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探究型课程教学设计
五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
五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一、教案背景及目标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性学习逐渐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问题引导和自主探索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旨在引导五年级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科学研究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主题:我身边的自然现象2. 教学目标:- 了解并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培养学生观察、提问、实验和总结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段视频或图片展示一些身边的自然现象,如降雨、日落等,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并引导他们提出问题。
2. 学习研究方法(10分钟)介绍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如观察、提问、实验和总结。
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明确每个步骤的操作流程,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3. 小组合作展开研究(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已经出现的自然现象进行研究。
鼓励学生以问题为导向,通过观察、提问和实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4. 实验设计与实施(50分钟)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实验设计,并进行实施。
老师可以提供简单的实验器材和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
同时,教师要注意课堂秩序的维护,确保学生的安全。
5. 结果总结与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完成实验后,进行结果总结和展示。
学生可以通过口头陈述、展板、PPT等形式,向全班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发现。
6. 研究成果评价(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研究性学习教案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参与程度、实验设计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
通过观察、记录和口头评价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本教案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材料;-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适量的学习资源和参考资料;- 引导学生积极合作,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问和探索的勇气。
小学五年级科学探究教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探究教案教学目标: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教学内容:水的存在形态及其变化教学重点:了解水的存在形态以及水的变化过程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观察和推理,掌握水的存在形态和水的变化规律教学准备:1. 彩色图画:表示水的不同存在形态,如液态、固态和气态。
2. 温度计、冷热水、杯子、冰块、锅等实验器材。
3. 学生实验报告单。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过去学过的相关知识。
例如:“你们小时候是否曾玩过水泥?”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补充:“水泥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引导:“那现在我们来看看水的其他形态。
”第二步:呈现教学内容(10分钟)教师通过彩色图画展示水的液态、固态和气态的样子,并介绍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存在形态变化。
教师可以配以简单的实例,如水变成冰、水蒸发等。
第三步:开展实验(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
每组学生配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题目为:“当水受到加热和冷却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结果讨论和总结。
第四步: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例如,当水受到加热时,温度升高,水会变成蒸汽;当水受到冷却时,温度下降,水会变成冰。
第五步:概括学习内容(5分钟)教师让学生概括学习到的内容,并进行简单的回顾。
例如,水的存在形态有液态、固态和气态;水的存在形态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第六步:小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作业。
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水的存在形态和变化过程的小文章。
教学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开展探究活动,如观察其他物质的存在形态和变化规律,了解更多科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画、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方式,激发了学生对水的存在形态和变化规律的兴趣和好奇心。
关于五年级的科学教学设计
关于五年级的科学教学设计引言:科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探索世界的年龄段,对于新鲜事物和知识充满好奇心。
因此,在五年级的科学教学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
本文将针对五年级的科学教学进行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科学课程。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进行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形成假设并进行验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3.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和实验,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科学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基于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以下是一些适合的科学教学内容:1. 动物植物的生长过程: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种子萌发、生长、繁殖等过程,让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生命周期和生长条件。
2. 声音的传播: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机制进行探究。
3. 水的循环过程:通过观察水在大气、地表和地下的循环过程,让学生了解水的循环原理及其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
4. 电路和电流:通过实验和模型搭建,让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电流的产生和流动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和动手能力。
5.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其对生物和环境的影响,以及与空气相关的现象和常识。
三、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实验观察、讨论和总结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和共同探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实践活动:通过实验和观察现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科学实验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4. 归纳总结: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归纳总结实验结果和科学原理,培养他们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探究型学习教学设计模板
