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淮滨县城区地籍更新的调查技术设计书(doc 45页)

合集下载

县城区地籍权属调查工作方案

县城区地籍权属调查工作方案

县城区地籍权属调查工作方案一、前言为贯彻落实我国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维护土地市场秩序,保障土地权益,确保我县城区地籍权属清晰、合法、准确,特制定本方案。

二、调查目的1.全面掌握我县城区地籍权属现状,为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市场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2.查明土地权属争议,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为县城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

三、调查范围本次调查范围为我县城区行政区域内的所有土地,包括国有土地、集体土地以及未利用土地。

四、调查内容1.土地权属调查:包括土地所有权、使用权、他项权利等权属状况。

2.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包括土地用途、地类、土地等级等。

3.土地界址调查:包括土地权属界线、地籍图斑界线等。

4.土地面积调查:包括各宗地面积、土地总面积等。

五、调查方法1.文件资料收集:收集相关政策法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登记资料、土地权属争议调解资料等。

2.现场踏勘:组织专业队伍,对调查范围内的土地进行实地踏勘,了解土地权属、利用现状、界址等情况。

3.询问调查:对土地权属人、相邻权人、知情人士等进行询问,获取土地权属信息。

4.技术测量:利用GPS、全站仪等测量设备,对土地界址、面积进行精确测量。

六、调查步骤1.准备阶段:(1)成立调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调查工作。

(2)制定调查方案,明确调查任务、范围、内容、方法等。

(3)组织培训调查人员,提高业务水平。

(4)筹集调查经费,保障调查顺利进行。

2.实施阶段:(1)收集资料:收集相关政策法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登记资料等。

(2)现场踏勘:对调查范围内的土地进行实地踏勘。

(3)询问调查:对土地权属人、相邻权人、知情人士等进行询问。

(4)技术测量:利用GPS、全站仪等测量设备进行测量。

3.数据整理与分析阶段:(1)整理调查数据,建立地籍数据库。

(2)分析土地权属状况,编制地籍图。

4.审核与验收阶段:(1)组织专家对调查成果进行审核。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xx市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山西元图测绘有限公司2009年1 月吕梁市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编写单位:山西元图测绘有限公司设计负责人:审核意见:主要设计人:审核人:2009年月日 2009 年月日批准单位:(盖章)审批意见:审批人:年月日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一、目标、任务、地理位置、调查区概况1.概况x县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中部,东邻娄烦、交城,西与县邻,北与兴县、岚县接壤;南与离石相接,总面积约143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4万人。

县辖5镇2乡,全县地势北高南低,最高点为关帝山主峰孝文山,海拔2831米,最低点为大武镇,海拔986.7米。

北川河纵贯南北,七条支沟横卧东西,南北长62公里,东西宽46公里,其中森林面积达74.9万亩。

自然生态条件良好。

x县城区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

2.设计目标与任务此次地籍调查工作的任务是以县城所在镇为基本调查单位,对其范围全面进行权属调查及地籍测量工作,查清每一宗地的土地权属、界址点位、界址线、面积和用途等基本情况,为土地登记、统计、定级及利用管理提供原始资料及基本依据。

为了更好的完成《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规范工作流程,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保质保量完成城镇地籍调查和测量工作,特制定本项目设计书。

3. 测量资料情况控制资料由“山西省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1980西安坐标系(3度带)和独立坐标系成果,等级为GPS D级。

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中央子午线为111度14分,高程抵偿面为1200米。

4.主要工作内容①GPS控制测量;②图根控制测量;③碎部测量;④检校测量;⑤地籍图测绘;⑥宗地图绘制;⑦地籍调查⑧地籍成果检查验收。

5. 工作安排我公司初步对该项目的工作进度拟定如下:2009年1月-2009年2月准备、宣传阶段;2009年2月中旬-2009年3月中旬权属调查阶段;2009年3月-2009年4月权属调查阶段及地籍测量(控制测量)阶段;2009年5月-2009年6月中旬权属调查及地籍测量;数据库建设阶段;2009年6月-2009年7月地籍测量、数据库建设阶段2009年8月-2009年9月数据库建设阶段、数据汇总、报告、后期资料整理阶段;为更好的完成该项目,我公司计划成立x县二调项目部,具体组织结构如下:项目部具体人员的职责:项目负责人:负责协调人员和设备等资源配置,协调质量、生产周期与成本的关系,负责生产的调度、实施,对生产进行监督、检查。

