在水之湄 宛在水中坻 在水之涘 宛在水中沚
道阻且长 道阻且跻 道阻且右

《诗经》两首完整PPT课件

《诗经》两首完整PPT课件

06
CATALOGUE
《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诗经》的艺术成就
1 2 3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诗经》以现实主义为基调,通过对现实生活的 深入观察和体验,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面貌和 人民的思想感情。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诗经》中大量运用赋、比、兴等手法,以生动 的形象和贴切的比喻来表达情感和描绘事物,增 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诗经》中的农事诗与祭祀诗
农事诗与祭祀诗在《诗经》中的地位
农事诗反映了周代农业社会的生 产生活,是《诗经》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
祭祀诗则体现了周人的宗教信仰 和祭祀仪式,对于了解周代宗教
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两者在《诗经》中占据了一定的 篇幅,对于研究周代社会、经济 、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价
值。
农事诗与祭祀诗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爱情诗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爱情的 向往和追求,以及他们在爱情生
活中的喜怒哀乐。
爱情诗以其真挚的情感、生动的 描绘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 诗经》中最具吸引力的篇章之一

爱情诗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爱情诗的主题丰富多样,包括相思、热恋、失恋、别离等,展现了人类情感的丰富 内涵。
爱情诗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既有直抒胸臆的坦率表白,也有含蓄委婉的借景抒情 。
03
CATALOGUE
《诗经》中的劳动诗
劳动诗在《诗经》中的地位
01
02
03
数量众多
《诗经》中收录了大量反 映劳动生活的诗篇,展现 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付 出和丰富情感。
题材广泛
劳动诗涵盖了农业、手工 业、畜牧业等多个领域, 全面展现了古代社会的劳 动场景。
情感真挚
劳动诗以朴实的语言和真 挚的情感,表达了劳动人 民对劳动的热爱和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诗经二首公开课ppt课件

诗经二首公开课ppt课件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礼》 《春秋》
9
听朗读,正字音、解词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
关关雎鸠(jū jiū),在河之洲。好逑:好喜配欢偶追,求为意对为象
窈窕(yǎo tiǎo)淑女,君子好逑(hǎo qiú)。
参差(cēn cī)荇菜(xìng cài),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wù mèi) 求之。参差:长短不齐。
17
默写《关雎》
1.《关雎》选自《 》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按音乐分类,编为
“ ”、“ ”、“ ”三类。《诗经》运用的表现
手法是“ 、 、 ”。
2.本诗围绕一个“ ”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
慕追求,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和追求。
32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3
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小 伙子对意中人的爱慕和 追寻,表现了他可望而 不可即的失望、惆怅的心情。
34
景、人、物
氛围、境界
诗歌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描写了哪些景物,造成一种怎样的气氛?)
芦苇、白露秋霜、河畔道路、秋水
渲染了一种萧瑟清冷的气氛,为主人公 的活动和心情奠定了基础。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 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第12课《诗经》二首 课件(共35张PPT)

第12课《诗经》二首  课件(共35张PPT)

思考这首诗歌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内容主旨
《关雎》一诗写一个男子对所爱慕的 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出了其求之不 得的焦虑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 追求爱情中的苦与乐,反映了古代劳动人 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结合本诗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 求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
• 1.诵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歌体现出的韵律和节奏美 • 2.了解《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和赋比兴的手法 • 3.把握诗歌内在的情韵
诗经简介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叫 《诗》。现存共305篇,取其整数,又称“诗 三百”,原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 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诗歌内容广泛, 反映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婚恋、民俗、农业、祭祀、战争、狩猎等)。
重章叠句,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更 换其中的几个字。重章叠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主 要体现为;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 种回环往复的美,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 突出主题,带给人一种委婉深长的表达效果。

12.《诗经》二首 课件(共39张PPT)