探究型学习教学设计模板1.通用教学设计模板 (2)2.基于网络的探究型学习(WebQuest)教学设计模板 (7)3.微型探究式学习(MiniQuest)教学设计模板 (8)4.研究型学习教学设计模板 (9)5.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单元计划模板 (10)1 / 1111.通用教学设计模板问题(项目)的主题设计者单位(学校)学科领域适合年级课程标准所需时间概述(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特征)学习目标(任务、成果)学习策略(情境、模式、方法)学习资源(材料、工具)学习活动(过程、结构)学习建议(必要时填写)学习评价(范例、量规)其他要说明的事项(致谢)设计模板的填写方法:(1)问题(项目)的主题“主题”应该是学习中要解决的问题(或研究项目)的集中表述,通过该表述使学习者清楚地认识到当前的学习任务。
为此,主题的表述应明确、简洁,不会产生歧义或模棱两可。
(2)概述栏本栏中填写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特征的分析结果。
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内容应该以问题为中心,以任务驱动方式进行学习。
在学习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列出解决该问题所需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其类型,以及该知识体系的结构,为学习策略的设计提供依据。
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除了一般特征和初始能力外,要更加注意分析学习者的信息素养。
要详细了解学习者对信息的意识、态度,对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者个体当前具备的学习环境状况。
经过详细、认真地调查和分析得出结果,才能保证学习策略设计的可行性。
(3)学习目标栏客观主义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目的是获取知识;而建构主义2 / 112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目的是建构有意义的知识体系(即知识意义的建构——理解)。
实际上,学习目标是多元结构的。
它既有知识的获得,又有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升华。
就知识学习而言,既有对知识意义的理解,同时也有低层次的记忆,以至高层次的应用和创新。
因此,在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中,学习目标的表述除了选用行为动词外,更多地用任务的描述或学习成果的取得来表示。
小学五年级科学探索教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探索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科学探索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掌握科学探索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准备课件、实验工具、实验材料、图书馆参考资料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进行过哪些科学探索呢?”2.科学探索的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科学探索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探索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3.科学探索的步骤和方法(15分钟)教师列举几个常见的科学探索问题,并引导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例如,观察、提出问题、假设、实验验证等。
4.小组合作实验(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科学问题进行探索,并记录实验过程、结果和结论。
5.结果分享和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科学探索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6.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索的方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或者延伸至科学领域的其他知识。
7.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2.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实验中的实验设计、记录和总结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了科学探索的过程,提高了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验设计的合理性,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探究资源。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通用4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通用4篇)小学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1一、学情分析通过上个学期的接触和了解,我发现五年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是特别高,科学基础也比较薄弱,但是他们对科学课还是有很浓厚的兴趣的,而且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乐于操作。
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
有些同学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学期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由于本学期探究的多是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规律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
比如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设计控制变量实验;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学生还将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总之,新的内容,将引导学生们开展更为丰富多彩的过程与方法活动。
二、教材分析1、整体概述:本册学习内容由“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每个单元教学约需10课时。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小学数学教案探究法
小学数学教案探究法
主题:探究法
授课对象:小学生
课时: 1节课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探究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探究法;
2. 如何运用探究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探究法在数学领域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讲义和教案;
2. 小组活动的材料;
3. 实际问题的案例。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你有没有遇到过需要通过探究来解决的问题?探究法是什么意思呢?
2. 探究法的介绍(10分钟)
讲解探究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探究法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3. 小组活动(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组分配一个实际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探究法来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4. 分享成果(10分钟)
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5.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法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学生对探究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培养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探究法的应用范围,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小学数学教案学生探究
小学数学教案学生探究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相乘数的概念,并能通过实际例子探究相乘数的规律;
2. 能够灵活运用相乘数的规律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实物例如小球、饼干等,以及带有相乘数的算式卡片;
2. 学生准备纸笔,用于记录实验结果和思考。
教学过程:
1. 开场导入:教师出示一组相乘数的算式,例如3×5,让学生体验用加法计算相乘数的过程;
2. 实验探究:教师将一定数量的小球分成若干组,每组放置相同数量的小球,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相乘数的规律;
3. 讨论总结: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相乘数的规律,并举出实际例子进行验证;
4. 拓展应用:教师出示一些有趣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相乘数的规律进行计算;
5. 温故知新: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相乘数的特点和运算方法。
教学反思:
1.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掌握相乘数的规律?
