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状况调查报告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最新8篇】
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最新8篇】随着城市和农村的二级分化,越来越多人去城市发展,造成更多的空巢老人,下面是书包范文为大家整理的空巢老人调查报告【最新8篇】,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带来一些参考。
篇一: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篇一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急剧加深,空巢老人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
为了及时了解空巢老人的生存状况与服务需求,建湖县妇联结合社会管理创新,以近湖镇先锋社区为试点,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107户的174名空巢老人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1、性别、年龄状况:男81人,占总人数46.6%;女93人,占总人数53.4%。
60-69岁87人,占总人数50%;70-79岁68人,占总人数39.1%;80-89岁17人,占总人数9.8 %;90及以上的2人,占总人数1.1 %。
2、文化程度:文盲2人,占总人数1.1 %;小学文化82人,占总人数47.1 %;初中文化58人,占总人数33.3 %;高中(中专)文化22人,占总人数12.6 %;大专及以上文化10人,占总人数5.8%。
3、婚姻及子女状况:已婚配偶健在的77户,占总户数72 %;丧偶的27户,占总户数25.2 %;离婚的0户,占0 %;未婚的3户,占总户数2.8 %。
无子女的3户,占总户数2.8%;独生子女的25户,占总户数23.4 %;2个子女的29户,占总户数27.1 %;3个及以上子女的50户,占总户数46.7%。
4、居住方式及住房情况:夫妇俩共同居住的77户,占总户数72 %;独自一人居住的有30户,占总户数28.1 %,其中男的10户,占总户数9.3%,女的20户,占总户数18.7%。
自有住房的有129人,占总人数74.1%。
无自有住房、借住或租住的有45人,占总人数25.9 %。
5、经济收入状况:有退休养老金或其他收入的144人,占总人数82.8%。
其中1000元以下的22人,占总人数12.6%;1000—2019元的98人,占总人数56.3 %;2019—3000元的8人,占总人数4.6 %;3000元及以上的16人,占总人数9.2 %。
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状况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农村人口的逐渐外流以及年轻一代的迁徙至城市,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的数量逐渐增加。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现状,本次调查旨在探究他们的生活状态、健康状况、心理状态以及社会支持等方面的情况。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并选择了湖北省某农村地区作为研究样本。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信息、家庭情况、生活状态、健康状况、心理状态以及社会支持等方面。
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
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1. 个人信息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中,男性占比51%,女性占比49%。
年龄分布较为均匀,60-69岁年龄段的人数占比最高(39%),其次是70-79岁年龄段(36%)。
2. 家庭情况调查显示,空巢老人家庭中已婚的占比为68%,未婚的占比为12%,丧偶的占比为20%。
家庭中有子女的占比为86%,多子女家庭占50%,独生子女家庭占36%。
3. 生活状态绝大部分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都居住在自己的老房子中,其中有60%的老人房屋状况较差。
调查结果显示,他们每天的主要活动包括农活、看电视、锻炼身体和跟朋友聊天,而外出旅游、参加社交活动的次数较少。
4. 健康状况调查中,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状况大部分为一般(61%),良好的占比为26%。
老年人普遍存在睡眠问题,有54%的老人表示晚上难以入睡。
此外,老年人中有32%的人存在慢性病,其中以高血压和糖尿病最为常见。
5. 心理状态调查显示,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普遍较为稳定。
84%的老人表示对现阶段的生活感到满意,58%的老人表示对未来充满希望。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22%的老人存在抑郁倾向。
6. 社会支持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是老年人最主要的社会支持来源,88%的老人表示得到了家人的关心和帮助。
同时,只有14%的老年人参加过老年人俱乐部等社会组织,缺乏社会化的交往机会。
四、讨论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农村空巢家庭中,老年人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3篇)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3篇)调研报告一: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与挑战分析一、调研目的为了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本次调研旨在分析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与挑战,为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措施提供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农村居民,希望了解他们对农村养老问题的态度和需求;实地访谈主要与农村养老机构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以获取更多的详细信息。
三、调研结果1. 调研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面临着养老资源不足的问题。
许多农村地区缺乏养老机构,老年人只能依赖自己的子女,而子女往往外出务工,无法提供有效的照顾和关爱。
这导致农村老年人无法得到应有的养老照顾,身心健康受到威胁。
2. 调研结果还显示,农村养老服务质量普遍较低。
农村养老机构设施简陋,服务人员素质较低,缺乏专业护理人员和康复设施。
