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和《鱼我所欲也》练习卷及答案
《孟子二章》和《鱼我所欲也》练习卷及答案
《孟子二章》和《鱼我所欲也》练习卷及答案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一、解释划线词语。
1.苟得.. 2.有所不辟.3.如使...... 4.何不用也5.呼尔..而与之... 6.蹴.尔而与之7.不屑.. 8.万钟9.不辩.礼义 10.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1.乡.为身死而不受 12.不可以已.二、解释以下虚词:1.而(1)舍鱼而取熊掌者也(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蹴尔而与之(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2.于(1)所欲有甚于生者(2)万钟于我何加焉三、一词多义:1.与(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呼尔而与之2.是(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2)是亦不可以已乎3.得(1)二者不可得兼(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为(1)乡为身死而不受(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四、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5.乡为身死而不受五、重点句子翻译: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
1、本文选自《》,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他的政治主张是,他认为人之初,。
2、给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
(1)死亦我所恶________ (2)一箪食,一豆羹________(3)蹴尔而与之________ (4)乞人不屑()也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①乡为生死而不受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④故患有所不辟也4、翻译下列句子。
(1)呼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3)乡为身死而不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6)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7)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8)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9)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5、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人生的道路会面临许多选择,必要时要舍生取义。
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一词多义。
为(1)今为()(2)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3)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4)乡为()身死而不受7、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
请根据自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8、请积累“舍生取义”的名人事例(3条)(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二、文言文阅读。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本文出自,作者,时期鲁国人,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学过他的文章。
“四书”:、、、。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所恶.()一箪.食()一豆羹.()蹴.()苟.得()不屑.()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⑴乡为生死而不受。
⑵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⑶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⑷故患有所不辟也。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⑴二者不可得兼.⑵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⑶此之谓失其本心..⑷贤者能勿丧.耳⑸故患.有所不辟也⑹呼尔.而与之⑺蹴.尔而与之。
⑻万钟.于我何加焉!⑼是亦不可以已.乎⑽乞人不屑..也⑾万钟于我何加焉...⑿妻妾之奉.5.解释下列多义词:⑴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蹴尔而与之⑵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种于我何加焉⑶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⑷而: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6.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A、此之谓失其本心B、妻妾之奉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7.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舍鱼而取熊掌也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C、乡为身死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和()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得之则生,弗则得死。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因得遍观群书。
9.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A、故不为苟得也B、所识穷乏者得我欤C、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⑶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⑷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⑸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二、理解课文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中的“是心”是指。
2.“此之谓失其本心。
”中的“此”指。
3.“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和。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认真阅读下面(de)选文,然后完成后面(de)问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一、基础知识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鲁国人,是思想家、教育家家思想(de)代表人物.还学过他(de)文章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所恶(wù)一箪食(dān )一豆羹(gēng)蹴(cù)苟得(gǒu)不屑(iè)3、指出下列句子中(de)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⑴乡为生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⑵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⑶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⑷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de)字词:⑴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占有⑵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使,假如⑶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⑷贤者能勿丧耳贤遗失、丢掉⑸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突难⑹呼尔而与之助词⑺蹴尔而与之.用脚践踏⑻万钟于我何加焉古代(de)一种量器⑼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偷生⑽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⑾乞人不屑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⑿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⒀妻妾之奉侍奉5、解释下列多义词:⑴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蹴尔而与之句末语气词,表反问. 给⑵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种于我何加焉介词,表示比较. 