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最新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化学部分知识点
九上第一章基础知识归纳一、概念: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AB+CD=AD+CB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负三价:磷酸根(PO4);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三篇】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三篇】导语:化学知识点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性质:圆柱形、乳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2、燃着时:①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蜡烛点燃后,灯芯处蜡烛熔化,持续安静地燃烧,不会发出响声音,且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缓慢地变短。
②观察火焰:蜡烛的火焰在轻微地闪烁,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烟生成。
蜡烛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层:最里面一层火焰较为暗淡,底部呈淡蓝色,为焰芯;第二层火焰较明亮且呈圆锥形,为内焰;围绕在最外面的第三层火焰呈黄色,明亮而不耀眼,为外焰。
③火焰三部分温度的高低比较;外焰温度,内焰温度其次,焰芯温度最低。
如何用实验确定?④燃烧后的物质是什么?怎样来检验?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过一会儿,烧杯壁有水雾生成。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其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3、熄灭后:点燃蜡烛刚熄灭的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吸入的空气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也能支持燃烧)水蒸气<水蒸气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常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用加热仪器:酒精灯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仪分离仪器:漏斗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1、试管。
浙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一、药品的取用原则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够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够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够放回原瓶,不要随意扔掉,不能够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马上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 或纸槽 ) 。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马上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二、液体药品 ( 存放在细口瓶 ) 的取用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 --- 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 ; 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省得沾污滴管 ; 不能够用未冲洗的滴管再吸其他试剂( 滴瓶上的滴管不能够交错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 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范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化标签。
3、量筒的使用A、取用必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定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俯视读数偏高,仰望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凑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
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够长远存放药品,也不能够作为反应的容器。
不能够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望,读数比本质体积低 ; 若俯视,读数比本质体积高。
三、酒精灯的使用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内焰温度最低,所以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高出容积的2/3;B 、用完酒精灯后必定用灯帽盖灭,不能够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增加酒精;D 、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省得引起火灾。
浙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本概念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组成。
-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
-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3.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物质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持其原有性质。
- 纯净物:由单一物质组成,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4.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 反应物和生成物是化学反应的输入和输出。
- 化学方程式用于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物质的变化。
二、化学实验基础1. 实验仪器- 常用仪器包括试管、烧杯、滴定管、酒精灯等。
- 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需要严格遵守。
2. 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应遵循安全原则,如穿戴防护装备、使用防护眼镜等。
- 实验中常见的操作包括溶解、过滤、蒸发、蒸馏等。
3. 实验安全- 了解化学品的性质和危险性,正确处理化学品。
- 熟悉实验室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如火灾、化学品泄漏等。
三、元素及其化合物1. 常见元素- 金属元素:如铁、铜、锌等,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延展性。
- 非金属元素:如氧、氢、碳等,性质多样,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2. 酸碱盐- 酸是能够提供氢离子(H+)的物质。
- 碱是能够提供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盐是由阳离子(通常是金属离子)和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3.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转移的过程,包括氧化和还原两个半反应。
- 氧化是失去电子的过程,还原是获得电子的过程。
四、物质的量1. 摩尔概念-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任何物质。
- 阿伏伽德罗常数是每摩尔物质中所含粒子数的常数。
2. 物质的量计算- 通过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
- 质量、体积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用于计算物质的量。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浙教版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浙教版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1. 物质的组成- 物质由原子、分子和离子组成。