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报告-43页精选文档

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报告-43页精选文档

地籍更新调查技术报告国土资源局二○○七年八月目录1概述 (1)1.1目的和任务 (1)1.2技术路线 (2)1.3调查区概况 (3)1.5地籍调查工作的组织形式 (5)1.6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7)2权属调查与核查 (8)2.1调查内容 (8)2.2地籍调查工作程序 (9)2.3调查区划分及编号 (9)2.4勘丈宗地草图 (12)2.5地籍调查表填写要求 (13)3地类调查 (14)3.1土地利用分类 (14)3.2土地利用情况调查 (14)4地籍控制测量 (16)4.1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 (16)4.2测区坐标系的选择 (16)4.3 E级GPS控制测量 (17)4.4一、二级导线测量 (19)4.5控制点埋石规格与整饰 (21)5地籍细部测量 (22)5.1概述 (22)5.2图根控制测量 (25)5.3外业数据采集 (25)5.4内业编图 (26)5.5编绘分幅地籍图 (26)6质量检查 (31)6.1权属调查的质量检查 (31)6.2测量成果成图的质量检查 (32)7技术结论 (34)7.1对本测区成果质量的评价 (34)7.2对作业方法评述 (35)8经验、体会和建议 (36)8.1经验、体会 (36)8.2存在问题及教训、问题的处理 (37)8.3成果的应用及社会效益 (38)8.4建议 (38)9提交资料 (40)1概述1.1目的和任务1.1.1目的和意义城镇土地凝结了人类大量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其土地的自然属性已被经济属性所掩盖,成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土资源参与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1996年城镇地籍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3S等先进技术,进一步查清城镇每一宗地的权属、地类、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的同时,查清每个城镇内部的存量建设用地、行业用地、低效率利用地、闲置、空闲地等的分布、数量,进而研究城镇土地的利用潜力,并建设城镇地籍数据库。

不仅能保持城镇地籍资料的现势性和实用性,增加地籍调查成果的科技含量,而且对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对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对政府决策和有关部门制定规划、计划,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报告

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报告

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报告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报告一、概述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是指对城镇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全面准确的调查和更新,以确保城镇地籍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为城镇规划、土地管理、房地产开发等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本技术报告旨在介绍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所采用的技术方法、调查内容和调查过程,并对更新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技术方法1.遥感影像技术:利用航空或卫星遥感影像对城镇土地利用进行快速调查和分析,可以得到大范围的土地利用信息,并能够实时监测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

2.现场调查技术:利用GPS定位仪、测量仪器等设备进行现场调查,包括地形测量、界址测量和用地占用情况调查等,以获取详细的地理位置和土地利用信息。

3.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将遥感影像、测量数据和相关的地籍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构建城镇地籍数据库,并进行空间分析和挖掘潜在的地籍关系。

4.全息地理信息系统(HGIS)技术:基于GIS技术的发展,HGIS技术可以实现对城镇地籍信息的三维可视化和空间分析,为城镇规划和土地管理提供更直观、更精确的参考数据。

三、调查内容1.土地利用类型:调查和记录各地块的土地利用类型,如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等,以及土地利用的具体用途。

2.土地面积和面积变化:测量土地面积,记录土地面积的变化情况,包括新增用地、停用用地和面积变化情况等。

3.界址和用地占用情况:测量和记录各地块的界址情况,并调查验证土地的实际占用情况,包括占用情况和占有者等相关信息。

4.地籍信息核查:核查地籍证明、土地权属证书和地籍调查记录等地籍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5.土地利用规划一致性分析:将土地利用现状与城镇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城镇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规划的一致性。

四、调查过程1.数据准备:收集和整理相关的地理数据,包括遥感影像数据、地籍信息数据、城镇规划数据等。

2.调查计划: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确定调查范围、调查时间和调查任务等。

最新-县镇建成区更新地籍调查实施方案 精品

最新-县镇建成区更新地籍调查实施方案 精品

**县***镇建成区更新地籍调查实施方案近年来,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镇建成区发生了巨大变化,200*年的地籍调查资料已失去其实用性。

为加强土地权属管理,规范土地市场,维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县政府决定开展××*镇建成区更新地籍调查,为确保调查工作顺利开展,制定实施方案如下:一、更新地籍调查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2、《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和《土地登记规则》;3、《××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区土地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政字[200*]337号);4、《××*镇更新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二、更新地籍调查的范围更新地籍调查的范围是××*镇建成区,重点是1994年初始登记至今土地权属界线发生变化的区域。

三、更新地籍调查的收费标准调查将严格执行《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家测绘局、国家物价局、财政部关于土地登记收费及其管理办法》([1990]国土[籍]字第93号)和《××自治区物价局、××自治区土地管理局关于公布自治区土地管理系统行政事业收费项目和标准的通知》(××价费字[200*]62号)的规定,向用地单位和个人收取必要的权属调查费、勘测审核费、土地证书工本费以及解决更新调查工作的××、外业费用。

四、更新地籍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加强调查工作的领导,成立××*镇建成区更新地籍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由政府主管县长任组长,国土、建设、公安、财政、××*镇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更新地籍调查的日常工作,确保调查工作顺利完成。