介词,引出动作(de)对象.⑶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批示代词,这个,这样. 这样看来,由此看来.⑷而: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连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 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却(de)意思6、下列句子中加点(de)“之”(de)用法不同(de)项是(C )A、此之谓失其本心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7、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de)一项是(B )A、舍鱼而取熊掌也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C、乡为身死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8、下列各句中加点(de)“得”含义相同(de)两项是(B)和(C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得之则生,弗则得死.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因得遍观群书.9、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de)句子(B )A、故不为苟得也B、所识穷乏者得我欤C、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不仅有道德(de)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de)人能不丧失罢了.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对于优厚(de)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de)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⑶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⑷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de)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⑸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假使人们追求(de)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de),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de)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二、理解课文1、填空: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de)“是心”是指什么“此之谓失其本心.”中(de)“此”指什么⑶“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de)目(de)是什么⑴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⑵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⑶“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de)是引出舍生取义(de)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de)关系.2、本文(de)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3、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de)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4、鱼我所欲也中出现(de)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de)孟子曾说过(de)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5、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de)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6、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de)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7、孟子认为失其本心(de)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8、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de)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9、不辩礼仪(de)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0、文中与“嗟来之食”(de)意思相一致(de)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11、文中所指(de)比生命更可贵(de)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de)东西是指丧失道义12、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de)抉择;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de)事例论证“义”重于“生”(de)观点;用“乡”与“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de)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13、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鱼和熊掌对举生与死对举向与今天比较等14、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de)用意是什么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de)事,在两者不可兼得(de)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de)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de)道理.三、拓展应用1、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de)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de)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de)人.例如: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2、本文所强调(de)“义”与市场经济下(de)“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de)启示,请简要谈谈.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de)事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de)青春热血和宝贵(de)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de)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de)例子.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身殉国.刘胡兰,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4、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de)道理.作为21世纪(de)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de)事等.社会上(de)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de)江湖义气与本文(de)“义”不同.。
鱼我所欲也中考文言文阅读(附带答案)
《公输》《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中考题专练《公输》《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中考题专练一、2008 成都市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节选自《公输》)1.对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愿借子杀之愿:希望B. 公输盘不说说:通“悦”,高兴C .吾义固不杀人固:坚决D. 然胡不已乎已:停止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将以攻宋B.子墨子闻之扶苏以数谏故辍耕之垄上C.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D.知而不争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墨子热心救世,反对战争。
在得知楚将攻宋的消息后,为阻止战争爆发,昼夜兼程,不辞辛劳,赶到楚国进行劝说。
B. 墨子辩术高明。
他先言其他,诱使公输盘落入圈套,然后一针见血,从几个方面批驳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C. 公输盘在墨子的劝说下,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入不义的境地,于是听从了劝说,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
