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质量标准及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鲜山药检验报告
鲜山药检验报告1. 引言本文是对鲜山药进行的检验报告。
鲜山药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植物,具有高营养价值和药用功能。
为了确保鲜山药的质量和安全性,本次检验主要针对其营养成分、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
2. 检验方法本次鲜山药的检验采用以下方法: - 营养成分分析:使用化学分析方法,包括测定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
- 农药残留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检测,针对常见的农药进行分析。
- 重金属含量分析: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进行检测,针对常见有害重金属进行分析。
3. 检验结果3.1 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根据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鲜山药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所示:营养成分含量(每100克)蛋白质XX克碳水化合物XX克脂肪XX克纤维素XX克维生素C XX毫克钙XX毫克铁XX毫克锌XX毫克钾XX毫克3.2 农药残留分析结果经过农药残留分析,鲜山药中未检测出任何农药残留物。
这表明该批鲜山药在种植过程中未使用农药,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3.3 重金属含量分析结果重金属含量分析结果如下表:重金属含量(mg/kg)铅XX镉XX汞XX镍XX铬XX根据分析结果,鲜山药中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值,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4. 结论通过对鲜山药的检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鲜山药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纤维素、维生素C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2. 鲜山药种植过程中未检测出农药残留物,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3. 鲜山药中重金属含量未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值,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因此,该批鲜山药的质量和安全性得到了保障,适合作为食品和药用品使用。
5. 参考文献在编写本文档时,参考了以下文献和资料: 1. XXX 2. XXX 3. XXX请注意,本报告仅针对检验样品的特定批次,对其他不同批次的鲜山药可能存在差异。
需要对其他批次的鲜山药进行检验时,请重新进行相应的检验分析。
10091山药饮片生产工艺规程
江西臻药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产品概述1.1 品名:山药,成品代码CP10091。
1.2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片,体重,质坚实,易折断,气微,味淡、微酸,嚼之发黏1.3 性味与归经:甘,平。
归脾、肺、肾经。
1.4功能与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麸炒山药补脾健胃。
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1.5 用法用量:15〜30g。
1.6 规格与包装规格:1kg/包、2kg/包、5kg/包。
1.7贮存: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2.处方依据及制法2.1 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江西中药炮制规范》(2008年版)。
2.2 处方山药2.3 批量每批按100kg进行换算物料消耗定额。
2.4制法取原药材,净制。
3.生产工艺流程图4.饮片生产过程、工艺条件及质量风险控制点和风险控制措施4.1生产准备4.1.1 文件准备4.1.1.1中药饮片批生产指令明确了饮片批品种名称、批号、生产批量、检验单号、投料量等。
4.1.1.2中药饮片批包装指令明确了包装品种名称、规格、批号、包装批量、包装用量等。
4.1.1.3生产品种应有质量标准、工艺规程、岗位标准操作程序。
4.1.1.4生产地点应有卫生要求的文件规定和卫生清洁标准操作程序。
4.1.1.5使用设备应有相应的设备操作、维护保养、清洁标准操作程序。
4.1.1.6容器具清洁应有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
4.1.1.7应有岗位所需生产记录(含清场),工序运行状态标志、设备运行状态标志、物料领料单等空白表格。
4.1.1.8其他有关执行文件。
4.1.1.9上述文件均应为现行文件。
4.1.2物料准备4.1.2所用物料与中药饮片批生产指令或中药饮片批包装指令或工艺规程相符。
4.1.2.1核对领(配)料单或物料标签等内容,如物料名称、批号、合格证或检验报告书(检验单号)等,应准确无误。
4.1.2.2检查物料外包装或容器,应完好、清洁、物料无污染,并称量、复核。
山药质量标准及检验标准操作程序
1 目的建立山药及其饮片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标准操作程序,使山药的“采购、检验、验收、使用、保管”等工作有标准可依。
2 适用范围适于山药及其饮片的采购、检验和复检。
3 责任人山药质量标准及检验标准操作程序的编订、审批及使用人员。
4 物料信息品名:山药汉语拼音:Shanyao拉丁名:DIOSCOREAE RHIZOMA来源: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茎。
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心,闷透,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物料代码:见《物料代码表》5 标准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二增补本山药6 山药质量标准项目《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二增补本公司内控质量标准性状本品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30㎝,直径1.5~6㎝。