12.《诗经》二首 课件(共39张PPT)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水中高低不齐的荇菜,(采荇人)在船的 左右两边采摘。文静美好的姑娘,(我)弹琴鼓瑟 对她表示亲近。水中高低不齐的荇菜,(采荇人) 在船的左右两边挑选。文静美好的姑娘,(我)敲 钟击鼓使她快乐。
窈窕淑女 , 琴瑟友之。
关雎
初读感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相伴停在水中的陆地上。 文静美好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水中高低不齐的荇菜,(采荇人)在船的左 右两边求取。文静美好的姑娘,(我)日日夜夜都在 追求她。追求她的愿望难以实现,(我)日日夜夜都 在思念(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我)翻来覆去 睡不着。
芦苇长得真茂盛,清晨的露水还没有干。我 心中所爱的人,在水边。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艰险 又弯曲。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就在水中的小 块陆地上。
内容概括
诗歌解读
第一章
即景起兴,写主人公与“伊人”在水 的两岸,主人公苦苦追寻却寻而不得。
第二章
反复咏叹,把主人公苦苦追寻却寻而 不得的失望情绪推向高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芦苇长得真茂盛,清晨的露水还没有干。我 心中所爱的人,在水与草相接的地方。逆流而上去追 寻,道路又险又高。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在 水中高地上。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②诗中运用了双声词(如“参差”)、叠韵词 (如“窈窕“”),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景 物描写、人物刻画的生动性。

九年级《诗经》二首》ppt课件

九年级《诗经》二首》ppt课件
影响
《诗经》的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 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作为五经之一,《诗经》以其丰富的生活内容、广泛 的创作题材,向我们展示了殷商社会乃至远古社会的历史面貌。
后世对《诗经》的评价和传承
要点一
评价
要点二
忠贞不渝
《诗经》中的爱情诗还强调了爱情的专一和忠贞,如《汉广》中“之子 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表达 了男子对女子的专一和坚守。
《诗经》中的家庭伦理观念对现代社会有何启示?
家庭和睦
《诗经》中的家庭伦理观念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如《小雅·常棣》中“妻子好合, 如鼓琴瑟”,这对于现代社会中维护家庭和谐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重章叠句,回环往复
重章叠句
通过重复相同的句式、词汇,形成强烈的节奏感和音乐感,使诗 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回环往复
通过反复咏唱、回旋往复的手法,深化诗歌的主题和情感,使读 者在反复品味中感受诗歌的韵味。
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
情感表达
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诗人内心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 使读者产倡导家庭成员之间要和 睦相处,夫妻之间要相互扶持, 兄弟之间要团结友爱。
80%
家国情怀
《诗经》中的家庭伦理观念与家 国情怀紧密相连,体现了个人对 家庭和国家的责任感。
爱情婚姻观念
纯真爱情
《诗经》中描写了许多纯真的 爱情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美好 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婚姻礼仪
《诗经》中的婚姻礼仪反映了 当时社会的习俗和风尚,强调 了婚姻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是 直接铺陈叙述;比是比喻,有明喻、隐喻之分;兴 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12《《诗经》二首》课件(共36张PPT)

12《《诗经》二首》课件(共36张PPT)