五、更新地籍调查工作的方法步骤(一)准备工作1、宣传发动。

城镇土地地籍调查工作实施方案设计书

城镇土地地籍调查工作实施方案设计书

城镇土地地籍调查工作方案设计书1 调查区的地理位置和概况及调查容1.1 城镇调查的容城镇土地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城镇部建设用地的使用权状况,确定城镇部每宗土地的界址、围、界线、数量、用途(地类)等。

对已有城镇地籍调查成果的,首先将原1954年坐标系下的权属界线统一转换到1980年坐标系下,将原土地分类转换到二次土地调查要求的全国土地分类下,调查小组利用以上转换后的权属界线、地类以及基础测绘、已有的调查登记属性信息,按照城镇土地调查的要求,对已有城镇地籍调查成果的进行补充、完善,并做好与农村土地调查围衔接;对未开展城镇地籍调查的,按初始地籍调查要求进行。

对已有地籍调查成果的,如界址点、线发生变化或界址点、线虽未发生变化但与基础测绘成果叠加后与原登记结果矛盾或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要进行界址点补充测量,将界址点、线的位置调整到正确的位置。

无地籍调查成果的,直接测量全部界址点,并保持界址点、线位置与调查结果一致。

基础地理数据利用基础测绘成果,基础测绘成果精度不能满足地籍精度要求的,需要补测作为界址线的地物(如围墙、房屋、栅栏等)以及与界址线相邻的地物,有条件的可以测绘全部房屋、围墙、栅栏等地物要素;现状已发生变化的,要按不低于原基础测绘成果精度要求对原基础测绘成果进行修测补测;进行外业检查,满足要求后,按照建库标准更新城镇数据库成果。

本次**特县城镇地籍调查调查围为**特县城关镇(平寨镇)以及郎岱镇、大用镇、木岗镇、岩脚镇建成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

2 地籍调查工作程序及组织实施方案2.2 地籍调查工作程序2.2.1 前期准备工作1、进场本次地籍调查工作将于2010年11月18日进场,我公司首批投入技术人员6人,分为六组。

进场后,我公司将派出专门人员在**特区县城围安排调查员住处,并落实日常用品用具;同时,向**特区国土资源局申请办公地点,并保障办公环境独立。

2、生产资料准备委派专人进行生产资料购置,主要有如下需要考虑的生产资料:(1)电脑、传真、宽带、移动存储、打印机、、数码相机(2)软面抄本、调查表格、绘图纸、2h以上铅笔、红蓝黑三色碳水笔、草稿纸、三角板、订书机、档案袋、手提包、手套(3)卷尺、钢尺、皮卷尺、测距仪、油漆、毛刷、香蕉水(4)雨靴、雨衣、雨伞3、工作动员与工作衔接应做好调查前会议动员工作,方便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

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
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
1
一、目标、任务、地理位置、调查区概况 1、目标和任务。 2、整个调查工作时间计划、经费安排、人
员队伍等。 3、调查区自然地理位置、范围、测区平均
高程、用地特点等。
2
二、技术设计有关依据 技术设计依据的有关规范、规程、细则、
规范性文件等。 三、调查范围 1、调查范围确定的依据及方法。 2、与农村土地调查成果的接边、数据衔
宗地图的成图方法、宗地编号方法、宗地图所用 比例尺的原则及所表达内容。
7
九、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方法和要求 权属调查单元、调查内容、调查程序和
方法、调查要求,权源资料的认定标准, 权属调查的保障措施等。 十、内业数据处理流程、数据库建设所 采用的软件、具体技术要求、方法 根据国一、数据汇总、数据分析方法和要求, 计量单位
地调查补充技术规定》中有关规定。
2、城镇地籍控制网布设原则上要遵循由 高级到低级,也可以越级布设,但必须 有足够的精度分析。
城镇地籍控制网设计包括:基本控制、 加密控制、图根控制的等级选择、布设 方案、网形设计、所采用的仪型号、施 测方法、从人员组织、施测后的精度估 算及所执行的《规程》要求。
6
8
十二、成果质量控制措施 1、组织管理措施、资源保证措施、数据安全
措施。 2、质量控制措施,检查的内容、项目和检查
比例等。
9
十三、检查验收应提交的成果。 1、权属调查成果 2、控制测量成果 3、细部测量成果 4、数据库成果 5、图件成果 6、面积量算及汇总统计资料 7、文字成果
1、权属调查与地籍测量的分工与衔接。 2、原有资料的再利用、整合补充调查、数据处
理路线。 3、权属调查程序、地籍测量方法、数据库建设
技术路线。 4、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的依据、技术要求。 5、采用不同的调查程序和方法进行多方案对比,

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报告

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报告

地籍更新调查技术报告国土资源局二○○七年八月目录1概述1.1目的和任务1.1.1目的和意义城镇土地凝结了人类大量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其土地的自然属性已被经济属性所掩盖,成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土资源参与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

