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故事
关于廉洁小故事
关于廉洁小故事1. 明朝年间,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
一次,他派手下得力干将郑牢去北京解银,差事办完后,北京分司的司长是个大贪官,见郑牢手提沉重甸甸的银箱,就起了贪心,企图收买郑牢,结果郑牢不受贿赂,坚决把银箱带回。
杨继宗见北京分司送来的银箱十分沉重,就对郑牢产生了怀疑,在检查银箱时发现里面装着是两锭原色丝银,于是杨继宗对郑牢产生了误解,以为郑牢从中舞弊,遂将郑牢关入大牢。
通过拷问,郑牢拒不招认,最后在杨继宗亲自审问时,郑牢仍理直气壮地说:“大人你日日夜夜勤政爱民,难道就不清楚郑某的为人吗?难道不知道郑某是块铁石心肠?不管什么歹徒淫威也不能使郑某改变操守!”。
2. 郭沫若曾赋诗称赞杨继宗“不受将军不受钱,清风高节领风骚”。
在正统年间杨继宗先后任过九年知府,其中就有七年任嘉兴知府。
他一生清廉为政,不事权贵。
他常说“禄以代耕,没粟违心”,为了不使百姓负担过重,他宁可自己赔补,决不侵扰百姓。
他常以自己的收入来补贴衙门的用费,“私室常寄蔬粟”,而“与妻子薪储一舟一被”。
3. 明朝永乐年间有个名人叫李汰,他做了二十五年的官,却一直两袖清风。
一天晚上来了个自称姓贾的中年人。
这人一进门就拍着袖子说:“李公久旱逢雨露,今晚特来奉送程仪千两。
”李汰听了说:“我这个人有个坏毛病。
”贾某忙说:“李公清廉,人所共知。
我早已备好白银五百两,只怕李公不敢收。
”李汰听了拂袖而起说:“我李汰非贪财之人。
”说着从贾某手中夺过银子就要走。
这时贾某露出了真面目说:“好吧!你这个愚腐的东西真是敬酒不吃吃罚酒!”李汰说:“听口音你不是本地人。
”说着就大声呼喊起人来。
贾某见势不好,只好狼狈而逃。
关于廉洁的寓言小故事(通用17篇)
关于廉洁的寓言小故事(通用17篇)关于廉洁的寓言小故事(通用17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已经发生事。
或者想象故事。
为大家分享了关于廉洁的寓言小故事,一起来看看吧!廉洁的寓言小故事篇1我以不贪为宝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
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罕府中,献上宝玉。
子罕觉得很奇怪,便问道“我和你素不相识,你为什么要献宝玉给我?我可从来不收别人任何礼物的。
”那人以为子罕怀疑这是一块假玉,就答道“这块玉我请玉匠看过,确实是一块真玉,价值连城,所以我才送给你的。
”子罕说“我把不贪的品格当作珍宝,你把这块玉石当作珍宝,如果你把玉给了我,我们俩人都丧失了珍宝,不如你我还是各自保存自己的珍宝吧!”那人跪下恳求道“我们小百姓,拿着这样珍贵的东西,是不敢出门的,我把它献给你,是为了免于祸患。
”子罕就让那人暂时留下,请玉匠把那块宝玉雕琢加工好,然后帮他把玉卖掉,把所得的钱全部交给那人,并派人送他回家。
这个故事见于《左传·襄公十五年》。
后来,人们就用“不贪为宝”这句成语来形容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
廉洁的寓言小故事篇2一钱太守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
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
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
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廉洁的寓言小故事篇3杨震拒金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
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3篇
[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3篇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3篇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1唐朝的宰相卢怀慎清正廉洁,不搜刮钱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
他当官以后,身份高贵,妻子和儿女仍免不了经常挨饿受冻,但是他对待亲戚朋友却非常大方。
他在东都(洛阳)担当负责选拔官吏的重要公务,可是随身的行李只是一只布口袋。
他担任黄门监兼吏部尚书期间,病了很长时间。
宋璟和卢从愿经常去探望他。
卢怀慎躺在一张薄薄的破竹席上,门上连个门帘也没有,遇到刮风下雨,只好用席子遮挡。
卢怀慎平素很器重宋璟和卢从愿,看到他们俩来了,心里非常高兴,留他们呆了很长时间,并叫家里人准备饭菜,端上来的只有两瓦盆蒸豆和几根青菜,此外什么也没有。
卢怀慎握着宋璟和卢从愿两个人的手说:“你们两个人一定会当官治理国家,皇帝寻求人才和治理国家的策略很急迫。
但是统治的时间长了,皇帝身边的大臣就会有所懈怠,这时就会有小人乘机接近讨好皇帝,你们两个人一定要记住。
”过了没几天,卢怀慎就死了,他在病危的时候,曾经写了一个报告,向皇帝推荐宋璟、卢从愿、李杰和李朝隐。
皇帝看了报告,对他更加惋惜。
安葬卢怀慎的时候,因为他平时没有积蓄,所以只好叫一个老仆人做了一锅粥给帮助办理丧事的人吃。
玄宗皇帝到城南打猎,来到一片破旧的房舍之间,有一户人家简陋的院子里,似乎正在举行什么仪式,便派人骑马去询问,那人回来报告说:“那里在举行卢怀慎死亡两周年的祭礼,正在吃斋饭。