2.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是否能够灵活运用相乘数的方法?
3. 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是否能够积极思考和交流?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例子,进一步探究相乘数的规律;
2. 学生可以找出更多有趣的应用题,巩固相乘数的运算方法;
3. 学生可以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思考,互相学习和提高。
小学五年级科学观察教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观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够了解科学观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能够掌握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 能够运用科学观察的方法进行实际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示范实验器材、展示实物等;2.学生准备:学习用品(笔、纸)、观察记录表格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 教师用示范实验或展示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观察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科学观察?为什么科学观察很重要?第二步:讲解1. 通过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科学观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解释科学观察的步骤:提出问题、制定假设、进行观察、记录数据、得出结论、提出新问题。
3. 强调观察的客观性,即要观察真实、准确并详细记录观察到的事物。
第三步:实践操作1. 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观察对象(如植物的生长、昆虫的行为等)。
2. 学生在小组内根据科学观察的步骤进行实际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3.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第四步:总结1. 学生将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回答观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结果与假设的符合程度,进一步加深对科学观察的理解。
3. 总结科学观察的重要性和学到的知识,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更多的观察。
四、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科学观察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2. 引导学生从科学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新的问题,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评价其对科学观察的理解和实施能力。
2. 学生观察记录表格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对观察结果的总结与分析。
六、板书设计:科学观察教案导入:- 什么是科学观察?- 科学观察的重要性讲解:- 科学观察的步骤实践操作:- 实际观察和记录总结:- 观察结果与假设的符合程度- 科学观察的重要性和学到的知识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科学观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学会了如何进行科学观察实验和记录观察结果。
小学探究型主题课程设计
小学探究型主题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本课程主题相关的核心知识,如基本概念、原理和探究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观察、实验等探究活动,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检索、数据处理等技能,进行有效的研究和表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学科学习的兴趣,激发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2.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团队意识。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知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探究型主题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特点:小学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善于观察和想象,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趣味性、实践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探究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不断提升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以此为基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相关章节,进行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组织。
1. 引入新课:通过趣味故事、生活实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 基本概念:讲解与主题相关的核心概念,如物理现象、生物特性等。
- 原理阐述:阐述主题相关的原理,如科学定律、自然规律等。
3. 探究活动:-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探讨解决方案。
-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等实践活动,验证理论知识。
4. 知识拓展:-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知识延伸:拓展与主题相关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视野。
5. 总结评价:- 知识梳理: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记忆。
- 评价反馈: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了解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小学探究型课程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型课程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小学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探究型课程的教学质量,我校开展了以“探究型课程的有效实施”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对探究型课程的认识,明确探究型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2. 探讨如何将探究型课程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探究型课程的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帮助教师了解探究型课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2. 课堂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探究型课程优秀教学案例,分析其教学特点和方法。
3. 教学研讨:围绕探究型课程的教学问题,开展分组研讨,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
