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路灯问题
路灯跟路灯的间隔的数学题目
![路灯跟路灯的间隔的数学题目](https://img.taocdn.com/s3/m/d70e9c71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86.png)
路灯跟路灯的间隔的数学题目在解决路灯跟路灯之间的间隔问题时,可以运用数学中的相关概念和公式来辅助计算。
这些公式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来描述题目中的情况,并且可以通过数值计算来求解。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问题中涉及到的各个参数。
题目中没有具体给出参数的数值,因此我们假设以下几个参数:1. 路灯的数量:设为N。
2. 路灯之间的间隔:设为D。
3. 道路的长度:设为L。
首先,我们可以求解出路灯之间的实际平均间隔,即每两个路灯之间的距离。
由于题目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值,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实际平均间隔 = 道路的长度 / (路灯的数量 - 1)接下来,我们可以计算出实际平均间隔和设定的间隔之间的差值。
如果差值为正数,则说明实际平均间隔大于设定的间隔,反之则说明实际平均间隔小于设定的间隔。
差值的绝对值可以衡量路灯之间的间隔是否均匀。
公式如下:差值 = 实际平均间隔 - 设定的间隔在计算这些差值时,我们可以将设定的间隔与实际平均间隔进行比较,从而得到相应的差值。
如果要进一步研究路灯之间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利用概率统计中的均匀分布问题来描述。
设定每个路灯落在道路上的位置服从均匀分布,我们可以用概率密度函数来描述这种分布。
对于均匀分布的情况,概率密度函数是一个常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概率密度函数 = 1 / (道路的长度 / N)其中,道路的长度除以N表示每个路灯在道路上的平均间隔。
概率密度函数可以用来描述落在某个区间的路灯的概率。
除了上述的数学公式,我们还可以通过绘制图表来直观地表示路灯之间的间隔情况。
例如,我们可以绘制一个道路长度与路灯数量的关系图,以及一个差值与路灯数量的关系图。
通过观察这些图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路灯之间的间隔情况。
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采用更复杂的数学方法和模型来解决类似的问题。
例如,可以采用最优化方法来寻找最佳的路灯布局,使得路灯之间的间隔最小或者最均匀。
此外,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路灯之间的分布情况,以及预测未来的路灯需求等。
数学建模作业_路灯问题
![数学建模作业_路灯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f1ab2214482fb4daa48d4b2d.png)
用 C 语言获得最大最小值位置(自变量 0.001 分度,见程序一)
用 C 语言获得当 3KW 灯在 3M 至 9M 间变化时的最大单次亮度(自变量 0.001 分度。见程序 二) 由于运算量过大,在撰写文档时程序未结束。Βιβλιοθήκη 程序一:获得最大最小亮度的位置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math.h" double fLight(double x,float h3,float h2) {
static double PI=3.141592653589793; double L1,L2; L1=300000/4/PI/(pow(h3,2)+pow(x,2));printf("%f;",L1); L2=200000/4/PI/(pow(h2,2)+pow((20-x),2));printf("%f\n",L2); return (L1+L2); }
return 0; }
程序二:3KW 路灯从 3M 到 9M 的最暗点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math.h" struct PointLight{double Light;float Point;}; double fLight(double x,float h3,float h2) {
static double PI=3.141592653589793; double L1,L2; L1=300000/4/PI/(pow(h3,2)+pow(x,2));printf("%f;",L1); L2=200000/4/PI/(pow(h2,2)+pow((20-x),2));printf("%f\n",L2); return (L1+L2); }
数学建模 绿色波浪红绿灯
![数学建模 绿色波浪红绿灯](https://img.taocdn.com/s3/m/324017593b3567ec102d8a15.png)
评分栏1、设计"绿色波浪"红绿灯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交通问题中的“绿色波浪”线控模型,把主干道相邻交通交通信号联动起来,通过对其距离和信号周期的分析,给出“时间-距离”图,利用图解法对简单系统优化求解;提出对复杂系统的数值计算法,用精确的数值进一步研究红绿灯控制问题,并实地考察从哈尔滨秋林公司到太平桥各路口的实际情况,采集了数据,用此法给出了对此路段的“绿色波浪”红绿灯的设计方案。
从而政府可以逐渐改变道路的结构和尽可能多地设置“绿色波浪”道路,大大节约整个行车组的汽油消耗,改善环境。
一、问题重述随着全球温室效应的加剧和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很多国家都将节能减排提到了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之中。
城市拥堵的交通是造成汽油消耗和大量尾气排放的重要元凶,而汽车在反复刹车减速和提速的过程中不但耗油量是正常行驶的数倍以至十多倍,所排放的有害气体也是成倍增加。
哈尔滨秋林公司到太平桥路线,该路段长约4公里,但是地处繁华地带,红绿灯密集,一路上有大约10多处红绿灯,行车缓慢经常拥堵,行车时间长达20分钟。
需要依照“绿色波浪”想法设计一套红绿灯系统。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实现顺畅通行,并在最后向司机写一份推广文,介绍想法做法,和司机应该如何顺利实现“绿色波浪”。
二、问题的分析与假设1、假设从秋林公司到太平桥这一段,马路的宽度相等、各向车道数相等。
2、假设此路段上车总量大于与其他交叉的其他路口的车流量。
3、从各个路口进入此路段的车流量等于注入此路口的车流量。
即各个路口对此路段的车流量没有影响,此路段与它们相交叉时自身的车流量不会改变。
4、假设此路段从西到东的车流量相等,而且两个方向汽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5、信号灯只有红灯、绿灯两种,不考虑黄灯。
