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3.4 平面镜 教案

合集下载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平面镜》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平面镜》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平面镜》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平面镜》。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平面镜的定义及其特点2.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3.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4. 平面镜的应用实例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平面镜的定义及其特点,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平面镜、玻璃板、透明塑料板、木架、刻度尺、粉笔。

学具:每人一套平面镜模型、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镜子,思考镜子是如何成像的。

2. 知识讲解:介绍平面镜的定义及其特点,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 实验演示: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让学生观察玻璃板背后的物体在平面镜中的成像。

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平面镜成像现象,讨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5. 例题讲解: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讲解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化妆镜、穿衣镜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8.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平面镜定义及其特点2. 平面镜成像原理3. 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4. 平面镜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简述平面镜的定义及其特点。

2. 解释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 举例说明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完成实验报告册的相关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实验演示、课堂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及特点。

《苏科版八年级3.4平面镜教案》的评测与反思分析

《苏科版八年级3.4平面镜教案》的评测与反思分析

苏科版八年级3.4平镜教案是一份非常实用的教学材料,本篇文章将从多个角度展开评测与反思分析。

一、教案的编写与结构
苏科版八年级3.4平面镜教案非常清晰,由3部分组成:导入、教学、练习。

导入部分以图文配合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平面镜定义,提高学生对平面镜的兴趣。

教学部分内容全面,包含1篇导读、4节课和1节课的小测验。

每节课又分为预习、授课和提升三部分,教学过程上下层次分明,易于理解。

练习部分则是10道题目,根据难易程度排列,帮助学生反复练习和巩固。

二、教学理念与效果
苏科版教材强调交互式教学,鼓励学生多思考、多交流,这也是本教案的一个亮点。

例如,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板书、投影、图片等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平面镜的折射规律;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可以相互提问,思考答案,提高了学生的互动性和思维深度。

对于班级整体水平的提升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小测验等方式,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并发现学生反馈积极,学习成绩也有所提升。

三、继续优化
带领学生认识世间万物的自然规律是科学教育的根本目的。

尽管苏科版教材的确在很多方面都做得很好,但对于某些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在教学部分,将各项知识点的内容进行层层剖析的同时,可以在应用场景中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在试题方面,可以加入更多拓展性的问题,让学生在知识的路上不断前进。

综上,苏科版八年级3.4平面镜教案的整体表现还是行之有效,但我们依然可以发掘更多的潜力。

希望教育部门能够更加关注教学材料的优化和呈现,不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教育水平。

同时,也需要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反思、不断调整,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四节 平面镜教学设计 苏科版 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三章 第四节 平面镜教学设计 苏科版 教案

第三章第四节《平面镜》一、教材分析:“平面镜”是本章《光现象》中的关键内容,是光传播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是“光的传播”内容的延伸。

平面镜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生以具备这方面的感性知识。

定性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过程,是下一节定量探索“光的反射”规律的基础,有铺垫作用。

教材这样编排,符合认识过程的发展规律。

平面镜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概念,为“凸透镜成像”作了铺垫。

所以,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正确处理好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探究过程是学好本节乃至光学知识的关键。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对物理知识的积累和对物理问题研究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本节课的知识是平面镜的有关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使学生经历基本的探索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领略物理教学的特点与魅力,学生的收获不仅仅是学到了书本的知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方法的掌握,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各种能力得到培养,多元智力得到充分发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能成虚像。

(3)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

2、教学难点:如何确定像的位置以及对虚像概念的理解。

五、课型:属于新授课。

六、课时设计:按一课时设计,属于一课时内容。

七、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本课的重点在“探究活动”的过程设计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实验目的)→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代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察到像与替代物→把平面镜改为平板玻璃(实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开拓学生思路,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苏科版八年级3.4平面镜教案》的教学方法及实例

《苏科版八年级3.4平面镜教案》的教学方法及实例

本篇教案是基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三章第四节平面镜,针对学生普遍存在错觉的问题进行设计。

