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其由北宋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其间经过弟子杨时,再传罗从彦,三传李侗的传承,到南宋朱熹完成。从广义上说,它也包括由朱熹所摄入的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和二程)的学说,并延伸到朱熹的弟子、后学及整个程朱的信奉者的思想。由于朱熹是这一派的最大代表,故又简称为朱子学。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开始为统治阶级所接受和推崇,经元到明清正式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故如对宋明理学的概念不做特别规定的话,在通常的意义上便是指程朱一派的理学。 二程曾同学于北宋理学开山大师周敦颐,著作被后人合编为 《河南程氏遗书》。他们把“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源,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在人性论上,二程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并深入阐释这一观点使之更加系统化。二程学说的出现,标志着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形成。
程朱理学是儒宋明理学学发展的重要阶段,适应了封建社会从前期向后期发展的转变,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增强的需要,他们以儒学为宗,吸收佛、道,将天理、仁政、人伦、人欲内在统一起来,使儒学走向政治哲学化,为封建等级特权的统治提供了更为精细的理论指导,适应了增强思想上专制的需要,深得统治者的欢心,成为南宋之后的官学
其基本观点包括:
1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体系,认为理或天理是自然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人类社会的根本法则;
2、理一分殊,认为万事万物各有一理,此为分殊。物、人各自之理都源于天理,此为理一;
3、存天理、灭人欲,天理构成人的本质,在人间体现为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人欲”是超出维持人之生命的欲求和违背礼仪规范的行为,与天理相对立。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要求视为人欲,是封建纲常与宗教的禁欲主义结合起来。
程朱理学名词解释
程朱理学名词解释程朱理学名词解释:哲学的一个重要派别,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与陆王学派相对而言。
二、道学家:宋明理学时期,用“道”指称理学大家,把张载列为北宋五子之首,他们把程颢和程颐看作是道学家,把张载和周敦颐看作是道学的开创者,把朱熹等看作是道学的集大成者,这样形成了以朱熹为领袖的道学家群体。
三、伊洛正脉:由程颢和程颐创立的道学家流派。
以《二程遗书》为代表。
四、永嘉之学:南宋后期形成的理学流派。
出自浙江永嘉(今温州),包括徐行可、陈傅良、叶适、刘因、真德秀等。
五、陆九渊:江西省南昌市人,因其在陆九龄的孙子陆九渊所建于唐宋时期的书院——象山书院讲学,因此被尊为象山先生。
六、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由王守仁创立的学说。
七、洛学:宋明理学时期,儒家学者主要指出家学者,为时俗所轻。
八、张子:宋明理学家程颐的弟子,著有《周易传》、《太极图说》。
九、东莱之学:宋明理学时期,儒学思想流派之一,由吕氏学派、徂徕学派发展而来。
十、正学:宋明理学时期,儒学思想流派之一,由横渠学派发展而来。
1、格物:致知。
3、致良知:把所感受到的东西,即感情、意念、知识归于天理,使之成为心中固有的观念。
4、诚意:指精神专一。
十一、三传:指《春秋》、《论语》、《孟子》三种儒家经典。
三传的注解内容互有异同。
十二、汉学:宋明理学时期,儒家学者以汉代学者治经的态度和方法来研究儒家经典的学术思想。
十三、义理:指“圣人之道”。
十四、仁说:朱熹提出的关于仁的学说。
十五、性善:孔子认为人生来就具备仁、智、礼、义、信等美好的品德。
十六、知行合一:知是认识,行是实践。
认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并不断获得认识。
心灵,但又能去掉私欲的束缚,这便是仁。
不仅如此,在为人处世方面也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故性之所发谓之中,发而中节谓之和。
自然而发,随时而行,则可谓之诚。
诚为仁之本,敬之本。
有一分的诚,便有一分的仁。
如此循环往复,则人无不仁。
程朱理学
理学形成从广义上说,它也包括由朱熹所摄入的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和二程)的学说,并延伸到理学创始人周敦颐[1]朱熹的弟子、后学及整个程朱的信奉者的思想。
由于朱熹是这一派的最大代表,故又简称为朱子学。
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开始为统治阶级所接受和推崇,经元到明清正式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
故如对宋明理学的概念不做特别规定的话,在通常的意义上便是指程朱一派的理学。
二程曾同学于北宋理学开山大师周敦颐,著作被后人合编为《河南程氏遗书》。
他们把“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源,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
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
在人性论上,二程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并深入阐释这一观点使之更加系统化。
二程学说的出现,标志着宋代理学思想体系的正式形成。
南宋时,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思想,建立了一个完整而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
朱熹[2]他认为,太极是宇宙的根本和本体,太极本身包含了理与气,理在先,气在后。
太极之理是一切理的综合,它至善至美,超越时空,是“万善”的道德标准。
