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白居易诗歌成就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政治才华与文学成就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政治才华与文学成就
一、引言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而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其中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有卓越的表现,而且他还展示了出色的政治才华。
本文将探讨白居易在政治和文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二、白居易的生平概述
白居易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并曾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政治历程。
他先后担任过宰相助理、翰林院编修等职位,在当时朝廷中具有深厚的政治造诣与影响力。
三、白居易的政治才华
1.政绩斐然:作为宰相助理期间,白居易秉持温和稳定的立场,推行了一系
列重要改革措施,例如整顿官吏选拔制度、减轻农民负担等,使得国家治理更加有效并带来社会稳定。
2.率直直言:白居易以其公正和勇敢的性格而闻名,敢于直言谏诤,坚持原
则与道义。
他多次上书君主,表达自己对国家政策的看法,为该时代的政治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白居易的文学成就
1.诗歌创作:白居易被誉为“诗仙”,其诗才高度赞誉并广泛流传于后世。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婉约,情感真挚细腻,同时融入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2.散文写作:除了诗歌创作外,白居易还以其优秀的散文闻名。
他善于描绘
人物形象,写出许多深入人心的故事,并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对人生、爱情
和社会问题等方面的思考。
五、总结
白居易是唐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一位诗人,他不仅在文学创作方面具有杰出成就,还展示了出色的政治才华。
他通过其谨慎而稳健的政治态度和卓越才华,在政
治和文学领域留下了深远影响。
白居易的成就充分展示了唐代文化的辉煌,也
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字数:326)。
[白居易文学成就]白居易的主要成就
[白居易文学成就]白居易的主要成就很多人对于白居易的了解都只停留在他的诗上,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关于白居易的主要成就,欢迎大家阅读!白居易的主要成就官场翰林学士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
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
江州司马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
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
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书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
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贬谪为州刺史。
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的时候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
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喻诗。
贬官江州(现九江)给白居易以沉重的打击,他说自己是“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
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帮助他升任忠州刺史。
杭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
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
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
822年,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
在杭州任职期间,他见杭州一带的农田经常受到旱灾威胁,官吏们却不肯利用西湖水灌田,就排除重重阻力和非议,发动民工加高湖堤,修筑堤坝水闸,增加了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今杭州)、盐官(今海宁)之间数十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
白居易还规定,西湖的大小水闸、斗门在不灌溉农田时,要及时封闭;发现有漏水之处,要及时修补。
白居易的文学成就
白居易的文学成就嘿,咱今儿个就来唠唠白居易这大文豪!白居易啊,那可真是唐朝文学界的一颗璀璨明星!他的诗作,就像是咱老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亲切又可口。
你想想看,他的诗多接地气呀,不管是文人雅士还是普通老百姓,都能从他的诗里找到共鸣。
他就像是个超级摄影师,用他的文字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拍了下来。
比如《卖炭翁》,那可怜的卖炭老人,在冰天雪地中艰难谋生的画面,一下子就浮现在咱眼前了,你说神不神?这要是放在现在,那白居易绝对是个超级写实主义大师啊!再看看他的《长恨歌》,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描写得那叫一个淋漓尽致。
那场面,那情感,啧啧啧,真让人感叹爱情的伟大和无奈。
这就好比一部精彩的电影,让你沉浸其中,跟着故事里的人物一起欢喜一起忧。
白居易的诗还特别容易懂,不像有些文人写的东西,云里雾里的,让人摸不着头脑。
他的诗就像是和你聊天一样,亲切自然,没有一点架子。
你说,这样的诗人谁能不爱呢?他的影响力那可真是不容小觑啊!他的诗作在当时就广泛流传,后来更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就像一阵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灵。
咱普通人过日子,不就图个明白、图个乐呵嘛。
白居易的诗就给了我们这种感觉,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了诗意。
