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力待定合同的追认要件
合同效力待定的几种情形介绍.doc

合同效力待定的几种情形介绍(l)主体不合格的效力待定。
合同无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无效,2.无权代理人订立的效力待定合同(3)是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权利而订立的合同,经权利人追认才有效。
我们知道合同的效力可以分为有效、无效以及效力待定的合同。
有效的合同和无效的合同大家都很好理解,但您了解什么是效力待定的合同吗?效力待定的合同可以分为哪几类吗?现在的将在下面的文章中为您详细的介绍。
合同效力待定的几种情形介绍:《合同法》规定了以下三种情况为效力待定合同:(l)主体不合格的效力待定合同我国合同法第47条第1款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限制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行为,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或者在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后实施。
但对于未成年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行为并不是当然无效的行为,而只是一种效力待定的行为。
我国合同法第47条第2款规定:“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
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
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这就确定了未成年人不能依法独立实施的行为是一种效力待定的行为。
主要是指限制行为能力的人订立的合同。
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合同有效。
纯获利或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不必追认。
相对人可催告法定代理人1个月内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
合同被追认前,善意的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
无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无效关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订合同的效力问题,通行的理论基本是这样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有二种情况,一种是可以实施的民事行为,如纯获利益的行为和处分零花钱的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这种行为是有效的,其它民事行为,依《民法通则》应由法定代理人自己代理,其自己不能实施,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依法不能实施的民事行为应为无效。
效力待定合同概念是什么

效力待定合同概念是什么一、效力待定合同概念是什么效力待定合同,是指已成立的合同,因不符合有关生效要件的规定,其效力是否发生尚未确定,而有待其他行为使之确定的合同。
效力待定的合同,首先应是已成立的合同。
其次是其效力状况不确定,不确定的原因是在于该合同不符合有关合同生产要件的规定。
因此,其效力处于悬而未决状态,即可能转变为有效合同,也可能转变为无效合同。
而决定效力未定的合同归于有效亦或无效则取决第三人的行为,该第三人称为承认权人。
如果有承认权人的承认该合同,合同即为有效,而若拒绝承认,合同则归于无效。
效力待定的合同,与无效合同和可撤销的合同是有区别的。
对于无效合同而言,其不发生效力,自始已经确定,并不因其他行为而使之再生效力;而效力待定合同是否发生效力尚未确定,而要待承认权人的行为使之确定。
对可撤销合同而言,其未被撤销之前,应被认定为有效,只是撤销权人先例撤销权撤销该合同,而使之归于无效;而效力待定合同,其效力发生与否尚未处于悬而未决状态,需待承认权人的意思表示来确定其是否产生效力。
二、哪些合同属于效力待定合同根据合同法规定,效力待定合同有三种情况:(一)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订立的合同。
合同法第47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由此可见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即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犯者签定的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的非纯获利益的合同,因为行为人缺乏缔约能力,在其法定代理人未追认前,属于效力待定合同。
(二)无权代理签定的合同。
合同法第48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
此类合同因为行为人没有代订合同的资格,在被代理人未追认前处于效力待定状态。
什么是效力待定合同的追认

什么是效力待定合同的追认我国《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
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 … 第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
被代理人...我国《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
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 … 第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
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 … 《合同法》中两次提到“追认”这个概念。
追认是现代民事法律规范中允许本人对于无权代理人、无处分权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的民事行为的一种嗣后承认制度。
追认权即是本人通过特定的法律行为,使无权代理人、无处分权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为的行为成为有效法律行为的权利。
一、其法律特征主要有两点:从性质上说,追认权是一种形成权,追认行为是一种单方法律行为,对效力待定行为的承认或拒绝均取决于本人单方意志,无需征得行为人或第三人的同意;从法律后果上说,追认权的行使结果是使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变成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本人的追认具有溯及力,一经追认,其效力待定的行为自始有效,使未经授权的效力待定行为与效力确定行为具有相同的法律后果。
从而使本人承担民事责任。
二、追认的成立要件包括以下几点:1.行为人必须以本人的名义实施了民事行为。
效力待定行为的本质就是行为人代表本人(以本人的名义)实施法律行为,若行为人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进行民事活动,则不存在追认问题。
2.本人必须具备行为能力。
对效力待定行为进行追认时,本人必须具备行为能力。
这不仅指本人在追认时必须具备行为能力,而且本人在实施民事行为时,也必须具备行为能力。
3.被追认的行为必须具备合法性。
被追认的效力待定行为必须是合法行为,如果承认对非法行为可以追认的话,无异于允许行为人可以实施非法的行为,而后由本人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有违于追认制度的基本原则,并且与我国的现行法律相抵触。
代理效力待定的合同

