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九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练习(无答案) 苏教版(通用)
苏教版九年级(下)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苏教版九年级(下)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试题及答案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整理:单培虎课外文言文阅读[甲]①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 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动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自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其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泥,终无所成。
清河日:“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耶?”②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乙]师经鼓琴,魏文侯起舞,赋日:“使我言而无见违。
“师经援琴而撞丈侯不中,中旋(liU )溃之,文侯谓左右日:③“为人臣而撞其君,共罪如何?”左右日:“罪当烹。
”提师经下堂一等。
师经日:“臣可一言而死乎?”丈侯日:“可。
”师经日:“昔尧舜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不违;桀封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违之。
臣撞桀纣,非撞吾君也。
”文侯日:“释之!是寡人之过也,悬琴于城门,以为寡人符,不补旅,以为寡人戒J 注:①中旋溃之:把帽子上的穗带撞断了。
②烹:古代酷刑,即煮杀。
1、以下加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或说处杀虎斩蛟(劝说)B.实冀三横唯其一(希望)C.是寡人之过矣(过错)D.何忧令名不彰邪(你的)4、第一问:老父叫不认识他的张良为他捡鞋子、穿鞋子。
第二问:生怕自己老了以后也被儿子抛弃到野外。
5、敬老爱老■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整理:单培虎课外文言文阅读【甲】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
命驾①将适②野。
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③期猎④,虽乐,岂可无一会期⑤哉?”乃往。
(选自《资治通鉴.魏文侯守信》)【乙】楚厉王有警⑥,为鼓以与百姓为戍⑦,饮酒醉,过⑧而击之也。
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
苏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阅读训练题2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参考答案1(一)1.(1)同“遍”,遍及,普遍(2)为人所信服(3)案件(4)击鼓(4分。
每个1分)2. D (2分)3.(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
(2)(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4分。
第1句语意基本正确记1分,“狱”“虽”“以”“情”译对两个记0.5分;第2句语意基本正确,省略成分补充正确记1.5分,“属”“请”译对记0.5分)4.提示:下列答案只是笔记式,学生要将之串列成段才可回答问题(每一点举一例即可)。
勇于承担:①身为鲁国平民,主动见庄公。
②心知朝中大臣未能解救国难,主动要求“战则请从”。
观察细微:①观察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缺点。
②明白战事的决定条件,不能只凭藉少数近臣亲信,也不能只求神灵降福,只有得到百姓的支持效忠,才是取胜的关键。
③战胜不为胜利冲昏头脑,以为大国难测,恐怕齐军诈败而布下伏兵。
看到“辙乱”、“旗靡”,才下令追击。
善于掌握心理:待“彼竭我盈”时,才击鼓击战。
(4分。
答对一处得1分,答对三处得4分。
)5.鲁国获胜的主要启示有:①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作为一国之君,平时应爱护和关心百姓,当国家有难,他们自然会挺身而出,保卫国家……②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做任何事情都要做好調查研究工作……③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④遇事要冷静,又要小心谨慎和当机立断,即胆大心细……(4分。
结合课文选一角度....,联系实际谈出看法,言之成理即可得4分;多答则扣1-2分) (二)1.略。
(4分)2。
略。
(6分)3.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
(3分)4.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
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象所迷惑;不能偏听偏信。
(4分)(三)1.①辟同“避”,躲避;②丧,丧失;③蹴,践踏;④由是,通过某种办法。
初三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初三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苏教版九年级下册"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镎?,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以千里称也称:扬名B.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有时C.才美不外见见:通“现”D.策之不以其道策:鞭子2.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而伯乐不常有{广起, 夺而杀之B.虽有千里之能{以君之力C.策之不以其道{成,将以攻宋D.骈死于槽枥之间{每自比于管仲、乐毅3.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1段先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提出问题,然后笔锋一转,从反面展开议论。
B.第2、3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外见”的原因,作者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了强烈的谴责。
C.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
D.在作者看来,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在两者中主要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
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分)译文:(2)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分)译文:吕蒙字子明, 汝南富陂人也。
少南渡, 依姊夫邓当。
当为孙策将, 数讨山越。
蒙年十五六, 窃随当击贼, 当顾见大惊, 呵叱不能禁止。
归以告蒙母, 母恚欲罚之, 蒙曰:“不探虎穴, 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 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 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 不可以故意待也, 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 蒙问肃曰:“君受重任, 与关羽为邻, 将何计略, 以备不虞①?”肃造次②应曰:“临时施宜。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语文文言文)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语文试题
2015-2016期末复习(语文文言文)【九年级下册】1、曹刿论战◇左丘明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春,齐师[军队]伐[攻打]我。
曹刿请见[召见]。
其[代词,指曹刿]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参与]焉?”刿曰:“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谋。
