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高校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与机制

深化高校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与机制引言高校校企合作是指大学与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互利共赢的方式共同发展和创新。
深化高校校企合作对于提升教育质量、推动科技创新以及培养具有实际能力的人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模式与机制,帮助深化高校校企合作。
一、产学研结合产学研结合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通过成立联合实验室、共建工程项目等形式,将高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相互结合,共同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这样既能够提升科研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又能够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二、双导师制度双导师制度是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同时给予学术导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
学术导师主要负责学术研究和理论指导,企业导师则负责实际工作经验的传授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通过双导师制度,学生既能够接触到前沿的学术知识,同时也能够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和行业洞察力,为毕业后就业做好准备。
三、校企创新基地校企创新基地是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的创新孵化平台。
在这种模式下,高校提供场地、科研设施等资源支持,企业则提供资金支持和实践机会。
通过共同构建创新环境和开展实践项目,在基地内进行技术研发、产品设计以及商业化推广。
这样既能够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也能够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四、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基地是指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的教育培训中心。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向高校提供产学对接课程、实习机会等资源,并参与教职员工的培训和专业指导。
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既具备学术优势又具备实际能力的人才。
结论深化高校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与机制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促进产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产学研结合、双导师制度、校企创新基地以及人才培养基地等模式和机制的应用可以增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合作,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我们期待在未来的发展中看到更多成功案例和创新探索。
学校校企合作管理制度

学校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搭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平台,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实现生产育人的目标,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校企合作是适应技工学校人才培养要求的一种办学模式,是技工类学校标志性内涵的体现。
在校企合作中,技工学校是主动方,专业及专业教师是主体。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
第二条校企合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学校与企业在实习实训、人才培养、职业培训、科研及技术服务、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从整体上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人才就业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条校企合作坚持“互利双赢”的原则。
校企合作项目必需符合人才培养和生产育人的要求,全过程贯彻人才培养的教学功能。
学校着力发挥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实训设施、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企业发挥实践经验、设备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四条学校成立校企合作处,负责学校的校企合作工作。
校企合作处主要职责:(一)组织、编制学校校企合作规划;(二)起草和修改学校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三)对各系部带队教师和顶岗实习学生情况进行检查,了解用人单位对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系部反馈。
(四)督促和指导系部校企合作方案的实施;(五)建立校企合作信息化平台,管理好重要的校企合作客户;(六)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讨、协调解决校企合作的重要问题等。
(七)组织市场调查,为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第五条教务处主要职责:(一)制订学校校企合作教学管理制度;(二)协助系部与企业共同制定并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三)根据市场需要,促进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四)指导系部制订校外实训教学计划等。
(二)安排学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开展双师教师队伍培训;(三)协调系部聘请或聘用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担任实践教学教师、实习实训指导教师等。
合肥市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办法

合肥市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办法根据《中共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合发〔2015〕8号)等有关文件精神,为加快建设合肥特色、全国一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互利共赢”的原则,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形成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目标任务(一)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化。
到2020年,构建完善职业教育融入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紧密对接,职业教育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相适应的新格局。
(二)激励机制进一步健全。
到2020年,建立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完善财政、金融、人才评价等激励政策及问责机制。
(三)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依托市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发挥集团理事会的作用,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到2020年,在全市建设1个辐射全市的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30个市级产学研合作联盟,30个校企共建的专业创新团队,50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0个市级示范“专业+实训基地”;建设10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个省级产学研合作联盟,50个省级示范“专业+实训基地”;建设10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