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味淡、微酸,嚼之发黏。
光山药呈圆柱形,两端平齐,长9~18㎝,直径1.5~3cm。
表面光滑,白色或黄白色。
本品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30㎝,直径1.5~6㎝。
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味淡、微酸,嚼之发黏。
光山药呈圆柱形,两端平齐,长9~18㎝,直径1.5~3cm。
表面光滑,白色或黄白色。
鉴别应具规定的微鉴别特征应具规定的微鉴别特征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6.0% 不得过16.0% 总灰分不得过4.0% 不得过4.0%浸出物不得少于7.0% 不得少于7.0%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400mg/kg 不得超过400mg/kg 饮片(除去杂质,分开大小个,泡润至透,切厚片,干燥。
中国药典2020版山药的标准
中国药典2020版山药的标准中国药典2020版山药的标准如下: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茎。
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干燥。
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脾虚食少,倦怠乏力,便溏泄泻,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内热消渴等。
山药的来源和采收加工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茎。
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干燥。
山药的性状本品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30cm,直径1.5~6cm。
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
质坚实,不易折断。
断面白色,粉性。
无臭,味淡、微酸、微甜。
山药的鉴别取本品粉末2g,加70%乙醇4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照下述方法试验:1.取滤液1ml,加1%联苯三酚试液2~3滴,摇匀后溶液显淡黄色,稍后呈棕黄色(检查皂甙)。
2.取滤液滴于滤纸上,干燥后滴加5%香草醛无水乙醇溶液与10%盐酸溶液各1滴,吹干后再滴加,显紫色(检查多糖)。
山药的炮制山药:除去杂质。
炒山药:取净山药片照清炒法(附录ⅡD)炒至表面微黄色。
麸炒山药:取净山药片照麸炒法(附录ⅡB)炒至表面微黄色。
山药的性味与归经山药性味甘、平。
归脾、肺、肾经。
山药的功能与主治山药具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脾虚食少,倦怠乏力,便溏泄泻,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内热消渴等。
山药的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入丸、散;或鲜品适量,或炒熟食。
注意事项:湿盛中满或有实邪、积滞者禁服。
山药工艺规程
××××××有限公司文件编号:目的建立山药生产工艺规程,使其生产操作规范化、标准化,符合本公司生产实际和GMP 的管理要求,保证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均一、稳定。
范围山药生产的全过程。
责任质量管理部经理、生产技术部经理、质量控制科长、质量保证科长、监控员、化验员、各工序班长及操作人员内容1 生产处方1.1 产品名称:山药饮片;代码:1.2 产品剂型:中药饮片;规格:片1.3 所用辅料:无一、产品概述1.1 性状:切片者呈类圆形的厚片。
表面类白色或淡黄白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富粉性。
1.2 功能与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麸炒山药补脾健胃。
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1.3性味与归经:甘,平。
归脾、肺、肾经。
1.4 用法与用量:15~30g。
1.5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2 法定制法和依据2.1 法定制法2.1.1 山药:除去杂质,分开大小个,泡润至透,切厚片,干燥。
2.1.2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二、生产工艺流程图及质控要点2.1 生产工艺流程图三、炮制生产操作过程及工艺技术参数3.1 领料按批生产指令制作领料单,按“领料标准操作规程”到原药材库领取山药原料,领料员、药材库保管员根据领料单的数量领发料,及时填写出库记录和领料记录。
工艺要点:核对品名、批号、数量、检验合格报告单,合格证、物料放行许可证、称量核对。
3.2 净选按《净选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将要挑拣的山药原药材置于挑选工作台上进行净选,除去除去杂质,分开大小个。
生产结束及时填写生产记录,经QA检查合格后与下一步工序交接。
按本岗位“清场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清场操作,填写清场记录,并经QA检查签字。
工艺要点①检查净选的中药材,并称量、记录;②净选操作必须按要求分别采用拣选,清除杂质,除去非药用部分,使药材符合净选质量标准要求;③拣选药材应设工作台,工作台表面应平整,不易产生脱落物;⑤净选后药材装合适容器,每件容器均应附有标志,注明药材名称、编号、炮制批号、数量、生产日期、操作者等;⑥经质量检验合格后交下工序。
GC-YL-10090山药检验操作规程
题目: 山药检验操作规程
编号:TS-GC-YL-10090-02
制定人:
制定日期:2020年月日
版本:2
页数:1/3
审核人:
审核日期:2020年月日
颁发部门:质 量 部
批准人:
批准日期:2020年月日
生效日期:2020 年 月 日
目的:规范山药原药材检验操作
范围:山药原药材检验
分发部门: 质量部、 化验室、生产部
