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小高考)知识点复习:知识点十七农业生产活动
高中地理小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地理小高考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学科,涉及到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球内部的构造以及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等内容。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了解并掌握地理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高中地理小高考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复习。
一、自然地理部分1. 大地构造-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球的运动与地理坐标-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壳运动与地震2. 气候与水文- 气候要素与气候类型- 大气循环与风系- 水循环与降水形式- 洪涝与干旱3. 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 地形地貌与土地利用-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 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 - 环境污染与防治二、人文地理部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与人口迁移-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人口问题与社会问题 - 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类型与农业区位 - 农业现代化与农田水利 - 工业类型与工业区位 - 工业化与区域发展3. 交通与通信- 交通运输与通信网络 - 交通设施与交通规划- 信息社会与信息技术- 通信与国际交往三、地理技能与方法1. 地图与地图阅读- 地图的投影方式与地图比例尺 - 地图符号与图例解读- 地图要素与地图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2. 统计与图表-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图表的制作与分析- 统计指标与统计分析- 基于统计与图表的推理与判断3. 实地考察与调查- 地理实地考察的目的与意义 - 实地考察的方法与步骤- 实地调查与数据采集- 实地考察数据的分析与总结通过对以上内容的系统学习与复习,相信大家对高中地理的重要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需要学生通过实践与实地考察去探索和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祝愿各位学子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地理知识点总汇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地理知识点总汇高中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括了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地球的自然环境特点、人类活动和地球资源的利用等内容。
在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中,学生需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掌握和运用。
下面是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的地理知识点总汇。
1.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它由赤道和两极构成。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结构组成。
2.陆地和海洋-陆地分布:陆地主要分布在各个大洲上,其中最大的陆地是欧亚大陆。
-海洋分布: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
3.自然环境特征-气候:气候是指地球表面的长期平均天气条件。
-水文系统:水文系统由海洋、湖泊、河流等水体组成。
-生物系统:生物系统由陆地和海洋上的各种生物组成。
4.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地质现象:地震、火山喷发、地壳运动等地质现象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
-水文现象:洪水、旱灾、地下水运动等水文现象是水文系统的一部分。
-生物现象:森林火灾、物种灭绝等生物现象是生物系统的特征。
5.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的关系-农业:农业是人类利用土地和水源进行粮食、蔬菜和养殖业生产的活动。
-工业:工业活动包括制造业、采矿业等,会对地球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扩大的过程,会对地球环境产生影响。
6.地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可以再生或通过人工手段得到,非可再生资源是一次性消耗的资源。
-资源保护:资源保护指的是对地球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7.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卫星遥感:利用卫星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IS):用于收集、存储、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工具和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GPS):通过卫星和接收器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的技术。
高三地理知识点农业

高三地理知识点农业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活动之一,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三地理知识点中与农业相关的内容,包括农业地理、农业生产方式、农业资源与环境等。
一、农业地理农业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农业在地球各个地区的空间分布、农业发展与农业区划等问题。
农业地理研究的内容包括:1. 农业区划:根据不同的气候、土壤和生产条件将世界划分为农业区。
常见的农业区划有中国的水稻区、玉米区、小麦区等。
2. 农作物分布:由于气候、土壤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适合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不同。
例如,稻谷适合生长在湿润的地区,而玉米适合生长在温暖的地区。
3. 农业资源分配: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农业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气候等。
合理调配这些资源对于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方式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人类进行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和方式。
全球范围内常见的农业生产方式有:1. 科技型农业: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包括育种改良、农药、化肥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
2. 有机农业:以避免或最小化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为原则,保持农产品自然品质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3. 温室农业:利用温室的人工环境,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条件,实现农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
4. 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不同地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主要种植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以满足当地的食品供应和经济需求。
三、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发展离不开农业资源的供给和环境的保护。
农业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气候等,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土地退化、水资源污染、农业废弃物处理等。
1. 土地资源: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地质量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保护好耕地,避免过度开垦和土地退化是关键。
2. 水资源:水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要素,合理利用水资源和建立灌溉系统对于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3. 气候:气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有着重要影响。
合理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和利用气象数据进行精确农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方式。
高考地理农业相关知识点

