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正方体
(完整版)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主备:谢慧玲审核: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认识长方体,从面、棱、顶点入手了解长方体的特征,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意义,推导棱长之和计算公式,并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学习1、举例说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2、观察手中的长方体模型,分别找出面、棱、顶点3、长方体有()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4、长方体有()条棱,哪些棱长度相等?哪些棱是相互平行的?5、长方体有()个顶点二、合作交流1、小组合作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2、需要多少条木条,可以将长度相同的分成几组?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这三条棱叫做什么?4、怎样计算12条棱长度之和?四、我的疑惑: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正方体,从面、棱、顶点入手了解正方体的特征,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与联系。
二、自主学习。
(相信自己,一定是最棒的)1、从面、棱、顶点入手想想长方体有什么特征?2、观察手中的正方体模型,思考:(1)有几个面?每个面的大小、形状一样吗?(2)有几条棱?每条棱的长短一样吗?(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每个顶点有几条棱相交?总结:正方体由()个完全相同的()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有()条棱,所有棱长度(),有()个顶点。
三、合作学习(相信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1、正方体是否有长、宽、高?长度是否相等,我们把它的长宽高叫做什么?什么样的长方体叫正方体?关系用集合圈表示为:3、知道正方体的棱长,怎样算棱长之和?四、我的疑惑: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
二、自主学习1、把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展开,观察展开的形状的特点。
(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2、(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分别指的什么:三、合作交流1、课本例1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1)你总结出来的长方体的面积公式:(2)如何用字母表示:2、课本例2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1)你总结出来的正方体的面积公式:(3)如何用字母表示:四、我的疑惑:体积和体积单位导学案主备:谢慧玲审核: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理解体积的意义,掌握体积单位,能主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六(上)数学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型新授课课时 1学习目标1. 我能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 我能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3. 我能认真观察、仔细探索 , 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学习过程师生笔记一、知识链接1、什么是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说说它们各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面?边和角各有什么特征?二、新知探究探究一: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探究二、观察下图:你能发现什么?第二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学习目标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习重点1.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2.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学习难点1.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2.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教学用具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二、预习学案(一)口答填空.1.长方体有()个面,一般都是(),相对的面的()相等;2.正方体有()个面,它们都是(),正方形各面的()相等;3.这是一个(),它的长()厘米,宽()厘米,高()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厘米;4.这是一个(),它的棱长是()厘米,它的棱长之和是()厘米.(二)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教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它们的表面都有6个面,今天就来研究它们表面的大小.(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三、导学案:学生探究.(一)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1.教师提问:什么叫做面积?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用手按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摸一遍)2.教师明确: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3.学生两人一组相互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4.教师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二)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演示课件长方体的表面积”1.学生归纳:上下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宽作为长和宽的;前后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长和高作为长和宽的;左右两个面大小相等,它是由长方体的高和宽作为长和宽的.2.教师提问:想一想,长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学生讨论)老师板书:上下面:长×宽×2前后面:长×高×2左右面:高×宽×23.练习解答例1.例1.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硬纸板?一个长方体长4米,宽3米,高2.5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教师:如此题改为同样尺寸的无盖塑料盒求表面积如何办?学生:应该少算上边的一面.列式:4×3+4×2.5×2+3×2.5×2(三)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演示课件“正方体的表面积”1.教师提问: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求吗?学生:棱长×棱长×62.试解例2.一个正方体纸盒,棱长3厘米,求它的表面积.=9×6=54(平方厘米)答:它的表面积是54平方厘米.教师:如果这个盒子没有盖子,做这个盒子要用多少纸板该如何列式?学生:少一个面.列式:教师明确:说表面积是指六个面,实际问题中有的不是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审题时要分清求的是哪几个面的和.3.巩固练习:一个正方体的面积是1.2分米,求它的表面积.四、课堂检测: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高是5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长方体的三条棱分别叫它的长、宽、高.()(2)一个棱长4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48(平方分米)()(3)用四个同样大的正方体小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四个正方体表面积的和小.()课堂总结.什么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五、课后作业.1.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大小如下图:它上、前后、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2.一个长方体铁盒,长18厘米,宽5厘米,高12厘米.做这个铁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铁皮?