6、各个路口的信号周期(红灯+绿灯时间)相等。
7、不考虑转盘等设施,认为在这些路口仍然使用红绿灯。
三、模型的建立与求解在提出模型之前,现进行符号说明和参数解释。
数学建模(路灯)
![数学建模(路灯)](https://img.taocdn.com/s3/m/77d2be6cff00bed5b9f31d7a.png)
数学模型实验论文路灯安置优化问题一、摘要: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让人民生活得更舒适,而在路上安装路灯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
这里我从一盏灯的照明情况的分析出发,研究怎样合理的设计路灯的度和路灯之间的间距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首先分析路灯照明的特性,然后建立一盏灯时面积使最大的模型及两盏灯时时路灯间距最大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排路灯及两排路灯的数学模型,分析两种情况何时须灯数最少即最节约能源,其中由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来看,两排灯时交错分布照明是比较均匀的,所以在两排灯时考虑灯交错分布的情况。
关键词:照明强度、路灯设计、路灯高度、间距的优化二、问题的提出:目前大多数公共场所都安装了路灯,路灯的高度和路灯之间的间距一般是依靠经验进行设置的,并没有从优化的角度进行考虑。
在能源日益减少的今天,我们应该考虑怎样尽可能的节约能源,并且作为路段整体设计的一部分路灯的安排也直接影响到社会公共环境。
经过对我校校园内几条道路的路灯设计的观察,对校园整体室外照明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调查时A路正在安装路灯,为获取数据的方便取该路段为研究对象。
三、背景知识:1.光强度:光源在一定范围内发出可见光辐射强弱的物理量。
以光源在某一方向上单位立体角辐射的能量来量度。
(单位:坎德拉)2.照度: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光通量。
(单位:勒克司)3.通量:人眼所能感觉到的光辐射的功率。
单位时间光辐射的能 和相对视见率的乘积。
(单位:流明)4.对于眼睛最敏感的 波长的黄绿光来说,1流明相当于1/685瓦特。
一般常见或需要的照度:晴朗夏天室外背荫处得照度为1000-10000流明。
5.为保证在该路段上处处都能有满足正常活动需要的照明强度,取照度的最小值为 ,即为13700流明。
6.照度定律:点光源O 预备照明平面中心A 的距离为h 时,平面上A 点的照度。
符号规定:p 为 O 点的光强度,a 为平面的法线方向与光源到A 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h 为光源的高度,l 为光源到A 点的距离。
数学路灯照明问题
![数学路灯照明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1f7e15397375a417866f8f58.png)
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1-2.路灯照明问题(1)解:2^/sin .r p k I α=(光照强度公式),由题意的假设两只路灯照射半径之和为20m ,可得路面上任一点的光照强度等于两路灯光照强度之和。
由题意建立如下坐标系建立方程:2^1/1sin 1.1x p k I α= 2/1)^2^2^1/(11sin x h h +=α2^2)/(2sin 2.2x s p k I -=α 2/1]^2)^(2^2/[12sin x s h h -+=α此题只考虑强度的大小,故设k=1;2/3]^2)^(2^2/[2.22/3)^2^2^1/(1.121x s h h p x h h p I I I -+++=+= 要求最亮与最暗,即求I 的最大与最小值,先求I 的极值点用MA TLAB 求取clear alls=solve('(-30*x)/((25+x^2)^(5/2))+(54*(20-x))/((36+(20-x)^2)^(5/2))') s1=vpa(s,8);s1综上所述,当x=9.33m 时,为最暗点;当x=19.97m 时,为最亮点。
(2)~1. 3KW 的路灯高度在变化,此时2/3]^2)^(2^2/[2.22/3)^2^2^1/(1.121x s h h p x h h p I I I -+++=+=(此时h2也为未知数)因此求偏导数3))^2)^(2^2((/2^2233)^2^2^2((/22/x s h h p x h p h I -++-=∂∂=0同理用MA TLAB 求取(2)~2. 两只路灯的高度都在变化时2/3]^2)^(2^2/[2.22/3)^2^2^1/(1.121x s h h p x h h p I I I -+++=+=(此时h1,h2也都为未知数)3)^2^2^2((/2^2233)^2^2^2((/12/x h h p x h p h I ++-=∂∂=0 3))^2)^(2^2((/2^2233)^2^2^2((/22/x s h h p x h p h I -++-=∂∂=0 同理用MA TLAB 求取 2—2小型火箭初始。
交通灯数学建模
![交通灯数学建模](https://img.taocdn.com/s3/m/d4f88b17376baf1ffc4fad66.png)
欢迎阅读驾车通过校园一、摘要本文通过对康奈尔大学交通路况以及在不同时间段人流量和车流量的调查,建立适当的优化模型着重解决六个问题中的四个问题。
问题一中,首先提出车辆尾部增长速度的概念,建立一个目标函数,使得一个交通周期内积累的车辆长度最小,并以行人通过人行道的最短时间为约束条件,然后求解出一个交通周期整。
?Find a good way to “synchronize” the new traffic light with the three existing ones (at the Thurston Ave Bridge, at Garden Ave. & Tower Rd., and at Central Ave. & Campus Rd.)? Suggest several different possible modes / synchronization programs based on the time of the day. (E.g., note that on weekdays the pedestrian traffic spikes in between classes.)? Will some of the motorists (or pedestrians) switch to alternative routes once this traffic light is installed?? Will the resulting vehicular traffic flow become more efficient than it is at present?? How much of a delay would this plan add for an average pedestrian at this intersection?? Assuming that the majority of pedestrians will follow the rules, are the sidewalks near that intersection wide enough for the crowd waiting to cross the road?三、问题分析3.1 针对问题一的分析本问题主要目标是要通过分析康奈尔大学的交通状况,在交叉路口设置一个交通灯与已经有的三个交通灯同步,让校园内的交通更加顺畅。
