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案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
案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时主要介绍了英国在19世纪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历史过程及其特点。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君主立宪制的概念;
2.掌握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历史背景和基本过程;
3.了解君主立宪制下英国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1.君主立宪制的概念及其实行过程;
2.君主立宪制下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组内小组合作;
3.问答互动。
五、教学步骤
1. 热身
通过谈论政治体制中权利的分配,引出君主立宪制的概念。
2. 导入
介绍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定义及历史背景。
3. 讲授
1.君主立宪制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君主立宪制下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
4. 练习
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1.君主立宪制的定义是什么?
2.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3.君主立宪制下英国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 总结
请各位同学谈一谈对于本节课的收获,以及君主立宪制的现实意义。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对于不同的学生都有相应的安排。
在讲授环节,教师让学生对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于相关事物的理解和记忆。
在训练环节,小组合作的形式增强了同学之间的互动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君主立宪制的概念及其前因后果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主要讲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的过程。
教材内容详细,包括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以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及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这一主题,他们可能已经有所了解。
但在此基础上,学生可能对君主立宪制的具体内容和意义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历史事件中,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内涵和价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掌握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正确认识,认识君主立宪制在政治制度发展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君主立宪制的具体内容和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相关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3.案例分析法: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例,分析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君主立宪制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初步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短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案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英国议会与王权的斗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基本内容、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反复性、革命不彻底性,但是革命始终是向上的,《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结束三、情感、意志和价值观:正确看待英国的“光荣革命”,了解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它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相互妥协的结果,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权利法案》。
难点: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英国议会大厦图片,向学生讲解英国的制度。
你知道这是怎么形成的吗?◆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1、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2、议会与国王的关系:展示图片:詹姆斯一世(1603—1625)詹姆士•斯图亚特是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Mary Stewart)与第二任丈夫达恩利伯爵亨利•斯图亚特(Henry Stuart)所生的唯一儿子。
他母亲的祖先从十四世纪开始一直统治苏格兰,出生后5个月,其父死亡,其母遭苏格兰贵族驱逐,流亡英格兰,詹姆士一世被苏格兰国内贵族加冕为王,称苏格兰的詹姆士六世;1603年3月24日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他继承了英格兰王位,称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
国王詹姆士一世狂热地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
议会和王权处于对立状态。
集中体现在税收方面。
詹姆士一世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税,与英国法律政治传统严重不符,议会与王权之间斗争不断。
展示:《大宪章》目标导学二:革命的发生1、背景: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议会制度。
征税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162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请愿书》;1629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解散议会,以后的11年里没有召开议会,从而加剧了议会和国王之间的矛盾。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案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通过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1.知道议会与王权的斗争;识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大事件;了解《权利法案》颁布及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史实。
2.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初步认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权利法案》内容的分析,理解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影响。
3.通过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一种新社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进步与反动的斗争始终影响着革命的进程,但进步的事业最终会取得胜利。
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权利法案》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影响。
多媒体展示:英国现任女王和现任首相。
教师:上面的两幅照片一个是英国的现任女王,另外一个是英国的现任首相。
哪位同学晓得在英国,她们二人谁把握着英国的最高权力?学生:当然是首相XXX只是名义上的最高元首,而权力把握在首相的手里。
教师:是的,英国的这一制度就是君主立宪制,这一制度是怎么确立女王在英国承当的职责?让我们进修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了解这一史实。
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史料1第14条规定:国王在国家重要事务上,包括征税和服兵役,必须征求贵族意见,并且得到他们的同意。
第39条规定:国王不得随意侵犯贵族合法的人身自由。
大宪章》教师:请思考《大宪章》颁布的目的是什么?《大宪章》体现了什么原则?学生:维护教俗贵族的特权。
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XXX下”的基本准绳。
教师:《大宪章》的颁布形成了用法律限制国王权力的政治传统,13世纪末,英国基本确立议会制度。
议会由上下两院构成,上院由贵族组成,下院由骑士和平民代表组成,征税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史料2国王创造法律,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国王是派到世间的最高权威,有无限的权力。
XXX教师: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XXX王朝的统治。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学九年级电子教案九年级上册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设计说明本课标题中的“君主立宪制”可以解读为在保留君主作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的基础上,由作为权力中心的议会制定法律以限制君主的权力。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英国国王在与议会的较量中保留了国王的象征性权威,转让了管理国家的实权,意在使学生了解英国的政治传统,理解英国率先崛起的制度根源,从中为中国的发展进步汲取历史智慧,培养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1.通过追溯英国宪政的源头,知道英国议会捍卫历史政治传统的方式;了解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的影响,理解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历史意义。