”玄宗于是赏赐细绢帛,并因此停止了打猎。
另外人们传说:卢怀慎去世时,他的夫人崔氏不让女儿哭喊,对他说:“你们的父亲没死,我知道。
你父亲清正廉洁,不争名利,谦虚退让,各地赠送的东西,他一点也不肯接受。
他与张说同时当宰相,如今张说收受的钱物堆积如山,人还活着,而奢侈和勤俭的报应怎么会是虚假的呢”到了夜间,卢怀慎又活了,左右的人将夫人的话告诉了他,卢怀慎说:“道理不一样,阴间冥司有三十座火炉,日夜用烧烤的酷刑来惩罚发不义横财的人,而没有一座是为我准备的,我在阴间的罪过已经免除了。
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清正廉洁的小故事
清正廉洁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以下是几个关于清正廉洁的小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清正廉洁的意义和重要性。
故事一:陶渊明拒受贿赂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曾任县令一职。
有一天,一个富商为了获得陶渊明的关照,送给他一份厚礼。
陶渊明拒绝了这份礼物,并说道:“我为官清廉,绝不贪赃枉法,请您拿回去。
”富商听了之后十分感动,于是放弃了行贿的念头。
故事二:杨震拒收礼金
杨震是汉朝的一位名臣,他为官清正,深受百姓爱戴。
有一天,他的一个下属为了表示感谢,送给他一份礼金。
杨震拒绝了这份礼金,并说道:“我为官清廉,绝不收受贿赂,这是你应该做的事情。
”下属听了之后十分惭愧,于是收回了礼金。
故事三:包拯拒收贿赂
包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法官,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权,被誉为“包青天”。
有一天,一个贪官为了获得包拯的关照,送给他一份
厚礼。
包拯拒绝了这份礼物,并说道:“我为官清廉,绝不贪赃枉法,绝不会因为收受贿赂而偏袒任何人。
”贪官听了之后十分害怕,于是
放弃了行贿的念头。
通过这些小故事可以看出,清正廉洁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更是一个社会的共同价值。
如果每个人都能坚守清正廉洁的底线,那
么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健康。
廉洁有关的故事
廉洁有关的故事以下是十条关于廉洁的故事:1. 从前有个官员,面对各种诱惑从不动摇,就像那屹立不倒的青松。
有一次,有人偷偷给他送了一箱金子,他直接让人给送了回去,还严厉地说:“这东西不该出现在我这里!”这官员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2. 记得有个村长,在村子发展项目中,坚决不接受任何好处,一心只为村民谋福利。
别人都说他傻,可他却笑着说:“我要对得起村民的信任!”他这种精神不正是廉洁的体现吗?3. 小镇上有个老师,哪怕生活再困难,也绝不收家长的任何礼物。
有家长不理解,他就耐心解释:“教育是纯粹的,不能被这些东西玷污!”这老师多令人尊敬啊!4. 曾经有个企业领导,在采购中坚决抵制回扣,哪怕因此得罪了一些人。
他常说:“我要让企业干干净净地发展!”这样的领导能不让人佩服吗?5. 有个年轻的公务员,同事都笑他太古板,不会趁机捞好处。
但他毫不在意,说:“我有自己的原则,廉洁就是我的底线!”他的坚持难道不难得吗?6. 村里的会计,每一笔账都算得清清楚楚,从不多拿一分钱。
有人劝他别那么较真,他瞪大眼睛说:“这是大家的钱,我可不能乱来!”这会计多正直啊!7. 一位警察,面对犯罪分子的贿赂,严词拒绝并将其绳之以法。
他说:“我是警察,廉洁是我的使命!”这样的警察不伟大吗?8. 医院里有个医生,坚决不收病人的红包,还总是尽心尽力地治疗每一个病人。
病人家属很感激,他却只是笑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这医生真是好样的!9. 某社区的工作人员,在分配资源时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人。
有人说他不懂变通,他却说:“廉洁就是我的准则!”他的行为多值得赞扬呀!10. 有个普通的上班族,在工作中发现有人贪污,他毅然决然地举报了。
别人说他多管闲事,他反驳道:“这是不对的,我必须站出来!”他的勇气是不是很可嘉呢?我的观点结论:廉洁是一种高尚的品质,这些故事中的人物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廉洁的意义,他们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
无论身处什么岗位,我们都应该坚守廉洁,为社会的公平正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廉洁小故事(30篇汇总)
廉洁小故事(30篇汇总)廉洁小故事第1篇两袖清风的谦明朝名臣谦居官清廉。
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
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理解。
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证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廉洁小故事第2篇XXX拒礼为开廉洁XXX时,朝野上下弥漫着一股送礼之风。