-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 离子是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
2. 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是不可分割的基本物质,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
-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3.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原子或分子之间的化学键断裂和重新形成的过程。
- 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放热或吸热。
4.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 方程式中需要平衡,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原子数必须相等。
5. 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二、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 纯净物是由单一物质组成的,可以是元素或化合物。
2. 物质的状态变化- 物质有三种基本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 物质状态的变化是物理变化,不涉及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3. 物质的溶解性- 溶解性描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程度。
- 溶解性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4. 酸碱与盐- 酸是能够提供氢离子(H+)的物质。
- 碱是能够提供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
- 盐是由阳离子(通常是金属)和阴离子(通常是非金属或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5.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 氧化是失去电子的过程,还原是获得电子的过程。
三、实验基本操作与安全1. 实验器材的使用- 熟悉常见实验器材的名称、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
- 学会使用酒精灯、试管、烧杯、滴定管等基本实验器材。
2. 实验操作规程- 学会正确取用药品,遵守“三不”原则:不直接用手接触药品,不直接闻药品气味,不品尝药品。
- 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如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
3. 实验安全- 了解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安全防护措施。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归纳
本文档总结了浙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程的重要知识点。
以下是每个单元的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物质结构与性质
-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 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性质
- 物质的纯度和杂质的影响
第二单元:常见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 物质的分离方法:过滤、蒸馏、结晶
- 物质的提纯方法:晶体的重结晶
第三单元:酸、碱与盐
- 酸、碱和盐的定义及性质
-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第四单元:化学反应法
-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反应物、生成物的概念
-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平衡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第五单元:金属元素和金属材料
- 金属元素的特征和性质
- 常见金属材料的制备、性质和应用
第六单元:非金属元素和非金属材料
- 非金属元素的特征和性质
- 常见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性质和应用
第七单元:能量与化学反应
-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 反应热和内能的概念
第八单元:电与化学反应
- 电能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
- 电池的原理和构造
以上是浙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同学们将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化学九年级上册浙教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上册浙教知识点一、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单位,包括元素和化合物两种,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而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比例组成的物质。
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主要表现为物质的不同特性和性质出现变化、物质之间发生作用以及能量的转化等。
二、化学元素与组成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目前已经发现的元素大约有110种,其中前92种是自然元素,其他的是人工合成的元素。
元素在化学方程式中用符号表示,每个元素的符号由一个或两个拉丁字母组成,有些符号是来自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
三、化学式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的组成方式。
对于某个化合物,我们可以通过元素的符号和一系列的下标表示化学式。
下标表示每个元素所含的原子数目或者元素之间的比例关系。
四、离子与离子化合物离子是在化学反应中失去或获得电子后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带电粒子。
当一个或多个电子被获得时,形成了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当一个或多个电子被失去时,形成了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离子通过电荷互相吸引而结合成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形成稳定的晶体网络。
五、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包括: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和合成反应等。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盐和水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发生电子的转移,其中一方物质发生氧化,另一方物质发生还原;置换反应是指元素或含氧根的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相互交换;合成反应是指两种或更多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结合形成新的物质。
六、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新物质称为生成物。
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描述,方程式中反应物在左侧,生成物在右侧,用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
七、化学平衡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达到化学平衡,即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保持一定比例。
在化学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浓度之比称为平衡常数。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三篇】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三篇】导语:化学知识点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部分,大家一定要认真掌握,以下是整理的浙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三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定义: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二、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性质:圆柱形、乳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2、燃着时:①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蜡烛点燃后,灯芯处蜡烛熔化,持续安静地燃烧,不会发出响声音,且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缓慢地变短。
