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草课件

合集下载

初中兰花草教案

初中兰花草教案

初中兰花草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唱歌曲《兰花草》,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提高音乐素养。

2. 引导学生欣赏兰花的美,培养对兰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歌曲《兰花草》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 兰花的特征和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1. 歌曲《兰花草》的高音部分。

2. 兰花的生长环境和保护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视频。

2. 兰花的实物或图片。

3. 音乐播放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课件或实物中的兰花,让学生初步了解兰花的特征。

2. 提问:你们对兰花有什么了解?你们喜欢兰花吗?二、歌曲学习(15分钟)1. 播放歌曲《兰花草》,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

2. 教唱歌曲,重点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3. 分组练习,让学生合作完成歌曲的学习。

三、歌曲欣赏与讨论(15分钟)1. 让学生谈谈对歌曲《兰花草》的理解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欣赏兰花的美,讨论兰花的生长环境和保护方法。

四、歌曲展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展示所学歌曲,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歌曲《兰花草》过程中的收获。

2.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兰花种植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兰花的生长过程。

2. 举办兰花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种植的兰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学唱歌曲《兰花草》,学生能够感受和理解歌曲的美,提高音乐素养。

同时,通过欣赏兰花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协作能力。

兰花草儿歌课件PPT

兰花草儿歌课件PPT

歌词中的意象
总结词
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兰花草的美丽 和坚韧。
VS
详细描述
歌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描绘兰花草的 美丽和坚韧。比如,“山谷里的野花”描 绘了兰花草生长的环境,“独自开放”展 现了它的孤独和坚韧,“美丽的花朵”则 强调了它的美丽和价值。这些意象共同构 成了兰花草生动的形象,使人们能够更好 地理解和感受它的美丽和坚韧。
06
兰花草歌曲的演绎和演绎者
原唱者
原唱者是胡适,他是一位著名的现代学者和诗人,也是新 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以清新、简洁、富 有思想深度而著称。
胡适的《兰花草》创作于1923年,当时他正在美国留学 ,为了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写下了这首诗歌。这首诗 后来被谱成了歌曲,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儿歌。
不同版本的演绎比较
不同版本的《兰花草》演绎各有特色。早期的版本以民谣形式为主,旋律简单,易于传唱。随着时间 的推移,演绎者们不断尝试新的演绎方式,使得这首歌曲在风格、编曲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例如,有的版本加入了流行音乐的元素,使得歌曲更加时尚、动感;有的版本则注重原诗的意境,以 轻柔的旋律和细腻的歌词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04
兰花草歌曲鉴赏
音乐美学角度的赏析
旋律优美
兰花草的旋律流畅,节奏明快, 给人以清新、优美的感觉,具有
很高的审美价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和声运用
歌曲在和声方面运用得当,丰富了 音乐的表现力,使得整首歌曲更加 立体、饱满。
曲式结构
兰花草的曲式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使得音乐情感表达得更加准确、 有力。
文化内涵的赏析
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01
兰花草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 作,被广泛传唱和演绎,成为民 族音乐的代表之一。

桂教版三上《兰花草》研究课教学设计-(彭薇薇)

桂教版三上《兰花草》研究课教学设计-(彭薇薇)

南宁市越秀路小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三年级音乐教案单元内容简析:课题:《兰花草》学生学情:优美、欢快的曲调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较容易接受的,让学生给歌曲分乐句,学习鱼咬尾的有趣的音乐知识,学生会很乐于参与,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课型:唱歌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兰花的种类及特点,知道《兰花草》是一首台湾歌曲。

2、技能目标:指导学生用亲切活泼的情绪浏览性地学唱歌曲《兰花草》,并能唱谱子。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兰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爱兰、种兰的情感。

并从此歌延伸出学生对台湾的热爱和对祖国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在学会唱谱子的前提下,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以本歌曲为介质,培养合作的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在视谱教学中的充分协调。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金三惠音乐教学系统、钢琴、卡片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通过这几个学期我们对台湾的接触,大家都知道宝岛台湾是我们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里不仅风光迷人,还有许多动听的歌曲。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台湾的一种草本植物,其实最早它只是一种野花,并不喜欢开在阳光灿烂下,总是悄悄的生长在角落中,但后来人们越来越喜欢它,就把它小心的供养起来了,这种植物叫兰花草,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