他的文学成就可不是吹出来的,那是实实在在摆在那儿的呀!你说,要是没有白居易,咱们的文学宝库得少多少宝贝呀!他就像一个勤劳的园丁,在文学的园地里辛勤耕耘,给我们留下了满园的芬芳。
所以啊,咱可得好好感谢白居易,感谢他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美好的诗作。
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还能有那么一刻,沉浸在他的诗的世界里,感受那份美好和温暖。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
白居易的成就
白居易的成就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音乐家,他的成就丰富多样,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文学方面,白居易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婉约唯美而著称。
他的代表作《琵琶行》以其悲凉的音乐和细腻的描写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白居易的诗作不仅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热爱,还赞美了人性的美好与善良。
白居易的成就不仅体现在文学创作上,他还在政治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曾经担任过宰相和刑部尚书等高职,为唐朝的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以其聪明才智和清廉正直而受到朝廷和百姓的一致赞誉。
在音乐方面,白居易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音乐家。
他精通琵琶、箫等多种乐器,并在音乐创作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情感和艺术性,成为了当时乐坛的佼佼者。
除了文学、政治和音乐,白居易还是一位卓越的学者和文化评论家。
他对古代文化和经典著作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并通过自己的作品传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他的散文作品《临安春雨初霁》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展现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总的来说,白居易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杰出的政治才能和出色的
音乐天赋成为了唐代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传颂,而且对后世文学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白居易的成就不仅展示了他个人的才华,也体现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和辉煌。
他的作品至今仍然被广泛阅读和研究,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白居易的文学主张及成就
白居易的文学主张及成就白居易是唐代文学史上一位独具特色的大诗人及文学家,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文学主张为后人所称道。
本文着重介绍白居易的文学主张及其在唐代文学史中的重要地位。
一、白居易的文学主张白居易在《文学领袖论》中曾提出“以正直凝藏情思,以辞赋排遣忧思,用诗招展性灵,以散文随事少为”,即诗予情,赋解怨,散记事,游仙。
他强调诗歌要有表达情感的功用,应以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为基础,借助优美的诗句表达出来;赋则强调排遣心中的愁苦,必须传达出深刻唤起人们共鸣的感觉,尽可能抒发人们的怨恨、痛苦与愿望;散文则强调叙述事情真实、简明、生动,并将主旨情感贯穿其中,以求感人、发人思考;而游仙则是他对诗人的要求,即要保持灵敏的思想触觉,时刻保持对于众生万物的感悟。
二、白居易的成就1.白居易曾被称为“长安最有名的诗人”,对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以富有哲理的诗歌为代表,诗歌表现出了唐代的思想和文化特征。
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诠释了白居易深刻的人生观和爱国情操。
2.白居易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广泛的成就,除了在诗歌方面有卓越的表现外,他的散文亦受到了广泛的群体的欢迎。
他的散文有三大特点:一是语言简练生动,二是写作为人民服务,三是高度关注社会问题。
他的《琵琶行》、《长恨歌》等文学作品,都体现出了独特的风格和思想深度,成为了唐代和后人宝贵的文学遗产。
3.白居易在政治和社会领域也取得了成功。
他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曾多次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社会和人民贡献了重要的思想和行动。
他的《新乐府》也是他的政治成就之一,以此宣扬君主缺点与社会丑恶现象,呼吁改进治理。
可谓是在为民解忧,为国担当。
4.白居易作为唐代文学家之一,他的作品将形式和内容紧密结合,润物无声,并对中国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从他的传世的大量诗文中,可以看出唐代文学风气的特点和诗人对于唐朝的观察和思考,他的诗歌也为后人所采纳和传颂。
总的来说,白居易不仅是唐代文学的伟大人物,也是中国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
白居易长恨歌的艺术成就
白居易长恨歌的艺术成就
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的长诗,以其深远的意境、动人的抒情和优美的文学艺术风格而闻名。
这首诗具有许多艺术上的成就和特点:
1.叙事与抒情相结合:《长恨歌》既具有叙事性,描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悲剧般的
爱情故事,又包含了深沉的抒情情感。
情感真挚、激发共鸣,使得读者能够沉浸其中。
2.细腻的描写:白居易巧妙地通过对景物、情感和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描写,展现出
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他运用细腻而富有意境的笔墨,勾勒出了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和历史画面。
3.音韵和节奏感:《长恨歌》运用了丰富的音韵韵律,使得诗篇旋律优美,富有节奏感。
白居易善于运用平仄、押韵等技巧,使诗歌朗朗上口,易于传颂。
4.意境和象征:通过对诗中意象的构建和象征的运用,白居易创造了丰富的意境。
他