”乃[副词,于是,就]入见[拜见]。
问:“何以[介词,凭借]战【以何战】?”公曰:“衣食所安[安生],弗敢专[独自专有]也,必以[介词,把]【之】分人。
”对[动词,回答]曰:“小惠未徧[通“遍”,普及],民弗从[跟从]也。
”公曰:“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帛[丝绸物],弗敢加[虚夸]也,必以[介词,用]信[诚信]。
”对曰:“小信[信用]未孚[为人信服],神弗福[赐福,保佑]也。
”公曰:“小大之[结构助词,的]狱[案件],虽[即使]不能察[明察,弄清楚],必以[根据,按照]情[实情]。
”对曰:“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之[音节助词,凑足音节]属[类]也。
可以[介词,凭借]【之[代词,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服情”]】一战。
战则[连词,就]请从。
”公与之[代词,指曹刿]乘[chéng,坐车],战于[介词,在]长勺[鲁国地名]。
公将鼓[动词,击鼓]之[音节助词,无义]。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击了三次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大败]。
【凡循道而行谓之“迹”,车不能循道而行谓之“败绩”。
春秋时代的战争以用兵车进行车战为主,因此,战争中兵车垮了是最大的败仗,是之谓败绩。
】公将驰[驱车追击]之[代词,指齐师],刿曰:“未可。
”下[下车]视其[代词指齐师]辙[车轮滚过留下的痕迹],登轼[古代车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而[连词,表顺承]望之[代词,指齐师],曰:“可矣。
”遂[副词,于是,就]逐[追击]齐师。
既[副词,已经]克[战胜],公问其[代词,这,这样]故[原因,缘故]。
对曰:“夫[fú,发语词,无义]战,勇气也。
中考语文资源: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基础训练
中考语文资源: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基础训练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基础训练一、解释加点的字:(1分_20题=20分)又何间焉( )虽不能察( )辙乱旗靡( )神弗福也( )肉食者鄙( )小大之狱( )小信未孚( ) 必以情( )弗敢加也( )公将鼓之( )小惠未徧( )遂逐师 ( )牺牲玉帛( )公问其故( )一鼓作气( )彼竭我盈 ( )再而衰 ( )惧有伏焉( )既克 ( )公将驰之 ( )二、翻译句子:(2分_5题=10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翻译: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翻译: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翻译: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三、解释加点字:(1_15)邹忌修八尺有余( )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 )明日,徐公来( ) 孰视之( )私我也( )今齐地方千里( )期年之后( ) 面刺寡人之过者( )能谤讥于市朝( ) 门庭若市( )皆朝于齐( ) 时时而间进( )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虽欲言( )四、译句:(2_5)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4.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五、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10_1=10)管夷吾举于士( ) 必先苦其心志(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此之谓失其本心( ) 贤者能勿丧耳( )故患有所不辟也。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呼尔而与之( )行拂乱其所为( ) 发于声,而后喻( )六、翻译句子。
(5_2=10)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4.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七、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1_15=15)河阳之北( )达于汉阴( )年且九十( ) 惩山北之塞( ) 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投诸渤海之尾(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始龀( )寒暑易节( )山之一毛( )何苦而不平( ) 河曲智叟亡以应( )帝感其诚( ) 一厝雍南 ( )八、翻译句子:(2_5=10)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3.甚矣,汝之不惠!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全部文言文练习28套试卷--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全部文言文练习28套试卷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1「目标.兴趣」一、公元前684年, 齐国向鲁国发动了一场以强凌弱的战争。
在鲁国生死存亡之际, 曹刿挺身而出, 凭着其深远的见识, 从容的风度, 为弱小鲁国赢得了这场战争, 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战例?请列举:。
二、《左传》亦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传说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积累.运用」三、你能给带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吗?曹刿()又何间()焉肉食者鄙()fú()敢专也小惠未biàn()玉帛()败绩()小信未fú()下视其辙()登shì()而望之遂()逐齐师夫()战, 勇气也望其旗mǐ()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牺牲玉帛:。
小大之狱:。
作出牺牲:。
越狱逃跑:。
虽不能察, 必以情:。
忠之属也:。
以情动人:。
忠于人民:。
「感悟.探究」五、理清课文思路, 阅读文段, 探究下列问题。
十年春, 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 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 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1、解释带点的词。
⑴、又何间焉:。
⑵、肉食者谋之:。
⑶、肉食者鄙:。
⑷、小惠未徧:。
⑸、小信未孚:。
⑹、神弗福也:。
2、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
3、从曹刿与同乡的对话, 可看出曹刿怎样的品质?我的理解:。
4、4、鲁庄公认为战前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用愿文回答)。
5、对于鲁庄公战前的三方面的准备, 曹刿又是如何评价的?(用原文回答)。
6、为什么说“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我的理解:。
2023镇江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
2023镇江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出师表(节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___②斟酌损益________③咨诹善道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徒以有先生也B.还于旧都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C.以彰其咎望其旗靡D.以伤先帝之明欲报之于陛下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选文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等。
