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第一章教案

合集下载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心理物理学实验的基本技巧。

3.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物理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心理物理学概述心理物理学的定义心理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 心理物理学方法感觉阈限测量心理物理定律心理物理实验设计3. 心理物理学实验技巧实验材料的选择与处理实验设备的选用与维护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实验技巧。

2. 演示法:展示心理物理学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实验方法。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心理物理学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心理物理学实验中的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第二课时:讲解心理物理学的方法和实验设计。

3. 第三课时:演示心理物理学实验,让学生了解实验过程。

4. 第四课时:让学生动手进行心理物理学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发言、讨论、实验操作等,给予相应评分。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实验报告的质量,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等方面。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心理物理学的问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实验心理学》2. 实验器材:感觉阈限测试仪、心理物理实验相关设备3. 辅助材料:PPT、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模板七、教学步骤1. 第六课时:感觉阈限测量实验介绍感觉阈限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演示感觉阈限测量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2. 第七课时:心理物理定律应用讲解心理物理定律(如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心理物理定律的应用3. 第八课时:心理物理实验设计介绍心理物理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简单的心理物理实验4. 第九课时:实验数据收集与处理讲解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学生演示实验数据收集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教师点评实验,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八、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
无绝对零 按对象的某 一属性排序
等距量表 有相等单位
无绝对零
可进行加减 运算
比例量表 有相等单位
有绝对零
可进行加减 乘除运算
三、心理量表
差别阈限法、等距量表与Fechner定律
差别阈限法通过在不同强度的基础上测量 最小可觉差来制作等距量表。
用差别阈限法制作等距量表得到的结果符 合Fechner定律。
I:刺激原先的强度(标准强度)
ΔI :刚能引起“较强”感觉的刺激强度
K :为常数
刺激强度越大,差别阈限就越大
不同感觉通道的K值不同,见P62
一、感觉阈限的测量
(一)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
1.最小变化法:测量音高的绝对阈限P63;测 量长度视觉的差别阈限P66
阶梯法:最小变化法的一种变式P68图3-4
2.恒定刺激法:测量手掌两点阈P69;测量重 量差别阈限P74
《实验心理学》教案
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选用教材:《实验心理学》,朱滢主编,北 京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实验心理学》,杨治良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心理物理学方法
什么是心理物理学
心理物理学的定义:一门研究心身之间 或心物之间的函数关系的精密科学 (Fechner,1860) 心理物理学方法的中心问题是物理量 (对身体各感官的刺激)与心理量(各种感 觉或主观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
N
二、信号检测论
有无法的统计原理
二、信号检测论
被试在不同条件下的判断标准会发生改变, 但其感受性不变
二、信号检测论
信号检测论的二个独立指标
1. 反应偏向:
击中率的纵坐标 虚报率的纵坐标
2. 敏感性指标:
d‘ = ZN − ZSN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2.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物理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心理物理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心理物理学概述:心理物理学的起源、发展及其在实验心理学中的地位。

2. 心理物理学方法:感觉阈限、感受性、心理物理定律等基本概念。

3. 心理物理学实验设计:单一变量实验设计、多重变量实验设计。

4. 心理物理学实验技能:实验操作、数据收集与分析。

5. 心理物理学实验案例分析: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领域的心理物理学实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在实验心理学中的应用。

2. 难点:心理物理学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心理物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演示:展示心理物理学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实践:学生亲身体验心理物理学实验,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4. 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心理物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实验心理学》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心理物理学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

3. 实验材料:心理物理学实验所需的各种刺激材料。

4. 课件:制作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心理物理学现象,激发学生对心理物理学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3. 案例分析:分析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领域的心理物理学实验案例。

4. 实验演示:演示心理物理学实验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实验现象。

5.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心理物理学实验,亲身体验实验过程。

6. 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心理物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七、作业布置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心理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2. 完成课后练习,包括相关理论知识点的巩固和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

《实验心理学》课程实验指导书.doc

《实验心理学》课程实验指导书.doc

《实验心理学》课程实验指导书实验一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确定目的:1、通过动作学习的过程了解心理实验中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方法;2、学习使用触棒迷津。