诗 经
诗经 (六义 之 风雅颂)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 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 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 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 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 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 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 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关 雎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12 《《诗 经》二 首》课 件(共3 6张PPT )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12 《《诗 经》二 首》课 件(共3 6张PPT )
参差荇菜,左右芼①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②。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去拔它。美丽贤淑的女子,鸣钟击鼓取悦她。
蒹葭苍苍①,白露为②霜。所谓伊人③,在水一方④。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1、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葭 (jiā):初生的芦苇。苍苍:茂盛 的样子。
2、为:凝结成。
3、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伊人:那个蒹 葭
蒹葭
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 我 来 思 ,雨yù 雪 霏 霏 。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行 道 迟 迟 ,载 渴 载 饥 。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我 心 伤 悲 ,莫 知 我 哀 !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赏析第六章
1.这章写的内容是?
戍卒归途悲苦心情
2.他是战争的幸存者,他终于踏上了归途,假如他是你,你会怎样?
读译第四章 彼 尔 维 何 ?维 常 之 什么花儿开得盛? 棠棣花开密层层。 彼 路 斯 何 ?君 子 之 什么车儿高又大? 高大战车将军乘。 戎 车 既 驾 ,四 牡 业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岂 敢 定 居 ?一 月 三 边地怎敢图安居?驾 彼 四 牡 ,四 牡騤騤Kuí。 驾车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君 子 所 依 ,小 人 所腓féi 。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 牡 翼 翼 ,象弭mĭ 鱼 服 。 四匹马儿多齐整,象骨饰弓鱼袋挂。 岂 不 日 戒 ,玁 狁 孔 棘。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赏析第四、五章 1.这两章写的内容是? 2.这两章写战事什么?
战斗太频繁 生活太艰苦 处境太危险
直接写战事
一月三捷 岂敢定居 冲锋陷阵
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 对马、车、将帅和士兵生动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 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 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
读译第五章 昔 我 往 矣 ,杨 柳 依 依 。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西周至厉王末年,遇旱灾,百姓饥馑。厉王宠信荣夷 公,专事搜刮,民怨沸腾,放厉王于“彘”。西戎与 北方的玁狁乘机入侵周朝。宣王即位,重振周朝,号 称中兴。命秦仲征西戎,尹吉甫征玁狁。《采薇》即 于此时产生。
词语注音
岁亦莫 (mù) 止 载 (zài) 饥载渴 四牡业业 (mǔ) 四牡騤騤 (kuí) 象弭 (mǐ) 鱼服
3.“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写什么?
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
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 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 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 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
读译第二章
采 薇 采 薇 ,薇 亦 柔 止 。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未长大。
不遑huáng启居 , 玁 狁 之 故 。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赏析第一章:
1.第一章所写事件事?
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 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
2.开头是什么写法? 兴
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 得归家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情。
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这样评价这四句诗:“以乐景写 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也就是说当初离家出征的 时候,心里是悲伤的,却用杨柳春风这样的明媚春光来反衬; 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是高兴的,却用大雪纷飞这样的严 寒景象来反衬。王夫之认为走在回乡路上的士卒心里是“乐” 的,这种理解未必正确。这位士卒一直非常牵挂家里,心里非 常痛苦,经历过战争的艰难困苦、九死一生,当他终于能够结 束服役回家的时候,他的心里不会仅是单纯的高兴,更多的是 百味杂陈。他希望马上能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而同时又会 不由自主地担心家里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因为自己离开家已 经很久了。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 的对比给他一种不胜今昔之感,正符合此时他复杂的感情。
王 事 靡 盬gŭ,不 遑 启 用 。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忧 心 孔 疚 ,我 行 不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难回家。
来。
赏析第二、三章 1.这两章写的内容是? 军旅生活的劳苦
2.还是兴的写法吗? 兴 诗仍以薇菜逐渐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示时间流逝, 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 战不止,饥渴劳顿。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 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 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
曰 归 曰 归 ,心 亦 忧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真牵挂。 忧 心 烈 烈 ,载 饥 载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太苦啦。 我 戍 未 定,靡 使 归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止。 渴。 聘。
读译第三章 采 薇 采 薇 ,薇 亦 刚 止 。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经变老啦。
曰 归 曰 归 ,岁 亦 阳 止 。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玁狁(xiǎn yǔn ) 之故 王事靡盬 (gǔ) 彼路 (lù) 斯何 小人所腓 (féi) 雨 (yù) 雪霏霏
读译第一章
采 薇 采 薇 ,薇 亦 作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经发新芽。
曰 归 曰 归 ,岁 亦 莫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止。 止。
靡 室 靡 家 , 玁狁xiănyŭn之故。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
佳句赏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 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 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 出来。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 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 了很大的空间。
大难不死
高兴
3.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 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 悲苦,这是为什么?
增强悲剧效果,渲染凄凉气氛
他虽杀敌报国,更是牵挂家人 故他眼前有喜,依然那样悲沉
思考问题 1.第六章的内容和写法与前面一样吗?
不一样,前面都是写服役时的心理活动和感受,而第6章是写归 途所思所感。 2.它在本诗里有何作用? ①表明此前各章是退伍士卒对服役生活的追溯 ②增加感情的浓度 ③增强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第4课 《诗经》二首—采薇
释题 1.采薇选自《诗经》中的: 小雅 2. 《小雅》是什么乐歌? 宫廷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 歌功颂德为主;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 生活和思想。
3.“薇”是: 野菜,即野豌豆。
写作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