在人性论上,朱熹认为人有“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前者源于太极之理,是绝对的善;后者则有清浊之分,善恶之别。
人们应该通过“居敬”、“穷理”来变化气质。
朱熹还把理推及人类社会历史,认为“三纲五常”都是理的“流行”,人们应当“去人欲,存天理”,自觉遵守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规范。
朱熹学说的出现,标志着理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宋元明清时期,历代统治者多将二程和朱熹的理学思想扶为官方统治思想,程朱理学也因此成为人们日常言行的是非标准和识理践履的主要内容。
在南宋以后6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程朱理学在促进人们的理论思维、教育人们知书识理、陶冶人们的情操、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历史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它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也有巨大的负面影响。
08 程朱理学
3.存天理灭人欲
–程颢: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圣人之常, 以其情顺万事而无情。(《二程全书》,《明道文集》 卷三)
– 《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
允执厥中。 –程颐: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 天理明矣。(《程氏遗书》卷二十四) –程颐: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程氏遗书》卷
程朱理学
程颢(1032~1085),字伯淳,后人称为
明道先生。
程颐(1033~1107),字正叔,后人称为
伊川先生。
朱熹(1130~1200),字符晦,后人尊称
为朱子。
–二程——杨时——罗从彦——李侗——
朱熹。
主要参考文献:
–程颢、程颐:《二程集》,北京:中华书局, 1981 –侯外庐等:《宋明理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7。
2-2
心统性情
–朱熹:仁义礼智,性也,体也;恻隐羞恶辞逊
是非,情也,用也。统性情该体用者,心也。
(《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六)
–朱熹:性譬之水,本皆清也。以净器盛之,则 清;以不净之器盛之,则臭;以污于泥之器盛 之,则浊。本然之清,未尝不在。(《朱子语 类》卷四)
–朱熹:人性无不善,只缘自放其心,遂流于恶。
程颐:知至则当至之,知终则当终之,须以知为
本。知之深,则行之必至。无有知之而不能行者。
知而不能行,只是知得浅。饥而不食乌喙,人不
蹈水火,只是知。人为不善,只是不知,知至则 至之。(《程氏遗书》卷十五)
朱熹: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 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朱子语 类》卷九)
朱熹:性者,人之所得于天之理也;生者,人之 所得于天之气也。性,形而上者也;气,形而下 者也。(《孟子集注》卷十一)
程朱理学
只是持己之道,义便知有是有非。顺理而行,
是为义也。若只守一个敬,不知集义,却是都 无事也。”。
——《二程遗书》卷十八
第二节 朱熹
朱熹,南宋著名哲学 家、教育家朱熹是婺源县城 人,字元晦,又字促晦,号 晦庵,别号紫阳,小名沈郎, 小字季延。父朱松,宋政和 八年进士,外任福建政和县尉。朱熹于南宋 建炎四年九月十五日在龙溪出生。
一、“唯理是实”
1、二程将“理”或“天理”作为哲学的基本范 畴。
“理则天下只有一个理,故推至四海而准。须是 质诸天地,考诸三王不易之理。”(《二程遗书》卷 二上) “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 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二程遗 书》卷十九)
2、将自己“体贴”出来的“天理”标为 “实理”: “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 体贴出来。”(《外书》卷十二) “无非理也,惟理为实。”(《粹言》 一)
一、理气关系
1.“理”: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 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 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 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若其消息盈虚, 循环不已,则自未始有物之前,以至人消物尽 之后,终则复始,始复有终,又未尝有顷刻之 或停也。” ——《朱文公文集》卷十七
——《朱子语类》卷一
“或问:理在先,气在后。曰:理与气本
无先后之可言。但推上去时,却如理在先,气
在后相似„„如阴阳五行,错综不失条绪,便 是理。若气不结聚时,理亦无所附着。” ——《朱子语类》卷一
◆理在气中:
“所谓理与气,此决是二物。但在物上看,
则二物浑沦不可分开各在一处,然不害二物之
各为一物也。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 物之理,然亦但有其理而已,未尝实有是物 也。” ——《答刘叔文》
程朱学派
程朱学派程朱学派,即北宋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学派,也称“程朱理学”。
目录简介详解学派代表的观点分歧影响今天讨论程朱理学的意义相关学术论文简介此派发端于北宋周敦颐,他融合道学、佛学、儒学思想,初步建立了一套综合探讨宇宙本原、万物生成、人性、封建伦常等问题的理论体系,提出“无极而太极”、“性”、“命”、“理”等范畴。
其弟子程颢、程颐是这一学派的奠基人,开始以“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提出了略为系统的“理气说”、“人性论”、“格物致知说”等。
其四传弟子、南宋的朱熹主要继承和发展了二程的学说,义吸取了北宋其他理学家的某些观点,使“天理论”、”住论”、“格物致知论”、“持敬说”等理论更加丰富和严密,完成了宋代理学集大成的历史使命。
因此,后人把创立和完成这一理学体系贡献最大的二程、未熹连在一起,合称为“程朱学派”。