测定法:测定法取药材或饮片细粉约10g(如二氧化硫残留量较髙,超过1000mg/kg,可适当减少取样量,但应不少于5g),精密称定,置两颈圆底烧瓶中,加水300〜400ml。打开回流冷凝管开关给水,将冷凝管的上端二氧化硫气体导出口处连接一橡胶导气管置于100ml锥形瓶底部。锥形瓶内加入3%过氧化氢溶液50ml作为吸收液(橡胶导气管的末端应在吸收液液面以下)。使用前,在吸收液中加人3滴甲基红乙醇溶液指示剂(2.5mg/ml),并用0.Olmol/L氢氧化钠滴定液滴定至黄色(即终点;如果超过终点,则应舍弃该吸收溶液)。开通氮气,使用流量计调节气体流量至约0.2L/min;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盐酸溶液(6mol/L)10ml流入蒸馏瓶,立即加热两颈烧瓶内的溶液至沸,并保持微沸;烧瓶内的水沸腾1.5小时后,停止加热。吸收液放冷后,置于磁力搅拌器上不断搅拌,用氢氧化钠滴定(O.Olmol/L)滴定,至黄色持续时间20秒不褪,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实验校正。
计算公式:
水溶性浸出物% =××100%
式中:
W0 ------- 蒸发皿的重量(g)。
W1 -------- 水溶性浸出物与蒸发皿的重量(g)。
W样------- 样品的重量(g)。
计算公式:
4山药成品标准
安国市金木药业有限公司ZB 01-004-0原料质量标准山药ShanyaoRHIZOMA DIOCOREAE[来源]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ita Thunb.的干燥根茎。
主产于河南、广西、湖南等地。
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用硫黄熏后,干燥,习称“毛山药”。
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毛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用硫黄熏后,削去疙瘩,然后用板搓成圆柱状,切齐两端,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药材以条粗、质坚实、粉性足、色白者为佳。
[炮制]山药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分开,用清水浸润至透,切厚片2-4mm,及时干燥。
炒山药将锅加热,撒入麸皮,取山药片置锅内,炒至显微黄色,过筛,放凉。
[性状]山药本品为类圆形片。
表面白色或淡黄色,周边显浅黄白色,质坚脆,粉性。
味淡,微酸。
炒山药形如山药片,表面微黄色,略具香气。
[鉴别]本品粉末类白色。
淀粉粒单粒扁卵形、类圆形、三角状卵形或短圆形,直径8~35μm,脐点点状、人字状、十字状或短缝状,可见层纹;复粒稀少,由2~3分粒组成。
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长约至240μm,针晶粗2~5μm。
具缘纹孔、网纹、螺纹及环纹导管直径12~48μm。
[性味与归经]甘,平。
归脾、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质量部 2004-04-25发布第 1 页共 2 页 2004-05-06实施原料质量标准ZB 04-006-0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咳。
土炒山药,用于脾虚食少,泻沤便溏、白带过多。
[用法与用量] 15~30g。
[包装规格] 1kgx20袋/箱。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起草部门:起草人:审核人:批准人:第 2 页共 2 页。
山药、麸炒山药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XXXXXXX有限公司成品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1 品名:1.1 中文名:山药麸炒山药1.2 汉语拼音:Shanyao Fuchaoshanyao2 代码:3 取样文件编号:4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5 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6 质量标准:7 检验操作规程:7.1 试药与试剂:二氯甲烷、水、山药对照药材、乙酸乙酯、甲醇、氨水、磷钼酸、乙醇、氢氧化钠滴定液、甲基红乙醇溶液指示剂。
7.2 仪器与用具:显微镜、干燥箱、马弗炉、回流装置、二氧化硫测定仪。
7.3 性状:取本品适量,自然光下目测色泽,嗅闻气味。
7.4 鉴别:7.4.1取本品制片置10×10显微镜下做显微观察。
7.4.2取本品粉末4g,加乙醇30ml,超声提取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 l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山药对照药材 4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通则 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 G 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9 : 1 : 0・5)为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7.5 检查:7.5.1山药:7.5.1.1水分不得过15.5%(附录15第二法)。
7.5.1.2总灰分不得过4.0%(附录17)。
7.5.1.3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附录58)测定,不得过400mg/kg。
7.5.2麸炒山药:7.5.2.1水分不得过11.5%(附录15第二法)。
7.5.2.2总灰分不得过4.0%(附录17)。
7.5.2.3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附录58)测定,不得过400mg/kg。
7.5.3山药片7.5.3.1水分不得过11.5%(附录15第二法)。
7.5.3.2总灰分不得过5.0%(附录17)。
山药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山药检验标准操作规程验准确无误。
责任人:文件制订人及所有相关人员。
内容:1、性状取本品适量,放入白瓷盘中,用眼观察,可见以下性状特征:本品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30cm,直径1.5~6cm。
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
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味谈、微酸,嚼之发黏。
光山药呈圆柱形,两端平齐,长9~18cm,直径1.5~3cm。
表面光滑,白色或黄白色。
2、鉴别主要使用仪器:电子分析天平、电子显微镜等。
2.1显微鉴别:2.1.1 试液配制2.1.1.1 水合氯醛试液:取水合氯醛50克,加水15毫升与甘油10毫升使溶解,即得。
2.1.1.2 甘油醋酸试液:取甘油、醋酸及水各等份混匀,即得。
2.1.1.3 稀甘油:取甘油33毫升,加水稀释至100毫升,再加樟脑一小块或液化苯酚1滴,即得。