路灯模型
![路灯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80e8c6fd770bf78a652954d7.png)
路灯照明
30. 关于 h2 极大化 E(x) 给定 h1, 对于每个 h2 都存在一个最小照明点 xm(h2) 求 h2*使得在其最小照明点xm(h2*)处照度最高. 即
E ( x m ( h )) max E ( x m ( h 2 ))
* 2
E x 3 P1 h1 x (h
20. 最低照明点
dE dx dE 1 dx dE 2 dx 3 P1 h1 x (h x )
2 1 2 5/2
3 P2 h 2 ( s x ) (h (s x) )
2 2 2 5/2
0
令 P1=2000W,P2=3000W,h1=5m,h2=6m, s=20m. 可求得 x =(0.028, 9.34,19.98) E =(81.98,18.24,84.48) xe = 9.00
路灯照明
计算 E x 0 , 可以得到
h2
*
E h1 0 ,
E h2 0
P2[( s - xm)2 - 2h2*2] = 0 和 P1(xm2 – 2h1*2)=0
tan 2 s xm
*
2 2
tan 1
h1
*
2 2
xm
1 2 35 . 26
路灯照明
照度定律:点光源 O 与被照明平面中心 A 的距 离为 h 时,平面上 A 点的照度 E= (I / h2) cos a, 其中,I 为 O 点的光强度,a 为平面的法线方向与 光源到 A点连线之间的夹角。
路灯照明
基于数学建模的城市路灯优化与节能研究
![基于数学建模的城市路灯优化与节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672a819a76e58fafab00394.png)
关键词: 路灯优化; 照明强度; 节能
中图分类号: O221.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8772( 2011) 01- 0053- 03
R esearch on Street Lamps Optim ization and Energy- saving Based onM athem aticalM odeling
可。此时 B ( o, y, 0)B 是 A ( x, y, 0)在 x = 0时, 地面上照明强度最小的点。此时 B 点位于三盏灯形成的三
角形外接圆圆心在轴上的投影, 且 y 与 d、l 满足关系 ( y - d ) 2 + h2 =
l2 4
+
y2
+
h2,
y
I
[ 0, d ]
( 2)
由 ( 2)式变形得 y = d +
d2 + 2l2 + l2 + h2 E 5l2 + d2 + l2 + h2
8
16
16 4 16
d = 10
lE 0
灯
o1 到
o1 o3 中点 C 的距离为
d2
满足
d
2 2
=
d2 4
+
l2 + 16
h 2。
比较上述两个式子可以很快得出结论: d1 E d2。即只需考虑路灯在 B 点的照度大于等于最低照度即
基于数学建模的城市路灯优化与节能研究
张家昕, 仇海全, 卢中其
(安徽科技学院 理学院, 安徽 凤阳 233100)
摘 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优化的城市路灯排列设计方法。利用该方法优化出的路灯交错排列方式, 与现在
数学建模 红绿灯问题解答
![数学建模 红绿灯问题解答](https://img.taocdn.com/s3/m/b8b00f0c52ea551810a687b5.png)
05年研究生竞赛D 题参考解答问题1的解答 1 模型假设1)市场上对该商品的需求速率是连续均匀的,记为r ; 2)每次进货的订货费为常数1c ;3)使用自己仓库贮存产品时,单位产品每天的存贮费用记为2c ,使用租借仓库贮存产品时,单位产品每天的存贮费用记为3c ,且32c c ≤;4)对于一个订货周期,允许产品缺货,单位产品每天的缺货损失记为4c ;5)自己仓库用于存贮该产品的最大容量为0Q ,每次订货后使下周期初的储存量达到固定值Q ,且Q Q <0;6)当存贮量降到L 时开始订货;7)交货时间X 是随机的,如下图中的,,,21 x x 这就使得每个订货周期为随机变量,设X 的概率密度函数为)(x p ;8)购进货物时需事先支出产品本身的费用,每单位产品的费用记为k ;9)1t 、2t 、3t 分别表示每个订货周期内当库存量q 从Q 降至L 、0Q 、0的时刻,4t 表示当出现缺货时一个订货周期结束的时刻。
2 模型建立产品到货后,首先将自己的仓库装满,剩余的0Q Q -部分存入租借的仓库;而使用产品时,首先使用租借仓库中的产品,待使用完后,再使用自己仓库中的产品。
由于市场上对该商品的需求速率是常数r ,在一个销售周期内,t 时刻产品库存量q 呈直线rt Q q -=下降。
情形1 Q L Q ≤<0此时形成如下的存贮状态图1。
图1 情形1的存贮状态图Fig.1 storage state chart in case 1建模目的是选择合适的目标函数,并确定最佳订货点*L ,使一个订货周期内发生的总费用最小。
下面先考虑一个订货周期内所发生的各种费用。
1)订货费1c ,这可看成一个常数,与订货数量、时间等均无关; 2)购进产品本身的平均费用 注意到当q 降至L 时,rL Q t -=1(可见只要求出最佳时刻*1t ,便可换算出最佳订货点*L ),因此一个订货周期长度是X t T +=1,周期结束时的库存量是rT Q -,因此要购进产品)(1X t r rT +=,购买产品本身的平均费用为)]([)(11X E t kr t +=α (1)这里⎰∞+=)()(dx x xp X E 。
(完整版)数学建模--路灯问题
![(完整版)数学建模--路灯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3a57d5410029bd64793e2c6d.png)
最终报告课题名称:关于城市街道路灯分布规划问题一、问题描述1.问题背景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街道越来越多,街道上的路灯数量也会大量增加,如何合理安放路灯便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更需要一种能够尽可能节约能源的路灯安置方案。
2.主要问题对某一条街道两侧的路灯,在照明强度的要求已知时,寻求一种路灯安置方案,(选定合适的路灯高度、路灯之间的间距),使路灯的安置达到要求,同时路灯的数量尽可能减少,路灯的能耗达到最低。
3.问题研究的意义通过对路灯问题的研究,找到一种安置方案,优化现有路灯布局,使路灯能耗降低,以节省经济投入。
二、问题分析要使能耗最小,在路灯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只能减少路灯的使用量。
因此,在满足最低照明功率的前提下,通过改变路灯的高度来使路灯之间的距离达到最优是本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
三、模型假设所有路灯都紧靠在路的边界线上,且照明效果都相同。
光源是点光源。
