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变迁
历史变迁中的人类学观点和方法
![历史变迁中的人类学观点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2690577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d9.png)
历史变迁中的人类学观点和方法
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和社会行为的学科,它的观点和方法随着历史的变迁而不断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出发,探讨人类学观点和方法的演变。
19世纪初,人类学还处于萌芽阶段。
当时的人类学家主要关
注原始社会和文化,认为这些社会和文化是人类发展的起点。
他们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深入到原始社会中去观察和研究。
这种方法在当时非常新颖,开创了人类学研究的先河。
到了20世纪初,人类学开始向更广泛的领域发展。
一方面,
人类学家开始将关注点扩展到现代社会和文化,另一方面,他们也开始关注人类行为和心理等更加深层次的问题。
这种发展使得人类学成为一门更加综合和全面的学科。
在20世纪中叶,人类学家开始注重理论建构。
他们提出了一
系列理论框架,如功能主义、结构主义、文化相对主义等,这些框架为人类学研究提供了更加系统和深入的思考方式。
同时,人类学家也开始使用更加科学化的方法进行研究,如问卷调查、实验等。
到了21世纪,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学也面临
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全球化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和融合更加频繁,这为人类学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视野;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人类学家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研究。
总之,人类学观点和方法的演变反映了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历程。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学家们也在不断探索新的研究领域和方法,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文化和社会行为提供了宝贵的贡献。
文化人类学文化传承与社会习俗的研究与解读
![文化人类学文化传承与社会习俗的研究与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c074268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54.png)
文化人类学文化传承与社会习俗的研究与解读文化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的学科,它通过对社会习俗和文化传承的研究与解读,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共通性,丰富了我们对人类文明的认知。
本文将探讨文化人类学在文化传承和社会习俗研究中的应用。
1. 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文化传承是指将一代人对文化的认知、知识、价值观念和技能等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
它是社会中心思想和传统的延续,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文化传承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社会习俗和行为模式的传承,塑造了社会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文化人类学通过实地调查、参与观察和口头传统等研究方法,深入了解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传承方式和社会习俗。
实地调查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研究者可以亲身体验和观察社会习俗,从而更准确地了解不同文化对于传统的理解和诠释。
3. 社会习俗与文化传承社会习俗是一种稳定的行为模式和规范,它直接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规则。
社会习俗的传承与文化的传承密切相关,文化人类学通过对社会习俗的研究,可以了解到社会群体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4. 社会习俗的多样性尽管世界上各个文化具有各自独特的社会习俗,但是背后都存在着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比如在婚礼仪式中,不同文化有不同的传统习俗,但它们都代表了对婚姻和家庭的重视。
文化人类学通过研究社会习俗的多样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5. 文化转变与社会习俗的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社会习俗也在不断改变和调整。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化转变对社会习俗的影响,并为社会习俗的变迁提供合理的解释和解答。
总结:文化人类学通过对文化传承和社会习俗的研究与解读,揭示了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共通性,拓宽了人类对于文明的认知。
它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对于传统的认同,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共享与交流。
文化传承和社会习俗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为我们拓宽了视野,加深了对人类文化的理解。
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冲突及其消解方式
![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冲突及其消解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e385609a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9.png)
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冲突及其消解方式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冲突及其消解方式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与文化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人类社会与文化的多样性、变迁和冲突。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个地区、民族和文化群体之间存在着差异,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也时有发生。