器材:JGW—B型心理实验台迷津实验单元,计时计数器单元。

步骤:1、将迷津单元插入实验台中部操作箱下方凹槽。

插入时迷津定位标志孔放在左侧。

将迷津沿凹槽推进,使标志孔全部进入槽内。

将触棒导连线插头插入操作箱左侧下方“探笔”插孔内。

接通系统电源,按下计时计数器单元的计时计数键。

2、事先不让被试看见迷津。

被试坐在被试侧,优势手臂伸入套袖式测试口。

主试将触棒交给被试,令其握好,并将棒引至槽内起始点。

主试宣布指导语:“当我发出开始口令后,请你操纵触棒沿槽前进,触棒进入盲巷,将发出一个声音,并计一次错误。

你要改变路线探索前进,直至终点,计为学习一遍。

请你一遍一遍地学习,至连续3遍没有错误地到达结束点为止(最多不超过10遍)。

注意:(1)触棒不准离开迷津槽跳跃前进;(2)悬肘操作,被试手及手臂不能触及迷津。

”主试除非发现跨越一个象限的迂回,否则不予以提示。

主试发出“开始”指令,同时按下操作箱内左侧下方“启动”键,计时计数器开始工作。

3、每遍结束后,主试记录此次数据(时间、错误次数)。

4、主试按计时计数器的“复位”键,复零后开始下一遍的学习。

结果:1、列表整理每遍的练习结果。

2、根据结果画出错误曲线和时间曲线。

讨论:1、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什么?2、本实验用什么作因变量的指标?它的作用是什么?实验二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目的:学习使用光点闪烁仪测定闪光融合临界频率(cff)。

器材:JGW—B型实验台光点闪烁仪单元,记录用纸。

步骤:1、准备工作:接通电源,打开光点闪烁仪电源开关。

背景亮度选1/16,颜色选红,亮度选1,占空比选1:1。

让被试熟悉用控制旋扭调节光点频率并熟悉“闪”与“不闪”现象。

2、正式实验:(1)渐增系列实验:主试将亮点调至明显闪烁,然后宣读指导语:“你现在看到的是一个闪烁的亮点,请调节旋扭直到刚刚看不到亮点闪烁为止。

《实验心理学》教案

《实验心理学》教案
效度反映的是对因变量的测量是否测 得到的是因变量自身真正代表的属性。
实例
在一项研究解题方法(自变量)对解题 能力影响的研究中,若以被试在一定时间 内解答出来的问题的多少为因变量的指标, 当要解答的问题足够多,而且按困难程度 排列时,以解答问题的数目作为因变量指 标是有效的。但是,如果问题很多但又都 非常容易,那么解答问题的数目作为因变 量的指标就不能说是有效的。因为它可能 是由阅读速度和书写速度造成的,而并不 能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解题能力。
前测的作用及可能的影响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问题——实验中的效度
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
5. 被试亡失
在一个延续时间较长的研究中,被试的更换、淘汰或 中途退出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显著影响。例如,在 有实验组和控制组的两组实验中,由于控制组在中途 有优秀生转学进来,结果实验组效果很好,这就可能 是由于被试更换造成两组被试不等而造成的,而不一 定就是实验处理的效果。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问题——实验中的效度
实验的内部效度:指实验变量(处理)能 被精确估计的程度。
实验的内部效度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 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一项实验的内部效度高,就意 味着因变量的变化确是由实验中的自变量引起的。在 实际研究中,除了自变量之外,任何无关变量都可能 对因变量产生影响。如果出现了自变量混淆,所得出 的实验结论将不能正确地反映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 的关系。因此没有内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 因为内部效度决定了对实验结果解释的正确性。
人们无论是否参与实验,都在不断地成长和变化。而 此类的变化将影响实验结果。在长期实验中,被试随 着年龄的增长,将会变得日益成熟,经验和能力都会 得到提高。参与时间较短的实验,被试也会发生疲倦、 困倦、无聊、饥饿或其它变化,这些变化也会改变他 们在实验中的行为。