高考地理农业相关知识点高考地理——农业相关知识点一、农业的定义和意义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经济活动之一,是指人类利用土地、水域等自然资源进行农作物的种植、养殖和渔业的生产。
农业不仅提供人类的食物和衣物原料,还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农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
农业经济稳定,粮食供应充足,能够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农业的现代化和科技化发展,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国家的整体经济水平。
二、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1.气候因素:气候是农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温暖的气候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而过热、寒冷和干旱的气候则会对作物产量造成影响。
2.土壤因素:土壤的肥沃程度直接影响农业的发展。
肥沃的土壤能够提供足够的养分和水分供作物吸收,从而提高产量。
3.水资源因素: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充足的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地理位置靠近河流、湖泊等水源的地方更适合农业发展。
4.交通因素:良好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农业产品的运输和销售,也能够带动农业的发展。
地理位置靠近交通要道的地方更容易发展农业。
三、农业的发展阶段农业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
1.传统农业阶段:传统农业以农民使用传统农具和劳动力为主要特征。
生产方式低效,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不高。
2.现代农业阶段:现代农业通过采用机械化、化肥、农药等高科技手段来改善农业生产效率。
现代农业注重科学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问题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1.农田面积不足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田被用于建设,导致农田面积不断减少。
2.农业劳动力流失问题:城市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的现象,导致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农田无人耕种。
3.农业科技不足问题: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先进的农业科技手段支持,但由于科技进步不均衡,一些地区的农业仍然停留在传统水平。
高考地理农业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地理农业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农业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了解农业的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的相关内容,还可以在高考中获取更高的成绩。
本文将对高考地理农业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第一部分:农业类型与分布农业是农村的经济支柱,不同地区的农业类型与分布是地理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高考地理中,对农业类型与分布的了解是必要的。
1. 农业的分类- 根据作物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农业分为谷物种植业、经济作物种植业、果树种植业、茶叶种植业、特色农业等。
- 根据区域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农业分为低纬度农业、中纬度农业和高纬度农业等。
2. 农业分布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如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 经济因素:如交通、市场需求等;- 人文因素:如人口分布、文化传统等。
第二部分:农业生产与农业问题农业生产是指农村地区从事农田、林地、农畜产品培育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农业资产和农业产品。
而农业问题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阻碍和困难。
1. 主要农业生产方式- 种植业:针对谷物、经济作物、果树等作物的大规模种植;- 养殖业:针对畜牧业、水产养殖等的生产养殖方式。
2. 农业问题- 土地资源问题:人口过多导致农田资源短缺、耕地质量下降等;- 农业技术问题:落后的耕作方式、缺乏现代化农机等;- 环境问题: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等。
第三部分: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保障农业长期发展的重要目标。
1. 农业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运用现代农机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农业科技进步:利用科技手段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
2. 农业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合理规划农田灌溉体系,避免水资源浪费;- 土地保护与利用:合理规划农田利用方式,防止土地退化和沙漠化;- 生态农业的推广: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在农业生产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知识点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知识点农业在人类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而在地理学中,农业也是一个重要的专题。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农业专题知识点往往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
本文将从农业的地理分布、农业生产方式以及现代农业问题三个方面来论述高考地理农业专题的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看农业的地理分布。
地理分布是指农业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空间分布特征。
不同的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例如,在我国北方较为干旱的地区,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要农作物;而在南方湿润的地区,则以稻谷和棉花为主要农作物。
地理分布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农业的生产特点和优势,为合理安排生产和发展农业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农业的生产方式也是考察的重点之一。
农业生产方式是指农民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下,利用一定的劳动工具和生产资料,进行农业生产的具体方式。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是劳动密集型和小农经济为主导的农业生产方式;而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则以机械化、化肥农药等现代技术为基础,以大规模集约化生产为特点。
了解不同生产方式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农业生产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现代农业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城市化的加剧,农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农产品供求失衡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化导致农民流失,农业产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其次,农业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环境污染加剧。
大规模农田开垦、化肥农药的使用导致土地退化和水体污染问题;另外,全球气候变暖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确定性。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构成了挑战。
通过对农业地理分布、生产方式和现代农业问题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农业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专题。
在准备高考地理考试时,我们应该全面了解这些知识点,掌握其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
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农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培养我们的农业意识和创新能力。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1810)专题 农业

