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影响因素及其预防和控制的科学。
它是公共卫生和医学领域的重要学科,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人群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旨在教授学生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流行病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公共卫生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理;2、了解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实践中的应用;3、掌握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实施和分析方法;4、能够运用流行病学知识解决实际的公共卫生问题。
三、课程内容1、流行病学概述1、流行病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2、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和公共卫生意义2、流行病学方法1、描述性流行病学2、分析性流行病学3、实验性流行病学3、流行病学数据分析1、描述性数据分析方法2、统计分析方法3、专业数据处理软件应用4、流行病学的应用领域1、传染病流行病学2、慢性病流行病学3、伤害流行病学4、公共卫生实践中的流行病学应用案例解析5、流行病学的未来发展与挑战1、新发传染病和全球健康问题的挑战2、精准医学与流行病学的融合发展3、数据科学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前景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讲解基本概念、方法和原理,结合案例分析;2、实践操作:进行数据分析练习,掌握流行病学软件应用;3、小组讨论:围绕公共卫生实际问题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4、课外辅导: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和答疑解惑。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考研流行病学教学大纲题库一、引言本文旨在为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的考研学生提供一份完整的流行病学教学大纲题库。
流行病学是公共卫生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涉及疾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题库,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为未来的公共卫生实践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流行病学教学大纲1、流行病学概述2、1流行病学的定义和任务3、2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4、3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5、疾病的分布6、1描述疾病分布的指标7、2疾病分布的特征8、3疾病分布的影响因素9、流行病学调查方法10、1个案调查和病例报告11、2流行病学调查的设计与实施12、3调查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13、病因推断14、1病因的概念和判断标准15、2病因推断的方法和步骤16、3偏倚和控制的措施17、流行病学研究设计18、1观察性研究设计19、2实验性研究设计20、3分析性研究设计21、公共卫生监测与干预试验22、1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和方法23、2干预试验的设计和实施24、3干预效果的评估和分析25、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实践中的应用26、1流行病学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27、2流行病学在健康相关行为研究中的作用28、3流行病学在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中的应用三、题库示例及答案解析(此处为示例,仅展示部分题库内容)1、下列哪一项不是流行病学的任务?()(A)确定疾病分布(B)研究疾病的病因(C)制定公共卫生政策(D)开展公共卫生监测。
8.《流行病学》(第9版)教学大纲(适用临床医学等专业)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epidemiolog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码 NN101412 课程总学时20(理论总学时20/实践总学0时)周学时(理论学时2/实践学时0)学分2课程性质限制性选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临床医学(专升本)、全科医学、眼视光(七年制)、眼视光学(专升本)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中的一门主导课程,也是医学各学科的方法学基础。
随着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等兴起,使得流行病学也日益成为临床医学重要的基础性学科。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流行病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流行病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并了解相应的扩展知识和新进展知识,为临床专业学生学习预防医学及培养防治结合型人才奠定流行病学理论基础,也为今后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或其他有关学科中运用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奠定基础。
本课程教学要求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讲解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注意传授一定比例的扩展知识、新进展知识和实际应用知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拓思路、启发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内容精练,条理清楚,合理使用教学设备和教具。
并根据本章节的特点,结合课时安排规定学生必要的自学内容。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临床医学各学科中,凡涉及专业问题的调查设计、资料的获取和数据资料的分析及其解释,都要以流行病学方法为基础。
流行病学应用广泛,涉及面宽,几乎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科学的各主要学科。
流行病学是伴随卫生统计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以及传染病学发展起来。
现在除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外,流行病学与社会医学、心理学及一系列预防医学学科,包括卫生管理学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在非传染病研究上与病理学、生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相应各科及预防医学有关学科关系密切。
