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药物治疗选择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药物治疗选择
• 对于HRCT呈不典型UIP改变, 诊断不清楚,没有手术禁忌证的 患者需考虑外科肺活检
•HRCT:高分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UIP:普通型间质性肺炎,是病理学的诊断术语,是IPF的特征性组织病理学改变;2011年IPF指南中, 依据HRCT的表现特征可分为典型UIP、可能UIP和不符合UIP。若出现典型UIP特征,不需要外科肺活 检可做出确定的UIP诊断
IPF的定义
•ATS/ERS/JRS/ALAT 2015年特发性 肺纤维化声明:诊断和管理询证指南
•“IPF是一种呈特定形式的原 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纤 维化性成人间质性肺炎”1
Idiopathic (特发性)
Pulmonary (肺) Fibrosis (纤维化)
原因不明 和肺部有关 出现疤痕组织
• 淋巴管肌瘤病(LAM) •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 • 药物相关 ILD • 其他暴露性 ILDs • 血管炎和肉芽肿性 ILDs • 其他罕见 ILDs
•*Not an established clinical diagnosis. •1. ATS/ERS.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2;165:277-304. 2. Travis WD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3;188:733-48.
•1.Nalysnyk L, et al. Eur.Respir.Rev. 2012; 21(126): 355-361.. •i CC, et al. Respiratory Medicine. 2012; 10•161(11): 1566.
流行病学特征:患者在IPF诊断后的平均存活时间约 为2-3年1,2
•Raghu G et al, Am J Resp Crit Care Med 2015

特发性肺纤维化AE-IPF定义、临床表现体征、评估、诊断标准流程治疗及泼尼松药物应用及注意事项

特发性肺纤维化AE-IPF定义、临床表现体征、评估、诊断标准流程治疗及泼尼松药物应用及注意事项

特发性肺纤维化AE-IPF 定义、临床表现和体征、评估、诊断标准流程和治疗及泼尼松药物治疗应用和注意事项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AE-IPF)的概念提出由来已久。

20世纪90 年代初日本学者首次提出AE-IPF, 2007年IPF国际专家组对AE-IPF 进行定义,2016年国际专家组再次对AE-IPF进行修订,我国2019年也对 AE-IPF总结。

本文结合国内国外指南及共识,对做一总结。

AE-IPF定义一种有临床意义的急性呼吸系统病情恶化,主要特点为广泛的新发肺泡异常证据。

AE-IPF临床表现和体征AE-IPF 典型表现为数天至数周内(通常不超过 1 个月)出现的呼吸急促和运动耐力降低。

其他常见的症状有咳嗽,多为干咳或咳少许白色痰,合并感染时可出现痰量增多或黄色。

体征:患者可出现呼吸急促、四肢末端和口唇发绀,肺部查体可闻及双肺基底部爆裂音(Velcro 啰音);若合并心功能不全,可出现颈静脉怒张、双下肢浮肿等。

AE-IPF 影像学特征胸部 X 线检查可排除气胸或其他需要立即处理的胸部异常情况。

胸部 HRCT 可准确显示肺实质异常的形态及部位,并可进一步对 AE-IPF 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分类。

AE-IPF 患者 HRCT 显示在典型 UIP 型[如网状影、牵拉性支气管和(或)细支气管扩张及蜂窝改变] 的背景上,出现新的磨玻璃影(GGO)和(或)实变影。

AE-IPF 患者胸部 HRCT 新增异常阴影可表现为 3 种类型:弥漫型、多灶型和周边型,三型具体特征如下图:A.弥漫型表现:双肺弥漫性 GGO、斑片状实变和胸膜下蜂窝影;B. 多灶型:在胸膜下蜂窝和牵拉性支气管扩张背景上出现双肺中心和外周多处分布斑片状 GGO;C. 周边型:双肺外周分布 GGO 和胸膜下蜂窝影诊断标准及流程诊断标准:对于已经诊断或当前诊断 IPF 者,如果满足以下条件,则可做诊断 AE-IPF:(1) 常在 1 个月内出现了临床上显著的急性呼吸系统症状恶化;(2) HRCT 证实在原有 UIP 型表现背景上新出现双肺GGO 和/或实变影;(3) 排除心力衰竭或液体负荷过重导致的恶化。

2016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诊治指南解读

2016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诊治指南解读

影像和(或)组织病 理形态学类型
寻常性间质性肺炎(UIP)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NSIP) 机化性肺炎(OP) 弥漫性肺泡损伤(DAD)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RB) 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 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 (LIP) 胸膜肺实质弹力纤维增生 症(PPFE)
2013年美国胸科学会 (ATS)和欧洲呼吸学会 (ERS)关于IIPs的国际多学科分类
二、临床表现

起病隐匿,主要表现为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活 动后明显。
大多数患者双下肺可闻及吸气末爆裂音(Velcro啰 音),超过半数可见杵状指(趾)。 终末期可出现发绀、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和右心功 能不全 发病年龄多在中年及以上。




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三、UIP的HRCT特点


胸部HRCT是诊断IPF的必要手段。
药物治疗(一)吡非尼酮




吡非尼酮是一种多效性的吡啶化合物,具有抗炎、抗纤 维化和抗氧化特性。 在动物和体外实验中,吡非尼酮能够抑制重要的促纤维 化和促炎细胞因子,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沉积。 吡非尼酮能够显著地延缓用力呼气肺活量下降速率。 副作用包括光过敏、乏力、皮疹、胃部不适和厌食。 推荐轻到中度肺功能障碍的IPF患者应用吡非尼酮治疗 。 重度肺功能受损的IPF患者服用吡非尼酮治疗能否获益 ,以及药物服用的疗程需要进一步研究。
IPF治疗不推荐药物及治疗方案
泼尼松、硫唑嘌呤和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治
疗。 抗凝药 西地那非 波生坦和马西替坦 伊马替尼
IPF急性加重的治疗
虽然缺乏随机对照研究,临床上仍然应用激素冲击( 甲泼尼龙500~1 000 mg/d)或高剂量激素治疗(泼 尼松≥1 mg/kg/d) 。 激素的剂量、使用途径和疗程尚没有形成一致的意 见。 也可以联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环孢素A等。 氧疗、机械通气和对症治疗是IPF急性加重患者的主 要治疗手段。

特发性肺纤维化诊疗最新指南

特发性肺纤维化诊疗最新指南
特发性肺纤 维化诊疗最 新指南要点
前言
▪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 疾病(ILD),放射学和组织病理学以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 为特征。
▪ IPF主要发生在老年人,以呼吸困难和肺功能进行性恶化为特征, 容易发生气胸和纵隔气肿,预后差。因此,IPF一直以来都是呼吸 科医生面临的一大难题。
图2 旁间隔肺气肿
IPF和PFF新版指南更新
▪ 过敏性肺炎相关UIP(HP-UIP)影像学特点 ▪ 此外,UIP并非IPF所特有的,纤维化性过敏性肺炎、结缔组织病相
关ILD也会表现为UIP,在放射学上难以和IPF-UIP区分,需要警惕。 ▪ 纤维化性过敏性肺炎在放射学上除了表现为UIP外,还可能出现过
IPF和PFF新版指南更新
IPF和PFF新版指南更新
▪ IPF的诊断流程更新 ▪ 新版指南建议,对于HRCT表现为UIP型或可能UIP型的患者可以在
多学科讨论(MDD)后诊断为IPF,而无需进行肺活检。 ▪ 对于未确定UIP型患者,经支气管肺冷冻活检(TBLC)可以代替外
科肺活检(SLB),TBLC结果阴性时再考虑SLB。 ▪ 从最新IPF诊断路径图可看出,HRCT表现为可能性UIP型的患者,
▪ 但是,不少IPF患者早期的影像学表现并不典型,为此,指南定义 了四种HRCT类型,分别为UIP型、可能UIP型、不确定UIP型和其他 诊断(表2、图4)。
IPF和PFF新版指南更新
表2 UIP相关HRCT类型
IPF和PFF新版指南更新
图4 UIP相关HRCT类型: • A UIP磨玻璃密型,伴上叶间隔旁
IPF和PFF新版指南更新
▪ UIP的影像学特点 ▪ 蜂窝影:定义是聚集的厚壁囊性空间,直径相似,在3-10mm之间,

