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2020年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3e1916c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0.png)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复习内容主要围绕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的知识点展开,通过复习巩固学生的识字、理解课文、默写、朗读等能力,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所要求的内容。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教案、课文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纸等。
3.教室保持安静整洁,保证教学秩序。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课文默写–让学生依次默写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着重检查那些易错的词语。
2.词语解释–根据课文中出现的生词、难词,让学生解释含义,并进行造句练习。
3.词语辨析–给出若干词语,让学生进行辨析,初步巩固词语的用法。
4.课文理解–让学生自读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5.课文朗读–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比赛,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
6.课文导读–教师对本单元课文进行分析、解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背后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高课文的学习效果。
2.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课文学习、讨论、练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问题解答法–通过提问、回答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参与课文学习。
五、教学反馈1.课堂表现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默写、解释词汇、课文理解等,给予针对性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2.习得成果检验–对学生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习得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
六、课后作业1.默写生字生词五遍。
2.完成课文习题。
3.课外阅读一篇相关文章,并写读后感。
4.复习本单元其他知识点。
七、教学反思教师应结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困难,做好教学反思,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即是本节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复习教学设计文档。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习作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习作](https://img.taocdn.com/s3/m/2a83ae9a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f1.png)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习作
一、教学目的
1.能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2.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表达。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
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表达。
三、教学难点
1.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四、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板书及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老师放映故事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情感的体验)
2.新课讲解
介绍本单元文学作品,并讲解情感表达的方式和方法。
3.示范演练
请学生跟读和模仿教师演示情感表达。
4.分组练习
学生分小组进行情感表达训练,共同探讨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
5.自主练习
让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创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6.展示分享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班内分享和评价。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七、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习作。
2.阅读文学作品并总结情感表达方式。
八、拓展延伸
结合其他文学作品或实际情境,继续探讨情感表达的方式和效果。
以上为本文档的教案内容,希望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20 金字塔》教学设计 (1)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20 金字塔》教学设计 (1)](https://img.taocdn.com/s3/m/fff2f566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2e.png)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20 金字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词《20 金字塔》的内容和含义,能够流畅朗读诗词。
2.掌握诗歌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3.能够理解并掌握金字塔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诗词《20 金字塔》的内容和含义,掌握金字塔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金字塔的结构和构建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2.多媒体课件3.黑板、粉笔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金字塔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金字塔的特点和构建方式。
•带领学生阅读诗词《20 金字塔》,了解诗词的内容和意义。
学习•学习诗词的默写和朗读,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诗词赏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拓展•讨论金字塔的历史由来和文化含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小组讨论金字塔的结构和构建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第二课时复习•复习诗词《20 金字塔》的内容和朗读,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进行诗词的口头问答,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拓展•引导学生通过参观金字塔的图片和视频,了解金字塔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价值。
•鼓励学生根据诗词内容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反馈•课堂上进行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互动,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表扬优秀表现。
•收集学生的书面作业和创作作品,给予评价和指导意见。
六、教学资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多媒体课件•金字塔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源七、课堂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金字塔模型制作比赛,展示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鼓励学生通过亲身体验金字塔建筑风格,深化对金字塔的理解和认识。
八、教学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诗词《20 金字塔》的内容和含义,还掌握了金字塔的相关知识和构建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https://img.taocdn.com/s3/m/f8336cc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21.png)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掌握《乌衣巷》、《青玉案》两首唐诗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感悟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两首唐诗《乌衣巷》、《青玉案》的理解和赏析。