2016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18-10)专题10农业达标演练一、单选10小题1.我国不同地区水稻种植的时间有差异,南方早,北方晚。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水文B.气候C.地形D.土壤解析:南方早,北方晚是由于水稻的种植要达到一定的温度、热量,这些因素都与气候有关。
答案:B2)比例/% 20 15 35 20 10 A.C.混合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解析:由表中数据可知,该地畜牧业与种植业的比例约各占一半,为混合农业。
答案:C3.农业区位选择必须充分考虑交通运输条件的有()A.种植业和林业B.畜牧业、渔业C.园艺业、乳畜业D.林业、渔业解析:园艺业、乳畜业的产品保鲜期短,需要便利的交通及时将产品运送到城市市场。
答案:C4.近年来,促使我国“温室无土栽培技术”得到推广的重要因素是()A.近年来“温室效应”越来越明显B.市场经济和农业技术的发展C.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D.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解析:“温室无土栽培”是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增产,适应市场更大需求的表现。
答案:B下图是某地种植X、Y、Z三种农产品的利润与城市距离的关系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7题。
5.在距城市20~60 km范围内,利润最高的农产品是()A.X B.Y C.Z D.X、Y、Z解析:观察图可知,在距城市20~60 km范围内,利润最高的农产品是X。
答案:A6.X、Y、Z可能分别为()A.鲜奶、花卉、粮食B.粮食、鲜奶、花卉C.粮食、花卉、鲜奶D.鲜奶、粮食、花卉解析:花卉和鲜奶保鲜期短,需要靠近城市市场,其中花卉的单位面积利润更高,可以离城市距离更近。
答案:A7.影响Y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水源B.市场C.土壤D.地形解析:Y在距城市距离近的地方利润最高,布局最靠近城市,则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城市市场。
答案:B8.关于水稻种植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分布在西亚和中亚B.主要生产玉米、小麦等谷物C.以家庭经营为主,单产低,商品率高D.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需投入大量劳动力解析: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该农业地域类型以家庭经营为主,单产高,以自给为主,商品率低,是精耕细作的劳动力密集型农业。
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以下是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常见的知识点:
1. 自然地理学
- 地球的结构和构造
- 地球的循环系统(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 气候和气象现象
- 水资源及其利用
- 土壤和植被
- 山地、平原、河流和海洋等自然地理要素
2. 人文地理学
- 人口分布与迁移
-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 经济地理学(主要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贸易、旅游等方面)
- 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
- 人文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 地理信息系统(GIS)
- 地图投影与地理坐标系统
- 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
- 空间分析与模型建立
- 地理数据可视化与地图制作
- GIS技术在应用领域中的作用
4. 基础地理学理论
- 地理学的定义和分类
-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 地理学的发展历程
- 地理学的学科交叉和综合性
5.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 环境污染与治理措施
-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能源发展
-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保护
请注意,这只是一份常见的知识点总结,具体的考试内容可能因考试要求和学校不同而有所差异。
建议你在备考时结合教材、课堂授课内容和模拟试题,以确保你的复习内容全面而准确。
高考地理农业的知识点

高考地理农业的知识点高考地理中,农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农业是指人类利用土地、水、气候和自然资源,种植粮食、经济作物和畜牧业来提供食物、原材料和能源,是人类聚居和生产活动的基础。
下面将概括一下高考地理中农业的知识点。
一、农业地理基础知识1.农业分布规律:农业在全球的经度分布主要受温度和季节性降水的影响,而纬度分布则主要由气候类型和土地条件所决定。
在我国,农业的分布主要受气温和降雨的影响,也受人文因素的制约。
2.中国农业区位优劣:我国农业资源分布不均衡,南北差异较大。
优势农区主要集中在福建、江西、湖南、四川、云南、广西等地,而劣势农区则主要在北方的内蒙古和西北地区。
3.农业气候要素:气候对于农业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光、温、水、风、气压和季节性变化都会影响农业的生产和发展。
二、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方式分为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传统农业主要指的是低产益、技术水平低、农民自给自足的一种生产方式。
现代农业则主要是指高投入、高产益、科技含量高、市场化经营和生态友好的一种生产方式。
三、农产品加工与贸易农产品加工和贸易也是农业领域的重要部分。
加工可以使农产品的使用价值和附加值提高,而贸易则是农产品流通和价值的实现。
要了解农产品加工和贸易的知识点,必须掌握国内外市场状况、食品安全、食品质量控制、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
四、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市场又分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在国内市场中,有大型批发市场和农村集市,涉及到的领域包括产销对接、价格分析、市场预测等。
在国际市场方面,涉及到的是全球农产品贸易市场现状、政策、贸易体系以及我国农产品对外出口等方面的知识。
五、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实现科学发展和经济效益。
要了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了解全球农业的生产情况、生态保护、资源和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等方面的知识。
六、农产品安全农产品安全也是一个与农业相关的重要问题。
高考地理知识梳理:农业