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5)选文中,诸葛亮为说明出师的理由,多次提到“先帝”,其用意是什么?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①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苏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阅读训练题(1)
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一)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小惠未徧.()(2)小信未孚.()(3)小大之狱.()(4)公将鼓.之()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可以一战”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虽不能察,必以.情C.(屠户)以刀劈狼首 D.域民不以.封疆之界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2)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翻译:4.试根据课文,就“勇于承担”、“观察细致”和“善于掌握心理”三方面,举例说明曹刿的优点。
(4分)5.读了这则短文,鲁国获胜给你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不超过30字)(4分)(二)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
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镇江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
镇江市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选文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①。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募,与甘父②俱出陇西,使月氏。
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
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
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选文有删改)【注释】①郎:郎官,一种官职。
②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乃募能使者________②径匈奴,匈奴得之________③传诣单于________④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________(2)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头为饮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B.月氏遁而怨匈奴鸣之而不能通其意C.无与共击之何陋之有D.西北国始通于汉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4)请写出选文中能突出表现张骞对国忠诚的两个语句。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选自文天祥《过零丁洋》)【乙】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苏教版)江苏省镇江市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语文)
(一)祁黄羊去私 2016-1-7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谁可而为.之/或异二者之为.B.解孤非子.之仇邪/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C.国.无尉/去国.怀乡D.孔子闻.之曰/不求闻.达于诸侯10.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11.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
(3分)答:(二)报恩塔①张岱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②,则报恩塔是也。
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
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③,信属鬼工。
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④之。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⑤,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
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
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⑥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陶庵梦忆》)①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
②窑器:陶瓷器具。
③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
④识:标记。
⑤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
⑥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则报恩塔是.也(2)闻.烧成时(3)半日方.散(4)必顶礼赞叹而去.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苏教版九年级下册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强化训练题(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练习。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从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1、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扶苏以数谏故B陈胜、吴广乃谋日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项燕为楚将楚人怜之C贤能为之用D二世杀之.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发闾左谪戍渔阳闾左:(2)度已失期度:(3)会天大雨会:(4)宜多应者宜:2.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偶然性:必然性:(二)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练习。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
”、.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行道之人弗受(《孟子》)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更假设役,复假设赋(《捕蛇者说》)D.缺乏为外人道也以咨讯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E.遂与外人间隔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答:和1.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局部,哪一项不正确?口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