2.1.2 供试品制备2.1.2.1 取本品10g,研细后取少量粉末,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搅拌均匀,置酒精灯上加热透化;加稀甘油数滴,搅拌均匀,分装2~3片,加盖玻片,即得。
2.1.2.2 取研细的粉末少量置载玻片上,加甘油醋酸试液,搅拌均匀,加盖玻片,即得。
2.1.2.3取研细后取少量粉末,置载玻片上,滴加水搅拌均匀,同时滴加少许稀甘油,加盖玻片,即得。
2.1.3 置显微镜下观察本品粉末类白色。
淀粉粒单粒扁卵形、三角状卵形、类圆形或矩圆形,直径8~35μm,脐点点状、人字状、十字状或短缝状,可见层纹;复粒稀少,由2~3分粒组成。
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长约至240μm,针晶粗2~5μm。
具缘纹孔导管、网纹导管、螺纹导管及环纹导管直径12~48μm。
2.2 薄层鉴别取本品粉末5g,加二氯甲烷30ml,加热回流2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二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山药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 )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9∶1∶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02.山药生产工艺规程
02.⼭药⽣产⼯艺规程⽬录1.产品概述2.编制依据3.⼯艺流程图4.操作过程及⼯艺条件5.⼯艺卫⽣要求6.⽣产过程主要控制点及控制项⽬7.质量标准和检验⽅法8.设备⼀览表及主要设备⽣产能⼒9.技术经济指标10.物料平衡11.技术安全与劳动保护12.综合利⽤和环境保护13.贮藏条件1.产品概述1.2.来源: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e Thunb.⼲燥的根茎。
1.3.性味与归经:⽢、平。
归脾、肺、肾经。
1.4.功能与主治:补脾养胃,⽣津益肺,补肾涩精。
⽤于脾虚⾷少,久泻不⽌,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2.编制依据:《中华⼈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部)、《⼴西壮族⾃治区中药饮⽚炮制规范》(2007年版)。
3.⼯艺流程图:⼭药原药材→拣选→清洗→软化(泡润)→切制→⼲燥→过净→包装→成品4.操作过程及⼯艺条件:4.1净制(拣选)⽣产班组长根据《拣选岗位操作规程》进⾏拣选的⽣产前准备,操作⼈员在QA现场确认合格并在⽣产许可标志上签字后,⽅可进⾏拣选操作。
4.1.1.将包装解开,将⼭药药材倒于操作台台⾯上。
4.1.2.将⼭药药材中的⽯块等杂质拣出。
4.1.3.选⽤筛⽹将⼭药中的泥粉、细砂筛除后,放⼊洁净的周转容器中。
4.1.4.⽣产班组长随时观察拣选出的⼭药净度。
4.1.5.拣选操作⼈员把拣选好的⼭药装在周转容器后,在⽣产班组长监控下进⾏称重,并在周转容器外贴签标明品名、批号、数量及⽇期。
4.1.6.拣选完成后,由⽣产班组长填写《中间产品(成品)递交单》⼀式⼆份,在QA监控下将⼭药中间品递交到中间站。
4.1.7.操作⼈员将拣选产⽣的废弃品收集称重登记,填写《拣选⽣产记录》,按《清场操作规程》对拣选操作间进⾏清场,清场结果应符合清场要求。
4.1.8.⽣产班组长将本批拣选操作有关的批记录交QA核对后交⽣产部部长审核。
4.2净制(清洗)⽣产班组长根据《清洗岗位操作规程》进⾏清洗的⽣产前准备,操作⼈员在QA现场确认合格并在⽣产许可标志上签字后,⽅可进⾏清洗操作。
106quality manual Yam铁棍山药质量手册验收标准
1
腐烂、霉变、异味
可接受缺陷之和<3%
2
断面褐变
轻微缺陷
1
多泥
可接受缺陷之和<10%
2
干枯
3
坑眼
4
疤痕>2cm²
5
碰压伤>6cm
6
机械损伤
7
折断
8
发芽
9
畸形
10
产品规格不符
3.温度要求(℃):
产品接收
贮存
物流配送
销售供应商NA源自0~5℃0~5℃NA
FDC
0~5℃
0~5℃
0~5℃
NA
门店
0~5℃
标签
品种/规格/生产商/产地
卡板说明
推荐热处理,有HT标志
颜色
表面呈黄褐色,肉呈洁白色,表皮颜色略深,根茎有铁红色痕
品质
皮薄,肉质细腻,口感面
硬度
/
货架期
5天
2.验收标准:
程度水平
序号
缺陷描述
拒收标准
拒收
1
农药残留超标
凡有1项直接拒收
2
物流温度不达标
3
病虫害:红斑病、镰孢枯萎病、褐色腐败病、根枯线虫病
0~5℃
NA
常温
标 准 图 片
拒收标准
1.产品信息:铁棍山药
原产地
国产
标准包装毛重
依具体品种而定
类别
根茎
标准包装净重
依具体品种而定
等级说明
块根均匀挺直,表面允许少许泥土,无异常斑点,无病虫害,有须根,无发芽,无腐烂发黑,无异味,断面有稍微的发黄属于正常,黏液少
UPC/PLU
20838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山药片
DB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S 41/009—2016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山药片(粉)
河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
前言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山药片(粉)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山药为原料,经清洗、去皮、切片、干燥、粉碎或不粉碎、包装而成的山药片(粉)。
2 技术要求 2.1 原料要求
原料应符合相应的食品标准和有关规定。
2.2 感官要求
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2.3
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2.4 污染物限量
应符合GB 2762中蔬菜及其制品(薯类)的规定。
2.5 食品添加剂
2.5.1 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应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和有关规定。
2.5.2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 2760及相关公告的规定。
山药片的执行标准
山药片的执行标准山药片是一种以山药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食品,具有滋补作用,常用于煲汤、煮粥等。
为了规范山药片的加工和生产,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执行标准。