4. 教学设计展示:教师展示自己的探究型课程教学设计,互相评价和借鉴。
5. 教学反思: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撰写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四、活动安排1. 活动时间:为期一个月,每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
2. 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多媒体教室、教师办公室等。
3. 参与人员:全体小学教师。
五、活动实施1. 专家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内容涉及探究型课程的理论基础、教学策略、评价方法等。
2. 课堂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我校优秀教师执教的探究型课程,如科学、数学、语文等学科。
3. 教学研讨:教师围绕探究型课程的教学问题,分组进行研讨,交流教学心得和经验。
4. 教学设计展示:教师展示自己的探究型课程教学设计,互相评价和借鉴,共同提高。
5. 教学反思: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撰写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六、活动成果1. 提高教师对探究型课程的认识,明确探究型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探究型课程的教学水平。
3. 形成一批具有我校特色的探究型课程教学案例,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4.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探索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探究教案
最近,笔者有幸参与了一项关于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探究教案的研究。
之前,笔者一直认为,教案只是老师为了备课需要而制定的一份指导材料,大部分时间都作为一种形式主义的工具存在,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但是,在这次研究中,笔者彻底改变了这种看法。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究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的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选择了最基础的教学工具——教案。
我们认为,如果能够从教案入手,设计出更为有效、科学的教学方法,这将对我们的语文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研究初期,我们深入分析了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
我们发现,当前五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一、知识点过于繁杂五年级下册的语文知识点相对于以往的学习内容来说,已经变得更加细节化了。
学生需要掌握的东西非常多,从基础词汇到句子结构再到篇章的构建,每一个部分都非常重要。
在这些细节面前,很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学习、如何记忆,而教师在进行知识点讲解时也容易淹没在海量的知识之中,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
二、知识点难以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以将不同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化的学习体系。
由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兴趣和思考习惯的限制,他们很难自觉地发现、抓住和利用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种学习方式很容易导致知识点的记忆和运用产生障碍。
以上两个问题导致了学生在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
在制定教案的时候,我们需要将这些问题特别考虑进去。
教案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抓住重点我们在设计教案的时候,选择了一些核心知识点,重点讲解这些知识点的意义和应用方法。
这些核心知识点不但在文本中出现频率较高,而且在强化练习、应用能力培养时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鼓励教师们在讲解时,将重点背景、语法规则和实际应用举例互动结合,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二、联系实际我们在设计教案的时候,重视知识点的联系和实际应用,让学生从生活和实际中发现学习语文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锻炼他们应用知识点的能力。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 探究如何进行信息技
探究如何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自主学习学生情况·本次探究计划针对的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过程➢探究目的➢探究方法➢产生的问题➢解决措施➢评价➢计划安排结束探究目的(1)学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相关知识,能够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让孩子做课堂的主人。
(2)初步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发现问题。
(3)反思经验,进行理论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进行调整课堂教学策略,设计方案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
结束探究方法1.学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相关知识,能够主动把新的教学理念应用于课堂,多措并举,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注重创设情境环节的思考,巧妙创设情境,开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3.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提供机会,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引导让学生展开想象,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创新。
5.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反思,找到更适合自主学习的提高效率的教学方法。
6.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结束产生的问题1.教学条件有限,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的实施。
2.信息技术教师用于探究的时间受到很大限制。
3.受传统的教育形式影响较深,不利于开展自主学习研究。
解决措施1.创建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开展同桌之间的自主合作学习。
2.合理安排时间,可专门计划研究时间为研究提供必要的时间。
3.在信息技术课堂取消应试教育形式,大力开展自主学习。
4.对计算机教室的设备及时维护尽量保证信息技术课的正常开展。
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将结合进行总结评价计划安排探究共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理论研究与学习期利用假期的时间,进行上网搜集有关自主学习方面的相关资料进行学习,并且可以上网观看优秀课程视频。
小学五年级历史探究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教案