出示多张兰花的图片和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兰花,感受到兰花形象的美。

)二、趣味学习1、教师范唱《兰花草》。

(由教师示范演唱,使学生产生出想模仿老师和学习歌曲的极大热情。

了解歌曲的情绪,是学生掌握这首歌曲的前提。

)师:看,多漂亮的花,这是与梅、竹、菊并称四君子的兰。

“兰花草”指的就是“兰花”。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首台湾歌曲,歌的旋律也像兰花草一样美,你们想欣赏吗?(生答)师:那我就给你唱唱这首歌吧,唱完后请你告诉我你对歌曲的感受。

师生讨论:歌曲给你的初步感受是什么?(优美、清新、温馨,欢快和活泼)2、创作背景师:兰花草的花语和代表、象征意义是——希望和理想。

兰花草教案

兰花草教案

兰花草教案兰花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兰花草的基本知识。

2.了解兰花草的分类和种植技巧。

3.能够根据兰花草的特点进行养殖和管理。

二、教学重点:1.兰花草的基本知识。

2.兰花草的分类和种植技巧。

三、教学难点:1.兰花草的养殖和管理技巧。

2.兰花草的花期和花语。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兰花草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兰花草的基本特点和美丽形态。

2.引入正课:向学生介绍兰花草的基本知识,如兰花草的特点、兰花草的花期和花语等。

3.兰花草的分类和种植技巧:向学生详细介绍兰花草的各个品种和种植技巧,包括兰花草的适宜生长环境、土壤要求、光照条件等。

4.兰花草的养殖和管理技巧:向学生介绍兰花草的养殖和管理技巧,包括浇水、施肥、修剪、防虫等。

5.兰花草的应用:向学生展示兰花草在园艺和绿化中的应用,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兰花草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与兰花草相关的选修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以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

7.课堂总结: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兰花草的问题,以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参与和回答问题,评价他们对兰花草基本知识和养殖技巧的掌握程度。

2.通过学生的练习题,评价他们对兰花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兰花草教案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了兰花草的基本知识和种植技巧。

通过课堂练习和回答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巩固了所学内容。

教案整体设计合理,操作性强,能够提高学生对兰花草的兴趣和热爱。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歌曲兰花草教案

歌曲兰花草教案

歌曲兰花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音乐鉴赏》第四章《民间歌曲》第二节《民歌与创作歌曲》中的歌曲《兰花草》。

歌曲《兰花草》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歌词质朴、旋律优美,充满了浓郁的民间风情。

详细内容包括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兰花草》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能够熟练地演唱。

2. 通过学习歌曲《兰花草》,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民族音乐素养。

3. 了解歌曲《兰花草》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歌曲中的部分旋律和节奏较为复杂,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重点:熟练掌握歌曲《兰花草》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歌词单、五线谱纸、铅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民间采茶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民间音乐,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歌词,感受歌词的韵味。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3)教师分段讲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指导学生正确演唱。

3. 歌曲练习(10分钟)(1)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10分钟)(1)分析歌曲《兰花草》的旋律特点,如:跳跃、曲折等。

(2)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如:附点、切分等。

5.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批改习题,及时反馈学生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民间音乐,拓展音乐视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演唱歌曲《兰花草》,要求准确无误。

(2)分析歌曲《兰花草》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2. 答案:(1)见教材附录。

(2)歌曲《兰花草》的旋律曲折、跳跃,节奏富于变化,如:附点、切分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兰花草》,使学生掌握了民间音乐的旋律、节奏特点,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兰花草》音乐教案

《兰花草》音乐教案

兰花草
一、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兰花草》。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兰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爱兰、种兰的情感。

并从此歌延伸出学生对台湾和对祖国音乐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用切活泼的情绪学唱《兰花草》,体会歌曲索要标的的深刻内涵。

四、教学步骤
1、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了解台湾吗?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来了解台湾的音乐。


