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水文站网发展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水文站网发展史
文章对黑龙江省现有水文站网历史及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将来黑龙省水文站网的发展方向。
标签:水文站网;发展史;方向
黑龙江省的水文观测可追溯到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当时沙皇俄国在我省境内修筑“中东铁路”,为在松花江上修建铁路桥的需要,由“中东铁路工程局”选定哈尔滨松花江今滨州铁路桥附近设立水尺,于5月25日建立了第一个水位站,进行水文观测。从此掀开了黑龙江省水文测验工作的序幕,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年中,黑龙江省的水文站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测验项目不断增加,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测验内容和方法也不断丰富完善。目前,项目齐全的各类水文站网已覆盖全省,为我省经济建设和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 水文站网历史
黑龙江省水文站网自哈尔滨水位站设立后,于1916年开展了流量测验项目,1936年增加了输沙率测验项目;1899年在扎兰屯(今划归内蒙)建立了第一个雨量观测站。此后,我省水文站点不断增加,在日本投降时,许多观测站随着各级伪政府的垮台而解体了,观测工作中断。
1945年抗战胜利后,黑龙江省区域内的原松江、合江、嫩江、黑龙江省,根据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部水利总局下达的恢复水文建站的通知,着手恢复、筹建水文站工作。1954年原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时,共有各类站点151处。1956年根据国家水利部水文局制定的全国水文站网布设原則和要求,进行了我省历史上第一次水文站网规划工作。当时共规划基本流量站145处,水位站41处、雨量站533处,泥沙站69处、蒸发站72处、水质站35处、实验站4处,达到平均每3190平方公里就有1处流量站,每820平方公里就有1处雨量站。为了实现规划目标,1957~1958年建水文站124处。1963年开展了全省水文站网分析验证工作,对规划站网作了适当的调整和增设,调整后的各类站点共439处。1973年以后,为了补充我省水文站网的不足,研究暴雨径流关系而设立了小河站10处。1984年根据全国水文站网技术经验交流会精神,全省进行了第四次站网分析和调整,各类水文站點共有686处,分布在全省237条大小江河、湖泊。为了深化水文改革,改变传统的水文测验方式,1988年对我省现有水文站网按水利部水文司的要求进行了站队结合规划,共规划站队结合勘测队20个。1995年对我省部分区域代表站、小河站进行了设站年限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和其他原因,共调整和撤销12处水文站。1997年按着部、省水文“九五”规划要求,进行了第五次站网分析验证,采用了“主成份聚类分析方法”对我省以往的水文分区进行统一,验证了站网的功能。1998年松花江、嫩江发生全流域大洪水,对我省水文站网的监测能力进行了考验,针对大洪水中存在的站网布设不足以及监测手段落后等问题,国家加快了水文行业的发展建设步伐,水文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2008年截止,水文站网布局中水文站122处,站网密度2.7站/万km2;雨量站721处,站网密度16站/万km2;水位站46处;基本水质监测站64处(其中14处归属松辽委);源头背景值站和降水动态站15个;地下水观测站1290处;泥沙站18处;蒸发站79处。按照国家站队结合与水文巡测基地建设规划,规划水文勘测队24处。初步建成11处巡测基地。
2 水文站网现状
2012年以来的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工程新建了147处水文站,89处水位站、1328处雨量站,该项目的实施使我省水文站网布设密度大幅提高,对中小河流区域的监测能力有了显著提升。2016年底截止,水文站网布局中共有水文站267处、单站控制面积由3975km2降至1792km2;水位站136处、单站控制面积10064km2降至3478km2;雨量站1954处、单站控制面积775km2增至237km2;泥沙站25处、平均每站控制面积18920km2;地下水监测站1255眼,其中逐日井数为205眼,五日井数为1050眼,平均单站控制面积377km2;水质站105处;实验站4处。建成水文勘测队68个,遍布全省大部分县级以上行政区域。
3 水文站网发展方向
黑龙江省水文站网的结构基本合理,大河站、区域代表站、小河站的比例比较适当,站网密度已基本达到标准要求,但也有部分地区如大兴安岭、大庆等地区站网较稀疏,未达到标准要求。目前,正在实施中的黑龙江省大江大河水文监测工程,在黑龙江、松花江、嫩江、乌苏里江等大江大河及部分一级支流上新(改)建水文(位)站16处,以充实和完善水文站网布局和监测功能,提高水文测报工作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同时,随着站网密度的提高,测站人员不足以及老龄化问题都成为制约水文发展的主要因素,水文监测须由传统的驻测改为巡测为主,依托水文勘测队,实行区域巡测,并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测站自动监测报汛水平,稳步提升水文监测能力。
参考文献
[1]SL34-2013.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S].2013-05-18.
作者简介:张常俊(1984-),男,甘肃白银市,本科,工程师,从事水文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