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反思课文21《古诗三首:示儿》语文s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示儿》语文S版

示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学懂〈示儿)的诗意, 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2、体会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冶爱美情趣。
3、感受〈示儿)诗中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吟诵古诗,通过自主学习, 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 .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并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教学过程:、导入师:《中小学生守则》第一条是什么?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师:是啊,爱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巍巍中华,悠久历史,有多少个华夏儿女为了祖国,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自己的国家,有的战死疆场,有的写下了不朽的诗篇。
今天,让我们穿越千年时空,来到爱国诗人陆游家中,听听这位85岁老人在弥留之际的遗言!(板书课题: 示儿)二、揭示诗题,介绍背景1.读题质疑:①说说"示"的意思;(告诉、告知)②问:根据题目引导学生答出:谁告诉儿子?告诉什么给儿子?为什么告诉儿子?2. 了解背景3. 引导自学。
(1) 低声自由吟诵。
(2) 以小组为单位议论诗中不懂之处。
(3) 教师点拨,课件出示: 元:通"原"本来,只。
定:平定、收复。
同:统一。
王师:皇上的军队。
九州:全中国。
无:匆,不要。
乃:你的。
翁:父亲。
(4) 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5) 学生试解释诗句的意思,再了解诗的大意。
(6) 思考: 读了《示儿》,想想诗人晚年关心的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
( 统一祖国是诗人毕生的心事,直到临终不忘。
由此表现出他的强烈爱国热情)板书:渴望收一失地盼望祖国统一(7) 学生质疑。
学生针对诗歌的字、词、思想内容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引导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较难问题。
三、再现画面. 吟诵玩味1.读。
熟读全诗,读好停顿、节奏、韵脚①听读诗歌,学生闭目想像:陆游病危,日没看到祖国统一而遗憾的情景:②学生边渎边想。
①学生看多媒体屏幕,边听边想眩,老师用舒缓的语气和着优美的伴奏曲:我病的很重, 恐怕很快要离开人世, 可中原依然战乱不止,金兵强盗为非作歹, 滥杀无辜, 百姓处在水生火热之中……我们南宋军队应立即向北方堵军,收复中原。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示儿》语文S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示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这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诗句的内容,感悟诗的意境。
2、结合注释掌握理解“元、但、九州、同、王师、乃翁”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1、学生依据注释理解词意,了解诗作的内容2、运用创设情境、激活想象、朗诵体味等形式去体会作者写下这份遗嘱时深沉丰富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的爱国悲情,深情,产生对陆游的敬佩之情。
2、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示儿》是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雪洗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悲之切的爱国深情,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理解课题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
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世。
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交待遗嘱。
这篇遗嘱就是《示儿》。
【板书:示儿】“示儿”就是对谁说话呢?(儿子)这位老人就是陆游。
【板书:陆游】1、师:有了解过陆游的吗?谁来说说?抽生回答2、简介陆游(ppt)3、简介写作背景。
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一)自由读《示儿》,把诗读顺口、读清爽。
(二)指名读1、指名读。
2、生评价。
(三)合作读1、学生读前四字,老师读后三字。
2、师:这就叫诗的节奏。
以后,我们读诗还可以3个字,两个字,或者1个字地读。
4、学生齐读,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
(四)齐读《示儿》4、我听出来了,你们还读得很有变化,读前面的“万事空”、“九州同”、“中原日”和最后的“告乃翁”有点不一样,“告乃翁”读得更怎样一点?<更慢一点,停得更长>师:为什么要?(……)师再点拨:其实每首诗都可以这样读的,把最后几个字读得更慢一点,停得更长一点。
课文21《古诗三首示儿》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感受古诗所传递的爱国主义、友情、亲情等美好情感,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2.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学生在欣赏古诗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关爱自然、珍惜友情等,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道德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把握《古诗三首示儿》中的意象和情感,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2.学会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伊始,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古诗相关的图片、音乐或视频,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6.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耐心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对于优秀生,教师可以适当提高要求,促使他们不断挑战自己。