高考地理知识梳理:农业一、农业基本概念农业是指通过种植、养殖等方式从事生产活动,生产以供给人类食品和其他生活资料的过程。
二、农业资源1. 土壤资源:农业生产的基础,是植物生长的载体,土壤养分丰富、排水良好的区域适合发展农业。
2. 水资源:多用于灌溉、养鱼等方面,水资源短缺地区易出现水荒、干旱等现象。
3. 气候资源: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适合农业坐落在气候适宜、温度、雨量稳定的地区。
三、农业生产方式1.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以手工、动力工具为主,耕作规模小,劳动力密集,低效率。
2.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以机械化、科技化为主,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也带来环境和资源问题。
四、农业发展方式1. 农业集约发展: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强调增加投入、技术创新,达到节约资源的效果。
2. 农业扩张发展:向未开垦的土地区域进行扩张,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农业经济效益,但也会给环境带来损害。
五、农业种植业1. 农作物类型:小麦、稻米、玉米、豆类、棉花、水果等。
2. 区域分布:种植业适合在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的地区进行。
3. 种植模式:农业集约化生产成为主流,以精品、有机、绿色农产品为发展方向。
六、农业养殖业1. 养殖品种:猪、牛、羊、鸡、鸭等。
2. 区域分布:养殖业适合在水草丰饶、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的地区。
3. 养殖模式:养殖业向现代化、规模化、环保化发展,出现了养殖综合开发模式、动态生态模式、水产生态养殖模式等。
七、农业问题1. 土地资源短缺:中国是世界上人均耕地最少的大国之一,土地不断被城市化、工业化等建设所蚕食,耕地面积不断缩小。
2. 农村人口下降:年轻劳动力下乡意愿不强,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3. 农业生产难以自给自足:中国对农业进口量增多,依赖程度加大;同时存在农业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

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运动及其影响- 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和平均半径-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方向及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季节变化、地球五带划分)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定义、分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 比例尺的概念、计算和应用- 地图上的方向表示、图例和注记3. 地图的阅读和解读- 等高线、等深线的含义和判读- 地图上识别地形、地貌的基本方法- 地图的综合应用能力二、自然地理1. 大气和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大气压力和风的形成- 气候类型、气候带的分布特征- 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 水文循环和海洋地理- 水文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河流的特征、流域划分和河流地貌- 海洋与陆地的相互作用、海岸线的变化3. 地质作用和地貌- 地质时代和地壳运动- 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的成因和分布4. 生物地理和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的类型和分布- 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平衡-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城市化的过程、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人口迁移的类型、原因和影响2. 经济地理- 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地理分布和特点- 交通运输的地理意义和网络结构- 区域发展差异和协调发展策略3. 文化地理- 文化景观的类型和特点- 文化传播的方式和影响- 旅游地理资源的评价和保护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基本概念、功能和组成- 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GIS在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五、地理实践活动1. 地理实验和观测- 地理实验的设计、实施和分析- 地理观测的方法和技能2. 地理调查- 调查方法的选择和实施-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3. 地理研究- 地理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 地理研究报告的撰写和交流以上总结了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的主要知识点,涵盖了从基础知识到地理实践活动的各个方面。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讲解:农业区位选择