在单个光源照射下,距光源L的点的光照强度为C=f(L);在多光源照射下,某一点的光照强度为各光源对该点光照强度的代数和。
道路处处等宽,路面上每一点的光照强度至少要达到C0。
四、说明1. 照度定律:点光源O的发光强度是P,则距点光源O为l的点的照度为E=Pℎ32. 参量变量说明:(1)设路灯的高度:ℎ,路的宽度:d=7m(2)经过实际考察,路灯的功率:P=2200W(3)路灯的间距:l(4)查阅资料可知,使物体可见的最低照明强度:c0=20W/m2五、模型建立与求解㈠单排路灯平直道路的路灯优化问题首先考虑直路上只安装一排路灯时的最优化方案,目的是通过调整路灯的高度和间距,使路灯的间距尽可能大,以减少路灯数量,节约成本。
忽略相邻的四盏路灯之外路灯对该点的影响。
建立如图坐标系,假设四盏路灯下最暗点坐标为(x,d)(x∈[0,l2]),设该点照度为E,则有E =Pℎ[ℎ2+d 2+(x −3l2)2]32+Pℎ[ℎ2+d 2+(x −l2)2]32+Pℎ[ℎ2+d 2+(x +l2)2]32+Pℎ[ℎ2+d 2+(x +3l2)2]32E ′=−2Pℎx(1[ℎ2+d 2+(x−3l2)2]52+1[ℎ2+d 2+(x−l2)2]52+1[ℎ2+d 2+(x+l2)2]52+1[ℎ2+d 2+(x+3l2)2]52)易求得当x =0时E 有最小值E m =2Pℎ[ℎ2+d 2+(3l 2)2]32+2Pℎ[ℎ2+d 2+(l2)2]32令E m =c 0,c 0=2Pℎ[ℎ2+d 2+(3l 2)2]32+2Pℎ[ℎ2+d 2+(l2)2]32用C 程序求解 程序源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double s(double l, double h);void main(){double c, h, t[51], delta, left, right, mid; int i; c = 20;while (1) {scanf("%lf", &h); if (h == 0) break; t[0] = 30;for (i = 1; i <= 50; i++) { t[i] = s(i, h); if ((t[i] - c) * (t[i-1] - c) <= 0)break;}left = i-1;right = i;do{mid = left * 0.618 + right * 0.382;if (s(mid, h) <= c)left = mid;elseright = mid;delta = s(left, h) - c;}while (delta <= -1);printf("l=%lf,%lf\n", left, delta);}}double s(double l, double h){double s, p, d, k1, k2;p = 2200;d = 7;k1 = h * h + d * d + l * l * 2.25;k1 = sqrt(k1 * k1 * k1);k2 = h * h + d * d + l * l * 0.25;k2 = sqrt(k2 * k2 * k2);s = 2 * p * h * (1 / k1 + 1 / k2);return s;}解得当ℎ=9.6m时,l的值最大,l m=13.38m㈡两排路灯直路的优化问题两排路灯安置有对称和非对称两种形式,考虑美观,本方案针对对称安置优化问题进行讨论。
建模路灯照明问题
![建模路灯照明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c5233cdd81c758f5f71f6728.png)
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路灯照明问题班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生姓名:吕佳琪云南大学信息学院路灯照明问题。
在一条20m 宽的道路两侧,分别安装了一只2kw 和一只3kw 的路灯,它们离地面的高度分别为5m 和6m 。
在漆黑的夜晚,当两只路灯开启时,两只路灯连线的路面上最暗的点和最亮的点在哪里?如果3kw 的路灯的高度可以在3m 到9m 之间变化,如何路面上最暗点的亮度最大?如果两只路灯的高度均可以在3m 到9m 之间变化,结果又如何?摘要本题利用方程(组)模型,求两只路灯连线的路面上的最暗点和最亮点。
查阅资料知:光照强度公式为2sin rp k I α=,根据题意可建立坐标轴,假设两只路灯在道路上的照射半径的长度之和为20m ,可得路面上某点的照度为两只路灯在该点的照度之和。
列出方程,利用MATLAB 软件进行求解,求出该方程的最值(即最暗点与最亮点及其亮度)。
关键词:路灯照明 方程(组) MATLAB 最值一、问题重述在一条20m 宽的道路两侧,分别安装了一只2kw 和一只3kw 的路灯,它们离地面的高度分别为5m 和6m 。
在漆黑的夜晚,当两只路灯开启时,两只路灯连线的路面上最暗的点和最亮的点在哪里?如果3kw 的路灯的高度可以在3m 到9m 之间变化,如何路面上最暗点的亮度最大?如果两只路灯的高度均可以在3m 到9m 之间变化,结果又如何?二、模型假设1.假设把两个路灯视为质点;2.假设忽略对路灯光照强度其他因素的影响;3.假设路灯为同一型号;4.假设路灯的光照强度2sin r p k I α=; 5.假设把两只路灯连线的路面视为一条直线;6.假设两路灯在路上的照射半径长度之和为20m ;7.假设路灯正常工作;三、变量说明K ………………………………路灯光照强度系数P …………………………………路灯的功率S ………………………………道路的宽度αi ………………………………路灯光线与地面的夹角 R i ………………………………路灯到路面上某点的距离 h i ………………………………路灯离地面的垂直距离X ………………………………2KW 路灯的投影到路面上某点的距离I (X)………………………………路面上某点的光照强度 I i ………………………………路灯光照强度四、问题分析问题一根据两路灯间的距离关系建立坐标轴,利用路灯光照强度的计算公式列出方程,再用MATLAB 软件求解。
数学建模——道路两旁灯源合理排放问题
![数学建模——道路两旁灯源合理排放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cfd31442e3f5727a5e962d6.png)
g '(h)
g '(
s )0 8 s ) 8
0
g ''(
可以得到当 h
s 时, g (h) 取得最大值 8 s 8
可得最优高度 h
满足《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3]中 s 3h 的标准。 (见附录 2)
6
模型二的均匀度比较 通过比较光强最大值和光强最小值的差值,来比较两种模型的均匀度。 对于这个问题,本文同样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取 p = 250W,h = 7m,s = 20m,L = 10m,使 用附录 3 中的 maple 程序,得出下表结果。
路灯功率 路灯高度 路面上的点到路灯在地面上射影的距离 路面宽度 最低照明强度 满足最低照明强度的区域面积 照明强度
c0
S c
五. 模型建立和求解
模型一 单个路灯模型 照明强度直接影响可见度,只有照明强度不低于 c0 ,才能认为物体可见.因此地面上照 明强度不低于 c0 的区域为:
ph (r h )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模型三 模型二关于照明强度的简化模型 为了得出 h 和 s 的最优关系,使得照明强度最小值最大化,进行如下分析: 由于只关心取得极值的条件,而不关心极值的大小 根据对称性,只取中心 2 盏(图 3,图 4 中的 2,3 两盏路灯)研究 如图表 9 所示,A,B 两盏灯之间的 P 点的亮度为
f ( x)
图表5 对称排列立体图
图表6对称排列等高线图
4
图表 7
交错排列立体图
图表8交错排列等线高图
通过观察图像,猜想两种模型中照明强度的最小值都出现在边界上(即道路两旁) 。 [2] 然后,通过maple来采用有限元分析法 验证(程序详见附录 3) 。 其中,取网格宽度为 0.1m,在 x [20, 40], y [0,10] 的矩形区域中取 20000 个格点,代 入两个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取出这 20000 个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由于网格宽度 已经满足了实际运算的精度需要, 为 0.1m, 于是近似认为该值是模型函数的最大值和最 小值。 (同时取最大值是为了方便进行下文中关于照明均匀度的分析) 然后,通过取边界上 x [20, 40] 的 200 个格点的函数值的最小值 I 2 与这个区域的最小值
交通灯数学建模
![交通灯数学建模](https://img.taocdn.com/s3/m/cd0b2a6c9b6648d7c1c746e6.png)
驾车通过校园一、摘要本文通过对康奈尔大学交通路况以及在不同时间段人流量和车流量的调查,建立适当的优化模型着重解决六个问题中的四个问题。
问题一中,首先提出车辆尾部增长速度的概念,建立一个目标函数,使得一个交通周期内积累的车辆长度最小,并以行人通过人行道的最短时间为约束条件,然后求解出一个交通周期的红绿灯时间。
为了简化问题,让四个路口的交通灯周期都一样长,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其他三个路口的红灯绿灯时间,通过路口的距离再计算出绿灯的时间间隔,并对绿灯时间进行细微调整。
问题二中,根据经验把一天分成三个时段:其一是上班和下班时段,其二是上下课时段,其三是大部分时段。
每一个时段的车流量和人流量都不同,对于不同的车辆尾部增长速度和行人过道时间,把相应的数据带入到问题一中的模型,即可得出不同时段的红绿灯时间。
问题五中,行人耽误的时间为等待红灯的时间,用所有行人等待红灯的时间除以行人的总数即可得出普通人平均耽误的时间。
在此基础上分成两种情况讨论,一种是等待过人行道的行人数少于绿灯一次可以通过的人数,此时耽误的时间为零,另一种是行人数多于绿灯一次可以通过的人数,此时分成几个批次,求出总耽误时间,再除以总行人数进而求出普通人平均耽误的时间。
问题六中,假设行人是连续不断的,并且认为人行道足够宽是保证本次红灯和绿灯等待的行人在下一次绿灯的时间内都能通过,根据经验估计了行人过道时的前后距离和左右距离,列出等式求出人行道宽,再与现在的人行道宽比较即可知道是否足够宽来容纳等待过马路的人。
问题三和问题四只是用语言详细的叙述了一下,没有给出具体模型,这两个问题没有重点解决。
关键词:交通灯;优化模型;车尾增加速度;行人过道二、问题重述East Ave. & Tower Rd. is one of the busiest intersections on Cornell campus, with a fair amount of vehicular and pedestrian traffic. Your team is contracted to study the likely consequences of installing a traffic light at that (currently, a 3-way-stop) intersection.Find a good way to “synchronize” the new traffic light with the three existing ones (at the Thurston Ave Bridge, at Garden Ave. & Tower Rd., and at Central Ave. & Campus Rd.)Suggest several different possible modes / synchronization programs based on the time of the day. (E.g., note that on weekdays the pedestrian traffic spikes in between classes.)Will some of the motorists (or pedestrians) switch to alternative routes once this traffic light is installed?Will the resulting vehicular traffic flow become more efficient than it is at present?How much of a delay would this plan add for an average pedestrian at this intersection?Assuming that the majority of pedestrians will follow the rules, are the sidewalks near that intersection wide enough for the crowd waiting to cross the road?三、问题分析3.1 针对问题一的分析本问题主要目标是要通过分析康奈尔大学的交通状况,在交叉路口设置一个交通灯与已经有的三个交通灯同步,让校园内的交通更加顺畅。
数学建模,红绿灯闪烁模型
![数学建模,红绿灯闪烁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022ae390d0d233d4b14e69d3.png)
建模实习作业题之红绿灯闪烁模型班级:计算1502交通管理中非数字灯闪烁时间模型摘要本文在了解过车辆通过红绿灯所遇见的情况,以及对车型的分析下,重点通过常微分方程建立起时间,刹车距离,以及刹车制动因素相关的数学模型。
在问题中对红绿灯灯应闪烁时间做出等价转换,闪烁的意图是让车辆在黄灯前停在停止线前,对于影响车辆刹车距离的因素主要由车辆制动力控制,闪烁时间应为驾驶员观察到信号变换反应的时间与驾驶员制动使车辆停在停车线所需时间之和。
在法定通过红绿灯的速度下对大型车辆进行讨论,因为小型车辆制动距离明显小于大型载货汽车。
对于模型的评价,本文采用与实际生活中数据以及对车辆理论数据进行对比,以此检验模型建立的合理性及正确性。
最后,本文分析了现有模型的缺陷,并提出进一步改进方法,使之与贴合生活方面进一步。
【关键词】微分方程;刹车制动力;制动因素目录一、问题重述……………………………………………………………………………………4二、基本假设……………………………………………………………………………………4三、符号说明……………………………………………………………………………………4四、模型建立、分析与求解 (5)五、模型评价与改进 (6)六、参考文献 (7)一、问题重述从2013年元月一日,国家开始实行新的交通法规。
在十字路口的交通管理中,最大而且最有争议的改变是闯黄灯。