小学五年级历史探究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 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重要性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2. 探究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3. 掌握几个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具体内容和相关故事;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重要性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2.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起源和发展;3.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具体内容和相关故事。
三、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探究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认识到古代中国在科技领域的伟大成就。
四、教学难点学生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古代科技发明》;2. 多媒体设备;3. 图片和视频素材。
六、教学过程引入:导入学生对科技发明的思考,并引导他们探究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重要性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探究: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素材,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通过图片和文字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几个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具体内容和相关故事,如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等。
讨论:分组展开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看法和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古代科技发明对当时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发明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与其他小组互动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和分享自己在探究中获得的新知。
总结: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互动,总结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重要性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提醒学生要珍惜科技创新,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课堂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并以小组形式进行汇报。
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方式展示,如图文并茂的海报、口头报告、模型制作等。
八、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在讨论和汇报中的表现,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鼓励他们继续深入研究和思考。
五年级摆的研究课堂导入设计教案
我们来谈谈什么叫做研究课堂导入设计。
研究课堂导入设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开始教授新知识之前所设计的一些导入活动,旨在引出学生的思考和兴趣,预热课堂气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进行研究课堂导入设计呢?下面我们就进行一些实践探讨。
一、主题:健康饮食
针对五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选取与健康饮食相关的话题作为主题。
比如,带上一些食物,如水果、蔬菜、零食等等,在课堂开始前,给学生们展示并让他们尝一尝,再通过一些引导问题,比如该怎么吃、哪些食物是营养价值高的,引导学生们开始思考和讨论。
这样,不仅可以预热课堂气氛,而且也能让学生们在思考中逐渐产生对健康饮食的认识。
二、主题:历史文化
对于历史文化这一主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趣味性”活动。
比如,设计一些历史文化知识竞猜题目,让小组之间进行竞争,以达到学生们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吸收知识的目的。
同时,老师也可以针对知识盲点或易错点进行补充性讲解,让学生们从中深入了解相关的知识点。
三、主题: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是时下非常重要的一种素质,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象征性的活动来引导学生们培养环保意识。
比如,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收集垃圾并分类,再进行展示和讨论,加深了学生们对垃圾分类的理解和意识。
同时,也可以邀请一些环保专家到课堂进行讲解,让学生们在实践和理论中感受环保的“重量级”。
我对五年级摆的研究课堂导入设计的一些实践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实践经验和借鉴意义。
五年级趣味科学教案
五年级趣味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趣味性的科学实验,让学生了解基础的物理和化学知识,例如水的循环、生物链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学会通过实验来验证科学原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他们明白科学就在身边,科学并不神秘。
二、教学内容1. 水的循环: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水是如何在地球上循环的,包括蒸发、降雨等过程。
2. 生物链: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3. 光的折射与反射: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和化学概念,例如水的循环和生物链。
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亲自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教具:水桶、灯泡、镜子、玻璃杯、小型植物等。
2. 多媒体资源:投影仪、教学视频。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科学原理进行讲解,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初步了解。
2. 实验法:学生亲手进行实验,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科学原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导入,问学生:“你们知道雨水来自哪里吗?”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循环问题。
2. 讲授新课: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水的循环、生物链和光的折射与反射等科学原理。
3. 巩固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例如制作简易云雾室来观察水蒸气,或用小型植物制作简易生态瓶来模拟生物链等。
4.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体验。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测试学生对科学原理的理解,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