三、重点工作(四)搭建合作平台,完善合作机制。
1.发挥职教集团作用。
充分发挥市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和集团理事会的作用,大力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责任单位:市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市现代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2.设立校企合作机构。
在职业院校(本办法所称的职业院校,是指国家或社会力量依法设立的应用型本科高校、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等)成立校企合作领导机构,明确专人负责校企合作工作。
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与创新

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与创新近年来,高校校企合作模式已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促进产学研结合,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然而,在实施校企合作模式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行创新和改进。
首先,要实施和创新高校校企合作模式,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和平台。
学校与企业可以通过成立联合实验室、共建技术研发中心等方式,将双方的资源和优势相互融合。
此外,还可以建立校企合作基金,用于支持合作项目的研究和开发。
通过这些机制和平台,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推动双方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和深入。
其次,要实施和创新高校校企合作模式,需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应根据产业发展的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人才。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和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并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实际工作环境。
此外,要实施和创新高校校企合作模式,需要加强产学研结合。
学校与企业可以共同申请科研项目,并建立科研合作机制。
学校的研究成果可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举办技术培训和研讨会,促进技术交流和创新合作。
通过加强产学研结合,可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最后,要实施和创新高校校企合作模式,需要打破传统的学术壁垒和行政管理体制。
学校和企业应建立公平、高效的合作机制,摒弃传统的行政限制和学术研究的束缚。
学校和企业之间应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共同制定合作发展的目标和规划。
只有打破传统的壁垒和体制,才能实现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有效实施和创新。
总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与创新对于推动高等教育和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和平台、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产学研结合以及打破传统的学术壁垒和行政管理体制,可以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和拓展。
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合作关系,通过相互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合作开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活动。
校企合作的建设是推动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设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至关重要。
首先,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需要明确责任主体。
学校与企业作为合作的主体,需要明确各自的责任与义务。
学校要重视校企合作工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安排专人负责校企合作的协调与推进工作。
同时,企业也要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和就业岗位,并与学校合作开展科研项目。
责任主体的明确可以提高校企合作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需要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学校与企业之间需要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渠道,及时了解对方的需求和资源。
可以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网站或平台、举办校企合作交流会等形式,促进信息的共享和沟通,增强双方合作的互信和合作意愿。
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可以提高双方的合作效率,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第三,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需要建立合作机制和项目管理制度。
学校与企业合作可以分为多种形式,如产教融合、科技合作、创新创业等。
校企合作合同和项目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明确合作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表,并规范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合作机制和项目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合作效率,保障合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需要激励机制的支持。
学校与企业合作需要双方都能够从中获得实际的利益和回报。
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人才培养等形式获取经费支持和技术支持。
企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获取更好的人才和科技创新成果。
激励机制的建设可以增强双方的合作热情,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第五,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需要培养合作人才。
学校与企业合作需要有专门的合作人才来推动和管理。
学校可以通过培训、选拔等方式,组织教师和管理人员参与校企合作工作。
企业也可以通过培训和选拔,选拔合适的人员来参与校企合作。
深化校企合作机制

深化校企合作机制
深化校企合作机制是指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并建立一套更为系统化、规范化的合作机制。
这种机制旨在促进双方的互利共赢,实现双方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创新。
深化校企合作机制的核心是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合作平台,以便学校和企业能够更加密切地交流和合作。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 建立联络机制:学校和企业之间设立专门的合作联络人或机构,负责协调双方的合作事宜,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沟通的顺畅。
