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与普通飞机区别及飞行简单原理

合集下载

直升飞机飞行原理

直升飞机飞行原理

直升飞机飞行原理直升机是一种垂直起降的飞行器,它可以在空中悬停、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飞行,还可以进行定点停留、低高度飞行、复杂地形涂毒、运输货物等,是一种非常灵活多变的飞行器。

那么,直升机是如何实现这种“绕不过去”的飞行方式的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直升机的飞行原理。

一、空气动力学基础不论是飞机还是直升机,它们都要靠空气动力学来实现飞行。

空气动力学是研究空气对物体的作用的学科。

在空气中,物体移动时,空气会对其产生阻力、升力和推力等作用。

在直升机的飞行中,最主要的就是升力了。

升力是空气对直升机产生的向上的支持力,使其能够腾空而起。

而产生升力的关键,则是由于在直升机的旋转叶片上产生了一个向下的气流,这个气流将气体压缩,使其速度加快,压力降低,形成低压区。

而直升机上方的空气则形成高压区,从而产生了升力。

二、基本构造1.机身部分:直升机的主体部分,其中装置有驾驶室、乘客和货物舱、发动机等。

2.旋翼部分:直升机最重要的部分,由主旋翼和尾旋翼组成。

3.主旋翼:是直升机上的最重要的部分,主要产生升力和推进力。

它是一组大型的可旋转叶片,可以轮流地在上下、左右和前后方向调整。

4.尾旋翼:又称为方向舵,主要负责平衡和转向直升机。

5.起落架:支撑直升机在地面或者水面上的装置。

三、飞行原理我们知道,飞机在飞行中通过翼面产生升力和推力来维持飞行。

而直升机则是通过旋翼来产生升力和推力,从而可以实现垂直起降和各种方向的移动。

正常飞行时,主旋翼的旋转速度越快,升力就越大。

主旋翼在旋转时还产生了空气流,对于尾旋翼而言,这种空气流就相当于一束强劲的风,从而也可以产生升力和推力,平衡直升机并控制飞行方向。

直升机的旋翼不仅可以产生升力和推力,还可以调整飞行方向。

当主旋翼向右旋转时,直升机就会向左飞行,反之亦然。

而尾旋翼则可以扭转调整直升机的飞行方向。

在直升机的飞行过程中,由于旋翼旋转的高速气流形成较大的后向力,所以需要加装平衡重量使其平衡。

直升机与飞机的区别

直升机与飞机的区别

直升机与飞机的区别《中国大百科全书》 (l985 版 ) 对飞机的定义是 :" 由动力装置产生前进推力 , 由固定机翼产生升力 , 在大气层中飞行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

" 特别指出 : 无动力装置的滑翔机、以旋翼作为主要升力面的直升机以及在大气层外飞行的航天飞机都不属于飞机的范围。

但在日常生活中, 盲人习惯地将气球、飞艇以外的航空器泛称飞机。

那么什么是直升机呢 ?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直升机的定义是: " 以动力驱动的旋翼作为主要升力来源、能垂直起落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

" 它既区别于以旋翼作为主要升力来源但不能垂直起落的旋翼机、又区别于不是以旋翼作为主要升力来源的垂直起落飞机。

直升机属于旋翼航空器 , 装有一副或几副类似于大直径螺旋桨的旋翼。

旋翼安装在机体上方近于铅垂的旋翼轴上、由动力装置驱动, 能在静止的空气和相对气流中产生向上的升力。

旋翼由自动倾斜器控制, 又可产生向前、向后、向左或向右的水平分力, 因此直升机既能垂直上升下降、空中悬停 , 又能向前后左右任一方向飞行。

直升机可以在狭小的场地上垂直起飞和降落而无需跑道。

装有轮式起落架的直升机也可滑跑起飞。

当发动机在空中停车 , 直升机还可以利用旋翼自转下滑, 安全着陆。

直升机与固定翼飞机各有所长、优势互补。

直升机的突出特点是可以做低空飞 (离地面数米) 、低速飞(从悬停开始) 、倒飞和侧飞等机动飞行 , 特别是可在小面积场地垂直起降。

这些特点使直升机具有广阔的用途及发展前景。

在军用方面 ,它已广泛应用于对地攻击、机降登陆、武器运送、后勤支援、战场救护、侦察巡逻、指挥控制、通信联络、反潜扫雷、电子对抗等。

在民用方面 , 它已应用于短途运输、医疗救护、抢险救灾、紧急营救、吊装设备、地质勘探、护林灭火、空中摄影等。

海上油井与基地间的人员及物资运输是民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直升机发展过程中, 人们曾对各种结构类型进行过探索, 而目前最流行的主要有单旋翼直升机和双旋翼直升机两种。

直升飞机的原理

直升飞机的原理

直升飞机的原理
直升飞机是一种垂直起降的飞行器,它的原理主要依靠旋翼和尾桨的运动。

下面是直升飞机的工作原理的详细解释:
旋翼是直升飞机的关键部件,通过其转动产生升力。

旋翼由多个叶片组成,叶片的形状以及角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旋翼通过由发动机提供的动力加以驱动,以高速旋转。

