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昆虫的呼吸系统PPT课件
合集下载
昆虫呼吸器官

请您及时更换请请请您正在使用的模版将于2周后被下线请您及时更换
昆虫呼吸器官
昆虫器官
昆虫呼吸器官
昆虫没有鼻子,它们怎么呼吸呢?原来昆虫是用气管呼吸的,它们有特殊的呼吸系统,即由气门和气管组成的器 官系统,气门相当于它们的"鼻孔"。
在昆虫的胸部和腹部两侧各有一行排列整齐的圆形小孔,就是气门。气门与人的鼻孔相似,在孔口布有专管过 滤的毛刷和筛板,就像门栅一样能防止其他物体的入侵。气门内还有可开闭的小瓣,掌握着气门的关闭。气门 与气管相连,气管又分支成许多微气管,通到昆虫身体的各个地方。昆虫依靠腹部的一张一缩,通过气门、气 管进行呼吸。
3、气管鳃呼吸
气管鳃是某些昆虫体壁向外突出的丝状或薄片状的结构,其中密布气管的分支,气管内的气体需要跨体壁与周 围环境进行气体交换。以气管鳃这种特殊结构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方式,称为气管鳃呼吸。最常见的具有气管 鳃的昆虫有蜉蝣目、蜻蜓目和毛翅目的幼虫。它们除用气管鳃呼吸外,还用体壁呼吸。在冬季,水中含氧较 高,虫体代谢水平较低,体壁呼吸即可维持生活,而在夏季,则需两者并用。
5、其他呼吸方式
除上述呼吸方式外,有些内寄生昆虫还有一些特殊的呼吸方式,有的初龄幼虫无气门,可以通过体壁直接从寄 主体内获得氧气,有些种类在腹部后端气门处生有尾钩,用于穿透寄主的皮组织使气门与大气连通。有的幼虫 刺激寄主的皮细胞或气管壁细胞向体内扩展。
昆虫能高度适应陆生环境,原因之一就是具备了该种特殊的呼吸系统。蚂蚁、蝗虫、螳螂、蝴蝶、蜜蜂、蚊 子、苍蝇等各类陆生昆虫都是以该种方式进行呼吸的。
生活在水中的昆虫也是用气门进行呼吸的。像蜻蜓、蜉蝣的幼虫长期适应水生环境,还形成了一种新的呼吸器 官--气管腮,能像鱼一样呼吸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1、气管呼吸
昆虫呼吸器官
昆虫器官
昆虫呼吸器官
昆虫没有鼻子,它们怎么呼吸呢?原来昆虫是用气管呼吸的,它们有特殊的呼吸系统,即由气门和气管组成的器 官系统,气门相当于它们的"鼻孔"。
在昆虫的胸部和腹部两侧各有一行排列整齐的圆形小孔,就是气门。气门与人的鼻孔相似,在孔口布有专管过 滤的毛刷和筛板,就像门栅一样能防止其他物体的入侵。气门内还有可开闭的小瓣,掌握着气门的关闭。气门 与气管相连,气管又分支成许多微气管,通到昆虫身体的各个地方。昆虫依靠腹部的一张一缩,通过气门、气 管进行呼吸。
3、气管鳃呼吸
气管鳃是某些昆虫体壁向外突出的丝状或薄片状的结构,其中密布气管的分支,气管内的气体需要跨体壁与周 围环境进行气体交换。以气管鳃这种特殊结构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方式,称为气管鳃呼吸。最常见的具有气管 鳃的昆虫有蜉蝣目、蜻蜓目和毛翅目的幼虫。它们除用气管鳃呼吸外,还用体壁呼吸。在冬季,水中含氧较 高,虫体代谢水平较低,体壁呼吸即可维持生活,而在夏季,则需两者并用。
5、其他呼吸方式
除上述呼吸方式外,有些内寄生昆虫还有一些特殊的呼吸方式,有的初龄幼虫无气门,可以通过体壁直接从寄 主体内获得氧气,有些种类在腹部后端气门处生有尾钩,用于穿透寄主的皮组织使气门与大气连通。有的幼虫 刺激寄主的皮细胞或气管壁细胞向体内扩展。
昆虫能高度适应陆生环境,原因之一就是具备了该种特殊的呼吸系统。蚂蚁、蝗虫、螳螂、蝴蝶、蜜蜂、蚊 子、苍蝇等各类陆生昆虫都是以该种方式进行呼吸的。
生活在水中的昆虫也是用气门进行呼吸的。像蜻蜓、蜉蝣的幼虫长期适应水生环境,还形成了一种新的呼吸器 官--气管腮,能像鱼一样呼吸溶解在水中的空气。
1、气管呼吸
昆虫呼吸生理课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筛板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气门筛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开闭机制
闭肌收缩时,闭 弓牵引闭带向对面推 去,气管口关闭;
目的要求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 了解昆虫呼吸方式的种类;
➢ 掌握昆虫气管系统的基本构造和呼吸机制;
➢ 了解昆虫呼吸代谢的特点和呼吸商;
➢ 了解杀虫剂与昆虫呼吸系统的关系。
主要内容
➢ 昆虫呼吸方式; ➢ 昆虫气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昆虫呼吸代谢特点; ➢ 杀虫剂对昆虫呼吸代谢的影响。
闭肌松弛时,由于 闭弓的弹性或者开肌 的收缩,将闭带拉回, 气管口开放。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三)气管系统
1.气管系统的一般结构
昆虫的气管系统包括一定排列方式的管状 气管和管径由大而小一再分支的支气管,以及 分布于各组织间或细胞间的微气管。