2.通过在教学中引用丰富的图文史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对克伦威尔进行评价,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的学习,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选择何种制度、走什么样的道路,必须扎根于自己浓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世界各地区、国家、民族的文化传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光荣革命”、《权利法案》。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影视作品:《大国崛起》(纪录片)。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掌握着英国最高权力的是英国国王还是英国首相?这体现的是英国的什么政治制度?英国是通过什么方式确立这一制度的?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学习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预习检查1.英国为什么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这次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2.说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3.《权力法案》确立了什么原则?有什么历史意义?三、学习任务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0页第2自然段的内容,思考这限制了国王的什么权力。
学生回答:征税权。
教师补充:《大宪章》颁布后,英国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部编九上历史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案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复与曲折性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调整与思考
课前复习
文艺复兴时间、实质、指导思想、代表人物及作品、意义。
新航路开辟根本原因、航海时间、人物及到达地点、影响。
二、激情导入
三、出示课题:1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四、出示课标
4、动笔整理笔记、记忆
5、动脑完成练习题
1、课前复习检查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的掌握、加深学生记忆
2、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出示目标使学生知道要掌握哪些知识点。
4、自学指导培养学生思维、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手脑并用
5、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知识
6、整理笔记强化学生记忆
7、教师小结指出重要知识点8、巩固练习突出重点训练
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时间、人物、经过。
知道革命后颁布的文献名称、目的、内容、意义。
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复与曲折及进步意义。
五、出示自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67——69页完成相关知识点
六、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自学指导
七、教师重点讲解相关知识点
八、学生整理笔记、记忆、背诵
九、教师总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主备人:
张海燕
备课组长:
何俊峰审核人:姚国教学内容1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课标要求
•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时间、人物、经过。
•知道革命后颁布的文献名称、目的、内容、意义。
•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复与曲折及进步意义。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结果。使学生认识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及资产阶级革命复杂性和曲折性。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特点以及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起源、发展及其在英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英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君主立宪制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和详实的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内涵,并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特点及其影响,掌握相关历史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英国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制度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特点及其影响。
2.难点: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历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英国君主立宪制为例,分析其在我国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启示。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
2.资料: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历史资料、图片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君主立宪制?英国是如何实现君主立宪制的?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如《大宪章》、英国议会的产生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如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议会制度的确立等。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主要介绍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过程。
教材内容涉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责任制内阁的确立等关键史实,旨在让学生理解君主立宪制对英国政治制度的影响,以及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分析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过程中,学生可能对一些具体史实和概念理解不深。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实质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过程,掌握相关史实和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君主立宪制对英国政治制度的影响,理解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过程,权利法案、责任制内阁等关键史实。
2.教学难点:君主立宪制的实质和影响,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史实,让学生深入理解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2.相关史实和案例资料。
3.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权利法案、责任制内阁等关键史实,让学生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君主立宪制的实质和影响,以及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强调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内容和英国资产阶级政治的重要性。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优秀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优秀教案2.教师讲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两次内战,共和国与护国政治,封建王朝和“光荣革命”,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目标导学三:权利法案与英国君主立宪制度1.学生自主研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权利法案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2.教师讲解: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规定了议会对国王的限制和民众的基本权利,是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标导学四: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1.学生自主研究:指导学生思考,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吗?2.教师引导:通过对革命过程的研究和权利法案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由人治到法治、专制到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课堂练1.小组讨论:根据教材和课堂讲解,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保守性。
2.个人思考:如果你是当时的国王,你会如何应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挑战?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了解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以及权利法案和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由人治到法治、由专制到民主,这是我们树立民主与法治意识的重要基础。
义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君主立宪政体是一种政治组织形式,其中君主的权力受到宪法规定的限制。
这种政体的特点是法律高于王权,国王作为国家的象征,而议会掌握实权。
这种制度也被称为虚君制。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封建专制势力的胜利,也是议会对国王的胜利。
议会的胜利导致了君主立宪政体的建立,这对英国乃至世界的政治影响是巨大的。
同时,这种政治制度为英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设计

1、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2、结合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本课内容
3、探究第一部分: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1)出示情景一:快乐的一家
约翰是个快乐的英国男孩,他的家住在利物浦。爸爸年轻时是名出色的水手,随着船队到过许多地方,在美洲,他们从印第安人手中抢来黄金,在印度,换取香料,几年后,爸爸成了富人,约翰出生后,爸爸不再跑船,他雇佣了80多人,开了间制呢手工工场,他们生产的呢绒不仅在利物浦畅销,还远销海外,几年后,约翰的姐姐结婚了,嫁给了爸爸生意伙伴的儿子,听说虽然住在乡村,却是个贵族,有大片的农场,姐夫家看到羊毛有着丰厚的利润,于是把农场全部改成了牧场,放养成群的绵羊,爸爸和姐夫甚至还进入了议会。
4、学习第二部分:革命的发生
(1)情景二:约翰一家的不幸
詹姆士一世去世,新国王查理一世上台后,增加了很多苛捐杂税。约翰的爸爸和姐夫拼命的赚钱,但拿到手的却寥寥无几,到后来,爸爸每卖掉1000英镑的呢绒,就要缴纳1200英镑的捐税,不仅如此,盐、酒、煤,甚至肥皂也越来越贵,因为我们只能到查理特许的店里买到它们,日子过得越来越艰难。爸爸和姐夫及其他议员通过议会向国王提出抗议,可国王毫不在乎,还当众宣布:我不允许议论我的政权,君主制是世界上最高的制度,君主是上帝派来统治人民的总督,甚至一度关闭了议会。
思考:英国议会制是怎么确立的?议会是什么机构?