肺纤维化诊治指南

肺纤维化诊治指南

肺纤维化诊治指南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不明原因的肺间质炎症性疾病,原因不明的肺泡纤维化和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均为其同义词。

典型的IPF,主要表现为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经数月或数年逐渐恶化,多在出现症状3~8年内进展至终末期呼吸衰竭或死亡。

主要病理特点为肺间质和肺泡腔内纤维化和炎细胞浸润混合存在。

尽管该病的发病机制还没有完全阐明,就其临床特征和病理足以说明这是一种特征性的疾病。

IPF的治疗尚缺乏客观的、决定性的预后因素或治疗反应,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细胞毒药物仍是其主要的治疗药物,但不足30%的病人有治疗反应,且可表现毒副反应。

病理大多数间质性肺疾病都有共同的病理基础过程。

初期损伤之后有肺泡炎,随着炎性-免疫反应的进展,肺纤维化泡壁、气道和血管最终都会发生不可逆的肺部瘢痕(纤维化)。

炎症和异常修复导致肺间质细胞增殖,产生大量的胶原和细胞外基质。

肺组织的正常结构为囊性空腔所替代,这些囊性空腔有增厚的纤维组织所包绕,此为晚期的“蜂窝肺”。

肺间质纤维化和“蜂窝肺”的形成,导致肺泡气体-交换单元持久性的丧失。

肺纤维化发展过程中肺泡塌陷是失去上皮细胞的结果。

暴露的基底膜可直接接触和形成纤维组织,大量肺泡塌陷即形成密集的瘢痕,形成蜂窝样改变。

蜂窝样改变是瘢痕和结构重组的一种表现。

肺脏损伤后,修复的结果是纤维化还是恢复正常解剖结构,取决于肺泡内渗出物及碎屑能否有效清除。

如肺泡内渗出物未清除,成纤维细胞和其他细胞就会侵入并增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已经证实,在成纤维细胞灶里可发现蛋白聚糖、整合素、连结体等。

这些特点表明纤维化是一种活动性进展,而不是一种“旧”纤维组织的后遗症。

)从而使肺纤维化进行性进展。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西医病因病机:胶原蛋白是肺组织的主要ECM蛋白,约占肺脏五分之一。

肺脏中何种类型的胶原蛋白与其他类型ECM成分等构成三维网状结构,作为肺组织结构的主要骨架,这些蛋白成分保持肺组织结构的完整性。

《特发性肺纤维化》课件

《特发性肺纤维化》课件

● 02
第2章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 床表现和诊断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典型症状
进行性呼吸困 难
症状之一
胸痛
症状之一
早期症状不明 显
易被忽视
干咳
常见症状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体征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体征主要包括杵状指(趾)、双肺底爆裂 音等。这些体征的出现对于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01 蜂窝肺
典型影像表现之一
● 03
第3章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 疗策略
药物治疗
目前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药物主要包括皮质类固醇、免疫 抑制剂等。早期干预更为重要。
支持性治疗
氧疗、营养支持等支持性治疗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气管支气管疾 01 病时的治疗策略
治疗策略调整
02 对症治疗
关键
03
新治疗方法
结语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并发症和预后对患者 的生存有着重要影响。医生和患者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制定 适合个体的治疗方案,并定期随访,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 生活质量。关注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健康,进行多学科综合治 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希望通过有效管理和对症 治疗,能够让更多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获得更好的康复效 果。
02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重 视心理健康问题,寻求心理支持。
03 多学科综合治疗
结合不同专业的医疗团队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可以 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康复效果。
定期随访
通过定期随访,医生可以及时 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治 疗方案。 随访也可以帮助患者及时发现 并处理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随访过程中的沟通交流是医患 之间建立信任和合作的重要桥 梁。

ipf诊断标准理解

ipf诊断标准理解

ipf诊断标准理解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IPF(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破坏肺部组织并严重影响呼吸功能的慢性疾病。

对于IPF的诊断通常需要综合多个因素,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肺功能检查等。

IPF 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因此有必要明确其诊断标准以提高准确性和及时性。

IPF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潜在病因引起的肺部纤维化。

IPF是一种特发性肺纤维化,排除其他已知的或可疑的病因如环境暴露、结缔组织疾病、遗传性疾病等对IPF的诊断至关重要。

对于IPF的诊断需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

典型的IPF患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干咳,临床上可能有远端肺底的啰音及指尖端红斑。

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是IPF诊断的关键检查手段,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包括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疾病(NSIP)或UIP (尤其是边缘和基底性肺纤维化)等。

HRCT有助于排除其他潜在病因引起的肺部纤维化,也能辅助确定IPF的诊断。

肺功能检查对IPF的诊断也非常重要。

IPF患者通常表现为进行性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包括虹膜肺活量(FVC)下降和弥散功能障碍。

肺功能检查有助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速度,也是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肺活检可以作为确诊IPF的最终手段。

肺活检可以提供直接的组织学证据,帮助确定IPF的诊断。

但由于其侵袭性和风险性较高,目前并不推荐作为常规诊断手段使用,一般只在其他检查无法明确诊断的情况下才考虑。

IPF的诊断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结合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明确IPF的诊断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尽早发现患者的病情,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和管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对于临床医生而言,了解IPF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流程是至关重要的。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对读者有所帮助,提高对IPF的认识和理解。

【2000字】第二篇示例:IPF(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间质性肺部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表现为进行性肺部纤维化和功能受损。

《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要点

《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要点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了“特发性肺(问质)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

近十几年来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pulmonary fibrosis,IPF)的自然病程、病因学、发病机制和诊断方法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抗肺纤维化药物的研发取得了一定进展,使IPF的治疗进人了新阶段。

一、概念IPF是一种病因不明,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病变局限在肺脏,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人群,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伴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气体交换障碍,导致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预后差,其肺组织学和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

在临床上,IPF的概念需要与以下疾病概念区分。

1.间质性肺疾病(ILD):亦称作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DPLD),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和肺泡腔,导致肺泡.毛细血管功能单位丧失的弥漫性肺疾病的总称。