2. 制定合作协议:学校和企业之间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合作目标、内容、方式、责任和利益分配等相关事项,确保合作的权益得到保障。
3. 设立合作基地: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设立合作基地,提供实践教学的场所和设备,并共享人才培养和科研资源。
4. 推进人才培养: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制定实习、实训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级人才。
5. 强化科研合作: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促进产学研结合。
6. 建立评估机制: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对校企合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合作机制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可以使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高效,实现校企资源的互补和优势互补,进而促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发展。
高校关于推进校企合作的实施方案

高校关于推进校企合作的实施方案一、引言近年来,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日益紧密,校企合作已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战略。
为了提升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水平,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本文将就高校关于推进校企合作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二、加强合作机制建设1.建立校企合作联络机制。
成立专门的合作办公室,负责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2.制定合作协议和合同。
明确双方的权责和利益分配,确保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
3.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搭建校企合作的信息交流平台,方便双方及时了解对方的需求和资源,促进合作的深入开展。
三、优化合作资源配置1.整合高校资源。
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人才和教育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
2.共享企业资源。
鼓励企业向高校提供科研项目和实践基地,为高校师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岗位。
四、提升合作成果转化能力1.加强科研成果转化。
建立科研成果转化的制度和机制,鼓励高校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促进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应用。
2.推动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对接。
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五、加强评估与监督1.建立校企合作绩效评估体系。
制定科学的评估指标,定期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2.加强合作过程监督。
确保合作过程的透明和公正,防止出现利益输送和腐败问题。
六、营造良好合作氛围1.加强宣传与交流。
通过举办校企合作交流会议、论坛等活动,增进双方的了解和信任,拓展合作领域。
2.激励鼓励合作。
建立奖励机制,对于在校企合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励更多人参与校企合作。
七、总结高校关于推进校企合作的实施方案,是为了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更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通过加强合作机制建设、优化合作资源配置、提升合作成果转化能力、加强评估与监督、营造良好合作氛围等措施,将实现高校与企业的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机制

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机制介绍人才培养是一个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
而校企合作机制作为人才培养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
本文将从校企合作机制的定义、意义、实施方式及其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校企合作机制的定义校企合作机制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种固定的合作关系,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该机制包括合作内容、合作模式以及合作方式等多个方面。
校企合作机制的意义校企合作机制对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高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更贴合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实践机会的提供和产学研合作的推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就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机制的实施方式1. 实施合作开发项目高校与企业可以共同开发一些具有市场潜力的项目,通过合作推进项目的研发与落地。
双方可以共同投入相关资源,并通过合作共享利益。
2. 实施产学研合作高校与企业可以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共同进行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通过科研合作,高校可以为企业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术支持,同时企业可以为高校提供实践场地和经费支持。
3. 实施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高校与企业可以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机会。
通过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学生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业务操作,提前适应工作要求。
4. 实施师资培训与技术交流高校与企业可以进行师资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教师的就业视野和实践经验。
企业可以为高校教师提供行业前沿的知识和技术,同时也可以借助高校的力量培养自己的技术骨干。
校企合作机制的效果1. 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校企合作机制使高校能够更好地了解产业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从而培养出更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2.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业务操作,提前适应工作要求。
“校企合作”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许 秀敏 . 1 财经法规 与会 计职业道德 厦 门大学出版社. f 2 1吴大周. 计职业道德建设途径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0 54 论会 2 0 ,. f 3 1项怀诚 . 会计职业道德 I 北京: 民出版社 ,03 M1 人 20 . [ 4 ]史富莲, 于洪江. 改善会 计环境重塑会计职业道德 . 深圳注册会计 师,
2 校企 合作 的现状 与趋 势
培训 、 考核 、 使用等诸多环节 紧密地 结合 , 建立起 一整套行之有 效的办法 , 使之制度化 、 规范化。 42 加大宣传力度 , _ 提高认识。
良好 的 社 会 氛 围 是 顺 利 开 展 会 计 人 员 继 续 教 育 工 作 的 基