XXX对这股送礼收礼之风历来持反对意见,几次上疏皇帝,请求XXX禁止官员之间的送礼收礼的现象,以开廉洁之风。
这一年正是XXX的60大寿,XXX前几天。
他就命儿子包贵及王朝、XXX等站在衙门口拒礼。
可谁知,第一个送寿礼的就是当朝皇帝,派来送礼的是六宫司礼太监。
老太监到了门外,执意要面见XXX,要他接旨受礼。
这下可难住了包贵,万岁送来的礼不收,这不是抗旨不遵吗可父亲命他又不敢违,无奈只好请老太监将送礼的缘由写在一张红纸上转呈父亲。
老太监提笔在红纸上写了一首诗。
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XXX。
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
”XXX让王朝把诗拿到XXX呈父亲展视。
不一会儿,王朝带回原红纸交付老太监。
只见原诗下边添了四句。
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
操劳为官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六宫司礼寺人看罢,半晌无语,只好带着礼物和那红纸回宫交差去了。
廉洁小故事第3篇XXX(公元1383-1442),字伯律,号如愚,明朝江西靖安县龙冈州人。
XXX一生出色政绩在苏州知府任上,他直接减轻官粮,实行折征的办法减轻百姓负担,稳定和发展经济。
同时,整肃吏治、端正风气,注意清理冤狱,为民伸冤。
他排了一个日程表,每一天勘问一个县的案,周而复始,从不间断。
在刚到任的八个月中,就清理了1500多件案子。
经他审理过的案子,无论大小,都能基本做到百姓不叫冤枉,土豪不敢再为非作歹。
此刻,只要一提起XXX,人们立即就会想到《十五贯》故事里那位甘冒风险、敢伸张正义、为民伸冤的清官。
除此之外,他还做了兴修水利、举办学校、推荐贤才等造福一方的好事。
关于廉洁文化的小故事
关于廉洁文化的小故事以下是 8 条关于廉洁文化的小故事:1. 从前有个村官小李,大家都夸他清正廉洁。
有一次,村里要修一条路,承包商偷偷找到他,塞给他一个厚厚的红包,还笑嘻嘻地说:“这点小意思,您收下,路就交给我们做啦。
”小李一听,脸马上就沉了下来,大声呵斥道:“你把我当什么人了?我是为村民做事,可不是为了你的红包!”这就好比在干净的白布上滴墨水,这能行?这种行为绝对不能容忍!2. 张老师在学校里那可是出了名的廉洁。
有一回啊,有个家长想让自己孩子当个班干部,就提着一堆礼物来找张老师。
张老师连门都没让进,直接说:“孩子的表现我心里有数,靠送礼可不行!这不是亵渎教育吗?”张老师就像那挺立在污浊中的青莲,洁白无瑕。
3. 在公司里,小王是负责采购的。
有一次供应商想贿赂他,给他塞钱让他选他们的产品。
小王愤怒地说:“我做事是有原则的,想用这种手段,想都别想!”这就像在球场上作弊,那比赛还有什么意义呢?廉洁就是他的底线。
4. 老周是一名公务员,他一直都坚守着廉洁奉公。
有次有人找他办事,给他偷偷留了一张购物卡。
老周发现后立马联系那人还回去,还严肃地批评道:“这怎么行?你这不是让我违反纪律吗?”这不就像下棋不能悔棋一样,规矩就是规矩啊!5. 刘书记在镇上工作,有个开发商想让他在项目上通融通融,给他许诺了很多好处。
刘书记义正言辞地拒绝了:“我是为百姓服务的,可不是为了你的私利!”他就像那稳稳的灯塔,指引着正确的方向,廉洁之风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6. 医院的赵大夫,医术高明。
有个病人家属悄悄给他红包,感谢他的救治。
赵大夫坚决不收,说道:“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收红包算怎么回事?”这就好比医生治病不能挑病人一样,赵大夫的廉洁品德让人敬佩。
清正廉洁小故事(精选20篇)
清正廉洁小故事(精选20篇)廉洁是中国传统之一,廉洁就是清廉,就是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洁是洁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态度;清楚一点的说,廉洁就是说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正廉洁小故事(精选20篇),希望你喜欢!清正廉洁小故事1清正廉洁对我们国家来说是很重要的。
说大一点,如果每个人都不廉洁,我们的国家就会遭殃。
我们的国家现在是多么美好。
大家都非常爱戴清正廉洁的人,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国家才变得这么强大和富有。
从古到今,我们国家出现了许许多多清正廉洁的官员,古代的包公,一生廉洁,被后人称为“包青天”;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爷爷,一件睡衣补了多次还舍不得扔掉。
我们也非常痛恨那些给国家造成危害,不廉洁的官。
他们只会给国家增多坏事,根本没有想过怎么去报答国家。
这些人怎么不让人痛恨呢?虽然,我们现在还是一名小故事,但我们也要学习包公、周总理爷爷的正气精神。
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遵守小故事规则,同时不忘了提醒别人也要做好。
因为不是一两个人就能使国家变得强大富有,必须要大家都团结起来才行。
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一个廉洁的人;一个能报答国家的人。
相信,只有每个人都廉洁了,我们的国家会变得更加强大、更加美好。
清正廉洁小故事2廉洁,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人们把廉洁视为一种美德,把败坏看作社会的一颗毒瘤。