在1996年城镇地籍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3S等先进技术,进一步查清城镇每一宗地的权属、地类、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的同时,查清每个城镇内部的存量建设用地、行业用地、低效率利用地、闲置、空闲地等的分布、数量,进而研究城镇土地的利用潜力,并建设城镇地籍数据库。

不仅能保持城镇地籍资料的现势性和实用性,增加地籍调查成果的科技含量,而且对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对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对政府决策和有关部门制定规划、计划,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地籍更新调查的主要目标是:利用3S等先进技术,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有关技术规程,全面完成城镇地籍更新调查,建设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构建国土资源管理参与经济宏观调控的科学基础平台。

1.1.2主要任务乡镇地籍调查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原有资料进行权属调查(或核查);解析法实地测定(或补测)界址点;按照《土地利用分类标准(报批稿)》划分地类,查清城镇内部每一宗地的权属、界址、面积、位置以及土地利用等情况,掌握准确的城镇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地籍调查数据库,实现地籍基础数据的信息化管理。

各乡镇建制镇共km2范围内进行权属调查,查清每宗地的所有者、使用者以及土地使用类别、等级、境界等;解决土地权属纠纷、查清土地权属地界,精确测算面积并埋标划界,把调查结果编制成图、成册;建立城区地籍档案利用微机进行管理。

②利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建立各乡镇30km2的平面控制网,在调查区范围内建立一、二级导线网和三角高程网作为各乡镇区首级控制。

城镇地籍调查及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技术设计书

城镇地籍调查及地籍信息管理系统建技术设计书

第一章项目概况「、自然地理概况(介绍调查区所在地自然、地理、人文、交通、河流等,略)二、项目内容该项目为**区建成区地籍调查,总面积约**平方公里。

主要内容有:1平面控制测量。

布设**区***平方公里的三、四等GPS空制网和城区、建制镇、二级控制网。

2•权属调查(1) 确定调查区范围内的每一宗地的权属,解决土地纠纷;(2) 设置界标,编制宗地草图;(3) 填写地籍调查的有关表格;(4) 按街坊绘制宗地接合表。

3 •地籍测量(1) 对调查区范围内的每一宗地的界址、面积进行全解析地籍测量;(2) 编制1: 500比例尺地籍图;(3) 对地籍调查范围内的宗地进行面积计算、汇总与统计;(4) 编制地籍调查范围内的宗地图。

4 •数据库建设利用MapGIS软件,建立**区全区的1: 500比例尺数据库。

第二章项目进度安排根据甲乙双方签署的工作合同,乙方应于****年**月**日以前完成该项目全部工作并通经过省厅初审。

各工序生产进度安排如下:第三章已有资料的分析利用一、地籍档案资料(1)土地登记档案资料对于已发土地证的宗地档案资料,对地形没有变化的宗地在数字化调查底图上可根据宗地的档案资料绘出界址点(必要时需到实地指界和实地进行界址点标记),可参考利用原有勘丈边长资料。

(2)原有的土地权属界线图、边界接合图等资料,可此次地籍调查的参考资料。

二、测绘资料1.平面控制资料(已知平面控制测量资料分析,包括网名、施测年代、单位、精度、保存完好情况)2.高程控制资料(已知高程控制测量资料分析,包括网名、施测年代、单位、精度、保存完好情况)3.图件资料(已有可利用图形资料分析)第四章坐标高程系统及技术标准一、坐标高程系统1. 平面坐标米用1980西安坐标系。

1980西安坐标系参考椭球基本几何参数为:长半轴a= 6378140m短半轴b= 6356755.2882m扁率:=1/298.2572第一偏心率平方e= 0.009959第二偏心率平方e'2= 0.001947(如果调查区偏离中央子午线过远,投影长度变形值超过CJJ 8 - 99《城市测量规范》规定的2.5cm/km的要求。

2024年城村地籍选点调查方案

2024年城村地籍选点调查方案

2024年城村地籍选点调查方案一、背景介绍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而地籍调查是城乡建设和管理的基础。

针对城村地籍选点调查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制定本方案,以提高城乡地籍管理水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调查目的1.了解城村地籍使用现状,为城乡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明确城村地籍选点规划指标,优化城村布局。

3.为土地征收、抵押贷款等提供可靠的地籍数据。

4.规范城村地籍管理,减少不动产纠纷。

三、调查内容1.确定调查范围:根据城村规划,确定调查的城村范围。

2.获取地籍信息:调查目标城村的土地使用状况、地籍图件、土地权属等信息。

3.选定调查点位:根据调查目的和现有数据,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调查点位。

4.实地调查:派遣调查小组到选定的调查点位进行实地调查,记录地籍信息。

5.地籍数据录入:整理和录入地籍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6.地籍分析与评估:对地籍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7.撰写调查报告:根据调查结果,编写详细的调查报告。