–古代诗人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2.难点:–学生能够真正领会和理解古代诗人创作的内涵。
–提高学生的表达和赏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联想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赏析式教学法: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通过韵律、意境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3.讨论式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赏析,引导学生陈述观点、发表看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介绍唐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乌衣巷》•教师朗读《乌衣巷》,解释诗歌背景。
•学生分组诵读,理解诗歌含义。
3. 学习《青玉案》•教师解释《青玉案》的意境和特点。
•学生听读,理解诗歌内容。
4. 活动设计•学生小组合作,创作古代诗歌。
•学生互相赏析并评价彼此的作品。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总结所学习的唐诗特点和内涵。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价:对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估。
2.作业评价:布置课外练习和作业,检查学生对《乌衣巷》、《青玉案》的理解。
3.课后小结:学生写摘抄感想,分享对这次学习的新觉悟。
六、扩展延伸•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更多古代诗歌,亲身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歌朗诵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艺术修养。
七、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围绕《乌衣巷》、《青玉案》两首唐诗展开,通过启发式、赏析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20 金字塔》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20 金字塔》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b4a0064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8.png)
文档内容已准备好。
请查收: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20 金字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理解诗歌《20 金字塔》的基本意思,并能够流畅朗读。
2.能够准确领会诗歌中字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内容。
3.能够根据诗歌内容,发表自己的感想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判断能力。
4.能够了解诗歌是怎样构成的,并能够尝试自己写一首诗歌。
二、教学重点1.能够理解诗歌《20 金字塔》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能够准确朗读诗歌。
3.能够理解诗歌中涉及的一些生词和成语。
4.能够自己尝试写一些描写性的诗句。
三、教学难点1.能够理解诗歌的象征性含义。
2.能够准确理解诗歌中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
3.能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的表达和发挥。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谈论金字塔的形状和含义,引入诗歌《20 金字塔》的主题,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 学习诗歌(15分钟)朗读诗歌,让学生跟读,并解释生词和难点词语的含义,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整首诗歌的内容。
3. 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引导他们提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 创作时间(20分钟)让学生自由发挥,尝试写一些描写性的诗句,可以参考金字塔的形状和意义,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性的发挥。
5. 展示和讨论(15分钟)请学生将自己创作的诗句进行展示,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讨论,从中学习和借鉴。
6.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诗歌的美感和象征性,激发学生对诗歌和文学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1.背诵诗歌《20 金字塔》。
2.写一篇读后感,描述你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继续发挥创造力,写一些描写性的诗句,可以使用金字塔作为主题。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相信学生们能够深入理解诗歌《20 金字塔》,并能够在诗歌的启发下进行创作和表达,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部编版(人教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完整说课稿、习作指导
![部编版(人教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完整说课稿、习作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3fc613a9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3.png)
部编版(人教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完整说课稿、习作指导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人教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科学探索”,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
本单元共有三篇课文,《试验田里的故事》、《探索宇宙的奥秘》、《只有一个地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科学探究有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探究方法的选择、数据的处理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探究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科学家及其贡献,理解课文中的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掌握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科学家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科学家及其贡献。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科学探究过程和方法。
4.教师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探究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探究方法。
5.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方法,进行实验操作,收集数据。
6.数据处理:学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
7.汇报交流:学生向全班同学汇报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互动交流。
8.总结提升:教师对本节课的探究过程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a28624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d1.png)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对文言文有一定的了解,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的常见句型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能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