气管在体壁上的开口为气门,很多昆虫还有 部分气管特化形成的气囊,可以加强通风换气。
背气管
气管 内脏气管
背气管纵干 内脏侧纵干
背气管连锁
腹气管
腹气管纵干 腹气管连锁
气门气管 侧纵干
这样在昆虫体内就形成了前后气门相通、 同一体节的气门左右相通,四通八达的气管网 络。
气管连锁在鳞翅目昆虫中普遍存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昆虫循环系统及生理最全PPT资料

二、免疫作用 昆虫免疫(immunity)不同于高等动物,没 有诱导产生高度专一性抗体的淋巴系统,其 免疫机制主要有血细胞的吞噬、成瘤和包被
作用及经诱导产生抗菌肽的杀菌作用。 (一)吞噬作用(phagocytosis) 当少量单细 胞病原物如细菌,真菌、原虫以及病毒等侵 入血腔时常发生吞噬作用。 (二)成瘤作用(noduIe formation) 当小型病 原物大量进入血腔时,常发生成瘤作用。 (三)包被作用(encystment) 当较大的病原 物(如线虫、寄生物及较大的原虫)侵入血腔 时,就会发生包被作用,这是隔离大型病原
昆虫的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除少数昆 虫(如摇蚊幼虫)因含血红素而呈红色外,大多数 呈黄色、橙色或蓝绿色。昆虫的血液一般占虫体 容积的15%一75%。 一、血 细 胞 血细胞(hemocytes)指悬浮在血浆中的游离细胞, 约占血液的2.5%,昆虫血细胞种类常因观察方法 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但最基本的血细胞可分 为6类:原血细胞、浆血细胞、粒血细胞、珠血细 胞、类绛色细胞和凝血细胞。
循环系统的构造
昆虫的循环系统主要包括推动血液流动的背血管及 辅搏器,但背膈和腹膈也进行有节奏的收缩活动,使 血液沿着一定的方向流动。
一、背 血 管 背血管是位于昆虫的背壁下方,纵贯于背血窦中央的 一条管状器官,一般从腹部伸达头部,由肌纤维和结 缔组织组成,可以分为动脉和心脏两个部分。心脏是 背血管中呈连续膨大的部分,每个膨大的部分称为心 室,心室的数目随昆虫的种类而不同。 背血管的前 段称动脉,其直径较小,前端开口于脑及食道之间形 成的血窦内,可使脑及咽侧体浸泡在血液中。背血管 在构造上变化较大,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个基本类 型:a.直管型;b.球茎型;c.分枝型。
(四)溶菌作用 血浆中的溶菌酶(lysozymes)或裂解蛋白(ce-cropins)能直接作用于病原物,使其细胞溶解(lysis)。 昆虫的循环系统(circulatory system)属开放式,不像哺乳动物那样具有与体腔完全分离的分级网管系统,它的整个体腔就是血腔,所有 内部器官都浸浴在血液中。 三、解毒作用
昆虫生理学呼吸系统PPT教案

前胸上。如蚊科的蛹
半气门式(hemipneustic) 8对有效气门(蕈蚊幼虫)
后气门式(metapneustic) 1对有效气门(孑孓)
前气门式(propneustic) 1对有效气门(蚊蛹)
3,无气门型(apneustic):无有效的气门
(二)气门的结构
最简单的气门仅是气管在 体壁上的一个开口,称气管 口(tracheal orifice),它是体 壁内陷形成气管后留下的原 始孔。
第一节 昆虫的呼吸方式
由于昆虫体躯结构不同生活习性不同,呼吸方式也不同 ,主要呼吸方式有: 一、气管呼吸(大多数陆栖昆虫)
绝大部分陆生昆虫的呼吸方式。体内有完整的逐级分支 的器官系统,并以气门开口于体壁。
二 没交
、 有换
体 壁 呼
气。 管 系
吸 ( 如 弹
统 , 用 体
尾 目 )
壁 直 接 进
家蚕幼虫气门
二、气管
(一)气管的组成及其特点
1.气管组织结构:
外表皮 管壁细胞 内表皮 螺旋丝
气管构造
(1)局部地方加厚,形成螺旋丝。 (A)抗压; (B)保持气管有弹性; (C)处于扩张状态,有利于气管气体交流畅通。
(2)分化:内层膜,相当于上表皮中的角质精层; 外层膜,相当于内表皮,由脂蛋白和
二、微气管中的呼吸机制
昆虫呼吸所需氧气,大都是通过微气管扩散进入 到组织和细胞中去的。
组织活动
↓
产生代谢物
↓
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
↓
微气管末端的液体进入组织
↓
微气管空气扩散管外 进行气体交换
组织停止活动
↓
代谢产物氧化
↓
组织液的渗透压下降
↓
微气管末端重新充满液体
半气门式(hemipneustic) 8对有效气门(蕈蚊幼虫)
后气门式(metapneustic) 1对有效气门(孑孓)
前气门式(propneustic) 1对有效气门(蚊蛹)
3,无气门型(apneustic):无有效的气门
(二)气门的结构
最简单的气门仅是气管在 体壁上的一个开口,称气管 口(tracheal orifice),它是体 壁内陷形成气管后留下的原 始孔。
第一节 昆虫的呼吸方式
由于昆虫体躯结构不同生活习性不同,呼吸方式也不同 ,主要呼吸方式有: 一、气管呼吸(大多数陆栖昆虫)