四、调查方法1.地籍图测量法:通过野外测量和实地勘查,获取地籍图的信息。

2.调查问卷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土地使用状况和权属情况。

3.现场拍摄法:使用无人机等设备对选定的调查点位进行拍摄,获取实时影像。

4.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应用GIS技术对地籍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五、调查人员及要求1.调查人员:调查小组由具有土地资源管理、测绘工程等专业背景的人员组成。

2.要求:所有调查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熟悉调查方法和工作流程。

六、调查时间安排1.调查准备:确定调查计划,整理调查所需材料,培训调查人员。

2.实地调查:根据调查计划,派遣调查小组进行实地调查,预计耗时两个月。

3.数据整理与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录入,并进行地籍分析和评估。

4.报告编写:根据调查结果,编写详细的调查报告,预计耗时一个月。

七、预期成果1.调查报告:编制详细的城村地籍选点调查报告,包括调查过程、数据分析和评估结果等内容。

关于淮滨县城区地籍更新的调查技术设计书

关于淮滨县城区地籍更新的调查技术设计书

关于淮滨县城区地籍更新的调查技术设计书1. 背景介绍淮滨县城区地籍更新是为了满足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促进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

根据最新的国家法规,地籍更新工作需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以确保更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目标和任务本次调查技术设计的目标是对淮滨县城区的土地资源进行全面、准确的调查和更新,提供高质量的地籍数据,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

具体任务包括:•地籍档案审核和整理•调查现状土地利用情况•更新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信息•生成地籍图件和档案3. 调查方法和流程3.1 地籍档案审核和整理首先,对现有的地籍档案进行审核和整理,确保相关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需要检查档案是否完备,并根据需要进行补充和修正。

3.2 调查现状土地利用情况基于现有地籍档案,采用综合调查和现场勘测相结合的方式,对淮滨县城区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土地的类型、使用方式、规模、权属性质等。

3.3 更新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信息根据最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法规,对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信息进行更新。

需要详细调查土地的权属状况,包括产权证书、土地协议、土地使用权证书等相关材料。

3.4 生成地籍图件和档案通过以上调查和更新工作,生成最新的地籍图件和档案。

地籍图件需要准确反映土地的位置、边界、面积等信息,而地籍档案需要完整记录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变更情况,以便于管理和查询。

4. 技术设计和实施方案4.1 数据采集和处理对于地籍档案的审核和整理,采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进行处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对于现状土地利用情况的调查,采用GPS定位和遥感影像解译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准确的地理信息和土地利用类型。

4.2 数据更新和管理根据地籍法规,采用专业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更新和管理。

通过建立地籍数据库,实现土地的快速查询和监管。

4.3 地籍图件和档案生成基于更新后的地籍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相关软件生成最新的地籍图件和档案。

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主体版本)

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主体版本)

×××××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设计单位(盖章):编写人(签字):审批人(签字):批准单位(盖章):批准人(签字):审核人(签字):××××××××编制年月目录第一节任务概述根据国土资源部《》(号文件)精神,按照的统一部署,我们拟从年开始,用年左右的时间,在开展城镇地籍调查工作。

为保证该项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任务,特拟定本技术设计书一、目的【范例】城镇地籍调查是地籍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其目的是查清调查区域范围内每宗土地的基本情况,摸清×××城镇土地资产的“家底”,为政府决策、土地产权保护、房地产管理、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等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二、任务【范例】1。

土地权属调查:查清每宗地的权属、面积、地类、界址等状况;2。

地籍测量:包括调查区域地籍控制网的建立,界址测量,地籍图的测绘,宗地图的制作,面积量算等工作。

3。

土地面积汇总统计。

三、调查区概况【根据实际状况编写,包括调查区的行政区划、面积,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用地特征】第二节调查依据及主要技术规格一、调查依据【范例】××××城镇地籍调查工作遵循的主要依据有:1、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号,1998年8月29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6号,1992年12月28日)2、行政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5号,1990年5月19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6号,1998年12月24日)3、规范性文件【与城镇地籍调查、测量和土地登记有关的规范、规程、通知、规则、图式等】二、主要技术规格【以下阐述仅供参考】1。

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地籍更新调查与测量工作的通告

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地籍更新调查与测量工作的通告

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地籍更新调查与测量工作的通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淮南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07.09•【字号】淮府[2005]71号•【施行日期】2005.07.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地籍更新调查与测量工作的通告(淮府[2005]71号)为了全面查清淮南市市辖区土地的权属、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加强土地登记管理,依法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市政府决定,在市辖区范围内开展地籍更新调查与测量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一、市辖区地籍更新调查与测量工作以街坊为单位,街坊所在的区政府及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应当大力支持,积极配合。

二、本次地籍调查与测量的时间为:2005年8月至2006年12月底。

三、土地权利人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确定指界人;2、填写地籍调查有关表格;3、提供下列土地权属来源证明的复印件:(1)土地使用证;(2)征用、划拨、出让土地的批文、批复及附图;(3)地上建筑物及其他附着物的合法产权证明;(4)能够证明土地权属合法来源的其他文件或资料。