2.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型和表达方法。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文言文阅读理解:让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文章的含义,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文言文写作: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复习上一单元学过的内容,引入本单元的学习。
2.学习文言文阅读:学生阅读文言文材料,理解文章的大意和细节。
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文言文表达方式。
4.课堂讨论: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文章的解读和理解,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文言文写作训练:学生进行文言文写作训练,写出自己的文言文作品。
3.互相交流: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作品,相互评价。
4.整理归纳: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整理归纳,指导学生改进写作。
第三课时1.小组展示:学生进行文言文写作展示,展示自己的作品。
2.评价讨论:学生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评价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
3.老师点评: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评价1.考试评价:通过单元结束后的考试,检查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情况。
2.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延伸阅读1.给学生推荐一些经典文言文作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
2.推荐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写作。
以上是本文就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教案(集体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8f71846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c.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并能够描述其特点和历史背景。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本《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多媒体教学设备3.学生绘本、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4.教师备课教案三、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步: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猜测,并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好奇心。
第二步:学习文本老师引导学生一起阅读《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让学生理解文中内容,了解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第三步:整理知识学生分组讨论,整理所学习的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每组从不同角度完成整理,形成小组汇报。
第四步:集体讨论各小组进行知识整理内容的汇报,并进行集体讨论,了解每个遗产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第五步:习作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为题进行习作。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第六步:作品展示每组选取一份习作进行展示,让学生相互分享作品,提供互相的评价和建议。
四、教学反思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展合作探究,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通过习作环节,也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全面发展。
以上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教案的集体备课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教师高效地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部编版(人教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完整教学教案、习作指导
![部编版(人教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完整教学教案、习作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8c86d958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e.png)
部编版(人教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完整教学教案、习作指导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人教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主题为“生活中的科学”,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本单元共安排了3篇课文,分别是《实验与发现》、《测量与计算》、《观察与探究》。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也有一定的好奇心。
但是,学生的科学知识储备有限,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来拓展和巩固。
此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通过课内的实验和操作活动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科学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中的科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2.难点:实验操作的技能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的教学PPT、实验器材和材料。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实验器材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提出新的问题和实验方案,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知识和技能。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及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76f67c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c7.png)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及教案一、背景介绍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主要内容涵盖了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学习,课文与课外阅读的联系,语文知识的巩固与提升等方面。
本单元旨在通过学生的集体备课和教案设计,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二、集体备课设计1. 学习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引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拓展课文内容。
2. 学习内容•课文《XXXXX》的内容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分析;•课文与课外阅读的联系。
3. 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小组合作讨论课文内容,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阅读分析:分析课文中的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内外联系: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4. 学习活动安排•第一课时:小组合作讨论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解决疑惑;•第二课时:老师讲解课文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第三课时:学生展开课外阅读,分享读后感。
三、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2.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分析;•课文与课外阅读的联系。
3. 教学准备•备课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教学工具:黑板、教材、PPT等。