代理效力待定的合同一、合同主体。
1. 甲方(被代理人):甲方姓名:[甲方姓名],身份证号:[甲方身份证号],联系地址:[甲方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甲方电话]。
甲方是一个超级有趣又靠谱的小伙伴哦,在这个合同里可是有着重要的角色呢。
2. 乙方(代理人):乙方姓名:[乙方姓名],身份证号:[乙方身份证号],联系地址:[乙方联系地址],联系电话:[乙方电话]。
乙方就像是甲方的小助手,不过这个小助手的权力目前还待定呢,是不是很神秘呀。
二、代理事项。
乙方代理甲方进行[具体代理事项]的相关活动。
比如说,可能是代理甲方去谈一笔超酷的生意,或者是代理甲方去处理一些生活中的小麻烦事。
这里面的事儿可多啦,咱们可得好好说清楚。
三、代理权限。
1. 乙方在本合同生效后的权限处于效力待定状态。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呀,现在乙方还不能完全像有确定代理权的人那样去行事呢。
2. 甲方有权根据具体情况在[具体期限]内对乙方的代理权限进行追认或者否认。
就像甲方手里拿着一个魔法棒,在这个时间里可以决定乙方到底能不能真正成为那个拥有完全权力的代理人。
如果甲方追认了,那乙方就可以撒欢儿地去做代理的事儿啦;要是甲方否认了,那乙方就得乖乖停下来哦。
四、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 甲方的权利。
甲方有权利了解乙方为代理事项所进行的所有活动。
甲方就像一个大老板,得知道自己手下的小助手都干了些啥。
而且甲方还有权利在规定期限内决定乙方代理权限的最终状态,这可是甲方的大权力呢。
2. 甲方的义务。
甲方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对乙方的代理权限作出明确的追认或者否认。
不能让乙方一直悬着心呀,就像玩游戏得遵守规则一样。
如果甲方故意拖延,导致乙方或者第三方产生损失,甲方可是要承担一定责任的呢。
3. 乙方的权利。
在甲方追认其代理权限后,乙方有权按照约定获取相应的报酬或者补偿。
毕竟付出了劳动,就应该得到回报嘛。
而且乙方在代理过程中有权利要求甲方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这就像打仗的时候,小兵也需要后方的粮草供应呀。
《合同法》简答题

《合同法》简答题1、国家对已成立的合同的不同态度,可将合同的效力分为哪几类?国家对已成立的合同的不同态度,可将合同的效力(广义)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合同生效。
如果法律未对生效要件有特别要求,当事人也无特别约定,并且合同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生效的一般要件,则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2)合同无效。
如果已成立的合同欠缺根本性生效要件,则合同自始、确定、永远不能发生效力。
(3)合同效力待定。
合同效力待定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能否生效尚不确定,需取决于有关当事人的态度,如法定代理人、本人、权利人的追认或撤销。
(4)合同可撤销。
合同效力的可撤销是指合同已经生效,但效力存在瑕疵,如果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则合同自始不发生效力。
(5)合同未生效。
已经成立的合同尚未满足约定或者法定生效要件而需要等待相应生效要件满足与否才能确定其生效与否。
2、合同生效的一般要件合同的一般生效要件如下: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真实是合同有效的重要条件。
所谓意思表示真实,是指行为人的表示行为应当真实地反映其内心的效果意思,且其内心的效果意思形成是行为人自己的真实意愿。
.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3)该要件又叫合同有效的合法性要件,这是合同生效要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
我国《合同法》第7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3、效力待定合同的类型(一)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二)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三)无权处分人订立的合同(四)关于《合同法》第50条的规定《合同法》第50条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外,该代表行为有效。
”据此可知,果合同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行为超越了权限,而仍与之订立合同,则该合同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就不具法律约束力。
合同效力待定的有哪几种情形