下面将从标准内容、制定背景和实施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标准内容山药片的执行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原料要求:山药片的原料应为新鲜、无病虫害、无腐烂变质的山药,且应采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农药和化肥进行种植。
2.加工工艺:山药片的加工工艺应包括清洗、去皮、切片、干燥、筛选等步骤。
其中,清洗要去除山药表面的泥沙和杂质;去皮要采用科学的方法,避免造成有效成分的损失;切片厚度应均匀,厚度一般在2-3毫米之间;干燥要采用合适的温度和时间,确保山药片水分含量符合标准;筛选要确保山药片的质量和规格符合要求。
3.质量要求:山药片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包括外观、色泽、口感、水分含量、微生物指标等方面。
其中,外观应完整、片形均匀;色泽应呈淡黄色或类白色;口感应细腻、易咀嚼;水分含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微生物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4.包装要求:山药片的包装应采用密封性好、防潮、避光的材料,并标明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家信息等内容。
5.储存要求:山药片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二、制定背景山药片作为一种传统的滋补食品,因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良好的保健作用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在过去的加工和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原料质量不稳定、加工工艺不规范、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影响了消费者的健康和消费体验。
因此,制定山药片的执行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三、实施意义实施山药片的执行标准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制定严格的原料要求和加工工艺,可以保证山药片的原料质量更加稳定,加工过程更加规范,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2.保障消费者健康:实施山药片的执行标准可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避免因质量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3.提升消费体验:通过制定严格的质量要求和包装要求,可以提升产品的外观和口感,使消费者在食用过程中获得更好的体验。
山药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
XXXX药业有限公司原料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1 品名:1.1 中文名:山药1.2 汉语拼音:Shanyao2 代码:3 取样文件编号:4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5 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第一增补本)。
6 质量标准:7 检验操作规程:7.1 试药与试剂:二氯甲烷、水、山药对照药材、乙酸乙酯、甲醇、氨水、磷钼酸、乙醇、盐酸、淀粉、点滴定液。
7.2 仪器与用具:显微镜、恒温鼓风干燥箱、回流装置。
7.3 性状:取本品适量,自然光下目测色泽,嗅闻气味。
7.4 鉴别:7.4.1取本品制片置10×10显微镜下做显微观察。
7.4.2本品粉末类白色。
淀粉粒单粒扁卵形、三角状卵形、类圆形或矩圆形,直径8~35μm,脐点点状、人字状、十字状或短缝状,可见层纹;复粒稀少,由2~3分粒组成。
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长约至240μm,针晶粗2~5μm。
具缘纹孔导管、网纹导管、螺纹导管及环纹导管直径12~48μm。
7.4.3取本品粉末5g,加二氯甲烷30ml,加热回流2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二氯甲烷1ml试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山药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7)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9 :1 :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7.5 检查:7.5.1水分:山药和光山药不得过16.0%; 山药片不得过12.0% (附录15第二法)。
7.5.2总灰分:山药和光山药不得过40%; 山药片不得过5.0% (附录17)。
7.6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附录19)项下的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7.0%。
7.7 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附录58)测定,毛山药和光山药不得过不得过400mg/kg;山药片不得过10mg/kg。
山药成分分析实验手册
1.2 样品处理山药鲜样: 用自来水冲洗山药样品,切成1 mm薄片,立即进行下一步处理( 避免褐变) 。
山药干粉: 首先用自来水冲洗山药样品,再用蒸馏水淋洗,然后用不锈钢刀削去表皮,将可食部分切成薄片,迅速放入鼓风干燥箱( 避免褐化) ,在60 ℃下烘干至恒重,计算失水量; 最后研磨成粉,备用1.3 实验方法采用香草醛-硫酸法测定三种山药中总皂苷的含量; 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三种山药中总多糖的含量;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 ICP-OES) 测定三种山药中9 种矿物元素的含量。
1.4 试剂的配制1.4.1 薯蓣皂苷对照液称取薯蓣皂苷对照品5.2 mg,加甲醇溶解,定容至5 mL,摇匀。
1.4.2 水饱和正丁醇溶液在分液漏斗中加入155 mL水和500 mL 正丁醇,充分振摇,静置分层,除去下层,上层即为水饱和正丁醇溶液。
1.4.3 香草醛8% 的无水乙醇溶液称取2.0025 g香草醛,溶解于25 mL 无水乙醇中。
1.4.4 葡萄糖对照液称取葡萄糖对照品5.0 mg,加蒸馏水溶解,定容至5 mL,摇匀。
1.4.5 苯酚80% 试液32 g 苯酚加8 mL 蒸馏水溶解,置冰箱中避光长期储存。
1.4.6 苯酚5% 试液临用前以80% 苯酚配制( 每次测定均需现配) 。