(2)出示课件展示议会制的形成过程:
12世纪初,英格兰出现了一位好战却又屡战屡败的国王约翰。为了维持战事,约翰王加紧了对市民和贵族的盘剥。到了1215年春天,愤怒的贵族们集结起来,武装讨伐国王。刀光剑影下,贵族代表与国王进行了整整四天的交锋,最后,终于签署协议《大宪章》。《大宪章》维护贵族的特权,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权利法案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保守性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假如你是生活在17世纪英国的一位手工工场主,你有着大片的牧场和农场,雇佣了成百上千的工人,并借助国家独特的地理位置(岛国),开拓了广阔的海外市场,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迅速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但国王却收取繁重的税收,还常说“君权神授,我就是上帝”,并让你把你的商品交给国王专卖。
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办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1.教师提问:从提供的导入新课材料中引导学生概括关于英国的几个关键词。
提示:手工工场主(资产阶级)君权神授商品专卖2.问题思考:阅读教材并结合上述问题,思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对英国资本主义成长非常有利,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发展必然要求在政治上的地位。
(2)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具体从英国毛纺织业手工工场的情况可以说明,“圈地运动”中形成的一些新贵族与资产阶级利益相通,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反对封建专制。
(3)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发生激烈的冲突。
目标导学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概况。
提示:1628年,议会向国王呈递《权利请愿书》,表达了议会限制王权的意图;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不断抨击国王专权,发生内战。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想想,资产阶级要限制王权,国王肯定不会同意,两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必然要发生战争,战争的过程如何呢?提示:1642年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公开挑起内战,内战爆发后,训练有素的王党军队,一直打到离伦敦仅50公里的牛津。
议会军节节败退,议会内部一片混乱,后由克伦威尔招募的农民军扭转战局,拯救了议会,取得了内战的胜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历史上册的第十七课,主要内容是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以及革命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教材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图片,使学生了解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以及其对英国社会政治制度的影响。
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君主立宪制的优越性,以及它对世界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资产阶级革命的概念和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君主立宪制作为比较陌生的概念,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其具象化。
学生的思维活跃,对于历史事件有自己的看法,乐于探讨和分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史料分析和思考,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掌握君主立宪制的概念及其在英国的确立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君主立宪制的优越性,理解它对英国及世界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难点:君主立宪制的内涵及其优越性。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展示丰富的史料,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内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史料和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思考题,准备小测验题目。
3.安排好课堂活动的时间和顺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的社会状况,引导学生思考革命的必然性。
2.呈现(15分钟)展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通过史料和图片使学生了解革命的过程和影响。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一课,主要讲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过程。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了解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在分析历史事件、解读历史资料等方面,还需加以引导和培养。
学生应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讨论的能力,为更好地开展本课教学,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英国历史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及其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培养学生解读历史资料、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理解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及其特点。
2.教学难点:《权利法案》的颁布及其意义,君主立宪制在英国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3.历史资料:搜集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相关的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知识面。
4.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主要介绍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教材通过生动的叙述,揭示了英国从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制的演变过程,以及这一变革对英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历史事实的描述,也有对英国政治制度的分析,旨在让学生了解英国历史的发展,认识君主立宪制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对英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君主立宪制这一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英国政治制度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明确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掌握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和特点;认识君主立宪制对英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君主立宪制与君主专制的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英国历史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制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和特点。
2.教学难点:君主立宪制与君主专制的区别,君主立宪制对英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事件,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
2.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君主立宪制与君主专制的区别,加深学生对君主立宪制的理解。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历史事件、政治制度等图片和文字资料。