这些文化冲突既可以是国家间的政治冲突,也可以是个体间的价值观冲突。
然而,文化冲突并不意味着不可调和,通过适当的方式和方法,文化冲突是可以得到消解的。
首先,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是消解文化冲突的重要途径。
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并试图理解其背后的价值观和信仰。
只有通过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发的冲突。
其次,建立对话和合作机制也是消解文化冲突的有效方式。
在文化冲突中,各方往往存在着误解和偏见。
通过建立对话和合作机制,可以让各方更好地沟通和交流,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例如,在国际关系中,各国可以通过外交渠道进行对话,协商解决存在的分歧和冲突。
此外,教育和宣传也是消解文化冲突的重要手段。
通过教育和宣传,可以增加公众对其他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减少对其他文化的偏见和误解。
同时,教育还可以培养人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社会的发展。
最后,建立多元共生的社会环境是消解文化冲突的长久之计。
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各个群体应该相互尊重、包容和共存。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保障各个群体的权益,并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
只有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中,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才能得到有效地消解。
总之,文化冲突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然而,通过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建立对话和合作机制、教育和宣传以及建立多元共生的社会环境等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地消解文化冲突,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
这不仅有助于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也有助于推动人类社会向着更加包容、开放和进步的方向发展。
《2024年建筑学的人类学视野》范文
![《2024年建筑学的人类学视野》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2e30a8b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4a.png)
《建筑学的人类学视野》篇一一、引言建筑学和人类学是两个跨学科领域,分别研究人类与空间以及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
近年来,随着跨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将人类学的视角引入建筑学研究已成为一种趋势。
本文旨在探讨建筑学的人类学视野,通过分析建筑与人类文化的相互关系,揭示建筑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二、人类学视角下的建筑学1. 建筑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建筑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人类学视角下的建筑学研究,关注建筑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即建筑如何反映和塑造文化,文化又如何影响和塑造建筑。
首先,建筑是文化的载体。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建筑的风格、形式和功能都有所不同。
例如,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构架为主,注重空间布局和对称性;而西方建筑则更注重材料的运用和立面设计。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其次,文化对建筑产生影响。
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变迁,都会在建筑上留下痕迹。
例如,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不断更新,这对建筑的风格和功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建筑的社会意义建筑不仅是一种物质实体,更是一种社会现象。
从人类学视角看,建筑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首先,建筑是社会关系的体现。
建筑物不仅是人们居住和工作的场所,更是社会关系的象征。
例如,城市中心的地标性建筑往往代表着城市的政治和经济地位,而传统村落的庙宇则体现了社区的宗教信仰和社会秩序。
其次,建筑具有社会交流的功能。
人们在建筑物内部进行各种社会活动,如交流、互动、学习等,这些活动不仅塑造了建筑的形态和功能,还促进了社会的交流和发展。
三、人类学在建筑学研究中的应用人类学在建筑学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解释力:人类学可以通过对文化背景的深入分析,解释不同文化背景下建筑的风格、形式和功能差异,从而为建筑设计提供更丰富的灵感和思路。
2. 社会观察:人类学可以关注建筑的社渠道传播进行细致观察和解读其社会互动模式和社会关系的反映等方面在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 历史和文化价值:人类学研究还可以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去分析建筑物的价值和意义。
文化变迁视野下的仪式过程及功能
![文化变迁视野下的仪式过程及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30896c1359eef8c75fbfb3ff.png)
文化变迁视野下的仪式过程及功能[1]——以云南边境老山地区蓝靛瑶跳挂仪式为例盘金贵[摘要] 宗教人类学研究的宗教与宗教行为密切相关,仪式过程与功能始终是宗教研究的两个重要范畴。
仪式研究的是宗教的物质形式和行为模式,功能侧重于仪式的价值。
仪式是表达并实践宗教信仰的行动,宗教仪式是人与神沟通的重要方式,通过仪式达到人神直接的协调与和解。
本文以瑶族宗教社会举行跳挂仪式过程为研究中心,来探讨瑶族原始宗教与神学相互吸纳的文化意义。
通过对跳挂仪式进行人类学解读,有助于拓宽对瑶族宗教领域的研究。
[关键词] 瑶族跳挂仪式[作者] 盘金贵,男,1984年5月,瑶族,云南省麻栗坡县猛硐瑶族乡人。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专业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越民族政策比较。
南宁,530006.瑶族不是云南土著民族,而是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从广东、广西等地不同批次游耕、顺山迁徙而来。
据一些汉文史料记载,唐代、元代已有一定数量瑶族群体在云南活动,元代也已有瑶族在越南活动。