合同效力待定的有哪几种情形合同的效力分为有效合同、无效合同和效力待定这三种类型。
效力待定就是说明合同的效力还未确定,需要进一步确认裁定是否可以转为有效或者无效。
任何合同都是要合理、合法才得以成立,这也是出于维护双方利益的原则,今天我就为大家整理了合同效力待定的几种情形的相关内容。
一、合同效力待定的有哪几种情形《合同法》将效力待定合同规定为三类: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2、无权代理人以本人名义订立的合同;3、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而订立的合同。
此三类合同分别是由于有关当事人缺乏缔约能力、缺乏定立合同的资格或缺乏处分能力造成的,如果给有关权利人赋予承认权,使之能够以其利益判断做出承认而使合同有效或者拒绝而使合同无效,往往是有利于权利人的利益,有利于促进交易的。
因此,将这类合同规定为效力待定合同,是符合权利人的意志和利益的。
二、合同效力待定的法律后果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
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
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
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2、无处分权人所订合同,不影响善意买受人根据善意取得制度所取得的权利。
由于权利人拒绝承认,合同被宣告无效,财产已交付的,如果受让人善意取得动产,则依法取得该动产的所有权。
如交付的是不动产,因不动产所有权变动应实行登记,故不发生善意取得的问题。
3、无权代理人所订合同,如本人不予追认的,对本人不发生代理人行为带来的后果,但如果该无权代理行为具备一般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那么该代理行为仍将产生一般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并由该无权代理人自己作为当事人承担其法律后果。
三、效力待定和可变更可撤销合同怎么区别1、效力待定合同的原因可归结为合同行为人民事行为能力欠缺,可变更可撤销合同的原因可归结为行为人意思表示不真实。
哪些合同属于效力待定合同

哪些合同属于效⼒待定合同哪些合同属于效⼒待定合同?效⼒待定的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但由于不完全符合⽣效要件,所以其效⼒待有权⼈承认才能⽣效。
⼀般效⼒待定合同的种类有以下四个:⽆⾏为能⼒⼈所订⽴的合同;限制⾏为能⼒⼈缔结的合同;⽆代理权⼈以被代理⼈名义缔结的合同和⽆处分权⼈处分他⼈财产订⽴的合同,下⾯就由店铺⼩编在本⽂详细介绍。
哪些合同属于效⼒待定合同⼀、⽆⾏为能⼒⼈所订⽴的合同。
⽆民事⾏为能⼒⼈除可以订⽴某些与其年龄相适应的细⼩的⽇常⽣活⽅⾯的合同外,对其他合同,必须由其法定代理⼈代理订⽴。
⼆、限制⾏为能⼒⼈缔结的合同。
我国法律规定,限制⾏为能⼒⼈可以实施某些与年龄、智⼒、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为,其他民事活动应由法定代理⼈代理或征得法定代理⼈同意后实施。
在民法典中,将限制⾏为能⼒⼈所订合同确定为效⼒待定合同。
三、⽆代理权⼈以被代理⼈名义缔结的合同。
⽆权代理指⽋缺代理权的代理,主要有四种情况:1、根本⽆代理权;2、授权⾏为⽆效的代理;3、超越代理权范围进⾏的代理;4、代理权消灭后的代理。
关于⽆代理权⼈所订⽴之合同,新合同法第四⼗⼋条明确将其规定为效⼒待定合同。
⽆权代理⾏为可能由于⾏为完成后发⽣的某种法律事实⽽完全不产⽣代理的法律后果。
⽆权代理应区别于表见代理,表见代理⾏为是指⽆权代理⼈的代理⾏为,善意相对⼈有正当理由相信其代理权;⽽前者则不存在这⼀情况。
判断表见代理的构成关键在于区分善意相对⼈是否具有正当理由相信⽆权代理⼈具有代理权。
表见代理的效果相对⼈可直接请求本⼈负责。
⽽对于狭义⽆权代理⾏为,如果本⼈不追认,则不负责任。
四、⽆处分权⼈处分他⼈财产订⽴的合同。
⽆权处分是指⽆处分权⼈以⾃⼰名义擅⾃处分他⼈财产。
依新合同法的规定,⽆权处分⾏为是否发⽣效⼒,取决于权利⼈追认或处分⼈是否取得处分权。
为保护当事⼈的合法权益,在效⼒待定合同中,法律赋予有关民事主体以追认权、拒绝权,赋予相对⼈以催告权、撤销权。
对效力待定合同与无效合同的区别的认识