研究健康流行病学与生理学、生化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等有关。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1.李立民主编.《流行病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曾光主编.现代流行病学方法与应用.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19943.谭红专主编.现代流行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赵忠堂主编.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林果为,沈福民主编.现代临床流行病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6.王家良主编.临床流行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MacMahon B, Trichopoulos D. Epidemiology-Principles and Methods, Second edition.Boston, New York, Toronto and Lond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19968.施侣元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谭红专主编,《现代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叶临湘主编,《现场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 王建华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2.王建华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3.沈洪兵主编,《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5、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本课程考核方法采用期末闭卷考试方式进行。
流行病学 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和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该课程除了研究疾病问题外,其原理和方法也被应用于卫生管理、健康教育及卫生服务的某些生理、心理、病理和临床药理学的群体现象的研究上。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在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的同时,树立群体观点、社会医学和生态学的观点、比较的观点、多病因论的观点和概率论的观点、掌握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可在今后工作中用于诊断、疗效判断、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价、制订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对策与措施、描述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分布特点、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等方面。
二、教学内容结构第一讲绪论第一节概述流行病学定义:从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从各个时期疾病流行的特点,其研究内容和范围的变化,从而引出定义的变化。
重点介绍目前的流行病学定义及内涵。
第二节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描述、分析、实验及理论流行病学四个方面,简述各个方面的特点。
第三节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流行病学与基础医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的关系流行病学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形成许多流行病学的新的分支和边缘学科。
第四节流行病学的用途结合流行病学定义和病因研究等实例阐明各种流行病学用途,讲解揭示疾病的自然史。
第五节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强调群体观点和比较的观点。
第六节医学生学习流行病学的意义举例讲解流行病学在临床诊疗和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基本素质,能在更高层次上完整地、全面地、系统地分析和解决健康问题。
第二讲病因与病因推断第一节病因的概念和病因模型一、病因的概念二、病因模型三、病因的分类第二节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一、致病因子二、宿主三、环境第三节病因研究的基本方法一、描述性研究二、分析性研究三、实验性研究四、病因研究应用实例第四节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一、假设演绎法二、Mill准则第五节因果关系的推断一、疾病与因素关联的形式二、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三、因果推断应用举例第三讲疾病的分布第一节疾病频率的测量指标一、率和比二、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患病率、感染率、续发率三、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等四、残疾失能指标:病残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第二节疾病流行强度一、散发二、暴发三、流行第三节疾病分布的形式一、人群分布特征二、时间分布特征三、地区分布特征四、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的综合描述第四讲描述性研究第一节概述一、概念二、种类与特点三、用途第二节现况研究一、概述1、基本概念:横断面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患病率研究(Prevalence study)2、研究特点3、研究类型与用途:普查(Census)、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二、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1、明确调查目的和类型2、确定研究对象3、确定样本量和抽样方法4、资料的收集5、资料的整理与分析6、常见偏倚及其控制7、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第三节生态学研究1、概述2、类型3、优缺点第五讲队列研究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二、队列研究的原理三、队列研究的特点和用途四、队列研究的种类(模式图)第二节队列研究的实例第三节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一、确定研究目的二、确定研究因素三、确定研究结局四、确定人群五、样本含量的估计六、资料收集与随访第四节队列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一、率的计算二、效应的估计第五节队列研究的主要偏倚及控制第六节队列研究的优缺点第六讲病例对照研究第一节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第二节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一、病例与对照不匹配二、病例与对照匹配三、病例对照研究的衍生类型第三节研究实例第四节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一、病例对照研究的一般步骤二、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第五节病例对照研究的数据资料整理与分析一、资料的整理二、数据的分析第六节病例对照研究的偏倚及其控制一、选择偏倚二、信息偏倚三、混杂偏倚第七节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优点与局限性的比较第七讲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第一节误差与研究的真实性一、导言二、误差第二节偏倚一、偏倚的概念;二、偏倚的方向和分类三、偏倚的控制第八讲传染病流行病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传染病的传