初三语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专题练习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初三语文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专题练习苏教版九年级下册"■备战中考学习材料■整理:单培虎文言文知识专题及训练一、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文言文的各个方面把握都是建立在读懂幕≈希虼艘皇且嘌难晕牡脑亩劣锔校钊缪в⒂镆谎N夜且桓鲇凶庞凭美返奈拿鞴殴颐堑淖嫦雀颐橇粝铝撕棋奈幕灞Γ蠖飨倒杂诠糯幕扇肮盼裼谩钡奶取N颐茄拔难晕模褪且莆辗椒ǎ坛泄糯奈幕挪N夜糯行矶嘤判愕氖费Ъ液臀难Ъ遥切戳舜罅康淖髌罚诟鞣矫嬗薪细叩募壑担亩琳庑┳髌房梢约し⑽颐堑陌楦校缢未奶煜榈摹叭松怨潘匏溃羧〉ば恼蘸骨唷!甭接蔚摹敖┪怨麓宀蛔园В兴嘉痔ā!钡仁渲两翊小9湃诵醋魇笔欠浅=簿磕逼季郑路记傻摹N醋骺梢运凳桥恍牧ぱ值壕陀小巴魄谩钡牡涔手怠R虼耍湃擞行┢虏唤隹梢允刮颐鞘艿轿难а眨叶晕颐堑男醋饕不嵊邪镏摹R虼耍颐遣坏拔难晕模一挂Ш梦难晕模拍芗坛泄糯奈幕挪嬲龅健肮盼裼谩薄?二、什么是文言文?你喜欢学习文言文吗?为什么?知道什么是语言哲学?语言哲学就是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之上,因此一定要首先把握好语言系统,你说呢?文言文是我们的祖先用的书面语言。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之间是个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就语言的基本形式来说,它们是一致的,就语言的变化说,它们又有很大的差别,我们学习文言文,就是要掌握古今汉语的这种差异,具备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三、如何阅读学习文言文呢?(一)字求其训,句索其旨。
也就是说,读文言文要弄清楚每个字的词义,每句话的语意。
这是我国宋代著名学者朱熹的读书经验。
他曾说,读书须是仔细,逐字逐句,要见着落。
前边的没有学会,决不急于求后边的。
对于刚开始学习文言文的同学来说,第一步若迈得不踏实,以后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难以提高。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比较起来,它们有哪些不同呢?简单说来,1、在句法和词义上有很大的不同。
字字落实,句句落实,就是要搞清楚这种变化,掌握它们之间的差别。
例如“亡羊补牢”中的“亡”,古代汉语常用的是“丢失”,“逃跑”等意思,现代汉语常用的是“死”的意思,而且跟“死”字结合,构成并列式合成词“死亡”。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练习题-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练习题-苏教版一、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3)便扶向路,处处志.之()(4)闻之,欣然规.往()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2分)17、根据第一段内容,拟制一副对联,要求每联不少于6个字。
(2分)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有人认为,第二段的最后一句“太守即遣人……不复得路”与第三段合起来作为一段比较恰当。
你知道这样组合语段的理由是什么吗?请简要说说。
(2分)19、阅读下面的短文《黠鼠赋》,完成文后问题。
(4分)苏子①夜坐,有鼠方啮。
拊②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③中空,嘐嘐聱聱④,声在橐中。
曰:“嘻!此鼠之见闭⑤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
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⑥死耶?向⑦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
”注:①苏子:即苏轼。
②拊:拍击。
③橐(tuó):盛物的袋子。
④嘐嘐聱聱(jiāojiāoáoáo):象声词,老鼠咬物声。
⑤见闭:被封闭。
⑥遽(jù):急速,立刻。
⑦向:刚才,先前。
(1)请用一句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江苏省镇江市九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练习(无答案) 苏教版
外文言文测试(一)祁黄羊去私 2016-1-7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谁可而为.之/或异二者之为.B.解孤非子.之仇邪/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C.国.无尉/去国.怀乡D.孔子闻.之曰/不求闻.达于诸侯10.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11.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
(3分)答:(二)报恩塔① [明]张岱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②,则报恩塔是也。
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
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③,信属鬼工。
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④之。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⑤,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
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
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⑥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陶庵梦忆》)[注释]①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
②窑器:陶瓷器具。
③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
④识:标记。
⑤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
⑥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则报恩塔是.也(2)闻.烧成时(3)半日方.散(4)必顶礼赞叹而去.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习题精选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初三语文文言文复习习题精选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精选一、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11-14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1.下面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通风换气B.政通人和C.通宵达旦D.博古通今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2分)①缘:()②俨然:()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3分)①渔人甚异之:②林尽水源: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4.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3分)答: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节选部分,完成1—4题。
(13分)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是可谓善学者矣。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选出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3分)A.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每年)B.非天质之卑(低下)C.生以乡人子谒余(接见)D.言和而色夷(平和)答[]2.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3分).今诸生学于太学无冻馁之患A B .其一犬坐于前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流辈甚称其贤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C D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答[]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苏教版九下文言文复习练习及答案
苏教版九下文言文复习练习及答案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九 下陈涉世家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然后注音并解释。