对效力待定合同与无效合同的区别的认识示例文章篇一:《对效力待定合同与无效合同的区别的认识》嗨,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效力待定合同和无效合同。
这俩合同呀,可有点复杂呢。
先说说效力待定合同吧。
就好像是一个处在中间状态的东西。
比如说,我有个同学小明,他才十岁,他把他爸爸的手表拿去卖给了一个邻居。
这时候,这个卖手表的合同就是效力待定的。
为啥呢?因为小明是个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呀,他做这么个事儿,得看他爸爸的态度。
如果他爸爸说行,那这个合同就有效了;要是他爸爸不同意,这个合同就没效了。
这就像是一个小树苗,它能不能长大成一棵大树,还得看周围的环境给不给力,也就是看有权人的态度。
再看看无效合同。
这可就不一样啦。
无效合同就像是一个破了的碗,怎么补都没法用了。
我听我叔叔讲过一个事儿,有个人和别人签了个合同,内容是去做违法的事情,比如走私货物。
这种合同从一开始就是无效的。
不管双方怎么想,法律都不会承认它的效力。
这就好比在马路上开车,你非要逆行,那肯定是不行的,交通规则不会允许的。
那这两种合同在原因上有啥区别呢?效力待定合同很多时候是因为合同的主体有点问题。
像刚才说的小明卖手表,是他自身的能力限制导致合同待定。
还有呢,可能是无权代理的情况。
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例子,有个人冒充一个大明星去和商家签广告合同,这个时候这个合同就是效力待定的。
商家要是联系上真正的明星,明星说认可这个事儿,那合同就有效;要是明星不认可,那就是无效的。
无效合同的原因就比较严重啦。
除了刚才说的违反法律法规这种,还有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
我家邻居就遇到过类似的事儿。
有两个人合起伙来,签了个合同,想把邻居家的房子低价卖掉,而这个房子本来不属于他们。
这种合同就是无效的,因为他们是恶意的,想损害邻居的利益。
这就像两个小偷,商量着怎么偷东西,他们的行为肯定是不被允许的。
从合同的效力发展来看呢,效力待定合同是有机会变成有效合同的。
就像那个小树苗,只要条件合适,就能茁壮成长。
哪些行为签订的合同效力待定

哪些⾏为签订的合同效⼒待定浙江义乌的鲍先⽣因合同中的⼀字之差⽽损失百万。
因为⼀字的误解⽽损失百万,为什么不能够申请重⼤误解从⽽挽回呢。
原来合同是由鲍先⽣⾃⼰拟定的,法院因此认定鲍先⽣不存在重⼤误解。
我国对合同效⼒判定主要分有效、⽆效、效⼒待定、可撤销可变更等⼏种。
那么什么样的合同会致使合同⽆效呢,我国法律规定存在以下七种⾏为签订的合同视其效⼒⽆效。
(1)⼀⽅以欺诈、胁迫的⼿段订⽴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2)恶意串通,并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利益的合同;(3)合法形式掩盖⾮法⽬的的合同;(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5)违反法律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6)对于造成对⽅⼈⾝伤害或者因故意或重⼤过失造成对⽅财产损失免责的合同条款。
(7)提供格式条款⼀⽅免除责任、加重对⽅责任、排除对⽅主要权利的条款⽆效。
除此之外完全⽆民事⾏为能⼒的⼈所签订的合同也视为⽆效(除纯收益合同、习惯性合同)与效⼒⽆效相似的另⼀种效⼒为效⼒待定。
效⼒待定有以下⼏种可能1.⽆完全民事⾏为能⼒⼈签订的超越其⾏为能⼒的合同。
2.因胁迫、欺诈⽽签订的合同3.签订⼀⽅对合同存在重⼤误解在法律后果上,⽆效是永久的⽆效,即从合同制定开始到结束全程⽆效,⽽效⼒待定判断其是否有效是看意识表达不真实的⼀⽅是否对合同效⼒追认。
除此之外,效⼒待定与⽆效在形成条件上也有⼀定差异。
因为胁迫、欺诈⽽导致另⼀⽅意识表⽰不真实⽽签订的合同如果危害到国家利益,那么便直接⽆效。
如果未危害到国家利益,则由意识表⽰不真实的⼀⽅在了解后决定是否承认合同的法律后果来决定合同效⼒。
上述鲍先⽣的案例中,因为合同是由鲍先⽣⾃⼰拟定的,⽽鲍先⽣是具有完全民事⾏为能⼒的⾃然⼈,有正确制定合同的能⼒,因此不认定鲍先⽣会对⾃⼰制定的合同产⽣重⼤误解,所以合同效⼒为有效,需要按照合同履⾏。
合同的几种状态