在以前的交规中,亮红灯之前要亮一段时间黄灯,这是为了让那些行驶在十字路口或距十字路口太近以致无法停下来的车辆通过路口.现在规定闯黄灯也是违规行为,为了不违反交通法规,对有时间数字的交通灯,司机根据时间数字可以提前对自己的行动作出决策,但还有很多交通灯是非数字的,这就不可避免的对司机的判断造成障碍,为此,非数字的交通灯在变灯前加入了闪烁,以提醒司机。
为了让司机在十字路口有足够的时间决定过不过马路,请你考察实际生活中的道路,给出最佳的闪烁时间。
二、基本假设1.假设刹车途中,刹车制动力恒定2.行驶过程中没有意外事故3.针对一辆车,同一方向仅一辆车4. 天气晴朗,路面干燥,为草沙路路面三、符号说明f 刹车因素 t 1反应时间t 制动时间 t 2总时间v 0初始速度 d 总距离s 反应距离 x 制动距离m 车辆质量F 刹车制动力L 十字路口长度 l 车辆长度四、模型建立、分析与求解红绿灯十字路口相位图:若轮胎被抱死,则车辆的制动力主要由轮胎与地面的摩擦提供,有:22-f d x mg m dt21f 2mgx mv = 对于驾驶员发现绿灯闪烁,立即采取制动措施,未能在停止线前停下,则立即提速通过红绿灯路口,则通过的时间除驾驶员反应时间,车辆制动时间,还应包括车辆通过路口的时间。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考论文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考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0d6867b27284b73f3425003.png)
路灯的更换策略摘要本文针对路灯的更换策略中最佳更换周期的确定做了深入的研究,根据路灯更换的周期对平均费用影响的分析可知该问题是一类基于概率模型的周期性更换策略问题。
对此,本文建立了微分方程模型进行讨论求解。
首先,我们采用数理统计的思想,利用题中给出了200个抽样灯泡的寿命,借助SPSS 应用统计软件和MATLAB软件工具箱对样本进行了假设检验以及参数估计,检验结果显示,样本中的灯泡的寿命均服从均值为4002.67,标准差为96.047的正态分布。
对于问题(1),先确定了以单位时间内路政部门所花费最小为判断指标,通过计算推导得到了单位时间所花费的平均费用关于周期的表达式,即单位时间内所花的平均费用为一个周期内所花的总费用除以一个周期的小时数,周期的总费用包括灯泡成本以及罚款费用。
然后对该函数进行微分求导,在导数为0的情况下求解最佳更换周期T的表达式,经化简,得到T为最佳周期时的等式。
对于问题(2),在问题(1)以及数据处理阶段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求解。
采用遍历的思想,用MATLAB对周期在某一范围内进行遍历代入问题(1)中求得的关系式进行计算,当(1)中关系式成立时,输出的周期T为最佳周期,即4314小时。
对于问题(3),在问题(1)的基础上,考虑更换下来的未损坏路灯的回收价值,对模型进行修改,在从费用中减去该部分的价格,按照问题(1)的推导的思路以及问题(2)中的算法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求解,最佳更换周期为3926.5小时。
最后,本文对模型中涉及的罚款费用做了敏感性分析,并结合实际做了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提出了离散的时间模型的改进方案,对模型进行了简单的推广。
关键词:假设检验;周期性更换策略;微分方程模型;敏感性分析一、问题的提出和重述1.1问题的提出路灯的更换和维护是路政部门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更换路灯时间的选择上,路政部门需要考虑到跟换的成本,灯泡的寿命等众多因素。
而在更换时,花费的精力和成本主要是要专用云梯车进行线路检测和更换灯泡,向相应的管理部门提出电力使用和道路管制申请,雇用的各类人员支付的报酬等,这些工作需要的费用往往比灯泡本身的费用更高,因此,灯泡坏一个换一个的办法是不可取的。
数学建模-红绿灯问题
![数学建模-红绿灯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658a5f55fd0a79563d1e723d.png)
红绿灯优化问题摘要红绿灯(交通信号灯)系以规定之时间上交互更迭之光色讯号,设置于交岔路口或其他特殊地点,用以将道路通行权指定给车辆驾驶人与行人,管制其行止及转向之交通管制设施。
为一由电力运转之交通管制设施,以红、黄、绿三色灯号或辅以音响,指示车辆及行人停止、注意与行进,设于交岔路口或其他必地点。
有些红绿灯在设计的时候,由于考虑不周全,环境的发展变化,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使得不能真正的方便于人。
为了使红绿灯能真正的方便于人,本文建模过程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诸如道路车辆行驶速度、行人行走速度、车流量、人流量、路段宽度等相关问题,对这些因素进行了数据收集,利用数学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各个影响红绿灯变化的规律及其拟合方程。
一、问题重述灯是用以将道路通行权指定给车辆驾驶人与行人,管制其行止及其转向之交通管制设施,红绿灯灯亮的时间长短问题影响了车辆和行人的通行。
如控制方案不佳,会导致行人和车辆通行的不便,怎样设置才能使红绿灯时间达到最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红绿灯的表示如下:(一)绿灯亮时,准许车辆通行,但转弯的车辆不得妨碍被放行的直行车辆、行人通行;(二)黄灯亮时,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可以继续通行;(三)红灯亮时,禁止车辆通行。
根据其工作原理我们可以知道,在红绿灯前首先司机会看到黄灯,黄灯亮后变成红灯,红灯亮后,没有通过停止线的车辆则要停止,行人此时过马路。
此后再变绿灯,以此循环。
但由于变化的规律性,地域的差异,红绿灯时间很难达到最佳。
红绿灯时间差的决定因素大体可以归为两个:车流量和人流量。
第一个因素车流量会因为地域经济发展程度而决定。
所谓的地域经济发展程度会影响该地域人们的经济,人们的经济条件则决定车的总量。
第二个因素人流量的主要影响条件也是地域经济发展程度,所以我们把总因素,即红绿灯的时间差因素归纳为地域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
根据路口设置信号灯的交通流量标准表,下表所示:根据路口设置信号灯的交通流量标准表,下表所示:二、模型的建设1、假设公路路面行驶顺畅,所以车辆设为质点,车距相等;2、假设司机的反应时间相同;3、假设车辆离红绿灯较远的速度和离开红绿灯后的速度相等。
数学建模-路灯问题
![数学建模-路灯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d29a93e31126edb6f1a1028.png)
2012级电子信息工程段宏坤 20121060177 1、路灯照明问题。
在一条20m宽的道路两侧,分别安装了一只2kw和一只3kw的路灯,它们离地面的高度分别为5m和6m。
在漆黑的夜晚,当两只路灯开启时,两只路灯连线的路面上最暗的点和最亮的点在哪里?如果3kw的路灯的高度可以在3m到9m之间变化,如何路面上最暗点的亮度最大?如果两只路灯的高度均可在3m到9m之间变化,结果如何?解:(1)求最亮点和最暗点一、模型假设:1、查得光强公式:I=k*(p*sinα/r2),其中,k为强度系数,p为功率,α为光线与地面的夹角,r为光源与照射点之间的距离。