4.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二步:分析课文,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第三步:展示重点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第四步:小组讨论,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相互学习;•第五步:课外拓展,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阅读,深化对文学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与展望经过本次集体备课和教案设计,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阅读能力和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升。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以上是针对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的集体备课设计及教案内容,希望对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单元《语文园地七》第1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单元《语文园地七》第1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f475894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9.png)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7单元《语文园地七》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文学赏析中的基本概念。
•掌握文学作品选取和欣赏方法。
•熟悉故事的写作要素。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提升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文学,培养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喜爱之情。
•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准备•课文《笨鸟先飞》•课文相关的图片、PPT等教学辅助工具•板书准备:文学赏析、文学作品选取和欣赏方法、故事的写作要素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有关自然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眼中的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文学赏析(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文学赏析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作品的内涵与价值,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文学作品选取和欣赏方法(15分钟)教师推荐课文《笨鸟先飞》,并请学生阅读课文。
带领学生欣赏、批评课文,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
4.故事的写作要素(15分钟)教师讲解故事的写作要素,包括情节、人物塑造、环境描绘等内容。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进行文学创作。
5.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笨鸟先飞》,自行撰写一篇短篇小说,突出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
四、教学反思与展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文学赏析、作品选取和欣赏方法以及故事写作要素有了初步的了解。
未来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朮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创作的兴趣。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769395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a.png)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七单元所学内容,包括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等。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3.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道理和启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和把握第七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掌握生字词的意义和用法,能够正确运用在句子中。
3.通过朗读课文和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课文内容复习:通过朗读、理解和讨论巩固第七单元《童梦》的内容。
2.生字词复习:复习第七单元生词,包括“童年”、“辜负”等,让学生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3.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分析作者的用意和写作手法。
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通过小组讨论或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文朗读:学生自主朗读或分组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
3.课文讲解:教师对课文进行逐段解析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用意。
4.词语解析:解释生字词的意义和用法,让学生掌握词语的正确运用。
5.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深层含义。
6.课文回顾: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回顾第七单元的重点内容和思想。
7.练习与拓展:布置相关练习题目或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
五、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课文朗读、问题回答和讨论表达等方面。
2.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书面作业、练习题和拓展阅读等。
3.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质量,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1.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保证教学效果。
2.综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改进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3.反思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本文档是关于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和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和综合素养。
实验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定稿)
![实验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4573062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34.png)
实验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案(定稿)一、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围绕“多写作,才能写好作文”这一主题展开,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传统文化知识。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能够培养写作兴趣,增强语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作文写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技巧;2.通过学习古诗词等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重点1.学习古诗词,了解传统文化内涵;2.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技巧;3.练习多种写作形式,如叙事、议论等。
四、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含义;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写作水平;3.辅导学生在表达时清晰、流畅。
五、教学安排第一课时主题:学习古诗词赏析内容:学习《静夜思》并进行赏析,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活动:教师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
