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扶贫人事迹范文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美扶贫人事迹范文3篇
【篇一】“剪枝的时候,一定要将树修剪得矮一些,促进桃树向外生长,有利于获得最佳产量。” “挂果后,一定要将枝头上多余的果子去掉,这样才不会把树拖垮,不会影响果树来年长势。” …… 4 月 4 日,在 xx 县 xx 镇 xx 园村紫薇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果园基地,合作社负责人 xx 正在向社员讲解桃树日常管护注意事项。
朴实的着装,利落的寸头,坚毅的眼神,这是 xx 留给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
2014 年之前, xx 一直在外跑运输业务,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积累了第一桶金。“ xx 园村是贫困村,致贫原因主要是老、弱、病、残居多,每当逢年过节回家,看着村里荒芜的山地和低矮简陋的房屋,总是让人高兴不起来。” xx 暗下决心要回家发展,带领村民共同发家致富。
说干就干!
2014 年初, xx 开始外出考察,结合 xx 园村当地的地势和气候条件。最终,他将目光瞄向了小水果市场。
当年, xx 投资 30 多万元,成立了紫薇专业种植合作社。随后,他开始挨家挨户做宣传工作,准备流转土地,大干一番。
谁曾想,迎面而来的却是一盆“冷水”。
xx 园村村民之前大多种植玉米、土豆,收入微薄,勉强
能解决温饱问题。xx 流转土地发展小水果种植,在他们看来只是没有市场的“瞎折腾”。村民的不理解,让 xx 的产业梦得到了很大的冲击。
“多年来,老百姓一直种植传统经济作物,对新鲜事物不容易接受,只有让他们看到收益,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xx 给自己找到了坚持下去的理由。
最终,在亲朋好友的支持下, xx 总算流转到了 50 亩土地,种上了中桃 9 号、中桃 10 号,开启了谋划已久的创业之路。
据了解,中桃 9 号和中桃 10 号是优培果种,树势旺,
第二年就可挂果,单果可重达 200 余克,可溶性固形物达18%~20%,且丰产性好,果树耐贮运极好,可留树 1 个月左右,采后常温下可存放 7 天左右,适合建大型生产基地,远距离运销。
万事开头难,好不容易流转到了土地, xx 又遇到了技术难题——桃树管护。
“那时候不懂得管护知识,在给桃树剪枝时,基本上是凭感觉,造成了桃树挂果率大幅度降低。”回想起当时的处境,xx 苦笑着说。
就在 xx 为技术难题发愁时, xx 镇农业服务中心和林业站的技术人员主动找上了门,免费为他提供技术支持。
好事多磨, 2016 年,合作社的 50 亩桃林迎来了首次大丰收,亩产 3000 多斤。凭借果型优、果质良、耐储运等优势,合作社收获的桃子短短一个多月便销售一空。
2016 年至 2017 年,大批农户看到了桃树种植的效益,开始陆续加入合作社。
目前,合作社采取“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发展模式,共流转土地 328 亩,发展种植桃树 288 亩,李子树 40 亩。其中,流转贫困户土地 130 亩,带动 74 名贫困户实现就近务工。
针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 xx 制定了两套方案。一方面,对贫困户采取特殊优待措施,贫困户的秧苗费和肥料费全免,所有的收益都归贫困户自己所有,最大限度的帮助其脱贫致富;另一方面,合作社与非贫困户采取四六分成,秧苗费和肥料费以市场最低价抵扣。
“我们贫困户的秧苗费和肥料费全免,所有的收益都归
自己所有,做梦都没想到,还有这样的好事。”村民李同纯感激地说。
“基本农田整治结束后,我准备再流转 150 亩土地,发
展小水果种植,争取带动更多农户一起发展产业,只有形成内生动力,脱贫致富才有出路。”干劲十足的 xx 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下一步, xx 准备由单一种植小水果向“种养结合”的发展模式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绿色发展。
脱贫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桃李树下已是芬芳满园…… 【篇二】“种香椿真划算,我今年又发展了两亩。” 4 月
14 日,xx 县 xx 镇 xx 村贫困户 xx 告诉记者,他前年栽种了一亩地香椿,今年第一茬就收入 500 多元。
xx 村属深度贫困村,距 xx 集镇 25 公里,全村 15 个村民小组 388 户 1501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 221 户 716 人,由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结对帮扶。由于该村地处偏远,地形陡峭,土壤贫瘠,无支柱产业,村民长期依靠传统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维持生计。
2015 年 10 月,村民 xx 返乡,开始寻找产业致富门
路。起初, xx 发展花椒,但由于气候原因,花椒不生长,一下子亏损了好几万元。后来, xx 听说发展香椿产业很有前
景,就想着试一试,可启动资金和发展基地缺乏,让他举步维艰。
驻村干部了解情况后,到各个小组开屋场院子会,动员村民积极加入香椿种植行业。
xx 党委政府为 xx 担保,贷了30 万元的贴息贷款。资金、基地问题解决了, xx 便一头扎进基地,潜心带领村民发展香椿产业。
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嫩芽可做成各种菜肴,受到城市居民的喜爱。为做大做强香椿产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xx 成立了“ xx 县绿之源农业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 +基地+农户”的模式。拓展香椿精加工,建立加工厂房,创办香椿酱厂,生产鲜香椿芽、香椿酱、干制香椿、香椿水饺,销往上海、深圳、武汉等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合作社生产的香椿水饺已在 xx 州内多家大型超市入驻,销量火爆,供不应求。
“香椿酱确实好吃,味道清香纯正,价格也很实惠。”xx 县城仁和诊所医生张纯红在品尝香椿酱后,啧啧称赞。
为带动更多贫困户依托发展香椿产业增收致富, xx 带动265 户农户发展香椿产业,免费为 162 户贫困户发放香椿苗,提供技术指导,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全方面解决农户种苗、种植、销售环节中的难题,农户种植热情高涨。
“香椿树管理并不复杂,只是在冬闲时要除草、松土和施肥,然后就等来年春季采摘,比种粮食省力又来钱!”正在地里采摘椿芽的农户李词申看着满满一背篼的鲜椿芽,脸上写满了笑容。目前,绿之源农业专业合作社第一茬鲜春芽已收购2500 多公斤,单价 8 元。
现如今,走进 xx 镇 xx、河罗子、十二岭等村,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一排排栽植整齐的香椿树生机盎然,枝头的椿芽肥嫩暗红、密密匝匝,煞是喜人。农民正在抓紧采摘,xx 则忙着收购,香椿已成为老百姓名副其实的“摇钱树”。
【篇三】一边是脱贫攻坚第一线,一边是瘫痪在床的女儿,家住xx 县 xx 镇 xx 村四组的 xx 夫妇,用爱与担当撑起大家与小家的脊梁。他们是“扶贫伉俪”,更是女儿头上靓丽的天空。
搬砖、刷墙、砌墙,只要能挣到一份工钱, xx 几乎忘记了什么叫苦。夫妻俩每天坐在床头轮番给女儿喂饭,然后自己再吃,这习惯,他们已经保持了 18 年。
xx 夫妇有一个残疾女儿,叫 xx。
2000 年, xx 生下来以后,每天就是日夜的哭。“我们把她带到 xx 去检查,拿到结果的一瞬间,我就崩溃了。” xx 说,孩子检查后确认是先天性的脑积水。从那时起,一定要把女儿的病治好,成了 xx 夫妇最坚定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