部分农村地区甚至没有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较差。
另外,农村养老服务价格高昂,老年人普遍负担不起。
四、调研分析1. 农村养老问题的背后是城市化进程和农村人口外流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大规模外流,导致农村老年人无人照顾的情况愈发严重。
同时,传统的三代同堂模式逐渐瓦解,老年人对子女的依赖度上升。
2. 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的全面支持和社会力量的参与。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的资金投入,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覆盖率。
同时,需要推动城乡扶贫协作,吸引年轻人回到农村创业,提供就业机会,减缓农村老年人口的负担。
五、调研建议1. 政府部门应制定更加完善的农村养老政策,加大对农村养老机构建设和改善的投资力度,并加强养老服务的评估和监管。
2. 加强农村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建设,培养和吸引更多的养老服务人员,提高其素质和能力,推动养老服务的专业化和智能化。
3. 积极促进城乡扶贫协作,吸引大量年轻人回到农村发展,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和经济保障。
综上所述,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精选3篇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精选3篇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留意语言要精确、简洁。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研报告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实现“老有所养”,成为当前及今后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
当前,从石哈河地区放眼至全旗、全市乃至全国,养老服务仍旧存在许多明显的短板,人口老龄化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凸显。
为此,石哈河镇人大主席团在镇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组织部分人大代表,通过深入村组入户走访、到互助院和养老院调研、组织代表小组研讨以及听取村“两委”意见基础上,以老年人多元的养老需求为导向,围绕解决石哈河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分析目前农村养老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建议,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石哈河地区养老现状石哈河镇位于阴山北麓“高台梁”脊地,是典型的山旱区,镇域面积1806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24个自然村,户籍总人口24784人,常住人口7645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站到60%以上。
全镇以农牧业为主,中青年大多外出,空巢老人多、留守老人多、高龄老人多、贫困老人多是基本现状。
多数老人在村居家养老,子女不在身边,存在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
少部分五保和特困老人在旗养老院养老,还有一部分老人伴同子女在周边旗县生活。
2021以来,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以秀丽乡村建设为契机,整合项目资金,利用闲置校舍、旧乡镇政府等闲置资源,在交通便利、公共设施完善、人口相对集中的中心村建设幸福养老互助院2处,其中格日楚鲁幸福养老互助院由原石哈河镇小学教学楼改造而成,占地21亩平米,建设规模100户;白音厂汗幸福养老互助院在原楚鲁图乡政府大院旧址建设,占地面积23亩,建设规模52户。
目前,幸福养老互助院已经住满,入住互助院的老人比较认可政府在集镇所在地集中自助养老的模式,很多生活在农村的老人也渴望能入住。
2021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情况调研报告_调查报告_
2021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情况调研报告一、农村空巢老人现状1、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现状差这些农村的老人,属于贫困的弱势群体,他们大多依靠家庭的供养,然而由于我们的农业生产落后,使得以农为生的他们收入微薄,他们的家庭通常子女超标,中青年农民供养老人成为他们很大的一大负担,另外,在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中青年越来越多的流入城市,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地携带妻儿进城谋生。
虽然,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收入高于种地收入,但他们对留守老人的经济支持往往很有限,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靠劳动来维持生计。
特别是那些男性老人,不得不重新承担起繁重的农活和家务,他们参加农业劳动的比例高达80%。
同时,外出打工的子女多数也将承包的土地交由父母耕种,这样一来无疑加重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劳作负担。
本该颐养天年的他们,真可谓苦不堪言。
2、农村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人老了,病痛自然多。
尽管实行了农村医疗合作,空巢老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仍有不少人连补偿起付标准线以下的费用也负担不起。
同时,农村老人普遍有“拖”病的心理,他们一方面抱怨医院收费太高,每次病痛发作,吃一些廉价的止痛药,隐瞒自己病情不说,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给儿女找麻烦;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节俭,舍不得花钱看病,对待小病,他们总是一拖再拖,得了大病就干脆不治了,万一遇上病情突发,家中无人,又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难以治愈的严重后果,有的农户家距村卫生室超过5公里,到镇卫生院、县医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
老人们得了急性病常常会耽误治疗,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3、农村空巢老人的精神“空巢”最难熬“空巢老人”外出务工的子女由于忙于生计,有的一年难得回家一次,甚至几年没回过一次家,有的一个月甚至几个月不与老人通一次电话,让老人陷入孤寂之中。