明清时期尤其清朝中叶,瑶族从广东和广西等地大量迁入云南、越南,并开始进入老挝、泰国东南亚等国。
从云南地方志看,最早对瑶族活动有记载是乾隆《开化府志》(公元1759年刻本)。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由于东南亚战乱,约3万瑶人从老挝、泰国等地背井离乡迁徙到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加拿大、法国等西方国家。
其中云南的瑶族又以蓝靛瑶(他称)支系人口居多,是瑶族众多“支系”中的一个,因其擅于种植蓝靛染布而得名,自称“金门”即山里人的意思,男女老少基本上会操“金门”语,同时还有布努瑶、板瑶、红头瑶等支系,属于瑶族大族群的“亚群体”,各有明显而且丰富的文化内容与特点,但同属瑶族文化系统的因子。
云南瑶族在空间地域分布上主要沿着边境线散居,与苗、壮、傣等各民族世代友好杂居,在越南一侧也有相当数量的瑶族同胞跨境而居,从富宁、麻栗坡、马关、河口县、金平、屏边、元阳、绿春、墨江、江城、勐腊边境沿线都有散落瑶族村寨。
文化变迁与传承——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中亚地区东干人婚姻仪式考察
![文化变迁与传承——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中亚地区东干人婚姻仪式考察](https://img.taocdn.com/s3/m/f911da01a8114431b90dd83c.png)
文化学研究文化变迁与传承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中亚地区东干人婚姻仪式考察杨军红(i:海政壤学院外国谱学擒r上海 200000)摘要:本研究考察的重点是东干人的姆姻仪式,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佘田野调查、采访、案例分析等方法,从文化 人类学民族志的视角分析东千人民俗文化中留存的中国文化痕綠,分析东干人婚姻程式中缓含的价值观、社会心理和审美情 趣石了解东干人对中华民族佬綵文化,特别是对中国回族传统文化妁传承,以及对外域文化的吸收及本土化的#色,探计这些■“离乡背井”:的东千人如何通过一些重要的生命仪式来塑造群体认同,保持穆斯林移民文化的核心价值现揭示这种社会性的 仅式背后具有的人类率扈的文化•心理,同时对跨境民族之间相互交融、.彼此影响的文化格局做阐释.。
关键词:东千人婚姻仅式文化中介文化认同文化史迁事f人是1:9世纪移屠到沙俄所属的中亚地区的西北陕 甘菌民及后裔,是穆斯林华侨移民群体,1924年被苏联定:靠 中亚地K一个独髮的民族共茼体“翁干族”,怛:东¥人仍然 坚:錄自己的回族身份。
东千人和中国回族同:宗同源f虽然从 地域上看,它*中国境外的一个独食民族,但从文化源流、民族特征、民族观念甚至从族群认同上讲,它是回族文化的 一个分:支(丁宏,2005〉d也们不喜竑被称作‘嘯午人”,认可智 中华民族文化的一脉相承肩称《中原人”,或中国西北老因肯y。
作为境外华人群体,东;T人是中亚其他面家和民族 了解中謂文化的“中介”,还是中謂:与_中亚蔚家文化交流的 w中介”(丁宏,2006).4东干人聚廢K—就像一个个保持免好的 守国曹代活态村史馆”,将秦探雄风、古酒遗韵的裹因密码非常神奇地保存了下来e在远离故爾的中並地K,虜于人聚 居孩成为华复文明在异域他乡的一块文化“飞地”fIi 仪式是衡羞移民文化变迁可观察.的文化特质,保持仪 式成为离乡背井的海外移民道求共厲生活養义的依托(马强,2012)。
从_国:内文献来着,内最阜关注东千人婚俗话题 的是张国杰B张M杰和托尔斯托夫1986年在《世界民族》杂志发表《苏联东干A的婚姻家庭1一文,指出东千人与异族 通婚较少,受邻近民族哈萨克族、育1尔吉斯及其他民族的影 响,东千人也有换亲习俗。
文化人类学重点
![文化人类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22dc8325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c2.png)
《文化人类学》重点第一章民族中心主义:也叫“我族中心主义”,是以自己文化为标准来衡量和评价其他文化,认为只有自己的文化是自然的、正常的和优秀的,自己的文化高于其他一切文化的思想。
1.论述文化人类学的学科观。
1)文化整体观指的是人类学家在研究人类生活的任何一个方面时,都要着眼于与它有关的人类生活的其他方面,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组织、婚姻生活、宗教、艺术及语言技术等等,即多角度、多方位地研究人类经验的众多方面。
2)文化相对观文化相对论或文化相对主义指的是衡量文化没有普遍的绝对的标准,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尊严,文化没有优劣、高下之分,一切评价标准都是相对的。
3)文化普同观指地球上全人类文化的一致性与共同性。
4)文化适应观适应指地球上的生物群种通过自身变化与周围环境达成协调并繁衍下去的过程。
适应包括生物性适应和文化适应。
生物性适应指人类同周围环境保持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体质协调;文化适应则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的策略达成和自然与社会环境之和谐。
5)文化整合观指的是构成文化的诸要素在大多数情况下相互适应与和谐的状况,即强调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是如何一起协调地运作的。
2. 试述人类学的内涵。
人类学就是以人类群体之间的共同性和相异性为研究对象,对人类群体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的科学。
第二章1.简述古典进化论的基本观点,并进行简单评价。
基本观点:a人类心理的一致性决定了文化发展的单一性。
b各族文化都遵循同一路线向前进化,但有快慢差异。
c整个世界是依据自然法则运行的,社会的运行也是如此。
d社会科学的解释和自然科学的解释是一致的.评价:贡献:首先,使人们能够第一次摆脱神学教义的束缚,以系统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的起源和人类特性;其次,他们在先天遗传的生物特征与后天学习的社会行为之间做了明确的区分,很好地回答了“为什么人类看似相似,但表现的行为却大相径庭?”局限性:受当时欧洲中心论思想的影响,无法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各种非西方的文化;倾向于任意拆分文化特质,用来组装宏观理论模式,或者说过于追求通则而不顾文化的整体性;在材料上不够充分和扎实,取舍过于简单,往往材料不足而借助逻辑推理,或者干脆降低或简化到生物和心理等经验层次上去寻求支持。
近十年国内文化变迁研究述评
![近十年国内文化变迁研究述评](https://img.taocdn.com/s3/m/c1ba7750be23482fb4da4c69.png)
的渐变过程 ,新的 因素和内容 与传统 的形式和内容是
可以糅合共存 的,传统婚姻 圈的打破既是壮族婚姻文 化变迁 的重要 内容 , 又是壮 族婚姻文化变迁 的动 因圜 ;
杨 军 、黄艳 详细研 究 了花蓝瑶 丧葬文 化概况 及 其变 迁 。休 闲娱 乐方面 , 晓艳 等对水族 “ 顾 端节 ” 赛马活动
迁、 文化变迁 的理论与方法 以及 国外文化变迁等 , 研究成果颇丰 。但研究 中在理论建树 、 研究方 法 、 研究领域与 内 容、 学科知识运用等方 面还存在着 明显不足。 关键词 : 文化变迁 ; 文化研究 ; 研究视角 ; 研究方法 ; 理论 ; 实践
中图分 类号 :O G
文献 标识码 : B
重点关注 了某种文化的传统 特点 、 传承与变迁 的现状 、
变迁 中的成功经验 、 当代变迁 的动 因及策略等。 文化艺
术方面 , 申浩研究 了社会史视野下的评弹文化变迁 ; 韦
民族文化 整体的变迁和某一地 域 民族文 化变迁两类 。
宏观上的研究 ,如孙东方对达斡尔族的文化源流及其 在不 同时期经历 的显著变迁进行 了回顾与梳理 ;刘亚