1.5 标准曲线的绘制1.5.1 薯蓣皂苷对照品的标准曲线精密吸取薯蓣皂苷对照液180、240、360、480、540、600 μL,加入甲醇补足至1.0 mL,加入8% 香草醛无水乙醇试液250 μL和72% 硫酸试液2.5 mL,摇匀,于60 ℃水浴中加热10 min 后立即冷却至室温,于544 nm 下测定吸光度,以薯蓣皂苷浓度C( mg /mL) 为横坐标,吸光度A 为纵坐标,其线性方程为: A = 0.4729C + 0.1079( r = 0.9998) 。
1.5.2 葡萄糖对照品的标准曲线精密吸取葡萄糖对照液100、200、300、500、600、700、800 μL,加入蒸馏水定容至10 mL,摇匀,精密吸取1 mL,加入5% 苯酚试液500 μL 和浓硫酸2.5 mL,摇匀,待冷却至室温( 约20 min) ,于487 nm 下测定吸光度,以葡萄糖浓度C( mg /mL) 为横坐标,吸光度A 为纵坐标,其线性方程为: A = 10.2C-0.0031( r =0.9996) 。
山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公示稿)
山药配方颗粒Shanyao Peifangkeli【来源】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 i o s c o r e a o p p o s i t a T h u n b的干燥根茎经炮制并按标准汤剂的主要质量指标加工制成的配方颗粒。
【制法】取山药g,加水煎煮,滤过,滤液浓缩成清膏(干浸膏出膏时间(分钟)流动相A()流动相B()~~→→~参照物溶液的制备取山药对照药材g ,置具塞锥形瓶中,加入水m l ,超声处理(功率W ,频率k H z )分钟,取出,放冷,滤过,取续滤液,作为对照药材参照物溶液。
另取[含量测定]腺苷项下的对照品溶液,作为对照品参照物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g ,研细,置具塞锥形瓶中,加入水m l ,超声处理(功率W ,频率k H z )分钟,取出,放冷,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参照物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l ,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供试品色谱中应呈现个特征峰,并应与对照药材参照物色谱中的个特征峰保留时间相对应;其中峰应与对照品参照物峰的保留时间相对应。
与腺苷对照品参照物峰相对应的峰为S 峰,计算峰、峰与S 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其相对保留时间应在规定值的±范围之内。
规定值为(峰)、(峰)。
对照特征图谱峰(S ):腺苷【检查】应符合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年版通则)【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中国药典年版通则)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
12345(S)【含量测定】腺苷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年版通则)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n m。
理论板数按腺苷峰计算应不低于。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腺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m l 含;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适量,研细,取约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水m 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w,k H z)分钟,取出,放冷,再称定重量,用水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麸炒山药检验方法确认方案
麸炒山药检验方法确认方案一、简介麸炒山药:取净山药片,照麸炒法炒至黄色。
主要用于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麸炒山药补脾健胃。
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二、确认目的:麸炒山药检验质量标准收载在《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P27, 为保证生产出的成品符合检验标准的要求,确认该检测方法是否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成品检验。
现对质量标准分析方法进行确认,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三、确认范围鉴别(2)四、验证小组成员及职责4.1验证小组成员4.2人员职责表1:五、验证实施步骤1、为了确保验证数据的准确可靠,采取以下几个先行保障措施1.1仪器:己经过校正并在有效期内1.2人员:均经过培训,熟悉方法及使用的仪器1.3对照品:均购自江西省药品检验所1.4材料:均符合检验要求1.5参考资料:《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药品生产验证指南》(2003版)2、鉴别2.1试验A:取本品粉末5g,加二氯甲烷30ml,加热回流2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二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山药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9:1: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2 试验B:取二氯甲烷30ml,加热回流2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二氯甲烷1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山药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9:1: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07quality manual Yam山药淮山质量手册验收标准
常温
标 准 图 片
拒收Hale Waihona Puke 准可接受缺陷之和<3%
2
断面褐变
轻微缺陷
1
多泥
可接受缺陷之和<10%
2
干枯
3
坑眼
4
疤痕>2cm²
5
碰压伤>2cm
6
机械损伤
7
折断
8
发芽