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讲解:农业区位选择一、知识点讲解一、农业生产概述概念:农业是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二、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土壤、地形、气候(水分、热量、光照)、水源等“徒弟(土地)喝汽(气)水”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管理等:“市(市场)教(交通运输)委争(政府政策)着管理老(劳动力)兔(土地价格)子(资金)”3.技术条件:如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良种、机械、化肥注: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二、跟踪训练伽师瓜被称为“中国瓜王”“西域珍品”,是哈密瓜的一种,以果肉丰厚,质细味美名扬天下,自2000年始,伽师县全面启动无污染、无公害“绿色工程”种植伽师瓜,2006年6月,伽师瓜地理标志产品标识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批复使用。
目前新疆具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还有哈密瓜、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
结合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四地发展瓜果种植业共同的区位优势是A. 充足的光照B. 丰沛的降水C. 肥沃的土壤D. 广阔的平原2.目前,全国各地都可品尝到新疆具有地理标志的瓜果,新疆瓜果市场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主要取决于A. 优厚的倾斜政策B. 发达的通讯网络C. 便捷的交通运输D. 丰厚的居民收入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 气候B. 水源C. 地形D. 土壤4.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A. 稻田B. 鱼塘C. 果园D. 菜地花圃阅读下面四幅图.回答下面小题:5.四幅图中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分别改造的区位因素是A. 温度、地形、水源、土壤B. 光照、土壤、地形、水源C. 湿度、土壤、地形、水源D. 通风、地形、水源、土壤6.新疆采取坎儿井这种引水方式是为了A. 创造旅游景观B. 减少水分蒸发C. 防止水污染D. 节省建设成本读世界主要番茄酱生产国原料品质情况和价格比较表,回答下面小题。
(超全)高中小高考地理学测考点知识点

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点解读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宇宙中有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各种天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而形成各种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层次结构,总星系是最高级别,即人类观测到的宇宙范围。
2、填充太阳系模式图。
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a 水星、b 金星、c 地球、d 火星、e 木星、f 土星、g 天王星、h 海王星;说出小行星带的位置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共性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按照结构特征八大行星可以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类;由此可以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1、填表说明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了解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释放。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表现①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②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③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的太阳能;④太阳辐射能是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2、填充太阳外部大气图。
太阳大气由里向外分为①光球层;②色球层;③日冕层;①层主要出现的太阳活动有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②层主要出现的太阳活动有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它们的活动周期是11年;而且它们的数量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表现为①引起电离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受到影响甚至中断;②扰乱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③在两极地区与高空大气摩擦,出现极光;④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1、在下图中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地球自转周期用恒星日表示,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自转的角速度为除南、北极点外,均为15°/小时;线速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为从赤道向两极递减;2、画出公转方向并标注二分二至的日期,及该日太阳直射的纬度。
高考地理农业的知识点

高考地理农业的知识点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的学科,而农业则是指人类利用土地、气候和其他自然资源进行农作物和牲畜的生产和养殖的活动。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农业常常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介绍高考地理中与农业有关的几个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讨论一下农业资源。
农业生产对土地、水源和气候要求较高。
在地理学中,有一种常见的类别是农业区位分类,通常将农业区分为农业发源地、农业传播地和农业转移地。
农业发源地即农业起源和农业发展的地区,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传统的农业生产技术。
农业传播地是指那些吸纳了农业的新技术、新作物和新品种的地区。
农业转移地则是指一些地区因为农业资源的不足、废弃或者其他原因,需要将农业生产从该地区转移到其他地区。
这种分类对于理解农业发展的动态和区域差异意义重大。
其次,我们来谈谈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农业的发展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水资源、土壤和地形等。
不同的农作物和牲畜对这些因素有不同的要求,而农业的主要目标就是合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以获得最佳的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此外,人文因素也对农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和劳动力的分布、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政府政策、农民的文化和教育水平等都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在高考地理中,常常会涉及到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
例如,粮食作物的栽培技术、果树的育种技术、畜牧业的饲养技术等。
农业现代化不仅仅包括单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还需要有全面配套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市场体系。
例如,农田水利设施、农机具的更新换代、农产品的贮藏、加工和销售等。
最后,我们来讨论一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
可持续发展是指能够满足当前农业发展需求的同时,不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使未来世代也能够继续进行农业生产的发展。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农业生产活动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农业生产活动复习目标:了解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复习重点:考纲要求:1、农业区位因素。
2、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
3、中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4、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复习过程:一、自主复习(一)、课本知识点填充1、农业生产的特点:,。
2、农业的投入和产出:投入要素有:、、、(、、)。
产出:各种各样的农产品(食用、工业生产原料)3、农业的分类:(1)按分类:业、业和业。
(2)按分类:农业和农业。
(3)按分类:农业和农业。
4、区位的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另一方面指该事物的5、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区位因素有:、、①气候:、、。
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一个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
②地形:平原适宜发展,山地适宜发展业、业、农业。
③土壤:东南丘陵的酸性红壤,适宜种植等。
(2)社会经济区位因素有:、、。
①市场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和。
②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由于产品易腐烂变质,要求有方便快交通运输条件。
③政策6、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一方面,人们通过、等技术,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
例如:中国将橡胶生产向北推广到北纬22度,将双季稻推广到江淮平原,将小麦种植极限扩展到4000米的高度。
另一方面,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农业生产。
例如:玻璃温室——改善条件,并可对光照、通风、湿度等因素进行人工调节。
梯田——改善条件(较陡的山坡不宜修梯田)灌溉——改善条件,但是对自然因素进行改造,要根据当时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需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
7、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1)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例如:城市周围的农民将生产重点转为、、、以及园艺业。
(2)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形成了农业地域专门化。
地理高考农业专业知识点