廉洁,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因此,每个朝代的领袖人都提倡廉洁的作风。
廉洁,既是一个好官的标志,也是我们小故事前进的目标,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廉洁的好品质。
我曾经读过一篇短文,题目叫《公仪休拒收礼物》。
文中,一位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一条小小的鱼作为礼物送给他,他也竟然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因为他深知,一条小小的鱼身上,蕴藏着多少阴险的计划,甚至是一个天大的阴谋。
他正是知道这点,才不会收下任何礼物。
他就是——公仪休。
公仪休拒收礼不但为了自己,更为了朝廷、百姓。
也证明了他廉洁、正直和聪明的品性。
廉洁经典故事
廉洁经典故事
1. 《钟馗捉妖记》:俗称《钟馗嫁妹》。
讲述了唐朝名将钟馗为求赏格真相,决心嫁女儿给一个民间千金,最终发现了真相并捉拿了邪恶的妖怪。
2. 《白蛇传》:故事描述了白蛇为了找回丈夫许仙,冒险用自己生命去换取仙草,并最终重获新生的经典故事。
3. 《窦娥冤》:故事以唐代女子窦娥为主角,揭示了当时官场丑恶的一面,窦娥为保全自己的贞洁,不畏强权,最终因冤屈而死,表达了廉洁正直的精神。
4. 《雷雨》:故事讲述了清朝末年上海滩的贪污腐败现象,以雷电的隐喻暗示了这个社会的黑暗面。
通过一对年轻人的爱情故事,揭示了金钱与爱情、道德与利益之间的选择问题。
5. 《神雕侠侣》:讲述了杨过和小龙女的爱情故事,故事里小龙女为了保持自己的贞洁,毅然放弃了和杨过在一起的机会,并最终选择了修行。
此故事体现了廉洁、忠贞的精神。
6. 《老舍自传》:故事以中国现代作家老舍的亲身经历为背景,描述了他在社会动荡时期坚守廉洁原则的故事,展现了一个作家为了追求艺术的真实性和个人的尊严而奋斗的经典形象。
10个廉洁故事简短
10个廉洁故事简短1.羊续悬鱼东汉时,羊续曾多次担任庐江太守,从不请托受贿、以权谋私。
其府丞焦俭为人也很正派,有一天,他见羊续生活太清苦,便送他一条活鲤鱼。
面对下属的好意,羊续左右为难,只好暂且收下。
但等焦俭一走,他就让人把鱼挂在庭檐下,再也不去碰它。
此事传开后,府吏们为羊续的高风亮节所折服,当地的百姓都敬称他为“悬鱼太守”。
2.不受封邑曾子穿着破衣服耕田,鲁国国君派人封赠他一座城邑,请他用城邑的收入来修饰仪表。
曾子不接受,使者回去再回来,他还是不受。
使者说:“不是先生向人索要,是别人献给你的,为何不肯接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的东西就有所畏惧别人,给人家东西容易有优越感。
纵然鲁君赏赐没有优越感,但我怎能无所畏惧呢?”最终没有接受。
孔子听说后感叹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气节。
”3.压舱廉石三国时陆绩为政清廉,他从郁林太守离任返乡时,行李少得可怜,船家怕船载太轻容易翻船,不敢起航,陆绩就与船家、家人商议,买了两大瓮咸菜和一担笋干压船,但船吃水还是很浅,而银子已所剩无几,只好从岸边抬来一块大石头压舱。
有人把陆绩运回的那块大石头收藏起来,取名“廉石”,如今仍保存在苏州文庙碑刻博物馆。
4.裴侠反讥北周裴侠为官清俭,堂弟伯凤等嘲笑说,“人生做官,应当名利双收,你这般清苦,究竟图什么?”裴侠说:“清是为官之本,俭是修身之基。
况且我们是大族,世代能成就美名,应当活着被朝廷称赞,死后流芳千古。
我以平庸之才承蒙特殊恩遇,安于穷困并非追求虚名,而在于加强自修,只怕有辱先人。
这样做反被讥笑,还有什么话说?”伯凤等人惭愧退下。
5.玉璧无瑕西汉司马迁担任太史令时,朝中最得势的将军李广利千方百计想拉拢他,派人送给他一对珍贵的玉璧。
司马迁之女见到玉璧晶莹透亮,非常喜欢,司马迁开导她说:“玉璧贵在无瑕,人也应如此。
如果我收下这对玉璧,心灵上就会留下斑污,并要受制于人。
”说完,便命人把玉璧退了回去。
6.忍穷免祸北宋范仲淹素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情怀,他宦海沉浮三十八年,无论是位高权重之时,还是人微言轻之际,都坚持清廉守正、忧国忧民、自甘清贫,曾经为了把母亲从苏州接到广德,卖了一匹马才凑够路费。
关于廉洁的故事三篇精选
关于廉洁的故事三篇精选1、公仪休拒鱼战国时期鲁国国相公仪休爱吃鱼,有人投其所好送鱼给他,公仪休不收。
问其原因,他说:“正因为喜欢吃鱼,所以不能接受,现在我作为国相,能够用自己俸禄买鱼吃,如果现在收了鱼而丢了官,谁又会送给我鱼呢?所以我不能接受啊。
”公仪休“好鱼而不贪鱼”,实乃其深知“贪赃、枉法、丢官、受惩罚”之间的内在联系,愿每位领导干部任前任中都时刻不忘认真算一算政治帐、经济帐、家庭帐。
2、新鞋踩泥张瀚初任御史时,曾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延相。
王延相没有大谈为官之道,只给张瀚讲述了自己的一次乘轿见闻:一天,乘轿进城,路遇大雨。
一轿夫脚穿新鞋,从灰厂到长安街,小心翼翼择地而行,生怕弄脏了新鞋。
进城后,路面泥泞渐多,轿夫一不小心,踩入泥水坑中,由此便高一脚低一脚地随意踩去,不复顾惜了……王延相说:“为官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瀚听了这个“新鞋踩泥”的故事后,“退而佩服公言,终生不敢忘”。
此后多年,他严谨从政,廉洁为官,后来升任被称为“朝中第一官”的吏部尚书,建树颇多,名留青史。
3、灭官烛看家书北宋时期有位州官,为人极其廉洁。