2、假设两只路灯的k值相同,且均为1。
3、假设光强不受外界因素干扰。
4、如图:5、二、模型建立要求最亮点和最暗点,即求函数最大值和最小值,则求出极值点即可。
利用MATLAB求出导数为零的点,输入代码:s=solve('(-30*x)/((25+x^2)^(5/2))+(54*(20-x))/((36+(20-x)^2)^(5/2))'); s1=vpa(s,8); s1结果s1 =19.9766968.5383043+11.615790*i8.5383043-11.615790*i9.33829910.28489970e-1因为x>=0,所以复数排除综上,当x=19.97时为最亮点,x=9.34时为最暗点。
(2)如果3kw的路灯的高度可以在3m到9m之间变化,如何路面上最暗点的亮度最大?3KW的路灯的高度可以在3M到9M之间变化变化时,Q点的照度为关于x和h2的二元函数利用MATLAB求出极值点,输入solve('3/((h^2+(20-x)^2)^(3/2))-3*(3*h^2)/((h^2+(20-x)^2)^(5/2))=0')结果为:ans =20+2^(1/2)*h(舍去)20-2^(1/2)*h当x=20-2^(1/2)*h时,利用MATLAB求解h2,输入solve('-30*(20-2^(1/2)*h)/((25+(20-2^(1/2)*h)^2)^(5/2)) +9*h*(20-(20-2^(1/2)*h))/((h^2+(20-(20-2^(1/2)*h))^2)^( 5/2))=0')结果为:ans =7.422392889676861255710450993296514.120774098526835657369742179215因为 h在3~9之间,所以h2=7.42239m再利用matlab求解x和亮度I,输入h=7.42239;x=20-2^(1/2)*hI=10/((25+x^2)^(3/2))+(3*h)/((h^2+(20-x)^2)^(3/2)) 结果:x = 9.5032 I = 0.0186 可得,x=9.5032 ,h2=7.42239时,最暗点的亮度最大,为0.0186w。
生活中的数学--路灯间距问题研究 (3.0)郑涵元
![生活中的数学--路灯间距问题研究 (3.0)郑涵元](https://img.taocdn.com/s3/m/c06b917fb84ae45c3b358c89.png)
生活中的数学——路灯间距问题【内容摘要】乐清市的路灯一直是我们夜晚出行的重要依靠,很多时候,我们都注意到,路灯照耀的地上明一块暗一块。
有的有交错异常明亮,有的却出行斑驳,隐隐绰绰。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现象?为什么不能使灯光照耀得刚刚好?怎样才能让光最大化的利用不产生浪费,同时也保证非机动车能完全被路灯覆盖呢?为了解开心中的疑问我决定展开研究。
通过研究发现,使得路灯能够完整照射到非机动车道所有路面,却不产生浪费的最佳路灯间距的公式为s49h。
式中,s为路灯间距,h为路灯的高。
.1【关键词】路灯照明灯光利用最佳路灯间距完全覆盖的光圈一、引言这学期,爸爸、妈妈由于工作很忙,经常很晚才带我去走亲戚。
坐在车子里面,看着非机动车道上一块黑的一块明亮的地面,我心中想到:这路灯的间距到底应该是多少,才能保证非机动车道能够被完全照到,又不会产生浪费?询问了爸爸,妈妈和一些亲戚朋友,我发现,路灯照射情况,和灯的型号,亮度,距离地面的高度,照射的角度,以及相距的间距有关系。
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观察法、画图法、测量法、调查法、计算法、举例验证法三、研究过程首先,爸爸告诉我,要把许多并不是特别重要的因素,或者说是可以避免的因素排除掉。
这样才能得到我要的结果。
因此,爸爸假定了灯的型号、距离地面的高度、亮度和照射的角度都是恒定的。
通过楼高的对比,我们得到了高度为5.5米。
寻找到了垂直照射地面的路灯。
有了这些假设,我就在父母的保护下,用卷尺,分别到乐清市环成东路、乐清巿鸣阳路和乐清市乐怡路去测量了路灯光圈。
具体数据如下:1、乐清市环成东路图一2、乐清巿鸣阳路图二3、乐清市乐怡路图三有了这些数据,爸爸说,假设路灯的光圈是个标准的圆,那么,圆内的面积就是能够给非机动车道照明的。
那么,又有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要怎样的间距,才能使非机动车道完全被照射到,而损失的光最少呢?正当我焦头烂额的时候,妈妈对我说:“为什么不自己做个模型呢?”“对啊,自己做个模型!”说干就干,我依照这些数据,让妈妈帮忙取了平均值,得到下面的数据:平均情况我拿出一张A4纸,用尺子进行了绘画模型分为两部分:路面和路灯光圈。
数学建模(路灯)
![数学建模(路灯)](https://img.taocdn.com/s3/m/bced0fd1a6c30c2258019ec6.png)
数学模型实验论文路灯安置优化问题一、摘要:现代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让人民生活得更舒适,而在路上安装路灯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
这里我从一盏灯的照明情况的分析出发,研究怎样合理的设计路灯的度和路灯之间的间距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首先分析路灯照明的特性,然后建立一盏灯时面积使最大的模型及两盏灯时时路灯间距最大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一排路灯及两排路灯的数学模型,分析两种情况何时须灯数最少即最节约能源,其中由实际情况和生活经验来看,两排灯时交错分布照明是比较均匀的,所以在两排灯时考虑灯交错分布的情况。
关键词:照明强度、路灯设计、路灯高度、间距的优化二、问题的提出:目前大多数公共场所都安装了路灯,路灯的高度和路灯之间的间距一般是依靠经验进行设置的,并没有从优化的角度进行考虑。
在能源日益减少的今天,我们应该考虑怎样尽可能的节约能源,并且作为路段整体设计的一部分路灯的安排也直接影响到社会公共环境。
经过对我校校园内几条道路的路灯设计的观察,对校园整体室外照明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调查时A 路正在安装路灯,为获取数据的方便取该路段为研究对象。
三、背景知识:1.光强度:光源在一定范围内发出可见光辐射强弱的物理量。
以光源在某一方向上单位立体角辐射的能量来量度。
(单位:坎德拉)2.照度: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光通量。
(单位:勒克司)3.通量:人眼所能感觉到的光辐射的功率。
单位时间光辐射的能和相对视见率的乘积。
(单位:流明)4.对于眼睛最敏感的 波长的黄绿光来说,1流明相当于1/685瓦特。
一般常见或需要的照度:晴朗夏天室外背荫处得照度为1000-10000流明。
5.为保证在该路段上处处都能有满足正常活动需要的照明强度,取照度的最小值为 ,即为13700流明。
6.照度定律:点光源O 预备照明平面中心A 的距离为h 时,平面上A 点的照度。
符号规定:p 为 O 点的光强度,a 为平面的法线方向与光源到A 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h 为光源的高度,l 为光源到A 点的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路灯问题优化