万家村1组的郭承全夫妇就是如此,两个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并将小孩也带到打工处上学,几年时间不回家探视老人,老人反而天天为儿孙的生活状况担忧着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并未外出,住得也不太远,但由于“代沟”等问题,共同语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远。
2021年空巢老人调查报告4篇
一、调查对象居住在本社区的空巢家庭老年人。
二、调研目的调查了解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帮扶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经验做法,研究探讨对策办法,加强城镇空巢家庭艰巨老年人的帮扶工作,给上级党委研究老龄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三、调研方法对辖区空巢家庭老年人进行了问卷和入户调查。
四、调查成就(1)空巢老人中女性多于男性,70岁以上的占多数。
本次调查对象24人,男性9人,占被调查对象的35%,女性15人,占被调查对象的65%;60-69岁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2%,70岁以上17人,占被调查对象的70.8%,其中80岁以上的6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5%。
(2)大部分是有工作单位的,生活来源靠退休金的占多数。
在被调查的空巢老人中,有工作单位的20人,占83%,无工作单位的4人,占17%;以领取退休金为生活来源的20人,占83%,靠社会救助的2人,占3%,靠其它生活来源的2人,占3%。
无一人靠子女资助。
(3)小学及肿恣文化程度占绝大多数。
在被调查中,文盲1人,仅占2%,小学11人,占48%,初中6人,占25%,高中5人,占20.8%,大专1人,占2%。
(4)身体状况及生活能力。
在被调查的24位老人中,身体健康的有15人,占65%,一般的5人,占20.8%,两项合计20人,占83%,身体差的4人,占17%;生活能自理的19人,占72%,身体不好的5人,占20.8%,其中有两位的眼睛残疾,视力相当低,生活难自理;(5)子女状况及导致老人空巢的原因子女状况不好的5人,占20.8%,一般的7人,占22%,精良的10人,占47%。
无子女的2人,占3%。
在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子女住在别处的17人,占70.8%,其它的5人,占20.8%。
可见,空巢老人家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子女学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老人或子女长期在外地。
(6)空巢老人的愿望1、日常生活的帮助在被问及空巢老人中,72%的老人认为无急需解决的问题,有20.8%的老人,急需解决生活、就医等各种问题。
农村养老情况调研报告范文(7篇)
农村养老情况调研报告范文(7篇)农村养老情况调研报告范文【篇1]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中央提出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标志着在经历了十多年的试点、探索之后,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被正式提上日程。
有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34亿,超过总人口的10%,其中65岁以上人口11亿,占总人口的&5%。
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老龄化问题突出。
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缺乏可靠保障,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空巢家庭增多,传统的土地保障功能面临严峻挑战。
一、当前我国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随着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养老已不再是单一的家庭养老,而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其它养老方式并存的格局。
家庭养老:这是当前我国农村最普遍的养老方式,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农村家庭养老之所以如此重要,其原因在于:第一,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
由于农村地区间发展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全农村范围内建立、推广养老保险制度,这决定了家庭养老会在相当长时间内成为农村养老的基本方式;第二,农村家庭服务业不发达。
即使部分老人拥有数目可观的养老金,但由于疾病缠身、自理能力较差,他们仍然难以安度晚年;第三,传统的思想文化观念对农村老人生活习惯的感染和影响。
“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仍是他们所渴求、向往的,且随着年岁的增加,农村老人抵御生活风险的能力越来越有限,对家庭人员的物质、精神依赖亦会增加。
集体养老: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年老多病、无依无靠的老人进行赡养的制度。
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养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制度”。
集体养老作为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的一种形式,是以集体为单位对老人进行集中供养的养老方式。
尽管集体养老在历史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现在看来,其作用仍然有限。
第一,养老对象过窄,集体养老的范围事实上就是对五保户的供养。
2021年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2021年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监护人的中老年夫妇。
随着价值观念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了解加深,空巢老太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弱势群体问题。
接下来是为大家收集的2021年空巢老翁调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
养老问题,尤其是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空巢老人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失衡结构性问题:生活保障、日常照料服务、精神慰藉问题。