7.融入情感教育,培养道德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古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如爱国主义、友情、亲情等,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爱自然、珍惜友情,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1.朗读古诗: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三首示儿》,指导学生注意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2.分析诗意:引导学生逐句分析古诗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
3.诗歌鉴赏: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欣赏《古诗三首示儿》的艺术特色,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三首》《出塞》《示儿》《题临安邸》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u

学生以应用的机会,在应用中逐步形成学习古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自学本课要求会认“秦、邸、熏、汴” , 会写“秦、邸、熏、杭 、
2. 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这三首诗,默写《示儿》 。
汴” 。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语文(S)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1 古诗三首
③品读悟情 A.秦时明月汉时关:明月、边关简单的叙述与勾勒,没 看出怎么绝妙呀?再读读,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教师补充资料: ( 展示课件第四屏) 教师小结: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时、
汉时” 加以修饰, 使这幅月临关塞图, 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 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 B.万里长征人未还。 再次回归到 古诗的韵味上来, 读出感情, 是有韵
课前准备:
1.课前查阅一下关于这三位诗人的资料——他们生活时代的情况, 他们写的
其他忧国忧民的诗篇等。
2.教学课件。
1
语文(S)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1 古诗三首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本单元的主题为什么称为“赤子情怀” ,这三首古诗分 别表达了赤子怎样的情感呢?
设计说明
从单元主题 引入, 有利于学生 对单元主题的认 识。
四、作业
背诵古诗。默写《示儿》 。
6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9 姥姥的剪纸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 目叫《姥姥的剪纸》 。 ( 板书课题)本文的作者 叫笑源。北方人管外婆叫姥姥,口语就一个字 利用课题质疑,让学生思 维迅速活跃起来,自然进入主 动学习状态。 设计说明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课文21《古诗三首:示儿》

授之以“渔”,得之以“法”——古诗《示儿》教学反思何向荣《示儿》这首诗写出了诗人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教学时,我主要抓住两条线索来贯穿整堂古诗教学。
一是,以古诗教学方法为:情境导入,了解诗人;读通全诗,理解诗意;想象意境,感悟诗情。
二是:以情感线索为主线:紧扣诗眼“悲”字,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读出诗中的“悲”味儿。
一、古诗学习法引领课前预习这节课,我根据古诗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并布置学生对这首诗做了认真的翻译,让他们对作者、时代背景去四处查阅并收集了资料,因此,整节课十分顺利,学生也学得轻松,让听课老师感受到我们师生之间配合默契。
二、古诗学习法助推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我利用课件对小组合作学习做出了要求,并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方法。
这是基于多数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一些学困生对古诗学习方法的掌握还比较吃力。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还能发挥团结协作的能力。
他们为了尽快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优等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帮助学困生,学困生也会尽快寻求团队伙伴的帮助,这样更好地发扬团队协作的风格。
在小组合作结束后的反馈中,我让汇报的学生喜欢(知道)哪句就来说哪句的形式,不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够迅速过渡,能避免老师指的句子学生不会的尴尬,也能在这一环节中节约时间。
三、古诗学习法拓宽诗文背景要更好地理解诗文,通过拓宽诗文背景才能更好地想象诗中的意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通过挖掘诗文背景能够让凝练的诗文得到具体的阐释。
在教学中,我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在线文化情境和挖掘文化背景知识来增强了教学效果,同时也会学生的学习效果服务。
四、不足:1、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个别学生回答问题存在一定的地方语音问题,我没能及时指出与纠正。
今后,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多训练学生的语音面貌,避免地方语音的出现。
2、拓展诗《题临安邸》中的“醉”字讲解得不到位;3、最后两句读得不够多,可以通过更多的问题设计与挖掘来读。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21《古诗三首:示儿》语文s版

《示儿》教学设计一、课时目标学习古诗《示儿》的生字新词、理解《示儿》,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这样以叙述口吻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但学习古诗,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意象,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提升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