教学内容包括平面镜的定义、性质、成像规律及应用等方面。

一、教学步骤1.导入新知识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镜子呢?引导学生回答。

2.观察积累教师拿出一张白纸,大声问道:“这张白纸,你们能看到它吗?”用手挡住课桌边的日光灯,“这时,你们看见了吗?”接着,打开手机上的手电筒,将它的光投射到那张白纸上,“你们看见它了吗?”观察、思考一会儿,学生会发现,只有当光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回眼睛时,才能看到物体。

接下来,教师请学生观察一些反光镜。

展示反光镜平面和凸面镜。

引出平面镜这一知识点的讨论。

3.概念讲解根据教材提示,通过绘制实验图,讲解平面镜的概念及特点。

4.观察互动请学生观察实验和应用中平面镜的形状,对其进行描述。

5.实验操作请学生手持平面镜,观察自己的头部、手部等部位并描述成像情况。

6.师生互动请学生自行研究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并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找出规律巩固知识点。

7.学以致用接下来,按照教材的练习题要求,设计一系列的练习题目。

并引导学生合理应用知识点。

二、教学方法1.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真实问题和实验,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趣味性强的学习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充分地体验、研究平面镜的特点和成像规律,进一步了解问题、考虑解决方法,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2.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问题和现实为引,轻重结合、摆事实讲道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从问题中寻找答案,教师和学生进行理性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通过现象,解决问题,进而发现知识点和规律,使理论和实践相互验证,相互促进。

3.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创意、思考,让学生养成发散性思维和拓展视野的习惯;4.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需求,构建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环境,注重教育学生的情感、心智等全面素质,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思考能力和思想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精神素质和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4.对于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的亮点和进步,教师要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创设情境: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特点、计算方法等。
2.讲解方式:结合教材,用生动的语言和实例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强调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大小关系、虚实关系等特点。
3.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举例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相关知识。
8.课后巩固,提高效果
设想:布置具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如商场试衣间的镜子、化妆镜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在镜子中看到的像与实物左右颠倒?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练习方式: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掌握程度。
3.教师反馈:及时批改学生练习,针对错误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平面镜成像的知识进行总结。
2.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教学反馈:教师对学生总结的内容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5.合作学习,促进交流
设想: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分享实验心得和计算方法,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6.知识拓展,提升素养
设想:结合实际案例,介绍平面镜成像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
7.情感教育,培养态度
设想: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孟州市三中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平面镜实验教学设计1苏科版

孟州市三中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平面镜实验教学设计1苏科版

3.4 平面镜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2)知道平面镜成的是虚像;(3)知道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体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过程,学会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各种信息;(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会用对称法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3)通过观察感知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崇尚科学的态度;(2)通过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悟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3)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过程;2、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及对虚像的初步认识。

三、教学资源:烧杯、蜡烛、水、打火机、茶杯、平面镜、蓝玻璃、橡皮泥、7号干电池2个,带有方格的白纸、白纸、刻度尺、围棋子、硬币。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板书:作出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3、平面镜成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析、归类、汇总。

师:课外调查:(1)夜间行车时,为什么车内不宜开灯?(2)为什么小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都是倾斜的,而不是竖直的?三、课堂小结:师:谈谈你对平面镜成像的认识。

如何用对称法作平面镜成像?四、巩固练习:(1)身高1.68m的小明同学站在一竖直的平面镜前2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小明本人 m,他在镜中的像高 m,当他后退0.5m,时,则他在镜中的像距离平面镜 m。

(2)爱好足球的小亮在平面镜前观赏自己的全身像.(如图)他实际看到的像应是图中的哪一个?(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时作业P120内容。

2、手工制作:自制一个潜望镜六、板书设计:3.4 平面镜1、平面镜成像特点:生:注意观察老师作图步骤,并明白“物用实线、像用虚线”。

生:学生讨论,结合日常生活,谈谈平面镜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苏科版八年级3.4平面镜教案》的知识点讲解与拓展

《苏科版八年级3.4平面镜教案》的知识点讲解与拓展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讲解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中的3.4平面镜教案相关知识点,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拓展。