一天晚上,有人从京城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
他猜想这一定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马上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
谁知读了一半,他又命令把官家的蜡烛吹灭,把自己买来的蜡烛点上,继续往下看。
公差很纳闷,难道官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己出钱买的亮吗?后来才知道,那封信有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况,他认为这是私事,不能点官家的蜡烛。
在有些人看来,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烛再读,实在有点“小题大做”。
但正是这样的小事,却更能从细节上表现出一个人的品质,更足以让当今存在公“话”私打、公车私用、公请私吃、公费私游等等凡此种种揩公家油的一些领导干部汗颜。
廉洁文化 故事
廉洁文化故事以下是 6 条关于廉洁文化故事:故事一:记得有一次,我们村的老村长,那可是个真正为村民着想的好官啊!有个开发商想在村里搞项目,偷偷塞给老村长大把的钱,想让他开绿灯。
嘿,这老村长会要吗?他瞪着那人说:“你这是干啥?把我当啥人了!我是为了咱村民谋福利,不是为了自己捞好处!”就像那包拯一样,清正廉洁,绝不向不正之风低头,这才是好官啊!故事二:在城里的一个单位里,有个小领导贪心可大了。
有次单位采购物资,他就想趁机捞一笔,可他没想到,单位里有个正直的员工小李。
小李发现了他的猫腻,直接就质问他:“你咋能这样呢?这是大家的钱,不是你私人的!”这小李多勇敢啊,像守护正义的卫士,坚决抵制这种腐败行为!故事三:曾经听到这么一个事儿,一所学校要建新教学楼,招标的时候,好多人送礼想中标。
但校长坚决不收,他说:“我要为孩子们负责,选最好最廉洁的施工队!”这不就是廉洁的榜样吗?难道我们不应该都像他这样吗?故事四:你们知道吗,在一个小镇上,有个税务局的干部。
过年的时候有人给他送了一堆贵重礼品,他连门都没让那人进,大声说:“拿走拿走,我干工作就是要公正公平,不是要你这些东西!”多牛啊,就像那青松一样挺拔,不为利益所动!故事五:有个社区的主任,天天忙前忙后为大家服务。
有人想给他好处,让他办事方便点,可他直接拒绝了,还笑着说:“我为大家服务是应该的,要啥好处啊!”他就像那温暖的阳光,照在大家心里,这才是真正的廉洁啊,大家说是不是?故事六:在一个企业里,有个财务主管,面对各种诱惑始终坚守底线。
别人都说他傻,放着好处不要。
可他说:“我要对公司负责,对大家的信任负责!”这难道不是难能可贵的吗?这就像在迷雾中坚守方向的灯塔啊!我觉得啊,廉洁文化真的太重要了,只有大家都做到廉洁奉公,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关于廉洁人物的故事
关于廉洁人物的故事:一、“四知先生”杨震杨震,东汉时期的一位名臣,他曾任荆州茂才,后被举荐为全省唯一“卓异”,升任合州知州。
他以清廉著称,他曾拒绝他人的贿赂,并表现出高尚的道德品质。
当他担任合州知州时,他的儿子从山西老家来看他,仅有一只还舍不得吃的咸鸭,于是他割下一半作为让儿子带回老家的礼品。
他的儿子从别人那里听说父亲在合州当官时清廉,深受感动,于是将另一半咸鸭也带回老家。
杨震在离开罗城时,堂堂一位县令,竟然连赴任的路资也没有。
当他离任时,百姓听到消息后一片哭号,依依不舍,相送数十里。
后来他出任堂堂两江总督,赴任途中只住旅馆不住公馆。
在总督府每餐只吃青菜,时人称之“于青菜”。
杨震的高尚品质和廉洁行为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崇敬,被后人称为“四知先生”(即“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成为廉洁的象征。
二、晏婴辞礼春秋时期,齐国宰相晏婴在治理国家时,始终秉持廉洁清明之风。
他的故事之一是,有官员想要送礼给他,但他坚决不收。
当官员把礼物放下离开后,他派人把礼物送回,以示廉洁。
三.羊续悬鱼东汉时期,庐江太守羊续施政清平,生活俭朴。
有一次,他的属下送了一条活鲤鱼给他,他把鱼挂在庭檐下,几天后就成了枯鱼干。
羊续也不让人取掉,以此表达自己不收礼的决心。
四、钱清江的来历明朝会稽太守钱清江上任时,只带了一名随从,而且微服私访,了解民情。
他禁止扰民,公正廉洁,深受百姓爱戴。
当他离任时,百姓相送数十里,感慨地说:“只见钱清江,不见钱太守。
”五、第一裸官明朝时期的海瑞以廉洁著称,他被称为“第一裸官”。
他生活简朴,出门只带一名童子,没有任何随从。
他的清廉形象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心中。
这些廉洁人物的故事成为了千古佳话,彰显了廉洁奉公的精神。
他们的行为和精神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于清正廉洁的故事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关于清正廉洁的故事,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例子:
1. 羊续悬鱼:东汉时,羊续任南阳太守。
有一次,他的下属送给他一条鱼,他却把鱼悬挂在厅堂上。
后来这个下属又送鱼来,羊续指着悬挂的干鱼说:“你还想让我把鱼收起来吗?”从此,再也没有人敢给羊续送礼了。
2. 两袖清风:明朝名臣于谦为官清廉,从不收受礼物。
有一次,于谦进京奏事,有人劝他带些土特产,以便送给权贵。
于谦却笑着说:“我只带了两袖清风。