2、新歌教学
(1)初听音乐,教师讲述歌曲创作背景。

兰花草指的就是兰花。

胡适先生为有人送给他的一盆兰花草谢了一首小诗——《希望》,后来由曲作者陈贤德谱曲,便诞生了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兰花草》。

(2)教师指导学生拼读歌词,让学生按节奏读歌词,同事播放《兰花草》的背景音乐。

(3)教师采用跟唱法,教唱歌曲。

(4)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5)教师指导学生试用分组接龙的方式来演唱歌曲。

五、课堂小结
教师:“兰花风姿素雅,幽香清远,所以兰花被视为高洁、典雅的象征。

希望同学们能从兰花身上血袋一种精神,并能在自己身上体现......”雨滴穿石,不是靠蛮力,而是靠持之以恒。

——拉蒂默。

观叶植物课件4兰花共62页PPT

观叶植物课件4兰花共62页PPT
观叶植物课件4兰花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大班音乐优质教案《兰花草》1500字

大班音乐优质教案《兰花草》1500字

大班音乐优质教案《兰花草》1500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音乐教材第四章《童谣与儿歌》,详细内容为《兰花草》。

该曲是一首具有我国民间特色的儿歌,歌词描绘了兰花草的生长过程,旋律优美,节奏轻快,富有童趣。

二、教学目标1. 学会演唱《兰花草》,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和轻快节奏。

2. 了解兰花草的生长过程,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3. 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高跳跃。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兰花草》,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吉他、电子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色笔、乐器(如小鼓、沙锤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兰花草》歌曲,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兰花草,让学生说说对兰花草的了解。

2. 歌曲学习(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学唱《兰花草》,注意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高跳跃。

(2)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3)教师挑选学生代表进行示范演唱,其他学生跟随。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高跳跃,用吉他或电子琴进行演示。

(2)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掌握节奏和音高。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乐器伴奏,练习演唱《兰花草》。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演唱和伴奏。

(1)每组学生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学生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兰花草》2. 歌曲节奏:强弱、音高跳跃3. 歌曲情感:优美、轻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演唱《兰花草》,并尝试用乐器伴奏。

2. 答案:完成作业后,家长签字确认,下节课分享演唱和伴奏的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在节奏和音高的掌握上仍有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其他具有民间特色的儿歌,如《茉莉花》、《小燕子》等,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大班音乐活动《兰花草》教案

大班音乐活动《兰花草》教案

大班音乐活动:《兰花草》活动目标1、通过对兰花草的看、听、学来体验《兰花草》这首作品的音乐美。

2、在看和听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来学习演唱这首作品。

3、在会唱《兰花草》这首作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表现这首作品的美。

活动重、难点重点:学会用正确的演唱方式表现表现这首作品。

难点:学唱时把握跨度较大的音程活动准备自制图谱、教学PPT、钢琴活动过程一、教学导入1、小朋友们有一种很美丽的草本植物叫做兰花草,你们知道吗?2、(点击PPT:兰花草)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兰花草的图片请大家看一看。

3、兰花草好看吗?兰花草长得是什么样的?4、小结:兰花草别名为竹叶草、鸭跖草二、听赏歌曲1、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有一首歌,歌的旋律也像兰花草一样美,你们想学吗?2、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歌曲就叫《兰花草》。

3、老师先请大家听一听兰花草这首歌的旋律。

4、(播放《兰花草》)这首歌好听吗?5、(再听《兰花草》)这首歌非常好听,那么谁能跟老师说说,它的好听、它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啊?6、(第三次聆听《兰花草》)接下来,老师再请小朋友听一听。

不过,在听的时候注意聆听这首歌的旋律、歌词,有什么特点?三、学唱歌曲1、这首歌曲这么好听我们来完整的学习一下这首歌。

2、(出示谱曲)能看懂吗?能来说一说这些图谱讲的是那句歌词,你们能来唱出来吗?3、(多种形式学唱)大家的表现真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用好听的唱一唱吧!(1)分句学唱:教师唱一句,幼儿学一句。