一、平面镜的种类与特点平面镜分为凸面镜和凹面镜两种。

其中,凸面镜由于外侧玻璃向外凸出,因此可以将视线投射到远离镜面的位置,具有广角、小像、直立的特点;而凹面镜则由于外侧玻璃向内凹陷,因此可以将视线投射到镜面附近的位置,具有窄角、大像、倒立的特点。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基于反射原理。

具体来说,当光线射向平面镜时,会被镜面反射,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根据此原则,我们可以在平面镜前面设想出一个虚拟的物体,光线从该物体发出并射向镜面,然后被反射到视线上方,形成一个虚拟的像。

像的大小、形状和位置都受到入射光线的角度和物体的位置的影响。

三、平面镜成像规律-视线法则:视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在统一平面内,并且反射光线在视线法线上。

-光线法则: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虚像法则:平面镜产生的像是虚像,位于视线与入射光线的交点,并且与物体位置关于镜面对称。

四、平面镜的应用1.医学:例如口腔科、耳鼻喉科等使用平面镜进行患者症状的检查和治疗。

2.家居装饰:例如在家里设置装饰用的平面镜,不仅可以起到美化作用,还可以让房间看起来更加宽敞。

3.广告牌:平面镜可以制作成广告牌,通过镜面反射出人们感兴趣的信息,具有一定的视觉效果。

4.太阳能设备:平面镜可以反射出强烈的光线,用于使太阳能设备所收集的光照更加强劲。

5.照相和摄影:平面镜在照相和摄影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帮助人们调整好角度、角度和位置,从而获得更加美丽的画面。

通过对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中的3.4平面镜教案相关知识点及其应用的详细讲解和拓展,相信大家对平面镜的种类、特点和成像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明白了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特点。

我们希望大家能够关注这个物理知识点,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将其变成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实实在在的为社会做出贡献。

八年级物理上册3_4平面镜教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3_4平面镜教案苏科版

平面镜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讨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明白得平面镜中像的要紧特点,明白实像与虚像之间的区别,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经历探讨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进程,学习通过观看提出假想,制定探讨打算,动手操作,搜集证据和分析归纳等多方面的研究能力;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分享探讨功效,并初步养成甄别假设、调整探讨打算的意识。

3、通过探讨物、像和镜面三者间的关系,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练对称之美,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时的喜悦,增进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的好奇和欲望。

教学方式:实验探讨、交流讨论、媒体演示教学进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猴子捞月亮的故事有无听说过?有无捞到?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帮忙猴子解决心中的疑问,咱们一起来讨论第三节“平面镜”。

二、进行新课(一)探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观看与试探:展现平面镜:这确实是一块平面镜,它的表面是平的、滑腻的。

大伙儿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自己的像。

观看平面镜中的像,试探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教师不作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想象,许诺有不正确的猜想)2、学生讨论归纳后,可能有如下猜想:(1)成虚像;(2)像与物等大;(3)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探讨活动(1)确信像的位置提出问题:像究竟在镜后什么地址?有无什么方式能够确信像的位置?师生一起讨论归纳:(1)将“F”形纸片B放在平面镜后,使它与“F”形纸片A在镜中的像重合,这时“F”形纸片B 的位置确实是“F”形纸片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平面镜是不透明的,不能看见“F”形纸片B,可换成半透明的玻璃板做。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2)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提出问题:什么缘故你以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你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大体上以为是平面镜后面没有。

实验现象:移开“F”形纸片B,在该位置放上光屏,纸上无像。

媒体展现小孔成像光路图并讨论:实像与虚像都能被人看见,可是实像能呈此刻光屏上,而虚像不能呈此刻光屏。

(3)像与物是等大的提出问题:如何来探讨像与物的大小是不是相等呢?学生思考并讨论:在方才实验的基础上比较两个“F”形纸片的大小即可学生进行比较:像与物是等大的。

《苏科版八年级3.4平面镜教案》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苏科版八年级3.4平面镜教案》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文将围绕苏科版八年级3.4平面镜教案展开分析,深入探讨其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本文的阅读与分析,相信能够对广大教师为学生教授平面镜相关知识有所帮助。