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奄奄一息的老人。
他真切地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地语气交代遗嘱。
他就是我国南宋著名爱国志士、大诗人陆游。
、简介陆游:陆游()南宋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
、了解背景:(出示资料)。
历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时期,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州被金兵占领,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
朝廷向南逃到临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政权。
他们苟且偷安,不思保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年。
生活在战乱频仍、国破家亡之中的陆游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
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吗?(二)、出示学习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
自学质疑:自由读古诗。
、出示范读,比较。
(读出感情、注意语气与停顿)、正音。
齐读诗句。
过渡: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只把诗句的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是不够的,要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古诗三首:示儿》语文s版

《示儿》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 认识诗的内容,领会诗中抒发的激烈爱国之情。
. 理解诗句,有感情的朗诵。
.掌握诗词粗心,掌握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领会本诗激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进而增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二、教课要点、难点.理解陆游一世都盼望光复失地,一致中原,可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没法实现梦想的原由以及诗人的悲忿之情。
. 领会诗的境界,感觉诗人的爱国主义感情。
三、教课过程(一)激情讲话,导入新课师:你们同学们,大家知道宋代吗?(知道)你们知道南宋诗人陆游吗?师:在那苟延残喘的南宋,一个大年夜之夜,一位岁的老人,在烛光明灭之中,僵卧病榻,老泪纵横,手指北方,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断断续续地说出了自己的临终遗言,大家猜猜,他遗言的内容是什么呢?学生猜想:可能是担忧儿女,也可能是财富的分派。
(教师评论正确与否。
)师:是啊,他临终之时,只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没有一字提到家事,但却包括了他最火热的感情!今日就让我们走近这位让人寂然起敬的老人——陆游,学习他的绝笔诗——《示儿》(板书课题、作者)师:听老师来介绍下这位在全家欢庆的大年夜说遗言的伟大爱国诗人。
陆游 () ,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陆游今存九千多首,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其诗内容极为丰富,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出生在民族矛盾尖利,国势危迫的时代,当时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域被金人占据。
他一世盼望光复失地,一致祖国,但一直没有实现,只好用他的诗歌来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的忧愁。
这首《示儿》就是在陆游岁高龄,大病在床,生命告急的时辰写给他儿子的一首诗。
(二)初读古诗,认识粗心师:那陆游究竟想给儿子们看什么呢?我们一同走进古诗,看看这位随高龄的老人在大年夜里最惦念的事是什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把古诗读三遍遍,一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二读:有节奏地把诗读流畅;三读:借助说明,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都读完了吗?此刻我想请一位同学朗诵给大家听(指生读)。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三首》《出塞》《示儿》《题临安邸》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3e

2பைடு நூலகம்
语文(S)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1 古诗三首
③品读悟情 A.秦时明月汉时关:明月、边关简单的叙述与勾勒,没 看出怎么绝妙呀?再读读,看你有什么新发现?
教师补充资料: ( 展示课件第四屏) 教师小结: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时、
汉时” 加以修饰, 使这幅月临关塞图, 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 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 B.万里长征人未还。 再次回归到 古诗的韵味上来, 读出感情, 是有韵
语文(S)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1 古诗三首
语文(S)教学设计
教 课 板 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 文:21 古诗三首 块:教学设计—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所选的三首古诗, 《 出塞》选自《全唐诗》 , 是边塞诗中的名作,被誉为 唐诗中边塞诗第一,作者是唐朝诗人王昌龄。 《 题临安邸》选自《宋诗纪事》 , 是 南宋诗人林升在杭州一家旅店的墙壁上题写的。 《 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临终前 的遗嘱。三位诗人在他们的诗中都表现了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本课教学设计时, 从 “课前阅读——识字写字——理解感悟——课后练习” 的思路着手,立足于让学生掌握“读古诗,有韵味;知作者,解诗题;明诗意, 悟诗情”的古诗学习方法,在学会本首诗的同时会学其他的古诗,适当拓展,给
1.