”后来,“两袖清风”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为官清廉。
3. 公孙仪拒收甲鱼:公孙仪是战国时期鲁国人,他喜欢吃鱼,很多人都争着买鱼送给他,但他都一一谢绝了。
他的学生问他为什么,公孙仪说:“如果我接受了别人送的鱼,就会有更多的人来送鱼,到时候我就不能吃鱼了。
我现在不接受别人的鱼,就可以一直有鱼吃。
”
这些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员清正廉洁的品质,他们不为私利所动摇,坚持原则,为人民服务。
这些故事也一直激励着后人,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正廉洁的名人故事
清正廉洁的名人故事1. 羊续悬鱼东汉时,南阳太守羊续,他憎恶当时官僚权贵的贪污腐败,奢侈铺张。
他为人谦洁、生活朴素,尤其难以容忍贪污的行为,他处政从不搞特殊化,正直廉洁,他以自己的行动,刻苦克俭,为人民办了许多好事,深得人民的爱戴。
他常常穿着破旧的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饭。
办公桌上只有几升麦粉,一壶墨水,破旧的竹床和几件破衣。
有一天,当他看见卖鱼者时,不禁皱起了眉头,脸上出现了忧虑。
人家问他原因,他说:“食欲之念,人是无法断绝的。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像羊续这样居高位、食厚禄的人,能时时刻刻注意生活小节,其精神何等难能可贵!对今人也是一面镜子。
2. 包拯:公正廉明的“包青天”包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
他一生刚正不阿,廉洁公正,深得百姓拥戴。
他的故事被后人广为传颂,被誉为“包青天”。
3. 诸葛亮:清廉谨慎的宰相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以清廉、谨慎、勤勉著称。
他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不接受贿赂,不谋取私利。
他的清廉形象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 狄仁杰:刚正不阿的宰相狄仁杰是唐代的名臣,以刚正不阿、廉洁公正著称。
他任宰相期间,不畏权贵,直言敢谏,致力于国家建设和民生改善。
他的清廉形象在历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
5. 海瑞:刚直不阿的海青天海瑞是明朝时期的名臣,以刚直不阿、廉洁公正著称。
他任地方官员期间,清廉正直,不畏权贵,打击贪污腐败。
他的事迹被后人广为传颂,被誉为“海青天”。
6. 于成龙:清廉爱民的“于青菜”于成龙是清朝时期的名臣,以清廉爱民著称。
他任地方官员期间,生活简朴,清廉自持,深得百姓的爱戴。
他被百姓称为“于青菜”,以示对他的尊重和爱戴。
7. 况钟:克己奉公的清官况钟是明朝一位著名的地方官吏,他克己奉公,两袖清风,爱护百姓,政绩卓著,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尊敬。
他在苏州任知府时,对百姓和孤苦无靠者极富同情心,自己每天只吃两顿薄粥,但拿出薪俸的一部分资助百姓搞生产,因此苏州地区家给人足,百姓安居乐业,人们称颂他是“况青天”。
关于廉洁正直的名人故事(精选12篇)
廉洁正直的名人故事关于廉洁正直的名人故事(精选12篇)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素有勤劳、俭朴的优良传统。
三国的诸葛亮、宋代的包公、清代的于成龙,一代伟人毛泽东……他们的廉洁、正直、朴实、节俭的品质令人感叹和敬佩。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廉洁正直的名人故事(精选12篇),欢迎阅读,谢谢!廉洁正直的名人故事1据主席身边的警卫员回忆,1929年1月,红四军下井冈山,迂回于赣南、闽西之间,毛主席行军,战士们沿途没见他骑马,可部队中的伤兵、病号、掉队的战士们都骑过他的马。
虽说毛主席是前委书记,但他同战士们同吃一锅饭,同吃一盆菜,没有丝毫区别。
1932年,红军打到漳州,警卫员住在毛主席那里。
一眼看见他脚上穿的黑线袜子,已经洗成又薄又稀的灰色袜子了,主席发现他盯着他的袜子看,就把脚一伸,说:“这双袜子还是1929年下井冈山后你替我买的,已经换过两次袜底了,你看还是好的。
不过再不能换袜底子了,袜面也太稀薄,经不起洗了。
”主席说着,还有些舍不得的样子。
毛主席行军中惟一御寒的一条毯子,也不知用了多少年,上面的毛已基本上掉光,差不多是一个麻袋片了。
部队并不是没有像样的毛毯,但是他硬是不要。
现在想想,那时的毛主席已是红军的领导核心,毛主席的廉洁,在当时是少有的。
廉洁正直的名人故事2东晋西征大将军陶侃做浔阳县吏时,曾主管县衙鱼肉及精美食品供应。
有一回,他派人送一瓦锅鱼制品给母亲谌氏。
谌氏原封未动让人退回,并附信一封:“你做县吏,送给我公物,不但不能使我受益,还会增加我对你的担忧。
”她规劝儿子要公私分明,为政清廉。
在母亲的教导下,陶侃反思自己,改过自新,后来以政绩显著闻名于世。
廉洁正直的名人故事3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1959年,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
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鲍永为官刚正不阿