与此同时生产这种方式生活方式急剧改变,家庭结构也正由大家庭结构向421小家庭结构转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单独居住或老年夫妇独立生活,儿女不在身边又身旁无他人照料,形成了一个新的群体空巢老人,他们的生活状况问题也正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为关爱空巢老人,及时了解全区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及关爱老年情况,意见朗读广大空巢老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探讨住屋老人的生活需求、生活困难,进一步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新浦区妇联于2021年8月在全区范围开展了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及关爱情况活动,对空巢老人的生活、健康、心理、医疗、养老、关爱等实地调查经济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
调研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式,辅之以访谈,对200位空巢老人进行个体化调查。
一、我区空巢老人基本情况(一)空巢老人概况。
全区总人口44万,60岁以上老人4万,占比全区总人口数的11%,空巢老人近4000人。
空巢老人家老人屡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超过五分之三的空巢老人婚姻状况为已婚,20%的贫困者老人没有固定职业。
(二)住屋老人生活状况及爱护关爱情况1.空巢老人的家庭现状。
根据本次调查标示出,近80%的孤老老人有子女,20%的也已空巢老人没有子女或子女经已过世。
对于有子女的空巢老人,近50%的空巢老人希望或愿意与儿女一起生活,41%的空巢老人不希望或不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另有9%的空巢老人表示住不住在一起无所谓。
不能与子女一块儿生活集体生活的原因,有48%是因为生活习惯与子女分开居住自由,22%是因为子女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30%是因为经济原因子女无能力照看。
2021年中国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2021年中国空巢老人调查报告【工作汇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增长的趋势日益明显,关爱空巢老人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出现在空巢老人中的问题也日渐突出。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中国空巢老人调查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空巢老人的处境逐渐受到关注,如何让老人们度过一个生活有保障,精神上快乐充实的晚年,已经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_年,中国空巢老人将超过两亿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已有老龄人口1.69亿,占总人口数的_%,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
据北京老龄办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北京老年人口达到25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_.2%,而空巢老人则会超过1_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40%。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长,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
专家预计,到_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养老难:独生子女70后没时间80后没钱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进入老年,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老人养老难日益显现,人们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在增大。
住上和住不起的现状并存。
而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社会现实的挑战。
三十多岁、四十岁刚出的70后,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各行业的中坚力量。
工作压力大、日常应酬多,是这一群体的真实写照。
对他们来说,照顾老人变成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
对于刚刚步入社会开始打拼的80后,面对高高在上的房价和竞争激烈的工作,他们中的大多数要不沦为房奴,要不只能啃老。
对于并不遥远的父母养老问题,囊中羞涩的他们感到十分困惑,甚至有人发出了十年后,我的父母谁来养的感慨。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调研报告范文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调研报告范文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农村空巢老人指的是子女外出工作或其他原因不在身边,无法照料和陪伴的老年人。
为了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进行了一次调研,本报告旨在给出对该问题的详细分析和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共选取了10个农村地区作为调研样本,总共调查了500名农村空巢老人及他们的子女。
二、农村空巢老人的现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农村空巢老人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孤独感:由于子女的离开,农村空巢老人经常面临孤独和无人照料的局面,无法得到足够的关爱和陪伴。
2. 经济困难:大部分农村空巢老人收入低,养老金不足,生活困难。
3. 健康状况不佳:农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健康问题,由于医疗资源匮乏和无人照料,他们的健康状况难以得到良好的保障。
4. 缺乏社交:农村空巢老人常常缺乏社交活动,导致心理上的孤立感。
三、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1. 加强社区和邻里共同关爱:政府应鼓励并支持社区和邻里组织开展关爱农村空巢老人的活动,如开展健康讲座、组织社交活动等,以缓解老人的孤独感。