此派是宋代理学的主要代表,势力最大。
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又分成许多流派。
此派与南宋陆九渊“心学学派”在理学基本慨念、“太极”以及治学方法等问题上,观点不甚一致,有过多次争论。
又分别与永嘉学派(叶适等)、永康学派(陈亮等)有过关于“王霸又利”等问题的辩论。
与王安石“新学学派”观点也不一致。
派学说,宋代以后得至了统治阶级的提倡,逐步取得了儒学正宗的地位,成为官方哲学。
影响极其深远。
参见“明道学派”、“伊川学派”和“晦翁学派”。
详解中国以宋代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哲学学派。
该学派肇端于北宋的周敦颐,奠基于二程,完成于南宋的朱熹,是理学中最大的学派。
程颢、程颐早年受业于周敦颐,接受其道德性命之学的观点。
但他们自称“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
他们利用《周易·系辞》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提出理是“形而上者”,器是“形而下者”,形而上之理是“所以阴阳者”。
认为“天下只是一个理”,就是君臣父子夫妇等人伦道德之理,这是“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的“天下之定理”。
他们以理为最高范畴,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
程朱理学
第 八 章
程 朱 理 学 的 当 代 评 价
第一章 程朱理学简介
程朱理学简介
熹 集 为 大 成
︒
到 南 宋 朱
罗 从 彦 ︐ 三 传 李 侗 的 传 承 ︐
始 创 立 ︐
其 间 经 过 弟 子 杨 时 ︐ 再 传
程 颢 ︑ 程 颐 开
︶ 兄 弟
由 北 宋 二 程 ︵
家 神 权 和 王 权 的 合 法 性 依 据
建统治为目的,把经学哲学化。 他们的分歧,只是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
他们的论争只是唯心主义内部的学派之争。
第七章当代研究
当代研究
①开创期:1900年至1949年。在这五十年间,研究程朱理学的论文多以人物个案为主。虽 然此间对程朱理学的研究业已基本展开,但大多只是从总体上阐述,并且对诸多问题的解析 还不够明确,故把这一时期的程朱理学研究称为开创期。
当代研究
③挫折期:1966年至1976年。这一时期正值“文化大革命”,深受“唯心主义等于反动保 守”之公式的影响,故对程朱理学的批判不断升温。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程朱理学甚至 整个中国哲学史、思想史的研究可谓百花凋残、野草满径,所以这一时期只能称为挫折期。
④发展期:1977年至20世纪末。此间程朱理学研究真正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不与程 朱理学相关的宋明理学断代哲学史的研究愈加深入,而且人物个案研究也得到了发展,大量 的论文及专著问世。
救其弊,提倡治国救世的名实之学。明未两大儒
中的黄道周推崇朱学,而刘宗周以“慎独”为宗, 对王守仁思想进行改造和发展
第四章主要人物
主要人物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
程朱理学的影响
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是儒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适应了封建社会由前期向后期的转变和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加强的需要,使儒学成为政治哲学,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推崇理学的观念认为,理学在人格修养上继承了孔孟等先人,并将其发扬光大。
另一种观点认为,宋明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统治的最大帮手,是阻止社会进步的力量。
程朱理学的影响 1进步性:1.程朱理学以儒家的社会、民族、伦理、个人生命信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观念性、系统性的哲学和信仰体系,形成了理高于权、正统高于治的政治理念,为宋明时期抑制君权、使中国政治走向大众化、民众参政提供了理论支持。
2、也使得逻辑化、抽象化、系统化的伦理道德化的主宰“天理”、“天道”,取代了粗糙的“天命”观和人格神,是中国及世界哲学思想的一次巨大飞越。
消极性:1.保存正义,摧毁人的欲望,把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当成人的欲望,是封建原则和宗教禁欲主义的结合,不利于人性的发展和个性的解放。
2.极大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进步。
后世评价有一种观点认为宋明理学是压制君权的学说。
朱提出理性高于权力,并要求皇帝要真诚。
它是一种高于皇权的理性观念,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整套思想体系,使权力失去了合理的合法性。
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的重大突破。
宋明理学是对早期儒学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倒退和否定。
推崇理学的观念认为,理学在人格修养上继承了孔孟等先人,并将其发扬光大。
另外,如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认为,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推动科学进步的关键。
但另一方面,另一种观点认为,宋明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集权统治的最大的帮手,是阻止社会进步的力量。
如清代思想家顾炎武等批判宋明理学空谈心性,而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哲学家如任继愈则倾向将宋明理学看成科学发展的对立面,另外日本战后著名汉学家如丸山真男和岛田虔次则把宋明理学视为使中国近代化过程遭受“挫折”的主要原因。
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看法