在旋翼转动的过程中,叶片产生了一个向上的推力,使得直升飞机可以升空。

为了保持飞机的平衡和稳定,直升飞机还配备了尾桨。

尾桨位于飞机的尾部,与旋翼呈垂直方向。

尾桨的主要作用是对飞机进行控制,通过改变桨叶的角度来摆动飞机的尾部,以调整飞机的方向和平衡。

直升飞机的驾驶员使用控制杆和脚踏来控制飞机的运动。

通过控制杆,驾驶员可以改变旋翼的角度,从而调整升力和下降速度。

同时,通过脚踏控制尾桨的摆动,以进行方向上的调整。

在起飞和降落的过程中,直升飞机使用发动机提供的动力使旋翼产生足够的升力,将飞机垂直起飞或垂直降落。

一旦达到所需高度或目的地,飞机可以向前飞行,通过倾斜控制杆和改变旋翼的角度来调整飞机的速度和位置。

总之,直升飞机的原理主要依靠旋翼和尾桨的运动,通过旋翼产生升力,尾桨进行控制。

驾驶员通过控制杆和脚踏来操纵飞
机的运动。

这使得直升飞机能够在没有跑道的情况下垂直起降,并在需要时进行精确的悬停和飞行。

直升机和飞机的区别

直升机和飞机的区别

直升机和飞机的区别
区别:
1、直升机飞行原理和结构与飞机不同。

飞机靠它的固定机翼产生升力,而直升机是靠它头上的螺旋桨旋转产生升力。

2、直升机的结构和飞机不同。

主要由旋翼、机身、发动机、起落装置和操纵机构等部分组成。

3、单旋翼式直升机尾部还装有尾翼,其主要作用,抗扭,用以平衡单旋翼产生的反作用力矩和控制直升机的转弯。

扩展资料
直升机作为20世纪航空技术极具特色的创造之一,极大地拓展了飞行器的应用范围。

直升机是典型的军民两用产品,可以广泛的应用在运输、巡逻、旅游、救护等多个领域。

直升机的最大时速可达300km/h以上,俯冲极限速度近400km/h,实用升限可达6000米,一般航程可达600到800km左右。

携带机内、外副油箱转场航程可达2000km以上。

飞机是指具有一具或多具发动机的动力装置产生前进的推力或拉力,由机身的固定机翼产生升力,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

飞机是20世纪初最重大的`发明之一,公认由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

他们在1903年12月17日进行的飞行作为第一次重于空气的航空器进行的受控的持续动力飞行被国际航空联合会所认可,同年他们创办了莱特飞机公司。

直升机飞行原理

直升机飞行原理

2.5 直升机与旋翼机的飞行原理2.5.1 直升机的飞行原理1. 概况与普通飞机相比,直升机不仅在外形上,而且在飞行原理上都有所不同。

一般来讲它没有固定的机翼和尾翼,主要靠旋翼来产生气动力。

这里所说的气动力既包括使机体悬停和举升的升力,也包括使机体向前后左右各个方向运动的驱动力。

直升机旋翼的桨叶剖面由翼型构成,叶片平面形状细长,相当于一个大展弦比的梯形机翼,当它以一定迎角和速度相对于空气运动时,就产生了气动力。

桨叶片的数量随着直升机的起飞重量而有所不同。

重型直升机的起飞重量在20t 以上,桨叶的数目通常为六片左右;而轻、小型直升机,起飞重量在1.5t 以下,一般只有两片桨叶。

直升机飞行的特点是:(1) 它能垂直起降,对起降场地要求较低;(2) 能够在空中悬停。

即使直升机的发动机空中停车时,驾驶员可通过操纵旋翼使其自转,仍可产生一定升力,减缓下降趋势;(3) 可以沿任意方向飞行,但飞行速度较低,航程相对来说也较短。

2. 直升机旋翼的工作原理直升机旋翼绕旋翼转轴旋转时,每个叶片的工作类同于一个机翼。

旋翼的截面形状是一个翼型,如图2.5.1所示。

翼型弦线与垂直于桨毂旋转轴平面(称为桨毂 旋转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桨叶的安装角,以ϕ表示,有时简称安装角或桨距。

各片桨叶的桨距的平均值称为旋翼的总距。

驾驶员通过直升机的操纵系统可以改变旋翼的总距和各片桨叶的桨距,根据不同的飞行状态,总距的变化范围约为2º~14º。

气流V 与翼弦之间的夹角即为该剖面的迎角α。

显然,沿半径方向每段叶片上产生的空气动力在桨轴方向上的分量将提供悬停时需要的升力;在旋转平面上的分量产生的阻力将由发动机所提供的功率来克服。

旋翼旋转时将产生一个反作用力矩,使直升机机身向旋翼旋转的反方向旋转。

前面提到过,为了克服飞行力矩,产生了多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如单桨式、共轴式、横列式、纵列式、多桨式等。

对于最常见的单桨式,需要靠尾桨旋转产生的拉力来平衡反作用力矩,维持机头的方向。

(完整版)直升机操控系统飞控原理简介

(完整版)直升机操控系统飞控原理简介

直升机操控系统飞控原理简介作为一种特殊的飞行器,直升机的升力和推力均通过螺旋桨的旋转获得,这就决定了其动力和操作系统必然与各类固定机翼飞机有所不同。

一般固定翼飞机的飞行原理从根本上说是对各部位机翼的状态进行调节,在机身周围制造气压差而完成各类飞行动作,并且其发动机只能提供向前的推力。

但直升机的主副螺旋桨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对机身提供动力,这使其不需要普通飞机那样的巨大机翼,二者的区别可以说是显而易见。

操纵系统直升机的操纵系统可分为三大部分:踏板在直升机驾驶席的下方通常设有两块踏板,驾驶员可以通过它们对尾螺旋桨的输出功率和桨叶的倾角进行调节,这两项调整能够对机头的水平方向产生影响。