实验心理学:实验操作流程教案

实验心理学:实验操作流程教案

激,又要根据出现的刺激选择事先规定的反应。比如,
红光、蓝光以随机的顺序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对红
光用左手的电键反应,对蓝光用右手的电键反应。
简单反应时又称a反应时,选择反应时称为b反应时。
显然,b反应时比a反应时长。F.C.C.Donders认为,b反
应时减去a反应时,就是辨别刺激和选择反应所需要的
时间。 由于本实验比较复杂,被试最好是做过试验
表1简单的声光反应时测试表(单位:毫秒)
次 1 2 3 4 5 6 7 8 9 1 11 1 1 1 1 平

0
2 3 45均



问题及讨论
比较简单的声、光反应时有何不同?原因是 什么?
影响简单的声、光反应时的因素有哪些?说 明原因。
不同被试之间有无差异?下来自实验预习要点实验2 选择反应时实验:预习选择反应时 的概念,测量选择反应时应注意的事项。
次反应所用的时间。
(4)若反应错误,则错误次数加一,并发生声响,提示被试反 应错误,显示窗记时并不停止。被试应该立即改正,改正后声音 停止。间隔2秒后,重新进入预备状态。如果在6.5535秒内没有
反应,则记一次错误次数。
(5)测试过程中,需要中断实验,可按压“复位”键。一次测 验结束后,要重新开始实验,也是按压“复位”键。
一的。
实验目的
掌握选择反应时的测定程序。 加深对选择反应时的认识和理解。 测定自己的选择反应时。
所用仪器和材料
BD-Ⅱ-510型反应 时测定仪(见右图)
试验程序
1.准备工作 (1)正确摆放BD-Ⅱ-510型反应时测定仪,使刺
激光源灯在被试的正前方。 (2)接好电缆线(插在仪器后面的插孔中)。 (3)将反应键盘的电缆线插在测定仪背面右方的插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掌握心理物理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3. 能够分析心理物理学实验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教学内容:一、心理物理学概述1. 心理物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心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二、感觉阈限与感觉适应1. 感觉阈限的概念和测量方法2. 感觉适应的类型和机制三、感觉整合1. 感觉整合的概念和分类2. 感觉整合的实验设计和方法四、空间知觉1. 空间知觉的定义和重要性2. 空间知觉的实验设计和方法五、心理物理实验案例分析1. 某一心理物理实验的介绍和实施2. 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3. 实验结论的得出和讨论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简单的心理物理实验,引发学生对心理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教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结合实际案例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方法。

3. 演示:教师进行心理物理实验的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实验现象。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心理物理实验,练习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心理物理实验中的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心理物理学的试题,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参考教材:1. 《实验心理学》,杨治良,梁宁建,第四版。

2. 《心理物理学导论》,黄希庭,第一版。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教学内容:六、心理物理量的测量与估计1. 心理物理量的概念与特点2. 心理物理量的测量与估计方法七、心理物理实验的数学模型1. 心理物理实验的数学描述2. 心理物理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八、视觉心理物理实验1. 视觉感觉阈限实验2. 视觉感觉适应实验九、听觉心理物理实验1. 听觉感觉阈限实验2. 听觉感觉适应实验十、心理物理实验的应用与拓展1. 心理物理实验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2. 心理物理学的未来发展展望教学步骤:1. 复习:回顾上一章节的内容,通过提问或小测验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心理物理学实验的设计和数据分析技巧。

3. 培养学生对实验心理学兴趣,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心理物理学概述心理物理学的定义心理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2. 心理物理学实验设计实验类型及特点实验步骤与方法3. 心理物理学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方法实验结果的解释与评价4. 经典心理物理学实验感觉阈限实验心理物理定律实验5. 实验操作与实践实验设备及使用方法实验注意事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理物理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心理物理学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提高科学研究素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实验心理学》2. 实验器材:感觉阈限实验设备、心理物理定律实验设备等。

3. 课件:制作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演示实验。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实验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心理物理学实验的设计和数据分析技巧。