D. 这段文字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于表现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4.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胡不见我于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09深圳)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
《鱼我所欲也》训练题(含答案)
《鱼我所欲也》强化训练一、解释原文处加框的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或用法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强化训练二、完成以下选择题训练一1、选出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C )。
A. 所恶有甚于死者(厌恶)B. 乡为身死而不受(通“向”,从前)C. 是亦不可以已乎(已经)D. 万钟于我何加焉(益处)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 B )。
A.公将鼓之B.当余之从师也C.多助之至D.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D )。
A. 贤者能勿丧耳(只不过有道德的人没死去罢了)B.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熟识的穷人跟我一样)C.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向他打招呼,过路的饥民却不肯接受)D.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那么凡是能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4、选出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C )。
A. 本文第一段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这是全章的论点。
鱼我所欲也 测试卷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测试卷及答案孟子的《鱼我所欲也》气势充沛,语言自然流畅,节奏感强,宜诵宜背宜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鱼我所欲也测试卷,欢迎阅读参考。
鱼我所欲也测试卷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测试卷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鱼我所欲也》 练习题(含答案)
1.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乡为身死而不受2.一词多义生.,亦我所欲也(1)生得之则生.绝多生.怪柏二者不可得.兼(2)得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万钟与我何加.焉(3)加而山不加.增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穷复前行,欲穷.其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5)奉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是亦不可以已.乎(5)已待君久不至,已.去3.异字同义(1)是亦不可以已.乎/哀转入绝./不舍.昼夜(2)乡.为身死而不受/见往.事耳4.重点实词(1)鱼,我所欲.也欲(2)故.不为苟得..也故苟得(3)死亦我所恶.恶(4)故患.有所不辟也患(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6)非独..也非独是心..贤者有是心(7)贤者能勿丧.耳丧(8)呼尔..而与之呼尔(9)蹴.尔而与之蹴(10)乞人不屑..也不屑(11)万钟..焉万钟何加..于我何加(12)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5.文言虚词舍鱼而.取熊掌者也(1)而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蹴尔而.与之所欲有甚于.生者(2)于万钟于.我何加焉(3)呼尔而与.之呼尔而与之.(4)之为宫室之.美此之.谓失其本心(5)是亦不可以已乎.6.断句(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7.句子翻译(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理解(1)“本心”和“舍生取义”有什么关系?(2)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的观点,并一步指出这是每个人都有的“”(3)文中第二段先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论证了一个什么观点?(文中句子)然后又指出什么是失其“本心”的表现,提出“是亦不可以已乎”的告诫?(4)孟子通过哪三个取舍论证了“义”和“不义”的存在?(5)你怎样理解“义”?请选取两位历史上的舍生取义的人物,简述其事迹。
鱼我所欲也试题与答案
《鱼,我所欲也》测试题及答案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故患.有所不辟.也()()万钟于我何加.焉()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
()..也。
()此之谓失其本心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5.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7.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8.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9.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三.简答题1.《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你认为其中的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行道之人”和“乞人”的行为?2.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本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鱼我所欲也》复习题与答案(45题)
【原文展示】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复习题与答案】1、此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它论述了孟子的一个重要主张是什么?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舍生取义。
3、什么是“义”呢?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也。
”他认为自己做了坏事感到羞耻,别人做了坏事感到厌恶,这就是义;义是有道德的君子所必须遵循的正路。
一般指公正的道理或正义的行动。
4、孟子是怎样提出和政论他的主张的?把生命比做鱼,把义比做熊掌,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用舍鱼而取熊掌设喻,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5、为什么用比喻形式说理,而不直接提出来?这样说理形象通俗,易于接受。
6、第一段分几层论述?分别从哪个角度论述?三层:第一层:“鱼,我所欲也一一舍生而取义者也。
”用比喻引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第二层:“生亦我所欲一一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用生与死进行对比论证为什么要“舍生取义”。
(指出人间有比生更宝贵的东西,就是义,也有比死更可怕的东西,就是不义。
)第三层:“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贤者能勿丧耳。
(完整版)《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一、基础知识1、本文出自,作者,时期鲁国人,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还学过他的文章。
“四书”:。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所恶()一箪食()一豆羹()蹴()苟得()不屑()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⑴乡为生死而不受。
⑵所识穷乏者得我与?⑶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⑷故患有所不辟也。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词:⑴二者不可得兼⑵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⑶此之谓失其本心⑷贤者能勿丧耳⑸故患有所不辟也⑹呼尔而与之⑺蹴尔而与之⑻万钟于我何加焉⑼故不为苟得也⑽是亦不可以已乎⑾乞人不屑也⑿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⒀妻妾之奉⒁非独贤者有是心也5、解释下列多义词:⑴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蹴尔而与之⑵于: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⑶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⑷而: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A、此之谓失其本心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7、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舍鱼而取熊掌也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C、乡为身死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和()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得之则生,弗则得死。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因得遍观群书。