计职业 道德是非常之重要 。 我们只要强化措施 , 加强会计职业道 德建设 , 重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 计职业道德 , 那么会 计职业 道德将会走 出缺失和困惑的境地 ,从而使会计人员达到 更 高 的会 计 职 业 道 德 境 界 , 就 出高 尚的会 计 职 业 道 德 品 质 。 造
2 范建设. 河南科技 , 0 , 2 5. 0 8 [ 6 ]蒋义宏. 计信 息失真 的现状成 因与对策研 究——上 市公司利 润操 会
作 实证 研 究 国时 政 出版 社 , 0 ( 1版 ) 中 2 2第 0 『 陈 少华 . 范 企 业 会 计 信 息 舞 弊 的 综 合 对 策研 究 . 国 时政 出版 社 , 7 1 防 中 20( 1 ) 03第 版 . 『 8 1刘琳 会 计职 业 环境 与 会 计 职 业 道 德 建 设 . 门财会 ,0 72 江 20, 『 9 1范 社 民 . 强会 计职 业 道 德 建 设 刻 不 容 缓 二 门峡 日报 ,0 4 0 - 9 加 20- 9 1. 【 ]杨 良超. 1 O 试论 高校会计职 业道德 建设 的途径 高师财务 管理研究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出版 社 ,0 0 2 0.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合作。
这种合作模式可以使学校更加贴近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人才缺口问题。
为了促进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一、制定合作方案。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制定合作方案,明确合作的目标和内容。
学校需要了解企业的需求和期望,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
同时,还需要界定学校和企业的责任和权利,明确各自的角色和任务。
合作方案制定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后面的合作效果。
二、明确双方的责任。
学校和企业在校企合作中都有各自的责任。
学校需要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企业需要提供实践机会,提供实际工作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双方应该明确各自的责任,并且共同努力,互相配合,共同推进学生的培养工作。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
学校需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同时,还需要吸引有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来校任教,让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企业环境和实践案例。
企业可以派遣专业人士到学校任教,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通过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四、建立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是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场所,可以提供实际工作经验和实践机会。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基地,让学生在企业内部实习和实践,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
通过实践基地的建立,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五、提供优质就业服务。
学校应该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提前进行职业规划,了解就业市场和行业动态。
同时,还需要与企业建立就业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将企业招聘信息传达给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举办招聘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通过提供优质就业服务,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模式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模式“校企合作”是在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在办学实践中坚持的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本文通过对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旨在进一步推动和完善校企合作模式,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步伐。
标签: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新模式引文:“校企合作”是学校、企业、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校企合作的意义(一)学校发展的需要: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校企合作是唯一实现更好更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办学目标的成功之路和必由之路。
“校企结合”就是在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新的发展之路。
(二)企业发展的需要:对于企业来说,校企合作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各种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出现了普通本专科学生一职难求,企业招聘时人才难求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难求的俩难现象。
(三)国家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技术工人短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出现了严重匮乏的现象,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实现持续增长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瓶颈之一!二、校企合作的模式与探讨(一)灵活机动,按需合作。
学校本着为社会企业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原则,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脚踏实地,对教学内容的设计在实用、适用的前提下,适当弱化学术性、理论性,强化技术、技能和应用的训练。
把专业知识与企业的岗位特征、产品结构和技术紧密联系起来,及时补充最新知识、最新技术。
(二) 校企合作形式探究。
校企合作的形式有“定单式”培养培训、校企互动式、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建学校实训基地等。
1、是成立校企合作协调组织,由校企双方领导组成,定期邀请企业领导来学校,通报各自发展情况,了解企业发展规划,获得用工需求信息。
2、是成立专业指导组织,“企业需要什么,学校教什么”的教学理念,及时修订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让企业满意。
3、是学校企业互动。
高职教师工作计划——加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师工作计划——加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然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导致学生就业难、企业招人难的问题。
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前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目标本学期的高职教师工作计划旨在加强校企合作,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需求,促进学生就业。
三、具体措施1. 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需求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和标准,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和最新技术动态。