3. 经典心理物理学实验的操作和结果解释。

难点:1. 心理物理学实验中误差的影响及控制方法。

2. 心理物理学数据分析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3. 将心理物理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研究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章共需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时分配:第一课时:心理物理学概述及实验设计(1-2节)第二课时:心理物理学数据分析(3节)第三课时:经典心理物理学实验(1-2节)第四课时:实验操作与实践,总结与评价(3节)八、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兴趣。

《实验心理学教案》课件

《实验心理学教案》课件

《实验心理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实验心理学概述1.1 实验心理学的定义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实验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1.2 实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回顾实验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介绍重要实验心理学家的贡献和实验研究1.3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解释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类型介绍实验控制和实验变量的概念第二章:感知实验2.1 视觉感知实验介绍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视觉感知实验的结果和解释2.2 听觉感知实验介绍听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听觉感知实验的结果和解释2.3 触觉感知实验介绍触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触觉感知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三章:学习与记忆实验3.1 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介绍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的结果和解释3.2 工具性条件反射实验介绍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工具性条件反射实验的结果和解释3.3 记忆实验介绍记忆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记忆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四章:情绪与情感实验4.1 情绪理论概述介绍情绪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观点分析情绪理论的实验研究和证据4.2 情绪实验介绍情绪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情绪实验的结果和解释4.3 情感实验介绍情感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情感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五章:认知实验5.1 注意实验介绍注意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注意实验的结果和解释5.2 记忆与决策实验介绍记忆与决策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记忆与决策实验的结果和解释5.3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实验介绍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六章:发展心理学实验6.1 发展心理学概述介绍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6.2 认知发展实验介绍认知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认知发展实验的结果和解释6.3 情感与社会发展实验介绍情感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情感与社会发展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七章:心理测量学实验7.1 心理测量学概述介绍心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心理测量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7.2 心理测量工具与实验介绍常用心理测量工具及其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测量实验的结果和解释7.3 心理测量学实验设计与分析介绍心理测量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讲解心理测量学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方法第八章:心理病理学实验8.1 心理病理学概述介绍心理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心理病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8.2 心理疾病实验介绍心理疾病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疾病实验的结果和解释8.3 心理治疗方法与实验介绍心理治疗方法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治疗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九章:社会心理学实验9.1 社会心理学概述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社会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9.2 社会影响与行为实验介绍社会影响与行为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社会影响与行为实验的结果和解释9.3 人际关系与群体动力实验介绍人际关系与群体动力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人际关系与群体动力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十章:应用心理学实验10.1 应用心理学概述介绍应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应用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10.2 心理咨询与治疗实验介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咨询与治疗实验的结果和解释10.3 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验介绍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学在生活应用实验的结果和解释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实验心理学概述: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是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特别是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类型,实验控制和实验变量的概念。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心理物理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3. 培养学生对心理物理学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心理物理学概述心理物理学的定义心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2. 心理物理学实验设计实验类型实验变量实验设计原则3. 心理物理学实验技术实验仪器与设备实验操作流程数据采集与处理4. 心理物理学经典实验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贾尼尼定律5. 心理物理学实验结果分析与解释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实验结果的心理解释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心理物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演示法:展示心理物理学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心理物理学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实验心理学》2. 实验器材:心理物理学实验仪器和设备3. 课件:教学PPT4. 参考文献:相关研究论文和书籍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度、提问和讨论(30%)2. 实验报告: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40%)3. 期末考试:心理物理学相关知识点的考核(30%)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心理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心理物理学实验的设计与实施心理物理学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2. 教学难点:心理物理学实验中变量的控制和调整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和心理解释实验结果的推广和应用七、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共计12课时(每课时45分钟)2. 教学安排:课时1-2:心理物理学概述课时3-4:心理物理学实验设计课时5-6:心理物理学实验技术课时7-8:心理物理学经典实验课时9-10:心理物理学实验结果分析与解释八、教学实践活动1. 实验操作:让学生参与心理物理学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流程。