绝大部分陆生昆虫的呼吸方式。体内有完整的逐级分支 的器官系统,并以气门开口于体壁。
二 没交
、 有换
体 壁 呼
气。 管 系
吸 ( 如 弹
统 , 用 体
尾 目 )
壁 直 接 进
家蚕幼虫气门
二、气管
(一)气管的组成及其特点
1.气管组织结构:
外表皮 管壁细胞 内表皮 螺旋丝
气管构造
(1)局部地方加厚,形成螺旋丝。 (A)抗压; (B)保持气管有弹性; (C)处于扩张状态,有利于气管气体交流畅通。
(2)分化:内层膜,相当于上表皮中的角质精层; 外层膜,相当于内表皮,由脂蛋白和
二、微气管中的呼吸机制
昆虫呼吸所需氧气,大都是通过微气管扩散进入 到组织和细胞中去的。
组织活动
↓
产生代谢物
↓
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
↓
微气管末端的液体进入组织
↓
微气管空气扩散管外 进行气体交换
组织停止活动
↓
代谢产物氧化
↓
组织液的渗透压下降
↓
微气管末端重新充满液体
昆虫的呼吸系统1 ppt课件

◆昆虫气管分布模式图◆ 体躯侧面透射,示气管干
昆虫的呼吸系统1
昆虫的呼吸系统1
功能
通风作用 增加浮力 促进血液循环 利于器官膨大或缩小
昆虫的呼吸系统1
周气门式(peripneustic) 9 对有效气门(家蚕)
半气门式(hemipneustic) 8对有效气门(蕈蚊幼虫)
2. 寡气门型:具1—2对有效 气门
后
前4对进气 后6对排气
气管中气流方向
竹节虫:后
前
胸部气门排气 腹部气门吸气
两端气门式(amphipneustic) 2对有效气门(蝇蛆)
后气门式(metapneustic): 1对有效气门(孓孓)
前气门式(propneustic): 1对有效气门(蚊蛹)
3. 无气门型(apneustic):无有效的气门
(二)气门的结构
最简单的气门仅是气管在 体壁上的一个开口,称气管 口(tracheal orifice),它是体 壁内陷形成气管后留下的原 始孔。
第十四章 昆虫的呼吸系统 ( respiratory system )
昆虫的呼吸系统1
第一节 气管系统
{气门
气管系统 气管、支气管、微气管 气囊
昆虫的呼吸系统1
{底膜(basement membrane)
组织结构 管壁细胞层(epithelium) 内膜(intima)
精品资料
螺旋丝(taenidium):内膜局部加厚,可增强气 管的强度、弹性,利于气体交换。
昆虫的呼吸系统1
昆虫的呼吸系统1
{ 气体在气管里的传送 通风 扩散
一、气体的扩散 体躯较小或行动缓慢的昆虫,单靠气体的扩散作
用就能够满足呼吸的需要。{ 气体扩散来自浓度梯度 气流压力梯度
第十四章昆虫的呼吸系统ppt课件

精品课件
7. 体温及体温的调节
昆虫是变温动物,外热源动物。 (1) 热能的获得:
➢ 运动; ➢ 太阳辐射:调节晒太阳的位置,例蝗虫,身体与阳
光平行,38.3℃,垂直,41.6℃。
精品课件
(2)热能的调节
➢ a、体躯位置 ➢ b、体表有特殊的构造(鳞片) ➢ c、社会性昆虫:特殊的方式
例如蜜蜂,夏天巢温34——35℃,实际上气温 是高于35℃,运水降温;振动翅膀,起通风作作用 (扇子)。冬天,运动,腹部肌肉的收缩
(C)处于扩张状态,有利于气管气体交流畅通。
(2)分化:内层膜,相当于上表皮中的角质精层;
外层膜,相当于内表皮,由脂蛋
白和几丁质
精品课件
组成。
➢ 组成 气门,气管,支气管,微气管,气囊。
➢ 分布情况
背纵干
背气管连锁
气门→气门气管 内脏
管连锁
背面 背气管
内脏气管 内脏纵干
精品课件 腹面
腹气管
内脏气
微气管:
外呼吸
体内CO2→体外。
化学过程:氧化分解体内的能源物质→产生能量(ATP);
内呼吸
CO2 →送出;
水有时回收。 精品课件
2. 昆虫需能的特点
➢ 有翅,活动能力强,需能量大 例 如 : 飞 行 需 要 5mlO2/ 克 . 分 ; 人 跑 步 需 要
0.055mlO2/克.分。 ➢ 需能量的起伏大
★ 寡气门型 a、两端气门型 家蝇的幼虫(前胸和腹末) b、前端气门型 家蚊蛹 c、前端气门型 蚊幼虫
★ 无气门型 内寄生: 通过体壁 水生: 尾鳃,气膜
精品课件
气门的构造:内闭式 、外闭式。 ➢ 外闭式气门
开闭构造位于气门腔 口的气门。这种开闭构造包括1 对基部相联的唇形活瓣和垂叶。
7. 体温及体温的调节
昆虫是变温动物,外热源动物。 (1) 热能的获得:
➢ 运动; ➢ 太阳辐射:调节晒太阳的位置,例蝗虫,身体与阳
光平行,38.3℃,垂直,41.6℃。
精品课件
(2)热能的调节
➢ a、体躯位置 ➢ b、体表有特殊的构造(鳞片) ➢ c、社会性昆虫:特殊的方式
例如蜜蜂,夏天巢温34——35℃,实际上气温 是高于35℃,运水降温;振动翅膀,起通风作作用 (扇子)。冬天,运动,腹部肌肉的收缩
(C)处于扩张状态,有利于气管气体交流畅通。
(2)分化:内层膜,相当于上表皮中的角质精层;
外层膜,相当于内表皮,由脂蛋
白和几丁质
精品课件
组成。
➢ 组成 气门,气管,支气管,微气管,气囊。
➢ 分布情况
背纵干
背气管连锁
气门→气门气管 内脏
管连锁
背面 背气管
内脏气管 内脏纵干
精品课件 腹面