周期变距杆位于驾驶席的中前方,该手柄的控制对象为主螺旋桨下方自动倾斜器的不动环。

不动环可对主螺旋桨的旋转倾角进行调整,决定机身的飞行方向。

总距杆位于驾驶席的左侧,该手柄的控制对象为主螺旋桨下方自动倾斜器的动环。

动环通过对主螺旋桨的桨叶倾角进行调节来对调整动力的大小。

另外,贝尔公司生产的系列直升机在总距杆上还集成有主发动机功率控制器,该控制器可根据主螺旋桨桨叶的旋转倾角自动对主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进行调整。

飞行操作升降有些读者可能会认为,直升机在垂直方向上的升降是通过改变主螺旋桨的转速来实现的。

诚然,改变主螺旋桨的转速也不失为实现机体升降的方法之一,但直升机设计师们很早之前便发现,提升主螺旋桨输出功率会导致机身整体负荷加大。

所以,目前流行的方法是在保持主螺旋桨转速一定的情况下依靠改变主螺旋桨桨叶的倾角来调整机身升力的大小。

驾驶员可通过总距杆完成这项操作。

当把总距杆向上提时,主螺旋桨的桨叶倾角增大,直升机上升;反之,直升机下降。

需要保持当前高度时,一般将总距杆置于中间位置。

平移直升机最大飞行优势之一是:可以在不改变机首方向的情况下,随时向各个方向平移。

这种移动是通过改变主螺旋桨的旋转倾角来实现的。

当驾驶员向各个方向扳动周期变距杆时,主螺旋桨的主轴也会发生相应的倾斜。

直升机的工作原理

直升机的工作原理

直升机的工作原理
直升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主旋翼和尾推力来产生升力和动力。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主旋翼:主旋翼是直升机最重要的部分,通常由三至六片可调节的旋翼叶片组成。

当发动机提供足够的动力使主旋翼快速旋转时,旋翼叶片会产生升力。

通过改变叶片的推力和螺旋桨角度,可以控制直升机的升力和姿态。

2. 尾推力:直升机的尾部有一根垂直的尾旋翼,它的作用是产生推力和水平方向的倾斜力。

通过改变尾旋翼的推力和方向,可以控制直升机的方向和平衡。

3. 方向舵:直升机的尾部还有一个水平的方向舵,用来控制直升机的左右转向。

通过改变方向舵角度,可以改变直升机的水平方向。

4. 发动机:直升机的发动机通常是内燃机或涡轮发动机,提供所需的动力和转动力给主旋翼。

5. 操纵系统:直升机的操纵系统包括操纵杆、脚踏板、控制杆等。

驾驶员通过操纵这些操纵设备来改变主旋翼和尾推力的推力、角度和方向,从而控制直升机的升力、姿态和飞行方向。

总结来说,直升机的工作原理通过旋转的主旋翼产生升力,通过尾推力和调整方向舵来控制飞行方向,通过发动机提供动力。

驾驶员通过操纵系统来控制这些机构,使直升机飞行在所需高度和方向上。

直升机与飞机的区别

直升机与飞机的区别

直升机与飞机的区别《中国大百科全书》 (l985 版 ) 对飞机的定义是 :" 由动力装置产生前进推力 , 由固定机翼产生升力 , 在大气层中飞行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

" 特别指出 : 无动力装置的滑翔机、以旋翼作为主要升力面的直升机以及在大气层外飞行的航天飞机都不属于飞机的范围。

但在日常生活中, 盲人习惯地将气球、飞艇以外的航空器泛称飞机。

那么什么是直升机呢 ?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直升机的定义是: " 以动力驱动的旋翼作为主要升力来源、能垂直起落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

" 它既区别于以旋翼作为主要升力来源但不能垂直起落的旋翼机、又区别于不是以旋翼作为主要升力来源的垂直起落飞机。

直升机属于旋翼航空器 , 装有一副或几副类似于大直径螺旋桨的旋翼。

旋翼安装在机体上方近于铅垂的旋翼轴上、由动力装置驱动, 能在静止的空气和相对气流中产生向上的升力。

旋翼由自动倾斜器控制, 又可产生向前、向后、向左或向右的水平分力, 因此直升机既能垂直上升下降、空中悬停 , 又能向前后左右任一方向飞行。

直升机可以在狭小的场地上垂直起飞和降落而无需跑道。

装有轮式起落架的直升机也可滑跑起飞。

当发动机在空中停车 , 直升机还可以利用旋翼自转下滑, 安全着陆。

直升机与固定翼飞机各有所长、优势互补。

直升机的突出特点是可以做低空飞 (离地面数米) 、低速飞(从悬停开始) 、倒飞和侧飞等机动飞行 , 特别是可在小面积场地垂直起降。

这些特点使直升机具有广阔的用途及发展前景。

在军用方面 ,它已广泛应用于对地攻击、机降登陆、武器运送、后勤支援、战场救护、侦察巡逻、指挥控制、通信联络、反潜扫雷、电子对抗等。

在民用方面 , 它已应用于短途运输、医疗救护、抢险救灾、紧急营救、吊装设备、地质勘探、护林灭火、空中摄影等。

海上油井与基地间的人员及物资运输是民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直升机发展过程中, 人们曾对各种结构类型进行过探索, 而目前最流行的主要有单旋翼直升机和双旋翼直升机两种。