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看法(实用版)目录一、程朱理学的背景和定义二、存天理灭人欲的含义三、存天理灭人欲的实践和影响四、如何看待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正文一、程朱理学的背景和定义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起源于北宋时期,由程颢、程颐兄弟创立,后由朱熹发扬光大。
程朱理学主张以“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认为天地万物皆由理而生,人类的行为也应符合这个理。
在宋明理学中,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并列为两大主要流派。
二、存天理灭人欲的含义存天理灭人欲是程朱理学的核心观点之一。
这里的“天理”指的是宇宙间的规律和道德准则,而“人欲”则是指人的私欲和欲望。
程朱理学认为,人应该遵循宇宙间的规律和道德准则,克制自己的私欲和欲望,以达到道德的完善和人生的最高境界。
三、存天理灭人欲的实践和影响存天理灭人欲的实践在程朱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一观点强调人应该克制自己的欲望,追求道德的完善,这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程朱理学的影响下,宋代的社会风气逐渐变得严谨、自律,人们的道德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然而,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这一观点过于强调道德准则,忽视了人的正常需求和欲望,导致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过于拘谨,甚至丧失了自我。
四、如何看待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总的来说,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在程朱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强调人应该遵循道德准则,克制自己的私欲和欲望,这对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社会风气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这一观点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过于强调道德准则,忽视了人的正常需求和欲望,导致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过于拘谨,甚至丧失了自我。
程朱理学的核心内容
程朱理学的核心内容程朱理学,又称为程朱道学,是由北宋著名理学家程颢与程颐创立,其间经过一传杨时,二传罗从彦,三传李侗,最后四传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
他们通过吸收以前学者的儒家思想以及借鉴佛教和道教的理论,发展了程朱理学体系。
其基本内涵是以道为核心,以穷理为精髓,以居敬、明诚为存养工夫,以齐家、冶国、平天下为实质,以成圣为目的。
其核心内容,是把儒家的纲常伦理原则与哲学本体论统一到天理之中,提升了儒学的思辨水平,熔铸佛老于儒学,消除了思想内部的敌人,使儒学在与佛教的辨析驳难中最终胜出,复兴并发展了传统儒学的真精神。
其主要思想是天理论、理气论等,所表达的是其学者对于理想精神境界的追求,在人的德性修养方面具有一定意义。
其代表人物有二程、朱熹等,代表著作有《二程集》《近思录》等。
程朱理学作为中国古代社会后期的主流意识形态,从北宋开始兴起到后朝逐渐繁盛成为官方显学,占据了统治地位。
其统治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一种思想意识形态,在国内外都有其深远影响,如程朱理学为朝鲜王朝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和思想文化基础以及深受日本统治者青睐。
扩展资料:程朱理学在现代社会中还有哪些意义和价值?程朱理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流派之一,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程朱理学产生于古代,但其思想和价值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道德修养:程朱理学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人应该通过自我修养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方面。
2.注重教育:程朱理学注重教育,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方面。
3.强调社会责任:程朱理学强调个人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社会建设和公益事业方面。
4.重视家庭伦理:程朱理学重视家庭伦理,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明朝的儒学复兴程朱理学的兴起
明朝的儒学复兴程朱理学的兴起明朝的儒学复兴——程朱理学的兴起明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王朝之一,其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儒学的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在明朝,儒学被奉为国家的官方学说,而程朱理学成为儒学的主流。
本文将探讨明朝儒学复兴的历程以及程朱理学的兴起,并分析其对明朝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一、明朝儒学复兴的历程明朝自洪武年间开始,就高度重视儒学的传承和发展。
洪武帝朱元璋在位初期,就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儒学,并修缮礼仪制度,以儒学思想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据和指导方针。
明成祖朱棣继位后,进一步加强了对儒学的推崇,以至于明成祖时期的儒学发展被称为“成祖之治”。
明成祖在位期间,通过创设国子监、加强科举考试等方式,为儒学教育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和平台。