2.视频:准备相关历史事件的视频资料,以便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
3.教材:准备九年级上册的历史教材,以便学生课堂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英国的君主制度会发生变化?2.呈现(15分钟)展示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如《大宪章》、英国工业革命等,引导学生了解君主立宪制的演变过程。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案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英国议会与王权的斗争,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
2.《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机构、基本内容和意义。
3.理解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进步性、曲折性及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以课文内容为线索,补充相关史事,梳理英国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的曲折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反复性、革命不彻底性,但是革命始终是向上的。
《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结束,认识到由人治到法治、专制到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权利法案》的内容、意义。
难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反复性、不彻底性。
教学突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曲折性、反复性和不彻底性,议会与王权的争夺反复曲折,最终也没能建立共和政体,保留了君主的位置。
教学时要紧扣教材内容,以时间为线索,梳理自13世纪以来议会与国王之间的关系,及双方的权力,从中感受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和反复。
教学设计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印象里,“国王”“皇帝”这些事物似乎只有遥远的童话世界才会有,然而,虽然现代社会如此发达,却仍然有不少国家有国王,甚至是一些发达国家。
比如哪些?生:英国、日本.....2.师:大家说的没错,英国仍然存在着王室,有女王、王子、王妃。
今天的他们仍然受人尊重,时常成为英国人关注的焦点。
出示王室活动照片。
3.师:我们知道,英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在这样的国家里,怎么还会有王室的存在?女王、议会、首相,他们三者的关系怎样?目前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本课我们将学习这些内容。
二、教授新课(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1.师:让我们先回到13世纪。
在1215年,英格兰曾颁布了一部法律一《大宪章》。
它是英国封建时期的重要宪法性文件之一,由当时的诺曼王朝国王约翰在大封建领主、教土骑土和城市市民的联压力下被迫签署。
这部法律的内容是怎样的?生:它维护教俗贵族的特权,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教案(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知识与技能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包括革命前夕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革命的经过;《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搜集资料、观看图片、研读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在反复与曲折的斗争中,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权利法案》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保守性。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关于英国,你知道哪些?提示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去回答。
师生相互交流。
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首都、白金汉宫、大本钟、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球星贝克汉姆。
导入:英国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国家之一,在国际事务中也具有重要影响,那么英国是怎样从封建社会步入资本主义道路的?英国政治体制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自主学习,感受新知教师用课件出示自学题目,师生一起完成【预习初探】部分,并思考总结以下问题。
1、想一想,新航路开辟对英国有什么影响?2、分析英国为什么会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什么必然性?3、简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有什么曲折性?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如何?有什么历史意义?汇报交流,整合信息A.议会与王权的斗争1.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用多媒体展示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然后提问“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有哪些重大影响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2.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在詹姆士一世及其子查理一世统治期间,大肆鼓吹“君权神授”,巧立名目,任意征税,搜刮钱财。
所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触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势必导致资产阶级同封建统治者之间矛盾的加剧。
多媒体展示“英国资产阶级给国王的抗议书”。
请一位学生大声朗读材料,提问学生材料反映了什么?加深理解双方矛盾的激化程度。
九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 《6.17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通过1640 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一)通过讲述英国议会与王权的较量过程,了解关于英国经过反复斗争,最终资产阶级建立了自己的统治的历史;(二)通过研读《权利法案》的具体内容,知道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开始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英国式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三)知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过程。
知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认识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进步性。
三、教材分析《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本课内容按照时间发展顺序,用三个子目讲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及过程、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以及其历史意义,通过讲述《大宪章》《权利请愿书》《权利法案》三部文件出台,说明君主立宪制确立是一个历史的进程和历史的进步,既有对历史的传承,也有适应时代的发展。
四、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九年级学生,九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表现力强,以逻辑思维为主,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但是历史学科思维尚未完全形成,特别是对于世界史的了解比较片面,对于教材资料的充分解读能力有待提高。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过程。
难点:理解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六、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史料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教师讲述:假如你是生活在17 世纪英国的一位手工工场主,你有着大片的牧场和农场,雇佣了成百上千的工人,并借助国家独特的地理位置(岛国),开拓了广阔的海外市场,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迅速获得了大量的财富,但国王却收取繁重的税收,还常说“君权神授,我就是上帝”,并让你把你的商品交给国王专卖。