地理高考农业专业知识点农业作为人类社会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地理学科中,农业专业知识点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农业经济、农业资源等多个方面详细讨论地理高考中农业专业知识点。
一、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资源的不同利用方式。
在农业中,土地利用主要分为耕地、林地、牧地和草地。
耕地是指用于种植粮食和蔬菜的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林地是指用于林木生长的土地,具有重要的防风固沙、保护水源和调节气候的功能。
牧地是指用于放牧畜牧的土地,适宜于养殖畜禽并提供动物产品。
草地是指养殖草食动物的土地,具有保护土壤和提供牧草资源的作用。
二、农业经济农业经济是指农业生产与经济活动的相关性。
农业经济包括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销售。
农产品生产是农业经济的基础,涉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等。
农产品加工是指将农产品经过一系列加工工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利润空间。
农产品销售是农业生产的最后环节,通常需要建立起稳定的销售渠道,满足市场需求并获取合理的收益。
三、农业资源农业资源是指支撑农业生产的各种资源。
农业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气象资源。
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类型、土地质量、土地利用状况等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具有直接影响。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之一,包括地下水和表面水,其中地下水在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气象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包括气温、降水和光照等,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四、农业发展与可持续性农业的发展与可持续性是保证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农业发展需要考虑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在经济方面,农业发展需要注重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益,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在社会方面,农业发展需要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在环境方面,农业发展需要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总结起来,地理高考农业专业知识点涉及土地利用、农业经济、农业资源以及农业发展与可持续性。
【精选】版江苏省高中地理第十七讲农业生产活动学业水平测试新人教版

第十七讲农业生产活动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一、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的特点。
二、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1. 自然因素:土壤、地形、气候、水源等。
2.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地价、资金、管理等。
3. 技术因素:保鲜、冷藏、良种、机械、化肥。
三、区位因素的变化1. 不同的历史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古代时,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农业技术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2. 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四、区位选择的实质:合理利用农业土地。
考点二农业地域类型一、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1. 分布:国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
2. 含义: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
3. 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灌溉条件好,气候暖湿,土地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
4. 特点: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合理有效的农事安排,良好的经济效益。
5. 混合农业的一般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等。
二、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 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1) 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如图中A南亚、B东南亚、C东亚等的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2) 作物:以水稻种植为主。
(3) 特点: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单产高、生产规模小、水利工程量大。
(4) 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多,劳动力丰富;市场需求量大;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2. 商品谷物农业美国本土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图(1) 概况:主要作物:以A小麦、B玉米为主。
(2) 区位条件(3) 主要特点:①生产规模大;②商品率高;③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三、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 大牧场放牧业(1) 区位: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草场广阔,适宜放牧牲畜。
高考地理农业必备知识点