合同的四种效力状态合同的四种效力状态有:有效合同、无效合同、效力待定的合同、可撤销的合同等,对于上述四种效力的合同都是需要根据实际的合同情况来进行处理。
一、有效合同依照法律的规定成立并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约束力的合同。
对"民事法律行为"所规定的条件来看,主要应具有以下条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二、无效合同无效合同"是相对有效合同而言的,它是合同虽然成立,但因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共利益,因此被确认无效。
"并由此而推断其主要特征有:违法性;无效合同的不得履行性;无效合同自始无效;无效合同自然无效,无须当事人主张而可由法院或仲裁机构主动审查。
并指出了无效合同由于没有法律约束力,因此应不属于合同的范畴。
另外有的学者认为"无效合同是指不具备合同的有效要件且不能补救,对当事人自始即不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应由国家予以取缔的合同。
"并据此认为其存在以下三个特征或要件:不具备合同的有效要件且不能补救;对当事人自始不应发生法律效力;由国家予以取缔。
三、效力待定的合同所谓效力待定的合同,是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不完全符合法律有关生效要件的规定,因此其发生效力与否尚未确定,一般须经有权人表示承认或追认才能生效。
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①无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和限制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必须经其法定代理人的承认才能生效;②无权代理人以本人名义订立的合同,必须经过本人追认,才能对本人产生法律拘束力;③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权利而订立的合同,未经权利人追认,合同无效。
四、可撤销的合同可撤销合同,是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由于意思表示不真实,或者是出于重大误解从而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依照法律的规定可予以撤销的合同。
五、知识延伸(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五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司法解释]解读关于合同效力的司法解释规定,合同效力待定的情形
![[司法解释]解读关于合同效力的司法解释规定,合同效力待定的情形](https://img.taocdn.com/s3/m/2b42c2c4aef8941ea76e0584.png)
第十一条 根据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第四十八条的规定,追认的意思表示自到达相对人时生效,合同自订立时起生效。
【解读】 本条系对效力待定合同中追认的生效时间及合同生效时间的解释。
依照《合同法》第47条、48条之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均属于效力待定合同,须经权利人追认方能生效。所谓效力待定合同,是指合同的效力是否发生,尚未确定,有待于其他行为或事实使之确定的合同。权利人的追认是效力待定合同确认生效的主要事由,追认的意思表示既可以口头方式作出,也可通过书面方式作出,追认通知自到达相对人时生效。追认权属于形成权,即只需追认权人的单方意思表示即可完成,无需相对人同意。
因成立表见代理,被代理人需履行合同,其因此遭受的经济损失,有权向行为人追偿,赔偿范围仅限于直接损失,不包括间接损失。
第十四条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强制性规定”,是指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解读】 本条系关于导致合同无效的“强制性规定”的解释。
一直以来,对于何谓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存在诸多争议,因此导致法院以违反“强制性规定”为由认定合同无效的尺度不一,对于相类似的合同,有的法院认定为有效,有的法院认定为无效,都归咎于关于“强制性规定”的不同理解。
正确理解本条司法解释,需注意以下四点:
1、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未尽特别提示或说明义务,并不必然导致该格式条款无效,相对方可向法院申请撤销该格式条款;
2、提供格式条款一方未尽特别提示或说明义务,且该格式条款本身符合法定无效情形,法院应依职权直接认定该格式条款无效;
3、该格式条款系当然无效,不论相对人是否主张其无效;(4)该格式条款无效,并不影响该合同其他条款的法律效力。
什么是效力待定合同

什么是效⼒待定合同对于合同的效⼒问题经常会产⽣纠纷,我们都知道有效合同好⽆效合同,那什么是效⼒待定合同?接下来由店铺的⼩编为⼤家整理了⼀些关于这⽅⾯的知识,欢迎⼤家阅读!所谓效⼒待定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但因其不完全符合有关⽣效要件的规定,因此其效⼒能否发⽣,尚未确定,⼀般须经有权⼈表⽰承认才能⽣效。
《合同法》规定了以下三种情况为效⼒待定合同:(1)限制⾏为能⼒⼈依法不能独⽴订⽴的合同,必须经过其法定代理⼈的追认才有效;(2)⾏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后以被代理⼈名义订⽴的合同,必须经过被代理⼈的追认才能对被代理⼈产⽣法律拘束⼒,否则,后果由⾏为⼈承担;(3)是⽆处分权⼈处分他⼈财产权利⽽订⽴的合同,经权利⼈追认才有效。
合同的成⽴与合同⽣效有何区别《合同法》第44条规定,依法成⽴的合同,⾃成⽴时⽣效。
所谓合同的成⽴是指合同订⽴过程的完成,即当事⼈经过平等协商对合同的基本内容达成⼀致意见,要约承诺阶段宣告结束,合同成⽴是当事⼈合意的成果。
合同的⽣效是指已经成⽴的合同在当事⼈之间产⽣了⼀定的法律拘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法律效⼒。
由此可见,合同的成⽴与合同的⽣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合同成⽴的要件是:(1)订约主体存在双⽅或多⽅当事⼈;(2)对主要条款达成合意;(3)合同的成⽴应具备要约和承诺阶段。
⽽合同⽣效的要件是:(1)⾏为⼈具有相应的民事⾏为能⼒,(2)⾏为⼈意思表⽰真实,(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4)合同具备法律所要求的形式。
店铺温馨提⽰:《民法典》⾃2021年1⽉1⽇起正式施⾏,《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
如果您涉及《民法典》规定的合同问题# 点击这⼉#进⾏查看!若需帮助可#咨询店铺合同纠纷律师#。
对效力待定合同中“追认”的理解