(4)朗读古诗。 三、体会情感,总结全课 (一)当这两首诗同时摆在我
(二)有感情读两首古诗。 学生齐读《题临安邸》 。 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 的
2. 学生齐读《示儿》 。 透过这临终嘱托,你感受到诗人
心?
5
语文(S)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1 古诗三首
一颗怎样的心? 3.这是两首各不相同的古诗, 最大的相同点是什么?那 颗忧国忧民的心是完全相同的。 ( 板书:忧国忧民)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21《古诗三首:示儿》语文S版

《示儿》教学设计柳春华文化路小学《示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借助教材注释及工具书,自主学习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古诗,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
难点: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熏陶。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课:孩子们,当你在宽敞明亮的教室愉快学习,当你在风景如画的公园幸福徜徉,当你正享受着温馨生活时,你可曾想知到在南宋时期,朝廷昏庸,国土沦丧,人们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当时,人们是多么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过上安定的生活啊!80多岁的诗人陆游在他临终时,把这种强烈的期盼融入了他最后的诗篇——示儿。
(板书:示儿)1、读题、解题:谁知道示儿是什么意思?那么是谁告诉儿子?(师板书:宋陆游)2、指生谈谈所了解的陆游(学生介绍所搜集的有关陆游的资料)。
二、初读感悟读出韵律:1、这首诗是陆游在临终前写给儿子的遗嘱,那陆游在诗中要告诉儿子些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来自由朗读这首诗。
(要求: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2、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3、师引导学生划分节奏,按诗的节奏自由读古诗。
后指名读古诗,并说说为什么这么读,你从诗中体会到什么?最后生齐读古诗,读出作者的期盼。
三、小组探究理解诗意1、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相信经过大家这么深入的读,对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完全要读懂,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呢?(生答:了解诗意)对,我们只有理解了诗意,才能了解诗的内容,才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那怎样才能了解诗意呢?理解诗意都有哪些方法呢?(指生说:反复读古诗,借助上下文;同桌交流、借助注释等)2、请按照你最喜欢的方法来理解诗意,理解后可批注在书上,也可同桌互相交流。
《示儿》课文教学反思(4篇)

《示儿》课文教学反思(4篇)《示儿》课文教学反思篇一《示儿》是陆游的绝笔诗,诗句意思平白质朴,容易读懂,但感情强烈,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的爱国激情。
实际上这个愿望贯穿了陆游的一生。
在陆游出生的第二年,金兵攻入北宋首都开封,北宋政权灭亡。
当年农历五月,宋高宗赵构称帝,建都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
南宋朝廷只守着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又对金采取屈辱投降的政策,在残忍的金兵控制下的中原与华北地区的人民受尽了折磨。
因此,陆游的一生也饱尝流离之苦,无比悲愤。
所以在他的很多诗中都写到希望南宋王师早日平定中原。
如《北望》“北望中原泪满巾,黄旗空想渡河津。
丈夫穷死由来事,要是江南有此人。
”《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等。
了解了这些之后,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思路:1、提供注释,让学生借助注释自己理解古诗。
2、拓展陆游的其他爱国诗,在同类诗中体会陆游的爱国之深。
出示《题临安邸》,了解权贵们的花天酒地,苟且偷生,寻欢作乐。
在相互参读中比较,力求让学生的情绪与诗词产生共鸣,体会诗人在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和诗人及本文的对话,走进陆游的内心世界。
3、反复利用文中的插图,用“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什么?仿佛又听到什么?”这样的问题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想象说话、交流。
然后出示司马谈、肖邦的临终嘱托,指名读,组织练笔,还原一种情境。
最后比较参读,了解历史,引导学生完善对话描写,讲述一段故事,达到对诗思想感情的升华。
课堂不足:1、教学设想三在课堂上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从学生的课堂想象交流、练笔反馈看,学生对古诗情境的还原、讲述停留在一个层次上,没有很好地体会到蕴含在诗人心中的那份无法排遣的悲痛,热切的盼望和坚定的信念。
2、课堂上没有安排学生自我小结与反思,没有交给学生阅读古诗的方法。