高考地理农业必备知识点地理学是研究地球和人类活动的科学,而农业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之一,在地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农业作为重要的一部分,考察的内容众多。
下面,我们以地理学的视角,来总结高考地理农业必备的知识点。
一、农业分类1. 农业的耕地分类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根据不同的利用方式,耕地可以分为永久性耕地和临时性耕地。
永久性耕地包括水田和旱地,水田主要用于水稻、芦苇等水生植物的种植,旱地则适合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生长。
临时性耕地则是指轮作地、休耕地等,用于保持土壤肥力和调整农田生产结构。
2. 农业的经济类型农业根据经济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集约农业、家庭农场和农耕牧兼殖民农业。
集约农业是指大规模的农业经营形式,注重机械化和科技化生产;家庭农场则是指农民个体经营的小农场,常见于发展中国家;农耕牧兼殖民农业则是一种多样化的农业形式,包括农业和养殖业的结合。
二、农作物的种植与分布1. 粮食作物粮食作物是满足人类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
中国的水稻主要种植在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和东北地区;小麦则主要种植在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玉米则分布在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2. 经济作物经济作物是指用于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的作物,包括棉花、油料作物和糖料作物。
棉花主要种植在中国的长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油料作物则分布在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糖料作物则主要种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
3. 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产品是指具有独特地域特点和优良品质的农产品,包括绿茶、红茶、葡萄酒等。
中国的绿茶主要产于长江以南的地区,红茶则主要产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葡萄酒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和北京周边地区。
三、农业资源与环境1.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土地的类型和质量对农业产量有重要影响。
中国土地主要分为盆地、平原和高原等,其中平原地区的耕地较多,而高原地区则适合畜牧业的发展。
此外,土地的肥力、水分和排水状况也是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
小高考知识点(地理)

小高考知识点(地理)2011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一、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4、土壤次生盐碱化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
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知识点

学业⽔平考试地理知识点 学业⽔平考试的复习时间短,考点内容多。
那么地理有哪些知识点呢?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学业⽔平考试地理知识点,⼀起来看看吧。
学业⽔平考试地理知识点: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系 2、地球上⽣命存在的条件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②⽐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③因为⽇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温为15度) 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形成⼤⽓层(氮、氧为主) ⑤形成并存在液态⽔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扰⽆线电短波通讯; 产⽣“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 影响地球⽓候。
4、地球⾃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时。
③地转偏向⼒:⾚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随纬度的增⼤⽽增⼤。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昼越长夜越短。
夏⾄⽇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年中的最⼤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夜越长昼越短。
冬⾄⽇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年中的最⼩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时。
④⾚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度的变化: 同⼀时刻,正午太阳⾼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年中的最⼤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值。
冬⾄⽇,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年中的最⼤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讲农业生产活动测试内容测试要求
农业区位与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
素
农业地域类型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
点及其形成条件
农业生产活动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
境的影响
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
一、农业生产的特点
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的特点。
二、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1. 自然因素:土壤、地形、气候、水源等。
2.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地价、资金、管理等。
3. 技术因素:保鲜、冷藏、良种、机械、化肥。
三、区位因素的变化
1. 不同的历史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古代时,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农业技术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2. 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四、区位选择的实质:合理利用农业土地。
考点二农业地域类型
一、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1. 分布:国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
2. 含义: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
3.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灌溉条件好,气候暖湿,土地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
4. 特点: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合理有效的农事安排,良好的经济效益。
5. 混合农业的一般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等。
二、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 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1) 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如图中A南亚、B东南亚、C东亚等的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2) 作物:以水稻种植为主。
(3) 特点: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单产高、生产规模小、水利工程量大。
(4)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多,劳动力丰富;市场需求量大;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2.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本土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图
(1) 概况:主要作物:以A小麦、B玉米为主。
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3) 主要特点:①生产规模大;②商品率高;③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三、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 大牧场放牧业
(1) 区位: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草场广阔,适宜放牧牲畜。
(2) 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3) 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
①气候:图中牧牛带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是优良的天然草场。
②土地:土地租金很低,为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
③交通: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性经营。
2. 乳畜业
考点三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农业生产的发展生物多样性破坏
过度放牧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不合理灌溉方式,如漫灌土地盐渍化
大量施用化肥土壤板结
广泛使用杀虫农药农产品和土壤污染
不合理利用土地水土流失
主要区位条件
农业区有利条件不利条件
南方水田农业区光热水资源丰富,配合较好;劳动力充足,邻近商
品粮基地和工业基地、海港,交通便利;人口众多,
消费市场广阔
春季低温阴雨对早稻生长
不利;夏季的伏旱和洪涝
灾害,台风影响
东北商品农业基地夏季日照时间长,雨热同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重工业基地提供农业机械,
低温冻害,热量不足
西北灌溉农业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有灌溉水源;
地广人稀,地价低
土壤有机质缺乏;水源紧
缺
华北旱作农业区夏季高温多雨,光热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水源不足,旱涝、盐碱、
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