一、问题描述
1.问题背景
路灯已成为夜晚比不可少的工具,不管是在街道,还是校园都随处可见。
随着路灯的增加,如何合理解决路灯问题便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在能源日益减少的今天,我们应该考虑怎样尽可能的节约能源,并且作为校园整体设计的一部分路灯的安排也直接影响到学校环境,对于夜晚校园环境的烘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主要问题
经过对校园内几条道路的路灯设计的观察,对校园整体室外照明有了一定的了解。
主要从三个方面优化校园路灯问题。
主要侧重于其布局优化。
(1)校园路灯分布规划:在照明强度的要求已知时,寻求一种路灯安置方案,(选定合适的路灯高度、路灯之间的间距),使路灯的安置达到要求,同时路灯的数量尽可能减少,路灯的能耗达到最低。
(2)校园路灯开放时间优化。
(3)校园路灯维护优化。
3. 问题研究的意义
通过对路灯问题的研究,找到一种安置方案,优化现有路灯布局,使路灯能耗降低,以节省经济投入。
二、问题分析
要使能耗最小,在路灯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只能减少路灯的使用量。
因此,在满足最低照明功率的前提下,通过改变路灯的高度来使路灯之间的距离达到最优是本问题的一个解决方案。
三、模型假设
(1)所有路灯都紧靠在路的边界线上,且照明效果都相同。
光源是点光源。
在单个光源照射下,距光源L的点的光照强度为C=f(L);在多光源照射下,某一点的光照强度为各光源对该点光照强度的代数和。
道路处处等宽,路面上每一点的光照强度至少要达到C0。
(2)假设路灯为完全规范的,即处处等宽,一排路灯的宽度为,两排路灯的宽度为。
四、变量说明
1. 照度定律:点光源O的发光强度是,则距点光源O为的点的照度为
2. 参量变量说明:
(1)设路灯的高度:h,路的宽度:
(2)经过实际考察,路灯的功率:=2200W
(3)路灯的间距:
O
x
y
( x , d ) (4)查阅资料可知,使物体可见的最低照明强度:=20W/m 2
五、模型建立与求解
㈠单排路灯平直道路的路灯优化问题
首先考虑直路上只安装一排路灯时的最优化方案,目的是通过调整路灯的高度和间距,使路灯的间距尽可能大,以减少路灯数量,节约成本。
忽略相邻的四盏路灯之外路灯对该点的影响。
建立如图坐标系,不难发现路面上光强最弱的点分布在路的另一边界。
假设四盏路灯下最暗点坐标为(∈[0,),设该点照度为E ,则有
E=ph/[(h^2+d^2+(x-3l/2)^2)^(3/2)]+ph/[(h^2+d^2+(x-l/2)^2)
^(3/2)]+ph/[(h^2+d^2+(x+l/2)^2)^(3/2)]+ph/[(h^2+d^2+(x+3l/2)^2)^(3/2)]
E’=-2phx(1/[(h^2+d^2+(x-3l/2)^2)^(5/2)]+1/[(h^2+d^2+(x-l/2)^2)^(5/2)]+1/[(h^2+d^2+(x+l/2)^2)^(5/2)]+1/[(h^2+d^2+(x+3l/2)^2)^(5/2)])
易求得当 =0时E 有最小值
令=,
用C 程序求解
程序源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math.h>
double s(double l, double h);
void main()
{
double c, h, t[51], delta, left, right, mid;
int i;
c = 20;
while (1)
{
scanf("%lf", &h);
if (h == 0)
break;
t[0] = 30;
for (i = 1; i <= 50; i++)
{
t[i] = s(i, h);
if ((t[i] - c) * (t[i-1] - c) <= 0)
break;
}
left = i-1;
right = i;
do
{
mid = left * 0.618 + right * 0.382;
if (s(mid, h) <= c)
left = mid;
else
right = mid;
delta = s(left, h) - c;
}
while (delta <= -1);
printf("l=%lf,%lf\n", left, delta);
}
}
double s(double l, double h)
{
double s, p, d, k1, k2;
p = 2200;
d = 7;
k1 = h * h + d * d + l * l * 2.25;
k1 = sqrt(k1 * k1 * k1);
k2 = h * h + d * d + l * l * 0.25;
k2 = sqrt(k2 * k2 * k2);
s = 2 * p * h * (1 / k1 + 1 / k2);
return s;
}
解得当h=9.6m时,的值最大,
㈡两排路灯直路的优化问题
两排路灯安置有对称和非对称两种形式,考虑美观,本方案针对对称安置优化问题进行讨论。
同(1)中研究方法,试图寻找路面光照度最小点,使其不小于c0即可。
如图,易得,八盏路灯构成的平行四边形中心为光强最弱点。
则在满足照度最低要求下h与的关系式
同样利用C程序求解,解得当h=7.4时,的值最大,
㈢十字路口的路灯安置
根据两排路灯直路的讨论,满足照度要求的路灯最大间距为25米。
那么两条7米宽的路交叉,可看作在一条道路相临两盏灯之间插入一条道路,即不改变当前路灯分布是完全可行的。
若考虑美观,可将路灯对称地排在十字路口的四个角上。
㈣丁字路口的路灯安置
丁字路与十字路类似,亦可看作在一条道路的一侧相临两盏灯之间插入一条道路,不改变当前路灯分布也是完全可行的。
此时若考虑路口安全问题,可在支路所对方向安置一盏灯。
六、结论及扩展
到此为止,本小组关于校园路灯分布规划问题的研究暂时结束。
本课题中主要讨论了单排路灯、两排路灯、十字路口、丁字路口的路灯安置优化问题,按照国家标准,路灯间距的最大值应为路灯的高度的3.5倍,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是相符的。
但此次建模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例如对于更加复杂的路况,小组曾集中讨论,但并未得到理想的结果;在考虑两排路灯安置的优化问题时,从美观出发,只考虑了道路两侧路灯对称分布的情况。
参考文献:《数学建模》谢金星
《数学建模简明教程》戴朝寿孙世良
二、开放时间优化
设置路灯的作用是为了校园的美观,更是为了方便广大学生的出行,根据天气的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开启或者关闭路灯,可以使路灯切实发挥自身的作用。
路灯开关的时间应该根据天气的实际情况来决定,灵活机动一些,不能墨守成规。
如果天气状况不好,到了规定的关闭时间,天空阴暗,能见度很低,就应该适当地延长;如果天气很好,即使没有到了关闭时间也应该立即关闭,可以尽可能地节省能源,降低路灯使用的成本。
天气状况很好,能见度很高,路灯还亮着,浪费能源。
三、维修优化
在校园,常可见坏了的路灯,而无人管理。
针对目前校园路灯维护方式的不合理性,为了广大师生出行的方便,以及尽可能的节约能源和节省经费,制定出合理的维修方式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