对效力待定合同中“追认”的理解追认,或称“同意”“承认”,是指权利人事后同意或者承认。
在效力待定的合同中,追认是有权人对无权人订立的合同予以承认的一种单方意思表示,其理论基础是行为人事后追认在法律效果上视同于行为人事前同意,立法目的在于使既存法律关系的不确定状态及时稳定下来,以减少讼争,维护市场交易的动态安全。
根据《合同法》第47条和第48条的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和无权代理行为中的被代理人对合同的效力享有追认权。
追认权属于形成权。
依民法基本理论,形成权系指“依权利者一方之意思表示,得使权利发生、变更、消灭或生其他法律上效果之权利”。
形成权具有以下特征:(1)不得单独转让,必须附随其所附之基本权利一起让与;(2)原则上不可附期限或条件;(3)不可成为侵权行为的客体;(4)无相对义务观念存在。
这些特征当然适用于追认权。
被代理人追认行为人的无权代理,必须全部追认。
比如,行为人签订的合同,被代理人必须追认合同的全部内容。
如果被代理人仅追认合同的部分内容,则属于新的要约,不构成追认,合同对被代理人也不生效。
被代理人以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追认合同,必须是履行合同全部义务,才能构成追认,如果被代理人仅履行部分合同义务,则只能视为新的要约,能否构成新的合同,则取决于相对人是否接受被代理人的部分履行行为。
如果相对人接受被代理人的部分履行,则视为接受要约,成立新的合同。
此时,行为人订立的合同对被代理人并不生效,该无权代理合同仍然由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
比如,被代理人授权代理人购买洗衣机,但代理人同时也购进干衣机,签订了同时购买洗衣机和干衣机的合同。
被代理人仅将购买洗衣机的货款支付给相对人(供方),不能视为追认(因合同的整体性也不宜作部分追认对待),相对人不能据此要求被代理人承担支付干衣机货款的违约责任。
如果相对人在知悉被代理人仅购买洗衣机的意思表示的情况下接受货款,或者向被代理人发货(也是以行为作承诺表示),则构成新合同,原合同不能约束被代理人,由行为人向相对人承担法律责任。
追认合同效力的条件

追认合同效力的条件咱们先来说个小故事吧。
小明是个特别喜欢收集卡片的小朋友,有一天,他的朋友小刚拿着一堆超级稀有的卡片来找他,说要把这些卡片都卖给他,只要50块钱。
小明特别心动,可是他没有那么多钱,就跟小刚说,他回家问问爸爸妈妈能不能给他钱。
小刚说行,但是他有点着急,就先写了个小纸条,上面写着“小刚把卡片卖给小明,50元”,然后两个人都签了字。
可是呢,小明才8岁,在我们的世界里,8岁的小朋友还不能自己做这么大的决定呢。
这时候,这个合同就是效力待定的合同。
那什么情况下这个合同能变得有效呢?这就需要追认啦。
追认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得有追认的人。
在这个故事里,谁能追认呢?那就是小明的爸爸妈妈。
如果小明的爸爸妈妈觉得这个买卖很划算,他们愿意给小明50元去买这些卡片,那他们就可以追认这个合同。
就像爸爸妈妈给这个合同开了一个“通行证”,这样这个合同就有效了。
还有啊,追认得是明确的表示。
不能模模糊糊的。
比如说,小明的爸爸妈妈不能只是说“那些卡片好像还不错”。
他们得清楚地说“我们同意小明用50元买小刚的卡片,这个合同我们追认了”。
就好像我们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要清楚响亮一样。
而且,追认得在合适的时间里。
要是过了好久好久,比如几个月之后,小刚都已经把那些卡片送给别人了,这时候小明的爸爸妈妈再说追认,那就不行啦。
就像我们去商店买东西,人家今天在卖的东西,你不能过了好几个月才去说你要买,那肯定不行呀。
所以呀,追认合同效力就是这样,需要有合适的人来追认,要明确地表示,还得在合适的时间里呢。
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这种有点复杂的事情啦。
第五章效力待定的合同讲解