②观察火焰:蜡烛的火焰在轻微地闪烁,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烟生成。
蜡烛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层:最里面一层火焰较为暗淡,底部呈淡蓝色,为焰芯;第二层火焰较明亮且呈圆锥形,为内焰;围绕在最外面的第三层火焰呈黄色,明亮而不耀眼,为外焰。
③火焰三部分温度的高低比较;外焰温度,内焰温度其次,焰芯温度最低。
如何用实验确定?④燃烧后的物质是什么?怎样来检验?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过一会儿,烧杯壁有水雾生成。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其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3、熄灭后:点燃蜡烛刚熄灭的白烟:火焰会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吸入的空气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也能支持燃烧)水蒸气<水蒸气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常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用加热仪器:酒精灯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仪分离仪器:漏斗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1、试管。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浙江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浙江一、化学基础知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以及变化的科学。
它对于我们了解世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推动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纯物质又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而混合物包括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2. 原子与分子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享电子或形成化学键而结合而成的,它是化合物的基本单位。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对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进行分类的表格。
它根据元素的电子结构、周期律规律以及元素特性的相似性进行排列。
二、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发生多种变化,主要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 物理变化物质在物理变化过程中,其化学组成不会改变。
例如,溶解、融化、冻结等都属于物理变化。
2. 化学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其化学组成会发生变化。
例如,燃烧、酸碱中和等都属于化学变化。
三、常见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物质及性质的变化。
以下是九年级化学中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1.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产生盐和水。
例如,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在反应过程中电子的转移。
当物质丧失电子时发生氧化,而当物质获得电子时发生还原。
3. 气体生成反应气体生成反应是指产生气体的反应。
例如,酸和金属反应会产生氢气。
四、常见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以下是九年级化学中常见的化学实验:1. 酸碱滴定实验酸碱滴定实验是通过滴定管逐滴加入酸碱溶液,直到酸碱中和完成,通过记录所需酸碱溶液的用量来确定浓度。
2. 金属与酸反应实验金属与酸反应实验是通过将金属片与酸反应,观察产生的气体和变化现象,从而判断金属的活泼性。
3. 电解实验电解实验是利用电流的作用,将一种物质分解为两种或多种物质。
例如,将水在电解槽中进行电解,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浙教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浙教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化学是一门深入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和变化的科学。
在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基础的化学知识点,包括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
本文将为大家简要介绍这些知识点。
1. 元素元素是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介绍了常见的一些元素,如氢元素、氧元素、碳元素等。
元素由原子构成,原子是元素的最小单位。
我们学习了元素的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以及如何根据元素的电子层结构来进行填充。
2. 化合物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通过化学反应结合而成。
我们学习了如何根据元素的化合价确定化合物的化学式。
例如,氯化钠的化学式是NaCl,氧化铁的化学式是Fe2O3。
化合物有固定的化学式和比例,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分解或生成。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我们学习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包括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酸碱反应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等。
例如,金属与酸反应会产生对应的盐和氢气,如硫酸和铜的反应会产生硫酸铜和氢气。
4.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是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
我们学习了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物质的状态和催化剂等。
提高温度和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而添加催化剂可以降低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
5.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我们学习了常见酸碱的性质和如何进行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指数(pH值)用于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H值小于7的溶液为酸性,pH值大于7的溶液为碱性。
6.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原子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
我们学习了如何确定氧化态,以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判断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如金属生锈、电池放电等。
7. 三态物质物质可以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我们学习了这些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并了解了状态转化的条件。
例如,固态物质加热会熔化成液体,液体加热会汽化成气体。