染过程第三节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一、传染源二、传播途径三、人群易感性第四节疫源地及流行过程一、疫源地二、流行过程第五节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一、自然因素二、社会因素第六节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一、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策略二、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措施第九讲疾病预防与控制第一节疾病的预防策略一、在宏观水平上制定预防策略二、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第二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一、传染病的预防二、传染病的控制与管理第三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措施一、概念与特点二、应急预案主要内容与程序第四节慢性病的预防措施一、疾病自然史和三级预防的关系二、疾病的三级预防第五节疾病监测一、定义、目的和种类二、相关概念三、检测系统四、疾病检测的基本步骤五、现代信息技术在流行病学监测中的应用六、行为学监测和二代监测第十讲医院感染第一节医院感染概述介绍医院感染定义、分类、特殊性第二节医院感染的流行过程流行过程的三环节、类型和特征第三节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管理的组织机构、监测、预防与控制。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流行病学》教学大纲(供公共卫生管理专业用)一、课程任务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中的一门主导课程,也是预防医学各学科的方法学基础。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实习、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流行病学的意义,研究范围和工作任务;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研究方法;能够运用流行病学的观点和方法,开展病因研究,社区预防保健服务,人群健康和疾病调查,以及预防效果评价工作。
二、课程目标1.了解流行病学发展的概况、流行学与临床、基础医学的关系、流行病学的用途。
2.熟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观点。
3.掌握疾病分布的基本规律和描述疾病分布的指标。
4.掌握流行病学主要研究方法的应用。
5.熟悉临床疗效和疾病预后研究的方法、诊断试验的评价方法。
6.掌握病因研究和病因推断的方法。
7.掌握流行病学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措施。
8.掌握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控制措施。
9.掌握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原则、处理措施。
10.熟悉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预防控制、药物不良反应的流行特征和预防策略措施。
11.了解询证医学和系统综述的基本概况、医学文献阅读与评价的方法。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以预防为主的思想,运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及方法,客观地、定量地描述各种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与疾病联系强度,了解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并获得对健康与疾病本质的认识,进一步指导医疗预防的实践与社区卫生保健的实施。
三、教学时间分配学时数教学内容理论实践合计一、绪论 4 4二、疾病的分布 6 6三、描述性研究 6 6四、队列研究8 8五、病例对照研究8 8六、临床疗效和疾病预后研究 4 4七、诊断试验的评价 6 6八、病因与病因推断8 8九、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 4 4十、传染病流行病学8 8十一、疾病预防与控制8 8十二、医院感染 4 4十三、药物不良反应 4 4十四、询证医学及系统综述 4 4十五、医学文献的阅读与评价 4 4机动 4 4合计90 90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五、大纲说明(一)本教学大纲主要供公共卫生管理专业教学使用,总学时为9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86学时,机动4学时。
流行病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大纲(Epidemiology)一、课程说明:【课程ID】201071【课程修习类型】专业核心课【学分数】3 分【适用专业】健康管理专业【开课学院】健康管理学院【建议修读学期】三秋【学时数】总学时(课内理论、实验学时;课外学时)48(33/15;82)【先修课程】卫生统计学(201068)、临床医学概论II(200038)1.课程介绍:(1)中文介绍流行病学是从群体水平出发,以卫生统计学方法为基础,研究人类疾病和健康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近年来,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完善,已广泛应用于医学多个领域,在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防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常用的流行病、卫生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健康的因素,学会开展疾病和健康人群的调查和实验研究,为卫生政策和卫生规划制定提供流行病学资料。
(2)英文介绍Epidemiology is a science which research the distribution andinfluence factors of disease and health situation in population, and also research the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of preventing diseases and promoting health. Recently, epidemi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each medicaldiscipline and becomea basic subject in modern medicine for its viewpoint of emphasizing field and population, as well as the subjectcharacteristics of strict logical thinking.Though systematic theoretic teaching and practicing, to helpstudents comprehensively master the basic concept, theory and researchmethod of epidemiology, so as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developing medical research, exploring etiology and promoting health.2.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章次内容总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实践学时一绪论 2 2二疾病的分布 2 2三描述性研究 5 2 3四队列研究 5 2 3五病例对照研究 6 3 3六实验流行病学 4 3 1七筛检 4 1 3八偏倚及其控制 1 1九病因与因果推断 3 2 1十预防策略 1.5 1.5十一公共卫生监测 1.5 1.5十二传染病流行病学 3 3十三伤害流行病学 1.5 1.5十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 2.5 1.5 1十五精神卫生流行病学 1.5 1.5十六分子流行病学 1.5 1.5十七药物流行病学自学十八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 1.5 1.5十九系统综述和Meta 分析 1.5 1.5二十恶性肿瘤自学二十一心血管疾病自学二十二糖尿病自学二十三流行性感冒自学二十四病毒性肝炎自学二十五感染性腹泻自学二十六性传播疾病自学二十七结核病自学二十八地方病自学合计48 33 153、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常用的流行病、卫生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健康的因素,学会开展疾病和健康人群的调查和实验研究,为今后开展医学科研、探索病因、促进健康奠定基础。