2. 完善养老金制度:政府应加大力度,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金水平,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3. 建立医疗保障机制: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机制,确保农村空巢老人能够获得及时且质量过硬的医疗服务。
4. 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医疗资源的配置,方便农村空巢老人就医。
5. 提倡老人互助组织:政府可以鼓励农村空巢老人建立老人互助组织,通过互助和合作解决彼此之间的困难,并安排志愿者关注照料老人的生活。
6. 支持农村空巢老人赡养政策:政府应加大对子女赡养义务的宣传力度和法律监督力度,鼓励子女承担起照料和关爱农村空巢老人的责任。
2024年农村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总结(2篇)
2024年农村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总结在____年,农村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且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本调查报告总结了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的情况和相关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法。
一、农村空巢老人的数量不断增加。
调查显示,在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的数量已经超过50%,其中大部分是儿女外出打工或上班,无法照顾父母。
二、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日益严重。
缺乏照料和陪伴,给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除了生活上的困扰,空巢老人还经常感到孤独和无助。
三、农村空巢老人的收入和生活状况普遍较差。
调查表明,多数空巢老人依赖微薄的退休金度日,无法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同时,农村医疗设施和社区服务设施的不完善,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困扰。
四、空巢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外流,使得老人的照料成为一个问题。
此外,农村传统观念的影响也是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原因之一。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解决方法:一、加强农村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
应增加社区服务中心的数量,并配备专业的医疗和护理人员,提供更好的社区照料服务。
二、加大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关爱力度。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关注和关爱,组织志愿者团队定期探访老人,提供陪伴和帮助。
三、改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政府应提供更多的医疗保障政策,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减轻空巢老人看病的经济负担。
四、加强对农村青年的培养和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青年的培养和引导力度,鼓励他们回归家乡,为老人提供照料和陪伴。
五、倡导社会责任。
应加强对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的宣传和教育,倡导社会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关注和责任,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的氛围。
综上所述,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只有通过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给农村空巢老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晚年生活更加幸福和有尊严。
2024年农村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总结(2)根据对农村空巢老人的调查,可以得出以下总结:近年来,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2021关于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2021关于空巢老人调查报告空巢老人老人是指子女在外打工,长期自己在家的老人。
本文将介绍2021关于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2021关于空巢老人调查报告(1)为了更好地落实老年人优待很好举措,减低为老服务水平,真正掌握全县老人空巢老人基本生活现实状况,我县组成21个工作组(以乡镇和社区为单位,每个乡镇选定约束条件各异的2个村)通过进村(社)入户、深入访谈,分别从空巢老人的基本个别情况、社会成因、精神慰籍、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等家访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贝阿尔恩县情况总结报告如下:基本情况目前,全县共有老年人6.31万人,占总人口的12.09%,高于国际上规定的老龄化社会标准2个百分点。
其中空巢老人19435人,占老年人口的30.8%;身体状况较差的有1.4万人,占总数的22.19%;经济发展状况较困难的有1.2万人,占总数的19.01%;特困的有3827人,占总数的6.06%。
现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越来越青壮年多的青壮年外出客居、务工,空巢老人也随之与日俱增,这种现象在农村尤为突出。
基本现状空巢老人的养老意愿主要为居家养老。
有些生活老人目前居家生活但有社会养老积极性;居家养老的空巢老人考虑到将来的身体状况下降、需要别人照顾及自身安全显现出问题需要有时,假使表达了将来的养老意愿为雇佣保姆、居家养老或机构养老,但尚存对政府机构养老尚存在一些心理顾虑,包括不习惯、受限制、入住难、服务差、费用贵、家庭妇女对家庭的名声影响不好等因素。
孤老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困难较多。