2.特发性间质性肺炎(lIPs):即目前病因不明的间质性肺炎,属于ILD 疾病谱的一组疾病。

IPF是主要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类型。

二、诊断1.临床表现:发病年龄多在中年及以上,男性多于女性。

起病隐匿,主要表现为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活动后明显。

大多数患者双下肺可闻及吸气末爆裂音(velcro啰音),超过半数可见杵状指(趾)。

终末期可出现发绀、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和右心功能不全的征象。

2.胸部HRCT:胸部X片诊断IPF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胸部HRCT是诊断IPF的必要手段。

UIP的胸部HRCT特征性表现为胸膜下、基底部分布为主的网格影和蜂窝影,伴(或不伴)牵拉性支气管扩张,磨玻璃样改变不明显,其中蜂窝影是诊断确定UIP型的重要依据。

当胸部HRCT显示病变呈胸膜下、基底部分布,但只有网格改变,没有蜂窝影时,为可能UIP型。

当胸部HRCT示肺部病变分布特征和病变性质与上述情况不符时为非UIP型,如广泛微结节、气体陷闭、非蜂窝状改变的囊状影、广泛的磨玻璃影、实变影,或沿支气管血管束为著的分布特点,均提示其他疾病。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诊断和治疗 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number {01} 汇报人:xxx
2023-12-23
目录
• 引言 •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诊断 •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治疗 • 患者管理与随访 • 专家共识解读与展望
01 引言
特发性肺纤维化概述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 性肺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为进 行性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
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可以了解肺部炎症和免疫反应的情况。在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期,灌洗液中可能会出现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 粒细胞增多等异常表现。
03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治 疗
一般治疗措施
氧疗
对于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应及时给予 氧疗以纠正低氧血症。根据病情严重 程度选择鼻导管、面罩等吸氧方式, 并保持适当的氧流量。
05
专家共识解读与展望
专家共识核心内容解读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定义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是指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在病程中出现原因不明的急性呼吸功能 恶化,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咳嗽、低氧血症等。
诊断标准
专家共识提出了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 室检查等方面的综合评估。
心理干预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 、抑郁等心理问题,提供 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 等支持措施。
患者互助组织
鼓励患者加入特发性肺纤 维化患者互助组织,通过 病友间的交流,减轻心理 压力。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
戒烟
强烈建议患者戒烟,以减缓肺功能下降速度。
氧疗
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用氧疗方式及设备,以 改善缺氧症状。

2023肺结节多学科微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2023肺结节多学科微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最全版)

2023肺结节多学科微创诊疗申国专家共识(最全版)1 共识背景和证据级别目前,国际上与肺结节相关的指南主要包括Fleischner学会和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 ACCP )关于偶然发现肺结节筐理指南(以影像风险概率为依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 NCCN )关于筛查发现肺结节管理指南[以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 ACR)肺部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ung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 Lung-RADS )为依据],和英国胸科学会(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 BTS )肺结节管理指南[以预测模型(Broc k模型)为依据]等,真从本学科角度出发,侧重于如何随访、如何诊断,但是如何处理则不详[1-2]。

肺结节常用的诊断方法有:影像学包括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 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HR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陆(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 phy , PET-CT ),病理诊断包括经皮和支气筐肺活检等。

常用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 otactic body radiatio n therapy , SBRT )相热消融(thermal ab lation ),由于本共识以微创技术为主,故不包括SBR T。

为规范肺结节的诊疗行为,解决现高指南与临床实践脱节的问题,通过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 , MDT)工作模式和医患共同决策,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参与度,提高肺结节的诊治水平,降低过度诊治和诊治不足的问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癌医学教育委员会发起并组织胸外料、呼吸科、肿瘤科、介入料、影像科等学科专家组成M DT的工作模式,以东亚专家发表的文献为主要依据,参考国际指南或共识,经过反复磋商相充分讨论形成共识推荐意见和推荐等级。

特发性肺纤维化诊疗最新指南

特发性肺纤维化诊疗最新指南
加强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临床医生应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
带来的挑战。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要点三
营养支持治疗
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可给予肠 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以改善患者 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害
肺部感染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部结构改 变,易导致细菌、病毒等感染,
加重病情。
肺动脉高压
肺纤维化使得肺血管床减少,肺动 脉压力升高,可导致右心衰竭。
03
治疗原则与药物选择
治疗目标及原则
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通过治疗减轻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提高患 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延缓疾病进展,降低死亡率
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延缓肺纤维化的进展,降 低患者死亡率。
个体化治疗,综合考虑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方案及调整策略
1 2 3
疾病知识普及
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释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因 、症状、治疗及预后,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识和 理解。
心理干预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提 供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支持,帮助患者调 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家属指导
指导家属如何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和生活照顾,减 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同时提高家属的应对能力。
• 抗感染治疗:针对肺部感染,选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控制感染源。
• 肺动脉高压治疗:采用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手段,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心功能。 • 呼吸衰竭治疗:对于呼吸衰竭患者,给予机械通气等生命支持治疗,挽救生命。 • 总结: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包括预防肺部感染、肺动脉高压和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针对并发症的治疗措施。通过疫苗接种、氧疗、药物治疗等手段进行

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

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

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摘要】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E)是一组原因不明的肺间质病,占DPLD尤其是IIP的大多数,它是一种不明原因的肺间质炎病性疾病,原因不明的肺泡纤维化和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均为其同义词。

在欧洲,IPF常被隐原性致纤维化性肺泡炎(CFA)名称所替代。

2000年ATS/ERS达成共识,将IPF的内涵局限于UIP,在大家再提到IPF时,指的是预后差的UIP,而不包括AIP、DIP、RBILD或NSIP。

从此,IPF局限为UIP的专用名词,而不包括其他间质性肺炎。

由于特发性肺纤维化所占比例较大,现以IPF(UIP)为代表加以阐述。

【关键词】特发性肺纤维化肺间质炎病性疾病治疗IPF的最佳治疗尚存在争议。

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消除或抑制炎症成分。

少数研究认为纤维化过程可逆转,但尚缺乏足够的证据。

1.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激素用于IPF的治疗已30多年,但是仅10%~30%的病人对治疗有效,完全缓解很少见,大多数病人即使应用激素治疗,病情依然恶化。

其剂量和方法多数学者的主张是:初始治疗时激素应用大剂量。

泼尼松或泼尼松龙每天40~80mg,共2~4个月,然后逐渐减量。

如果激素治疗有反应,一般在2~3个月显效。

第4个月泼尼松减量至每天30mg;第6个月减量至每天15~20mg(或其他等效剂量的激素)。

泼尼松用量及减量速度应由临床或生理学参数指导。

因为激素完全根除疾病是不可能的,所以,对治疗反应不一的病人均以最小剂量治疗1~2年是合理的。

应用泼尼松每天15~20mg作为长期小剂量维持治疗已经足够。

应用大剂量甲泼尼松龙(每次1~2g,每周1次或2次)静脉“冲击”治疗,但并不优于口服激素。

对激素治疗失败的病人,加用硫唑嘌呤(AZP)或环磷酰胺(CTX),并将激素减量,4~6周停用。

当激素减量时,有些病人病情进展或恶化,对这些病人可隔天口服泼尼松(20~40mg),另外加用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药物。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主要内容(全文)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主要内容(全文)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主要内容(全文)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进展性纤维化肺疾病,组织病理学和(或)胸部高分辨率CT(HRCT)特征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1]。