通过与企业负责人、技术专家等交流,收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反馈意见,为后续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2. 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共同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和课程标准。
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和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实践教学环节也需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3. 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和培训,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和工艺要求,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同时,引进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学校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4. 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积极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通过定期召开校企合作工作会议,探讨合作模式和具体措施,推进合作深度和广度。
同时,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鼓励更多教师参与校企合作。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学期的高职教师工作计划——加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预期将取得以下成果:1. 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为后续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2. 实践教学环节更加贴近企业实际需求,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完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完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校企合作已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种重要的合作形式。
为了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维护校企双方的利益,需要做出以下努力:
1. 加强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
校企双方可以在共同研究人才培养计划、校企实习计划、校企联合招聘等方面合作,共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2. 建立信息对接平台。
为了实现对校企信息的共享和互通,可以建立官方的信息对接平台,供校企双方进行交流和沟通。
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校企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在校企合作中,知识产权的保护非常重要。
校企双方应该注重这一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确保双方权益得到充分的保障。
4. 加强质量管理。
校企合作可能会涉及到产品质量的问题,因此需要加强质量管理,确保产品的质量达到双方的要求。
总之,完善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需要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合作、沟通、共享资源,才能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的发展。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
作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版专”)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自主、适应需求”的办学模式,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上海市政府指导下,在印刷、出版等行业协会支撑下,组建由出版印刷界知名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理事会,建立政府宏观调控、理事会主导、系部与企业共同实施,行业协会等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融入行业企业、服务社会发展的特色道路。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规范校企合作管理1. 发挥部市共建优势,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学校按照“战略合作、校企一体、产学链接、共建共管”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并进一步完善校、专业群、专业三级校企合作体制.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专业校企合作工作站,从校企合作组织结构、资金和制度保障、政府支持等方面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关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真正达到校企相互渗透和融合,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局面。
2。
坚持“二+五”原则,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校企合作理事会成员牢牢把握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建设、合作发展、合作研究等关键点,进行实质性合作。
理事会日常运行中坚持“二+五”原则,即“二个建设”和“五个环节”,切实把合作落实到具体的专业和项目上。
“二个建设"是“校企合作理事会科学化机制建设”和“校企合作专业群建设”.通过“二个建设",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力打造出版印刷高端技能型人才。
“五个环节"即:分析校企合作理事会建设的背景和基础;明确理事会建设的指导思想、思路及原则;确立理事会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制定理事会建设的内容和步骤,并组织实施;提供理事会建设的保障措施及预期效果,建成高效运行+关键绩效管理模式的校企合作理事会架构。
搭建多维平台,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搭建多维平台,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摘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顶设计,细化制度措施,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是保障职业教育不断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必然途径。
通过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践,提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路径、方法、措施。
深入研究国家政策法规,加强校企合作顶层设计,以学院为主导、系(部)为主体、专业为基础,构建多维校企联动平台,强化联动、保障措施,加强反馈评价机制建设,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开展。
建设职教集团、深耕产业学院、实施现代学徒制等,支持培育各系(部)专业(群)立足现有条件,各有侧重,百花齐放,创新合作模式,构建自身特色的运行机制,构建起学院多主体协同、多元化治理、多要素融合的体制机制。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多个案例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1﹞,成果为同行及社会认可,为职业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长效机制;职教集团;产业学院;育人模式党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教育部实施“一体、两翼、五重点”深化职业教育重大举措﹝2﹞等等,对职业教育深化产学研融合提供了方向目标及路径措施。