9
畸形
10
产品规格不符
3.温度要求(℃):
产品接收
贮存
物流配送
销售
供应商
NA
12~18℃
12~18℃
NA
到仓
12~18℃
12~18℃
12~18℃
NA
门店
12~18℃
12~18℃
供应期
全年
标签
品种/规格/生产商/产地
卡板说明
推荐热处理,有HT标志
颜色
表面呈黄褐色,肉呈洁白色
品质
皮薄,肉质细腻,口感面
硬度
/
货架期
5天
2.验收标准:
程度水平
序号
缺陷描述
拒收标准
拒收
1
农药残留超标
凡有1项直接拒收
2
物流温度不达标
3
病虫害:红斑病、镰孢枯萎病、褐色腐败病、根枯线虫病
严重缺陷
1
腐烂、霉变、异味
1.产品信息:山药/淮山
原产地
国产
标准包装毛重
依具体品种而定
类别
根茎
标准包装净重
依具体品种而定
等级说明
块根均匀挺直,无断裂,表面干净,无异常斑点,无病虫害,有须根,无发芽,表皮无破损,块茎干燥,无腐烂发黑,无异味
山药检验规程
1目的规范山药进料的检验流程,明确山药进料的抽样方法、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结果判定,确保山药检验结果的准确。
2适用范围适用于山药进料检验和在储存、使用过程中的抽查检验。
3定义:山药:又名家山药,薯蓣科薯蓣属中能形成地下肉质块茎的栽培种,产品为地下肉质块茎。
按块茎类型分为:扁块种、园筒种、长柱种。
4职责4.1品保部:负责对山药的进料进行抽样检验和判定;参与物料评审。
4.2生产部:负责对山药进料通知取样和进行检验状态标识和储存。
负责山药使用过程进行抽查;参与物料评审。
4.3采购部:负责山药进料检验异常时与供应商进行反馈;主导进行物料评审。
4.4技术研发部:负责制定山药质量标准;参与物料评审。
5内容5.1抽样方法5.1.1山药进料到厂后,生产部仓管员开《进料请验单》发品保部,品保部进料检验员按每一次交货的山药为一个检验批,根据来货数量进行随机抽样检验。
5.1.2每10箱抽取1箱,进行检查。
5.2检验方法5.2.1感官检验5.2.1.1包装:包装袋外面应注有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厂址、净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执行标准和规格,观察其是否清晰、完整、洁净和规范。
5.2.1.2杂质:打开包装袋,山药表面清洁干净,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
5.2.1.3形态:根毛细且长,表面光滑,长柱种还应表现直挺。
5.2.1.4色泽:具有本品种固有的颜色和色泽。
5.2.2限度检查利用率:山药需要去皮,由车间进行计算利用率,数据提供给进料检验专员,进行检验结果判定。
5.3 检验结果判定5.3.1 将检验结果记录在《原辅料及包材验收报告》中,并对照《山药质量标准》对每一项检验结果进行检验结果判定。
5.3.2如检验结果合格,品保部进料检验员则回复生产部仓管员在《进料请验单》上签批检验合格,仓管员办理正常入库。
5.3.3 如第一次检验结果不合格,品保部进料检验员重新加倍抽样,复检不合格项目,如复检结果仍不合格,则在《进料请验单》上签批检验不合格,并即时反馈给采购部,由采购部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物料评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建立山药及其饮片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标准操作程序,使山药的“采购、检验、验收、使用、保管”等工作有标准可依。
2 适用范围适于山药及其饮片的采购、检验和复检。
3 责任人山药质量标准及检验标准操作程序的编订、审批及使用人员。
4 物料信息品名:山药汉语拼音:Shanyao拉丁名:DIOSCOREAE RHIZOMA来源: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茎。
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心,闷透,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物料代码:见《物料代码表》5 标准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二增补本山药6 山药质量标准项目《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二增补本公司内控质量标准性状本品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30㎝,直径1.5~6㎝。
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味淡、微酸,嚼之发黏。
光山药呈圆柱形,两端平齐,长9~18㎝,直径1.5~3cm。
表面光滑,白色或黄白色。
本品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30㎝,直径1.5~6㎝。
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味淡、微酸,嚼之发黏。
光山药呈圆柱形,两端平齐,长9~18㎝,直径1.5~3cm。
表面光滑,白色或黄白色。
鉴别应具规定的微鉴别特征应具规定的微鉴别特征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6.0% 不得过16.0% 总灰分不得过4.0% 不得过4.0%浸出物不得少于7.0% 不得少于7.0%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超过400mg/kg 不得超过400mg/kg 饮片(除去杂质,分开大小个,泡润至透,切厚片,干燥。
)性状切片者呈类圆形的厚片。
表面类白色或淡黄白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富粉性。
切片者呈类圆形的厚片。
表面类白色或淡黄白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富粉性。
总灰分不得过2.0% 不得过2.0%浸出物不得少于4.0% 不得少于4.0%鉴别、检查(水分、二氧化硫残留量):同药材鉴别、检查(水分、二氧化硫残留量):同药材麸炒山药(取净山药片,照麸炒法(附录II D)炒至黄色。
)性状本品形如山药片,表面黄白色或微黄色,偶见焦斑,略有焦香气。
本品形如山药片,表面黄白色或微黄色,偶见焦斑,略有焦香气。
水分不得过12.0% 不得少于12.0% 浸出物不得少于4.0% 不得少于4.0%鉴别、检查(水分、二氧化硫残留量):同药材鉴别、检查(水分、二氧化硫残留量):同药材性味与归经甘、平。
归脾、肺、肾经。
甘、平。
归脾、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麸炒山药补脾健胃。
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麸炒山药补脾健胃。