多民族文化的某一侧 面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 ,描述其
进行 实地 调查研 究 ,认为其 变迁 是文化 主体 自觉 的
收 稿 日期 :0 0 0 — l 2 1— 2 1
作者简介 : 尚奎 (9 8 , , 东临沂人 , 河子 大学硕 士研 究生 , 李 17 一) 男 山 石 主要从 事 民族 文化与 宗教研 究 。
李 尚奎
( 石河 子大 学 政法 学院 , 疆 石河 子 8 2 0 ) 新 300
摘要 : 文化变迁 是文化研究 的重要课题之一 。近十年来 , 国内学术界越来越多地关注文化变迁的研 究 , 其研 究视野及 内容主要包括 民族文化变迁 、 地域 或社区文化变迁 、 着眼 于发展 的文化 变迁 、 史前和历史时期 的文化变
人类学研究人类文化和社会的方法和理论
![人类学研究人类文化和社会的方法和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b72d8b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f.png)
人类学研究人类文化和社会的方法和理论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文化和社会的学科,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各个文化群体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组织形式,探讨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共性,以及人类文化的演变和发展。
人类学采用多种方法和理论来分析和解释人类行为、实践和社会结构,旨在揭示人类社会与文化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本文将介绍人类学研究人类文化和社会的方法和理论,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人类学研究方法1. 实地调查与田野研究实地调查是人类学的核心方法之一,通常意味着研究者亲自进入所研究的社会群体,并与当地人进行接触和交流。
田野研究的目的是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被研究社会群体的生活现象、社会关系和文化表达形式,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参与和访谈,获得第一手的数据和信息。
实地调查不仅能够获取丰富的定性数据,还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当地文化和社会背景,从而更好地解释和理解研究对象的行为和观念。
2. 文献研究与比较分析除了实地调查外,人类学研究还依赖于文献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文献研究包括对历史文献、报刊杂志、学术论文等相关资料的搜集与整理,通过分析比较不同文献资料的观点和结论,深化对研究对象的认识。
文献研究能够帮助人类学家了解研究对象的历史演变、文化传承和社会变迁,并为实地调查提供必要的背景资料和理论指导。
二、人类学研究理论1. 文化相对主义文化相对主义是人类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强调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它认为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社会组织形式,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和比较不同文化的优劣,每个文化都应该在其自身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被理解和解释。
文化相对主义的出发点是尊重和体验他者文化,拒绝以自身文化为中心来理解其他文化。
2. 结构功能主义结构功能主义是人类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强调社会结构和文化规范对个体行为和社会秩序的影响和作用。
它认为社会结构是由相互关联的社会角色和社会机构组成的,各个社会角色和社会机构之间通过相互依存的关系保持着社会的稳定和协调。
人类学整体观视野下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人类学整体观视野下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d06177442b160b4e767fcf4d.png)
非物 质 文 化遗 产
栏 目主持 人 :东 人达
主持 人语:对 于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 的科学与可持续发展 而言,面 临的一个重要 问题 就是相 关学科的理论支持。本期刊发的 《 人类学整体观视 野下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 文化 一文,对于这 个问题的探讨作 出了有益 的尝试。文章重点论述 了物质 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辨证 关系。认为从宏
产 “ 是指各种 以非物质形态存在 的与群众 生活密切
相关、世代相传 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具体包括 口 头文化艺术遗产 、民俗礼仪与节庆 、传统手工艺技 能,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 式相关 的文化 空间。具
如 哲 学 、 自然 科 学 、 宗教 、艺 术 等 ;其 二 ,调适 于
民族学意义来说 , 是包括全部的知识 、 信仰 、 艺术、 道德、法律 、风俗 以及 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
接 受 的任 何 其 他 的才 能和 习惯 的复 合 体 ” 1’ 虽 。I 】 I他 【
然没有 明确指出文化 中的物质层面的内容 ,但 我们 不可否认 的是文化必 定包含这个层 面的内容。由此 可见,文化是一个复合体 。人类学家 马林诺夫斯基 就指 出 “ 文化 是包括一套 工具及一套风俗 ” 。【 ) 】 ( 并且 , 物质文化需要一 相配部分 , “ ……这部分包括 着各种知识,包括着道德上、精神上及经济上 的价 值体系,包括着社会组织的方式,包括着语言 ,这 些我们可 以总称为精神方面的文化 。 2 综合 以上 ”【 J ( 两位人类学家 的观点 ,可以看 出 “ 文化本身不仅包
重 庆 三 峡 学 院 学 报
以上 观 点 明显 地 体 现 出 了物 质 文化 与 非 物 质 文化 的 人类学家 E・ ・ B 泰勒 认 为 文 化 “ 其 广 泛 的 就
文化人类学读后感
![文化人类学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100126b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ce.png)
文化人类学读后感人类是一个普遍存在于全球各个角落的生物种群,同时也是具有极大差异的。
我们之中有许多不同的文化和传统,这些文化和传统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对于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研究,文化人类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人类文化差异的学科。
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文化人类学的书籍,深深地被其内容所吸引。