–第三种方式:相对人为善意时,无权处分也可以发生 效力
– 依通说,无权处分的表现形式: • 出卖他人之物(包括互易、赠与与借贷他人之物) • 出租他人之物(包括出借他人之物) • 违法转租 • 私卖共有物 • 以他人财产设定抵押或其他权利负担 • 所有权保留买卖中买受人在支付完全部价款前出卖标的物
• 请问:
– 1、依照我国合同法,本案应如何处理? – 2、如承认物权行为理论,本案应如何处理?
– 分析:
• 1、依照我国合同法:
– 甲的父母拒绝追认,甲乙之间的摩托车买卖合同无效,甲不能取 得标的物所有权,乙可主张所有物返还请求权。
• 2、依物权行为理论:
– 甲的父母拒绝追认,甲乙之间的债权合同无效,但物权合同(即 所有权转让)仍为有效,因此,甲仍为摩托车的所有权人,乙只 能主张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 第二,处分人取得处分权
– 此种方法是否具有溯及力?
– 甲有山地车一辆,2月1日其子乙未经其同意以之出 售于丙,并依占有改定交付该车从而使丙取得间接 占有。3月1日,乙以该车出租于丁,租期10天,获 租金100元,5月1日,甲将该车赠与乙,乙因而取 得该车所有权。
– 请问:
–1、乙丙之间的买卖合同效力如何? –2、丙能否请求乙支付2月1日至5月1日该车租金100元?
第五章 合同的效力
第三节 效力待定合同
• 一、效力待定合同的概念: – 已经成立的合同因合同当事人欠缺一定的权限或能力,其效 力尚需有权限人追认才能生效的合同。
• 二、效力待定合同的类型:
– (一)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与其年龄不相称的合同 • 《民法通则》§58:无效 • 《合同法》§47(1):效力未定
– 依通说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 • 效力待定:既非有效亦非无效之悬而未决的状态。 • 确定无权处分效力的方式:51条规定了2种
效力待定合同基本条件

效力待定合同基本条件一、什么是效力待定合同呀 。
效力待定合同呢,就是那种合同成立了,但是这个合同的效力还不确定,得看一些条件才能确定它到底有没有效力呢。
就像是一个小宝贝还在等待被确认身份一样 。
二、效力待定合同的基本条件。
1. 主体方面。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
比如说那些还没完全长大,民事行为能力有限的小朋友(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订立的合同。
这些小朋友可能对一些复杂的事情还不是特别明白,所以他们订立的合同效力就待定啦。
如果他们的法定代理人追认了这个合同,那这个合同就有效了哦。
就像是小朋友想买个很贵的玩具,他自己和商家订了合同,要是他爸爸妈妈(法定代理人)说行,那这个合同就有效,玩具就能买啦;要是爸爸妈妈不同意,这个合同就无效啦。
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
就是那些没有权力代表别人订立合同的人订立的合同。
比如说,甲不是乙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也没有乙公司的授权,却以乙公司的名义和丙订立合同。
这个合同的效力就待定啦。
如果乙公司追认了这个合同,那这个合同就有效;要是乙公司不追认,这个合同就对乙公司没有效力,丙就不能要求乙公司履行合同义务啦。
不过这里面的无权代理人可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哦,谁让他乱订立合同呢 。
2. 关于追认的事儿。
追认的时间很重要呢。
对于效力待定合同,法定代理人或者被代理人要在合理的时间内做出追认或者拒绝追认的表示。
这个合理时间法律有一定的规定,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也得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
要是一直拖着不表态,这对合同的另一方是不公平的呀。
就像有人一直不给个准话,让别人干等着,多着急呢。
追认的方式也有讲究。
一般来说,明示的追认是比较常见的,就是明确地说我同意或者我不同意这个合同。
但是有时候,默示也可能被视为追认哦。
比如说,无权代理人订立合同后,被代理人开始按照合同履行义务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可能被看作是追认了这个合同呢。
3. 相对人的权利。
相对人有催告权。
当遇到效力待定合同的时候,合同的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或者被代理人在一个合理的期限内予以追认。
物业服务合同追认的法律规定

物业服务合同追认的法律规定
物业服务合同的追认涉及到合同法和民法典的相关规定。
在中国,物业服务合同是指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委员会订立的,规定由物业服务企业提供对房屋及其配套设备、设施和相关场地进行专业化维修、养护、管理以及维护相关区域内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由业主支付报酬的服务合同。
关于合同追认的法律规定,主要见于《民法典》和《合同法》中。
对于物业服务合同来说,如果合同的效力待定,例如由于签订合同的主体资格存在问题或者合同内容存在某些瑕疵,那么需要经过有权人的追认才能使合同生效。
这种追认应当采用明示的方式,并且应当为合同的相对人所了解才能产生效力。
追认的表示可以向特定的第三人或行为人作出,也可以采用明示或默示的方式。
但一般来说,被代理人应以明示的方式予以追认,如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方法直接进行意思表示,只要能清楚表明被代理人的意思即可。
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的,应当用书面形式。
此外,物业服务合同的内容通常包括服务事项、服务质量、服务费用的标准和收取办法、维修资金的使用、服务用房的管理和使用、服务期限、服务交接等条款。
物业服务人公开作出的有利于业主的服务承诺,也是物业服务合同的组成部分。
1。
民法典中效力待定合同是否无效