第二课时主题:探讨写作的重要性内容: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写作的重要性。
活动: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日记等写作作品,相互学习交流。
第三课时主题:练习叙事写作内容:学习叙事写作的基本要领,进行写作练习。
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老师给定话题,展开叙事写作。
第四课时主题:练习议论文写作内容:学习议论文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活动,提升写作表达能力。
第五课时主题:总结与展示内容:学生展示本单元写作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
活动:学生分组进行作品展示,并相互评价、交流。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应该能明确写作的重要性,增强了中华传统文化自信心,培养了观察和表达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多练习、多表达。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上是《语文园地七》教案的定稿,希望能够对教师们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a47209b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c4.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语文园地七》主要涉及古诗词、文章阅读、作文练习等内容,包括《滚滚长江东逝水》、《古诗二首》、全文阅读等。
2.教学目的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的江河之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滚滚长江东逝水》的理解•古诗二首的吟诵•散文《心灵的摇篮》的阅读和欣赏2.教学难点•古诗的吟诵和理解•散文的情感体会和表达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长江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江河的好奇心和向往。
2.学习阶段(1)学习《滚滚长江东逝水》•导入诗歌,带领学生了解长江的历史和文化,学习诗歌的背景知识,听读诗歌并理解其中的意境。
(2)学习古诗二首•向学生介绍古诗《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帮助学生学会吟诵和理解这两首古诗。
(3)学习散文《心灵的摇篮》•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散文,理解其中表达的情感,思考散文的主题和意义。
3.操练与巩固(1)朗读练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和散文,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
(2)作文练习•根据本单元学习内容,布置作文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
四、教学反思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涉及古诗词和散文,通过情感体会和语言运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和作文能力,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歌和散文的内涵,培养综合语文能力。
以上是《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3075bb3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d1.png)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语文园地七》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七单元,主要内容涵盖了诗歌、散文等多种文体的阅读和欣赏,以及相关的语言运用技巧和写作指导等内容。
2.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与散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学会欣赏诗歌与散文的技巧•掌握诗歌与散文的阅读方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二、教学准备•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等•辅助材料:课外阅读材料、课堂练习题等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一个生动的引子或问题,引导学生对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展开讨论,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学习内容呈现•第一部分:诗歌的特点和欣赏方法•第二部分:散文的特点和欣赏方法•第三部分:诗歌与散文的比较与对比3. 教学活动设计•师生互动,指导学生逐步掌握诗歌和散文的欣赏技巧•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诗歌与散文的区别与联系•课堂演绎,让学生积极参与朗诵、解读等活动4. 写作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欣赏诗歌和散文,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尝试撰写符合文体特点的文章,并进行交流和分享。
四、教学反馈通过课堂练习、作业考查等方式,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五、教学总结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对诗歌和散文进行欣赏和理解,更培养了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理解能力,并提升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希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保持对语文的热爱,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以上是《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d737b528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37.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第1课时
教案(集体备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了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有趣,并简单了解诗歌的魅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
识。
二、教学重点
1.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掌握如何使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
三、教学难点
1.学会在阅读中理解诗歌的魅力。
2.理解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更加生动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播放一段优美的诗歌朗诵视频,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学习诗歌
学生跟读诗歌,理解其中的内容,并分组进行小组讨论。
3. 学习修辞手法
老师介绍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学生通过举例理解。
4. 小结
老师带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
5. 作业布置
布置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事物的文章,并在其中使用修辞手法。
五、板书设计
•诗歌欣赏
•修辞手法
•生动表达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诗歌欣赏和修辞手法的学习,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更多地结合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计划,欢迎老师们批评指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备课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备课教案(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9e1e6ec1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5.png)
实验小学语文课时备课设计
描写的句子。
写感受。
搜集具有
动静结合描写的古诗。
拓展性作业
目标三15分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交流颜色这一部分时,有的同学想象力匮乏,而对于想象不够丰富的同学,最好的方式是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让思想在同学之间流动。
而对于语言表达能力不够的同学,可以借助写的方式,比较好梳理想法。