共同使用一宗土地的,需提交使用该宗土地的协议等资料。

四、指界人应按时参加现场指界,核实调查成果并签字盖章,配合调查员做好界址标志设置、界址边长的测量工作。

五、调查员应当佩带统一的标识,持证上岗。

六、本次地籍更新调查与测量工作,不收取任何费用。

七、各街坊进行地籍更新调查与测量工作的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咨询与监督电话:0554—2677729。

二00五年七月九日。

《县城区地籍权属调查工作方案》

《县城区地籍权属调查工作方案》

《县城区地籍权属调查工作方案》一、调查范围地籍权属调查的范围:旌德县城区内所有单位和个人使用的土地,面积5.01平方公里。

二、权属调查内容本次地籍调查要确定每宗地的土地权属、界址点位、界址线、面积、用途、利用现状和他项权利等基本情况,满足土地登记和建立土地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三、权属调查时间从6月12日开始,结合清理土地隐形市场,集中开展权属调查,并于9月底完成权属调查。

四、权属调查领导组组长:倪明芳副组长:程卫国技术组成员:赵永富、汪维合、夏云权属调查成员:第一组组长:陈金奎组员:张微第二组组长:丁勇组员:范瑛第三组组长:夏云组员:张钦五、技术培训对组织的专业调查人员,要集中进行强化技术培训。

培训内容。

有关地籍管理的政策、法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土地利用分类、简单的勘丈方法、宗地草图的绘制与调查表格的填写方法,以及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等。

培训方法:集中理论学习与外业操作实习相结合。

具体做法:用一天时间学习地籍工作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技术规程,用二天时间进行外业操作实习。

通过培训要使每个成员能明确任务,熟悉《规程》,掌握操作方法和技术要领。

六、权属调查的方法与步骤(一)准备工作复印马鞍山已测绘的街坊图21幅、购置工具(比例尺、三角板、卷尺、工作包、讲义夹等每组一套)、人员培训等。

(二)划分调查区及任务分配根据需要,将城区划分为21个街坊,分片逐宗逐块进行调查勘丈。

用马鞍山已测绘的街坊图作为工作底图。

根据调查范围,实地在工作图上勾绘宗地图位置、预编地籍号。

第一组完成街坊号:18第二组完成街坊号:180第三组完成街坊号:180(三)公告通知将此次权属调查的范围、时间、有关单位和个人应提供的土地权源的各种资料及其它情况进行公告,通知土地有关使用者按时到现场指界。

(四)现场调查核实核实各宗地的土地使用者、地籍号、实际用途、权属来源情况等。

(五)界址调查1、由本宗地及相邻宗地使用者持法人身份证明或指界委托书、委托代理人身份证明书,亲自到现场共同指界。

变更地籍调查技术设计【正文+开题报告+任务书】

变更地籍调查技术设计【正文+开题报告+任务书】

目录1 前言(1)2 调查区概况(3)3 资料准备(3)3.1已有资料准备及分析(3)3.2作业工具(4)3.3路线设计(5)4 权属调查(5)4.1变更地籍调查要求(5)4.2调查方法(6)4.3权属资料认定标准(8)4.4地籍资料变更(8)5 地籍控制测量(9)5.1 GPS控制测量(基本控制测量)(10)5.2一级导线控制测量(12)5.3地籍图根控制测量(12)5.4碎部测量(13)5.4.1技术要求(13)5.4.2更改界址的变更界址测量(13)5.4.3不更改界址的变更界址测量(14)5.4.4界址点的恢复(14)6 变更地籍调查主要成果资料(16)7 变更地籍调查检查验收办法(16)8 结束语(16)参考文献(17)Abstract(17)附件(18)变更地籍调查技术设计摘要: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与测量之后,为适应日常地籍工作的需要,为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调查。

通过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可以使地籍资料保持现势性,逐步完善地籍内容。

本文中叙述了进行变更地籍调查的主要过程,包括:调查区概述、资料收集、地籍控制测量、变更地籍调查、主要成果资料及验收、问题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变更地籍调查;测量;宗地;地籍;界址;权属Design Change of Cadastral Survey Technology Abstract:Refers to after complete the initial cadastral survey and measuremen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eds of daily cadastral work and to keep the cadastral data processing.along land and its attachments to the ownership, location, quantity, quality and utilization investigation. Through change of cadastral investigation and measurement, can keep the cadastral data processing.along, gradually perfect the content of cadastral.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changes of cadastral investigation, the main process includes: certain radioactive-polluted area overview, data collection, cadastral control survey, cadastral survey, the main change results data and acceptance, problems and solutions.Key words: change of cadastral survey; measurement; a ground; cadastral; the site; the ownership1 前言伴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社旗县发展迅速,努力向工业强县前进,不断完善公路交通网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淮滨县城区地籍更新的调查技术设计书(doc 45页)目录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