一、教学重点分析1.平面镜的定义与性质介绍平面镜的定义,说明它是一种能够反射光线的镜子。

重点介绍平面镜的三种性质: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关系和像的性质。

这些性质涉及到了平面镜反射的基本规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重点强调。

2.实验探究平面镜性质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摸清平面镜的性质。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平面镜制作迷你显微镜,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小虫子。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平面镜的性质。

3.镜像距离的计算在教学中,需要着重强调镜像距离的计算。

学生需要明确镜像距离与物距离的关系,并学会通过相关的公式进行计算。

这部分内容需要老师耐心地讲解,同时给出多个实例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实际应用在教学中,重点需要让学生了解平面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例通过宽镜视角自行车后视镜观察后方交通情况等。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感受到平面镜应用的实用性。

二、教学难点分析1.物像关系的认识较难对于学生来说,物像关系是平面镜性质中最难以理解的部分。

学生需要认识到物体和其对应的像之间的映射关系,然而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较抽象的概念。

教师需要通过大量的例子和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

2.公式应用方面存在困难学生在学习平面镜时需要掌握一些公式,例如镜像距离公式、物像距离公式等。

这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较为困难。

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所在,适时地针对性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3.实验设计困难虽然平面镜实验设计比较简单,但是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成果制定不同的实验方案。

这需要教师有较高的设计能力,同时需要有一些基础设备和耐心的操作过程。

苏科版八年级3.4平面镜教案的重点在于平面镜的定义与性质、实验探究平面镜性质、镜像距离的计算、实际应用等方面;难点在于物像关系的认识较难,公式应用方面存在困难,实验设计困难。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3.4平面镜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3.4平面镜教案

第四节平面镜教学设计思路:平面镜这节课重点在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难点是虚像概念的建立。

由于学生对平面镜都很熟悉,如果开门见山地进行讲授,学生就没有新奇感,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设计了一个小魔术引人新课。

而且为探索平面镜成像特点打下伏笔。

对于平面镜,学生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使用“经验”,但他们的“认识”并不一定正确。

学生一般都猜想: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及它们到镜面的距离关系,是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关的。

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验去验证自已的猜想,才能有效地纠正他们不正确的认识。

课本中是用玻璃去做实验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可为什么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不用平面镜却使用平玻璃来进行实验呢?让学生通过实验逐步探索,发现用玻璃代替平面镜的妙处和必要性。

再者,对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这点,如果教师只是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学生也许还会迷惑:“那镜中蜡烛的火焰分明在发光呀!”对此,只有通过实验,用事实才能令学生口服心服。

这节课从教材的特点出发,设计了一系列探索性的实验,不仅积极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愉快轻松地接受并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知道平面镜成的虚像。

(3)知道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体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过程,学会记录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各种信息。

(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会用对称法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尊重事实,崇尚科学的态度。

(2)通过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悟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3)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过程。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教学器材:教师自制魔术杯子、水、蓝玻璃、夹子、蜡烛、火柴、白纸、直尺教学过程:图(1)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点评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魔术表演:浇不灭的火演示 ①:表演一个小魔术。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3.4平面镜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3.4平面镜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3.4 平面镜一、教学内容1. 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2.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3.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4. 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实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能够描述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2.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会使用平面镜进行成像实验。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将平面镜成像原理应用于日常生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玻璃板、透明塑料板、直尺、粉笔。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包括平面镜、玻璃板、透明塑料板、直尺)、实验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镜子,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的特点和作用。

2. 知识讲解:讲解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阐述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3. 实验演示: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的位置。

5. 知识巩固:通过实例讲解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化妆镜、穿衣镜等。

六、板书设计1. 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2.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3. 平面镜成像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4. 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计算一个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的位置,并画出成像图。

答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物体的位置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2.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解释其原理。

答案:举例:穿衣镜。

原理:平面镜成像,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平面镜的特点和作用。

在实验演示环节,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加深了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 平面镜 教案设计.doc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 平面镜  教案设计.doc