腹气管
内脏气
微气管:
外呼吸
体内CO2→体外。
化学过程:氧化分解体内的能源物质→产生能量(ATP);
内呼吸
CO2 →送出;
水有时回收。 精品课件
2. 昆虫需能的特点
➢ 有翅,活动能力强,需能量大 例 如 : 飞 行 需 要 5mlO2/ 克 . 分 ; 人 跑 步 需 要
0.055mlO2/克.分。 ➢ 需能量的起伏大
★ 寡气门型 a、两端气门型 家蝇的幼虫(前胸和腹末) b、前端气门型 家蚊蛹 c、前端气门型 蚊幼虫
★ 无气门型 内寄生: 通过体壁 水生: 尾鳃,气膜
精品课件
气门的构造:内闭式 、外闭式。 ➢ 外闭式气门
开闭构造位于气门腔 口的气门。这种开闭构造包括1 对基部相联的唇形活瓣和垂叶。
《昆虫的呼吸系统》课件

昆虫呼吸系统的进化历程
原始状态
最原始的昆虫通过气孔进 行呼吸,没有气管。
进化过程
随着昆虫的进化,支气管 系统逐渐形成,提高了氧 气输送的效率。
适应环境
不同种类的昆虫根据其生 活环境的不同,演化出不 同的呼吸器官和结构,以 适应各种环境。
02
昆虫呼吸系统的组成
气孔
气孔是昆虫的呼吸器官,位于 昆虫的胸部和腹部,是昆虫与 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 。
气管由一系列细长的管道组成,这些管道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 。
氧气通过气管的传输机制被输送到昆虫体内的各个部分,满足昆虫的代 谢需求。同时,二氧化碳也会通过这个网络被排出体外。
微气管的交换机制
微气管是昆虫呼吸系统中的一种特殊结 构,主要负责在昆虫体内进行气体交换
。
微气管的交换机制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 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在微气管内进行扩
呼吸色素与呼吸酶
呼吸色素是存在于昆虫体内的一种色 素,具有传递氧气的功能。
呼吸色素与呼吸酶在昆虫的呼吸过程 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维持昆虫生命 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
呼吸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能够加速 呼吸过程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速 度。
03
昆虫呼吸系统的运作机制
气孔的开关机制
气孔是昆虫呼吸系统的主要入口 ,通过气孔昆虫可以吸入氧气并
功能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氧气 、排除二氧化碳,维持昆虫体内 正常的气体代谢。
昆虫呼吸系统的特点
01
02
03
气孔
昆虫通过气孔进行呼吸, 气孔分布在体表,数量较 多,能够快速适应环境变 化。
气管
昆虫体内有一套复杂的支 气管系统,由许多微小的 气管组成,能够将氧气输 送到各个组织器官。
昆虫的呼吸系统

微气管
1) 概念:直径在一微米以下的末端封闭的气管。 2) 特点:(1) 脱皮时不脱去 (2)通透性强 3) 功能: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气囊
1) 概念:气管的膨大部分 2) 特点:(1) 薄而软 (2) 无明显螺旋丝 3)功能:(1) 增加气管内通风作用 (2) 增加浮力 (3) 促进血液循 环
微气管:
➢ 内闭式气门
开闭构造位于气管口的气门。 这种开闭构造主要包括闭弓和闭带。 当闭肌收缩时,牵动闭带推向闭弓 而将气管口关闭;当闭肌松弛、开 肌收虫气门
大多数昆虫的气门,特别是腹部气门属于这种类型。 这类气门的气门腔口没有活瓣,但常在气门腔口内侧有过 滤结构,以防止灰尘、细菌和水的侵入。
即前胸1 对,第8腹节上1对。 如蝇科幼虫 2)后气门式::(Metapneustic)具有1对有效气门,位
于腹部最一节上。如蚊科幼虫 3) 前气门式:(Propneustic)有1对有效门,位于前胸上。
如蚊科的蛹 3.无气门型(Apneustic) 无有效气门或虽有气门但已封闭。 如摇蚊科幼虫和部分内寄生的幼虫昆虫
第一节 昆虫的呼吸方式
由于昆虫体躯结构不同生活习性不同,呼吸方式也不同,主要 呼吸方式有:
• 一、体壁呼吸(如弹尾目) • 二、气官鳃呼吸(水生昆虫如蜉蝣的气管腮和蜻蜓直肠腮) • 三、气泡和气膜呼吸(水生昆虫如龙虱) • 四、气门和气管系统(大多数陆栖昆虫) • 五、寄生昆虫的呼吸方式
第二节 气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即在中、后胸 上各1对,腹部8对。 如蝗虫 2)周气门式:(Peripneustic):具有9对有 效气门,
即中胸1对,腹部有8对。如鳞翅目幼虫 3)半气门式:(Hemipneustic): 具有8对有效气门,