IPF患者从诊断开始中位生存期仅2~3年[1,2,3,4,5]。

部分患者在短期内可出现急性呼吸功能恶化,称之为IPF急性加重(AE-IPF),是IPF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2]。

由于AE-IPF患者病情危重,进展迅速,预后差,近年来对其研究和认识不断深入,国际上对AE-IPF的定义及诊断标准也不断更新。

为了规范国内AE-IPF的诊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间质性肺病学组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专家,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参考和借鉴国际AE-IPF诊治指南,制定了本共识,旨在规范我国AE-IPF的诊断流程和治疗策略,提高我国AE-IPF的诊治水平。

一、AE-IPF概念及演变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学者Kondoh等[6]首先将IPF患者在临床上出现了不明原因的急性呼吸功能恶化定义为AE-IPF,同时提出AE-IPF诊断标准,包括:(1)IPF患者在近1个月内出现气促加重;(2)动脉血氧分压(PaO2)提示低氧血症或低氧合指数[PaO2与吸入氧浓度(FiO2)的比值PaO2/FiO2<225 mmHg(1 mmHg=0.133 kPa)];(3)胸部X线片出现新的肺部浸润病灶;(4)无明显的感染或心脏疾病。

2007年IPF领域国际多学科专家和IPF临床研究网(IPFnet)联合发表了AE-IPF 专家共识,标志着多数临床医师和研究者对AE-IPF的认同和重视[7],随之AE-IPF的诊断标准亦更新为:(1)既往或当前诊断为IPF;(2)30 d 内出现的不明原因呼吸困难的加重或恶化;(3)胸部HRCT在原来UIP 表现的双肺网状阴影或蜂窝影的背景上出现新的磨玻璃影(GGO)和(或)实变影;(4)缺乏感染的证据:气管内吸出物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培养阴性;(5)排除左心心力衰竭、肺栓塞或病因明确的急性肺损伤等[7]。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血清FSTL1、Syndecan-1与肺功能和预后的关系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血清FSTL1、Syndecan-1与肺功能和预后的关系