3. 成果展示:学生展示实验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九、教学拓展与推荐1. 推荐阅读:《实验心理学》教材心理物理学相关研究论文和书籍2. 拓展活动:参观心理学实验室参加心理学研究项目组织心理学讲座和研讨会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2. 教学反馈:学生评价和建议教学方法的改进和优化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心理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补充和说明:在这一环节中,重点关注心理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韦伯定律、费希纳定律和贾尼尼定律等。

实验心理学教案

实验心理学教案

实验心理学教案教案标题:实验心理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3. 分析和评估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可靠性和效度。

4. 运用实验心理学的知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3. 实验心理学中的变量和控制。

4. 实验心理学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

5. 实验心理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对实验心理学的兴趣。

2. 讲解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包括实验设计、参与者招募、任务设计等。

3. 分析实验心理学中的变量和控制,解释其在研究中的重要性。

4. 案例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估一篇实验心理学研究论文的可靠性和效度。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解答学生的问题。

2. 讲解实验心理学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分析和结果解读。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心理学数据分析的实践操作,例如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4. 小组讨论: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心理学案例,设计并实施一个小型实验,并分析结果。

第三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解答学生的问题。

2. 讲解实验心理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如教育、医学、社会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实验心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4. 案例分析: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实际问题,运用实验心理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和讨论表现。

2. 实验心理学研究论文可靠性和效度评估报告。

3. 小组设计和分析实验报告。

4. 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报告。

教学资源:1. 实验心理学教材和参考书籍。

2. 实验心理学研究论文和案例。

3. 统计软件和数据分析工具。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心理学研究项目,提高实践能力。

2. 组织实验心理学相关的讲座和学术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

《实验心理学教案》课件

《实验心理学教案》课件

《实验心理学教案》课件一、引言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二、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 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心理现象。

2.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的感知、认知、情绪、行为等心理现象。

3.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法、调查方法、观察方法等。

三、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实验方法:实验方法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2. 调查方法:调查方法是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分析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

3. 观察方法:观察方法是通过观察被试的行为、表现等来研究心理现象的研究方法。

四、实验室实验1. 实验室实验的优点:可控性强、重复性强、精确度高。

2. 实验室实验的缺点:实验情境与现实生活存在差距、被试可能产生实验效应。

3. 实验室实验的设计:实验组、对照组、实验变量等。

五、现场实验1. 现场实验的优点:实验情境更接近现实生活、易于观察被试的自然行为。

2. 现场实验的缺点:可控性相对较弱、重复性较差、可能受到外部因素干扰。

3. 现场实验的设计:自然实验、干预实验等。

教学建议:在讲解每个知识点时,结合具体的实验案例进行阐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对实验心理学的兴趣。

六、心理学实验的基本设计1. 独立组设计: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差异。

2. 依赖组设计:同一组参与者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实验,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差异。

3. 混合设计:将参与者按照某种特征分组,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比较不同组在不同条件下的差异。

七、实验数据收集与分析1. 数据收集:通过实验工具(如问卷、测验、行为观察等)收集数据。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

《实验心理学》教案-心理物理学方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让学生掌握心理物理学实验的设计和数据分析。

3. 让学生了解心理物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心理物理学概述心理物理学的定义心理物理学的研究对象2. 心理物理学方法最小可觉差法(JND)恒定法适应法3. 心理物理学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的原则实验设计的类型4. 心理物理学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方法结果解释与评估5. 心理物理学应用案例视觉感知实验听觉感知实验1. 讲授法:讲解心理物理学的概念、方法和实验设计。

2. 演示法:展示心理物理学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

3. 实践法:学生自行设计并实施心理物理学实验。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实验心理学》2. 实验器材:心理物理学实验设备(如视觉感知实验的图像显示器、听觉感知实验的音频设备等)3. 辅助材料:实验指导书、数据分析软件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提问、回答问题的情况。

2.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心理物理学实验的质量和分析深度。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心理物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心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心理物理学实验的设计和数据分析。

3. 心理物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最小可觉差法(JND)在实验中的应用。

2. 心理物理学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3. 心理物理学实验的伦理问题。

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心理物理学实验,引发学生对心理物理学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心理物理学的概念、方法和实验设计。