他还亲自主持修订《大学》、《中庸》和《论语》等经典著作,以进一步系统化和完善儒学教育体系。
在明成祖的倡导下,儒学在社会中得到广泛传播和推广,儒者逐渐成为社会地位较高的群体。
二、程朱理学的兴起明代中期,程朱理学逐渐崛起,成为明朝儒学的主流思想。
程朱理学主要由程颢和朱熹所倡导,他们对儒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阐释,将其与宋代理学进行了结合和发展。
程颢是明代中期著名的儒学家,他提倡“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强调通过观察事物表象来揭示其本质,并通过学习和修身来实现人的完善。
程颢的理学思想对后来的程朱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朱熹是明朝儒学的重要代表人物,被誉为“朱子(熹)外讲”。
他深入研究儒家经典,提出“以心为心”的思想,认为人的心灵是认识世界和实现道德修养的关键。
朱熹还强调经典的系统阐释和演绎,他的《四书章句集注》和《大学章句集注》等著作被誉为儒学经典。
程朱理学主张“天人合一”,即通过贯通天理和人事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程朱理学还重视道德修养,认为修养个人的德行和儒家礼仪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
这一思想影响深远,不仅对明朝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对后代的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3课程朱理学
知行合一
(含义: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来 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总之:
王阳明心学对于程朱理学的突破表现在 以“致良知”作为人生观。它高举“良知” 的牌坊,企图通过“恢复良知”获得“天 理”,以此匡扶天下道义,挽救乱世危亡。
本课小结
儒学受到挑战
产生的背景
儒学复兴运动
儒学获得新发展 创立:北宋二程
理是外在的
格物致知
陆王心学
理是内在的“心”
内心反省
客观唯心主义 【表格Ⅱ】
主观唯心主义
合作探究三: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宋明理学?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 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
贞洁牌坊的 背后是血泪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
残 忍 的 童 年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2003年12月10日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理学在今天……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 演讲时,深情的引用了理 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
反佛斗士— 范缜
梁武帝
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即“三教 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和 道教的理论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即 尊道、礼佛、崇儒
此图绘佛、道、儒 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 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 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 合一”的社会思潮。画 面中,释氏趺坐于菩提 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 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 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 对。
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广义的理学泛指以讨论天道性命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狭义理学专指程朱学派(广义的理学包括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
本文的理学特指程朱理学)。
理学肇始于北宋的周敦颐,奠基于程颢、程颐,完成于南宋的朱熹。
朱熹集前人之大成,建立了理学体系。
他把太极之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提出了系统的格物致知说和知行学说,建立了完整的人性学说和有关修养方法的学说。
陆王心学:是中国宋明时期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哲学流派。
南宋时,针对朱熹等人的“理”在人心之外,陆九渊提出“心即理”;针对朱熹“即物”才可“穷理”的理论,陆九渊提出更为便捷的“发明本心”的主张。
到明代中期,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主张“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致良知”指磨练吾心内在的良知,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这个过程即为“知行合一”。
“人之……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
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1.相同点①思想来源:同属儒学范畴,都是在儒学基础上吸纳融合佛学、道教而发展起来的。
②思想主张:都强调意识(理或心)第一,物质第二,都属于唯心主义;都是高调的道德主义。
③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④根本目的:都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规范个人行为,从而维护社会秩序。