鲍永,字君长,东汉上党屯留(今山西屯留南)人。其父鲍宣,是汉哀帝时的司录校尉,为王莽所杀,鲍永时为郡府功曹。王莽杀了鲍宣,亟欲灭其子孙,以斩草除根。都尉路平承其讽旨,阴谋加害鲍永,去邀功请赏。太守苟谏是个正直的官员,他非常同情鲍永家的遭际,遂将鲍永安排在自己身边为吏,时时加以保护。
子罕论“宝”
子罕,战国时宋国大臣。姓戴氏。宋桓侯时任司城,职同司空。当时,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精美的玉石,想献给司城子罕。子罕拒不接受。献玉的人以为子罕怀疑玉石是假的,便说:“这块美玉我请玉匠给鉴定过,他说是块宝玉,所以才敢拿来献给你。”子罕回答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收了玉石,你失掉了宝,我也失去了宝。所以,我们还是各存其宝为好。”
汉灵帝中平三年,羊续临危受命,出任南阳太守。为了尽快掌握当地的真情实状,他只带一名小书僮,简衣陋衫,以踽踽闲行之态,悄悄进入南阳地界,观街市,问风谣,把当地官吏的贪廉良劣,事先摸了个清清楚楚。因而,当他突然出现在南阳府衙时,当地官吏无不惊竦震慑。
上任后,羊续立即颁布宣政令,治弊兴利,黎民百姓为之欢欣鼓舞。
南阳地方多权豪之家,风尚奢华。羊续对此深感蹙额疾首。他带头素衣薄食,出行时,瘦马一匹、旧车一辆,决心以自己的清俭来影响、转变世风。
俗话说“新太守敌不过老府丞”。作为一地长官的羊续带头节俭躬行,对那些一向挥霍惯了的府丞属吏,显然是一个很大的约束。于是,有一天,一位老府丞笑嘻嘻地给他送来了一条老大的活鱼。想不到,没多费口舌,羊续竟收下了。老府丞暗暗得意,想道:“羊续啊羊续,你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今日收鱼,明日就会拿肉,后天就能受钱啦!”于是,几天后,他又笑呵呵地拎来了一条更觉得于谦不通人情,不把皇上放在眼里,心中老是不快,于是在贪官的诬陷下,皇帝寻个罪名,罢了于谦的官,还要问他的罪。于谦在牢里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悬鱼拒贿的羊续
羊续(142—189),字兴祖,东汉太山平阳人。以祖荫拜郎中,后任庐江、南阳太守。
》诗:
喜剩门庭无贺客,绝胜厨传有悬鱼。
清风一枕南窗卧,闲阅床头几卷书。
羊
续的清廉成了史学家笔下“廉吏”的典范,《后汉书》也曾为羊续专门立传。
2、包拯清廉拒馈“不持一砚归”
康定二年(公元1041年),(包拯)因在天长县(今安徽省天长县)明察善断,办案如神,政绩卓著,升任岭南端州(今广东省高要县)知州(一州的最高长官)。
宋国一些年高德劭的人对此评论道:“子罕并非没有宝物,只是他所珍视的与常人不同罢了。如果我们用一百两黄金和抟黍(注:tuanshu,即饭团)去给小孩子,小孩子必定会选择抟黍;如果以和氏璧与一百两黄金给乡下人,乡下人必定会选择一百两黄金;但如果用和氏璧与道德至言让圣贤的人挑选,那么,圣贤之人就又会选择后者。智慧越高深的人,他的选择越精明;智慧越是粗下的人,其取求也就越低劣。只有明白这一道理,才会领悟子罕所珍视的才是无价之宝呢!”
了。
不一会儿,于谦的同乡好友,和于谦一起做官的郑通也
来送礼了,于谦又写了四句话:“你我为官皆刚正,两袖清风为黎民。寿日清茶促膝叙,胜于厚礼染俗尘。”郑通见了十分敬佩,于是叫家人带回礼物,自己进门与于谦叙谈友情。于谦正和郑通谈得十分投机,管家进来通报,有一个叫“黎民”的送来了一盆万年青,还让管家带来一首诗:“万年青草情义,长驻山涧心相关。百姓常盼草常青,永为黎民除贪官。”于谦见后,亲自出门迎接,郑重地接过那盆万年青,高声咏唱了一首诗:“一盆晚年情义深,肝胆相照万民情。于某留作万年镜,为官当学万年青。”
“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周总理的廉洁是无比的威严,他的影响力是当今无人能比的。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1959年,在大跃进的气氛下,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总理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轻声地说了一句:“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既未严厉批评,又未责成处理,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完全可以蒙混过关。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回部后,立即在党组会上作了传达。水利部党组随即决定:将这座价值400多万元的建筑,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个研究所,并向中央写了一个深刻检查的报告。
羊续招招手,让他到庭廊之下,然后指着檐梁上挂着的那条前些天送来的鱼,威声正色地对那个老府丞说:“你上次送的,我都没有动。你这一次、下一次再送,我还会收、还会动吗?你的这条鱼,我要一直挂在这里,作一个不要再来送钱送礼的活告示。
明代清官于谦写过一首《初度
“四知”太守杨震
汉安帝时,杨震受任为东莱郡(辖今山东半岛大部)太守,赴任途中经过昌邑县(今巨野县南),县令王密迎谒。王是杨原先举荐的,对杨感恩戴德,念念不忘,总想报答他,心想这回总算有了机会。
夜里,王密怀藏十斤黄金,悄悄来到杨震住处,双手敬上。杨震不看金子,笑问王密:“咱俩也算得上老朋友了,我很了解你,可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呀?”王密急忙声明金子是自家物,绝非贪贿所得,敬奉老先生也只为聊表寸心,并说:“现在深更半夜,这事根本无人知道。”杨震不怒自威,一字一句地说:“天知、地知、我知、你知,怎能说是无人知道!”王密仿佛突遭迎头棒喝,顿时清醒过来,羞得无地自容,连声感谢杨震的教诲,收起黄金离去。后来,“四知”太守的故事不胫而走,风传海内。