1) 概念:直径在一微米以下的末端封闭的气管。 2) 特点:(1) 脱皮时不脱去 (2)通透性强 3) 功能: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气囊
1) 概念:气管的膨大部分 2) 特点:(1) 薄而软 (2) 无明显螺旋丝 3)功能:(1) 增加气管内通风作用 (2) 增加浮力 (3) 促进血液循 环
微气管:
➢ 内闭式气门
开闭构造位于气管口的气门。 这种开闭构造主要包括闭弓和闭带。 当闭肌收缩时,牵动闭带推向闭弓 而将气管口关闭;当闭肌松弛、开 肌收虫气门
大多数昆虫的气门,特别是腹部气门属于这种类型。 这类气门的气门腔口没有活瓣,但常在气门腔口内侧有过 滤结构,以防止灰尘、细菌和水的侵入。
即前胸1 对,第8腹节上1对。 如蝇科幼虫 2)后气门式::(Metapneustic)具有1对有效气门,位
于腹部最一节上。如蚊科幼虫 3) 前气门式:(Propneustic)有1对有效门,位于前胸上。
如蚊科的蛹 3.无气门型(Apneustic) 无有效气门或虽有气门但已封闭。 如摇蚊科幼虫和部分内寄生的幼虫昆虫
第一节 昆虫的呼吸方式
由于昆虫体躯结构不同生活习性不同,呼吸方式也不同,主要 呼吸方式有:
• 一、体壁呼吸(如弹尾目) • 二、气官鳃呼吸(水生昆虫如蜉蝣的气管腮和蜻蜓直肠腮) • 三、气泡和气膜呼吸(水生昆虫如龙虱) • 四、气门和气管系统(大多数陆栖昆虫) • 五、寄生昆虫的呼吸方式
第二节 气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即在中、后胸 上各1对,腹部8对。 如蝗虫 2)周气门式:(Peripneustic):具有9对有 效气门,
即中胸1对,腹部有8对。如鳞翅目幼虫 3)半气门式:(Hemipneustic): 具有8对有效气门,
《昆虫的呼吸系统》课件

功能
昆虫通过气孔进行呼吸,气孔位于胸部和腹部的两侧,数量较多。
气孔
气管
肺
昆虫体内有一系列的微小气管组成的气管系统,负责输送氧气和排除二氧化碳。
某些昆虫具有肺结构,如蝴蝶和蛾类,其肺是由许多薄壁的肺泡组成,具有较高的气体交换效率。
03
02
01
最早的昆虫可能通过简单的气孔进行呼吸。
原始状态
随着昆虫的进化,出现了复杂的气管系统,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代谢调整
低氧环境下,昆虫主要通过增加气孔的开度和频率来增加氧气摄入量;同时,会加强细胞内氧的传递和利用,以提高氧气利用率。
呼吸机制的适应性
特殊呼吸器官
01
水生昆虫具有特殊的呼吸器官,如鳃或书肺,能够从水中提取氧气并排除二氧化碳。
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调节,如潜水时,会减缓呼吸频率以延长潜水时间;而在水面上时,则会加快呼吸频率以满足氧气需求。
06
CHAPTER
昆虫呼吸系统的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昆虫呼吸系统与代谢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助于揭示昆虫适应环境变化的机制。
总结词
昆虫的呼吸系统与代谢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呼吸系统如何调节能量代谢,可以更好地理解昆虫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生存策略。例如,研究昆虫如何通过改变呼吸模式来应对温度变化或氧气不足的情况,有助于开发控制害虫的更有效方法。
气管的出现
某些昆虫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了肺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呼吸效率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肺的进化
02
CHAPTER
昆虫呼吸系统的组成
气孔是昆虫呼吸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位于昆虫的胸部和腹部,是气体交换的通道。
气孔通过开闭调节昆虫体内氧气的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出,以维持昆虫正常的生理功能。
昆虫通过气孔进行呼吸,气孔位于胸部和腹部的两侧,数量较多。
气孔
气管
肺
昆虫体内有一系列的微小气管组成的气管系统,负责输送氧气和排除二氧化碳。
某些昆虫具有肺结构,如蝴蝶和蛾类,其肺是由许多薄壁的肺泡组成,具有较高的气体交换效率。
03
02
01
最早的昆虫可能通过简单的气孔进行呼吸。
原始状态
随着昆虫的进化,出现了复杂的气管系统,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代谢调整
低氧环境下,昆虫主要通过增加气孔的开度和频率来增加氧气摄入量;同时,会加强细胞内氧的传递和利用,以提高氧气利用率。