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通过强化校企联动、保障、反馈、评价机制建设,完善基于职业类型教育的办学质量多元多维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化办学格局,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与人才链、教育链有机衔接,促进职业院校从根本上转变育人观念、改革育人模式、增强服务产业效能、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服务区域经济。
一.构建多维校企联动平台1.以共建职教集团、职教联盟为依托,打造资源共享平台“政、行、企、校”紧密合作,成立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凝聚社会各方资源,推动产教深度融合。
加强集团组织建设,政府牵头、行业指导、校企共建、成果共享、风险共担。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对策陈祥明院长产学研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
近几年,不少高职院校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为高职人才培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但是,多数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还处于起步阶段,校企合作尚未建立起有效机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与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专业设置“同质化”。
各个不同的高职院校所设置的专业大同小异,缺乏各自特色,社会需求已近饱和的专业如计算机、财经、管理、外语类等办的很多、招生规模也大,而企业所急需的工科类、技术应用类专业办的却较少、招生规模也小。
这种专业设置就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毕业生就业也存在很大难度。
二是人才培养方案“雷同化”。
不同高职院校同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也都差异甚微,缺乏特色。
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也就很难适应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企业、不同用人单位的多元需求。
三是教育质量评价“内部化”。
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评价,主要是学校自己或学校聘请的专家学者。
这种评价标准、方法、结果很难为社会、企业、用人单位所认同。
四是教学内容陈旧化。
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不能及时纳入教学,这既反映了教学理念、教学能力的差距,也反映了教学手段、教学设施的落后。
五是办学模式形式化。
“以就业为导向” 已成为高职学院的共识,不少院校都进行了“订单教育”、“ 2+1 ”模式、“双证毕业”(毕业证、技能证)或多证毕业(毕业证、技能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外语等级证、驾驶证)等改革,但是专业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没有明显改观。
总之,在人才培养方面“趋同化”现象比较严重,而个性化特色与创新不够明显。
要解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所存在的这些具有共性的问题,加强校企合作是一个重要途径。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医疗仪器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的 主 要 特 点 。人 才 培 养 目标 及 规 格 准 . 确定位 : 即为 医 疗 仪 器 的生 产 、 造 、 修 、 务 第 一 线 培 养 制 维 服 高 技 能 人 才 。 明确 的 就 业 岗 位 : 疗 仪 器 生 产 企 业 、 疗 仪 医 医
队 伍建 设 等 ; 一 方 面 寻 求 企 业 合 作 和 支 持 , 过 校 企 合 作 、 另 通
工 学结 合 , 力探 索 医 疗 仪 器 维 修 技 术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的 新 模 努 式 , 仅保 证 了 人才 培 养 质量 , 且 提 高 了就 业 竞 争力 。 不 而
4企 业 承担 学 生 在 校 期 间 的 实 训 和 顶 岗实 习 任 务 。 校 . 企 双 方 指 定 带 教老 师 现 场 带 教 、 核 、 关 , 保 学 生 毕业 前 考 把 确 在 专 业 技 能 上 与企 业 生 产 岗位 同 步 。
二、 校企 互 补 , 学 资源 共 享 教
设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O c 频 移 动 式 X 线 机 、 软 飞 利 浦 高 档 彩 如 p 0 ck高 东 超 、 分 辨 率 大 尺 寸 液 晶 显 示 屏 等 , 保 该 专 业 学 生 的专 业 高 确 技 能 达 到 专 业 培 养 目标 要 求 。
3 学 校 承 担 学 生 的 职业 道 德 、 为 规 范 、 . 行 日常 管 理 、 核 考
随着 经 济社 会 的 发 展 和 科 学 技 术 的 进 步 , 院 现 代 化 建 医
设 速 度 明 显加 快 , 量先 进 的 医疗 仪 器 的 使 用 更 加 普 及 , 大 医疗
仪器 产 品 开发 、 品 生 产 、 品 维 修 技 术 人 员 明显 不 足 。我 院 产 产
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而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已成为企业和高校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内涵、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我国高校和企业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合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本文期望构建一个科学、高效、可持续的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为培养更多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贡献力量。
本文首先对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范围和对象。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深入了解国内外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从政策支持、合作模式、课程体系、实践平台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优化和完善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文将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高校和企业提供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框架,为推动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我们也期待通过这一研究,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人才,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文献综述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特别是在我国,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更是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校企协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其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国内外学者对于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国外,许多学者从理论层面探讨了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例如,(国外学者)在其研究中指出,校企协同不仅可以提供更为实际的教学环境,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