㊃054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2月第21卷第4期 L a b M e d C l i n,F e b r u a r y2024,V o l.21,N o.4㊃论著㊃D O I:10.3969/j.i s s n.1672-9455.2024.04.004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血清F S T L1㊁S y n d e c a n-1与肺功能和预后的关系*宋丹1,许蕊2Δ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1.呼吸内科;2.重症医学科,陕西西安710100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 P F)患者血清卵泡抑素样蛋白-1(F S T L1)㊁多配体蛋白聚糖-1(S y n-d e c a n-1)与肺功能和预后的关系㊂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收治的94例I P F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受试者50例为对照组㊂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F S T L1㊁S y n d e c a n-1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 E V1)㊁F E V1与用力肺活量(F V C)比值(F E V1/ F V C)㊁F E V1占预计值百分比(F E V1%p r e d)水平,分析F S T L1㊁S y n d e c a n-1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㊂观察组出院后随访1年,根据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F S T L1㊁S y n d e c a n-1水平及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I P F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㊂结果观察组F S T L1㊁S y n d e c a n-1水平高于对照组,F E V1㊁F E V1/F V C㊁F E V1%p r e 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I P F患者F S T L1㊁S y n d e c a n-1水平与肺功能指标F E V1㊁F E V1/F V C㊁F E V1%p r e d呈负相关(P<0.05)㊂经1年随访观察,预后不良组(45例)F S T L1㊁S y n d e c a n-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49例),预后不良组年龄大于预后良好组,F E V1㊁F E V1/F V C㊁F E V1%p r e d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多因素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ȡ64岁㊁F S T L1ȡ56n g/m L㊁S y n d e c a n-1ȡ87n g/m L是I P 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O R>1),F E V1ȡ1.40L㊁F E V1/F V Cȡ60%㊁F E V1%p r e dȡ66%是I P F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O R< 1)㊂结论 F S T L1㊁S y n d e c a n-1在I P F患者中呈高表达,并与患者的肺功能呈负相关,年龄ȡ64岁㊁F S T L1ȡ56n g/m L㊁S y n d e c a n-1ȡ87n g/m L是I P 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F E V1ȡ1.40L㊁F E V1/F V Cȡ60%㊁F E V1%p r e dȡ66%是I P F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㊂关键词:特发性肺纤维化;卵泡抑素样蛋白-1;多配体蛋白聚糖-1;肺功能;预后;影响因素中图法分类号:R56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455(2024)04-0450-05 S t u d y o n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s e r u m F S T L1,S y n d e c a n-1a n d l u n g f u n c t i o n,p r o g n o s i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i d i o p a t h i c p u l m o n a r y f i b r o s i s*S O N G D a n1,X U R u i2ә1.D e p a r t m e n t o f R e s p i r a t o r y M e d i c i n e;2.I n t e n s i v e C a r e U n i t,X i'a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M e d i c a l C e n t e rH o s p i t a l,X i'a n,S h a a n x i710100,C h i n aA b s t r a c t: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o f s e r u m f o l l i s t a t i n-l i k e p r o t e i n1(F S T L1)a n d S y n-d e c a n-1w i t h p u l m o n a r y f u n c t i o n a n d p r o g n o s i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i d i o p a t h i c p u l m o n a r y f i b r o s i s(I P F). M e t h o d s A t o t a l o f94p a t i e n t s w i t h I P F a d m i t t e d t o X i'a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M e d i c a l C e n t e r H o s p i t a l f r o m J a n u-a r y2021t o J a n u a r y2022w e r e s e l e c t e d a s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a n d50h e a l t h y s u b j e c t s w h o u n d e r w e n t p h y s-i c a l e x a m i n a t i o n i n t h e h o s p i t a l d u r i n g t h e s a m e p e r i o d w e r e s e l e c t e d a s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T h e l e v e l s o f F S T L1,S y n d e c a n-1a n d p u l m o n a r y f u n c t i o n i n d e x e s s u c h a s f o r c e d e x p i r a t o r y v o l u m e i n o n e s e c o n d(F E V1), F E V1t o f o r c e d v i t a l c a p a c i t y(F V C)r a t i o(F E V1/F V C)a n d F E V1p e r c e n t p r e d i c t e d v a l u e(F E V1%p r e d) w e r e c o m p a r e d b e t w e e n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a n d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F S T L1,S y n d e-c a n-1l e v e l s a n d p u l m o n a r y f u n c t i o n i n d e x e s w a s a n a l y z e d.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w a s f o l l o w e d u p f o r1y e a r a f t e r d i s c h a r g e,a n d w a s d i v i d e d i n t o g o o d p r o g n o s i s g r o u p a n d p o o r p r o g n o s i s g r o u p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f o l l o w-u p r e s u l t s.T h e l e v e l s o f F S T L1a n d S y n d e c a n-1,c l i n i c a l d a t a w e r e c o m p a r e d 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a n d m u l t i v a r i a t e L o g i s t i c r e g r e s s i o n w a s u s e d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r i s k f a c t o r s f o r p o o r p r o g n o s i s o f I P F.R e s u l t s T h e l e v e l s o f F S T L1a n d S y n d e c a n-1i n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g r o u p w e r e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o s e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a n d t h e*基金项目: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年度卫生健康科研项目(2021D0035)㊂作者简介:宋丹,女,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研究㊂ә通信作者,E-m a i l:2495283112@q q.c o m㊂网络首发h t t p://k n s.c n k i.n e t/k c m s/d e t a i l/50.1167.R.20240204.1052.004.h t m l(2024-02-06)l e v e l s o f F E V1,F E V1/F V C a n d F E V1%p r e d w e r e l o w e r t h a n t h o s e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w e r e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P<0.05).I n I P F p a t i e n t s,F S T L1a n d S y n d e c a n-1l e v e l s c o r r e l a t e d n e g a t i v e l y w i t h F E V1,F E V1/F V C,a n d F E V1%p r e d(P<0.05).A f t e r o n e-y e a r f o l l o w-u p o b s e r v a t i o n,t h e l e v e l s o f F S T L1 a n d S y n d e c a n-1i n t h e p o o r p r o g n o s i s g r o u p(45c a s e s)w e r e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o s e i n t h e g o o d p r o g n o s i s g r o u p (49c a s e s).T h e a g e w a s o l d e r t h a n t h a t o f t h e g o o d p r o g n o s i s g r o u p,a n d t h e l e v e l s o f F E V1,F E V1/F V C a n d F E V1%p r e d w e r e l o w e r t h a n t h o s e o f t h e g o o d p r o g n o s i s g r o u p,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w e r e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P<0.05).M u l t i v a r i a t e L o g i s t i c r e g r e s s i o n a n a l y s i s s h o w e d t h a t a g eȡ64y e a r s o l d,F S T L1ȡ56n g/m L a n d S y n d e c a n-1ȡ87n g/m L w e r e i n d e p e n d e n t r i s k f a c t o r s f o r p r o g n o s i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I P F(P<0.05,O R>1).F E V1ȡ1.40L,F E V1/F V Cȡ60%a n d F E V1%p r e dȡ66%w e r e p r o t e c t i v e f a c t o r s f o r t h e p r o g n o s i s o f p a-t i e n t s w i t h I P F(P<0.05,O R<1).C o n c l u s i o n F S T L1a n d S y n d e c a n-1e x p r e s s e d h i g h l y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I P F,a n d c o r r e l a t e d n e g a