1、发闾左适戍渔阳 ______通_______, 音:_______, 义:__________2、为天下唱 ______通_______, 音:_______, 义:__________3、固以怪之矣 ______通_______, 音:_______, 义:__________4、身被坚执锐 ______通_______, 音:_______, 义:__________三、解释下列各组词中的加点字或指出其用法: 1.等 等.死,死国可乎( ) 公等.遇雨( ) 2.次 皆次.当行( )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 3.会 会.天大雨( ) 皆来会.计事( ) 4、行 行.收兵( ) 皆次当行.) 5、书 乃丹书.帛曰( ) 得鱼腹中书.( ) 6、亡 今亡.亦死( ) 大亡.其财( ) 7、发 发.闾左适戍渔阳( ) 野芳发.而幽香( ) 8、故 广故.数言欲亡( ) 以数谏故.( ) 9、数 广故数.言欲亡( ) 以数.谏故( ) 10、之 辍耕之.垄上( ) 怅恨久之.( )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 11、以 扶苏以.数谏故( ) 祭以.尉首( ) 不以.物喜(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四、解释下列各活用词: 1、此教我先威.众耳 威:形容词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2、丹书帛曰 丹: 名词作状语,___________________ 4、夜篝.火 篝: 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 5、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 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 6、皆指目..陈胜 指目:名词作动词,___________________ 8、被坚.执锐.坚:形容词作名词,_______________锐,形容词作名词,______________ 9、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使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 13、狐鸣..呼曰 狐鸣,动词作状语, ___________________14、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意动用法,___________________五、写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1、卒中往往..语 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 2、楚人怜.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七、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之久曰:"苟富贵,毋相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陈胜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当斩。
镇江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
镇江市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语文试卷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不食嗟来之食齐大饥。
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②辑屦③,贸贸然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
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注】①黔敖:人名。
②秧:袖子。
③屦(jù):麻鞋。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以待饿者而食之________②从而谢焉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②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3)请你结合《鱼我所欲也》,简述对这个故事所含道理的认识。
(4)从“施与者”的角度谈谈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
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曾子衣敝衣以耕①,鲁君使人往致邑②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子有赐,不我骄③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节选自《说苑·卷四》)【注】①衣敝衣以耕:穿着破旧的衣服耕田。
前一个“衣”,动词,穿衣;后一个“衣”,名词,衣服。
②致邑:给一块封地。
邑,封地。
③不我骄:宾语前置句,即“不骄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__;________②纵子有赐,不我骄也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中考总复习:苏教版九级下文言文练习.doc
2010年中考总复习:苏教版九年级下文言文练习-翻译:(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
7.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发现他们的车痕混乱,望见他们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齐军。
二.《邹忌讽齐王纳谏》1.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
皆朝于齐(ch o)形貌昳丽(y )朝服衣冠(zhāo)(guān)孰视之(sh )窥镜自视(kuī)谤讥于市朝(b ng)(ch o)期年之后(jī)邹忌(zōu)间(ji n)进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皆以美于徐公(认为) 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齐王纳谏(采纳接受)孰视之(同熟仔细) 何能及君(比得上)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期年之后(满一年) 皆朝于齐(朝见) 与徐公孰美(谁)时时而间进(不时,有时候)(间或偶而)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能谤讥于市朝(指责别人的过错)(讽刺)3.通假字: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4.解释下列词语(1)词类活用①邹忌修八尺有余(形容词作名词,长,这里指身高)②朝服衣冠(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名词用作动词,穿戴)③私我也(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④王之蔽甚矣(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或:(受)蒙蔽)⑤闻寡人之耳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⑥吾妻之美我者(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⑦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用作状语,当面)(2)古今异义词①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点,处所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③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④能谤讥于市朝古义:指责,劝谏今义:诽谤,讥讽⑤窥镜而自视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⑥暮寝而思之古义:躺而不睡今义:睡觉地方⑦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委婉劝说今义:讽刺译:所以说,管理百姓(限制老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江苏省镇江市九年级语文下学期默写练习苏教版
默写练习观沧海曹操, . ,。
,。
, ., 。
,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
,,,;,!古文选句1、,,必以情。
2、夫战, 。
, ,三而竭3、乃下令:“,受上赏;,受中赏;, ,受下赏。
4、,万钟于我何加焉?5、,出则无敌国外患者,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空乏其身, , , 。