2023年校企合作工作计划

2023年校企合作工作计划2023年校企合作工作计划1新学期,校企合作办公室将结合新形势,在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本部门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建全工作机制,本着“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主线,全面构建合作育人平台,实施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使我校校企合作工作步入常态化,再上新台阶。
一、进一步健全校企合作工作机制,完善校企合作工作制度建立学校、二级学院组成校企合作工作机构,加强内部机构信息沟通交流,搭建与企业深度合作平台建设,促进校企合作信息互通。
全面检查现有校企合作项目协议履行情况,规范校企合作协议书签订。
实施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周报制,对所有与学校合作企业开展资质审查、信息录入、合作内容跟踪与总结,保障校企合作工作的安全性与高效性。
二、突出校企合作工作的地方性加强与政府企业主管部门的联系,着力做好联系地方企业、深入地方企业考察调研,寻求在实习实训、人才培养培训、生产科研项目合作等领域校企合作工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启动校级校企合作信息平台系统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以专业建设为主线的校企合作信息系统,打造每个专业至少有三家企业合作支撑的校企合作机制。
收集企业生产、经营、产品及服务、人才管理等资料。
把涉及校企交流的内容、形式、教师及学生参与、结果等信息建档,并建立跟踪更新机制。
四、广泛开展联系企业工作,建立足够且稳定的合作企业资源依托专业优势,多方联系合作企业,本着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思想,推进教师与地方企业专家人才互动,保障学生校外实习,使学校融入地方经济开发区。
建立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基地,开展专业论证与合作,为满足大批学生就业需求,广泛联系省内外企业交流合作。
五、拓宽校企合作广度,深化合作工作在校企合作工作中注重校企资源共享,引入企业设备资源,开展“校中厂”及校企合作实训室建设;推进教师与企业技术交流、科研项目合作;开展教师进企业工作锻炼和为企业培训员工活动;探索“现代学徒制”及“工学一体”等与企业合作招生试点工作;继续推进建立重点专业与企业建设“企业班”教学方式;总结“小学期”制教学试点经验,探索技能提升夏令营、创新创业夏令营等实践“小学期”实现方式。
搭建双主体育人平台,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

搭建双主体育人平台,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摘要】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
职业院校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必须充分借助和有效利用企业资源和优势,通过搭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完善合作育人的体制机制,营造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的环境和氛围。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主体育人平台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在中国自古有之。
巧夺天工、班门弄斧、匠心独运、庖丁解牛、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一个个生动的历史典故就是对我国古代工匠精神的形象描绘和诠释,可以说,正是由于工匠精神,才创造了中国灿烂的古代科技文明。
但是,随着文明的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时至今日,许多时候,机器代替了人工,信息技术桎梏了人们的思维,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淡化了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心浮气躁,好高骛远,浅尝辄止现象特别是在青年学生身上表现的普遍而突出。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1],在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过程中,优秀的工匠是必不可少的要素,而这些优秀工匠的培养,职业院校责无旁贷,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也是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一、搭建校企双主体育人平台,是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的现实需要近几年,国家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寄予厚望,但多数职业院校只是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或举办讲座、开展技能竞赛等形式渗透工匠精神的培养,缺少系统性的教育教学改革措施,未能将学生工匠精神的塑造贯穿教学和管理的全过程。
况且,职业院校的教师,理论知识强,但实践技能相对薄弱,缺少企业一线的岗位体验,自身缺乏对工匠精神的深层认识和理解,所以,职业院校只凭借自己的力量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很难达到理想效果[2]。
而另一方面,工匠精神源自人的生产劳动过程,并在产品和效能上体现其巨大的价值和意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企业重视工匠培养,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品牌创建、创新发展过程中,培育和催生了一大批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他们不仅技艺精湛,同时,他们所体现的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勇于创新的精神对在校大学生而言,是活生生的标杆和样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也是高职院
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
作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版专”)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自主、适应需求”的办学模式,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上海市政府指导下,在印刷、出版等行业协会支撑下,组建由出版印刷界知名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理事会,建立政府宏观调控、理事会主导、系部与企业共同实施,行业协会等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融入行业企业、服务社会发展的特色道路。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规范校企合作管理
1. 发挥部市共建优势,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
学校按照“战略合作、校企一体、产学链接、共建共管”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并进一步完善校、专业群、专业三级校企合作体制。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专业校企合作工作站,从校企合作组织结构、资金和制度保障、政府支持等方面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关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真正达到校企相互渗透和融合,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局面。
2. 坚持“二+五”原则,创新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校企合作理事会成员牢牢把握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建设、合作发展、合作研究等关键点,进行实质性合作。
理事会日常运行中坚持“二+五”原则,即“二个建设”和“五个环节”,切实把合作落实到具体的专业和项目上。
“二个建设”是“校企合作理事会科学化机制建设”和“校企合作专业群建设”。