用自然景物、情感投射等手法,将杨贵妃的悲剧与时代变迁相结合,呈现出深刻的历史意义。
5.文学价值:《长恨歌》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在文学
上有着重要地位。
它不断地被后人赞美、吟诵,并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
总的来说,白居易的《长恨歌》以其深邃的情感、优美的文学表达和历史意义,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杰作之一。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及其文学地位分析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及其文学地位分析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历史上的黄金时期,而在这个时期,有一位出色的诗人白居易,成为了诗歌史上的传奇人物。
白居易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深情绵绵、豪放洒脱和自然妙趣等特点,广受人们的欢迎和推崇。
他晚年更以“中兴三百年之后,文人无出其右者”的自豪之言,展现出他在文学上的地位和影响之重大。
本文将从白居易的作品、艺术特色与文学地位分析三个方面,探讨这位大诗人的传奇人生。
一、白居易的作品白居易是唐代最为活跃的诗人之一,创作的诗歌范围广泛,涵盖了楚辞、乐府、绝句、长篇叙事诗等不同的体裁,且涉及生活、思想、哲学、历史等方方面面。
他的最高成就便是“八十七首唐诗中二十首以上跻身于现代汉语诗歌的经典级作品”,这说明了他在唐代诗歌中的地位。
他的代表作品有《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赋得父死》、《钱塘湖春行》、《赋得双峰插云》等,这些作品都是白居易不同时间段作品的代表,涵盖了他早期、中期以及晚期的创作风貌。
二、白居易的艺术特色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自然、深情绵绵、豪放洒脱、内敛含蓄、洒脱自然、唯美古朴等特色著称。
其中,清新自然是他最为突出的特点。
例如《琵琶行》,他用诗歌描绘了一个真实的场景和人物,通过琵琶女的歌声,营造出了自然的氛围。
深情绵绵,这种特点表现在他的诗歌中浓浓的伤感之情上。
比如《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表现了他在离别时的悲伤和对故乡的眷恋,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豪放洒脱,这种特点表现在他的诗歌中自由奔放,语言简洁,文字流畅,富有节奏感。
比如《钱塘湖春行》,白居易运用豪放的笔法,描绘了钱塘江的壮美景色。
三、白居易的文学地位白居易是唐代诗人中最富个性的一位,而他的诗歌艺术特点,使得他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他的创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颇高,不但是唐代诗歌中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对于后世的文坛而言,白居易的地位更是不可替代的。
诸如辛弃疾、杨万里、唐婉等一批后来的名家,对白居易的诗歌深深感受并进行了借鉴,成为了自己的创作的源泉之一。
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成就
(四)白居易养生诗的意象特征
1.酒是伴侣
从古至今,吟诗作画始终与酒相伴,白居易在作诗时也常常小酌。都说酒能消愁,白居易在养生诗中常提到自己感慨世态时举酒邀月,也常把自己对好友的牵挂寄托于酒中。所以酒是白居易不离不弃的伴侣。
2.琴是知音
朋友易找,知音难遇。白居易一生知音甚少,且相聚时间非常短暂,所以他寄情于琴中。他曾在《北窗三友》提到,琴是他的“三友”之一,在心情不适时,可以弹琴以净化心灵,抒发悲愤甚至不满之意。晚年时,白居易身体不佳,行动不便,那时琴更是他所离不开的知音。
3.“松、竹、莲”是人格的写照
在古代,植物的一些特殊品质常被诗人用来表述自己的品质。白居易一生热爱种植,其生活的四周种满了各式各样的植物,但在其诗作中描述得最多的就是“松、竹、莲”。松、竹位列岁寒三友之列,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的毅力,而莲出淤泥而不染,自珍自爱,正直坚贞。这些其实都是白居易自身人格的真实写照,他将自己的人格意于“松、竹、莲”之中,既含蓄又明显。
(三)白居易养生诗的语言特色
1.喜用口语
白居易的养生诗大多浅显易懂,喜欢用一些口语化的词,使诗词明白晓畅。在白居易的养生诗中处处可见像“渐觉”“不如”“不必”“可以”“只有”等口语化的词,例如在《因沐感发,寄朗上人二首》中“应是烦恼多,心焦血不足”“只有解脱门,能度衰苦厄”,就用到了“应是”和“只有”两个口语化的词。因为白居易作词大多都是即兴有感而发,所以诗句更像是一种口语描述,意思通俗易懂。
(二)白居易诗歌分类
白居易的诗歌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受诗和杂律诗。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自拾遗来,凡所遇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迄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共一百五十首,谓之讽谕诗;又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一百首,谓之闲适诗;又有事务牵於外,情性动於内,随感遇而形於叹咏者一百首,谓之感伤诗;又有五言、七言长句、短句,自一百韵至两韵者四百馀首,谓之杂律诗。”由于杂律诗中的艺术特色难以用言语来表述,讽喻诗过多涉及政治观点,所以本文将原有分类稍加修改,从养生诗、闲适诗、亲情诗三方面来讲述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白居易的诗歌才华》:评述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成就
白居易的诗歌才华:评述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成就1. 导言白居易(772年-846年),唐代文学家、官员,被誉为诗坛奇才。
他的诗歌以充满人情味和丰富的意象闻名,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评述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成就,探讨其独特之处。
2. 白居易的生平与背景介绍白居易的基本信息,包括出生地、著名作品等,了解他的受教育程度、职位以及与当时政治、文化环境等相关背景。
3. 白居易诗歌创作风格描述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常用的手法和表达方式。
如: - 叙事性强:白居易擅长通过故事叙述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 明快俊雅:他善于运用流利明快而又细腻优美的语言。
- 赋予生活情趣:他将平凡生活赋予新鲜感和诗意,描绘出生动独特的画面。