小学语文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21 古诗三首 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语文版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古诗三首》,分别是《出塞》、《题临安邸》、《示儿》,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当我看到同学们用比较饱满的语调在诵读三首古诗,特别是能够诵读出自己的一点感悟时,我觉得本单元三首古诗的教学成功了一条:古诗教学教师要将抽象变直观,要将诗句化故事。
具体而言如下:一、《出塞》教学启示:学生对于古代的沙场征战并不陌生,因为好多历史剧、古装剧,甚至现今的一些以古代战争为主题的大片电影,学生应当有所认识与了解,教学时我充分地借助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揣摩图画中人物的行为、心理、精神。
特别是在课堂中我与学生一起生动地再现战马嘶鸣、沙场征战的场面,又与学生回想了家中亲人的牵挂与思念,此举较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诗的大意,为积累、吟诵做好了铺垫。
二、《题临安邸》教学启示:此诗教学的启示是:经过师生共同的努力,我们总结出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对朝廷官员生活腐败极端讽刺的思想感情。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透过“西湖歌舞几时休”一句,悟出了诗人的强烈讽刺。
由此分析,古诗教学亦应当善于抓住关键句、重点词来予以突破。
三、《示儿》教学启示:此诗教学我感觉最成功,只是我自己体验顿悟的多了些,如果时间允许我会给同学们表演的空间的,为此感到可惜,今后应当引起教学设计上的注意!为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诗人陆游饱满的爱国激情,学生充分朗读全诗后,发觉学生朗读得没有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体现出来,我大胆地采取了当堂表演诗人临终前的情景,并且让学生扮演诗人的儿女,我完全将诗句的意思演变成了真实的剧场,随着一声声急促的咳喘声,在忧郁悲愤中我念念不忘告诫儿女:等到朝廷军队向北平定中原收复失地的时候(咳喘声由强至弱),在祭祀我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告诉我国家统一的喜讯呐!经过如此生动地表演,既再现了诗文的内容,又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与顿悟,再次朗读与吟诵,学生的感情自然投入、深厚。
古诗教学,我一向有个比较致命的缺点:不喜欢学生记住教参的诗句理解答案,也不喜欢学生借助手头资料书去读背标准正确的诗句理解答案,因而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总是答案不客观,有时考试时也理解不彻底,看来今后是否需要在古诗教学上灵活对待,不能再如此偏执了。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三首》《出塞》《示儿》《题临安邸》教案(教学设计、说课稿)3j

3
语文(S)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21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一)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
着重于应用 学到的方法。
比较异同, 为 助课文注释, 试着说说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 教师板书诗题: 悟诗情奠定基础。
《题临安邸》 《 示儿》 )
从整体上把 握, 调整课文两首 在 (二)边读边想: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不同的地方。 诗的安排顺序, 教学中处理更顺 读后交流。 手。 指名朗读古诗。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让学生结合 理解诗意并 1.过渡:边塞自古多战事。宋朝,金人终于攻破北宋首 注释, 不难, 这里只要学 都汴梁。 北方大片土地沦陷, 谁了解这段历史?在这片土地 生理解正确, 不要 求表述一致。 上,遗民在做什么? 2.指名朗读《示儿》 , 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3.指名说说诗的大意。 4.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再读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展开不同想象: 诗人重病在床, 临终前费力地 说出这首诗, 作为遗嘱, 说完就带着遗憾死去, 但死不瞑目。 看到、听到这,你会怎么读? 一组数据, 凸 显了沦陷时间之 整整 65 年了。同学们,65 年啊,780 个月啊,近 2400 个日 久, 人们盼统一时 间之长。 日夜夜呀! 5.教师引导: 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 中原已经沦陷 诗人从 20 岁,一直盼到 85 岁。这 65 年每一天作为北 宋遗民是怎样度过的呢? 出示(展示课件第六屏) 补充这首诗, 增强学生对沦陷 读一读,你看到什么? 区遗民痛苦地盼 望统一的理解, 促 重点体会: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诗人就是这样,在眼泪中,一年又一年地盼望着,一直 使 学 生 更 好 地 悟 出诗中之情, 体会 到死,还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 ( 板书:死不瞑目盼统一) 作者的感情所在。 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什么?你又怎么读这首诗?