包括在家料理家务困境、外出购物困难、参加社会活动困难;当老人遇到困难时,首先会选择依靠自己的力量或夫妇分工合作反之亦然来解决问题,当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而不能自行解决时,会选择求助子女、亲戚、邻居来应对困难;空巢老人都表示遇到困难时会自己解决,不愿求助别人,主要用途原因是认为对其不放心、自己也觉得不大习惯;更不想欠亲戚邻居的人情。
面对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们希望村(社区)能够解决老人生活上的困难、丰富业余生活、掌握基本信息、帮其出谋划策等。
2021年空巢老人调查报告
2021年空巢老人调查报告二、正文(一)空巢老人生活现状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对空巢老人问题进行了数据统计,下面分析。
据市统计局城调队统计,城市居民家庭中空巢老人家庭已占到54.0%。
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正成为一个需要迫切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
今年,天津市老龄办组织开展了对空巢老人家庭的生活状况和养老需求的抽样调查,昨天,调查报告正式发布。
老人们通过填写调查问卷,真实地反映了自己的经济状况、健康医疗情况、住房情况、生活照料情况、精神文化生活状况、养老意愿和需求等等,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32.4%的空巢老人独自居住;87.1%的空巢老人有退休金;1.8%的空巢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以上的数据来自天津市老龄办最新发布的《天津市空巢老人家庭生活状况和养老需求调查报告》。
此次调查涉及了有关空巢老人生活的诸多方面,从具体的数字可以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
1、居住方式独自一人居住的有389人,占32.4%;老夫妇俩共同居住的有811人,占67.6%。
女性空巢老人中独居的比例远高于男性。
2、婚姻状况已婚有配偶的有817位,占68.1%;未婚的有12位,占1.0%;丧偶的有356位,占29.7%;离婚的有15位,占1.3%。
1190位空巢老人(有10个空填)中,无子女的老人有35位,而子女最多的有9个,平均有子女2.75个。
3、收入情况有1045位老人有退休金,占87.1%,每月平均退休金为1649.95元;有30位老人在继续从事有收入的工作,有11位老人享受过社会救助,有192位老人接受过子女(包括孙子女和亲属)的经济帮助,有23位老人有其他一些收入。
有595位老人没有任何理财项目,占49.58%。
受访老人对自己目前的经济状况评价还是比较满意的。
4、日常生活能自理,完全可以自己做的有1065人,占88.8%;半自理,需要别人帮助的有112人,占9.3%;不能自理,完全依靠别人的有21人,占1.8%。
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呈下降趋势。
2021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2021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2021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2021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
2021农村留守老人调查报告(1)一、农村留守老人调查背景目前,我国民工总数已经超过了一亿,形成了举世瞩目的民工潮。
随着大量劳动力外出,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对农民工留守家属们在生活、情感等方面的生存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留守老人们的心理和生理上都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在一些报道中我们时常会听到有留守老人因过度劳累而瘫痪等问题,而且回家后我看到村里的老人们生活得真的很辛苦。
二、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一)经济状况依然较差子女外出务工使家庭经济条件得以改善,但由于他们的相对收入也不高,且他们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家庭,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自身劳动来维持平时生计。
一般老人和儿子一起生活时开支主要由儿子负担,但是子女外出后,他们就得自己担负起生活重任。
少数子女每月会给予一定的赡养费,但大部分还是得靠他们自己。
因为是在偏远的农村,交通很不方便且经济情况不允许,所以他们所吃的菜和米都是自己种的,使用柴火而不是煤气或沼气。
由于收入较低,老人们的生能很拮据,一般农村家庭虽说有多个儿子,但是每个儿子收入都不高,勉勉强强维持生活,尤其是生活不能自食其力的。
(二)老人们成了家里的劳动力,下地干活,劳动强度加大子女在家时总是会帮忙干一些农活,但外出后,老人们就得自己干,在农村约83%的老人每天平均有5个小时都在忙着干农活,像是种菜,锄草,翻地,收割等等。
一般每户都会养一些牲畜,因为他们还要靠这些来获取收入,增添家用,这是大部分留守老人的主要收入来源。
而饲养这些也给老人们增加了劳动负担。
此外,由于妇女外出参工率的增加,而能进城随父母在城市接受教育的农村儿童据估计在只有5%左右,老人们再度增加了照顾孙子孙女的家务责任。
(三)留守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仍不容乐观人到老年,身体的抵抗力就会下降,因此也就更容易患病。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范文6篇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范文6篇社会为了号召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注、关爱、帮助空巢老人,让他们安度晚年,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空巢老人调研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空巢老人调研报告【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超多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
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城市流动人口达2、67亿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老人独守空巢,绝大部分老人留守原居住地,极少数老人跟随子女进城生活。
空巢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越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打工子女外出挣钱与陪在父母身边成了一个深思之待解决的问题。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分别选取以大化瑶族自治县都阳镇都阳村留守老人作为本次调查的个案。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是采取走访及入户典型调查的方法,调查涉及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生活需求、医疗及社保及“老有所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等。