3. 演示:展示心理物理学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

4. 实践:学生自行设计并实施心理物理学实验。

5. 讨论: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的反馈等。

实验心理学 教案

实验心理学 教案

实验心理学教案教案标题:实验心理学教案目标:1. 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3. 分析和评估实验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和结论。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实验心理学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实验心理学对于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2. 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或情境,引发学生对实验心理学的兴趣和思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解释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研究成果。

2. 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因果关系、控制变量等概念。

3. 介绍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设计、被试选择、数据收集等步骤。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一些实验心理学的经典案例,例如斯坦福监狱实验、米尔格拉姆实验等。

2. 分析案例中的实验设计、实施过程和研究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心理学的伦理问题和研究效度。

四、实验设计与实施(30分钟)1. 分组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要求明确研究问题、制定假设、选择被试对象和控制变量。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条件的控制等。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五、数据分析与讨论(20分钟)1. 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结果的解读。

2.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是否支持假设,以及可能的解释和改进方法。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加深对实验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

六、总结与展望(10分钟)1. 总结实验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和研究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心理学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3.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实验心理学,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职业发展中。

教学资源:1. 实验心理学教材或参考书籍。

2. 实验心理学经典案例的视频或文献资料。

3.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软件或工具。

教学评估:1. 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和数据分析报告。

《实验心理学教案》课件

《实验心理学教案》课件

《实验心理学教案》PPT课件一、课程简介1. 课程目的:使学生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2. 课程内容:涵盖实验心理学的起源、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3. 课程安排:共10讲,每讲45分钟。

二、第一讲:实验心理学概述1. 讲义内容: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PPT设计:使用时间轴展示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插入实验心理学的相关图片,增强视觉效果。

三、第二讲:实验设计1. 讲义内容:讲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随机分组、控制变量等。

2. PPT设计:使用图表和案例来说明实验设计的原则,插入实验设计的流程图,便于学生理解。

四、第三讲:实验操作1. 讲义内容:介绍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包括实验准备、实验进行和实验记录等。

2. PPT设计:制作实验操作的步骤列表,插入实验操作的相关图片,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五、第四讲:实验数据分析1. 讲义内容:讲解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等。

2. PPT设计:使用图表和实例来展示实验数据分析的方法,插入统计分析的公式和示例数据,帮助学生理解。

六、第五讲:实验心理学研究方法1. 讲义内容:详细介绍实验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调查实验等。

2. PPT设计:通过对比图表和实际案例,展示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增强学生的理解。

七、第六讲:实验心理学伦理1. 讲义内容:强调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包括知情同意、隐私保护等。

2. PPT设计:设计伦理问题的情景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增强其伦理意识。

八、第七讲:实验心理学应用1. 讲义内容:介绍实验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教育、临床、商业等。

2. PPT设计: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实验心理学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实验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九、第八讲:实验心理学案例分析1. 讲义内容:分析具体的实验心理学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具体过程。

实验心理学教案

实验心理学教案

实验心理学教案实验心理学教案课程性质与作用实验心理学是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一门心理学,其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心理学各个领域,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极为重要。

本课程是应用心理学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对学习掌握心理学各分支有重要作用。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学生怀疑和批判的科学精神,使学生有能力客观分析科学结论及日常信息,增强学生对伪科学的认识和批判能力。

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训练,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实验控制和实验结果统计分析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实验报告和论文的写作方法,使学生达到阅读专业实验论文及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研究方法和重要实验范式以及重要理论成果。

教学中介绍新的实验技术和研究进展,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快速发展和实验方法的广泛用途,促进学生对心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训练,要求学生在完成基本的实验之外自主设计并完成一定数量的实验。

教学总课时本课程每周6课时,其中理论课4课时,实验操作2课时。

总课时为108课时,其中理论课72课时,实验操作36课时。

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知道实验心理学的由来,了解费希纳、冯特与艾宾浩斯对实验心理学的产生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深刻认识实验心理学的科学性;掌握观察法、相关研究法和实验法的异同,从而认识实验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中的核心基础地位教学重点:实验心理学的科学属性;观察法;相关研究法;实验法教学难点:相关研究法;实验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步骤::具体如下:第一节实验心理学的历史一、什么是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是指使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人的心理规律和行为的科学。