2023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示儿》教学反思

2023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示儿》教学反思五年级下册语文《示儿》教学反思1古诗《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之作:“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简短的几句话,饱含着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读这样的诗,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一位爱国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剧烈的爱国热忱。
教学时,我采纳的古诗教学方法是:情境导入,了解诗人;读通全诗,理解诗意;想象意境,感悟诗情。
课前我仔细制作了多媒体课件,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
整首诗,我在朗读指导上做了细心设计。
我着眼一个“悲”字,运用拓展,感悟诗境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读出诗中的“味儿”。
我还是以这一个“悲”,把诗串起来,把学生的情感串起来,把我们的课堂串起来。
我用了很感性的老师引导语言,为的是抓住学生已有的情感,来提升感悟。
如:“因为陆游的爱国,看不到大宋统一,陆游缺憾啊!”“因为陆游的爱国,想到那些望眼欲穿的北方百姓,陆游哀思啊!”“因为陆游的爱国,想着那些醉生梦死,苟延岁月的南宋权贵们,陆游悲愤啊!”有了这样的老师语言,学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同时也自然的把内容归结在了我们的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时,学生的心情还在激扬之中,所以接着教学后两句诗:王师被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因为陆游的爱国,他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国家,于是他对儿子千叮万嘱,我们的课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嘱咐中,一次又一次的`抒发陆游爱国感慨的朗读中结束。
教学本课后,我也发觉了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首先对写作背景的介绍过于简洁,使学生对诗意的理解不够透彻;其次,学生对宏大诗人陆游的爱国思想的理解仅仅局限于书中的诗句,还有当时的历史事务。
在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延长时,我虽多方引导,但学生联系实际、自身谈现在学习这首诗的意义时,部分学生的回答不能令人满足。
如能联系当前国家形势谈出爱国主义对与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意义,中心就会得到再一次升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背景分析:《示儿》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
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
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无怪乎自南宋以来,凡是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为之感动,特别是当外敌入侵或祖国分裂的情况下,更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学情分析:古诗是中国浩瀚文学艺术海洋中一枝俏丽的奇葩。
许多诗文都流传千古,陆游和杜甫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诗人,他们的诗可以说在他们所处的时代里有着极大的影响。
这两首诗也是古诗中的名篇,它们是在什么情况下诞生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已经有学诗经验的学生,这时关注的已不仅是课文的外在语言,诗歌内在的魅力对他们有构成了极大的吸引。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背诵并默写《示儿》。
、明白诗文大意,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并学会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感,树立爱国思想。