在入户典型调查中,从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医疗保障、养老现状和精神文化生活四个方面采用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入户典型访问了20户老人。
二、基本状况大化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西北的红水河中游。
全县幅员面积27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2万公顷,全县总人口45、87万人,瑶族占21、95%,全县辖13乡3镇。
都阳镇位于大化瑶族自治县中部,距县城50公里,地处丘陵。
镇人民政府驻地在都阳村都阳街。
东接七百弄乡,北连北景乡,西邻岩滩镇、江南乡,南接百马乡、古河乡。
2006年全镇总面积189平方千米,总人口24244人。
辖都阳、尚武、武城、中武、加城、满江、双福等7个村。
都阳镇耕地面积883公顷,其中水田443公顷,旱地440公顷,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玉米等,农产品加工主要有木材加工。
空巢老人(那里说的老年人指的是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老年人共57670人,其中留守老人达40369人,占全县60周岁老年人的70%,其中男性人数为17244人,女性人数为23125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状况调查报告After reading or practice, get the feeling, and after reflection and summary,to guidthe work or life.姓名:班级(单位):日期:2021年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状况调查报告温馨提示:本文是通过读书或实践后,对某个事件、某个现象、某个问题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性文章。
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后套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 老年人养老问题越来越被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所重视与关注, 而老年人群体中, 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
在研究老龄问题时, 常常把无子女或有子女但与父母分开居住, 只剩父母单独生活的这类老人喻为空巢老人。
据不完全统计, 全国这类老年人已超过老年人总数的50%。
伴随城镇化的加快, 农村中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求学的人数愈来愈多, 促使空巢老人也不断增多。
空巢老人群体的不断扩大, 给社会保障带来严峻的挑战。
如何更加关心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 最近, 我们在江西宜丰县进行了实地调研, 并形成了调查报告。
目前, 该县有常住总人口29.15万人, 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39127人, 占总数的13.42%, 其中农村老年人28849人, 占全县老年人口的73.7%。
农村空巢老人占农村老年人总数的57%。
为准确了解该县农村空巢老人的情况, 我们重点调研了这类老人的家庭生活状况, 主要是老人的基本情况、经济状况、医疗保障、精神生活、权益保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调研中的农村空巢老人专指无子女或有子女但子女不在本乡辖区内居住的、只剩老年独自生活的、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基本缺失的老年人。
我们对该县16个乡(镇、场)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统计, 对该县潭山、双峰、石花尖、新昌、石市等五个乡(镇、场), 每个乡(镇、场)按二个村60周岁以上空巢老人进行抽样, 采取点面结合, 随机抽样, 上户问卷调查等方法, 辅以一定的座谈会形式, 收集有效样本57个。
现根据调查情况和我们的初步研究, 就全县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江西宜丰县农村空巢老人的调研基础情况(一)基本情况全县空巢老人总户数2554户, 总人数3538人。
按年龄分类:6069周岁1567人, 7079周岁1088人, 8089周岁728人, 90周岁以上155人;按性别分类:男2235人, 女1303人;按有无子女分类:无子女老人1287户, 子女未住一起1267户;按经济状况分类:低保户363户, 低保边缘户659户, 非困难家庭1532户;按居住形式分类:独居1288户, 与老伴同住1266户。
(二)经济状况在上户调查的57户中, 独居26户(其中无子女者8户)、与老伴同住28户、与智障儿子同住1户、与孙子女同住1户、与年迈母亲同住1户。
总体看来, 这些老人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耕种养殖收入。
有21户(年龄6073岁之间)自己种了田, 还有养了猪、牛、羊等。
占上户调查总户数的36.8%, 说明农村空巢老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必须靠自己劳动来维持生存。
二是子女给付赡养费。
有29户子女每年能按时付给老人赡养费, 给付金额每年10006000元不等, 占上户调查总户数中有子女户数的59.2%。
尚有40.8%的户数子女不能按期给付赡养费, 究其原因, 90%为自身经济条件差, 无赡养能力, 并非不孝顺。
数字说明, 农村有能力赡养父母的子女基本上能尽赡养义务。
三是来自政策性收入。
有43户领取了国家发给农村老人的基础养老金, 占75.5%, 有14户享受了农村低保待遇, 占24.5%。
上户调查的57户, 认为家庭总收入能够保障自己基本生活的有50户, 占87.7%。
总体看来, 除少数家庭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户外, 农村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尚可。
(三)医疗保障一是身体状况。
上户调查的57户中, 生活基本能完全自理、身体健康的21人, 占37%;经常有点病的20人, 占35%;体弱多病如身体较差或患有慢性病等的16人, 占28%。
总体看来, 57户老人虽然生活能自理, 但部分老人身体状况偏差, 其劳动能力、自理能力的延续性令人担忧。
二是医疗保障。
上户调查的57户中, 全部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而认为就医比较方便的有49户, 占86%;认为就医不太方便的有8户, 占14%。