9、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A、故不为苟得也B、所识穷乏者得我欤C、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D、得之则生,弗得则死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⑶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⑷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⑸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二、理解课文1、填空: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中的“是心”是指什么?“此之谓失其本心。
”中的“此”指什么?⑶“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8、不辩礼义的接受万钟是为了: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10、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11、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孟子》二章同步练习题与答案
《孟子》二章同步练习题与答案《孟子》二章同步练习题与答案《孟子》二章一、基础测试题。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死亦我所wù ,所wù 有甚于死者。
(2)一d?n 食,一豆gēng 。
(3)cù 尔而与之,乞人不xiè 也。
2、根据原文填空。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国恒亡。
(5)然后知,。
二、能力测试题。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故患有所不辟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3)呼尔而与之(4)万钟于我何加焉(5)傅说举于版筑之间(6)必将苦其心志(7)征于色,发于声(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于”字用法和其它三项不相同的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征于色C. 死于安乐 D.衡于虑3、结合语境,解释多义词。
A.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对子骂父,则是无礼()B.征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C.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4、加点词不用“使……”(使动用法)这一结构形式来解释的一项是()。
A.苦其心志 B.劳其筋骨 C.动心忍性 D.生于忧患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词义。
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_____通_____()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____通_____()C.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通_____()6、翻译句子。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三、课内问答题。
1、古人说“艰难困苦,至汝于成”,还说“多难兴才”,请结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内容和观点、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这些话的理解。
2、默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句子。
四、拓展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孟子通过什么比喻来说明人之本性?A. 鱼B. 熊掌C. 仁义D. 礼乐2. 在孟子看来,人之所以能成为仁义之士,是因为:A. 社会环境的影响B. 教育的作用C. 人性本善D. 天命所归二、填空题3. “鱼,我所欲也,_________;_________,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_________者也。
”(答案:熊掌,生,熊掌)4.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这句话说明了:(答案:每个人都有仁义之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持不失。
)三、简答题5. 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是如何论述“舍生而取义”的?四、论述题6. 请结合《鱼我所欲也》的内容,谈谈你对孟子“人性本善”观点的理解。
答案一、选择题1. 答案:B. 熊掌2. 答案:C. 人性本善二、填空题3. 答案:熊掌,生,熊掌4. 答案:每个人都有仁义之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持不失。
三、简答题5. 答案:孟子通过比喻说明,鱼和熊掌都是人们所喜爱的,但当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时,人们会选择熊掌,因为熊掌的价值高于鱼。
同样,生命和正义都是人们所追求的,但在二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孟子认为真正的仁人志士会选择正义,甚至不惜牺牲生命,这体现了孟子“舍生而取义”的高尚情操。
四、论述题6. 答案: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提出“人性本善”的观点,认为每个人都有仁义之心,这是人的本性。
孟子通过比喻和论证,强调了人之初性本善,但随着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人们可能会丧失这种本性。
孟子主张通过教育和修养来恢复和保持人的本性,以达到仁义的境界。
这一观点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练习题和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鱼我所欲也》的主要内容和孟子的哲学思想。
《鱼我所欲也》《孟子对(齐王)曰》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鱼我所欲也》《孟子对(齐王)曰》,完成10----13题。
(10分)【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孟子对(齐王)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王如施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注]耨(nòu):除草。
制梃:拿起木棍。
彼:这里指秦、楚两国。
10、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
(2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A 、入以事其父兄 B、王如施政于民入则无法家拂士皆以美于徐工C、王往而征之D、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朝而往,暮而归邹忌修八尺有余12、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_____________________13、【甲】【乙】两文分别体现了孟子怎样的观点?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0、(1)通“避”,躲避(2)称王11、C12、(1)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2)秦、楚两国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养父母。
13、【甲】;舍生取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一、解释划线词语。