古诗整体学习效果较好,因为学生在五年级上学期学过动静结合的方法,能够很容易的找到古诗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第1课时教案(定稿)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第1课时教案(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4632c44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4c.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第1课时教
案(定稿)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春种》的内容,能够朗读诗歌。
2.通过赏析《春种》这首诗歌,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能力。
3.掌握《春种》中的一些生字、生词的意思。
4.能够理解《春种》诗歌的主旨。
二、教学重难点
1.能够准确地朗读这首诗歌。
2.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理解诗歌的主题及写作背景。
3.掌握一些新生字生词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
1.教师:课本、教案、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教师出示全班干净衣服,干净鞋袜等道具,让学生猜测今天要学的课文内容。
第二步:朗读诗歌
教师先朗读《春种》,然后让学生轮流朗读。
第三步:理解诗意
让学生围绕“春天”这个主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第四步:品味诗歌
带领学生讨论诗歌中一些词句的表达方式,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第五步:学习生字生词
教师播放相关单词的语音,并展示词义,帮助学生掌握新单词。
第六步: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创作一些关于春天的小故事或小诗歌,鼓励发挥想象力。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春种》这首诗歌,理解了其中蕴含的主题,希望大家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关注自然、多体会诗歌之美。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春种》。
2.完成课后练习册相关练习。
以上就是今天的课程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在之后的学习中不断进步,感谢大家的配合,下课!。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含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含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f3fc69328ea81c759f57804.png)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组教材以“异域风情”为专题,安排了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项教学内容。
三篇课文有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威尼斯的小艇》;有捷克著名作家卡雷尔•恰佩克的《牧场之国》;还有介绍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埃及古建筑的《金字塔》。
2.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会搜集资料介绍一个地方。
3.教学建议:(1)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素养。
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掌握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配合“异域风情”这一专题,在课后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多项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和“习作”安排了说“周边环境”和写“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等内容。
语文园地中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如何体会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阅读和积累古诗等内容。
(2)指导学生学会搜集资料,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引导学生把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实用的语言,能够在习作中体会历史遗产的魅力或感受祖国美好山河的美丽。
(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1.认识“尼、艄”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哗”,会写“尼、斯”等14个字,会写“纵横、船艄”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
3.找出文中对威尼斯静态和动态的描写,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4.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观看课前收集的图片,插播背景音乐,边看边介绍。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有的标志。
法国有埃菲尔铁塔,埃及有金字塔,中国有长城,威尼斯则有其独特的小艇。
威尼斯是意大利的一座古城,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
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就如大街上的汽车,如此神奇的景象,实在是令人好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七单元)作者:米兰花香第七单元18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目标】1.认识“尼、艄”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哗”,会写“尼、斯”等14个字,会写“纵横、船艄”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
3.找出文中对威尼斯静态和动态的描写,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4.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观看课前收集的图片,插播背景音乐,边看边介绍。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有的标志。
法国有埃菲尔铁塔,埃及有金字塔,中国有长城,威尼斯则有其独特的小艇。
威尼斯是意大利的一座古城,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
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就如大街上的汽车,如此神奇的景象,实在是令人好奇。
2.出示课题“威尼斯的小艇”。
3.导入新课:威尼斯以她的美丽和恬静迎接着世界各国的友人,让我们也随着作者一起去游览风光旖旎的威尼斯吧!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进行识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纵(zòng)横、船艄(shāo)、窗帘(lián)、祷(dǎo)告、哗(huá)笑、码(mǎ)头。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艇、艄、翘、祷、雇、簇”,并在黑板上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
(第1自然段)(2)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
(第2~3自然段)(3)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第4自然段)(4)小艇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第5~6自然段)四、发挥想象。
展示威尼斯小艇的图片,播放背景音乐。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思考:如果你也乘上了这样的小艇,饱览威尼斯水城两岸风光,会产生哪些新奇想法?(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加以引导。
)五、课堂小结。
朗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威尼斯之美)-第二课时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威尼斯之旅,感悟美景。
二、研读课文,畅谈感受。
(一)小艇的样子。
(第2自然段)1.同学们,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那作者是怎样描写小艇样子的呢?请大家自由读一读,找一找,看看谁能最快发现。
2.你发现作者在描写上有何特点吗?(用了三个比喻句)3.这三个比喻都是写小艇样子的,去掉一个不也一样吗?生:不行。
三个比喻是从三个角度来写的,写出了小艇的三个特点:比作独木舟,写出了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比作水蛇,写出了小艇轻快灵活的特点。
去掉一个就无法全面表现小艇的特点。
4.小结。