7、亲贤臣,远小人, ;亲小人,远贤臣,。
8、,不求闻达于诸侯9、,奉命于危难之间10、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 !《论语》中耳熟能详的名句: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3、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9、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1、不在其位,不谋其政.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3、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5、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16、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一、默写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3、,。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4、。
,志在千里;,壮心不已。
二、理解性默写1、《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
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APEC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2、、曹操的《观沧海》一文,借助奇特想像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体现了作者的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3、《相见欢》中抒发离愁的词句是, ,,。
4.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满怀博爱情怀的诗句是:“”5.晏殊在《浣溪沙》说明季节的变化,年华的交替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的句子是: .6、《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描写潼关地势险峻的句子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文言文测试(一)祁黄羊去私 2020-1-7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谁可而为.之/或异二者之为.B.解孤非子.之仇邪/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C.国.无尉/去国.怀乡D.孔子闻.之曰/不求闻.达于诸侯10.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11.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
(3分)答:(二)报恩塔① [明]张岱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②,则报恩塔是也。
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
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③,信属鬼工。
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④之。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⑤,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
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
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⑥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选自《陶庵梦忆》)[注释]①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
②窑器:陶瓷器具。
③斗榫(sǔ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
④识:标记。
⑤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
⑥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则报恩塔是.也(2)闻.烧成时(3)半日方.散(4)必顶礼赞叹而去.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11.学校文学社为正在重建的报恩塔征集对联,请结合文章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造大窑器堪称奇迹\ 下联:(三)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①独扶病饯于国门。
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②质何敢望③之。
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④矣!”闻者为之缩颈。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注释】①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
②顾:表示轻微的转折。
③望:奢望。
④厚:丰厚。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①朝廷方治.朋党②顾质何.敢望之9.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10.王质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四)北村郑苏仙,一日梦至冥府,见阎罗王方录囚(囚:指去世的人)。
有一官公服昂然入,自称所至但饮一杯水,今无愧鬼神。
王讥曰:“设官以治民,皆有利弊之当理,但不要钱即为好官,植木偶于堂,并水不饮,不更胜公乎?”官又辩曰:“某虽无功亦无罪。
”王曰:“公一身处处求自全,某狱某狱避嫌疑而不言,非负民乎?某事某事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三载考绩之谓何,无功即有罪矣。
”官大狼狈,锋棱顿减。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2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至但.饮一杯水②植.木偶于堂24.翻译下面的句子。
畏烦重而不举,非负国乎?25.根据上文,作者认为做官不但要,更要。
(每空不超过4个字)(五)游东坡 [南宋]陆游十九日早,游东坡。
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
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
一龟头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
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
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
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
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
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
泉寒熨齿,但不甚甘。
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
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节选自《入蜀记》)【注释】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了一处荒地,名为东坡。
龟头:形容垄头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
筇杖:竹枝。
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
1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4分)(1)自州门而东.(2)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3)亭下面.南一堂颇雄(4)为.一郡之最15.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断3处)(3分)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16.下列表示与文中画波浪线句意思相符的一项是()(3分)A.那上面有一座木桥,已经很旧了,还有一间破败的小屋,很不如人意。