⑤地位:都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广义的理学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等)。
⑥影响:促进了思辨哲学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品性起了积极作用。
在强化封建礼教、维护宗法等方面,压制人的自然欲望,有消极作用。
2.不同点①宇宙构成: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理”在人心之外,主张“即物而穷理”,是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心即理”,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主观唯心主义。
程朱理学的通俗讲解
程朱理学的通俗讲解程朱理学,也被称为程朱道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其核心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吸收了佛道思想,形成了一种新的哲学体系。
程朱理学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达到“明天理、灭人欲”的境界。
通俗来说,程朱理学可以理解为一种哲学和生活方式,它强调个体应该通过修养自身、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达到内心平静、道德完善和事业成功的目的。
程朱理学认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由一种叫做“理”的东西所决定的。
这个“理”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天理、天道或自然法则。
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人们可以探究这个“理”,从而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同时,人们也应该把这种天理、天道或自然法则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道德的完善。
此外,程朱理学还强调了人性的二元论。
它认为人性包括了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理性方面是人的本质属性,而感性方面则是人的动物属性。
在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理性方面应该占据主导地位,控制和约束感性方面。
通过修养自身和提高道德水平,人们可以更好地发挥理性方面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控制和约束感性方面。
同时,程朱理学也强调了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重要性。
它认为每个人在社会中都应该有自己的位置和角色,遵守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修养自身和提高道德水平,人们可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程朱理学是一种哲学和生活方式,它强调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发挥理性方面的作用、控制和约束感性方面、遵守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等。
通过修养自身和提高道德水平,人们可以达到内心的平静、道德的完善和事业的成功。
在现代社会中,程朱理学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它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同时,它也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道德指引和行为规范,帮助人们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担当的人。
宋代程朱理学积极意义
宋代程朱理学积极意义导言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程朱理学发展的高峰期。
程朱理学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着重讨论宋代程朱理学的积极意义,探讨其在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影响。
一、政治方面的积极意义1.强调仁政理念:程朱理学强调仁政,倡导君子为政。
这种理念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实践,使得宋代政府更加重视民生福祉,注重君主与臣民的和谐关系,推动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2.建立统治合法性:程朱理学将天命与君权相融合,提出“天子即位,天下归心”之说,为宋代政府的合法性提供了理论基础,使得政权更加稳固,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秩序与和平。
二、教育方面的积极意义1.推动教育改革:宋代程朱理学在教育领域推动了一系列的改革。
他们提倡“诚意正心,明辨是非”的教育思想,提出了“四书五经”的教育体系,标志着中国古代教育由科举制转向儒家经典的教育,对于培养人才、传承经典起到了重要作用。
2.建立考试制度:程朱理学强调学问的考试与选拔,逐渐建立了科举制度,并形成了完善的考试制度和课程体系。
这一制度培养了大量的文人、官员,为宋代政治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三、文化方面的积极意义1.传承经典与注重文化价值观:程朱理学对于儒家经典的研究与注解,使得经典思想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他们强调家风教育,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优秀品德的士人,为社会营造了良好的道德风尚。
2.弘扬礼仪之风:程朱理学强调礼仪之风的重要性,并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念来倡导礼仪之道。