在接下来的文字里,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文化人类学的一些理解和感悟。
首先,文化人类学教会我如何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文化。
在我们的社会中,我们习惯于以自己的文化为参照标准来评判其他文化,因此导致了很多误解和冲突。
然而,通过学习文化人类学,我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认知模式,这使得我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存在差异。
尊重他人的文化意味着要懂得从对方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并且不将自己的文化强加于他人。
只有通过学习和尊重,我们才能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和谐。
其次,文化人类学还让我意识到文化是不断演变和变化的。
每个人都会受到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的影响,但同时也可通过不同方式来塑造和改变文化。
这种文化的演变和变化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全球化、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等。
文化人类学教会我要理解文化的动态性,不仅仅是看到表面现象,还要去深入探究文化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通过这种深入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文化变迁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另外,我还发现文化人类学对于建立跨文化的沟通和合作非常有价值。
在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的今天,人们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而正是文化的差异使得这种跨文化交流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文化人类学帮助我理解到,不同的文化语境下,同样的词语和行为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含义和解读。
只有通过学习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沟通,避免误解和冲突,实现互利共赢。
对于当前强调全球合作和多元共存的时代背景来说,这种跨文化交流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最后,通过文化人类学的学习,我也更加明白了自己的文化身份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性。
小民族的生计模式变迁与文化适应——人类学视野中的独龙族社会结构变迁分析
![小民族的生计模式变迁与文化适应——人类学视野中的独龙族社会结构变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231ac0b16fc700abb68fc10.png)
f 山大学 人 类 学 系, 广 东 广州 5 0 7 中 1 2 5)
【 摘 要 】 居住在 云南西北部 独龙江峡谷 中的 独龙族 需要 面对耕地 缺乏、 季很 长和年降 雨量 大的 自然 条件 。进入 2 世 纪后 , 雨 1 独龙族
由狩 猎采 集、 刀耕 火种 的传 统生计模 式逐步 转到 了退耕 还林 、 适度 畜牧 、 种植 经济林 木和外 出务工的现 代生计 模式 , 事 实证 明这种 转 变 但 困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重重 , 群众参与 热情很低 , 对未来前 景多持 悲观 态度 。类似独 龙族这样 的小 民族在社 会结构 变迁 中, 没有发 挥社会 自身 的拉 力作用 , 导
第2 期
周 云 水 : 民 族 的 生计 模 式 变 迁 与 文 化适 应— — 人 类 学视 野 中的 独 龙 族 社 会 结 构 变 迁分 析 小
【 关键词 J小民族 ; 生计模 式 ; 文化适应 ; 独龙族
【 中图分类号 】 9 2 C 1. 4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编号 】 0 8 4 4 ( 0 )2 0 4 — 10 - 12 2 9 0 — 0 6 0 0 4
小 民族 是指世 界 范围 内那 一部分人 口相对 很少 , 特别是传 统文化相对简单 ,因而在急剧变 化的现代社 会环境下 显出诸 多不适应 , 传统文化发 生断裂 , 存在生 存危机的这样一些人们共 同体 。 民族的生存 问题 , 小 主 要是 由外部环境急剧变化而他们 的传统 文化不能有效 适应而引起 的[8 1o生计 模式是人们用 以谋生 的基本手 1
当前 .小 民族 面对 国家政府这一外 部推力 主导 的
历史上 , 由于交通阻隔及 自身 经济 能力有 限 , 独龙 族无法从外界交换到足够 的铁质生产 工具 , 、 木 竹工具
人类学功能学派对于文化的理解
![人类学功能学派对于文化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d343dd3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1.png)
人类学功能学派对于文化的理解一、人类学功能学派的背景和基本概念人类学功能学派是人类学的一个重要派别,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
它的核心理论是功能主义,即通过研究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来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组织。
人类学功能学派认为文化是人类适应和生存的工具,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二、文化的定义和特征在人类学功能学派的理解中,文化是指人类社会中的非遗传性传统,是一种社会习惯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它包括各种社会规范、价值观念、信仰体系、语言、艺术和科技等方面的内容。
文化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文化的功能和作用人类学功能学派强调文化的功能和作用,认为文化对于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文化为人类提供了认知和理解世界的框架,帮助人们解释和理解自己的经验。
其次,文化为人类社会提供了秩序和稳定,通过规范行为和价值观念来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
此外,文化还具有社会整合的功能,通过共享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来凝聚人们的情感和认同。
最后,文化还能提供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发展需求。
四、文化的传播和变迁人类学功能学派还关注文化的传播和变迁。
文化的传播是指文化的传递和交流过程,人们通过语言、行为和符号等方式将文化传递给后代和他人。
文化的变迁是指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演变和发展。