B.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C.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桥,桥上有一间小屋,现在已经破败,很不如人意。
D.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又在旁边建了一座小桥,还在小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17.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4分)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以“”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
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之情。
(六)释盗遗布陈寔,字仲弓,为太丘长。
有人伏梁上,寔见,呼其子训之曰:“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
”俄闻自投地,伏罪。
寔曰:“观君形状非恶人应由贫困。
”乃遗布二端,令改过之,后更无盗。
(节选自《忍经•劝忍百箴》)17.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三处)(3 分)夫不喜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梁上君子是矣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 分)A、呼其子训.之曰(教诲)B、俄.闻自投地(不久)C、乃遗.布二端(赠送)D、后更无盗.(强盗)19.陈寔为什么不处罚梁上君子?(用原文句子回答)(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陈寔是一个怎样的人。
(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七)【甲】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
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贼易之,对饮酒,醉。
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
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童区寄传》节选)【乙】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
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
先将数石米餈,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
蛇便出,头大如囷,目如二尺镜,闻餈香气,先啗食之。
寄便放犬,犬就啮咋,寄从后斫得数创。
疮痛急,蛇因踊出,至庭而死。
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于是寄女缓步而归。
(《李寄》节选)11.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布.囊其口(口袋) B.贼易.之(轻视)C.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访求) D.寄从后斫.得数创(用刀斧砍)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汝曹怯弱,为蛇所食A.一人去为市(《童区寄传》) B.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C.为坻、为屿(《小石潭记》) D.贤能为之用(《隆中对》)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
(2)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
14.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甲】的主要内容。
(2分)15.联系全文可以看出,区寄是偶遇豪贼,被动应战,而李寄不同,她是。
不过两位少年英雄表现出了共同的性格特点,那就是。
(每空限填一至两个四字短语)(2分)(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习题。
(10分)《精骑集》序秦观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者游,旬朔之间②,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③,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④时十一二。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⑤,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
比读《齐史》,见孙搴⑥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⑦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
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①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
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
③惩艾:惩戒。
④曩:从前。
⑤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
⑥搴:读qiān。
⑦勒:编。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殆不如/曩时十一二C.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殆不如曩时/十一二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辄( ) (2)比( )1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12.秦观在少时读书和后来治学道路上分别遇到了什么问题?(2分)13.秦观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2分)(九)阅读下文,完成6-8题(8分)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交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整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更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自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和,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和曰:“古人贵朝闻夕阳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⑴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⑵处遂.改励。
()⑶具以.情告。
()⑷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8.请用一个七字成语形容周处改过自新的可贵。
(2分)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道题。
连处士,应山人也。
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
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
”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
”呜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反葬应山,遂家焉。
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
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赒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
”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