根据这个定义,只要是用实验法来研究的心理学问题,都可以包括在实验心理学的范围内。

不过,这里的实验法是指在严格控制条件下的实验室实验。

实验心理学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阐述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这部分的主要任务是研究问题如何提出、被试如何选择、实验变量如何标识、控制和测量,实验如何进行、应怎样安排实验,结果如何分析、解释和处理等等。

实验心理学教案1-7章

实验心理学教案1-7章
第二章 观察与相关
第一节 观察法
一、观察法 通过一定程序收集资料,以期获得描述性的数据来简化复杂现象的过程。 搜集、获取、记录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 既适合于复杂实验研究的前期资料准备阶段,也适合于不能运用实验等方法 进行研究的课题
二、观察法的类型 自然观察法 个案研究 调查研究
三、自然观察法 自然条件下对行为进行系统观察分析而得出规律
三、变量的测量水平 变量有不同的测量水平。按测量水平的高低,依次将量表分为名义量表、顺序量表、
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名义量表,变量的取值是事物的不同类别。测量水平最低。 顺序量表,变量的值只能反映某种顺序或大小关系,没有相等的单位,不能进行算术
运算。 等距量表,变量的值可以反映某种顺序或大小关系,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能够进行
第二节 相关研究法 一、相关研究法
基于描述的科学研究方法 能够描述事物间共同变化的关系
不能揭示相互关联的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可进行预测
二、相关研究法的指标 相关系数 r:变量间相互关联的程度及方向 相关系数的选用取决于相关研究中变量的特征
三、相关系数的解释——显著的高相关 显著的高相关可能是偶然的 显著的高相关在某些情境下也可以有较大的解释力
一、对待被试方面 1. 接待被试要热情,有礼貌和真诚; 2. 保证在实验过程中被试的身心没有受到伤害; 3. 遵循自愿原则; (实验前征得被试同意;在实验过程中当他不愿意继续做下去时,应该允许他离去。) 4. 对被试要履行诺言; 5. 实验前和实验后有对被试进行必要解释的义务; 6. 从被试那里得到的数据不得无故怀疑,而且应该对被试的数据保密,不得公布被试的姓 名等其它信息。
西方
哲学心理学 西方自古希腊开始哲学家用思辩或理性的方法来认识自己及人类的意识。

实验心理学教案

实验心理学教案

实验心理学教案实验心理学教案一课题: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2. 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和类型。

3. 培养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批判性思维和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实验设计的要素、类型;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 难点:如何根据不同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案例,如米尔格伦实验、罗森塔尔效应实验等,引发学生对实验心理学的兴趣,提问学生从这些案例中能发现实验心理学的哪些特点。

二、讲解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和主要研究内容1. 讲解:“实验心理学是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分支。

它主要关注如何通过科学的实验方法来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2. 举例说明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如感知觉、学习与记忆、情绪等方面的实验研究。

三、探讨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1. 提出问题:“一个好的实验设计需要具备哪些要素呢?”2.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然后总结出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3. 结合具体例子详细讲解每个要素的含义和作用。

四、分析实验设计的类型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类型的实验设计,如被试内设计、被试间设计、混合设计等。

2. 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3. 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讲解。

五、案例分析展示一个具体的实验研究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实验设计类型、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等。

六、小组活动给定一个研究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包括实验设计类型、具体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等。

七、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实验设计在实验心理学中的重要性。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围绕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展开,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实验设计的要素和类型。

教材中对这些内容有较为详细的阐述,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实践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实用心理学授课班级人力资源
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时间2015/03/15
课时2
授课题目(章、节)第一章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心理学发展的历史能力目标语言表达能力、归纳能力、应变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及处理措施心理学的起源及相关代表人物
教学用具与器材无
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方法和时间分配
讲解提问(45分钟)
清点人数,组织学生准备开始上课,填写工作手册新课导入:
心理学这个起源于西方的学科,在中国成了新奇的玩意。