专业流行病学大纲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Epidemiology第一章绪论1、掌握流行病学定义、基本原理和特点;流行病学的方法学分类;流行病学研究的特征与重要观点;流行病学的用途。
2、熟悉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以及流行病学发展历史。
3、了解现代流行病学的进展。
重点:定义与方法学分类;流行病学的特征与用途第二章疾病的分布1、掌握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相对性指标及其用途。
2、熟悉疾病流行强度描述的专用术语,如散发、爆发等基本概念。
3、了解疾病分布的形式与疾病负担的描述。
重点内容:发病指标与死亡指标。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1、掌握现况调查、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概念;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2、熟悉现况调查的设计要点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3、了解现况调查的特点及用途;生态学研究的概念、方法、应用及优缺点;了解个案调查的概念、用途及调查方法。
重点与难点:重点内容为抽样调查研究,其难点为抽样方法的特点与样本含量估计。
第四章队列研究1、掌握队列研究方法的原理、设计要点、资料分析方法与可能出现的偏倚。
2、熟悉队列研究的特点与研究类型,以及样本含量的估计。
3、了解队列研究的随访与质量控制方法。
重点内容: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其中难点内容为发病密度的估计与效应评价。
第六章流行病学实验研究1、掌握流行病学实验研究方法;掌握流行病学实验的优缺点。
2、熟练掌握流行病学实验的设计、实施、资料收集和分析。
3、了解流行病学实验质量控制与伦理学问题。
重点内容:研究对象的选取、样本的大小、随机分组、对照的选择、盲法的应用。
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目的要求】1、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和类型,掌握病例、对照和变量的选择,掌握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方法,2、了解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及其防止,了解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教学内容】1、基本原理2、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3、实例4、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5、实施病例对照研究应考虑的问题6、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7、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及其防止8、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优点与局限性。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导言:流行病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群健康与疾病分布、发生、流行规律以及相关因素的学科,在医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为了更好地进行流行病学教学,本文将为流行病学教学制定一份大纲,旨在提供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评估方式等指导,以便教师和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教学框架。
一、教学目标流行病学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 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设计和方法;3. 能够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健康问题的研究与分析;4. 了解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1 流行病学定义和范畴1.2 流行病学的发展历程1.3 流行病学在健康问题中的作用2.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设计和方法2.1 流行病学研究的类型与研究设计2.1.1 受试者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2.1.2 生态学研究2.1.3 实验研究2.2 流行病学研究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2.2.1 流行病学调查问卷设计2.2.2 流行病学数据分析方法3. 健康问题的流行病学研究和分析3.1 流行病学在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3.1.1 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3.1.2 传染病的流行模式与变异3.2 流行病学在非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3.2.1 非传染病的危险因素与流行趋势3.2.2 非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预防策略4. 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4.1 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管理中的作用4.1.1 疫情监测与防控措施4.1.2 健康政策制定与干预措施4.2 流行病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4.2.1 流行病学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意义4.2.2 流行病学在药物疗效研究中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流行病学的基础知识。
2. 小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和解决健康问题,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
3. 实践实习:安排学生参与流行病学调查和数据分析实践,提升其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