平面镜引导实验实验验证1实验验证2师引导着学生找出想知道的问题像和物的大小是否相同V 像和物到镜面距离是否相等1成像原理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要研究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也很想知道,下面应用实验验证:在你面前有一组“平面镜成像” 实验器材,我们如何来利用它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呢?请大家先看看在这个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

验证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在桌面上铺一张坐标纸,纸上树立一块玻璃,作为平面镜。

并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把一像物放在平面镜的前方,可以看到他的“像”,用另一像物放在他的后面看是否与“像”重合学生说明实验结论结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实验验证:平面镜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在上面实验的基础上,用刻度尺量出镜前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再用刻度尺量出另一物像对应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做两次。

将实验结果填在下下面的表格。

引导引导巡视引导巡视找出问题实验验证总结结论实验验证平面镜成 的像是虚像思考观看思考总结结论:像与物的连线和镜面 垂直。

上面实验中平面镜后面没有没解释 放另一像物时我们也能看到它,这是 什么原因呢?教师再加以解释:原来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感觉光好像从镜中 射出,其实这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 线形成的。

例:如图,MN 表示平面镜,AB表示镜前的物体,根据平面镜成像的 特点作图:讲解平面镜的 应用 利用平面 镜成像规 律作图 1. 身高1. 6米的同学站在学校 的平面镜前1米的地方,他在镜中的 像到镜面的距离;当他向镜 面移近0。

5米时,像也向镜面移近 ; 像的高度。

2. 小丑在平面镜中的像,图中正确的是()讲解练习题思考练习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3. 一只小猫正好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如图示: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中的哪一个?()4. 一条小河水深10米,天空中一片云朵距离水面大约7000千米,小红看到水中也有一片云朵,她看到的是真的云朵吗?;她看到的是 ,那水中的云朵距离水面有 ___ 远。

3.4平面镜成像—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

3.4平面镜成像—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

3.4 平面镜成像—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作为经验丰富的初中物理教师,我下面根据您给的“3.4 平面镜成像—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为您提供一份详细的教学文档。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基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主要涵盖第三章第四节“平面镜成像”的相关知识点。

具体内容有:1. 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 成像特点:虚像、物像等大、物像等距、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

3. 平面镜成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掌握成像特点。

2. 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成像特点的记忆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蜡烛、图片、幻灯片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镜子,引导学生思考镜子的作用和成像原理。

2. 知识讲解:通过幻灯片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成像特点。

3. 例题讲解:以蜡烛和平面镜为例,演示成像过程,讲解成像特点。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平面镜进行实际操作,测量物像的距离、大小等,巩固成像特点。

5. 应用拓展:讨论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化妆镜、穿衣镜等。

六、板书设计1. 平面镜成像原理2. 成像特点:虚像、物像等大、物像等距、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3. 应用实例:蜡烛和平面镜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根据课堂所学,描述一个平面镜成像的实例,并画出物像示意图。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否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2. 拓展延伸:探讨平面镜成像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学、科技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文档中,提到“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之一。

这一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直观地理解和接受。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3.4平面镜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3.4平面镜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3.4 平面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平面镜》。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2.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3. 平面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知道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2. 学生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解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2.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透明塑料板、玻璃杯、蜡烛、白纸、直尺。

2. 学具:学生实验套装(包括平面镜、透明塑料板、玻璃杯、蜡烛、白纸、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的特点和成像规律。

2. 讲解:讲解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解释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观察和测量,验证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4. 练习: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2.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3. 平面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描述一下你身边的平面镜,并解释其成像规律。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平面镜的定义和特点,是否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解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关于平面镜的小实验,如利用平面镜制作潜望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在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平面镜》的教学中,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这部分内容不仅涉及抽象的物理原理,还涉及到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平面镜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4平面镜教案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4 平面镜一、教学内容1. 平面镜的定义和性质2. 平面镜成像的规律3. 平面镜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面镜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平面镜的定义和性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平面镜、玻璃板、白纸、彩笔、尺子、教学PPT。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平面镜、玻璃板、白纸、彩笔、尺子)、学习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镜子,引导学生思考镜子的作用和原理。