有人觉得它很神,几个问题就能窥探别人藏匿多年的秘密;有人觉得它很深奥,不是谁都能明白;有人觉得它很假,就是一些所谓的专家瞎掰蒙人的;有人觉得它很远,只是那些精神不正常的人才需要它……其实,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这个学期,我就要和大家一起进入神秘的心理学世界。

讲授新课:
很显然,与科学知识的产生相比,人类对人性的了解要晚得多。

在西方文明史中,最古老的论述心理学的著作却是荷马的诗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这些故事讲述的是爱情和真诚、激情与战争,因此,它必然包含着对人类行为的解释,并间接第反映了最古老的民族心理学知识。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心理学的历史也就与哲学的历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哲学家对三个问题很感兴趣,这些问题世纪上也是心理学家要回答的问题。

提问:哲学家关注的三个哲学问题是什么?
明确:一是关于灵魂的研究。

二是认识论问题。

三是人性与伦理的问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方
法和时间分配
讨论法讲授法(25分钟)
提问:哲学家对这三个问题是如何回答的呢?请举例说明。

明确: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联系贝克莱:存在即为感知)苏格拉底——美德与善行。

柏拉图——《理想国》,灵魂的分类亚里士多德——心理学是对灵魂的研究。

古希腊哲学中涉及心理学的人性思想还有很多,比如伊壁鸠鲁的幸福哲学学说,犬儒主义,以及受此影响的斯多葛主义;皮浪的怀疑论(联系休谟——世界不可知)等。

当历史的车轮驶向公元四世纪的时候,人类在各个领域的思想被基督教的教义束缚起来。

提问:中世纪有哪些心理学观念?请举例。

明确:第一,基督教哲学。

古典哲学家和基督教哲学家奥古斯丁认为,认识灵魂与身体的结合,灵魂指挥身体的一切活动,身体的生长也依赖灵魂。

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但又抛弃了其中与教义冲突的观念。

第二,大众心理观念。

女性
虽然地位低下,却从未放弃对爱情的追求。

个性这个概念形成于中世纪。

讨论:文艺复兴对心理学的产生有何重要作用?
明确:文艺复兴对人类的形象时复杂的,它对哲学和科学没有什么贡献。

它的不朽成就在于艺术和政治,其中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引起了一种广泛的价值观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人们称之为“人本主义”的东西。

人本主义是西方理解宇宙以及人性在宇宙中位置的世俗化的观点。

它强调人是世界的中心,而上帝则不是。

十七世纪,科学、数学和机械研究发展迅猛,科学革命的复苏使得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问题被重新提出来加以审视,而当宗教对人的观点丧失其权威性,科学开始变成权威时,对哲学、心理学、政治学和价值观等问题需要重新回到了19世纪,人们对宗教的怀疑更为深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心理学领域有两个运动就源于这样的冲动,第一各运动是麦斯麦术;另一个与活动是心灵研究。

同时在这样普遍的理智气氛中,各个领域的发展对心理学的最终问世做出了重要贡献。

提问:科学的哪些进展直接导致了心理学的产生?
明确:第一,对大脑与神经系统的认识。

第二,实现方法。

第三,哲学的发展。

在经历了漫长了积累之后,19世纪后半期,科学心理学终于从宗教、神学以及哲学的框架中解脱出来。

威廉冯特是一位哲学心理学家,他使心理学被公认为一门科学。

在现代心理学的框架中,关于心理学理论流派的划分有很多种,但所有这些分类中谈得最多的理论派别有三个,这就是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它们分别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势力。

提问:请你们来谈谈这三大派别的代表人物。

明确: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托尔曼、斯金纳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图解:
课堂小结:心理学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对理解自我的探求,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人们就开始了这样的历程。

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体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哲学家、思想家以及心理学家对这些问题的探索。

希望今天的学习能帮助我们同学对心理学的发展有所了解。

讲解法
(20分钟)
教学反思
心理学的历史不长,但是渊源很深,利用讨论和讲解,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