六、板书设计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s=abh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s=aa第三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学习目标1、经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导学案)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六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导学案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六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一、学习目标1.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定义;2.掌握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方法;3.学习举一反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学习重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三、学习难点1.多次转换单位的题目;2.平方厘米和立方厘米的区别和单位换算。
四、课前准备1.每位同学需要准备一本六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教材;2.准备笔和笔记本,做好笔记。
五、学习内容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长方体长方体是一种有6个矩形面的立体图形,它的底面是一个长方形,顶面和底面之间的4个面是矩形。
其中,顶面和底面平行,对应线段互相垂直。
正方体正方体是一种6个面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长方体的体积长方体的体积是指这个长方体所包含的立方体数量。
计算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为:V = lwh其中,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l、w、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正方体的体积正方体的体积是指这个正方体所包含的立方体数量。
计算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为:V = a³其中,V表示正方体的体积;a表示正方体的边长。
3. 举一反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可以发现,无处不在的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场景,如野营的帐篷大小、去市场买水果需要估计水果的数量等。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将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善于举一反三,增强学习的实用性。
六、课堂练习1. 计算题1.如图,一个长方体的长为8cm,宽为4cm,高为6cm,它的体积是多少?2.如图,一个正方体的边长为3cm,它的体积是多少?3.如图,一个块体的长宽高分别为4cm、2cm、3cm,它的体积是多少?2. 应用题1.小明准备去野营,请问他带的帐篷尺寸如下:长5米,宽4米,高3米,这个帐篷的体积有多少立方米?2.小华去市场买水果,他买了24个苹果,苹果大小大概是4厘米3厘米5厘米,这些苹果的体积大概是多少立方厘米?3. 拓展题1.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5m、2m、3m,请你将这个长方体的体积用立方厘米表示出来。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导学案 一 长方体和正方体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导学案一、长方体和正方体1.1 长方体的定义和特征长方体是一种三维图形,它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长方体有三个轴,分别是长轴、宽轴和高轴。
长方体的特征是:六面均为矩形,且相邻两面互相垂直,每个顶点处都有三个直角。
1.2 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长方体的表面积是指六个面的总面积。
公式为 2 * (长 * 宽 + 长 * 高 + 宽* 高)。
长方体的体积是指长方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公式为长 * 宽 * 高。
1.3 长方体的应用长方体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比如书包、电视机、笔袋等都属于长方体,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可以通过计算得出。
长方体还在建筑、工程等领域广泛应用,比如建筑师设计房屋时,常常需要计算房间的体积和面积。
1.4 计算实例例1:一个长方体的长为10厘米,宽为5厘米,高为8厘米,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是多少?解:表面积 = 2 * (10 * 5 + 10 * 8 + 5 * 8) = 220 ,所以表面积是220平方厘米。
体积 = 10 * 5 * 8 = 400,所以体积是400立方厘米。
1.5 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且相邻两面互相垂直,每个顶点处都是四个直角。
正方体的三个轴相等,因此它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也有所不同。
1.6 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六个正方形的总面积。
公式为 6 * a * a,其中 a 表示正方体的边长。
正方体的体积是指正方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公式为 a * a * a。
1.7 正方体的应用正方体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比如骰子、方糖、药丸等都属于正方体,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也可以通过计算得出。
正方体还在工程、建筑等领域广泛应用,比如设计人员在设计某些细节部位时,常常选择正方体结构,以增加稳定性和美观性。
1.8 计算实例例2:一个正方体的边长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是多少?解:表面积 = 6 * 5 * 5 = 150 ,所以表面积是150平方厘米。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学案(第一课时)科目:六年级数学执笔人:王燕燕姓名:学习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重点、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习过程一、课前导学(预习):结合准备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完成下列各题。
1、长方体有()个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 )个面.2、()叫作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
3、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 。
二、课堂反馈1。
长方体的特征:①长方体有()个面,长方体的面是()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用上下、前后、左右标在长方体的面上,然后沿着棱剪开,比一比,()的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
②长方体有()条棱,用尺量一量,长方体()的棱长度相等。
③长方体有( )个顶点。
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 )组,每组棱的长度().2.正方体的特征:①正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形,( )的面积都相等②正方体有()条棱,它们的长度()。
③正方体有()个顶点.3、正方体具有长方体的所有特征,正方体是特殊的()。
4、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相同点是(),不同点是()。
三、当堂检测(一)填空起跑线.1、右图是一个长方体(1、)它的前面是( )形?与它相对的面是( )(2、)上面的长是( )宽是()(3、)下面、后面与左面分别与哪些面相同?2、因为正方体是长、宽、高都( )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是()的长方体。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a,棱长之和是( ),当a =6厘米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厘米。
4、一个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是a、b、h,那么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
(二、)法官我来当(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苏教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导学案