教学重难点:、明白诗文大意,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学会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屏幕出示):、爱国,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巍巍中华,悠悠历史,有多少仁人志士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自己的国家,留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隔着千年的长河,今天,我们仿佛依然能够听见他们铿锵有力的话语,看见他们坚贞不屈的身影!、让我们穿越近千年的时空,来到伟大爱国诗人陆游的家中,听听这位岁的老人在弥留之际的最后遗言吧!(板书:示儿)通过题目我们知道,这是陆游留给谁的遗言?对,示儿就是告诉儿子!范读、了解陆游,检查预习、(大屏幕出示)过渡:岁高龄的诗人就要走完坎坷多难的人生旅途,临终之际,他独独为一件事而死不瞑目,忧愤至极的他伤心地留下这首绝笔,溘然长逝。
到底是哪件事让陆游牵肠挂肚呢?请大家读两遍诗后,告诉我。
二、初读自由朗读,按自己的节奏和速度来读、交流,检查指名读(读得字正腔圆,真好)再指名读——读一读《示儿》。
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板有眼,听清楚了吗?、指导朗读:大家注意到,他在读“死去元知万事空”的时候在哪停顿了吗?齐读同学们,读古代的诗词,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自己再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自己的味道和感觉、指名读,反馈,齐读三、体会诗意,理解情感、几遍读下来,知道老诗人为什么事情而死不瞑目了吗?同学们,读到这儿为止,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谁来说一说?、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首诗,读进诗的字里行间、示儿,就是告诉儿子!作者在生命垂危之际,到底有什么要告诉儿子的?请大家默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仔细地看看书上的插图,然后试着去理解这首诗。
、理解“通假字”——元,、无理解古今字义不同——但、请你大声地再读一读这份遗嘱,你能体会到诗人此时此刻是怀着怎样一份感情写下这首绝笔诗的吗?(板书:悲)、诗人在“悲”什么?让我们随着陆游一起,走进他的生活、出示材料:岁时,他激情高诵:“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何等的壮怀激烈!(《观大散关图有感》)岁时,他悲痛于北方人民在敌人的铁蹄下苦苦挣扎,一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道尽多少辛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英雄空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眼看青丝变白发,只能将满腹凄凉化为一句:“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诉衷情》)对朝廷夜夜笙歌,不想收复失地的悲愤,让他痛呼:“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关山月》)老病僵卧之时他仍在梦中亲临前线,杀敌报国,收复北方失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是他壮志未酬,未能再披戎装的悲伤写照!(《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读了这些诗句你明白了陆游的“悲”从何而来了吗?四人小组讨论并指名反馈()对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不能收复的悲痛。
()壮志未酬,未能再披戎装,亲自杀敌的悲伤。
()对南宋政权偏安一隅,不思收复中原故土的悲愤。
()对于中原遗民沦为亡国奴的悲悯。
(板书:之切)这浓浓的“悲”其实源于一个深情的字眼——爱。
(板书:爱)、他爱什么?指名反馈(板书:之深)、小结:陆游一直渴望王师北定以统一祖国,九州大同是诗人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
这一年又一年的等待与盼望,让他熬干了心血!年过去了,岁的老人在最后一刻也未能见到“九州同”,心情是何等悲痛,何等悲愤?为国耻未雪而死不瞑目,千年之后,读来仍令人潸然泪下!、让我们牢记《示儿》,怀念永远的陆游!一起读!四、读写结合,体验情感、同学们,如果你是陆游的儿子,此刻你看到了你的父亲,他虽然形容枯槁,不久于人世,眼神里却满含期待和信念,缓慢而深沉的对你交代遗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句句的强调,无忘啊,无忘啊……面对这样的父亲,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全班交流,评价。
、老师小结:是的,陆游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中原故土和北方遗民,明知“死后万事空”却还是坚信“王师北定中原”。
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又是何等的悲愤!全诗字字如血句句如火!(板书:字字如血,句句如火)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诵这首诗,体会诗人高尚的情怀!(回到文本,把积累的感情通过朗诵再次释放。