3 已有资料可利用情况(1)甲方提供的1:1万土地利用图,可作为划定作业范围之用。

(2)甲方提供的淮滨县城道路规划图,可以制定作业计划使用。

(3)测区附近的C级以上GPS控制点和四等以上三角点(待收集),作为平面起算数据。

(4)测区附近的三等以上水准点(待收集),作为高程起算数据。

4 主要作业依据(1)《河南省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规程》(豫国土资发[2006]153号)(2)《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 1001—93)(3)《河南省城镇地籍调查补充规定》(4)《城市测量规范》(CJJ8 —99)(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 —2001)(6)《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97)(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91)《1:500 1:1000 1:2000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6962-2005)(8)(9)《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7931-87)(10)《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7930-87)(11)《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1995)(12)《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13)《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标准》(GB/T18316—2001)(14)《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15)本设计书5 采用的基准系统和有关技术参数(1)平面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

中央子午线为115°20′。

选择这样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是考虑到本次城区地籍更新调查和以后开展的各乡镇地籍更新调查既能使用同一个坐标系,又能同时满足长度变形不大于2.5cm/km的要求。

(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

(3)地籍图比例尺:1:500;(4)地籍图分幅:全部采用50cm×50cm正方形分幅。

(5)地籍图图幅编号:采用图廓西南角坐标10公里数(小数后两位)编号,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以半短线连接,如:81.00-99.50。

图名选择所在图幅内主要居民地、企事业或行政单位的名称。

(6)地籍图数据格式:dwg格式,文件名为图幅编号,如:81.00-99.50.dwg。

(7)地籍图要素分类编码方法:按国标GB14804-93《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执行。

(8)地籍图要素分层方法:按照地籍数据库的要求分层。

(9)符号与线型要求:所有独立符号库都以块方式存在,线型也要脱离原AutoCAD的线型文件,即在不需要独立符号库及线型的条件下可调用图。

(10)数据形式要求:数据以满足地籍图成图为主,兼顾地籍图入库。

所有地形图要素的采集必须符合空间地理数据的基本要求,概括为:线要连通、面要闭合、点要准确。

6 基本精度指标(1)地籍图平面位置精度指标项目中误差(图上mm)允许误差(图上mm)备注相邻界址点间距≤±0.3≤±0.6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0.3≤±0.6宗地内部与界址边不相邻地物点≤±0.5≤±1.0邻近地物点间距≤±0.4≤±0.8勘丈数据装绘界址点间距≤±0.3勘丈数据装绘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0.3(2)界址点平面位置精度指标类别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点位误差(cm)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cm)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cm)适用范围中误差允许误差一≤±5.0 ≤±10.0 ≤±10.0 ≤±10.0 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二≤±7.5 ≤±15.0 ≤±15.0 ≤±15.0 城镇街坊内不隐蔽的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的界址点3)困难地区(如隐蔽区、不能到达地区等)的各项精度指标可放宽0.5倍。

7 技术方案作业流程如下:组织准备、测区踏勘、组织学习技术设线划图外业全数字摄影测空三像片控基本控航空线划图航片航片加密控DEM 数据DOM 数据采用摄影测量的方法测绘数字线划图、正射影像图,外业进行控制测量并测绘界址点等地籍要素。

将地籍要素与数字线划图套合编辑地籍图;将地籍图与正射影像图套合制作地籍影像图。

在地籍图上进行面积量算与汇总,并按照地基数据库要求进行数据入库。

地籍数据面积量算检查成果地籍DOM地籍8 技术设计8.1 航空摄影8.1.1航摄参数(1)航摄比例尺为1:3000;(2)航摄仪焦距为210mm;(3)像幅为23cm×23cm;(4)真彩色摄影;(5)摄影面积约30km2。