高效课堂” ”六年级数学(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高效课堂”六年级数学(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板书设计教后反思高效课堂”六年级数学(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高效课堂”六年级数学(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高效课堂”六年级数学(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一、自主学习同桌交流二、合作学习(15分)1.同桌解决自学时的困惑。
2•小组交流(1)交流有困惑的地方(2)交流自学收获(3)组长安排课堂大展示三、展示交流(10分)1.小组展示一、自主学习1.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说明了什么?2.电视机、影碟机、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哪E个体积最大?哪个最小?3.体积与表面积的概念相同吗?为什么?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什么?二、合作学习1、同学们想想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2、书上是怎样规定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和1 立方米的?打开课本第12、13面,看一看书,再想一想,然后大豕议一议,怎样比较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
三、展示交流、探索和体验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
高效课堂”六年级数学(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高效课堂”六年级数学(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板书设 计长方体体积=长乂宽X 高底面积面积X 高)3•小结,板书四、 应用拓展 (13分)1. 课本18页练一练(1) 独立完成(2) 投影展示2. 实践应用、达标检测(1)独立完成(2 ) 同桌互批(3)改正。
五、 课堂总结 (2分)全班交流评价总结识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怎样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底高效课堂”一六年级遨学(学科)集体备课导学案一、复习导入同桌交流二、合作学习(15分)1.学生观察2.同桌解决自学时的困惑。
3.小组交流(1)交流有困惑的地方、有不同的方法。
(2)交流自学收获(3)组长安排课堂大展示三、展示交流(10分)1.小组展示生1 :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板书:1立方分米)生2: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特别说明:基于新课改理念设计目录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涂色的正方体第二单元分数乘法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树叶中的比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w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第六单元百分数互联网的普及第七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1)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2分钟左右)1.导入:回忆我们已经学习的平面图形。
(出示课题:长方体的正方体的认识)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学过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二、自学例1(15分左右)1.明确例1中的自学要求提纲。
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纸盒,仔细观察,自学书本第1~2页例1。
2.自学导学单(1)长方体有()面。
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面。
(2)长方体的各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相对的两个面有什么特点?(3)长方体有()条棱。
相对的棱长度( ).(4)长方体有( )个顶点.(5)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量一量你准备的长方体,长、宽、高各是多长?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导学单上)导学要点:什么叫棱?什么叫顶点?什么叫长方形的长、宽、高?长方体的棱有几组?上来指一指。
每组4条棱长度一样吗?4.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在自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适当的点评。
(1)得出结论(2)结合实物同桌互相完整地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面棱顶点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3组棱每组相对的面 4条棱的 8个完全相同长度相同(可能有一组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总结:(1)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六年级上册上册数学导学案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一、知识目标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及特征;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面的名称;3.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4.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思维导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及特征长方体定义:6个棱面都是长方形的才叫长方体特征:3组相邻面互相垂直面数:6面名称:底面:长方形的两个对面叫底面顶面:两个对面的另外的面叫顶面侧面:除了底面和顶面的其它4个面叫侧面计算:表面积:S = 2(LW + LH + WH)体积:V = L * W * H正方体定义:6个棱面都是正方形的才叫正方体特征:3组相邻面互相垂直面数:6面名称:底面:正方形的一个面叫底面顶面:正方形的一个面叫顶面侧面:除了底面和顶面的其它4个正方形面叫侧面计算:表面积:S = 6边长²体积:V = 边长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长方体的计算方法表面积:S = 2(LW + LH + WH)体积:V = L * W * H正方体的计算方法表面积:S = 6边长²体积:V = 边长³三、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和特征;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1.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面的名称;2.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练习编程练习1.输入长方体的长、宽、高,输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2.输入正方体的边长,输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解题思路题目一:输入长方体的长、宽、高,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解题步骤:1.定义长、宽、高变量,分别输入长方体的长、宽、高值;2.分别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3.输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代码实现:``` length = float(input(。
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具体的实物,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含义。
2、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会测量某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提高观察、想象、推理等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材分析: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本单元将在此基础上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