- 借景抒怀:白居易常借由田园景色、草木花鸟等自然元素来表达内心情感。
4. 白居易的艺术成就探讨白居易在诗歌领域取得的艺术成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深入人心的主题:白居易关注社会民生,他的诗作常以人民生活为中心,直击人心,引起共鸣。
- 独特视角与思考:他对时事政治有敏锐触觉,并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现象和人性弊病的深刻思考。
- 丰富多样的题材和风格:从抒发个人感受到反映社会现实,从爱情到友情,从咏史到山水田园等各种题材都能有出色表现。
5. 影响与价值分析白居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并阐述其对后世文坛产生的启示和贡献。
如: - 对后代文人启迪:白居易以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对后世文人产生了重要影响,让他们受到启示和崇敬。
- 文化遗产:白居易的诗歌作品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艺术遗产,对中原文学传统造成了积极影响。
6. 结论总结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艺术成就,强调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贡献,并展望其在后世的影响与价值。
通过以上几个部分的详细阐述,本文评述了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成就。
他所具有的独特风格、深入人心的主题以及丰富多样的题材与风格使得他在唐代文坛上脱颖而出。
同时,白居易也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才华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启发,并使得他的诗歌作品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白居易诗作的艺术贡献
白居易诗作的艺术贡献【摘要】白居易作为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风格清新优美、意境深远,以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见长。
在艺术创新方面,白居易将诗歌写作引入到宫廷,开创了以文人诗歌为主体的新风气。
他对诗歌形式和意境上的探索,影响深远,被誉为唐代的"艺术宰相"。
白居易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作品在音韵、意境、表达方式等方面都展现了极高的审美价值,被奉为经典。
白居易的诗歌传承及影响也不断延续至今,影响了后世许多文人雅士的创作风格。
白居易诗作的艺术贡献在唐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关键词:白居易,诗作,艺术贡献,风格,创新,影响,地位,审美价值,传承,影响。
1. 引言1.1 白居易诗作的艺术贡献概述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其艺术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白居易的诗歌以清新明快、情感真挚而著称,其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人情世故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出生动的艺术形象和深刻的内涵。
他以“诗居家而现”,将个人情感融入作品之中,使其诗歌更显真实感人。
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中还进行了诸多艺术创新,如改良成语、修正文字、创新格律等,为唐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的作品影响深远,不仅在当时广为传颂,更在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白居易的诗作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学魅力而备受推崇,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的诗作在后世传承与影响不断,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不朽的财富。
白居易的诗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中国诗歌的发展和推动起到了重要的艺术贡献。
2. 正文2.1 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与特点白居易的诗歌风格与特点卓尔不群,他的诗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清新,富有音乐感。
他善于运用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情感,使诗歌更贴近读者的心灵。
白居易的诗作情感真挚、感情真切,常常表达对人生、自然、社会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成就5篇
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成就5篇第一篇: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成就白居易在艺术上存在这些缺陷是不足为怪的。
艺术性的问题不是一个纯技巧问题,它与作家生活经验的广度,以及认识生活的深度有密切的关系。
下面来谈谈白居易诗歌的艺术成就。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
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
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
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
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
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
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
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
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
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
白居易诗歌艺术成就