文化的变迁不仅受到内部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变革和技术进步,还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如文化接触和交流。
五、文化的多样性和相对性人类学功能学派也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和相对性。
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社会组织形式。
文化是地域性和历史性的,它反映了不同地区和时期的特定社会背景和环境。
因此,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文化标准去评价和判断其他文化,应该以相对的眼光去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
六、人类学功能学派的意义和影响人类学功能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对于人类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强调文化的功能和作用,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和社会组织。
艺术人类学视野下永新盾牌舞的当代发展与文化解读
![艺术人类学视野下永新盾牌舞的当代发展与文化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5f1a2afc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0a.png)
130王龙生,刘文晶:艺术人类学视野下永新盾牌舞的当代发展与文化解读艺术人类学视野下永新盾牌舞的当代发展与文化解读王龙生,刘文晶(井冈山大学 艺术学院,江西 吉安 343009)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艺术人类学视野下永新盾牌舞的文化变迁与活态传承研究”,项目编号:19YS18。
作者简介:王龙生,男,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民间舞蹈文化。
刘文晶,女,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舞蹈教育。
【摘 要】永新盾牌舞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流传于永新县龙源口周边村落,其风格独特、雄健有力,表演时队形丰富多变。
永新盾牌舞蕴藏着民俗、宗教、体育和艺术等方面的历史文化价值,折射出当地人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逻辑。
文章以艺术人类学的视角对永新盾牌舞进行分析考察,着重对其内在文化意蕴进行解读,并对其未来发展走向提出相应构想。
【关键词】艺术人类学;永新盾牌舞;当代发展;文化解读中图分类号:J7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1)33-0130-02一、永新盾牌舞概述永新盾牌舞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流传于永新县龙源口周边村落,它是集民俗、体育、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男子群体表演形式,在内容表现上多为两军对垒、互相攻守,表演者右手持短刀,左手拿盾牌对舞,或同持叉、棍对打,队形有八字阵、一字长蛇阵等。
永新盾牌舞作为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通常在每年正月初一至元宵节搬演,现今在婚嫁和升学等事宜上,也常见永新盾牌舞表演,当地甚至还流传着“不练盾牌舞,不是男子汉”的说法。
关于永新盾牌舞的源流,有多种说法,许多学者认为《纪效新书》中提到的操练活动乃现今永新盾牌舞的历史源头。
据史书记载,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设计出了一款藤条盾牌,即坚固又轻便,能够有效抵御敌人,并在全军推行使用,而永新盾牌舞的盾牌就是用藤条编制而成的,因此认为永新盾牌舞和戚继光的兵器藤条盾牌是一致的。
人类学在文化理解中的作用
![人类学在文化理解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e37c384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31.png)
人类学在文化理解中的作用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学科,在文化理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不同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人类学家能够揭示出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和共性,为我们深入了解人类的行为、思维和社会制度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本文将探讨人类学在文化理解中的作用,并强调其对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性。
一、文化的定义与人类学的关系文化是社会群体共同生活的一种精神产物,包括了价值观念、信仰体系、行为习惯、语言、艺术等多个方面。
人类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人类的文化,通过对各种人类文化的系统观察与分析,揭示文化的内在逻辑和演化规律。
二、人类学的方法和研究对象人类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各个时代、地域和社会群体的文化现象。
为了深入了解和探究这些文化,人类学家采用了多种方法,如实地调查、参与观察、访谈、文献研究等。
通过这些方法,人类学家能够全面地把握文化的方方面面,从而更好地理解文化现象的背后逻辑和含义。
三、1. 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人类学通过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
它帮助我们超越刻板印象和偏见,认识到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从而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
2. 拓宽视野与观念:人类学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拓宽视野的能力。
通过了解不同文化的生活方式、观念、价值观,我们能够超越自身的经验和局限,拓宽自己的思维方式,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多样性。
3. 强调文化的动态性与演化:人类学强调文化的动态性,认为文化是一种不断演化和变化的现象。
它使我们明白任何文化都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在不同社会、历史和环境条件下不断发展的。
这个认识有助于我们对于文化变迁的理解和适应。
4. 反思本土文化与身份认同:人类学研究使我们对自己的本土文化和身份认同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通过与其他文化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自己文化的独特之处,并对其进行反思和重新认识。
四、人类学在全球化时代的重要性在全球化时代,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和冲突日益频繁。
人类学认识不同文化与民族习俗