它是进一步认识其它立体图形、计算其它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常用的体积单位及换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容积)的计算,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教学难点是体积及体积单位概念的建立。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1、素材的选取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选取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实物作为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同时借助现实素材,让学生观察、比较、操作,从直观认识到抽象概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教材的编写体现了知识的建构过程。
这一部分内容的编写体现了这样一个过程:从现实的问题入手——把现实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联想已有知识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归纳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然后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使学生在经历这一过程中,获得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3、练习的设计更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练习设计注重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如:三峡每个泄洪孔每秒泄洪的体积、蓄水池蓄水的体积、长城砖的体积等,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在练习的过程中,不仅巩固应用了知识,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提高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六年级上册书学导学案-第1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3 体积和容积 第2课时(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书学导学案-第1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3 体积和
容积第2课时(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定义和关系
2.能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
2.分析理解体积和容积的定义和关系
三、教学难点
1.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和公式
四、教学过程
1. 师生互动
1.老师扔出一个问题:“什么是体积和容积?”请同学回答。
2.学生回答后,老师讲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配合教材中的图示进行讲解。
2. 讲授知识点
1.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体积和容积的计算公式。
2.通过示范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方法。
3. 练习及讨论环节
1.学生在教材上完成练习题,老师现场解答学生的问题。
2.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课堂练习,探讨不同的解决方案。
4. 实际应用
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以教材中的实际问题为例,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时长
2学时
六、课后作业
1.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
2.查找更多关于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应用问题,进行解答和分析。
七、教学反思
本堂课主要讲解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针对实际问题进行了讲解分析。
通过课堂上的练习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也提醒学生需要不断巩固和拓展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苏教版6上导学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
1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2页)备课人:
2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练习一(3--5页)备课人:
2.
3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6页)备课人:
4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应用,练习二(7—8页)
5课题:练习二(9页)备课人:
6课题:体积和容积的意义(10—11页)备课人:
7课题:常用的体积和容积单位,练习三(12—15页)备课人:
8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V=abh(16—17页)备课人:
9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V=Sh(18页)备课人:
10课题:体积单位的进率及换算,练习四(19—20页)备课人:
11课题:练习四(21页)备课人:
12课题:练习四(22页)备课人:
13课题:整理与练习(23页)备课人:
14课题:整理与练习(24页)备课人:
15课题:整理与练习(25页)备课人:
16课题:表面涂色的正方体(26—27页)备课人:。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立方体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立方体的认识》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认识立方体的特征和性质。
2. 掌握计算立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方法。
3. 能够应用立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2. 教具:立方体模型、白板、彩色粉笔、课堂练题。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立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立方体的特征和性质,如六个面、八个顶点和十二条棱,并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
第二步:讲解立方体的特征和性质1. 讲解立方体的定义,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立方体的特征。
2. 引导学生发现立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并说明这是立方体的一个重要特征。
3. 引导学生发现立方体的八个顶点和十二条棱,并解释它们在立方体中的位置和关系。
第三步:计算立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1. 讲解立方体的体积概念,并引导学生掌握计算立方体体积的方法。
2. 讲解立方体的表面积概念,并引导学生掌握计算立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3. 通过示例和练题,帮助学生巩固计算立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方法。
第四步:应用立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计算与立方体相关的问题。
2.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合作研究。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包括他们对立方体特征和性质的理解程度,以及计算体积和表面积的能力。
2. 利用课堂练和小组讨论来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3. 教师提供必要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和进一步提升。
五、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立方体,并观察其特征和性质。
2. 提供更复杂的立方体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3. 鼓励学生自主研究,通过书本、互联网等资源进行深入研究。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立方体的特征和性质,以及计算立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立方体的概念。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2 正方体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2 正方体丨苏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正方体的定义、性质和模型,掌握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增强数学学科的教育趣味性和艺术性。