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办呢?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理解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需要政策的支持。
(二)新授1.议会与王权的斗争教师活动 1:君主立宪制的源头:英国的政治传统16 世纪伊丽莎白仪式主持议会教师讲述:英国议会是世界上最早的议会,有“议会之母”之称。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2.掌握英国议会制度的特点和运作方式;3.理解君主立宪制对英国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2.难点:英国议会制度的特点和运作方式。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教学内容(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2)英国议会制度的特点和运作方式;(3)君主立宪制对英国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如“你们都是怎样选举班干部的?”引入议会制度。
第二步:提出问题(5分钟)“在以前的历史上,英国是怎样组织政治的?” “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中,国王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英国议会制度具有什么特点?” “君主立宪制对英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第三步:教学讲解(25分钟)(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这里可以通过示意图形式展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过程(2)英国议会制度的特点和运作方式;利用梳理表格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议会制度的组织和运作方式。
议会众议院贵族院组成下院上院选举方式选举任命职责代表人民代表贵族(3)君主立宪制对英国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和学生讨论君主立宪制对英国政治和社会的影响,如国王权力被分担,议会代表人民权益,增加民主程度等。
第四步:练习(25分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君主立宪制与君主专制制度相比,有什么优劣势?第五步:总结(10分钟)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堂课的主要内容和掌握到的知识重点。
四、课后作业针对本课中的议会制度,向学生提供英国和中国两种议会制度的比较,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议会制度的了解,完成小组讨论,分享在讨论中获得的新见解。
五、教学反思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虽然成为了英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标志性历史事件,但对于一些初学者而言仍有很大的知识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生活实例的引用,让学生进一步深化了对议会制度运作方式的了解,提高了对于英国政治和社会变革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议会与王权的斗争,探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原因、经过、结果,准确简述《权利法案》颁布的目的、基本内容、作用。
2.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3.正确看待英国的“光荣革命”,了解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
《权利法案》
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展示英国议会大厦图片,向学生讲解英国的制度。
你知道这是怎么形成的吗?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1.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__斯图亚特王朝__的统治。
国王詹姆士一世狂热地推崇“__君权神授__”理论,渴望王权专断。
2.13世纪末,英格兰基本确立__议会__制度。
征税权掌握在议会手中。
知识点二革命的发生
3.1640年,__议会__重新召开,议员们不断抨击国王专权,查理一世企图逮捕反对他的议员,挑起了内战。
4.1649年,__查理一世__被推上断头台。
随后,英国宣布为__共和国__。
然而,共和国的权力却落在了以__克伦威尔__为首的军队手中,议会有名无实。
知识点三《权利法案》
5.1688年,英国议会作出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这次政变史称“__光荣革命__”。
6.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__权利法案__》,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
7.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__议会__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__君主立宪制__。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1.17世纪初,英国处在哪一封建王朝的统治之下?
斯图亚特王朝。
2.这一时期,议会与王权关系怎样?这一关系集中体现在什么方面?
议会和王权处于对立状态。
集中体现在税收方面。
詹姆士一世不经议会批准,强行征税,与英国法律政治传统严重不符,议会与王权之间斗争不断。
探究二革命的发生
1.英国革命发生的背景是什么?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背景:162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请愿书》;1629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解散议会,以后的11年里没有召开议会,从而加剧了议会和国王之间的矛盾。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重新召开。
2.为什么议会的重新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呢?
议会上,资产阶级及其联盟新贵族,推出提高议会权力、限制王权的政治要求,体现了资产阶级要求夺取政权的政治要求和历史使命,查理一世派军队闯入议会,挑起内战。
所以议会的重新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探究三《权利法案》
1.为什么1688年政变被称作“光荣革命”?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和女婿入主英国的非暴力政变。
这场革命没有发生流血冲突,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
2.简述《权利法案》的目的、内容、意义。
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力。
内容:议会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
天主教徒不能担任英国国王等。
意义:以《权利法案》为基础,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
探究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特点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
①1640—1642年,议会斗争阶段;②1642—1648年,内战阶段;③1649,处死国王查理一世;④1649—1658年,共和时代;⑤1660—1688年,复辟阶段;⑥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盟
3.从过程中,我们看到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呈现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特点?
艰难曲折。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任何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四)归纳总结整体感知
(五)课堂检测巩固新知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过程以及《权利法案》的目的、内容、意义掌握较好。
学生容易把查理一世、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以及威廉等人物混淆,课外时间
还需帮助学生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掌握本课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