呼吸机制的适应性
特殊呼吸器官
01
水生昆虫具有特殊的呼吸器官,如鳃或书肺,能够从水中提取氧气并排除二氧化碳。
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调节,如潜水时,会减缓呼吸频率以延长潜水时间;而在水面上时,则会加快呼吸频率以满足氧气需求。
06
CHAPTER
昆虫呼吸系统的未来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昆虫呼吸系统与代谢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助于揭示昆虫适应环境变化的机制。
总结词
昆虫的呼吸系统与代谢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呼吸系统如何调节能量代谢,可以更好地理解昆虫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生存策略。例如,研究昆虫如何通过改变呼吸模式来应对温度变化或氧气不足的情况,有助于开发控制害虫的更有效方法。
气管的出现
某些昆虫在进化过程中发展出了肺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呼吸效率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肺的进化
02
CHAPTER
昆虫呼吸系统的组成
气孔是昆虫呼吸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位于昆虫的胸部和腹部,是气体交换的通道。
气孔通过开闭调节昆虫体内氧气的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出,以维持昆虫正常的生理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 (2)内闭式气门
开闭构造位于气管口的气门。 这种开闭构造主要包括闭弓和闭带。 当闭肌收缩时,牵动闭带推向闭弓 而将气管口关闭;当闭肌松弛、开 肌收缩时,将闭带拉回,气管口开 启。
家蚕幼虫气门
大多数昆虫的气门,特别是腹部气门属于这种类型。 这类气门的气门腔口没有活瓣,但常在气门腔口内侧有过 滤结构,以防止灰尘、细菌和水的侵入。
气囊的功能:
• (1)贮存O2; • (2)强化通风作用; • (3)增加浮力,有利于昆虫的蜕皮; • (4)促进血液循环。
11
气门:数目最多不超过10个,三个类型,6种形式。
★ 多气门型:最少8个 a、全气门式 10对 蝗虫(中后胸各1对,腹部8对) b、周气门型 9对 家蚕(前胸1对,腹部8对) c、半气门型 8对 瘿蚊幼虫(前胸1对,腹部7对)
细胞色素酶 过氧化氢酶 H2+O2------------→ H2O2 -------------→ H2O+[O]
7
4. 气管系统的来源、构造、组成
➢ 气管的来源:外胚层 ➢ 气管的构造:内膜、气管管壁细胞、底膜 。
内膜:
(1)局部地方加厚,形成螺旋丝。
其作用:(A)抗压;(B)保持气管有弹性;(C)
处于扩张状态,有利于气管气体交流畅通。
(2)分化:内层膜,相当于上表皮中的角质精层;
外层膜,相当于内表皮,由脂Hale Waihona Puke 白和几丁质组成。8
➢ 组成 气门,气管,支气管,微气管,气囊。
➢ 分布情况
背面 气门→气门气管 内脏
腹面
背气管 背纵干 背气管连锁 内脏气管 内脏纵干 内脏气管连锁 腹气管 腹纵干 腹气管连锁
15
气管系统包括在昆虫体内呈现一定排列的管状气 管以及分布于各组织间的微气管和气管在虫体两侧的 开口—气门。此外,还包括由气管转化成的气囊等组 织结构。
16
5. 其它的呼吸类型
➢ 体壁:内寄生 ➢ 气管鳃:尾鳃,豆娘稚虫
直肠鳃,蜻蜓稚虫 ➢ 气泡和气囊:
水生昆虫,有些水生昆虫身体某个部位长出疏水 毛,形成气泡或气膜,把气体贮存在其中。
同一侧 同一体节
9
微气管:
昆虫的气管由粗到细进行分枝,当分枝到直径为2— 5um时,伸入一个掌状的端细胞,然后由端细胞再形成一 个直径在1um以下,末端封闭的微管—微气管伸入组织内 或细胞间,微气管的内壁和气管一样也具有螺旋丝,但在 昆虫蜕皮时微气管并不随外表皮一块蜕去。
10
气 囊:
气囊是气管的某些膨大成囊状,可被压缩的部分,常 见于有翅亚纲昆虫中。一种有螺旋丝,一种没有螺旋丝。
➢ 需能量的起伏大 例如:蝗虫,飞行时需能量5mlO2/克.分;休息需要 0.055mlO2/克.分 。
6
3. 气管系统功能
昆虫供氧,不靠血液,直接依靠气管 O2 各组织器官中去 CO2 排出体外
特点:(1)通过气管系统直接送O2到各组织器官; (2)通过气管系统将吸进的分子O2变成活化的O2。
主要是呼吸酶的作用:过氧化氢酶,细胞色素酶
➢ 运动; ➢ 太阳辐射:调节晒太阳的位置,例蝗虫,身体与阳
光平行,38.3℃,垂直,41.6℃。
20
Q&A
人人思考,大声说出
21