t i v e l y w i t h l u n g f u n c t i o n.A g eȡ64y e a r s,F S T L1ȡ56n g/m L a n d S y n d e c a n-1ȡ87n g/ m L a r e i n d e p e n d e n t r i s k f a c t o r s f o r p r o g n o s i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I P F.F E V1ȡ1.40L,F E V1/F V Cȡ60%, F E V1%p r e dȡ66%a r e p r o t e c t i v e f a c t o r s f o r p r o g n o s i s o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I P F.K e y w o r d s:i d i o p a t h i c p u l m o n a r y f i b r o s i s;f o l l i s t a t i n-l i k e p r o t e i n1; S y n d e c a n-1;l u n g f u n c t i o n; p r o g n o s i s;i n f l u e n c e f a c t o r特发性肺纤维化(I P F)是一种慢性的进行性呈纤维化状态的间质性肺疾病,病灶主要局限在患者的肺组织,表现为弥漫型的肺泡炎症及肺泡结构㊁功能的紊乱,并伴有明显的肺通气功能的减弱[1]㊂患者在发病期间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㊁呼吸衰竭㊁咳嗽㊁咳痰㊁气喘等呼吸道症状,并伴有消瘦㊁乏力㊁食欲减退等症状,I P F主要出现在中老年人群中,对患者的危害性较大[2]㊂目前,对于I P F尚无特效治疗手段,存在着治疗难度大的问题,且患者的预后差,病死率高[3]㊂因此,探寻与I P F疾病进展相关的生物学指标有助于在诊疗早期预测患者病情,以便指导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㊂血清卵泡抑素样蛋白-1 (F S T L1)是一种细胞外分泌的糖蛋白,在机体多个器官组织中表达,可被转化生长因子-1β(T G F-1β)诱导而表达上调,具有促炎症反应发生和促纤维化作用,可能参与I P F的发生[4]㊂多配体蛋白聚糖-1(S y n d e-c a n-1)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其表达水平能够反映出患者的肺血管内皮细胞的受损程度,在I P F 中异常表达[5]㊂既往研究结果显示,F S T L1㊁S y n d e-c a n-1可能参与I P F患者肺间质纤维化的进展过程,但其水平与I P F患者的肺功能及预后间的关系尚未完全明确[5-6]㊂因此,本研究以I P F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F S T L1㊁S y n d e c a n-1水平,并分析二者与肺功能㊁预后间的关系,以期为改善I P F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94例I P F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吡非尼酮㊁尼达尼布等抗纤维化药物规范化治疗,以及降糖㊁降压等对症治疗㊂(1)纳入标准:①符合‘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7]中I P F诊断标准;②年龄50~80岁;③均为首次确诊;④均在本院接受各项检查和完成治疗;⑤病历资料完整,无缺项㊂(2)排除标准:①伴有肺气肿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㊁肺炎㊁肺癌等;②急性加重期;③伴有全身性炎症感染;④随访期间失访;⑤评价指标数据缺失;⑥中途自愿退出㊂94例患者中男49例,女45例;年龄50~80岁,平均(63.79ʃ6.78)岁;体质量指数(B M I)18~27 k g/m2,平均(22.93ʃ2.97)k g/m2;饮酒史17例,吸烟史13例;合并高血压病史19例,糖尿病史22例,高脂血症史12例;病程3~10个月,平均(6.10ʃ2.11)月㊂另选择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受试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8~76岁,平均(62.01ʃ6.87)岁;B M I18~28k g/ m2,平均(23.13ʃ2.98)k g/m2,所有受试者均无呼吸系统疾病史㊂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0审(1216)号]㊂1.2检测方法采集所有研究对象晨起空腹静脉血3m L,采用RWD-10R型高速离心机(深圳瑞沃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离心,分离得到血清标本,离心参数:离心半径10c m,时间15m i n,转速30000 r/m i n㊂取上清液标本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的F S T L1㊁S y n d e c a n-1水平,检测仪器为F K-S Y96S 型酶标仪(山东方科仪器有限公司),人F S T L1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货号:E-E L-H0173c)㊁人S y n-d e c a n-1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货号:E-E L-H1298c)均购于武汉伊莱瑞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㊂采用M S P F T-B型肺功能仪(河南迈松医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 E V1)㊁F E V1与用力肺活量(F V C)比值(F E V1/F V C)㊁F E V1占预计值百分比(F E V1%p r e d)水平㊂1.3评价方法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F S T L1㊁S y n-㊃154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2月第21卷第4期 L a b M e d C l i n,F e b r u a r y2024,V o l.21,N o.4d e c a n -1㊁F E V 1㊁F E V 1/F V C ㊁F E V 1%p r e d㊂分析观察组患者F S T L 1㊁S yn d e c a n -1水平与F E V 1㊁F E V 1/F V C ㊁F E V 1%p r e d 水平的相关性㊂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统一规范化的治疗干预,治疗出院后进行为期1年的门诊随访观察,随访终止标准为治疗后1年,期间无失访患者,评估患者的预后,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F S T L 1㊁S y n d e c a n -1水平,同时比较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㊁糖尿病史㊁高脂血症史㊁B M I ㊁F E V 1㊁病程㊁高血压病史㊁年龄㊁饮酒史㊁F E V 1/F V C ㊁吸烟史㊁F E V 1%p r e d 等指标;通过建立多因素L o g i s t i c 回归模型,对I P F 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㊂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 P S 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㊂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 ʃs 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 e a r s o n 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对I P F 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 o gi s t i c 回归分析㊂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 果2.1 观察组与对照组F S T L 1㊁S yn d e c a n -1㊁肺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F S T L 1㊁S y n d e c a n -1水平高于对照组,F E V 1㊁F E V 1/F V C ㊁F E V 1%p r e d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1㊂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F S T L 1㊁S yn d e c a n -1㊁肺功能指标比较(x ʃs )组别nF S T L 1(n g /m L )S y n d e c a n -1(n g /m L )F E V 1(L )F E V 1/F V C (%)F E V 1%p r e d (%)观察组9456.37ʃ6.9887.32ʃ10.271.40ʃ0.3760.08ʃ8.2366.19ʃ9.02对照组5019.82ʃ3.7639.23ʃ6.092.17ʃ0.5472.31ʃ7.7375.03ʃ8.75t 40.83735.225 9.019 8.668 5.657P<0.001<0.001<0.001<0.001<0.0012.2 I P F 患者F S T L 1㊁S yn d e c a n -1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相关性分析 I P F 患者F S T L 1㊁S y n d e c a n -1水平与肺功能指标F E V 1㊁F E V 1/F V C ㊁F E V 1%p r e d 呈负相关性(P <0.05)㊂见表2㊂表2 I P F 患者F S T L 1㊁S yn d e c a n -1水平与肺功能指标的 相关性分析肺功能指标F S T L 1r P S yn d e c a n -1r PF E V 10.4680.005 0.5060.003F E V 1/F V C0.5170.002 0.618<0.001F E V 1%pr e d 0.5890.0010.645<0.0012.3 不同预后患者F S T L 1㊁S yn d e c a n -1水平比较 经1年随访观察,预后不良患者45例,预后良好患者49例,预后不良组F S T L 1㊁S yn d e c a n -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3㊂表3 不同预后患者F S T L 1㊁S yn d e c a n -1水平 比较(x ʃs ,n g/m L )组别nS yn d e c a n -1F S T L 1预后不良组4597.17ʃ8.2767.81ʃ5.12预后良好组4978.28ʃ7.9545.86ʃ5.65t 11.28919.676P<0.001<0.0012.4 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吸烟史㊁性别㊁高血压病史㊁B M I ㊁饮酒史㊁高脂血症史㊁糖尿病史㊁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预后不良组年龄大于预后良好组,F E V 1㊁F E V 1/F V C ㊁F E V 1%p r e d 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见表4㊂表4 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比较[n (%)或x ʃs ]组别n性别男女年龄(岁)B M I(k g/m 2)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预后不良组4525(55.56)20(44.44)67.89ʃ6.9823.09ʃ2.926(13.33)9(20.00)11(24.44)预后良好组4924(48.98)25(51.02)60.02ʃ6.1422.78ʃ2.767(14.29)8(16.33)8(16.33)χ2/t0.4065.8150.5290.0170.2140.959P0.524<0.0010.5910.8940.6430.328组别n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病程(月)F E V 1(L )F E V 1/F V C (%)F E V 1%p r e d (%)预后不良组4512(26.67)7(15.56)6.19ʃ1.651.23ʃ0.3155.32ʃ5.9261.98ʃ6.23预后良好组4910(20.41)5(10.20)6.02ʃ1.561.55ʃ0.4064.45ʃ5.9870.05ʃ7.03χ2/t0.5130.6030.513 4.308 7.430 5.869P0.4740.4370.609<0.001<0.001<0.001㊃254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2月第21卷第4期 L a b M e d C l i n ,F e b r u a r y 2024,V o l .21,N o .42.5多因素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设计方案及变量赋值建立非条件L o g i s t i c回归模型,以I P F患者预后情况为因变量(赋值:1=预后不良,0=预后良好),以表3㊁4中P<0.05的指标为自变量㊂考虑到样本量较少,所有指标均进行降维处理(参考总样本均值, 1=ȡ均值,0=<均值),转化成两分类变量,并进行赋值㊂回归过程采用逐步后退法,以进行自变量的选择和剔除,设定α剔除=0.10,α入选=0.05㊂结果显示:年龄ȡ64岁㊁F S T L1ȡ56n g/m L㊁S y n d e c a n-1ȡ87n g/m L是I P 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 O R>1),F E V1ȡ1.40L㊁F E V1/F V Cȡ60%㊁F E V1%p r e dȡ66%是I P F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O R<1)㊂6个保留入回归模型的自变量赋值见表5,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㊂表5多因素回归分析设计方案及变量赋值因素变量赋值预后情况Y预后不良=1,预后良好=0年龄X1ȡ64岁=1,<64岁=0F S T L1X2ȡ56n g/m L=1,<56n g/m L=0 S y n d e c a n-1X3ȡ87n g/m L=1,<87n g/m L=0 F E