直升机的飞行原理

直升机的飞行原理

直升机的飞行原理
直升机的飞行原理是基于空气动力学的原理。

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机身、旋翼和尾桨系统。

首先,旋翼是直升机飞行的关键部件。

直升机的旋翼是垂直放置的,由多个叶片组成。

当旋翼转动时,叶片会受到空气的作用力,产生升力。

升力是支撑直升机在空中的力量,使其能够飞行。

其次,直升机的尾桨系统起到平衡旋翼产生的扭矩的作用。

直升机的旋翼在转动过程中会产生一个相反的扭矩,使得机身产生旋转。

为了抵消这一扭矩,直升机安装了尾桨系统。

尾桨通过产生一个反方向的推力,将旋翼产生的扭矩平衡掉。

此外,直升机的飞行还需要通过对旋翼产生的升力进行控制。

这是通过改变旋翼的迎角(即叶片与风向的夹角)来实现的。

当迎角增大时,升力也增大,直升机上升;当迎角减小时,升力减小,直升机下降。

最后,直升机还可以通过改变旋翼的倾斜角度来实现机身的前进、后退和侧移。

倾斜后的旋翼除了产生升力外,还会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推力,从而使得直升机能够在空中进行水平移动。

总而言之,直升机的飞行原理是通过旋转的旋翼产生升力,通过尾桨系统平衡产生的扭矩,并通过调整迎角和倾斜角度来实现飞行和机身的控制。

直升机飞行原理讲解

直升机飞行原理讲解

直升机飞行原理讲解
直升机是现代航空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机型,它通过旋转桨叶来产生升力和推力,实现空中飞行。

那么,直升机的飞行原理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讲解。

一、旋翼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旋翼是直升机最主要的升力和推力来源,它由旋翼叶片、旋翼舵等部分组成。

旋翼叶片是由材料均匀强度逐渐变化的曲线状构成的,类似于鸟的翅膀。

旋转时,叶片内外侧产生不同的升力和阻力,使得整个旋翼产生一个向上的升力,同时带动直升机向前推进。

二、主旋翼和尾旋翼的配合
主旋翼负责产生升力和推力,而尾旋翼则负责调节直升机的方向,保持其平衡。

尾旋翼一般被安装在直升机尾部,它的旋转方向与主旋翼相反,并且产生一个向左或向右的推力,实现方向控制。

三、直升机的悬停与前进
在起飞和降落等空中悬停时,直升机要不断变速、变向和变高度,以保持平衡不倾斜。

而在前进过程中,主旋翼要向前倾斜,以提供向前的推力和升力,同时尾旋翼也要起到平衡作用。

四、直升机的操纵
直升机的操纵主要有三个方面:升降、方向和倾斜。

升降由主旋翼控制,方向由尾旋翼控制,倾斜由机身自身控制。

总之,直升机的飞行原理是利用旋转桨叶产生升力和推力,通过主旋翼和尾旋翼的配合调整方向和平衡,实现空中悬停和前进。

同时,通过机身自身的倾斜进行操纵。

这就是直升机飞行原理的基本介绍。

直升机上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直升机上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直升机上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直升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旋转机翼产生升力,推动机械驱动力来实现飞行。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 旋翼产生升力:直升机通常配备一个或多个主旋翼,旋翼由数个可调节的桨叶组成。

当发动机提供动力,使旋翼以适当的速率旋转时,桨叶产生升力,向上推动直升机。

2. 控制俯仰:为了改变直升机的俯仰姿态(前后倾斜),可调节桨叶的角度。

当主旋翼前后倾斜时,升力的方向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直升机向前或向后倾斜。

3. 控制横滚:直升机的横滚姿态(左右倾斜)也可以通过旋翼桨叶的调整来实现。

当主旋翼的一侧上升,并与另一侧下降时,会产生一个横向推力,使得直升机向左或向右倾斜。

4. 推进力:为了提供向前飞行的推进力,直升机通常安装一个尾推装置,如旋转叶片的尾桨或尾喷气发动机。

这些设备产生推力,抵消直升机的阻力,使其能够在空中移动。

总的来说,直升机的工作原理基于旋转机翼产生升力和通过各种方式控制姿态来实现飞行。

直升机空气动力学

直升机空气动力学

直升机空气动力学一、引言直升机是一种能够在垂直方向起降、悬停和倾斜飞行的飞行器。

与固定翼飞机不同,直升机的空气动力学特性较为复杂,涉及到旋翼、机身和尾桨等多个部件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探讨直升机的空气动力学原理以及相关的设计和优化问题。

二、直升机的空气动力学原理1. 旋翼的升力和推力直升机主要依靠旋翼产生升力和推力。

旋翼的升力是由旋翼叶片产生的,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固定翼飞机的机翼。

旋翼通过改变叶片的攻角和旋转速度来调节升力大小。

同时,旋翼的旋转还能够产生推力,使直升机向前飞行。

2. 尾桨的作用直升机的尾桨主要用于平衡旋翼产生的反扭矩,并提供方向稳定力。

尾桨通过改变叶片的攻角和旋转速度来产生力矩,使直升机保持平衡。

3. 机身对空气动力学的影响直升机的机身对其空气动力学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机身的形状和气动特性会影响直升机的阻力、升阻比和操纵性能等。

因此,在直升机设计中,需要对机身进行合理的流线型设计和气动优化。

三、直升机的设计与优化问题1. 旋翼设计与优化直升机旋翼的设计与优化是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旋翼的设计要考虑旋翼叶片的几何形状、材料和结构等因素,以及旋翼的气动性能和噪声特性等。

在旋翼的优化中,可以通过改变旋翼的几何参数、调节旋翼叶片的攻角和旋转速度等方式,来提高直升机的升力和推力性能。

2. 尾桨设计与优化尾桨的设计与优化也是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尾桨的设计要考虑尾桨叶片的几何形状、气动性能和噪声特性等因素。