白居易诗歌艺术成就白居易的诗歌在我国古代取得了极大的艺术成就,成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诗歌艺术成就,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白居易诗歌艺术成就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成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
应该说,白居易的诗歌是我国古代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他的诗,不仅语言优美,而且通俗易懂,不愧为我国一代伟大的诗人。
白居易诗歌的思想成就作为一个大诗人,一个天才的诗人,白居易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诗歌不但在艺术形式上是多样的,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也是多样的。
白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同时又经过千锤百炼,作了许多艺术加工。
诗坛曾流传老妪亦解白诗的佳话。
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音统签》中曾有宋朝诗人张文潜看到过白居易诗手稿的记载,说“真迹点窜,多与初作不侔”,可知白居易作诗、改诗之刻苦认真。
他的诗达到这样的艺术水平,是作者付出了多少辛苦才获得的。
白居易的诗,在他在世时便已广泛流传,甚有影响,使他颇感自豪。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土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
”元镇也说白居易之诗,“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马走之口无不适。
至于缮写模勒街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
”一个人的诗作,在当代即产生这样的社会效果,在古代是极少见的。
不但如此,白居易诗当时还获得了很大的国际名声和众多的国外读者,日本、新罗(今朝鲜)、日南(今越南)等国,都有传写。
据史料载,当时日本嵯峨天皇就曾经抄写过许多白居易的诗,藏之秘府,暗自吟诵。
契丹国王亲自将白诗译成契丹文字,诏番臣诵读。
不言而喻,白居易诗对后代诗歌产生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白诗将永远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喜爱,流传千古。
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分为四类,讽谕诗之外,还有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也大都写得很好。
总的来说,前期诗歌较后期诗歌更有价值。
《白居易诗歌鉴赏与历史解读》
白居易诗歌鉴赏与历史解读一、介绍白居易及其诗歌作品白居易(772年-846年)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作以咏史抒怀为主题,表达了对人生、爱情、自然等方面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感悟。
二、白居易的诗歌艺术特点1.语言简洁明了:白居易的诗作以平实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通俗易懂而富有内涵。
2.注重形象描写:他善于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符号,使得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
3.抒发个人情感:白居易在自己的作品中经常表达个人心境和情感体验,使得读者能够共情并引起共鸣。
4.关注社会现实:他的许多作品批判了当时社会现象和政治问题,并反映出对社会不公正现象的关注和反思。
三、《琵琶行》的鉴赏与历史解读《琵琶行》是白居易享有盛名的一首长篇抒情诗,以描写楼台之上、女子弹奏琵琶为主题。
此诗既是对音乐艺术的赞美,同时也折射出了唐代社会动荡和人民苦难的现实。
1. 艺术魅力:通过细腻且生动的描写手法,白居易使读者几乎能够听到琵琶声和感受到其中所包含的情感。
2. 颂扬女性:《琵琶行》中描述了一个优秀女性的形象,她不仅有着卓越的音乐天赋,还表现出坚定和独立的个性。
3. 时代背景:诗歌中展示了大唐盛世时期底层百姓为政治失意和战争带来的苦难所感受到的痛苦与哀愁。
四、《忆江南》的鉴赏与历史解读《忆江南》是白居易描写自己离开江南地区后怀念故乡之情的一首词。
这首词展示了白居易对江南地区丰美景色和独特文化的热爱与推崇。
1. 景物描绘:词中通过生动的描写,表达了对江南水乡美景、四时花果和晚霞等自然现象的赞美之情。
2. 怀旧情感:白居易借江南幽香悠远、宛如仙境般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和怀旧之情。
3. 文化情结:《忆江南》还体现了白居易对江南地区独特文化和人民风俗的珍视,使词作更具历史意义。
五、白居易诗歌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1.文学成就:白居易被称为唐代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诗歌艺术成就在唐代以及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琵琶行》作者白居易的诗歌成就
《琵琶行》作者白居易的诗歌成就成就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
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
同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
……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
”(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
”(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
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
”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
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
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 (《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文学成就及与时代之河流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文学成就及与时代之河流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被誉为“诗中帝王”的称号。
其文学作品丰富多样,不仅有传世经典之作,还有许多琐碎日常生活的文学记录。
他的文学成就是与当时的时代相互映衬而形成。
白居易诗歌的特点是花拳绣腿、文笔灵活。
他通过深入地研究人物生活,读懂了他们的心态和情感,将这些描绘在诗歌中。