本文仅简要介绍了九年级上册化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提纲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复习提纲绪言:化学使世界就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根底。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根底。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物质的种类繁多〔达3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根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
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未来化学将朝着“绿色化学〞——“绿色消毁〞和“绿色生产〞的方向开展。
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特点: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原料无毒无害②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③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被消纳,实现零排放〔在化合反响中表达〕④生产出环境友好产品。
见教材P32。
5、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创造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奉献。
6、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7、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1nm=10-9m〕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2、判断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那么是化学变化,无那么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复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浙教版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一、酸碱指示剂注:部分盐溶液不显中性,例如:Na2CO3和NaHCO3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其水溶液遇到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遇到酚酞溶液变红色,但是物质分类属于盐。
二、常见物质的俗称(或主要成分)和化学式盐酸———HCl(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石灰石、大理石、鸡蛋壳、贝壳———主要成分CaCO3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Ca(OH)2澄清的石灰水———Ca(OH)2 火碱、烧碱、苛性碱、片碱———NaOH 碱石灰———NaOH和CaO组成的混合物纯碱、苏打———Na2CO3小苏打———NaHCO3铁锈、赤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石墨、金刚石———C干冰———CO2天然气、沼气、石油气———CH4三、物质的溶解性表1.大多数酸可溶(HCl HNO3 H2CO3有挥发性,浓H2SO4有吸水性)2.碱的溶解性:钾、钠、钡、铵溶,钙微溶,其余碱全不溶。
3.盐的溶解性:A.钾、钠、铵、硝四盐溶B.氯化物除AgCl不溶,其余全溶。
C.硫酸盐除BaSO4不溶,Ag2SO4、CaSO4微溶,其余全溶。
D.碳酸盐除钾、钠、铵盐全溶、MgCO3微溶,其他全不溶。
四、常见物质的颜色1.红色固体———Cu、P(红磷)、Fe2O32.黑色固体———C、CuO、Fe3O4、MnO23.蓝色固体———CuSO4·5H2O(加热变成白色无水硫酸铜CuSO4),蓝色沉淀———Cu(OH)24.红褐色沉淀———Fe(OH)35.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NO3;溶于酸但不产生气体的白色沉淀———Mg(OH)2、Al(OH)3等不溶性碱的沉淀;溶于酸并产生气体的白色沉淀———CaCO3、BaCO3等不溶性碳酸盐的沉淀。
6.蓝色溶液———CuSO4、CuCl2、Cu(NO3)2等含Cu2+的溶液。
7.浅绿色溶液———FeSO4、FeCl2等含Fe2+的溶液。
浙江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浙江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浙江九年级上册化学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们将能够深入了解化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物质的分类和性质1. 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包括元素和化合物,而混合物则是由不同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例如密度、颜色等;而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例如燃烧、腐蚀等。
二、原子结构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则绕核而运动。
2. 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原子序数是指元素中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而质量数是指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进行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可以反映元素的周期性规律,例如周期表中横向的周期数代表着元素的主量子数。
三、化学键1. 金属键:金属之间的化学键,金属在化学键中失去电子形成金属离子,并形成电子海模型。
2. 离子键:非金属和金属之间的化学键,其中一个原子会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而另一个原子则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3. 共价键:非金属和非金属之间的化学键,共享电子对。
共价键又可以细分为单共价键、双共价键和三共价键。
四、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
2. 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五、酸碱中和反应1. 酸和碱的定义:根据勃朗斯特德理论,酸是指能够释放出H+离子的物质,而碱是指能够释放出OH-离子的物质。
2. 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时会产生盐和水,这种反应称为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常以酸、碱和产生的盐为主要反应物和生成物。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浙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浙教版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的科学。
九年级化学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几个重要的知识点,其中包括物质与变化、纯净物质与混合物、溶液、水的溶解性、溶解度、溶液的浓度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是理解化学基础概念的关键,也是我们今后学习化学的基础。
首先,我们来看物质与变化这个知识点。
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质和混合物两类。
纯净物质是由相同种类的粒子构成的,可以进一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而混合物则是由不同种类的粒子构成的,可以进一步分为均质混合物和非均质混合物。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会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这个过程中,原来的物质被称为反应物,新生成的物质被称为产物。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溶液的知识点。
溶液是指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混合物。
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在水中溶解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水的溶解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质与溶剂发生相互作用,形成溶液的能力。
不同的物质对水的溶解性是不同的,有些物质易溶于水,而有些则难溶于水。
溶解度是衡量某种物质在特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能溶解到溶液中的最大量。
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和压力有关。
当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与溶剂的溶解度相等时,称该溶液为饱和溶液。
此外,浓度也是溶液的重要属性之一。