(2)师生接唱:教师唱第一句,幼儿接唱第二句,然后互换。

(3)完整学唱: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敲节奏,然后配乐完整学唱。

4、谁愿意当小老师上来唱一唱呢?(请个别幼儿来演唱)四、音乐表演1、我们都学会这首好听的歌曲了,下面请你们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去表现这首歌,好吗?2、尝试表演:试着自己请音乐边唱边表演歌曲内容,表现出米粒跳跃的不同力度。

歌曲兰花草教案

歌曲兰花草教案

歌曲兰花草教案教案标题:歌曲《兰花草》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理解歌曲《兰花草》的歌词和意境。

2. 能够唱出歌曲《兰花草》的歌词,感受其中的美好情感。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歌曲《兰花草》的歌词和意境理解。

2. 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 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歌曲情感的表达和传达。

2. 歌曲中的意境理解和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1. 音响设备和歌曲《兰花草》的音频。

2. 课件或图片展示兰花和草的图片。

3. 准备歌词和意境分析的PPT或教案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播放歌曲《兰花草》,让学生先听一遍,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二、学习歌词(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歌曲《兰花草》的歌词,重点解释一些生僻词汇和意境。

学生跟读歌词,感受其中的美好情感。

三、理解歌曲意境(15分钟)通过PPT或教案材料展示兰花和草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兰花和草的美丽,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自然美的感受。

四、歌曲欣赏与表演(20分钟)学生跟着音响设备再次唱一遍《兰花草》,教师可以分组让学生进行表演,展示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自然美的欣赏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关注身边的自然美,用心感受并表达。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一首美妙的歌曲,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能够用心去表达和传达。

歌曲兰花草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歌曲兰花草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歌曲《兰花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识歌曲《兰花草》,了解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2. 学唱歌曲,并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正确理解歌曲的含义和情感表达。

2. 学唱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或讨论一些与兰花有关的知识,如兰花的形态、特点和寓意等,激发学生对兰花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欣赏歌曲:播放歌曲《兰花草》,要求学生认真倾听歌曲,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能从歌曲中感受到什么?3. 歌曲学唱:教师分步骤教唱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带领学生反复跟唱,以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掌握歌曲。

注意注重节奏感和音准的培养。

4. 分组合唱: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先进行内部排练,确保小组内的合唱效果。

然后组织各小组进行合唱展示,让学生互相欣赏和学习。

教师可以提供合适的指导和指导意见,帮助学生改进演唱效果。

5. 情感表达:让学生自由表达对歌曲《兰花草》的情感和理解。

可以通过写作、绘画、舞台表演等方式,让学生展示对歌曲的个人理解和感悟。

6. 活动延伸:组织学生学唱歌曲的舞蹈动作或编排简单的舞蹈,让学生通过舞蹈展示更完整的表达。

7.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经验,提出自己的感悟和建议。

教师可以就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和点评,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学唱歌曲的成果,看是否能够准确、流畅地演唱。

2.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唱和个人表达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

五、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兰花的品种和文化,并组织参观植物园或举办兰花展览等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兴趣。

六、板书设计:歌曲《兰花草》七、教学策略:1. 听觉训练:通过音乐欣赏和歌曲学唱,培养学生的听觉感知和音乐表达能力。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唱和分组合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花城版)五上音乐第7课 不同色调的音乐 歌曲《兰花草》 教学设计

(花城版)五上音乐第7课 不同色调的音乐 歌曲《兰花草》 教学设计

(花城版)五上音乐第7课不同色调的音乐歌曲《兰花草》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兰花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台湾民谣,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富有诗意。

歌曲以第一人称描绘了兰花草的美丽和坚韧,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歌曲节奏变化丰富,富有特色,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简单的乐理知识和歌唱技巧,能够独立演唱一些简单歌曲。

但部分学生对台湾民谣的了解较少,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情感表达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感受歌曲的美感,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兰花草》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独立演唱。

2.培养学生对台湾民谣的兴趣,了解民谣的特点。

3.引导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4.通过歌曲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音准把握。

2.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引导学生跟随演唱。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3.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歌曲美感。

4.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情感入手,把握歌曲内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2.准备歌曲《兰花草》的乐谱和歌词。