V1X4ȡ1.40L=1,<1.40L=0F E V1/F V C X5ȡ60%=1,<60%=0F E V1%p r e d X6ȡ66%=1,<66%=0表6影响患者预后效果的多因素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因素βS E W a l dχ2P O R O R的95%C I 常数 0.2450.1134.7390.029年龄0.2440.0917.2330.0071.2761.068~1.525 F S T L10.6870.16018.3770.0001.9881.452~2.721 S y n d e c a n-10.6080.18810.4760.0011.8371.271~2.654 F E V1 0.3780.1436.9640.0080.6850.517~0.907 F E V1/F V C 0.5960.2137.8530.0050.5510.363~0.836 F E V1%p r e d 0.8260.3037.4530.0060.4380.242~0.792注:-为无数据㊂3讨论目前,I P F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有的报道表明该病的发生与免疫性炎症损伤关系密切,患者在各种免疫性炎症损伤刺激下,肺泡-毛细血管的损伤加剧,修复过程中不能完成正常的再上皮化过程,最终引起肺纤维化[8]㊂I P F为呼吸内科常见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且该病具有起病隐匿,病情在短期内迅速进展等特点[9]㊂因此,探寻与I P F病情进展及预后有关的生物学标志物,以及与肺功能㊁预后的关系,对于I P F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效果有重要意义,也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㊂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F S T L1㊁S y n d e c a n-1水平高于对照组,F E V1㊁F E V1/F V C㊁F E V1%p r e d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F S T L1㊁S y n d e c a n-1参与I P F疾病的发生㊁发展过程㊂这是因为F S T L1是一种细胞外分泌的糖蛋白,最初从转化生长因子诱导的小鼠成骨细胞分离得到,可在多个器官组织中分布㊁表达,可通过激活和增强T G F-1β信号通路的活性,进而调控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和细胞外基质的合成,进一步可上调患者的细胞外基质表达,由此可发挥促纤维化作用[10-11]㊂也有研究表明,F S T L1的上调还能通过氧化应激途径参与肺纤维化的进展,通过诱导氧化应激反应的上调,增强机体的炎症反应,并诱导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导致I P F病情的进展[12]㊂S y n d e c a n-1具有参与细胞的黏附㊁增殖和炎症调节的作用[13]㊂既往报道证实S y n d e c a n-1可在肝纤维化㊁心肌纤维化等多种纤维化疾病的进展中发挥促进作用[14],本研究结果也证实S y n d e c a n-1在肺纤维化患者中呈现高表达,主要是因为S y n d e c a n-1可促进成纤维细胞的表达,从而进一步促进纤维蛋白㊁胶原蛋白及纤连蛋白的合成分泌,由此导致纤维化过程的进展[15]㊂另外,S y n d e c a n-1高表达后可在肺泡上皮细胞表面脱落,可促进肺部炎症反应的发生,加重对患者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也可导致I P F病情的进展[15]㊂F E V1是最大呼气第1秒呼出的气量容积,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F E V1/F V C是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是用于检测肺功能的一种常用指标,F E V1%p r e d是第1秒用力呼气的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因为I P F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明显低于正常值水平[16],因此,观察组F E V1㊁F E V1/F V C㊁F E V1%p r e d水平低于对照组㊂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 P F患者的F S T L1㊁S y n d e-c a n-1水平与肺功能指标F E V1㊁F E V1/F V C㊁F E V1%p r e d水平呈负相关(P<0.05),表明F S T L1㊁S y n d e c a n-1水平能够反映I P F患者的肺功能,这是因㊃354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2月第21卷第4期 L a b M e d C l i n,F e b r u a r y2024,V o l.21,N o.4为F S T L1㊁S y n d e c a n-1水平越高,提示I P F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越重,患者的呼吸系统症状也越严重,相应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也明显降低[17]㊂预后不良组F S T L1㊁S y n d e c a n-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表明F S T L1㊁S y n d e c a n-1水平对于I P F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㊂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 o g i s t i 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ȡ64岁㊁F S T L1ȡ56n g/m L㊁S y n d e-c a n-1ȡ87n g/m L是I P 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 R>1),F E V1ȡ1.40L㊁F E V1/F V Cȡ60%㊁F E V1%p r e dȡ66%是I P F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O R<1)㊂这是因为F S T L1㊁S y n d e c a n-1表达可加重患者的肺纤维化程度,患者的肺实质损伤程度加剧,常规治疗对于这种肺纤维化导致的炎症肺损伤的逆转修复作用较差,因此,患者的预后更差㊂年龄也是影响I P F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年龄越大患者的身体各项功能也越差,患者免疫力下降,基础器官功能减退,在治疗后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出现相关并发症,使患者预后变差[18]㊂F E V1㊁F E V1/ F V C㊁F E V1%p r e d等各项基线肺功能指标升高是I P F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因此,当患者的基线肺功能较好,在I P F病程进展中患者的肺功能下降幅度也越小,患者的预后也相对较好㊂因此,F S T L1㊁S y n d e-c a n-1对于I P F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考虑作为治疗I P F的新靶点㊂综上所述,高水平F S T L1㊁S y n d e c a n-1可能参与I P F疾病的发生㊁发展过程,并与患者的肺功能呈负相关,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㊂高龄及F S T L1㊁S y n d e c a n-1水平升高是I P F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F E V1㊁F E V1/F V C㊁F E V1%p r e d升高是I P F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㊂因此,可根据I P F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的预后㊂参考文献[1]R I C H E L D I L,C O L L A R D H R,J O N E S M G.I d i o p a t h i cp u l m o n a r y f i b r o s i s[J].L a n c e t,2017,389(10082):1941-1952.[2]WA KWA Y A Y,B R OWN K K.I d i o p a t h i c p u l m o n a r y f i-b r o s i s:e p i d e m i o l o g y,d i a g n o s i s a n d o u tc o m e s[J].A m JM e d S c i,2019,357(5):359-369.[3]郭友芳,张薇,冯明发,等.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21,26(10):1591-1594.[4]谢冰冰.特发性肺纤维化多中心注册登记研究平台的建立及血清F S T L1在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价值评价[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20.[5]P A R I MO N T,Y A O C F,HA B I E L D M,e t a l.S y n d e c a n-1p r o m o t e s l u n g f i b r o s i s b y r e g u l a t i n g e p i t h e l i a l r e p r o-g r a mm i n g t h r o u g h e x t r a c e l l u l a r v e s i c l e s[J].J C I I n s i g h t, 2019,5(17):129359.[6]杨华,张莉莉.F s t l1-T G F-β1-S m a d2/3信号通路与肺纤维化的靶向治疗[J].实用医药杂志,2019,36(6):562-566.[7]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学组.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6):427-432.[8]MO S S B J,R Y T E R S W,R O S A S I O.P a t h o g e n i c m e c h a-n i s m s u n d e r l y i n g i d i o p a t h i c p u l m o n a r y f i b r o s i s[J].A n n u R e v P a t h o l,2022,17:515-546.[9]魏会强,李海宁,郝秀玲,等.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2㊁潜在转化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㊁趋化因子配体14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2,22(7):1301-1305.[10]丁丽丽,刘轩绮,孙晓林,等.系统性硬化症相关间质性肺病㊁特发性肺纤维化与转化生长因子-β诱导的肺纤维化模型重叠基因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2,26(14):7-13.[11]徐雷倩,曹洁.F S T L1促进间歇性低氧诱导的肺成纤维细胞活化[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9,25(5):446-449.[12]L I X H,F A N G Y S,J I A N G D Y,e t a l.T a r g e t i n g F S T L1f o r m u l t i p l e f i b r o t i c a n d s y s t e m i c a u t o i mm u n e d i s e a s e s[J].M o l T h e r,2021,29(1):347-364.[13]钟苑芳,黄湘,谭家余.多配体蛋白聚糖-1在早发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2023,28(3):357-360.[14]C HA R C HA N T I A,K A N A V A R O S P,K O N I A R I S E,e ta l.E x p r e s s i o n o f s y n d e c a n-1i n c h r o n i c l i v e r d i s e a s e s:c o r-r e l a t i o n w i t h h e p a t i c f i b r o s i s[J].I n V i v o,2021,35(1): 333-339.[15]沈怡.S y n d e c a n-1在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意义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21.[16]S HA R MA P,A L I Z A D E H J,J U A R E Z M,e t a l.A u t o p h-a g y,a p o p t o s i s,t h e u n f o l d e d p r o t e i n r e s p o n s e,a n d l u n g f u n c t i o n i n i d i o p a t h i c p u l m o n a r y f ib r o s i s[J].C e l l s,2021, 10(7):1642.[17]欧阳小荔,彭红.特发性肺纤维化预后的影响因素[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21,20(11):824-830. [18]蔡博,陈娴秋,杨文兰,等.性别-年龄-肺功能分期与复合生理指数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比较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5):4485-4491.(收稿日期:2023-05-15修回日期:2023-12-11)㊃454㊃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年2月第21卷第4期 L a b M e d C l i n,F e b r u a r y2024,V o l.21,N o.4。