流行病学 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总学时:84 学时分配:讲课54 实验30适用专业:预防医学课程类型:考试二、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它在预防疾病、维护和促进人群健康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流行病学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流行病学的系统学习,使学生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和树立流行病学的研究思维;初步具备利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和技术开展疾病和健康调查的能力;初步具备分析、解释流行病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数据资料的能力;初步具备利用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卫生政策、卫生管理、卫生规划和疾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的制定的能力。
其总任务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公共卫生的整体性、群体观点及预防为主的思想,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观点,使学生能适应新时期预防医学工作方针的需要,为人民的健康服务。
三、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1.绪论(4学时,讲授)流行病学定义、研究特征、方法和用途(掌握);流行病学史简介,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本学科发展的展望(了解)。
2.疾病的分布(3学时,讲授)疾病的发病、患病和死亡频率测量指标的计算和用途,散发、流行、大流行、暴发等概念,疾病的三间分布(掌握);疾病、伤残频率指标计算和用途、移民流行病学基本概念(了解)。
3.描述性研究(3学时,讲授)现况调查中抽样调查方法及资料基本分析方法,普查、生态学研究概念(了解)。
4.筛检(3学时,讲授)筛检及筛检的评价、筛检试验与诊断试验评价(掌握)。
5.队列研究(4学时,讲授)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设计原理、用途、实施过程、人年计算,RR、AR、AR%、PAR%的概念和意义及常见偏倚和控制(掌握);队列研究的分类及目的以及优缺点(了解)。
6.病例对照研究(4学时,讲授)病例对照研究的原理、用途、实施过程、不分层次资料的分析方法,相对危险度、病因分值,常见偏倚的来源及控制(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衍生研究类型、分层资料和等级的分析方法(了解)。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是人类和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学科,课程内容中的方法学应用非常广泛,许多相关学科涉及到调查设计,资料获取和数据资料的分析和解释,都需要以流行病学方法为基础。
此外,在公共卫生实践中开展疾病防治现场工作,也需要流行病学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及预防为主的观点,了解流行病学在预防医学和整个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掌握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现代流行病学一些新概念和新的分支,提高学生应用流行病学方法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有三种要求,即:掌握的内容、熟悉的内容和了解的内容。
“掌握部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深讲透,使学生深刻理解、记忆并融会贯通;“熟悉部分”教师要详细讲解,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解部分”教师可作一般介绍也可鼓励学生自学,以扩大学生知识面。
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应用流行病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材及参考书(一)教材詹思延主编.《流行病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二)参考书[1]谭红专主编.《现代流行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年[2]叶冬青主编.《流行病学进展》第13卷.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3]詹思延主编.《流行病学进展》第12卷.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4]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国标准刊号:ISSN0254-6450, CN11-2338/R[5]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国标准刊号:ISSN0253-9624, CN11-2150/R五、课程考核方式(一)考核方式过程考核(考勤、作业),课终考核(闭卷考试)(二)成绩评定办法成绩构成:课终考核成绩×60% + 过程考核成绩×40%六、课外学习要求课外学习(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掌握所学知识,要求在课堂讲授内容的基础上,自学伤害流行病学(3学时)、分子流行病学(6学时)、遗传流行病学(6学时)以及恶性肿瘤(3学时)、糖尿病(3学时)、流行性感冒(3学时)和病毒性肝炎(3学时)等流行病学各论章节,并在课终考核前完成相关章节的习题,同时通过参考书籍的阅读扩大知识面。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学时:32学时,其中课内教学26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
专业:临床医学目的要求:一、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树立从群体角度考虑防治疾病和促进健康的观点。
二、了解和掌握测量疾病分布及确定影响分布的因素的基本方法。
三、了解和掌握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如何识别、评价、处理、预防偏倚,以及正确推理的原理。
四、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通过流行病学讲座,了解社区心血管病人群防治现状和危险因素分布以及我国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内容:包括讲课和课堂实习两部分。
一、讲课:共11章。
二、课堂实习:10学时讲课内容第一章绪论(一)目的要求:掌握流行病学的概念、发展及其应用.(二)学时数:1(三)内容1、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2、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3、流行病学在医学中的地位4、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5、流行病学的应用及举例,疾病控制的人群策略与高危人群策略第二章疾病分布(一)目的要求:掌握疾病分布的概念及其在流行病学中的重要意义,掌握描述疾病分布的常用指标。
(二)学时数:1(三)内容:1、疾病分布的概念(“三”间分布)2、疾病的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不同特征人群间分布3、疾病分布的综合应用(移民研究、出生队列研究)4、描述疾病分布常用指标(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的含义、计算及应用。
正确区分“死亡率”与“病死率”,正确应用“率”和“比”,区分“总率”和“专率”、“粗率”和“调整率”5、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流行病学常用研究方法目的要求:掌握流行病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原理及使用条件,包括横断面调查、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临床试验、现场人群试验第三章横断面调查(一)目的要求:掌握横断面调查的设计、实施、分析的方法及结果的正确解释,抽样的概念和方法。