在尾桨的优化中,可以通过改变尾桨叶片的几何参数、调节尾桨叶片的攻角和旋转速度等方式,来提高直升机的稳定性和操纵性能。

3. 机身优化直升机机身的优化是为了减小阻力、提高升阻比和改善飞行操纵性能等。

机身的优化可以包括减小机身的横截面积、改善机身的流线型、优化机身的表面粗糙度等。

四、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的应用领域直升机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不仅对直升机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还对直升机的飞行性能、操纵性能和噪声控制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直升飞机升空原理

直升飞机升空原理

直升飞机升空原理直升飞机是一种垂直起降的飞行器,它能够在狭小的空间内进行起降和悬停飞行,是一种非常灵活的飞行工具。

那么,直升飞机是如何实现升空的呢?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直升飞机升空的原理。

首先,直升飞机的升空原理与其旋翼的工作原理密切相关。

直升飞机的旋翼是其升空的关键部件,它通过旋转产生升力,使得直升飞机得以升空。

旋翼的工作原理类似于空气动力学中的螺旋桨原理,通过旋转产生的气流变化,产生升力。

在直升飞机的起飞过程中,旋翼通过快速旋转,将空气压缩并向下推动,产生向上的升力,从而使得直升飞机脱离地面,开始升空。

其次,直升飞机的发动机也是实现升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升飞机通常采用燃气涡轮发动机或活塞发动机作为动力装置,通过输出的动力驱动旋翼旋转,产生足够的升力使得直升飞机升空。

发动机通过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然后将气体通过喷气口排出,产生推力。

这种推力通过旋翼传递到直升飞机的机身上,使得直升飞机产生向上的升力,从而升空。

此外,直升飞机的控制系统也对升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直升飞机的控制系统包括操纵杆、螺旋桨桨叶角度调节、尾桨以及平衡重心等部分。

操纵杆可以控制旋翼的倾斜角度,从而改变升力的方向和大小,实现直升飞机的上升、下降、向前飞行等动作。

螺旋桨桨叶角度调节可以调整旋翼的旋转速度,以适应不同飞行状态的需要。

尾桨的作用是平衡直升飞机的扭矩,保持其稳定飞行。

总的来说,直升飞机升空的原理主要包括旋翼的工作原理、发动机的动力输出以及控制系统的协调配合。

通过这些关键部件的协同作用,直升飞机可以实现从地面升空的动作,完成起飞任务。

当然,在实际飞行中,飞行员的操作技能和飞行经验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只有经过严格的训练和不断的实践,飞行员才能熟练地驾驶直升飞机完成各种复杂任务。

综上所述,直升飞机升空的原理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术,需要各个部件的协同作用才能实现。

对于飞行员来说,熟练掌握直升飞机的升空原理和操作技巧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紧急情况下,飞行员才能准确、迅速地做出正确的决策,确保直升飞机的安全飞行。

直升飞机原理

直升飞机原理

直升飞机原理
直升飞机是一种垂直起降的飞行器,它通过旋翼产生的升力来实现飞行。

直升
飞机的原理主要包括旋翼的工作原理、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旋翼的工作原理。

旋翼是直升飞机的升力产生装置,它由
多个叶片组成,每个叶片的截面呈对称翼型。

当直升飞机的发动机提供动力,旋翼开始旋转,产生升力。

旋翼的叶片在旋转的过程中,通过改变叶片的角度和旋转速度,可以控制飞机的升力和方向,从而实现飞行。

其次,动力系统是直升飞机的动力来源,通常由发动机、传动系统和旋翼组成。

发动机提供动力,传动系统将动力传递给旋翼,旋翼通过旋转产生升力。

直升飞机的动力系统需要具备足够的功率和稳定性,以确保飞机的安全起降和飞行。

最后,控制系统是直升飞机的核心,它包括飞行控制系统、动力控制系统和姿
态控制系统。

飞行控制系统通过操纵杆和脚踏板控制飞机的升降、前后倾斜和左右转向;动力控制系统控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旋翼的旋转速度;姿态控制系统通过调节旋翼的叶片角度和旋转速度,来保持飞机的平衡和稳定。

总结一下,直升飞机的原理是基于旋翼产生的升力来实现垂直起降和飞行。


的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相互配合,确保飞机的安全和稳定。

直升飞机在军事、医疗救援、消防救援和交通运输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的原理和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将为人类的飞行梦想带来更多可能性。

直升飞行原理

直升飞行原理

直升飞行原理
直升飞行是一种航空飞行方式,它是通过直升机等垂直起降飞行器产生升力以实现空中悬停、垂直起降和水平飞行的能力。

直升机的直升飞行原理主要基于两个重要物理原理:空气动力学和反作用力原理。

首先,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直升机通过旋转的叶片产生升力。

直升机的叶片呈螺旋状排列,通常有两到四片,通过发动机提供的动力使其高速旋转。

当叶片旋转时,空气被迫下压,从而产生上升力。

这种旋转产生的升力称为旋翼升力。

其次,根据反作用力原理,直升机在产生升力的同时,也会产生反作用力。

按牛顿第三定律,当直升机的旋翼产生向上的升力时,直升机本身会受到一个等大反向的力,即向下的反作用力。

这个反作用力通过直升机的机身和尾桨传递,使直升机能够保持平衡和稳定。

在直升飞行过程中,直升机的旋翼叶片产生的升力被用于抵消直升机的重力,使其能够悬停在空中。

同时,通过改变旋翼叶片的旋转速度和倾斜角度,可以调整升力和方向,从而使直升机能够实现向前、向后、向左和向右的平移飞行。

除了旋翼叶片的升力,直升机还需要通过尾桨来产生一个反扭矩力。

当旋翼叶片产生升力时,直升机会出现反向扭矩,通过尾桨的旋转产生的反扭矩力可以抵消这一作用,从而使直升机保持平衡。

总结起来,直升飞行通过旋转的叶片产生升力和反作用力,利用这些力来实现空中悬停、垂直起降和水平飞行。

这种飞行方式广泛应用于军事、救援、消防、交通运输等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功能。