而认为生病了有人护理的有38户, 占66.7%;生病了无人护理的有19户, 占33.3%。
数字显示, 农村空巢老人生病就医和护理等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
(四)精神生活一是子女关心程度。
在49户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 由于子女在外工作生活, 经常回家探望老人不大现实, 一般除传统的年节外, 子女都很少回家, 而子女对父母的关怀大都通过电话问候。
保持一个月内问候一次的有35户, 占71.4%;一季度内问候一次的有4户, 占8.2%;半年问候一次的有5户, 占10.2%;一年问候一次的有4户, 占8.2%;从不问候的有1户, 占2%。
数字说明, 绝大多数子女都关心家中的老人。
二是文体活动情况。
村级老年活动设施情况, 调查的5个乡镇场10个村都有老年协会, 并有规模不等的老年活动场所, 但老年协会开展活动不经常, 大都一年开展1-2次活动。
究其原因, 主要是老年人参加活动不积极, 组织活动不容易;老年人参加活动情况, 调查的57户中, 喜欢并参加文体活动的仅12人, 占21%。
同时, 询问57户空巢老人, 认为有孤独、寂寞感觉的有27户, 占47.4%;认为没有孤独、寂寞感觉的有30户, 占52.6%。
由此可见, 一方面受文化程度, 经济收入等因素制约, 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普遍较贫乏, 感到孤独, 寂寞的占比过半, 与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目标相距较远, 也表明农村文体娱乐设施亟待加强。
(五)权益保障上户调查的49户有子女空巢老人中, 与子女关系好的有40户占82%, 关系一般的有8户占16%, 关系不好的有1户, 占2%;而57户空巢老人中, 与邻里关系好的有50户占87.7%, 与邻里关系一般的有7户占12.3%, 与邻里关系不好的没有。
调查的57户空巢老人中, 没有一例因与子女、邻里关系不好发生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20户有子女的空巢家庭子女不能履行赡养义务、不能按期给付赡养费, 据老人自己评价, 都是因为自己经济条件差的原因, 不属于侵权行为。
当然, 我们认为, 这里面或许存在家丑不外扬等因素, 或许侵权行为这其间就存在, 但调查情况显示, 侵权行为应该是几乎没有, 或者说有也是极个别。
由此表明该县民风淳朴, 尊老敬老风气良好。
二、江西宜丰县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既是家庭问题, 也是社会问题。
家庭养老模式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 仍然是农村老年人当前普遍的养老模式, 但随着农村子女纷纷外出务工, 一旦家庭空巢化, 家庭养老功能就被弱化, 老年人不但需要衣食住行, 还需要精神慰藉和生活照料。
因此, 随着空巢老人队伍不断扩大, 带来了一系列养老困难和问题, 在该县的主要表现:(一)经济收入低下, 生活质量普遍较差人过中年后, 人的体能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衰退, 这是自然规律。
在城镇, 老年人一般到了退休年龄就可以领取退休费或社保金, 不需承担重体力劳动。
而农村则不同, 目前该县农村空巢老人除了五保户、低保户可以享受国家补贴外, 绝大部分没有养老保障, 还必须通过承担重体力劳动赚取生活费。
从上户调查的57户来看, 有21户还种了田, 而他们中年龄最大的有73岁。
且种田的经济效益偏低, 一年下来赚不到几个钱, 仅能维持日常低消费。
因此, 在农村空巢老人中, 子女不能定期给付赡养费, 则老人的生活质量就比较困难。
(二)年老体弱多病, 健康与医疗问题还很明显从上户调查情况看, 57户空巢老人中, 常年患病的有16人, 占28%。
虽然该县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大病医疗救助制度, 农村就医条件有较大改善, 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对于仍靠体力劳动维持生存的空巢老人来说, 普遍存在生不起病, 买不起药的情况, 小病抗、大病拖已成为这些老人的一种无奈。
(三)精神慰藉缺乏, 多数感觉较孤单寂寞老年人面对空巢会觉得在感情上失去支撑和依靠。
古有天伦之乐一说, 所为天伦之乐就是儿女常在身边, 儿女不在身边就无所谓乐。
从上户调查的49户有子女的空巢老人看, 有27户认为经常有孤独感, 寂寞感, 占55%。
同时, 由于农村老年人活动场所的配套设施比较欠缺, 加上山区老年人居住分散, 老年人想聚集活动也确实不易, 老年人的孤独寂寞感为此而普遍存在。
(四)饮食起居无人照料, 安全隐患比较多空巢老人不仅要忍受子女不在身边的孤独和寂寞, 生活上的照料也是一大问题。
我们在该县双峰林场库前村了解到有一孤寡老人, 且有残疾, 她有时一天就吃两顿饭, 还常常是做一顿饭要吃几天。
据了解, 这种现象并非个例, 特别是老人在自己身体状况不好时, 更为常有。
同时, 由于老人身体状况差, 安全意识淡薄, 冬天用火、用电稍不注意就容易发生灾害。
(五)老人处于弱势, 侵权行为时有发生上户调查的57户老人中, 大都与子女邻里关系较好, 仅一户认为不好。
在询问是否发生过子女、邻里的侵权行为时, 回答却都是没有。
但在其中49户有子女的空巢老人中, 有20户不能按期给付赡养费, 原因是子女也没有经济能力, 为此我们不能排除这里面有的子女有能力, 但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情况, 如果有, 就该属侵权行为。
对于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应通过各级组织对其子女进行说服教育, 必要时应进行法律援助。
三、加快和完善宜丰县农村养老服务事业的几点建议(一)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完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做到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 提高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基本能力;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加大对农村高龄、病残、独居的困难空巢老人的救助力度, 对困难空巢老人做到应保尽保, 且做到定期定量救助与临时救助相结合, 帮助他们解决突发性困难问题。
(二)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落实相关医疗优待政策。
一是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做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
二是完善大病医疗救助制度, 对农村困难空巢老人患大病住院时实行病中介入, 让他们生了病, 看得起。
三是落实相关医疗惠老政策, 如医疗机构要以村为单位建立老人健康档案;经常组织医疗人员到村巡回体检与诊疗;对高龄、困难空巢老人实行免除门诊普通挂号费、门诊注射手续费、门诊换药费和对床位费、x光片费、三大常规检查费、三级护理费实行减半收取的三免四减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