1.苟得.. 2.有所不辟.3.如使...... 4.何不用也5.呼尔..而与之... 6.蹴.尔而与之7.不屑.. 8.万钟9.不辩.礼义 10.所识穷乏者得我与.11.乡.为身死而不受 12.不可以已.二、解释以下虚词:1.而(1)舍鱼而取熊掌者也(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蹴尔而与之(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2.于(1)所欲有甚于生者(2)万钟于我何加焉三、一词多义:1.与(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呼尔而与之2.是(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2)是亦不可以已乎3.得(1)二者不可得兼(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4.为(1)乡为身死而不受(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四、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5.乡为身死而不受五、重点句子翻译: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六、中考题型1.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故患有所不辟.也(同“避“,躲避)B. 死亦我所恶.(凶恶)C. 贤者能勿丧.耳(死亡)D.是亦不可以已.乎(已经)2.与“万钟于我何加焉“中的”于“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战于长勺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C.管夷吾举于士 D.兴复汉室,还于旧都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翻译: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为大家所共有,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翻译:如果人们的欲望是没有生命的,那么大凡会丧失的办法和手段为什么要采用呢?C.此之谓失其本身。
翻译:这就叫做丧失了他原本所希望的良好心愿。
D.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翻译:以前宁肯死,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万钟。
4.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文章开篇以鱼和熊掌设喻,引出中心论点,形象生动。
B.文中的“甚于生者”就是指“义”;“甚于死者”就是指“不义”。
C.“乞人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论证了人人都有“本心”。
D.作者认为人人都喜爱大义而不喜爱生命,所以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
5.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作者善用排比,加强了文章的气势,也体现了孟子文章长于论辩,层层深入的特点。
B.本文用到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但语言依然显得生硬,说理不透彻。
C.本文以议论为主,结合了叙事和抒情,对读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而达到劝说的目的。
D.文章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说明只有“万钟”才能检验一个人的“本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1)七里之郭.()(2)池.()非不深也(3)兵革..()(4)委.()而去.()之(5)域.()民不以()封疆之界(6)山溪之险.()(7)得道.()(8)寡助之至.()(9)亲戚..()畔之(10)天下顺.()之(11)舜发.()于畎亩之中(1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13)管夷吾举于士.()(14)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15)苦.()其心志(16)劳.()其筋骨(17)空乏..()其身(18)行拂.()乱.()其所为(19)曾益..()其所不能(20)人恒过..()(21)衡.()于虑(22)征于色.()(22)入.()则无法家拂士..()(2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二、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三、重点句翻译。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四、虚词选择题。
1、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夫环而攻之B、舜发于畎亩之中C、三里之城,七里之郭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与“三里之城”的用法相同的是()A、天下顺之B、寡助之至C、委而去之D、荆之地方五千里3、下列与“困于心”的“于”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生于忧患B、侍卫之臣忘身于外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D、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4、下列与“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以光先帝遗德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C、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D、所以动心忍性五、按要求默写句子(1)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关系的句子是:,。
(2)西方某些国家以人权为幌子干涉别国内政,招致大多数国家的强烈反对,这正如孟子所说的那样:,。
(3)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要想在世界民族之林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有危机意识,不能安于现状,《<孟子>二章》中““这句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六、中考题型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区域、地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通“叛”,背叛)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选拔,被起用)D必先苦其心志(使……受苦)2.选出下列句子中与“以天下之所顺”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A 委而去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C宋何罪之有..... D寡助之至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所以君子有的不去打仗,去打仗的就一定会取胜。
B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译: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译:形容枯槁,表现在脸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现实,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在思想上经受“行拂乱其所为”的磨练。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5.下列对文章写作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这两则短文都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第一则以战争中的事例作为例证,强调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第二则从个人事例说起,在得出“困境出人才”这个观点后,转到统治者治国上,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个人能否成就大事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论点。
B这两则短文提出论点的方式不尽相同:第一则的论点在文章中间部分点明;第二则的论点在结尾部分点明。
C这两则短文都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证明观点。
D这两则短文都善用排比,且句式灵活,既使文章气势磅礴,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鱼我所欲也》答案:1、而(1)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并列)(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3)蹴尔而与之(表修饰)(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表顺接,就)2、于(1)所欲有甚于生者(比)(2)万钟于我何加焉(对)一词多义:1、与(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语气助词)(2)呼尔而与之(给)2、是(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个,这样)(2)是亦不可以已乎(这样看来)3、得(1)二者不可得兼(得到,拥有)(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4、为(1)乡为身死而不受(wèi为了)(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wéi做,接受)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
5、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答案:1.A 2.B 3.D 4. D 5.A《孟子二章》答案虚词选择题:A D B C答案:1.A 2.B 3.A 4.D 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