直升机的发动机

直升机的发动机

直升机的发动机直升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航空器,它可以以垂直的方式起飞和降落,并具有悬停、悬停飞行和快速转弯等特点。

而直升机的发动机则是其关键部件之一,它为直升机提供了所需的动力,使其能够在空中飞行。

本文将介绍直升机的发动机,包括其工作原理、不同类型的发动机以及发动机的发展趋势。

一、直升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直升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与其他飞机的发动机有些不同。

通常情况下,直升机的发动机包括一个或多个喷气发动机和一个或多个轴传动装置。

喷气发动机用于产生推力,而轴传动装置则将这个推力转化为旋转力矩,进而驱动旋翼旋转。

在起飞时,喷气发动机开始工作,产生的推力将直升机抬离地面。

一旦直升机离地,轴传动装置便开始工作,将喷气发动机产生的推力转化为旋转力矩,通过主旋翼传递给旋翼,从而使直升机维持在空中飞行。

在变速转向时,直升机的发动机需要增加或减少输出的功率。

这一过程通过调整喷气发动机的油门来实现,以提供所需的动力输出。

同时,轴传动装置也会根据需要调整传递给旋翼的力矩。

二、不同类型的直升机发动机1. 活塞发动机活塞发动机是直升机发动机中最早的一种类型。

它通常使用汽油或柴油作为燃料,并通过活塞运动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活塞发动机可以是水平对置式、V型或直列式结构,具有简单、可靠以及输出功率较高的特点。

然而,活塞发动机由于其重量和体积较大,限制了直升机的载重能力和速度。

2. 涡轮发动机涡轮发动机是目前大多数现代直升机使用的发动机类型。

涡轮发动机以高速旋转的涡轮为核心部件,通过压缩空气和燃料混合后的爆炸来驱动旋翼。

涡轮发动机具有输出功率大、重量轻、尺寸小以及可靠性高的特点,可以满足直升机的要求。

涡轮发动机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涡轮轴发动机和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涡轮轴发动机主要适用于大型直升机,其旋转力矩通过复杂的轴传动装置传递给旋翼。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主要适用于小型直升机,其旋转力矩则直接由发动机驱动旋翼。

三、直升机发动机的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直升机发动机也在不断演进。

直升机飞行原理

直升机飞行原理

直升机飞⾏原理旋翼的空⽓动⼒特点直升机是⼀种由⼀个或多个⽔平旋转的旋翼提供向上升⼒和推进⼒⽽进⾏飞⾏的航空器。

直升机具有⼤多数固定翼航空器所不具备的垂直升降、悬停、⼩速度向前或向后飞⾏的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直升机在很多场合⼤显⾝⼿。