间质性肺病临床路径

间质性肺病临床路径

间质性肺病临床路径一、间质性肺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间质性肺病(ICD-10:J84.900)。

(二)诊断依据病变主要发生在肺间质,累及肺泡壁和肺泡周围组织的一组疾病。

临床症状、胸部影像学、肺功能和肺部病理生理改变类似,具有:(1)劳力性呼吸困难;(2)影像表现为双侧弥漫性间质性浸润;(3)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弥散功能下降;(4)组织病理特征为肺间质炎症和纤维化表现。

间质性肺病种类繁多,包括:(1)环境、职业相关的间质性肺病;(2)药物、治疗相关的间质性肺病;(3)肺感染相关的间质性肺病;(4)慢性心脏疾病相关的间质性肺病;(5)肺血管炎及结缔组织病相关的间质性肺病;(6)肝病、肠道相关的间质性肺病;(7)特发性间质性肺炎;(8)其他病因间质性肺病:如结节病、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肺泡蛋白沉积症等。

根据《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间质病学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06):427-432)和《特发性肺纤维化国际指南》(Am J RespirCrit Care Med,2011,183;788-824),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标准如下(1)除外其他已知病因所致的间质性肺疾病,如职业接触、室内外环境暴露、结缔组织病和药物性肺损害等。

(2)未行外科肺活检的患者,HRCT表现为UIP型。

(3)行外科肺活检的患者,结合HRCT和外科肺活检符合特定的类型。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间质病学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06):427-432)和《特发性肺纤维化国际指南》(Am J RespirCrit Care Med,2011,183;788-824),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标准如下。

1. 非药物治疗1). 戒烟:对于吸烟者,应劝导和帮助患者戒烟。

2). 氧疗:对于有低氧血症者,可以给予持续吸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IPF是一种病因不明,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炎,病变局限在肺脏,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人群,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伴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气体交换障碍,导致低氧血症、甚至呼吸衰竭,预后差,其肺组织学和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表现为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

在临床上,IPF的概念需要与以下疾病概念区分。

1间质性肺疾病(ILD):
亦称作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DPLD),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和肺泡腔,导致肺泡-毛细血管功能单位丧失的弥漫性肺疾病的总称。

临床主要表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降低、低氧血症和影像学上的双肺弥漫性病变。

2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s):
即目前病因不明的间质性肺炎,属于ILD疾病谱的一组疾病。

2013
年发表的有关IIPs的国际多学科分类,将IIPs分为主要的IIPs、罕见的IIPs和未分类的IIPs (表1)。

诊断
1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多在中年及以上,男性多于女性。

起病隐匿,主要表现为干咳、进行性呼吸困难,活动后明显。

大多数患者双下肺可闻及吸气末爆裂音(velcro啰音),超过半数可见杵状指(趾)。

终末期可出现发绀、肺动脉高压、肺心病和右心功能不全的征象。

2胸部HRCT:
胸部X片诊断IPF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差,胸部HRCT是诊断IPF的必要手段。

UIP的胸部HRCT特征性表现为胸膜下、基底部分布为主的网格影和蜂窝影,伴(或不伴)牵拉性支气管扩张,磨玻璃样改变不明显 (图1,2),其中蜂窝影是诊断确定UIP型的重要依据。

当胸部HRCT显示病变呈胸膜下、基底部分布,但只有网格改变,没有蜂窝影时,为可能UIP型 (图3-5)。

当胸部HRCT示肺部病变分布特征和病变性质与上述情况不符时为非UIP型(图6),如广泛微结节、气体陷闭、非蜂窝状改变的囊状影、广泛的磨玻璃影、实变影,或沿支气管血管束为著的分布特点,均提示其他疾病。

如UIP型改变合并胸膜异常,如胸膜斑、钙化、显著的胸腔积液时,多提示为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UIP。

IPF患者可见轻度的纵隔淋巴结肿大,短轴直径通常<1.5>
图1,2 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型:患者男,74岁,轴位高分辨率CT肺窗(图1)示双下肺胸膜下网格影及蜂窝影(箭头所示);冠状位重组像(图2)示网格影及蜂窝影,双下肺分布
图3~5 可能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型:患者男,78岁,轴位高分辨率CT肺窗中间支气管层面(图3) 显示双肺胸膜下少许小叶间隔增厚;冠状重组像(图4) 显示双肺外周胸膜下线状及网状影,双下肺分布;两侧肺底层面(图5) 显示双侧下叶后基底段网状影,无蜂窝影图6 非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型:患者男,62岁,淋巴瘤化疗后,冠状重组像显示双肺多发斑片状实变影及磨玻璃影,内见多发小含气腔,病变以双上肺分布为主,双肺含气腔不是蜂窝影,为小叶中心型肺气肿基础上的实变影和磨玻璃所致
3肺功能:
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量降低伴低氧血症或Ⅰ型呼吸
衰竭。

早期静息肺功能可以正常或接近正常,但运动肺功能表现P
(A-a)O
2

加和氧分压降低。

4组织病理学:
对于HRCT呈不典型UIP改变,诊断不清楚,没有手术禁忌证的患者
需考虑外科肺活检。

IPF的特征性组织病理学改变是UIP,其主要病变为
纤维化,病变的程度及分布不均一。

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同时可见伴有蜂窝肺改变的瘢痕纤维化区域和病变较轻甚至正常的肺组织区域 (图7)。

病变通常以胸膜下和间隔旁肺实质为著。

炎症较为轻微,可有少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间质浸润,伴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和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增生。

纤维化区域主要由致密的胶原纤维组成,可见散在分布的成纤维细胞灶 (图8)。

蜂窝肺区域由囊性纤维化的气腔组成,通常衬附着细支气管上皮细胞,腔内有黏液和炎症细胞填充。

肺纤维化区域和蜂窝肺病变区域中的肺脏间质可见平滑肌增生。

图7 病理组织学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显微镜下可见斑片状肺纤维化,病变分布不均,有残存正常的肺组织,纤维化病变主要分布于肺周边部肺膜下HE染色低倍放大
图8 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病变中的纤维母细胞灶。

显微镜下可见纤维母细胞灶位于肺泡壁一侧,常呈梭形,微隆起,其内见增生的肌纤维母细胞及蓝染的间质HE染色高倍放大
UIP的病理鉴别诊断主要包括结缔组织病相关性ILD、慢性过敏性肺炎、药物性肺损伤和石棉肺等。

5诊断标准:
(1)排除其他已知原因的ILD(例如家庭或职业环境暴露、结缔组织病和药物毒性)。

(2)HRCT表现为UIP型(此类患者不建议行外科肺活检)。

(3)已进行外科肺活检的患者,根据HRCT和外科肺活检特定的组合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1鉴别诊断流程:
IPF的临床诊断过程采用排除法,对疑似患者均需要详细采集现病史、既往史、治疗经过、职业和环境暴露史、吸烟史、个人史、家族史,并进行体格检查。

此外,以下辅助检查,如自身抗体、肿瘤标志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和分类,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经皮穿刺肺活检、经支气管淋巴结穿刺活检以及外科肺活检和纵隔镜淋巴结活检等,均有助于与其他ILD相鉴别。

2其他辅助诊断技术的临床价值(略):
IPF的自然病程与急性加重
1自然病程:
IPF是一类慢性进行性加重的疾病,肺功能逐渐恶化,因呼吸衰竭或合并症而死亡。

IPF患者的自然病程呈现异质性,大多数患者表现为缓慢渐进性病程,几年内病情稳定。

部分患者病情进展较为迅速,少部分患者经历一次或几次急性加重,进展为呼吸衰竭或死亡。

这些不同自然病程的IPF患者是否代表着不同的临床表型以及影响自然病程的危险因素尚不清楚。

合并肺动脉高压和肺气肿可能影响IPF疾病病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