教学重点1.正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2.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一、引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展示一张正方体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发言,引导他们联想到正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二、讲授(25分钟)1.正方体的定义和性质(10分钟)讲解正方体的定义和性质:正方体是由正方形构成的立体图形,拥有6个正方形的面,每个面都与其相邻的面共用一条边,边长相等,每个顶点有3条棱相交。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型,了解正方体的特点。
2.正方体的表面积(10分钟)根据正方体的定义和性质,推导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然后,结合实例,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示,教给学生计算正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3.正方体的体积(5分钟)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示,教给学生计算正方体体积的方法。
三、练习(15分钟)选择一些题目进行练习,巩固学生对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提醒学生注意题目中的单位,积极思考并互助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总结(5分钟)本节课学习了正方体的定义、性质及其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强化了学生对正方体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回答情况、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改进措施,进一步完善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0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苏教版
第二单元: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一、预习方向标——“仙”人一步!⒈阅读课本P 10—11页例1:⑴长方体一共有 个面,分别是上面的ABCD 和下面的 ,前面的 和后面的ABFE 、以及左面的和右面的 。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长方体,一次最多能同时看到 个面。
我发现:长方体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形;这些面可以分为 组相对的面,每组相对面的形状和大小是完全 。
⑵上面与前面相交的地方有一条线段CD ,像这样两个面相交的线段就是长方体的 棱 ,像这样的棱可以分为三组,即:上下方面的有DH 、CG 、BF 和 ,它们的长度是 的; 前后方面的有AD 、BC 、 、和 ,它们的长度是 的; 左右方向的有AB 、 、 和 ,它们的长度是 的。
所以长方体一共有 条棱。
我发现:长方体有 条棱,每条棱都是 ;这些棱可以分为 组,相对的棱长度 。
直 击 教材魂8个顶点 长方体 正方体 8个顶点 12棱,都相等6个面,都相等 12条棱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特殊的长方体 6个面 相对的面完全一样 ABDF GH CE⑶AB 、AD 和AE 都相交于点 A ,这样的点就是长方体的 ,类似这样的点还有 、 、 、 、 、 和 ,一共有 个。
AB 就是这个长方体的 长 ,长还有 、 和 , AD 就是这个长方体的 宽 ,宽还有 、 和 , AE 就是这个长方体的 高 ,高还有 、 和 。
我发现:长方体有 个顶点,每个顶点都是由 、 和 相交得到的。
二、与课堂同行——“圣”人一绝!⒊根据所给尺寸写出其它所有棱的长度。
(单位:cm)图1是最普通的长方体,图2是较特殊的长方体,因为它的 面和相对的 面都是正方形,图3是最特殊的长方体,因为它的每个面都是 形。
(导学案)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第6课时(1)-六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8.黑板、粉笔。
9.直尺、尺子、计算器等。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
10.老师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区别?
11.学生回答。
12.老师补充解释。
步骤二:讲解
13.老师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讲解。
14.着重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和公式。
导学案: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第6课时(1)-六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2.能够根据题目所给条件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3.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4.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5.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学难点
15.举例说明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16.开展板书。
步骤三:练习
17.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供学生练习。
18.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
步骤四:巩固
19.整合学生回答的问题,确保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知识。
20.教师再次重点讲解一些学生容易疏忽掉的知识点。
步骤五:拓展
21.教师引领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中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的数学问题。
22.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其他同学思考解决方法。
总结
本课主要讲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知识和公式,着重讲解了如何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学生通过自主完成练习题,巩固了所学知识。此外,教师还引领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中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的数学问题。
【深圳市】六年级数学上导学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导学案();有()个顶点。
(二)合作探究,释疑解惑问题一、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吗?问题二、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问题三、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怎样的关系?二、达标测评1.看图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1)下面图中,哪个是正方体,哪个是长方体?(2)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有几个面完全相同?(3)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有几个面是正方形?其余几个面完全相同吗?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60厘米,它的一条棱的长度是()厘米。
4.搭建一个长6米、宽5米、高4米的长方体框架,需要准备()种不同长度的铁管,每种各()六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六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六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六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六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六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六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六年级数学(上)导学案六年级数学(上)导学案课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掌握连续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质疑,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全力以赴挑战困难,享受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简单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连续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少的应用题。