浓度可以用质量分数、摩尔分数、体积分数等多种方式表示。
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总质量的比值,摩尔分数则是溶质摩尔数与溶液总摩尔数的比值,而体积分数则是溶质体积与溶液总体积的比值。
浓度的大小可以反映溶液中溶质的含量,有时也可以对溶液进行定性的判断。
通过学习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化学是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通过化学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学习更多复杂的化学知识,如化学反应、化学键、化学方程式等。
这些知识将为我们进一步探索化学的奥秘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九年级化学第一章的知识点是化学学习的基础,通过对物质与变化、纯净物质与混合物、溶液、水的溶解性、溶解度、溶液的浓度等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变化规律。
浙江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
浙江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化学是一门探索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九年级化学学习中,有一些必背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非常重要。
下面将为大家整理归纳九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
一、物质组成和性质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一种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而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以一定的化学组合比例而成的物质。
元素是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的基本单位。
2. 分子和离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而离子则是由失去或获得电子而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3. 化学符号和化学式化学符号是代表元素的简写形式,如H代表氢、C代表碳。
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元素或化合物的组成形式,如H2O表示水。
4.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的表格,它显示了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和元素符号等信息。
通过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和趋势。
二、化学反应1. 反应方程式反应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
例如,2H2 + O2 → 2H2O表示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化学方程式可以通过调整系数来平衡,保持反应前后的原子数目不变。
平衡方程式反映了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守恒。
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或获得电子的反应,包括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存在。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导致了物质的氧化和还原。
4. 电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是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它可以分为电解和电池两种类型,其中电解是非自发反应,需要外部电源提供能量。
三、化学反应速率1.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形成的量。
反应速率受到温度、浓度、催化剂和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
2. 催化剂催化剂是可以改变反应速率的物质,它在反应中不参与化学反应,但可以降低活化能,加速反应进程。
四、酸碱中和反应1. pH和酸碱性pH是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指标,范围从0到14。
浙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
浙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现象:①红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铁丝等代替)燃烧时有大量白烟填入,②同时钟罩内水面渐次上升,冷却后,水面上升约1/5体积。
若测得水面上升小于1/5体积的其原因可能是:①红磷不足,氨没有全部消耗完②装置漏气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撕开弹簧夹。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提出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拟定氯组成的。
舍勒和制取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
3、空气的成分成分按体积分数换算,大约是氮气为78%、氧气为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混合物)为0.94%、二氧化碳为0.03%、其它气体和沉淀物为0.03%。
空气的成分以乙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热源粉尘和气体两类,气体污染物较多是SO2、CO、NO2,这些气体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和工厂的废气。
(水)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天然湖泊和海洋约仅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
淡水资源却不充裕,地面淡水量还班莱班县不到总水量的1%,而且栖息很不均匀。
2、水的污染来自于①工厂大批量生产中的废渣、废水、废气,②生存环境污水的任意排放,③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饲料随雨水流入河中。
3、预防和消除对用水的污染,保护和改善水质,需采取的措施:①加强对水质的监测,②工业“三废”要经过处理随后再排放,③农业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等。
4、非特异实验可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切割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5、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体积比(分子个数比)为1∶2,质量比为8∶1,在实验中常加稀H2SO4和NaOH来增强水的导电性。
通的是直流电。
(O2、H2、CO2、CO、C)1、氧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液氧是淡蓝色的。
氢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最小,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一、概念: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AB+CD=AD+CB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负三价:磷酸根(PO4);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 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6HCl = 2FeCl3+ 3H2O红色铁锈逐渐消失,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3H2SO4= Fe2(SO4)3+ 3H2O溶液变成黄色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
(二)碱的性质:(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多数非金属氧化物=盐+水(3)碱+酸=盐+水(4)碱+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碱1、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2、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硫反应:2NaOH + SO2 = Na2SO3 +H2O3、氢氧化钠跟三氧化硫反应:2NaOH + SO3 = Na2SO4 +H2O4、氢氧化钙跟二氧化碳反应:Ca(OH)2 + CO2 = CaCO3↓ + H2O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氢氧化钠跟稀硫酸反应: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6、氢氧化钠跟稀盐酸反应:NaOH + HCl = NaCl + H2O7、生石灰跟水反应:CaO + H2O =Ca(OH)2(三)盐的性质:(1)盐+某些金属=另一种盐+另一种金属。