直升机与飞机相⽐,其弱点是速度低、耗油量较⾼、航程较短。

(1)产⽣向上的升⼒⽤来克服直升机的重⼒。

即使直升机的发动机空中停车时,驾驶员可通过操纵旋翼使其⾃转,仍可产⽣⼀定升⼒,减缓直升机下降趋势。

(2)产⽣向前的⽔平分⼒克服空⽓阻⼒使直升机前进,类似于飞机上推进器的作⽤(例如螺旋桨或喷⽓发动机)。

(3)产⽣其他分⼒及⼒矩对直升机;进⾏控制或机动飞⾏,类似于飞机上各操纵⾯的作⽤。

旋翼由数⽚桨叶及⼀个桨毂组成。

⼯作时,桨叶与空⽓作相对运动,产⽣空⽓动⼒;桨毂则是⽤来连接桨叶和旋翼轴,以转动旋翼。

桨叶⼀般通过铰接⽅式与桨毂连接(如下图所⽰)。

旋翼的运动与固定翼飞机机翼的不,因为旋翼的桨叶除了随直升机⼀同作直线或曲线动外,还要绕旋翼轴旋转,因此桨叶空⽓动⼒现象要⽐机翼的复杂得多。

先来考察⼀下旋翼的轴向直线运动这就是直升机垂直飞⾏时旋翼⼯作的情况,它相当于飞机上螺旋桨的情况。

由于两者技术要求不同,旋翼的直径⼤且转速⼩;螺旋桨的直径⼩⽽转速⼤。

在分析、设计上就有所区别设⼀旋冀,桨叶⽚数为k,以恒定⾓速度Ω绕轴旋转,并以速度 Vo沿旋转轴作直线运动。

如果在想象中⽤⼀中⼼轴线与旋翼轴重合,⽽半径为 r的圆柱⾯把桨叶裁开(参阅图 2,1—3),并将这圆柱⾯展开成平⾯,就得到桨叶剖⾯。

既然这时桨叶包括旋转运动和直线运动,对于叶剖⾯来说,应有⽤向速度 (等于Ωr)和垂直于旋转平⾯的速度(等于 Vo),⽽合速度是两者的⽮量和。

显然可以看出(如图2.1—3),⽤不同半径的圆柱⾯所截出来的各个桨叶剖⾯,他们的合速度是不同的:⼤⼩不同,⽅向也不相同。

如果再考虑到由于桨叶运动所激起的附加⽓流速度(诱导速度) ),那么桨叶各个剖⾯与空⽓之间的相对速度就更加不同。

浅谈直升机自动飞行控制原理

浅谈直升机自动飞行控制原理

转 倾角 的作 用 ,是 飞行 方 向的决 定者 。在 模 型 直升 机 中相 当于 升降 通道 A I L * N N  ̄ 翼通 道
EI E
2. 3 总 距 杆
总 距杆是 驾驶 席左边 的一 个手 柄 ,主要
工 作是对 主螺 旋桨 下面 的 自动 倾斜 器的动 环 进 行控制 ,而 动环 的工作 则是 通过调 节主 螺 旋 桨的 桨叶倾 角的 手段 来控制 动 力的大小 。 如 果该直 升机 是 贝尔 公司旗下 生产 的系列 直 升 机的话 ,那 它的 总距杆 就会 有 一个可 以根 据 主螺旋 桨桨 叶的旋 转倾 角 自动调 整主发 动 机 输 出功率 的主发 动机 功率控 制 器。这相 当 于 模型 直 升机 中的 螺距 通 道P I T,因为和 油 门分享 同一根 遥控 杆 ,因此不 能在 遥控 器操 控 面板 上对 它进行 独立 的控制 ,而是 从遥 控 器的直 升机控 制程序 中进 行设 计 ,即螺距 曲 线 。适 当的螺 距 曲线和油 门 曲线对直 升机 的 稳 定飞 行起着 重要 的作 用 。 2 . 4 直升 机的 自动飞 行原 理及飞 行操 作 1 )直升 机旋 翼的工 作原 理 当旋 翼运 转时 ,旋 翼的叶 片 的工作相 当 于 机翼 ,且旋 翼的 截面 图就是 翼型 的形状 。 翼 型弦 线和桨 毂旋 转平面 之 间有个夹 角 叫做 桨 叶的 安装 角也 叫桨距 ,各个 桨距 的平均 值 即为旋 翼的 总距 。改变 直升机 旋 翼的总 距或 桨 叶的 桨距 即可改 变直升 机的 飞行状 态 ,总 距 的变 动范 围一般 在2 。至 1 4 。。 翼 型 弦 线 与 气 流 之 间也 存 在 一 个 夹 角 a,每 段桨叶 产生 的空 气动 力有 两个分 力 , 即桨轴 方 向上 的分 力A与旋 转平 面上 的分 力 B,当直 升 机处 于悬 停状 态 时所 需的 力便 是 分 力A提 供的 ,发 动机 提供 的功 率可 抵 消分 力B 所产 生 的阻 力 。另外 ,旋 翼 运转 时会 产 生 反作 用力矩 ,这 个 反作用 力矩是 需要其 他 力来平 衡的 。一般 的直 升机是 单桨 式 ,平衡 反 作用 力矩 的 力是 由尾 桨产生 的 ,改变 尾桨 拉 力的 大小就 能改 变平衡 力矩 的大 小 ,从而

直升机和飞机的原理一样吗

直升机和飞机的原理一样吗

直升机和飞机的原理一样吗
直升机和飞机的原理并不完全相同。

它们都是飞行器,但使用了不同的工作原理。

飞机的飞行原理基于气动力学,即通过机翼的升力和推进系统的动力来实现飞行。

机翼形状和机身设计使得飞机能够产生升力,通过前进的推力来克服阻力,从而飞行。

而直升机则是通过旋转的主旋翼产生升力,通过尾旋翼产生反扭矩,以保持稳定。

主旋翼的旋转产生升力,通过改变旋翼的角度和速度来控制飞行方向、高度和速度。

因此,尽管直升机和飞机都是飞行器,但它们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有所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升机与普通飞机区别及飞行简单原理:
不可否认,直升机和飞机有些共同点。

比如,都是飞行在大气层中,都重于空气,都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但直升机有诸多独有特性。

(1)直升机飞行原理和结构与飞机不同飞机靠它的固定机翼产生升力,而直升机是靠它头上的桨叶(螺旋桨)旋转产生升力。

(2)直升机的结构和飞机不同,主要由旋翼、机身、发动机、起落装置和操纵机构等部分组成。

根据螺旋桨个数,分为单旋翼式、双旋翼式和多旋翼式。

(3)单旋翼式直升机尾部还装有尾翼,其主要作用:抗扭,用以平衡单旋翼产生的反作用力矩和控制直升机的转弯。

(4)直升机最显眼的地方是头上窄长的大刀式的旋翼,一般由2~5片桨叶组成一副,由1~2台发动机带动,其主要作用:通过高速的旋转对大气施加向下的巨大的力,然后利用大气的反作用力(相当与直升飞机受到大气向上的力)使飞机能够平稳的悬在空中。

三、平衡分析(对单旋翼式):
(1)直升飞机的大螺旋桨旋转产生升力平衡重力。

直升飞机的桨叶大概有2—3米长,一般有5叶组成。

普通飞机是靠翅膀产生升力起飞的,而直升飞机是靠螺旋桨转动,拨动空气产生升力的。

直升飞机起飞时,螺旋桨越转越快,产生的升力也越来越大,当升力比飞机的重量还大时,飞机就起飞了。

在飞行中飞行员调节高度时,就只要通过改变大螺旋桨旋转的速度就可以了。

(2)直升飞机的横向稳定。

因为直升飞机如果只有大螺旋桨旋,那么根据动量守衡,机身就也会旋转,因此直升飞机就必须要一个能够阻止机身旋转的装置。

而飞机尾部侧面的小型螺旋桨就是起到这个作用,飞机的左转、右转或保持稳定航向都是靠它来完成的。

同时为了不使尾桨碰到旋翼,就必须把直升飞机的机身加长,所以,直升飞机有一个像蜻蜓式的长尾巴。

四、能量方式分析。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无中生有,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为另一种形式。