难点: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在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运用学习过程学法指导补充修改一、知识连接(复习引新)一、自主学习:1、自学课本P29页。
2、想一想,填一填:1)、千克是()千克的,是()克。
2)、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把()看作单位“1”。
3)、黑兔的等于白兔,把()看作单位“1”。
4)、已修这条公路的,把()看作单位“1”。
5)、一根长15米的铁丝,用去,还剩()米。
6)、苹果有48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48 ×表示()二、新知探究二、合作探究:例1、小星做了10朵绸花,其中21是红花,52是绿花。
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 长方体和正方体(通用)》优课导学案_28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二)[教学目标]1、认识并掌握底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自主探索,掌握长方体体积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都可以写成“底面积×高”,获得体积公式的统一,从而进一步理解体积的意义。
3、能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体积计算公式“底面积×高”。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推导体积公式“底面积×高”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巩固体积公式。
出示习题:计算下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学生独立完成,请两名学生板演。
交流:(1)20×16×10=3200(平方米)(2)5×5×5=125(平方厘米)提问: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来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吗?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它们的体积公式。
(板书课题)二.探索体积公式“底面积×高”。
1.认识“底面”。
(1)引出“底面”概念。
出示:(如图)提问:老师刚才在长方体、正方体的直观图上,用涂颜色和文字标注等办法呈现它们的底面。
你们知道什么是底面吗?同桌探讨,交流引出:“底面”一般指长方体、正方体的下面。
(2)巩固对底面的认识1)出示:粉笔盒、冰箱、纸巾盒等图,让学生指出其底面。
2)出示:请学生指出此长方体木料的底面,并介绍边长是0.3米的正方形是此木料的横截面。
2.认识底面积。
提问:认识了底面,那什么是底面面积呢?交流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它们的底面积。
提问:长方体的底面积如何计算?正方体的底面积如何计算?学生独立写在自备本上。
交流得出:长方体的底面积=长×宽,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棱长。
3、演变原来的体积公式。
(1)师:学到这儿,你能想到用其他方法来计算一开始的两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吗?学生同桌探讨,再全班交流得出。
(板书)长方体体积=长×宽×高长方体底面积=长×宽} →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正方体底面积=棱长×棱长} →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讲解:如果用S表示底面积,上面的公式可以写成:V=Sh (2)师问:这个公式V=Sh告诉我们什么?由这个公式能想到什么?三、联系实际,应用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大气压》复习提纲
一、概念: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
简称大气压,一般有p0表示。
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
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
高压锅外称大气压。
二、产生原因:因为空气受重力并且具有流动性。
三、大气压的存在——实验证明: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小实验——覆杯实验、瓶吞鸡蛋实验、皮碗模拟马德
的最大读数F
③则p=4F/πD2
☆试说明课本P162图11-4实验发生的现象及产生的
原因。
解:现象:鸡蛋将被吞入瓶中。
原因:点燃棉花使瓶
中空气烘热,放上鸡蛋后,随着被封闭在瓶中的气体
降温,压强逐渐减小,当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时,大
气压将鸡蛋压入瓶中。
四、大气压的实验测定:
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
水银,
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
后,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
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片,
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
即向上的
大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
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4、说明:
⑴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
后,水银上方为真空;若未灌满,则测量结果偏小。
⑵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
10.3 m
⑶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高度差不变,将
玻璃管倾斜,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⑷若外界大气压为H cmHg 试写出下列各种情况下,被
密封气体的压强(管中液体为水银)。
H 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H-h)cmHg
5、标准大气压:
支持76cm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Hg=1.01×105Pa
2标准大气压=2.02×105Pa,可支持水柱高约20.6m
五、大气压的特点:
1、特点: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且空气中
某点向各个方向的大气压强都相等。
大气压随高
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地点、天气、季
节、的变化有关。
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
高,冬天比夏天高。
2、大气压变化规律研究:(课本164图11-9)能发
现什么规律?
①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②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是不均匀的,低空大气
压减小得快,高空减小得慢
六、测量工具:
1、定义:测定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2、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3、说明:若水银气压计挂斜,则测量结果变大。
在无液气压计刻度盘上标的刻度改成高度,
该无液气压计就成了登山用的登高计。
七、应用: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水泵。
八、沸点与压强:
1、内容: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
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2、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九、体积与压强:
1、内容: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
体积越小压强越大,气体体积越大压强越小。
练习:☆阅读教材166页全部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编者对“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研究”采用了哪四
个步骤探索。
(A分析归纳、B提出假设、C提出问题、D理论推导、E实验研究、F得出结论)CEAF
2、该实验如果对沸腾中继续加热的水,增加气压,会
看到:水停止沸腾。
这说明:气压增大时水的沸点升高。
该实验没有这样做原因是:这样操作容易发生瓶爆炸或瓶塞崩出的危险
☆列举出你日常生活中应用大气压知识的几个事例?
答:①用塑料吸管从瓶中吸饮料②给钢笔打水③使用带吸盘的挂衣勾④人做吸气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