这种强调仪式规范与社会礼仪的培养,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与文明风尚。
结语宋代程朱理学的出现与发展对于中国历史与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程朱理学在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推动,使得宋代社会更加稳定和文明,为后世中国思想与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程朱理学的积极意义延续至今,仍然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思考和借鉴。
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程朱理学把“理”或“天理”视作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原,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
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
在人性论上,二程主张“去人欲,存天理”,并深入阐释这一观点使之更加系统化。
扩展资料
程朱理学产生的原因
1、政治原因
唐五代以后,政治风气腐化,时有杀戮现象出现,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多,宋朝统一后,为改变这种局面,稳定社会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确立有效的官方意识形态,实现长治久安,人们迫切需要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思想,一些学者就把儒、释、道三中学说杂糅结合,产生了理学。
2、经济原因
随着唐宋时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本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控制力削弱。
为了促进地主阶级的剥削统治,加强巩固地主本身的中央集权,迫切的需要一种能把自然观、认识论、道德修养这些学说有机结合的哲学体系,全面的对地主阶级的`统治产生新的、可以让人信服的理由,成为统治阶级奴役农民阶级的思想武器,进而更好的控制农民阶级,为自己服务。
因此,程朱理学便由此产生。
3、思想原因
当时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维护封建王朝的稳定,迫切的想要建立一种新的意识学说,这种学说仍要以儒家学说为主要思想,融合汉唐的经学,把韩愈的儒学复兴集成起来,再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佛学,以相互杂糅,取长补短,去粗取精等方式,创立了一种以儒释道三家学说紧密融合的学说,就是理学。
程朱理学
后世评价
有一种观点认为,宋明理学是压制君权的学说,朱子提出理高于势,要求皇帝正心诚意,正是建构了一个高 于皇权的理的概念,并以此建立了一整套思想体系,使强权丧失了合理合法性。宋明理学,是中国哲学的一次伟 大突破。宋明理学是对早期儒学的继承和发扬,而非退步和否定。褒扬理学的观念认为,理学家在人格修养上继 承了孔孟等先人,并且将之发扬。
当代研究
二十世纪中国大陆程朱理学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开创期
吕思勉从1900年至1949年。在这五十年间,研究程朱理学的论文多以人物个案为主。最早研究二程的论文有 两不的《程伊川之宇宙观》(1921年),最早研究朱熹的论文有程南园的《与友人论朱陆书第四》(1915年)此 时也有中国哲学史或思想史的著作问世,其中都有关于北宋“五子”、朱熹及其后学思想的论述,但人物个案研 究的专著很少。最早的中国哲学史的专著为1915年出版的谢无量的《中国哲学史》。
理论形成
二程曾同学于北宋理学开山大师周敦颐,著作被后人合编为 《二程集》。他们把“理”或“天理”视作哲学 的最高范畴,认为理无所不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源,也是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在穷理方法上,程颢 “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在人性论上,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并深入阐释这一观点使之更加系统化。
官员支持
唐鉴是理学复兴的宗主,倭仁、吴廷栋、曾国藩等则是理学复兴的主将。同治年间,倭仁、吴廷栋、李棠阶 以“正学”立朝,大大提升了理学的地位。方宗诚称:吴廷栋“与倭公艮峰、文园李公同朝。时倭公以大学士为 师傅,李公以尚书掌军机,虽各有分位,未能越俎,而道义相契,可以密相赞襄,切磋德业,海内称为三大贤。 都中凡有志正学之士,皆以三公为依归焉。”(方宗诚:《吴竹如年谱》,见吴廷栋《拙修集续编》附录)在地 方,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集团也纠集了大批理学人士,除湘军首领左宗棠、胡林翼外,罗泽南、刘蓉、李元度、 郭嵩焘、刘长佑、丁善庆、王錱、李续宾、李续宜、蒋益澧、贺兴范、钟近衡、刘典、涂宗赢、方宗诚等,或为 湘军成员,或一度为曾国藩幕僚,均有理学背景。从一定意义上说,湘军集团就是一个理学大本营。
程朱理学的演变与影响
程朱理学的演变与影响宋明理学是中国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的重要流派,程朱理学则是这一流派的核心之一。
程朱理学是由程颐和朱熹创立的,成书时间为南宋末年至元初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程朱理学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并影响了中国的思想和文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程朱理学的演变与影响。
一. 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程朱理学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修炼和追求道德,实现天命和自我完美。
程朱理学强调道德的重要性,认为道德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凡事应从道德的角度来考虑。