他对自然也有独到的见解,善于用细腻的笔调描绘出每一个物件的细节和特色。
其中以《琵琶词》最为代表,这首词描写了女子在家中弹奏琵琶的情景,通过琵琶的音乐和妇女的眼泪描绘了爱情之美和生命之真,以及民族文化之魂。
白居易的文学成就是一种对时代的情感倾诉,反映了唐代社会及政治环境下的变革。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盛而充满变革的时代,它开创了一种神秘而古老的文明。
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商人和文化传播者。
白居易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唐朝上层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描绘,但他也清晰地描绘了低下阶层的生活。
在这中间,白居易以一种更为平易近人和深刻的方式之着力吐露着他对当代社会的认识和对人生的关注和感悟。
唐代社会在当时同时经历了一次政治和文化的大变革,在经济、政治和文化领域内都有大量新的思想在浮现。
白居易在此背景下的文学成就是一个生动的、反映时代变革的样本。
他的作品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揭示了一系列关于人文社会、道德、法律等诸多问题的思考。
他以中流击水、博采众长之姿,擅长从社会现实中切入,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经济、文化、宗教、政治等问题的关注和讨论,对于现代文学的发展和演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白居易的文学成就不仅仅是文学贡献,更是一种时代记忆和历史见证。
历史的进程使唐代的明朗、神秘和多样的文化在今天浸润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白居易的文学成就同样也是流淌于这个时代之河流上蜿蜒前行的珠玉之一。
他的诗歌、词作和散文,以及流传至今的诸多佳话和科举家境为主,堪称唐代文学的瑰宝,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学精品。
总体而言,白居易的文学成就代表着唐代文学的巅峰成就,他的作品不仅代表了当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的状态和面貌,而且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特色和风范。
诗人白居易的主要成就
诗人白居易的主要成就诗人白居易的主要成就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诗人白居易的主要成就,欢迎参考学习!诗人白居易的主要成就官场翰林学士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
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
江州司马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
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
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书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
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贬谪为州刺史。
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的时候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
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喻诗。
贬官江州(现九江)给白居易以沉重的打击,他说自己是“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
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帮助他升任忠州刺史。
杭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
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
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
822年,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
在杭州任职期间,他见杭州一带的农田经常受到旱灾威胁,官吏们却不肯利用西湖水灌田,就排除重重阻力和非议,发动民工加高湖堤,修筑堤坝水闸,增加了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今杭州)、盐官(今海宁)之间数十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
白居易的文学成就(2)
白居易的文学成就(2)闲适诗闲适诗是白居易在公余之暇独处、或因病而闲居时写作,用以陶冶性情,反映其“知足保和”人生哲学的诗歌。
此类诗歌相当受白居易本人的重视,然而较不见重于世人。
以《自吟拙什因有所怀》为例:自吟拙什因有所怀懒病每多暇,暇来何所为?未能抛笔砚,时作一篇诗。
诗成淡无味,多被众人嗤。
上怪落声韵,下嫌拙言词。
时时自吟咏,吟罢有所思。
苏州及彭泽,与我不同时。
此外复谁爱,唯有元微之。
谪向江陵府,三年作判司。
相去二千里,诗成远不知。
诗中反映了白居易作诗的情境、对自身作品的评语、所欣赏的古诗人(陶潜、韦应物)、以及与元稹的交情。
感伤诗感伤诗是指因外界事物,有感而发,所写成的诗歌。
白居易的感伤诗中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
《长恨歌》,是一个将历史典故融于感性艺术中,以富层次韵味的抒写笔法,所描绘出的凄美的爱情。
前半篇写实,后半篇穿插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仙境。
全诗语言声调优美,抒情和叙事交融一体,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白居易将这首诗归为“感伤”类,历代均认为这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
诗中融合了许多历史典故(包括汉武帝与李夫人、卫子夫、陈皇后等),可能还受到《目连救母变文》与《欢喜国王缘》等文章的影响。
长恨歌是白居易流传最广的作品。
在白居易生前就已经广为人所传颂,历千年依旧在人口中,广为流传,且影响许多后来的作品,如:元朝王伯度《天宝遗事诸宫调》、元朝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杂剧、清朝洪昇《长生殿》、现代剧作家曾永义的《杨妃梦》等,甚至影响了日本的文坛如《源氏物语》、《枕草子》等作品。
由于《长恨歌》的知名度高、话题敏感,且白居易并未明确揭示全诗主题,历代解读此诗也有许多评价与争论。
例如张戒、周紫芝、张祖廉等,或从礼教出发,认为长恨歌描绘爱情的内容太俚俗、轻薄。
沈括、范温、张戒、杨慎、赵翼认为长恨歌记载唐玄宗、杨贵妃的史实有错误。