(二)学时数:2小时(三)内容:1、横断面调查概念、分类及应用2、抽样调查与抽样方法、样本含量估计3、调查设计:包括目的、假设、对象、内容、方法、指标、资料收集方法、质量控制、组织、人员培训、经费预算、调查表设计、数据分析方法等4、调查的实施与数据的分析5、优缺点6、横断面调查应注意的问题第四章疾病的筛检(一)目的要求:了解筛检的应用,掌握筛检试验的评价方法(二)学时数:2(三)内容:1、疾病自然史的概念,疾病自然史与分级预防的关系2、筛检的概念及其与诊断试验的区别3、适合筛检的疾病标准4、筛检试验的评价及评价指标,包括真实性(敏感性、特异性、似然比)和可靠性(一致性、kappa),筛检试验界值的确定5、筛检项目的评价及评价指标,包括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项目敏感性、特异性、成本效益评价、影响阳性预测值的因素6、复合筛检介绍7、筛检评价时可能的偏倚8、筛检的组织9、筛检的利弊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一)目的要求: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实施、分析的方法,比值比(OR)的含义、计算方法及解释(二)学时数:2(三)内容:1、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发展史与应用实例2、研究设计:包括目的、假设、对象、暴露资料收集方法、数据分析方法等3、病例和对照的选择(入选和除外标准)、研究对象的来源、匹配的概念、样本含量估计、检验效率估计4、暴露信息的收集:包括问卷调查、测量、查阅记录、现场观察5、数据分析:暴露与疾病之间是否存在联系、联系的强度及统计学推断6、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7、注意事项第六章队列研究(一)目的要求:掌握队列研究的设计、实施、分析的方法,相对危险性(RR)的含义、计算方法及解释(二)学时数;2(三)内容:1、队列研究的概念及应用实例,分类(前瞻性、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区别2、研究设计:包括目的、假设、队列的组建、暴露评价、数据分析方法等RR值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3、研究步骤:提出假设、组建队列、样本含量估计、评价暴露、结局随访、数据分析等4、数据分析:人年数的概念、人年数疾病率的计算、相对危险性和归因危险性的含义及估计、归因危险性的意义及估计、标化死亡比的概念及估计5、优缺点6、注意事项第七章流行病学实验(一)目的要求,掌握流行病学实验研究设计的基本原理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了解人群现场实验和干预效果评价;(二)学时数:2(三)内容;1、流行病学实验研究的概念、发展史及应用2、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设计与实施,包括①目的,②研究对象入选和除外标准,及知情同意,③对照的意义、分类及原则,④随机化分组的意义及方法,⑤盲法的意义,⑥安慰剂使用原则及意义,⑦干预的实施,⑧结局指标及副作用的随访,⑨期中评价、及依从性,⑩数据分析及结果评价第八章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及效应修饰(一)内容要求:了解误差、偏倚、效应修饰的概念,及其识别、评价与控制(二)学时数:2(三)内容:1、抽样(随机)误差与系统(非随机)误差(偏倚)的区别2、偏倚的概念及分类(选择、信息和混杂偏倚)3、各种偏倚的来源、识别、评价及控制方法4、效应修饰的概念及评价,效应修饰与偏倚的区别与联系第九章病因概念及流行病学因果推断(一)目的要求:掌握现代病因、危险因素的概念及因果推断原则(二)学时数:2(三)内容1、研究病因的意义2、对病因认识的历史演化,危险因素的概念3、发生疾病的基本条件,因果链、病因网、流行病学三角,充分病因和必需病因4、分析慢性病病因时需注意的问题5、病因研究方法及病因研究的逻辑思维6、病因研究中的因果推断的步骤及原则,包括①因果推断步骤,②统计学联系的判断,③虚假的联系的判断,④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判断,⑤因果联系判断几条准则等第十章流行病学方法应用讲座(1)(一)目的与要求:了解我国心血管病社区人群防治现状及危险因素分布(二)学时数:2(三)内容1、MONICA监测计划简介2、安贞医院心血管病社区人群防治工作介绍第十一章流行病学方法应用讲座(2)(一)目的与要求:了解我国传染病预防控制现状(二)学时数:2(三)内容1、我国传染病控制基本原则与方法2、传染病疫情报告信息系统课堂实习内容实习一从疾病的群体现象来分析疾病的可能传播途径和原因(一)内容:阅读John Snow论霍乱一文,讨论该文的历史意义及对今天病因研究的启发(二)要求:学习如何从疾病的群体现象(分布)来分析疾病的可能病因及传播途径,并预防和控制疾病(三)学时数:1实习二疾病分布的描述(一)内容:2003年SARS暴发疫情的资料分析(二)要求1、通过对SARS暴发初期疾病分布的分析,学习快速追溯传染源和可疑传播途径的方法。
流行病学大纲
流行病教学大纲流行病学教学大纲一、性质、目的与要求(一)性质: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中的一门主导专业课程,也是现代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
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各学科中,凡涉及专业问题的调查设计、资料的获取和数据资料的分析及其解释,都要以流行病学方法为基础。
他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口腔医学、妇幼保健等专业的必修课程。
流行病学应用广泛,涉及面宽,几乎涉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医学科学的各主要学科。
流行病学是伴随卫生统计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以及传染病学发展的。
现在除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外,与社会医学、心理学及一系列预防医学,也包括卫生管理学建立密切联系。
在非传染病研究上与病理学、生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临床医学相应各科及预防医学有关学科关系密切。
研究健康流行病学与生理学、生化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等有关。
本课程为考试课。
(二)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掌握流行病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流行病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并了解相应的扩展知识和新进展知识,为学习预防医学各类卫生专业课程奠定流行病学理论基础,也为今后在卫生防疫实际工作中或其他有关学科中运用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奠定基础。
(三)教学要求:1、基本理论理论课教学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突出教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详细讲授和解释,同时注意教授一定比例的扩展知识、新进展知识和实际应用知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拓思路、启发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内容精练,条理清楚,合理使用教学设备和教具。
也可根据本章节的特点规定学生必要的自学内容。
2、基本技能实习课主要对学生进行流行病学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重点掌握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组织与方法(一)讲课根据教学进度的安排和教办的要求组织教研室全体教师进行教学分工,及时拟出和上报教学计划。
教师梯度要合理,并设置AB角做较长远的安排,理论课教学高级职称医师授课率达到60%以上。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供预防医学专业使用)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流行病学既是一门方法学,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等领域。