民法典中效⼒待定合同是否⽆效合同的效⼒直接影响到合同是否要履地,⽆效的合同⾃始⾄终是不具有法律约束⼒的,所以当事⼈不需要履⾏合同义务。
⽽有些合同的效⼒是待定的,那么民法典中效⼒待定合同是不是⽆效?店铺⼩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家有帮助。
⼀、民法典中效⼒待定合同是否⽆效效⼒待定的合同,其效⼒处于待定状态,如果相对⼈追认的,合同就有效,相对⼈不追认,撤销合同的,合同就⽆效。
《中华⼈民共和国民法典》第⼀百四⼗五条【限制民事⾏为能⼒⼈实施的民事法律⾏为的效⼒】限制民事⾏为能⼒⼈实施的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为或者与其年龄、智⼒、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为有效;实施的其他民事法律⾏为经法定代理⼈同意或者追认后有效。
相对⼈可以催告法定代理⼈⾃收到通知之⽇起三⼗⽇内予以追认。
法定代理⼈未作表⽰的,视为拒绝追认。
民事法律⾏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有撤销的权利。
撤销应当以通知的⽅式作出。
第⼀百七⼗⼀条【⽆权代理】⾏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后,仍然实施代理⾏为,未经被代理⼈追认的,对被代理⼈不发⽣效⼒。
相对⼈可以催告被代理⼈⾃收到通知之⽇起三⼗⽇内予以追认。
被代理⼈未作表⽰的,视为拒绝追认。
⾏为⼈实施的⾏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有撤销的权利。
撤销应当以通知的⽅式作出。
⾏为⼈实施的⾏为未被追认的,善意相对⼈有权请求⾏为⼈履⾏债务或者就其受到的损害请求⾏为⼈赔偿。
但是,赔偿的范围不得超过被代理⼈追认时相对⼈所能获得的利益。
相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为⼈⽆权代理的,相对⼈和⾏为⼈按照各⾃的过错承担责任。
⼆、合同效⼒待定怎么追认才有效1、追认的意思表⽰向谁作出的问题。
效⼒待定合同有不同类型,⽽且每种类型的合同中⼜有不同的情形,因此追认的意思表⽰向谁作出也应有所不同。
追认或拒绝追认的意思应向谁作出,应坚持两个标准:第⼀,以相对⼈是否催告为标准。
对于限制民事⾏为能⼒⼈订⽴的合同和⽆权代理⼈以被代理⼈名义订⽴的合同,凡是相对⼈催告的,追认或拒绝追认的意思表⽰应向相对⼈作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效力待定合同的追认要件
合同效力待定是指合同成立以后,因存在不足以认定合同无效的问题,致使合同不能产生法律效力,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合同效力暂不确定,由有追认权的当事人进行补正或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进行撤销,再视具体情况确定合同是否有效,处于此阶段中的合同,为效力待定的合同。
合同效力待定意味着合同效力既不是有效,也不是无效,而是处于不确定状态,设立这一不确定状态,目的是使当事人有机会补正能够补正的问题,使原本不能生效的合同尽快生效,以实践合同法尽量成就交易和鼓励交易的基本原则,从促使不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尽快确定和稳定的原则出发,合同效力待定的时间不可能很长,效力待定也不可能是合同效力的应有状态。
一般说来,效力待定合同应以明示的方式予以追认,如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方法直接进行意思表示,只要能清楚表明合同当事人的意思即可,但法律规定用书面形式的,应当用书面形式,追认也可以用默示方式,默示分为作为和不作为,追认在运用默示方式时应当以积极肯定的行为,原则上,沉默不能视为追认,但法律有明文规定的情形除外。
在进行效力待定合同的追认时,行为人必须以当事人的名义实施民事行为,效力待定行为的本质就是以当事人的名义实施法律行为,若行为人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民事活动,则不存在追认问题,对效力待定行为进行追认时,本人必须具备行为能力,这不仅指本人在追认时必须具备行为能力,而且本人在实施民事行为时,也必须具备行为能力。
除此之外,被追认的效力待定行为必须是合法行为,如果承认对非法行为可以追认的话,无异于允许行为人可以实施非法的行为,而后由本人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有违于追认制度的基本原则,并且与法律相抵触,但是,对于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以及部分无效的民事行为,应当加以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