3.准备相关台湾民谣的资料,以便进行拓展教学。

4.准备教学用具,如鼓、铃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台湾民谣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台湾民谣的特点。

教师简要介绍歌曲《兰花草》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范唱歌曲《兰花草》,学生跟随演唱。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音准和节奏,帮助他们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唱,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演唱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歌曲接龙游戏,巩固所学内容。

兰花草教案

兰花草教案

兰花草教案教案主题:兰花草的种植与养护教学目标:1. 了解兰花草的基本知识和品种特点。

2. 掌握兰花草的种植方法和养护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爱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兰花草的分类和特点。

2. 兰花草的土壤和光照要求。

3. 兰花草的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4. 兰花草的繁殖方法和育苗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展示兰花草的图片和介绍兰花草的美丽和价值,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兰花草的不同品种和特点,如蝴蝶兰、文心兰、董兰等。

2. 土壤和光照要求:介绍兰花草对土壤和光照的要求,如通透排水的土壤和强光照射等。

3. 病害防治方法:讲解兰花草常见的病害,并介绍相应的防治方法,如灰霉病的预防和治疗等。

4. 繁殖方法和育苗技巧:教授兰花草的繁殖方法,如分株繁殖和种子繁殖,并讲解相应的育苗技巧。

三、植物实验(15分钟)1. 学生自行进行兰花草的种植实验,根据讲解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实践。

2. 学生观察和记录兰花草的生长情况,包括根系生长情况、叶片的颜色和形态等。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学生针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交流经验和发现问题,老师纠正错误认识,并总结兰花草种植和养护的要点。

五、生活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兰花草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作为观赏植物和草药植物等。

2. 鼓励学生种植兰花草,长期观察和养护,培养学生对植物的爱护和责任心。

六、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兰花草种植与养护的总结报告,包括方法、技巧和体会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堂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兰花草的基本知识和养护技巧,培养了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爱护植物的意识。

实践环节使学生亲手种植兰花草,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通过讨论和总结,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兰花草的种植与养护方法。

课后作业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兰花草》教案25

《兰花草》教案25

《兰花草》教案25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兰花草》。

本课主要内容是学习兰花草的生长过程,理解兰花草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兰花草的生长过程,体会兰花草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体会兰花草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兰花草图片、兰花草实物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PPT上的兰花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兰花草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兰花草的兴趣。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兰花草的生长过程,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2. 课文学习(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并让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10分钟)4. 实践环节(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环节,让学生观察学校的兰花草,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兰花草的生长过程。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给予鼓励。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兰花草的象征意义,提醒学生要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六、板书设计兰花草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植株生长、开花结果象征意义: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画笔画出兰花草的生长过程。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力,画出兰花草的生长过程。

2. 请学生以“我眼中的兰花草”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描述兰花草的特点,表达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继续观察学校的兰花草,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兰花草的生长过程,加深对兰花草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美抒情、欢快活泼
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生于 1891年,卒于1962年,现代著名学者、 哲学家、文学史家、诗人,新红学的创始 人之一。他早年肄业于上海中国公学, 1910年赴美留学,师从著名的实用主义哲 学家杜威。1917年回国任北大教授,投身 新文化运动,是该运动早期领导者之一。 1949年再度赴美,1952年去台湾,1958 年4月就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主要著 作有《胡适文存》等。
课 型 : 唱歌 课 授课教师:张艳敏
兰花草,其本意为植 物名,也称竹叶草鸭草。 科属:鸭跖草科、鸭跖 草属。分布我国至朝鲜、 日本、俄罗斯和北美洲。 校园常见野草,生于阴 湿处。

XX

XX

X .X


X .X

XX

X


1、这首民歌是那个地区的民歌?
台湾民歌
2、这首民歌的音乐情绪是什么?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开花好.
一日看三回,望得花时过;
急坏看花人,Biblioteka 也无一个.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兰花草清新、质朴、美丽、典雅,这 个世界上到处都散发着它诱人的芳香,希 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呵护这些美丽的花朵, 做个人热爱生命的人!让我们在《兰花草》 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