![人类学认识不同文化与民族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2cf5613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c.png)
人类学认识不同文化与民族习俗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群体特点、文化和社会组织的学科。
在人类学中,了解、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化与民族习俗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通过对不同文化和民族习俗的研究,人类学家能够深入了解各种文化现象,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人类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了各种民族习俗。
这些习俗往往与特定的地理、历史、宗教和社会背景有关。
例如,中国的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过年,贴春联,吃团圆饭,红包等。
通过对春节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人重视家庭团聚,追求吉祥和繁荣的价值观。
另一个例子是印度的哈洛渡节。
哈洛渡节是印度古老的农耕节日,人们会在节日期间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包括唱歌、跳舞和涂抹节日颜料。
这个节日是为了庆祝丰收和感谢大自然的恩赐。
通过对哈洛渡节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印度人对农耕活动的重视,以及他们对自然和生态系统的尊重。
人类学研究习俗的目的不仅仅是了解不同的文化,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不同的文化和民族有着不同的信仰、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通过学习这些文化差异,我们可以开阔自己的思维,超越自己的文化框架。
这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也可以加深我们对人类社会的理解。
此外,人类学研究习俗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文化的动态性和变化性。
随着社会发展和世界的变迁,文化习俗也会随之演变和改变。
通过研究这些变化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变迁背后的社会、经济和历史等因素,从而预测和解读文化变化的趋势。
最后,人类学研究习俗对于推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保护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习俗的研究,我们可以认识到各种文化的独特之处和重要性。
同时,人类学家也会关注和倡导文化的保护,以避免文化的同化和消失。
总之,人类学研究不同文化与民族习俗是一项有深度的工作。
通过探索、了解和认识不同文化与民族习俗,我们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并在推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保护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人类学专业中的文化多样性研究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人类学专业中的文化多样性研究传统与现代的交融](https://img.taocdn.com/s3/m/156c557c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1b.png)
人类学专业中的文化多样性研究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在人类学专业中,文化多样性的研究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深,传统与现代在文化多样性研究中逐渐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学术观点和方法。
传统人类学中的研究方法主要以实地调研和田野工作为基础。
研究人员会亲自前往不同的文化社群,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和观察。
通过观察和参与,他们能够全面了解和展现不同文化社群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结构。
这种研究方法强调历史和社会背景对文化形成的影响,并注重文化多样性中的个别性和差异性。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实地调研方法受到了一些限制。
全球化的浪潮带来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许多地区的文化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转变。
此外,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也使得研究人员能够通过网络等途径获得丰富的文化数据。
这些变化促使人类学专业中的文化多样性研究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
在现代人类学中,研究者越来越注重跨文化比较和全球视野。
他们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化数据,包括实地调研、书籍、影像资料和互联网等。
同时,他们也关注文化变迁和流动性对于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这种倾向从某种程度上打破了传统人类学中强调地域性和固定性的观点,提出了更加开放和综合的研究视角。
此外,一些新兴的学术派别也对文化多样性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文化人类学强调文化的象征性和意义,注重研究对象在社会集体中的地位和身份认同。
性别人类学关注性别差异和性别关系在文化多样性中的作用。
视觉人类学则通过图像、摄影和电影等媒介来研究和传达文化的表达方式。
这些学科的出现丰富了人类学专业中对于文化多样性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总而言之,人类学专业中的文化多样性研究传统与现代正在不断交融发展。
传统的实地调研方法依然重要,但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全球化、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新兴学科的出现,使得人类学家能够更加开放和综合地研究文化多样性。
在未来,人类学专业将继续探索和理解文化多样性的本质,以及它对于个体和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人类学文化变迁研究与考古学的关系
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从本质上讲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一、人类学的文化概念
3、文化的特性: 文化的特性: 文化是共享的 文化是整合的 文化是基于象征的 文化是习得的
二、什么是文化变迁