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用法与用量15~30g 15~30g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7 取样以一次进厂的产品为一批进行取样检验,取样方法执行《中药材取样标准操作程序》(SOP-QC-0101)。
8 检验标准操作程序8.1 性状取本品,依据《理化检验标准操作通则》(SOP-QC-0001)检测。
本品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30㎝,直径1.5~6㎝。
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
气微,味淡、微酸,嚼之发黏。
光山药呈圆柱形,两端平齐,长9~18㎝,直径1.5~3cm。
表面光滑,白色或黄白色。
饮片切片者呈类圆形的厚片。
表面类白色或淡黄白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富粉性。
麸炒山药本品形如山药片,表面黄白色或微黄色,偶见焦斑,略有焦香气。
8.2 鉴别8.2.1 鉴别(1)——显微鉴别取本品,依据《理化检验标准操作通则》(SOP-QC-0001)检测。
本品粉末类白色。
淀粉粒单粒扁卵形、三角状卵形、类圆形或矩圆形,直径8~35μm,脐点点状、人字状、十字状或短缝状,可见层纹;复粒稀少,由2~3分粒组成。
草酸钙针晶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长约至240μm,针晶粗2~5μm。
具缘纹孔导管、网纹导管、螺纹导管及环纹导管直径12~48μm(饮片、麸炒山药同药材)。
8.2.2 鉴别(2)——TLC鉴别取本品,依据《理化检验标准操作通则》(SOP-QC-0001)检测。
取本品粉末5g,加二氯甲烷30ml,加热回流2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二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山药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浓氨试液(9∶1∶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饮片、麸炒山药同药材)。
8.3 检查8.3.1 水分取本品,依据《理化检验标准操作通则》(SOP-QC-0001)检测。
取供试品约2g,精密称定。
置105℃干燥至恒重并精密称定重量的扁形称量瓶中(供试品厚度不超过5mm),同时作平行试验。
将已装有供试品的称量瓶放在恒温至105℃的电热鼓风干燥箱内进行干燥5小时。
干燥时,应将瓶盖取下,置称量瓶旁或将瓶盖半开。
干燥结束后,将瓶盖盖好,取出置于干燥器中放冷至室温(30分钟),再精密称定重量。
(恒重:称定后的供试品重复放入干燥箱1小时,冷却,称重,直至相继两次称量之差小于5mg为止。
)本品干燥失重(X)=(W1+W2-W3)×100%/W1式中:X——样品干燥失重,%W1——供试品的重量(g);W2——称量瓶恒重后的重量(g);W3——(称量瓶+供试品)干燥后的重量(g)。
饮片、药材:不得过16.0%;麸炒山药:不得过12.0%。
8.3.2总灰分取本品,依据《理化检验标准操作通则》(SOP-QC-0001)检测。
取坩锅置电阻炉内,经600℃高温炽灼约30~60分钟,取出坩埚,稍冷片刻,移至干燥器内,冷至室温,精密称定坩埚重量。
在上述条件下炽灼约30分钟,取出,置干燥器内,放冷,称重,直至恒重。
(即两次连续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
)称取本品3~5g,置炽灼至恒重的坩埚内,称定重量。
在通风橱内将盛有供试品的坩锅斜置在电炉上缓缓炽烧,注意避免燃烧,炽灼至供试品全部炭化成黑色,并不冒浓烟,放冷至室温。
将坩埚置于电阻炉内,逐渐升高温度至600℃,使供试品完全灰化。
取出置于干燥器内放至室温,精密称定重量(如供试品不易灰化,可将坩埚放冷,加热水或10%硝酸铵溶液2ml,使残渣湿润,然后置水浴上蒸干,残渣照前法炽灼,至坩埚内容物完全灰化)。
同时作平行实验。
总灰分(%)=(残渣及坩埚重—空坩埚重)×100%供试品取样量麸炒山药、药材不得过4.0%;饮片不得过2.0%。
8.4 浸出物取本品,依据《理化检验标准操作通则》(SOP-QC-0001)检测。
取本品约4g,精密称定,置250-300ml的锥形瓶中,精密加水100ml,密塞,冷浸,前6小时内时时振摇,再静置18小时,用干燥滤器迅速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0ml,置已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再水浴上蒸干后,于105℃干燥3小时,置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迅速精密称定重量。
药材:不得少于7.0%,饮片、麸炒山药不得少于4.0%。
8.5 二氧化硫残留量取本品,依据《理化检验标准操作通则》(SOP-QC-0001)检测。
本法系用蒸馏法测定经硫黄熏蒸处理过的药材或饮片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
除另有规定外,按下列方法测定。
仪器装置 A为1000ml两劲圆底烧瓶;B为竖式回流冷凝管;C为(带刻度)分液漏斗;D为连接氮气流人口;E为二氧化硫气体导出口。
另配磁力搅拌器及电热套。
测定法取药材或饮片细粉约10g,精密称定,置两劲圆底烧瓶中,加水300~400ml 和6mol/L盐酸溶液10ml,连接刻度分液漏斗,并导入氮气至瓶底,连接回流冷凝管,在冷凝管的上端E口处连接导气管,将导气管插入250ml锥形瓶底部。
锥形瓶内加水125ml和淀粉指示液1ml作为吸收液,置于磁力搅拌器上不断搅拌。
加热两颈圆底烧瓶内的溶液至沸,并保持微沸约3分钟后开始用碘滴定液(0.01mol/L)滴定,至蓝色或蓝紫色持续20秒钟不褪,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照下式计算:供试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mg/g)=(A-B)×C×0.032×1000/W式中 A为供试品消耗碘滴定液的体积,ml;B为空白消耗碘滴定液的体积,ml;C为碘滴定液浓度,0.01mol/L;W为供试品的重量,g;0.032为每1ml碘滴定液(1mol/L)相当的二氧化硫的重量,g。
药材、饮片、麸炒山药均不得超过400mg/kg。
9 产地见《供应商一览表》(REC-QA-0015)10 包装编织袋、麻袋或其他适宜包装,密闭包装。
11 贮藏与仓贮11.1贮藏:置干燥处,防潮。
11.2 仓储期及使用期限:药材36个月,饮片参照生产包装标示的有效期或24个月。
11.3 复检周期:近效期三个月,自进厂之日起计。
11.4 复检项目为“性状、水分”,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
12 附件《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二增补本山药 P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