兴趣探究教案精选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编写优秀的兴趣探究教案是我们职业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一个好的兴趣探究教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些精选的兴趣探究教案,希望能给您的教学工作带来帮助。
一、《小学科技课】探究》这是一篇小学科技课的探究教案。
在这个教案中,我们首先让学生了解的定义、分类、用途和发展历程等基本概念。
我们讨论的优缺点,并让学生分组制作一个简单的模型。
我们展示各组的制作成果,并组织学生评选最佳。
这个教案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制作模型,让他们了解的原理和构造,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中学物理课】探柿吸色彩与波长的关系》这是一篇中学物理课的探究教案。
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先介绍了波长和光谱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柿吸色与波长的关系。
我们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其他因素对柿吸色的影响。
我们让学生思考,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来改进和设计新的柿吸色产品。
这个教案通过实验和设计让学生学会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小学美术课】探究国画的笔法与表现》这是一篇小学美术课的探究教案。
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先让学生了解国画的历史和传统,然后介绍国画的笔法和表现方法。
接着,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让他们模仿和创作国画作品。
我们展示各组作品,并组织学生评选最佳国画作品。
这个教案通过让学生学习国画的历史和传统,了解国画的笔法和表现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了他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一个好的兴趣探究教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
希望以上给大家分享的几个兴趣探究教案能够为您的教学工作带来帮助。
学生探究课教案
学生探究课教案一、简介学生探究课是一种以学生主导、自主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等方式,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教案的构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评价方法、教师角色、学生角色、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流程、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教学反思等方面展开讨论。
二、教案的构建教案的构建是学生探究课的重要基础。
教案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评价方法等要素,并注重灵活性和针对性。
三、教学目标学生探究课的教学目标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知识结构进行科学选择,既要符合课程标准,又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
五、教学方法学生探究课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启发式教学、问题导入、实践操作和合作探究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组织形式学生探究课的组织形式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实践操作、讨论分享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七、评价方法学生探究课的评价方法可以采用个人报告、小组展示、学生互评等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果的评价,并给予及时的反馈。
八、教师角色在学生探究课中,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九、学生角色在学生探究课中,学生要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探索者,积极思考问题、探索答案,并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
十、师生互动学生探究课要注重师生互动,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十一、教学流程学生探究课的教学流程一般包括问题导入、信息获取、实践操作、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十二、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探究课中,学生将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和方法进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东华小学年级五年级指导教师沈照
课题:《身边风能利用》
课题背景:(资源分析、学生分析)
一、资源分析:
1、《身边风能利用》是市编小学五年级探究课程(上册)第一课教学内容,本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人类对风能的利用情况及分析探究所在社区建风力发电场的可行性。同时也是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关于“大力发展包括风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是抢抓世界新一轮能源革命先机的必然要求”的指示精神,更快更好地开发与利用风能为人类造福。
·自由组合,小组人员分工阅读,分析资源,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评价
自由组合
查询资料
四
·flash动画演示:风力提水机、
风力碾米机、风力水车灌溉农田
·提问:利用风能还可以做什么?
·看flash动画演示
·探究风能巧利用
观察思考
探究实践
五
·指导继续:参考网络资源的提示及实验,通过小组讨论,创造性想象与设计“风能是转化为电能”
②风能汽车
③风能挖掘机
④风能游艇
⑤风能发电
⑥发电场
……
·实地考察
·汇报交流建设风能发电场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想象设计
发散创造
六
组织全班进行合作、交流、质询与辩论、交流
各组介绍自己设想的能源利用新方案,围绕新创作,质询提问、辩论,建议、修改
讨论交流
质询辩论
七
启发学生自己归纳评价
对本课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本课创造性想象与设计进行了自评与互评
·提问:利用风能还可以做什么?
·回忆和风玩耍的经历
·明确要求,了解归类问题,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并自选喜爱探究的问题
归纳问题
明确任务
三
·提问:你是怎样了解到这些知识的?
·询问:如何处理这些资料?
·指导: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运用资源,专题探究,交流评价
·交流回答:通过网上信息、图书资料、访谈等途径查找
2、崇明低碳生态岛的建设,为学生主题探究学习提供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和人文资源,而我们推虾港社区拟建的风力发电场,又为学生提供了开发和利用学生身边资源专题探究学习的可行性,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形成。
3、本课涉及的知识面虽然较广、较深,但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已经有一定的积累,知识经验较为丰富,同时掌握了不少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这为教学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提问:风能作为可在再生生能源被我们所利用,你知道我国到底有多少风能资源吗?(出示中国风能密度分布图,介绍风能资源分布情况)
·谈话:你们看这么多的风能资源没被利用这多可惜呀!你们有没有好的办法来利用这些风能资源建设适合社区的发电场,看谁的想法最又创意?