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根据本科教学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的原则,流行病学着重培养学生的流行病学群体思维的观点,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今后的疾病预防工作奠定基础,并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以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人群健康问题。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并正确运用这些基本理论知识解决预防保健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有5%左右的大纲外内容。
本大纲的配套使用教材是卫生部规划教材《流行病学》第六版(李立明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流行病学教学总学时为99学时(其中理论学时63学时,实验学时36学时),共分二十二章。
本课程大体分为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第一章到十八章,主要内容为绪论、疾病的分布、描述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研究的真实性与病因推断、筛检、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传染病流行病学、慢性非传染疾病流行病学、伤害流行病学、突发事件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药物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等;第二部分从十九章到二十二章,主要内容为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性传播疾病、结核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三号黑体字)二、学时分配表三、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4学时)[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流行病学概念;2. 传统流行病学与现代流行病学的发展及特点;3. 流行病学研究范围及应用。
熟悉:1.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2. 流行病学的特征。
了解:1.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2.流行病学的展望;3.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重点]1. 流行病学概念;2. 流行病学的特征。
[难点]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2.流行病学研究范围及应用。
[教学时数] 4学时[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流行病学的定义:定义的演变、现代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三个阶段---学科形成前期、学科形成期、学科发展期。
2.重点讲解: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基本原理、实际应用:疾病的分布特点;病因及影响流行因素;诊断疗效判定,选择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价;疾病预防控制的对策与措施;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观察、实验、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流行病学的特征。
3.一般讲解: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我国流行病学发展。
第二章病因与病因推断(4学时)第一节病因的概念[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掌握病因的定义;熟悉:1.常见的病因模型了解:1.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重点]1. 病因的定义。
[难点]1. 常见的病因模型。
[教学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病因的定义、病因模型:生态模型、疾病因素模型、病因网模型。
2.重点讲解:病因模型3.一般讲解:因果联系方式、寻找病因的条目指南:1宿主因素;2 环境因素;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
第二节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l准则。
熟悉:1.假设演绎法。
了解:1.因果实验中的对照法则。
[重点]l准则[难点] 1.假设演绎法1.假设演绎法。
[教学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Mill准则:求同法、求异法、同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2.重点讲解:Mill准则。
3.一般讲解:假设演绎法;因果实验中的对照法则。
第三节统计学关联到因果关联[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因果关联。
熟悉:1.统计学关联[重点]1.因果关联。
[难点]1.统计学关联与因果关联判断过程。
[教学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因果关联:间接因果关联;直接因果关联。
2.重点讲解:统计学关联到因果关联判断过程。
3.一般讲解:统计学关联。
第四节因果关联判断标准掌握:1. 常用因果推断的标准。
熟悉:1.病因推断标准的发展。
了解:1.病因推断标准应用举例[重点]1.常用因果推断的标准。
[难点]2.常用因果推断的标准。
[教学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常用因果推断的标准:关联的时间顺序、关联的强度、关联的可重复性、关联的合理性、研究的因果论证强度。
2.重点讲解:常用因果推断的标准:3.一般讲解:病因推断标准的发展;病因推断标准应用举例。
第三章疾病的分布(4学时)第一节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 发病指标(发病率、发病专率)、患病指标(患病率)、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
熟悉:1.罹患率;2.感染率;3.残疾率。
了解:1.残疾失能的指标。
[重点]1. 发病指标;2.患病指标(患病率);3. 死亡指标。
[难点]1.残疾指标。
[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发病指标(发病率、发病专率、罹患率、续发率);患病指标(患病率);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
2.重点讲解:发病指标、患病指标、死亡指标。
3.一般讲解:残疾指标。
第二节疾病流行强度掌握:1.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
[重点]1.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
[难点]1.散发、爆发的区别。
[教学时数] 0.5学时[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散发、爆发、流行。
2.重点讲解:散发、爆发、流行。
3.一般讲解:大流行。
第三节疾病分布形式[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疾病分布概念;2.疾病分布的形式。
熟悉:1.三间分布特征。
了解:1.三间分布综合描述;2.移民流行病学。
[重点]1. 疾病分布的形式: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难点]疾病分布的形式综合描述[教学时数] 1.5学时[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疾病分布的形式:人群分布特征(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种族、宗教、婚姻与家庭、流动人口);时间分布特征: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趋势。