作者用三个比喻,从不同的角度写小艇的特点,展现了小艇独特的样子。
可见作者是通过细致观察,抓住了小艇的特点,所以才描写得这样精彩。
5.指导朗读。
哪三位同学能够把小艇独特的样子通过朗读展示出来?(二)坐在小艇中的感受。
(第3自然段)1.坐上这样的小艇,感觉一定非同一般,请同学们静静地和老师来一次奇妙的旅行吧!(师深情朗读: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
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
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2.同学们,这次旅行带给你什么感受呢?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吧!生:非常惬意、舒服,富有情趣。
具有威尼斯的特色,能够体验威尼斯特有的风情。
3.请大家带着这美好的感觉,齐读第3自然段。
(三)船夫的驾驶技术。
(第4自然段)1.我们坐上小艇后,可以看到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可以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真是很有情趣。
这就不得不提到船夫,请同学们默读描写船夫的段落,看看船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驾驶技术高超、老练)2.是啊,文中只用了一个词就准确地写出了船夫不一般的驾驶技术。
(操纵自如)3.从哪里能看出船夫驾驶小艇时操纵自如呢?指名说,互相补充。
来往船只很多,他会怎样?毫不手忙脚乱。
河道上非常拥挤,他会怎样?左拐右拐挤过去。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会怎样?平稳穿过,速度极快,还能做急转弯。
(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做急转弯。
)4.船夫的驾驶技术真是不简单!请同学们看看下面这两句话,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能不能去掉?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做急转弯。
遇到极窄的地方,他能平稳地穿过,速度非常快,能做急转弯。
“总”说明不是一次两次,只要遇到极窄的地方,船夫都能平稳地穿过。
“而且”“还”是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更进一步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非同一般。
用上这些词更能够表现出作者的赞叹、敬佩之情!5.大家再看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这句话没有直接写船夫,去掉它可以吗?(不可以,因为最后一句话是侧面描写,进一步衬托了船夫的技术高超。
)6.(多媒体展示第4自然段)我用三种颜色把这段内容分成了三部分,你知道为什么吗?(先总写驾驶技术高超,再具体写,最后侧面描写。
)7.让我们带着赞叹之情,分组朗读,再现船夫那高超的驾驶技术。
(四)小艇与人们的关系。
(第5~6自然段)1.船夫的技术这样高超,那人们会坐着小艇干什么呢?快速浏览最后两段,筛选主要信息。
(做生意、谈笑、去郊游、去教堂、回家)2.想一想,人们还会坐着小艇去干什么?(找几名学生想象)3.这么多人都会乘坐小艇,难怪作者说它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人们不仅白天离不开小艇,就连晚上也同样离不开小艇。
半夜,戏院散场了……(引出第6自然段,学生齐读)4.想一想:当小艇怎样时,威尼斯充满活力?当小艇怎样时,威尼斯寂静入睡?(白天的小艇像活泼的精灵,自由穿梭于水城之中,威尼斯是充满活力的;晚上,当小艇送走最后一批客人,静静地停泊于码头上时,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所以,我们可以简单地概括为:艇动城闹,艇停城静。
5.这样一动一静,动静结合,让你感受到了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生:小艇对于威尼斯来说非常重要,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6.小结:作者在这里通过描写白天和夜晚的情景,将描写事物与人们的活动联系起来,将动态和静态的描写相结合,真是十分巧妙。
7.配乐朗读。
无论是动也好、静也好,古老的威尼斯都是那么优美。
配上音乐,男女生分角色来读一读。
(男生读描写威尼斯沉睡之前的喧闹的部分,女生读描写小艇停泊后威尼斯归于寂静的部分。
)让我们再来一起感受威尼斯的夜景!三、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法国作家乔治·桑也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威尼斯之夜》,从另一个侧面介绍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的独特风光。
而我国著名的作家朱自清的《威尼斯》也别具一番风味。
课下请同学们结合课后“阅读链接”,比较三篇文章写法的相似之处。
【板书设计】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后记】∽∽∽∽∽∽∽∽∽∽∽∽∽∽∽∽∽∽∽∽∽∽∽∽∽∽∽∽∽∽∽∽∽∽∽∽∽∽∽19 牧场之国【教学目标】1.认识“毡、犊”等10个生字,会写“仪、尊”等16个字,会写“运河、仪态”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
3.抓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语句,感受语言的优美、生动,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4.理解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板书:牧场)提问:看到“牧场”这个词,在你们脑海里浮现出什么呢?(草原、牛、羊、马……)(出示荷兰牧场的图片)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欧洲一个美丽的国家,这个国家有三分之一的领土都是牧场,这里的牧场辽阔无垠,所以它又被人们称为牧场之国。
(板书:牧场之国)同学们知道这个国家是哪里吗?——荷兰。
(介绍荷兰的基本情况,出示有关荷兰美丽风光的图片,加上配乐,让学生感受景色之美。
)2.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荷兰的牧场风光,这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感受呢?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远眺(tiào)、吆喝(yāo he)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凳、吆、铃、罐”,并在黑板上示范。
(“凳”是上下结构,笔画是:横撇、点、撇、撇、捺、横、竖、横折、横、点、撇、横、撇、横折弯钩。
“吆”是左右结构,部首是“口”,右边是“幺”。
“铃”的部首是“钅”,右边是“令”,不要写成“今”。
“罐”是左右结构,部首是“缶”,右下方是“隹”,不要写成“住”。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课文中描绘的画面,并回答问题:荷兰牧场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用一两个词语说说对荷兰牧场的印象。
)2.找出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4次)3.朗读课文,试着概括出课文围绕“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介绍了哪四个方面的内容。
(1)奶牛的天堂。
(2)骏马的世界。
(3)牲畜的王国。
(4)宁静的夜晚。
四、关注富有情趣的语句。
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自己觉得有趣的句子。
反复读一读,并跟同学交流,说说有趣在哪儿。
(1)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2)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五、课堂小结。
朗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对牧场之国的美丽风光的喜爱。
)第二课时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到课文围绕“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讲了牧场的基本情况。
接下来,我们继续来学习《牧场之国》。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齐读第1自然段。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总结句。
“之”的意思是“的”。
)这是一个总起句,紧扣课题,开门见山,直接点出文章中心。
以后同学们在写作时开头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2.默读第2自然段。
(1)第一次出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2)读了此自然段,你有什么感受?(牛的数量很多。
从“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可以看出。
)(3)品读句子。
①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②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
(当你读到“仪态端庄”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③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
①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②句、③句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