·小组合作,进行创造,想象设计
如:①风能路灯、电灯
三、“任务驱动式”探究教学,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整堂课在研究任务的驱动下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导下,全体学生紧紧围绕科学探究目标,展开了课前准备、课堂互动、优化合作、课后延伸和主动而又有效的思维想象,学习兴趣盎然,探究创造气氛浓厚,学生们个个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进行了积极的设想。例如有个小组学生看到风能电池能用于飞机、汽车,因此提出把风能电池用在游艇上。即在游艇甲板面上装个顶棚,上面安装太阳能电池,既美观,又可遮阳避雨,更可发电作为动力,一举几得。但别的小组提出了问题,这种风能电池遇到有风可以发电,没有风怎么办?想象设计的小组进行答辩可以安装好蓄电池储存电能,没有风时同样可以应用,同时,还可研制高灵敏、高效能的风电池,无论风力大小只要有风都可以发电,受到全班赞同。因而初步学到了一些科学探究方法。同时提高了他们独立学习与协作探究的能力,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检索信息和分析信息等的能力。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探究教学的“双优化”,使探究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信息素养与能力素养,从而推进素质教育。
4、作为主探教师,土生土长在崇明,开发和利用自己熟悉的资源进行教学,既贴近于教学的实际情况,又有助于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动态生成。
5、本课教学资源丰富,再辅以Flash,Photoshop、Internet等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视野。
二、学生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
我们学校很多学生曾经学习过风的知识,也了解风转化为电能的原理,为本主题探究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学生也掌握了一些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规律和方法,为这一节课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支持。我校属于县小班化首批试点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对探究的学习兴趣也很浓,具有一定的分析、观察和理解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能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充分体现自己的主体作用。
(3)适时适度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学会探究”
(4)善用“典型材料——典型经历——探究思维——探究认知”教学机制,自主构建“如何探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布置探究内容:
《身边风能利用》
·自主收集资料
·自我质疑
课前准备
提出问题
二
·设问:风给我们带来哪些欢乐?
·引导对质疑中的部分问题归类
归纳讨论
总结评价
反思与重建:
一、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
杜威和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理论主张“学生通过这种发现,不仅可以掌握知识的结论,而且还可以更多地主动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学到科学家处理信息的方法。”认为“不论是在校儿童凭自己的力量所作出的发现,还是科学家努力于日趋尖端的研究领域所作出的发现,按其实质来说,都不过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人能超越现象再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领悟而已。”本课教学是用“任务驱动式”的探究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与方向的前提下,象科学家那样,带着为研究某项科学发现或发明的任务,以努力争取完成任务、求得成功的心态去进行探究学习。通过资料查找,进行想象、创造和分析论证,从而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全过程。教师的角色与地位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或学习伙伴,对学生作相应的启发、引导与点拨、帮助。即事先应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具体交代学习任务与方法,并参与学生共同探究。这种“任务驱动式”教学,是强调学生独立自学与协作交互式学习交叉综合进行,信息技术又为这种“任务驱动式”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情境资源,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构建。
(2)分析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①少数学生学习中注重结果、注重考试成绩,在主探课的学习中观察能力尚有不足,对问题意识、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合作精神尚存欠缺。
②有些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不足,对问题的描述和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
③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探究能力需要培养和完善。
B: 调查、观察、分析、概括所在社区建设风力发电场的自主构建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B: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创新的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风能的利用和风能资源在我国的地分布情况。
教学难点:分析探究所在社区建风力发电场的可行性。。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设计制作教学课件,提供学生使用的网上信息。
以上是本课教学的三点收获。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是教师在课前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可能性,准备更多的可操作资料,提供给学生进行创造性设计,可能学生的动手动脑设计这一部分效果会更好。
二、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有利于启迪想象与发散
现代信息技术学生提供了大量图文、视频资料:其中风能利用,有风力提水机、风力碾米机、风力水车灌溉农田等图片资料以及现代各种大小水力发电场的照片、视频录象、文字资料等,形象、直观地去建立学科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大大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促进了想象与发散,发掘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2)学生准备:学会查资料,具备初步网上和图书搜索知识的能力。
主动有效的追求目标:
(1)追求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即有效果;
(2)追求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果,即有效率;
(3)追求单位教学成本上的教学效果,即有效益。
主要教学策略:
(1)创设问题情景,提出探究的“真实问题”
(2)把握教材的目标定向,机智处理师生动态生成的资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人类利用风能的历史,及有关风能在我国分布的情况。
B:掌握查找资料、分析整理资料的方法,了解并知道风能是社区建风力发电场的可行性,并逐步达成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A:尝试用资料分析的方法进行自主探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