2. 知识讲解:介绍平面镜的定义和性质,通过PPT展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3. 实验演示: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例题讲解:讲解平面镜成像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面镜定义:表面平整、能够成像的物体性质:成像、改变光路成像规律:成像距离等于物体距离、成像大小等于物体大小、成像位置与物体位置关于平面镜对称应用:反射、折射、夹角测量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尺子测量一张纸的长度,然后将纸放在平面镜前,观察纸的成像,并记录成像的长度。

(3)平面镜成像实验中,为什么需要使用玻璃板而不是普通镜子?2. 作业答案:(1)成像的长度与纸的长度相同。

(2)正确。

因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是成像大小等于物体大小。

(3)使用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物体和成像的位置关系,便于实验操作和观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平面镜有了直观的认识;通过知识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掌握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平面镜课时教学计划
【设计意图】
一、重视思维训练
学生探究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为了避免探究过程的盲目性和形式化,使探究活动达到启迪学生思、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我没有为学生直接提供实验器材及实验方法,也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要怎样做”、“应该这样做”,而是转变角色,既作为学习生活中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设计、修改和完善实验方案,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适时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在学生交流环节,让学生自己分析误差产生原因:在教学反馈环节,
安排了“找图中错误”等思维练习活动,这些教学方式的运用,使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得到较充分的发挥,促进了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注重过程体验
学生要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离不开体验,而这种体验是在真实生活和具体实践中产生的,课堂应成为学生体验、感悟、参与的舞台。

创设探究条件,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正是为学生搭建这种舞台。

例如:在提出猜想的环节,让学生用小镜子观察自己或周围的同学,根据观察提出自己的猜想,这样的猜想有感而发,更真实、更实际。

在实验探究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或者兴趣自主选择、进行实验探究,同时,为学生提供电池、胶棒、国际象棋子这些色彩鲜艳、易操作、易观察的器材,让学生在可选择的条件下通过动手、动眼和动脑来完成科学探究。

三、关注交往与合作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交往与合作的过程。

在实验方案的设计环节,我采用了实验演示和师生合作讨论的方式;在实验探究环节,采用了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完成的方式;在交流总结环节,采用了小组交流、师生共同评估的方式。

这种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了学生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

四、体现学科综合
新课程倡导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改变学科本位,推进课程整合,让学生在科学情境、人文情境中感受求知的快乐。

我在本节教学中,开发了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承的其它学科资源,如小女孩在镜前玩耍的生活片段,动画课件,找错误的图片,对称的自然风景,优雅的配乐等,将它们合理运用到教学环节中,力求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求知的同时,深刻感受科学的美,艺术的美,自然的美,把枯燥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次难忘的生命之旅,学生良好的心理感受转化为积极的学习心向,促进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促进了持久学习愿望的形成。

《平面镜》学习单
【学习目标】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平面镜成的虚像。

知道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过程。

难点:①知识难点:对虚像概念的理解。

②探究活动的难点:如何确定平面镜中像的位置。

【课前预习】
1.在认真阅读课本的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①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及照镜子的感受,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②怎样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
③怎样才能同时看见像和镜后的“替身物体”?
④怎样才能比较出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尝试完成学程导航《互动课堂》“课前预习”作业
【学习过程】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学生阅读并知道虚像的概念
(3)探究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问题
A.探究中为什么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
B.探究中使用刻度尺的目的?
C.探究中为何备用两个相同的物体(如棋子)
D.探究中如发现另一个物体始终无法与像重合,则原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4)交流学生小结:
①平面镜所成的像(能/不能)呈现在白纸上,是(实/虚)像。

②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不相等)。

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不垂直)。

④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不相等)。

⑤像与物(是/不是)上下颠倒的;(是/不是)左右相反的。

2.平面镜成像的作法
阅读,提出关健词:对称法,学生作图。

3.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1)举例说明平面镜对人类有益的一面。

(2)举例说明平面镜对人类有害的一面。

4.凸面镜和凹面镜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