)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陆游,那就是——忧国忧民(板书:忧国忧民,至死不渝)五、拓展延伸,情感内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大大的“爱”字!(投影)就让我们在岳飞的这首千古绝唱《满江红》中结束本课吧!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板书:示儿悲之切——爱之深字字如血句句如火忧国忧民至死不渝教学反思:从准备资料到上课近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我一直沉浸在陆游的世界里!大量的资料显示,陆游值得我更深的挖掘!这首《示儿》,我从小学时代就学过了,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年轻的老师在课堂上不停的拿下眼镜,拭去眼中的泪花,很多东西都忘了,但是《示儿》与老师的动作一直都在我的记忆深处......古诗教学,一直是我的软肋,因为没有尝试过,也没有机会聆听大师的课,所以一直觉得很惶恐,沉浸在小世界里的我肤浅的以为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怎么就能讲一节课呢?以为就是弄懂词句,明白意思就行了!现在想想自己真是太狭隘了,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绝不是你三言两语能够打发的!历经千年光芒不散本身就证明了它丰富的内涵,岂是我们翻译一下意思就能够代替的?好在有网络啊!王崧舟先生一直都是我在语文教学上的引路人,没有机会与先生面谈,但是先生在合肥的几次课我都场场必到,为他折服的话就不多说了!他的《枫桥夜泊》与《长相思》给了我极大的启发——不拘泥于教材,大胆的走出去,让作者隔着千年的时光与学生对话,让学生回到千年以前,来到作者的生活时代与作者亲密接触!我开始构思我的教案了!有了整体思路,写教案就不再令我害怕了!在这里,我不得不再一次感谢学校的公开课活动,真的很锻炼人,每一次的校内公开课我都把它当成最高规格的赛课,磨练我的意志,锻炼我的头脑!每上一次,都感觉自己进步一点,不管结果如何,我觉得过程最重要!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情境,一段充满激情的讲述之后,我直接用一句“让我们穿越近千年的时空来到陆游的家中,听听这位岁的老人在弥留之际的最后遗言吧”进入配乐范读!卡洛儿的《何茫然》配上一摇三曳的深情朗诵,一下子揪住了学生的心,课堂上一下子安静下来,我知道效果达到了......学生的预习也很让我惊喜!我一直提倡把课外的资料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最为反对学生照本宣科读资料,既耽误时间又取不到精华,我要求学生查阅资料时拣自己最感兴趣的记在脑海里,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述出来。
今天,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没辜负我一直以来的训练,这样的发言精辟多了,学生大多能说出值得一记的东西!为了让学生理解陆游内心的“悲”,我从陆游各个时期的诗作入手,带领学生进入陆游的生活,探究陆游的心路历程,一步一步揭示陆游的内心,然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学生得出很多答案,仅张正银一个人就说出三个方面。
我设计了一个“写”的环节——如果你是陆游的儿子,此时,你会对父亲说什么?由于上面的铺垫有了成效,学生的情感需要适时的释放,所以这个“写”的环节实际上是让学生把积累的情感释放出来!学生的发言非常精彩,我甚至难以控制情绪濡湿了眼眶!我一直在控制,到了这个时候,我觉得自己的情感也找到了宣泄口!感谢你们,我亲爱的学生!最后,我拓展了爱国思想,从名人名言拓展开去,学生自由发言!当我问到,你知道现代有哪些爱国志士时,胡懿菲一下子说:“林彪!”好家伙,想打我一个措手不及,我在请胡懿菲说说理由的瞬间理了一下思路,果然,胡同学呐呐不成言!我略一沉吟,便说“其实在看待林彪的问题上,我们应该一分为二。
他在后期确实做了有违国家民族大义的事情,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他在抗战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立下的汗马功劳!”很轻松的,这个棘手问题便得到了解决!课堂上有很多的生成点,很多出乎我们预料的东西,只要抓住了很好地解决了,那么这节课你就有了值得欣慰的东西!课上完了,但是我却一直觉得有遗憾!就像小马说的,为什么不在拓展的时候问问学生:“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该怎样去爱国?”作为英语教研组的组长,她很是好学,提的意见非常的宝贵,我当时怎么就想不到呢?另外,这首诗上下来,我一直没让学生去翻译,我害怕一翻译就破坏了课堂的意境,但我又为这方面的缺失感到不安!夏老师一语惊醒梦中人——把那个儿子对父亲说的“写”的环节改成依陆游的口吻,把这份临终的遗嘱改写成白话文,既宣泄了学生的感情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解决了文本翻译问题,一举数得啊!这么巧妙的方法,我怎么就没想起来?呵呵,同志们的智慧真的是无穷的!感谢你们,我亲爱的同事!今晚,我坐在电脑前,慢慢的回忆上午的那节课,细细的反思我的失败之处,有些细节还得再推敲!套用钱敏老师的一句话“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在此与马上要上公开课的同事们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