结束语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积极 的参与。课程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估表,如果对我们
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意见,也请写在上边
22
最后、感谢您的到来
第十四章 昆虫的呼吸系统
1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2
昆虫的呼吸系统是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管状气管 系统,昆虫通过这一管状气管系统直接将氧气输送给 需氧组织、器官或细胞,在经过呼吸作用,将体内贮 存的化学能以特定形式释放,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要 的能量。
12
★ 寡气门型 a、两端气门型 家蝇的幼虫(前胸和腹末) b、前端气门型 家蚊蛹 c、前端气门型 蚊幼虫
★ 无气门型 内寄生: 通过体壁 水生: 尾鳃,气膜
13
气门的构造:内闭式 、外闭式。 ➢ 外闭式气门
开闭构造位于气门腔口的气 门。这种开闭构造包括1对基部 相联的唇形活瓣和垂叶。
蝗虫气门
垂叶上着生有闭肌,当闭肌收缩时,将垂叶往下拉, 使两活瓣闭合;当闭肌松驰时,活瓣由于垂叶本身的弹性 而张开。很多昆虫的胸部气门具有这种外闭式构造,如蝗 虫、蜚蠊、蝽类、龙虱和蜜蜂等。
17
6. 呼吸生理
(1) 物理过程
➢ 通过气管系统输送气体的方法(气体的扩散作用,通风作 用(气囊,气管);
➢ 气门的关、闭与CO2排出的关系; ➢ 呼吸的控制中心; ➢ 微气管的气体交换。
特点:a、伸到组织中的末端充满组织液; b、半透性膜。
18
(2)化学过程
➢ 燃料:糖源,脂肪,蛋白质 ➢ 氧的激活:各种呼吸酶 ➢ 代谢途径(见书) ➢ 呼吸商和呼吸系数
4
1. 概念
➢ 新陈代谢
包括同化(合成)代谢和异化(分解)代谢。
➢ 呼吸作用——异化代谢
物理过程:空气中的O2→各组织器官中去; 外呼吸 体内CO2→体外。
化学过程:氧化分解体内的能源物质→产生能量(ATP); 内呼吸 CO2 →送出;
水有时回收。 5
2. 昆虫需能的特点
➢ 有翅,活动能力强,需能量大 例 如 : 飞 行 需 要 5mlO2/ 克 . 分 ; 人 跑 步 需 要 0.055mlO2/克.分。
呼吸过程中释出的CO2 与吸收的O2之间的体积之比 称为呼吸商或呼吸系数(RQ)。呼吸商的大小可用来判 断昆虫所用的能源物质种类和代谢途径。 RQ=1时表示 消耗的是碳水化合物;0.8表示消耗的是蛋白质;0.7表示 消耗的是脂肪。
19
7. 体温及体温的调节
昆虫是变温动物,外热源动物。 (1) 热能的获得:
昆虫的呼吸过程和一般动物的相同,包括两个不 可分割的环节。一是外呼吸,指昆虫通过呼吸器官与 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即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 化碳,是一个物理过程;二是内呼吸,指利用吸入的 氧气,氧化分解体内的能源物质,产生高能化合物— ATP,是一个化学过程。
3
主要内容
➢ 概念 ➢ 昆虫需能的特点 ➢ 气管系统功能 ➢ 气管系统的来源、构造、组成 ➢ 其它的呼吸类型 ➢ 呼吸生理 ➢ 体温及体温的调节 ➢ 呼吸与化学防治的关系
➢ (2)内闭式气门
开闭构造位于气管口的气门。 这种开闭构造主要包括闭弓和闭带。 当闭肌收缩时,牵动闭带推向闭弓 而将气管口关闭;当闭肌松弛、开 肌收缩时,将闭带拉回,气管口开 启。
家蚕幼虫气门
大多数昆虫的气门,特别是腹部气门属于这种类型。 这类气门的气门腔口没有活瓣,但常在气门腔口内侧有过 滤结构,以防止灰尘、细菌和水的侵入。
气囊的功能:
• (1)贮存O2; • (2)强化通风作用; • (3)增加浮力,有利于昆虫的蜕皮; • (4)促进血液循环。
11
气门:数目最多不超过10个,三个类型,6种形式。
★ 多气门型:最少8个 a、全气门式 10对 蝗虫(中后胸各1对,腹部8对) b、周气门型 9对 家蚕(前胸1对,腹部8对) c、半气门型 8对 瘿蚊幼虫(前胸1对,腹部7对)
细胞色素酶 过氧化氢酶 H2+O2------------→ H2O2 -------------→ H2O+[O]
7
4. 气管系统的来源、构造、组成
➢ 气管的来源:外胚层 ➢ 气管的构造:内膜、气管管壁细胞、底膜 。
内膜:
(1)局部地方加厚,形成螺旋丝。
其作用:(A)抗压;(B)保持气管有弹性;(C)
处于扩张状态,有利于气管气体交流畅通。
(2)分化:内层膜,相当于上表皮中的角质精层;
外层膜,相当于内表皮,由脂Hale Waihona Puke 白和几丁质组成。8
➢ 组成 气门,气管,支气管,微气管,气囊。
➢ 分布情况
背面 气门→气门气管 内脏
腹面
背气管 背纵干 背气管连锁 内脏气管 内脏纵干 内脏气管连锁 腹气管 腹纵干 腹气管连锁
15