文化作为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 文化作为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解决人 类生存问题的手段,具有两个特性, 类生存问题的手段,具有两个特性,即文化 的稳定性和变异性。 的稳定性和变异性。 文化变迁指文化内容与文化结构的变化。 文化变迁指文化内容与文化结构的变化。
四、文化变迁的过程
5、涵化(acculturation) 涵化(acculturation)
涵化意指由不同文化之个人组成的群体, 涵化意指由不同文化之个人组成的群体,因持久地 相互集中的接触,两者相互适应、借用, 相互集中的接触,两者相互适应、借用,结一方或双方原有的文化模式发生了大规模的变迁。
人类学视野中的文化变迁
主讲人: 主讲人:周大鸣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
内容提要
人类学的文化概念 什么是文化变迁 人类学对文化变迁的研究 文化变迁的过程 人类学文化变迁研究与考古学的关系
一、人类学的文化概念
1、经典的文化概念: 经典的文化概念: 由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提出: 1871年提出 由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提出:
4、器具的制作技术(编织、冶金、制陶) 器具的制作技术(编织、冶金、制陶)
1、人的类别∶ 人的类别∶ 社会、亲属、性别、年龄、 社会、亲属、性别、年龄、职业等角色 群体的类别∶ 2、群体的类别∶ 居住群体、亲属群体、 居住群体、亲属群体、等级群体 3、社会组织 1、信念系统∶ 信念系统∶ 宇宙观、权威观、财产观、 宇宙观、权威观、财产观、文化内含 价值系统∶ 2、价值系统∶ 估价、道德、审美、文化精神 估价、道德、审美、 3、宗教系统
5、新进化论 、
与古典进化论一致,认为人类文化存在着进化的趋 与古典进化论一致, 势 但他们对人类社会文化进化原因和方式的解释有所 不同 怀特: 怀特:能量学说 斯图尔德: 斯图尔德:多线进化和文化生态学
三、人类学对文化变迁的研究
6、全球化和现代化研究 、 今天的文化变迁研究已经不能以学派来划分, 今天的文化变迁研究已经不能以学派来划分,所要 寻求的也不是人类文化变迁的普遍规律 文化变迁研究被纳入到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视野中, 文化变迁研究被纳入到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视野中, 在各个学术领域以不同的面貌出现 本土文化(local culture)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 本土文化( ) 中出现的丧失、保留、改变、 中出现的丧失、保留、改变、反抗等应对措施是人 类学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全球化和现代化带来的“权力” 经济” 全球化和现代化带来的“权力”和“经济”问题成 为文化变迁研究的切入点
四、文化变迁的过程
函化的过程: 函化的过程: 代换 (substiution) 附加 (addition) 综摄 (syncretiran) 退化 (deculturation) 创作 (origination) 抗拒 (resistion)
四、文化变迁的过程
6、强制变迁 、 经常是来自一个文化之外的力量。 经常是来自一个文化之外的力量。 殖民主义和征服 应用人类学的产生 文化冲击” “文化冲击” 起义和革命 引起革命的条件 文化革命可以推动技术和社会革命, 文化革命可以推动技术和社会革命,并且在进程 中是难以辨明方向的
二、什么是文化变迁
文化变迁可能是缓慢的,发生在较长时间内, 文化变迁可能是缓慢的,发生在较长时间内, 也可能是迅速的,发生在相对简短的时光中。 也可能是迅速的,发生在相对简短的时光中。 外部和内部的原因都可能带来文化的变迁。 外部和内部的原因都可能带来文化的变迁。
三、人类学对文化变迁的研究
1、古典进化论 、 关注的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普遍规律 认为人类文化普遍地由低级向高级、 认为人类文化普遍地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 向复杂发展进化, 向复杂发展进化,形成一个发展顺序 忽视了不同族群之间的文化接触, 忽视了不同族群之间的文化接触,以及正在 发生的文化变迁。 发生的文化变迁。 古典进化论对考古学的影响
三、人类学对文化变迁的研究
3、结构功能论 、 关注于文化功能的变化、消失与替代, 关注于文化功能的变化、消失与替代,同时 还提倡基于田野调查的文化变迁研究 实证主义的研究, 实证主义的研究,关注的是社会现实 其核心是文化各个部分的功能如何维持这个 系统的均衡和稳定。 系统的均衡和稳定。
三、人类学对文化变迁的研究
四、文化变迁的过程
1、变异: 、变异: 在较长的时间内发生的变迁, 在较长的时间内发生的变迁,指固有的思想 和行为模式经过长时间微弱变化的逐渐积累, 和行为模式经过长时间微弱变化的逐渐积累, 最终成为本质上全新的东西。 最终成为本质上全新的东西。
四、文化变迁的过程
2、发明与发现: 、发明与发现: 发明是指某一团体或某个人发现某种新的事 新的工具和新原理,逐渐为人们接受, 物、新的工具和新原理,逐渐为人们接受, 而为社会所共享;发现, 而为社会所共享;发现,是使某些已经存在 但过去不被人了解的事务变得为人所知的行 动。
四、文化变迁的过程
3、传播与借用 、 文化传播是指某种文化因素或文化结构从一 个社会向另一个社会或多个社会的转移和互 文化传播包括有意的和无意的。 动。文化传播包括有意的和无意的。 传播和借用的特点
四、文化变迁的过程
4、文化丧失 、 因接受新事物而导致旧事物的丧失, 因接受新事物而导致旧事物的丧失,但这种 取代并不一定是文明的特征。 取代并不一定是文明的特征。某些文化虽然 丧失,但并没有被取代, 丧失,但并没有被取代,这也与接受一种新 事物一样构成文化的变迁。 事物一样构成文化的变迁。
4、历史学派 、
强调每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取 强调每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特殊性, 决于文化内部的发展和外部的影响 强调传播,但反对极端的传播论, 强调传播,但反对极端的传播论,关注文化的函化 着重关注印第安人与白人文化接触所引起的变迁 强调从细致的田野调查中观察文化变迁的过程
三、人类学对文化变迁的研究
三、人类学对文化变迁的研究
2、传播学派 、
侧重于进化论所忽略的文化在地理、空间上的变异, 侧重于进化论所忽略的文化在地理、空间上的变异, 着重研究文化的横向散布 认为文化的变迁过程就是传播过程, 认为文化的变迁过程就是传播过程,文化主要在传 播过程中发生变迁 忽视人类创造文化的能力, 忽视人类创造文化的能力,对文化变迁的过程和传 播时间的先后缺乏解释力 传播学派对考古学的影响
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 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 道德、法律、 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 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一、人类学的文化概念
2、文化的构成: 文化的构成:
物质文化 技术系统 文化适应的结果 1、工具①调节温度(居所、衣服) 工具①调节温度(居所、衣服) 供应食物水(采集、渔猎) ②供应食物水(采集、渔猎) 交通, ③交通,物体的运输 通讯, ④通讯,消息的传递 3、医疗技术 制度文化 社会系统∶ 社会系统∶政治制度 社会制度 亲属制度 文化适应的机制 心理文化 观念系统 文化适应的策略 2、技术① 2、技术①运用能量的技术 ②获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