8.1.2航线设计及对飞行质量的要求(1)航线按南北方向直线飞行。

(2)航向重叠60%~65%;旁向重叠30%~35%。

(3)旋偏角一般不大于7°,航片最大倾角不大于2°。

(4)航线两端过渡片的像主点应落在成图图廓线和测区边界之外,过渡片和中心片应具有正常的航向重叠。

(5)同一条航线相邻航片的航高差不得超过20m;最大航高与最小航高差不得大于30m。

(6)实际航迹线偏离图幅中心线或设计航迹线不得大于1/5图廓长度;航线弯曲度应小于3%。

(7)摄影时,太阳高度角应大于45度,阴影小于1倍,摄影时间控制在10点~14点之间。

8.1.3影像质量为确保成图精度,应特别注重影像质量。

(1)应保证影像清晰、层次丰富、反差适中、色彩逼真、色调柔和一致;应能辩认出与航摄比例尺相适应的细小地物影像;能够建立清晰的立体模型,能够确保立体量测的精度。

(2)框标、水准气泡、时钟、气压高度表和记事板等有关记录影像必须清晰、齐全,数据正确。

(3)影像质量的其他要求按照《航摄规范》第4.2条规定执行。

8.1.4补摄和重摄航摄过程中出现的绝对漏洞、相对漏洞及其它严重缺陷必须及时补摄。

(1)漏洞补摄必须按原设计航线进行。

应采用同一主距的航摄仪进行补摄。

(2)对于不影响内业加密选点和模型连接的相对漏洞及局部缺陷(如云、云影、斑痕等),可只在漏洞处补摄。

补摄航线的长度应超出漏洞外一条基线。

8.2 控制测量8.2.1 基本控制测量在测区内布设20个E级GPS点作为测区的首级平面控制点,E级GPS 网应能控制整个测区范围。

E级GPS网的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1/45000,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

采用四等水准联测E级GPS 点,作为测区的首级高程控制。

(1)E级GPS网的布设1)GPS控制点选点时,要保证每点至少与一个同级或高级控制点通视,并便于四等水准施测。

2)GPS 点位应选在视野开阔、基础稳固、能够长期保存的地方,且要避开高度角15度以上的挡卫星障碍物。

3)GPS 点位应避开大功率发射源200m 以上,避开高压输电线50m 以上。

4)GPS 控制点标石规格,见下图:cmcmc mc mE 055)GPS 控制点从01~20顺序编号,如:E 05。

6)现场预制标石时,使用字模压印。

标石面上压印等级、点号。

7)所有埋石点均应在实地绘制点之记。

每点应至少有3个明显方位物,距离注记至0.1m 。

点之记上的图形要与地形图一致。

(2)GPS 观测1) 采用3台以上GPS 接收机联合作业,测量模式为静态。

2) GPS 观测的具体要求见下表:平均重复设站数≥1.6 每时段观测时间 ≥60分钟 有效卫星数 ≥4 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 ≥30分钟 采样率 15秒 高度角 ≥15° PDOP 值 ≤10混凝路面路面标3)观测时应注意以下事项:观测前先预热与静置。

天线相位中心的高度在观测前后各量一次,互差不超过3mm。

仪器要严格整平。

天线定向标志指向北方。

观测时在测站附近不能使用手机。

观测数据及时备份,注意防水、防静电。

(3)GPS数据处理1)用已知的高级控制点的WGS84坐标起算,解算各条基线向量。

2)基线解算的参数选择如下:用广播星历进行解算;电离层改正采用标准模型;对流层改正采用标准模型。

3)基线解算时,注意数据质量与基线解算精度,剔除不良卫星,删去不利时间段。

同一时段的观测值,计算时被删除的相位同步观测值,不应超过10%。

4)GPS网相邻点间弦长标准差σ不能超过下式计算值:2)2σ(D=+ba⋅式中:σ——标准差,mm;a——固定误差,mm,a≤10;b——比例误差系数(1×10-6),b≤10;D——相邻点间距离,km。

2。

5)重复基线两次成果互差应小于σ26)异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应符合下式规定:Wx≤σn3Wy≤σn3Wz≤σn3W ≤σn 33式中:n ——闭合环中的边数;σ——按平均边长计算的标准差。

7)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应符合下式规定:σ5n Wx =σ5nWy =σ5n Wz =σ53n W =8)观测数据处理后不能满足有关要求时,有关成果应补测或重测,补测重测规定按《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之9.3条执行。

9)整网平差计算,先以已知WGS —84系坐标的一个点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以检验数据精度,然后再进行1980年西安坐标系三维约束平差。

10)1980年西安坐标系平差时,以三个高级已知点作为起算点,进行约束平差。

(4)四等水准测量1)四等水准测量的目的是联测E 级GPS 点的高程。

在国家三等以上水准点的基础上施测四等水准,连测所有E 级GPS 点。

2)四等水准布设成附合水准路线,采用直接水准方法单程观测。

如果必须布设为闭合环时,闭合环的高程起算点要先行检测高程的正确性。

3)水准仪i 角在作业开始的第一周,每天测一次,当i 角稳定后每15天测定一次,i 角不大于20″。

4)区格式木质水准标尺每米真长误差不大于0.50mm 。

5)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不超过下表规定:附合路线长度(km ) 附合路线闭合差(mm ) 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mm )15±L 20 ±R 30 6)四等水准采用DS3类型以上的水准仪、木质双面标尺进行观测。

测站观测采用中丝读数法,每站按“后-后-前-前”的顺序观测。

7)测站视距≤80米,成像清晰时可放宽至96m。

前后视距差≤5.0米,测段视距累计不等差≤10.0米,视线高度应保证使三丝能读数。

8)测站黑红面读数差≤3.0mm ,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5.0mm。

9)四等水准测量的其它技术要求按照《城市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8.2.2 加密控制测量在E级GPS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一、二级控制网,仍然采用GPS施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