在低速流动的空气中,参与转换的能量只有压力能和动能。

一定质量的空气具有一定的压力,能推动物体做功;压力越大,压力能也越大;流动的空气具有动能,流速越大,动能也越大。

而空气的流速只有来自于发动机所带的螺旋桨对空气的作用,当然从这里分析能量也是守衡的。

直升机螺旋桨升力计算公式
一般直升机的旋翼系统是由主旋翼.尾旋翼和稳定陀螺仪组成,如国产直-8,直-9。

也有共轴反旋直升机,主旋翼是上下两层反转螺旋桨,无尾翼,如俄罗斯的卡-28。

1.现在的直升机螺旋桨(叫旋翼)的桨叶是由碳纤维和玻璃钢纤维与复合材料制造而成。

有一定的弹性,不转时,桨叶略有下垂弯曲。

当螺旋桨旋转时,由于离心力的原理,
桨叶会被拉直。

打个比方,我们看杂技“水流星”吧,两只水碗栓在一根绳子两端,放着不动时,绳子是支持不了水碗的,当旋转起来后,我们看到水碗和绳子象直线一样,
空中飞舞。

2.直升机的主螺旋桨是怎么支撑飞机的重量?这个问题就是直升机的飞行原理:(以一般直升机为例)直升机能在空中进行各种姿态的飞行,都是由主旋翼(你讲的螺旋桨)
旋转产生的升力并操纵其大小和方向来实现的。

升力大于重量时,就上升,反之,就下降。

平衡时,就悬停在空中。

直升机的升力大小,不但决定于旋翼的转速,
而且决定于旋翼的安装角(又称桨叶角)。

升力随着转速.桨叶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转速.桨叶角的减小而减小。

直升机在飞行时,桨叶在转每一圈的过程中,桨叶角都是不同的;而且,每片桨叶的桨叶角也是不同的。

这才使直升机能够前.后仰,
左.右倾,完成各种姿态。

直升机尾旋翼的转速和桨叶角的变化同主旋翼原理相同,
控制直升机的左转弯.右转弯和直飞。

不管天空有风无风,直升机要稳定飞行,不变航向,也要靠稳定陀螺仪控制尾旋翼来完成。

总之,直升机旋翼系统非常复杂,
我只讲直升机空中姿态变化与旋翼的关系。

1,直接影响螺旋桨性能的主要参数有:
a.直径D——相接于螺旋桨叶尖的圆的直径。

通常,直径越大,效率越高,但直径往往受到吃水和输出转速等的限制;
b.桨叶数N;
c.转速n——每分钟螺旋桨的转数;
d.螺距P——螺旋桨旋转一周前进的距离,指理论螺距;
e.滑失率——螺旋桨旋转一周,船实际前进的距离与螺距之差值与螺距之比;
f.螺距比——螺距与直径的比(P/D),一般在0.6~1.5之间;一般地说来,高速轻载船选取的值比较大,低速重载的船选取的值比较小;
g.盘面比——各桨叶在前进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之和与直径为D的圆面积之比。

通常,高转速的螺旋桨所取的比值小,低速、大推力的螺旋桨所取的比值大。

例如,拖轮的螺旋桨盘面比大于1.2甚至更大的情况也不少见;
机翼升力计算公式
升力L=1/2 *空气密度*速度的平方*机翼面积*机翼升力系数(N)
机翼升力系数曲线如下注解:在小迎角时曲线斜率是常数。

在标识的1位置是抖振点,2位置是自动上仰点,3位置是反横操纵和方向发散点,4位置是失速点。

对称机翼在0角时升力系数=0(由图)非对称一在机身水平时升力系数大于0,因此机身水平时也有升力
滑翔比与升阻比
升阻比是飞机飞行速度不同的情况下升力与阻力的比值,跟飞行速度成曲线关系,一般升阻比最大的一点对应的速度就是飞机的有利速度和有利迎角。

滑翔比是飞机下降单位距离所飞行的距离,滑翔比越大,飞机在离地面相同高度飞的距离越远,这是飞机固有的特性,一般不发生变化。

如果有两台飞行器,有着完全相同的气动外形,一台大量采用不锈钢材料的,另一台大量采用碳纤维材料,那么碳纤维材料的滑翔比肯定优于不锈钢材料的。

这个在SU-27和歼11-B身上就能体现出来,歼11-B应该拥有更大的滑翔比。

螺旋桨拉力计算公式(静态拉力估算)
你的飞行器完成了,需要的拉力与发动机都计算好了,但螺旋桨需要多大规格呢?下面我们就列一个估算公式解决这个问题
螺旋桨拉力计算公式:
直径(米)×螺距(米)×浆宽度(米)×转速平方(转/秒)×1大气压力(1标准大气压)×经验系数(0.25)=拉力(公斤)
或者
直径(厘米)×螺距(厘米)×浆宽度(厘米)×转速平方(转/秒)×1大气压力(1标准大气压)×经验系数(0.00025)=拉力(克)
前提是通用比例的浆,精度较好,大气压为1标准大气压,如果高原地区,要考虑大气压力的降低,如西藏,压力在0.6-0.7。

1000米以下基本可以取1。

例如:直径100厘米*螺蚊距离45厘米的浆,浆的大宽度10厘米,转速50转/秒,计算可得:
100*45*10*50*50*1*0.00025/1000=28.125公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