(2)盐+某些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
(3)盐+某些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4)盐+某些盐=另一种盐+另一种盐1、硫酸铜溶液跟铁反应:CuSO4 + Fe = FeSO4 +Cu 铁表面覆盖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浅绿色2、碳酸钠跟盐酸反应:Na2CO3 + 2HCl = 2NaCl +H2O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3、碳酸氢钠跟盐酸反应:NaHCO3 + HCl = NaCl +H2O +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4、石灰石跟稀盐酸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H2O +CO2↑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5、硝酸银跟稀盐酸反应:AgNO3 + HCl = AgCl↓ +HNO3 有白色沉淀产生6、氯化钡跟稀硫酸反应: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有白色沉淀产生7、氢氧化钙根碳酸钠溶液反应:Ca(OH)2+ Na2CO3= 2N a OH +CaCO3↓ 有白色沉淀产生8、硝酸银溶液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gNO3 + NaCl = AgCl↓ +NaNO3有白色沉淀产生9、氯化钡溶液跟硫酸钠溶液反应:BaCl2+ Na2SO4= 2NaCl +BaSO4↓有白色沉淀产生四、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五、溶解性表:(1)大多数酸可溶(HCl、HNO3、H2CO3有挥发性、浓H2SO4有吸水性。
)(2)碱的溶解性:钾、钠、钡、铵溶、钙微溶,其余碱全不溶。
(3)盐的溶解性:钾、钠、铵盐硝酸盐,全部都是可溶盐;硫酸盐不溶钡和铅,(酸易溶,碱难溶);氯化物不溶银、亚汞;碳酸盐,多不溶。
六、反应条件:1、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2、金属跟酸反应的条件——(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要排在氢前。
(2)浓硫酸、硝酸跟金属反应不能生成氢气。
(3)铁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2价的铁的化合物。
3、金属跟盐反应的条件——(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单质的金属要比盐中金属活泼。
(2)反应物中的盐要可溶。
(3)K、Ca、Na、Ba等金属跟盐反应不能生成另一种盐和另一种金属。
4、盐跟盐反应的条件——反应物都要可溶,生成物要有沉淀。
5、盐跟碱反应的条件——反应物都要可溶,生成物要有沉淀或气体。
七、熟记常见物质的俗称和化学式:生石灰—— CaO 熟石灰——Ca(OH)2石灰石、大理石—— CaCO3 食盐——NaCl 火碱、烧碱、苛性钠—— NaOH纯碱、苏打——Na2CO3小苏打—— NaHCO3铁锈、赤铁矿——Fe2O3磁铁矿—— Fe3O4 金刚石、石墨—— C干冰——CO2冰—— H2O天然气(甲烷)——CH4酒精(乙醇)—— C2H5OH 醋酸(乙酸)——CH3COOH八、熟记常见物质的颜色:红色的固体——Cu、Fe2O3、P(红磷)黑色的固体——C、CuO、Fe3O4、FeO、MnO2白色的固体——KClO3、P2O5、P(白磷)、CuSO4(无水硫酸铜)、KCl、NaCl等暗紫色的固体——KMnO4黄色的固体—— S蓝色的固体——CuSO4·5H2O 蓝色絮状沉淀——Cu(OH)2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3常见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溶于酸并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白色沉淀——BaCO3、CaCO3等不溶性碳酸盐的沉淀溶于酸但不产生气体的白色沉淀——Mg(OH)2、Al(OH)3等不溶性碱的沉淀蓝色的溶液—— CuSO4、CuCl2、Cu(NO3)2等含Cu2+溶液浅绿色的溶液——FeSO4、FeCl2等含Fe2+溶液黄色的溶液——FeCl3、Fe2(SO4)3、Fe(NO3)3等含Fe3+溶液九、物质的检验和鉴别:1、检验稀盐酸(或Cl-)——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2、检验稀硫酸(或SO42-)——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
3、检验CO32-——取少量待检液体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稀HCl,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4、检验NH4+——取少量待检物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入适量NaOH溶液并加热,有使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的气体产生。
5、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各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盐酸。
6、鉴别Ca(OH)2和NaOH溶液——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通入CO2气体(或各滴入几滴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Ca(OH)2,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NaOH。
◎补充下列反应方程式:1、氢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H)2+ 2HCl = CuCl2+ 2H2O蓝色沉淀消失2、氢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H)2+ H2SO4= C u SO4+ 2H2O变成蓝色溶液3、氢氧化钠跟硫酸铜溶液反应:2NaOH + CuSO4= Na2SO4 +Cu(OH)2↓ 有蓝色沉淀产生4、氢氧化钠跟氯化铁溶液反应:3NaOH + FeCl3 = Fe(OH)3↓ +3NaCl有红褐色沉淀产生◎判断溶液的酸碱性——用指示剂,溶液的酸碱度——用pH来表示。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中性← 酸性增强碱性增强→紫色石蕊无色酚酞pH<7为酸性显红色显无色pH=7为中性显紫色显红色pH>7为碱性显蓝色显红色◎干燥剂的选择:1、浓硫酸可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SO3、NO2、HCl、)中性气体(如:H2、O2、N2、CO)※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2、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碱石灰可干燥:碱性气体(如:NH3)中性气体(如:H2、O2、N2、CO)※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CO2、SO2、SO3、NO2、HCl、)3、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由白色变蓝色,可检验水的存在,并吸收水蒸气。
三、解计算题:计算题的类型有:①有关质量分数(元素和溶质)的计算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③由①和②两种类型混合在一起计算(一)、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 = ╳ 100% (二)、化合物(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某元素质量分数= ╳ 100%(三)、混合物中某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 100%(四)、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某元素质量分数= ╳ 100% 或:某元素质量分数=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五)、解题技巧1、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已知什么,求什么,有化学方程式的先写出化学方程式。
找出解此题的有关公式。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①设未知量②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③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④列出比例式,求解⑤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