2.重点讲解:人群分布特征;时间分布特征。
3.一般讲解:地区分布;疾病的分布的综合描述。
第四章描述性研究(4学时)第一节概述[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现况研究的概念;2.现况研究的特点;3.现况研究的种类;4.普查的概念;5.普查的优缺点;6.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熟悉:1. 现况研究的目的;2. 普查的目的;3. 抽样调查的概念;4. 抽样调查的基本要求。
了解:1.开展普查必备的条件;2.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重点]1.现况研究的概念;2.现况研究的特点;3.现况研究的种类;[难点]1.普查的优缺点;2.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内容]1.详细讲解:现况研究的概念;现况研究的特点;现况研究的种类(普查、抽查);普查的概念;普查的优缺点;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2.重点讲解:现况研究的特点;现况研究的种类(普查、抽查)。
3.一般讲解:开展普查必备的条件;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研究设计与实施[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样本的抽样方法;2.样本大小的估计;3.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几种偏倚;4.现况研究的资料分析;5.现况研究的优缺点。
熟悉:1. 防止产生偏倚的措施;2.调查表的设计。
了解:1.现况研究实施的步骤;2.确定研究的对象;3.确定收集资料的方法。
[重点]1.样本大小的计算方法2.普查、抽查的特点;3.样本大小的估计;4.现况研究的资料分析;5.现况研究的优缺点;6.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几种偏倚[难点]1.样本大小的估计;2.抽样方法;3.调查表的设计。
[教学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1. 详细讲解:现况研究实施的步骤;确定研究的对象;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抽样方法: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几种偏倚选择偏倚;信息偏倚;现况研究的资料分析;现况研究的优缺点;2. 重点讲解:样本大小的估计;抽样方法;调查表的设计;现况研究的资料分析;现况研究的优缺点。
3. 一般讲解:确定收集资料的方法;防止产生偏倚的措施。
第三节研究实例(举例)第四节生态学研究[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生态学研究的概念;2.生态学研究的目的;3.方法。
熟悉:1.资料分析方法;2.生态学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了解:1.生态学谬误;2.生态学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重点]1.生态学研究的概念;2.生态学研究的目的;[难点]1.生态学比较研究;2.生态趋势研究的定义及研究目的。
[教学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1. 详细讲解:生态学研究的概念、目的、生态学比较研究;生态趋势研究的定义及研究目的;资料分析方法。
2. 重点讲解:生态学比较研究;生态趋势研究的定义及研究目的;资料分析方法。
3. 一般讲解:生态学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生态学谬误。
第五章队列研究(4学时)第一节概述[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队列与队列研究的定义;2.基本原理与目的。
熟悉:1.研究的类型。
了解:1.不同研究类型的选用原则。
[重点]1.队列与队列研究的定义;2.基本原理与目的。
[难点]1.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双向性队列研究定义及适用条件。
[教学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1. 详细讲解:队列与队列研究的定义;基本原理与目的;暴露;固定队列;动态人群。
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
2. 重点讲解:基本原理与目的;暴露;固定队列;动态人群。
3. 一般讲解:双向性队列研究定义及适用条件。
第二节研究实例(略)[教学时数] 0.5学时第三节研究设计与实施[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暴露人群的选择;对照人群的选择;2.暴露及对照人群的选择原则;3.确定队列大小。
熟悉:1.资料收集与随访随访对象;2.随访方法;3.随访内容;4.观察终点和终止时的确定。
了解:1.样本计算公式;2.确定队列大小需考虑的问题。
[重点]1.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暴露人群的选择;对照人群的选择;2.暴露及对照人群的选择原则;3.确定队列大小。
[难点]1.样本计算公式;2.确定队列大小需考虑的问题。
[教学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1. 详细讲解: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确定研究因素;确定研究结局:结局的定义及判定标准;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暴露人群的选择;对照人群的选择;暴露及对照人群的选择原则;确定队列大小;影响队列大小四个参数:一般人群发病率、暴露人群发病率、显著性水平、把握度。
2. 重点讲解:3. 一般讲解:样本计算公式;确定队列大小需考虑的问题:抽样方法、暴露与非暴露组的比例、失访率;资料收集与随访随访对象;随访方法;随访内容;观察终点和终止时的确定。
第四节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人时的计算;2.率的计算与显著性检验;3.效应的估计。
熟悉:1.各种率的应用条件。
了解:1.剂量反应关系的分析。
[重点]1.人时的计算;2.率的计算与显著性检验;3.效应的估计。
[难点]1.人时的计算;2.效应的估计。
[教学时数] 1学时[教学内容]1. 详细讲解:队列研究的资料整理与分析:人时的计算;率的计算与显著性检验;效应的估计。
2. 重点讲解:队列研究的资料整理与分析。
3. 一般讲解:基本整理模式(四格表)。
第五节常见偏倚及其控制[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队列研究常见偏倚的种类;2.混杂偏倚的控制;熟悉:1.常见偏倚的预防。
了解:1. 常见偏倚的原因;[重点]1.队列研究常见偏倚的种类;2.混杂偏倚的控制;[难点]1.常见偏倚的控制。
[教学时数] 0.3学时[教学内容]1. 详细讲解:队列研究常见偏倚的种类:选择偏倚;失访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2. 重点讲解:混杂偏倚的控制方法。
3. 一般讲解:常见偏倚的预防。
第六节优点与局限性[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 队列研究的优点;2. 队列研究的局限性。
熟悉:无了解:无[重点]1. 队列研究的优点;2. 队列研究的局限性。
[难点]1.队列研究的局限性。
[教学时数] 0.2学时[教学内容]1. 详细讲解:队列研究的优点:时间顺序合理、可以计算发病或死亡率、无回忆偏倚。
2. 重点讲解:队列研究的优点。
3. 一般讲解:队列研究的局限性:耗人力、物力、财力;易产生失访偏倚;分析复杂;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
第六章病例对照研究(4学时)第一节基本原理[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1.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2.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