4、子罕以不贪为宝
子罕,即皇喜,战国时宋国大臣。姓戴氏。宋桓侯时任司城,职同司空,因避武公讳而改,故又称司城子罕。
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精美的玉
石,想献给司城子罕。子罕拒不接受。献玉的人以为子罕怀疑玉石是假的,便说:“这块美玉我请玉匠给鉴定过,他说是块宝玉,所以才敢
北宋年间,朝廷规定每年都要向皇宫交纳一定数量的砚台,或留皇室使用,或赐公卿大臣。当时的权贵、大臣、学士们都以家中存有几方端砚为荣。因此,历任知府为巴结权贵、讨好上峰,都要向民间工匠和作坊无偿索取比进贡数量多几十倍的砚石,弄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包拯到任后,翻阅前任文卷,发现上任知州额外征收端砚太多。按朝廷进贡的要求,每年要供奉八块。可去年的登记中,写的都是“三十又六方”。这三十六方比朝廷的要求高出数倍!包拯十分惊讶,当即了解原知州的下属官员。官员们皆异口同声地说:“大人,你哪里知道,前知州为贿赂当朝权贵,才动得大手大脚啊!”包拯诙谐地说:“对待权贵,恐只能小手小脚吧?”于是他下令:按朝廷规定,进贡之端砚每年只做八块。
拿来献给你。”子罕回答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收了玉石,你失掉了宝,我也失去了宝。所以,我们还是各存其宝为好。”
宋国一些年高德劭的人对此评论道:“子罕并非没有宝物,只是他所珍视的与常人不同罢了。如果我们用一百两黄金和抟黍去给小孩子,小孩子必定会选择抟黍;如果以和氏璧与一百两黄金给乡下人,乡下人必定会选择一百两黄金;但如果用和氏璧与道德至言让圣贤的人挑选,那么,圣贤之人就又会选择后者。智慧越高深的人,他的选择越精明;智慧越是粗下的人,其取求也就越低劣。只有明白这一道理,才会领悟子罕所珍视的才是无价之宝呢!”
3、陶母责子
东晋陶凯年轻时当过浔阳县的小史,专门监管鱼坝。一次,他派人将一罐干鱼送给母亲品尝,没料到陶母不但令差役将干鱼送回,而且写信责备他:你做官,那官府的东西送给我,不仅不能给我带来好处,却反给我增添了忧虑。陶侃读毕母亲来信,愧悔交加,无地自容。自此以后,严母训导铭刻在心。其后为官40年,勤慎实职没,始终如一。
一日,一个贵门亲临州府,送包拯一方石砚,说道:“大人每日躬笔耕耘,急需上砚。现送得一方,呈与大人,以为万民造福。”包拯说:“我这多年皆用普通石砚,如此高贵的,当呈圣上所用,我用则糟蹋了。”说罢,他坚辞不受。
包拯常说:“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后来,又有人来送端砚,他开着玩笑拒绝说:“如今我来到产端砚的端州,便收端砚;明日去产金的金岭,又受金子,我岂不成了天下鼎鼎富有的珍玩大盗吗?”直到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当他即将离任时,当地精制一方好砚,赠给他作纪念,他也婉言谢绝,“不持一砚归”。因此,人们奔走相告,盛赞包拯为官清明。
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来自甘
肃的宋平同志汇报了定西的灾情。周总理听完汇报,神色十分严峻。他说,要想尽一切办法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变面貌。后来,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全体会议,周总理在大会上心情沉重地说:“我听到了甘肃中部地区群众生活困难的情况,心里难过,很不安。解放20多年了,那里的群众生活还这样困难,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会后不久,总理便派工作组到甘肃,带去粮食、棉衣、棉被等救灾物资。若干年后,当人们看到定西群众仍穿着当年总理亲自布置发放的棉军衣时,无不感慨万千。
“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
周总理的廉洁从政深入人心,不是表面的,是实实在在的。70年代初,素有“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连续20多个月没有下过一场透雨,许多群众不仅缺衣少食,连饮水都十分困难。在中
建武十一年(35年),鲍永由鲁太守被征为司隶校尉。鲍永不愧是一代司隶的后代,他上任不久,就以弹劾赵王刘良轰动了京师。赵王刘良,是光武帝的叔父,曾亲手抚育刘秀兄弟长大成人,新莽末年又随刘秀起事,妻子和两个儿子皆被王莽军所杀害。刘秀称帝后,他被封为赵王,成了当时首屈一指的皇亲贵戚。这年中郎将来生病故,赵王去参加了葬礼,在回来的路上,车过夏城们时,恰与右郎将张邯的车马相逢在城门中,因道路狭窄,交通阻塞。刘良遂大发王爷脾气,破口大骂张良的车夫,又将门候岑尊召去斥责了一顿,并让他磕头马前,羞辱不堪。鲍永闻知,则不顾他是多么尊贵的国戚,仍止疏请奏他“知为诸侯潘臣,蒙恩入侍,明知岑尊为六百石之帝城门侯吏,而肆意羞辱,逼令磕头认错,奔走马头前,无藩臣之礼,大不敬。”赵王刘良因此被降为赵公。由于鲍永不避权贵,严于执法,使朝廷风纪肃然,公大臣莫不戒慎。鲍永他还将鲍恢辟为都官司从事,同他一道纠纷不法。这位鲍恢也是一个“抗直不避强御”的猛士,从此,鲍永更是如虎添翼,就连光武帝刘秀也常对身边的人说:“贵戚且宜敛手,以避二鲍。”那时权贵就是如此害怕这两为刚正不阿的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