气管系统包括在昆虫体内呈现一定排列的管状气 管以及分布于各组织间的微气管和气管在虫体两侧的 开口—气门。此外,还包括由气管转化成的气囊等组 织结构。
16
5. 其它的呼吸类型
➢ 体壁:内寄生 ➢ 气管鳃:尾鳃,豆娘稚虫
直肠鳃,蜻蜓稚虫 ➢ 气泡和气囊:
水生昆虫,有些水生昆虫身体某个部位长出疏水 毛,形成气泡或气膜,把气体贮存在其中。
同一侧 同一体节
9
微气管:
昆虫的气管由粗到细进行分枝,当分枝到直径为2— 5um时,伸入一个掌状的端细胞,然后由端细胞再形成一 个直径在1um以下,末端封闭的微管—微气管伸入组织内 或细胞间,微气管的内壁和气管一样也具有螺旋丝,但在 昆虫蜕皮时微气管并不随外表皮一块蜕去。
10
气 囊:
气囊是气管的某些膨大成囊状,可被压缩的部分,常 见于有翅亚纲昆虫中。一种有螺旋丝,一种没有螺旋丝。
➢ 需能量的起伏大 例如:蝗虫,飞行时需能量5mlO2/克.分;休息需要 0.055mlO2/克.分 。
6
3. 气管系统功能
昆虫供氧,不靠血液,直接依靠气管 O2 各组织器官中去 CO2 排出体外
特点:(1)通过气管系统直接送O2到各组织器官; (2)通过气管系统将吸进的分子O2变成活化的O2。
主要是呼吸酶的作用:过氧化氢酶,细胞色素酶
➢ 运动; ➢ 太阳辐射:调节晒太阳的位置,例蝗虫,身体与阳
光平行,38.3℃,垂直,41.6℃。
20
Q&A
人人思考,大声说出
21
结束语
感谢参与本课程,也感激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积极 的参与。课程后会发放课程满意度评估表,如果对我们
课程或者工作有什么建议和意见,也请写在上边
22
最后、感谢您的到来
第十四章 昆虫的呼吸系统
1
整体概况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1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2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03
2
昆虫的呼吸系统是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管状气管 系统,昆虫通过这一管状气管系统直接将氧气输送给 需氧组织、器官或细胞,在经过呼吸作用,将体内贮 存的化学能以特定形式释放,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要 的能量。
12
★ 寡气门型 a、两端气门型 家蝇的幼虫(前胸和腹末) b、前端气门型 家蚊蛹 c、前端气门型 蚊幼虫
★ 无气门型 内寄生: 通过体壁 水生: 尾鳃,气膜
13
气门的构造:内闭式 、外闭式。 ➢ 外闭式气门
开闭构造位于气门腔口的气 门。这种开闭构造包括1对基部 相联的唇形活瓣和垂叶。
蝗虫气门
垂叶上着生有闭肌,当闭肌收缩时,将垂叶往下拉, 使两活瓣闭合;当闭肌松驰时,活瓣由于垂叶本身的弹性 而张开。很多昆虫的胸部气门具有这种外闭式构造,如蝗 虫、蜚蠊、蝽类、龙虱和蜜蜂等。
17
6. 呼吸生理
(1) 物理过程
➢ 通过气管系统输送气体的方法(气体的扩散作用,通风作 用(气囊,气管);
➢ 气门的关、闭与CO2排出的关系; ➢ 呼吸的控制中心; ➢ 微气管的气体交换。
特点:a、伸到组织中的末端充满组织液; b、半透性膜。
18
(2)化学过程
➢ 燃料:糖源,脂肪,蛋白质 ➢ 氧的激活:各种呼吸酶 ➢ 代谢途径(见书) ➢ 呼吸商和呼吸系数
4
1. 概念
➢ 新陈代谢
包括同化(合成)代谢和异化(分解)代谢。
➢ 呼吸作用——异化代谢
物理过程:空气中的O2→各组织器官中去; 外呼吸 体内CO2→体外。
化学过程:氧化分解体内的能源物质→产生能量(ATP); 内呼吸 CO2 →送出;
水有时回收。 5
2. 昆虫需能的特点
➢ 有翅,活动能力强,需能量大 例 如 : 飞 行 需 要 5mlO2/ 克 . 分 ; 人 跑 步 需 要 0.055mlO2/克.分。
呼吸过程中释出的CO2 与吸收的O2之间的体积之比 称为呼吸商或呼吸系数(RQ)。呼吸商的大小可用来判 断昆虫所用的能源物质种类和代谢途径。 RQ=1时表示 消耗的是碳水化合物;0.8表示消耗的是蛋白质;0.7表示 消耗的是脂肪。
19
7. 体温及体温的调节
昆虫是变温动物,外热源动物。 (1) 热能的获得:
昆虫的呼吸过程和一般动物的相同,包括两个不 可分割的环节。一是外呼吸,指昆虫通过呼吸器官与 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即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 化碳,是一个物理过程;二是内呼吸,指利用吸入的 氧气,氧化分解体内的能源物质,产生高能化合物— ATP,是一个化学过程。
3
主要内容
➢ 概念 ➢ 昆虫需能的特点 ➢ 气管系统功能 ➢ 气管系统的来源、构造、组成 ➢ 其它的呼吸类型 ➢ 呼吸生理 ➢ 体温及体温的调节 ➢ 呼吸与化学防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