兼容并包、中庸之道也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认为过于偏激的观点和行为都是不符合中庸之道的。
在政治上,程朱理学主张君主专制,认为君主必须尊崇天命,以至诚为本,以人为本,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二. 程朱理学的演变1. 朱熹的注解朱熹是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程颐的基础上,尤其是对《大学》、《中庸》、《论语》等儒家经典的注释和解释,形成了朱熹经学。
朱熹所注的儒家经典,成为后来儒家经典的重要注解,对儒家思想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王阳明的心学王阳明是明朝的一位哲学家,他强调“知行合一”,即知识和实践必须相互配合,才能达到真正的知识。
他认为,人的心灵本身就是有智慧的,只要遵循自己的良心,就可以实现“致良知”的境界。
王阳明的心学对程朱理学的影响非常深远,他解放思想的独特方式,激发了后来学者的思想创新,为中国哲学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3. 陆王学派的兴起陆王学派是明清时期的一个学派,以陆九渊和王船山为代表人物,提出了各自的对程朱理学的理解和批评。
他们认为程朱理学过于死板,不符合时代的发展和需要,应该尊重历史的变化和人类的进步,进行改革和创新。
陆王学派的兴起,为中国哲学的多元性和开放性提供了新的思考和研究方向,使中国哲学得到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发展。
三. 程朱理学对中国的影响1. 在思想和文化方面程朱理学强调道德和人性,提倡中庸之道,对于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祂有不同的名称,如天、道、上帝等),而且祂是善的,祂将善赋予人便成为本性,将善赋予社会便成为“礼”,而人在世界万物纷纷扰扰纵横交错中很容易迷失自己禀赋自“理”的本性,社会便失去“礼”,所以如果无法收敛私欲的扩张,则偏离了天道,不但无法成为圣贤(儒家最高修为者,人皆可达之),还可能会迷失世间,所以要修养、归返、并伸展上天赋予的本性(存天理),以达致“仁”的最高境界,此时完全进入了理,即“天人合一”矣,然后就可以“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时人欲已融入进天理中(灭人欲,不是无欲,而是理欲合一),无意、无必、无固、无我(从“毋”变成“无”),则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偏离天道了。
他还认为,由于理是宇宙万物的起源,所以万物“之所以然”,必有一个“理”,而通过推究事物的道理(格物),可以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致知)。
目录
[隐藏]
• 1 发展
• 2 对程朱理学的批判
• 3 宋明理学的主要学派
• 4 注释
朱熹将儒家思想推向了更高的境界,使其成为儒家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
一提到理学,人们马上会想到“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
在理学发达之前,“仁”是儒家中心思想,虽然是一种有等级尊卑的爱,但“仁”是以人性为基础。
虽然传统儒学也主张孝道和贞洁,但其禁欲色彩并不浓厚。
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以后,已带有浓厚的禁欲主义色彩。
二程说:“大抵人有身,便有自私之理,宜其与道难一”,并称:“无人欲即皆天理”。
朱熹用饮食为例阐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朱子语类·卷十三》),在宋朝以后,中国很少再出现像李白这样“狂歌五柳前”的诗人了。
程颐严肃刚正,神圣不可侵犯,甚至不通人情,实为后世所见的“道学脸孔”。
在妇女贞操方面,程颐认为:“……凡取以配身也,若取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也。
”有人问程颐先生曰:“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乎哉?”,程颐则提出“绝对不能,有些人怕冻死饿死,才用饥寒作为借口,要知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程氏遗书》卷二十二),作为衡量贤媛淑女的标准。
他们的好后学朱熹(1130—1200)在〈与陈师中书〉也同意这样的说法:“昔伊川先生尝论此事,以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自世俗观之,诚为迂阔;然自知经识理之君子观之,当有以知其不可易也。
”主张妇女“从一而终”、压抑“人欲”[1]。
程朱理学反对佛道的虚无主义,认为它忽略了伦理道德秩序,但同时又从道家思想里借鉴了许多关于道的论述,作为儒家形上哲学体系的
取自
查看
•条目
•讨论
•编辑本页
•历史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港澳繁體
•马新简体
•台灣正體
个人工具
•试用测试版
•登录/创建账户搜索
导航
•首页
•分类索引
•特色内容
•新闻动态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帮助
•社区
•方针与指引
•互助客栈
•询问处
•字词转换
•联系我们
•关于维基百科
•资助维基百科
工具箱
•链入页面
•链出更改
•上传文件
•特殊页面
•可打印版
•永久链接
•引用此文
其他语言
•Deutsch
•English
•Español
•日本語
•한국어
•Norsk (bokmål)
•Polski
•Svenska
•Türkçe
•本页面最后修订于2009年7月10日 (星期五) 15:11。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
(请参阅使用条款)
Wikipedia®和维基百科标志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注册商标;维基™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商标。
维基媒体基金会是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登记的501(c)(3)免税、非营利、慈善机构。
•隐私政策
•关于维基百科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