通过“二个建设”,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一体的多层次、立体化办学体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力打造出版印刷高端技能型人才。
“五个环节”即:分析校企合作理事会建设的背景和基础;明确理事会建设的指导思想、思路及原则;确立理事会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制定理事会建设的内容和步骤,并组织实施;提供理事会建设的保障措施及预期效果,建成高效运行+关键绩效管理模式的校企合作理事会架构。
拓展校企合作平台,丰富校企合作内容
1. 搭建实习实训基地平台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与行业企业逐渐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先后与上海印刷集团、上海电气印刷包装机械集团、上海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上海烟草印刷厂、苏州日报社、深圳雅昌印刷有限公司、德国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日本小森印刷公司等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校外实践、实习签约基地113个,并与500多家行业企业建立了联系,开展多方位、多样化的校企合作。
2. 搭建专业建设管理平台
学校将行业企业专家视为促进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近年来先后建立了校级教学指导委员会及19个专业指导委员会,有近100名校外行业企业专家受聘担任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或委员。
该项举措使得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同承担培养工作。
受聘专家参与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计划,推进教学与课程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专业建设。
3. 搭建师资队伍管理平台
为了打造“上得了讲堂下得了车间”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这个桥梁纽带,坚持“走出去、请进来”。
一是坚持“要上讲堂,先下企业”,要求专业教师下企业,带着任务到车间、带着技术去交流。
为此学校建立了“教师实践锻炼质量监控管理体系”。
二是坚持“优秀校外人才进课堂”,学校各专业外聘了一批兼职教师。
这些兼职教师主要来自校外实习基地,他们大都具有行业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主要负责专业性较强的实践教学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 搭建顶岗实习管理平台
学校主动寻求有高度责任感和品牌意识的龙头企业作为战
略合作伙伴,构建了顶岗实习管理平台。
一是订单式培养模式,与全国著名印刷企业“雅昌集团”合作实施了“雅昌班”培养。
“雅昌班”的学生在完成学校正常教学活动的同时,由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培训、
岗位技能培训、企业文化教育等内容。
这一新培养模式打破了传统产学合作的范式:将实习变为了一个持续的实践过程;学生有机会在大一时就与三年后的就业挂钩,使专业学习变得更具现实意义。
2014年5月,学校开设了柯尼卡美能达高端定向培训班,共同为数字印刷技术的发展培养高端人才。
二是实施“预备技师班”模式,该模式是在上海市教委、劳动局支持下,与上海烟草工业印刷厂实行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其特色在于:强调了在校学生上岗技能的培训,学生经过“预备技师资格”技能训练,可以更早的取得技师资格;培养过程中学生、学校、企业可得到上海市政府的补贴,真正实现了学生、企业、学校、社会的四赢。
三是与浙江百丽特公司签订产学合作协议,形成“项目引领”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工学做结合。
此模式一方面可利用学校师资力量,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与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相结合;另一方面使企业的实际产品设计与学生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更多了解实际生产中的情况。
四是构建“准订单”模式。
其特色为:学生提前半年解决就业;毕业设计结合企业实习内容,由校企双方指导答辩,很好地解决了就业工作与毕业设计冲突这一普遍存在的难题。
深化校企合作领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 以“工作站”建设为突破口,扎实推进校企合作建设
工作站是在理事会的指导下为实现校企资源与信息共享而
设立的联络互通站点,主要包括驻地工作站(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区域、环渤海区域)、驻厂工作站和专家工作室三种形式。
工作站建设
的预期目标是:以项目建设为载体,通过考察、引进、交流、合作等途径,承担学校和理事单位在校企合作、学生就业、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社会服务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建设任务。
2. 以“两基一园”建设为平台,创新出版印刷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以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虹口园区和金山国家绿色创意印刷产业园区建设为依托,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培养出版印刷高端技能人才的新模式。
校企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与实施课程教学,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立足于有针对性地提升出版印刷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创新能力以及应用先进数字技术进行工作的能力。
在教学上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各类技能培训,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理论,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3. 以“海外工作站”建设为契机,培养国际化高技能人才
为了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行业,学校坚持“适应国家出版印刷‘走出去’战略、适应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建设、适应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工作方针,加强国际合作。
目前,学校已与20多个海外学术和教育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进行印刷技术、出版传播、动漫设计等方面的合作办学和学生跨国(地区)交流,并在莫斯科印刷学院建立了“海外工作站”和“学生暑期实习基地”。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与国际交流能力,学校每年选派优
秀中青年教师去国外著名高校进行业务进修,开展科研、培训、交流互访等多项合作。
今后学校将与海外教育及培训机构合作建立若干海外工作站,使其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窗口、桥梁和进一步推进国际化办学的有力工具。
上海版专长期以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贴近企业需求培养人才,走“同建一门课、同写一本书、同管一基地、同育一方人”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大力推进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多方合作办学,发挥学校的人才技术和教育资源优势,利用企业的设备和实践条件,推动产学研结合与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和以学校为主体的知识创新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深化产教融合、加强行业指导,完善校企合作理事会制度,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将是上海版专为出版印刷传媒行业的高端技能人才培养作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