而薛雪与周紫芝意见不同,王楙不同意张戒的批评。
此外如赵翼、王国维对全诗给予很高的评价。
白居易生平介绍及主要成就
白居易生平介绍及主要成就白居易生平介绍及主要成就人物生平出生乱世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
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
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
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
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
白居易得以在宿州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
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仕官生活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
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尉。
807年,任进士考官、集贤校理,授翰林学士。
808年任左拾遗,迎取杨虞卿从妹为妻。
810年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811年母亲陈氏去世,离职丁忧,归下邽。
814年回长安,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任左拾遗时,白居易认为自己受到喜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故希望以尽言官之职责报答知遇之恩,因此频繁上书言事,并写大量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歌,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乃至于当面指出皇帝的错误。
白居易上书言事多获接纳,然而他言事的直接,曾令唐宪宗感到不快而向李绛抱怨:“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李绛认为这是白居易的一片忠心,而劝谏宪宗广开言路。
贬谪江州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
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
遂以此为理由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818年,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至江州与白居易相聚。
当白居易被任命为忠州刺史时,白行简也一同与兄长溯江而上。
途中与元稹相遇于黄牛峡,三人相游之处被称为三游洞。
在忠州任职的时间,白居易在忠州城东的山坡上种花,并命名此地为“东坡”。
白居易的文学成就
白居易的文学成就白居易的文学成就白居易的诗文流传很广泛,对于白居易的文学成就给予高度的肯定,白居易的文集在日本受到高度评价。
文学成就白居易与元稹齐名,号“元白”,是继杜甫之后实际派文学的重要领袖人物。
他曾自己编辑自己的著作,名为《白氏长庆集》(或《白氏文集》),共七十五卷,现存七十一卷。
白居易对文学创作非常地投入,少年时认真地投入学习,甚至到影响健康,提早出现衰老的症状。
他曾以诗仙、诗魔自比,形容自己对诗歌创作的投入。
不同于其他大多数的诗人,白居易在世时他的作品就已经得享盛名,广泛流传于各地、各阶层,是唐代诗人中作品在生前流传最广的一位。
他的作品也流传至日本、新罗等地。
在早期的日本,《白氏文集》是日本文学汉化的最重要依据。
理念白居易认为文学是反映自己人生哲学(道)的工具。
而依自己的现况,又可分为“兼济”、与“独善”两类。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类,而他本人特别重视两类诗文:其一是作为“兼济”工具的讽谕诗,其一是则是反映自己“独善”心志的闲适诗。
并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胡适归纳白居易基本主张:“可说是为人生而作文学!文学是救济社会,改善人生的利器;最上要能‘补察时政’,至少也须能‘泄导人情’;凡不能这样的,都‘不过嘲讽雪,弄花草而已’。
”白居易的诗歌理念与元稹一致。
陈子昂与李白古诗作品、以及杜甫写实作品,对元、白的诗歌理念可能有很大的影响。
对于白居易的文学主张,刘大杰认为白居易“作了大胆的批判和正确的评价。
”胡适肯定白居易以诗歌造成舆论而改善时政的意图,但也认为白居易的诗歌理论有过于狭隘的缺陷。
白居易对前人诗作,也因他的文学理论,而出现相冲突的评价。
例如《与元九书》里,认为晋宋是“六义寖微”的时代,而有“以渊明之高古,偏放于田园”的批评;然而白居易不但有《效陶潜体诗十六首》的诗作,也曾明确地表示仰慕陶渊明的为人。
诗歌他的诗歌现存近三千首。
讽谕诗主条目:新乐府运动白居易最为重视的是讽喻诗,其创作意旨是用诗歌补时政之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阅读】白居易的诗歌成就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
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
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
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
……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
”(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
”(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
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
”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
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
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
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
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
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
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
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
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
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