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 《春望》
春望古诗讲解
李白《春望》原文和讲解
这首诗歌讲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向往。
第一节描写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诗人写道:"山一程,水一程,花开见,月来见。
" 这句话描述了诗人期待春天的到来,希望看到花开和月亮的出现。
第二节描写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诗人写道:"春色未至,先有虹。
" 这句话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他认为春天的色彩美妙,比虹更加美丽。
第三节描写了诗人对春天的感受,诗人写道:"春望无限恨晚,莫辞江南访春。
" 这句话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感受,他认为春天的到来是无限令人期待,希望能够到江南观赏春天的美景。
总的来看,这首诗歌描绘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向往,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感受。
这首诗歌也蕴含了李白独特的诗风,如流畅的押韵和生动的描绘。
下面是李白的《春望》的原文:
山一程,水一程,花开见,月来见。
春色未至,先有虹。
春望无限恨晚,莫辞江南访春。
江南虽好,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遨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幽人其有?幽人其有?
君莫问,我亦无主,钓鱼久不见,罢池苑之游。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春望》易错知识点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春望》易错知识点《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国都陷落可山河依旧,长安城已经是春天可荒草丛生,人烟稀少。
感伤时见花开却流泪,怅恨别离时鸟鸣让我心惊。
安史之乱的战火已经几个月了,家人书信珍贵的能值万金。
白头发越抓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注释1.国:国都,指长安2.破:陷落。
不是破旧!3.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4.城:长安城。
5.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注意:不是茂盛!是荒凉。
6.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7.恨别:怅恨离别。
8.烽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9.抵:值,相当。
10.白头:这里指白头发。
11.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12.浑:简直。
不是发浑!13.欲:想要。
14.胜:经受,承受。
15.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16.溅泪:流泪。
17.连三月:连续几个月。
不是三月份,也不是三个月。
三:表示多的意思。
背景:安史叛军攻进长安,纵火焚城,繁华的京都变成废墟。
杜甫被俘,押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时值暮春,触景伤怀,创作了这首历代传诵的五律。
易错知识点1.“草木深”:杂草蔓生,荒凉萧条,不是草木茂盛!2.连三月:连续几个月,不是三个月,不是三月份!3.家书:家中的书信,不是书籍!4.抵万金:很珍贵,不是很值钱!5.没有收到家书,不是收到了!6.白头:是实写,不是虚写!7.烽火:安史之乱的战火,不是烽火台的烽火!8.前四句侧重写景,后四句侧重抒情,不是前四句抒情,后四句写景!9.视线:远望到近望,不是由近望到远望!10.由山河到草木花鸟,由大到小,不是由小到大!11.全诗结构:总分,不是总分总!12.国破:国家沦陷,不是国家破旧!破:沦陷。
13.感情:悲伤、愤恨,没有丝毫喜悦之情!14.主题:伤感国事,怀念家人;忧国思家,不是忧国忧民!1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议论、写景、抒情,不是只有写景!16.全诗意境深沉,语意强烈反差,不是意境鲜美,不是语意平顺!1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哀景,不是乐景!不是美景!感是感伤,不是感动!理解1.思想感情:充分地表现出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
《春望》的原文及赏析
《春望》的原文及赏析《春望》的原文及赏析【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出处】唐·杜甫《春望》。
【译注1】感伤时事,看到花开时泪水溅到花上;怨恨离别,听到鸟叫也使我心惊不安。
感时花溅泪:这两句有人认为是拟人写法,即花儿伤时,洒下眼泪; 鸟儿恨别,心惊鸣飞。
【译注2】写安史之乱时感时伤别的思想感情。
意谓因感伤时事,面对盛开的花朵也流涕兴悲;回忆离乱中与家人隔绝时的情景,听到鸟声和鸣,反而更感孤身在外的愁恨。
以丽景衬哀情,其哀倍增。
含蓄深沉,真挚动人。
【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因感伤时事或生离死别而悲伤。
[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当一个星期后,我离开西安时,我的心头仍然十分依恋七贤庄一号的灯光。
(徐子芳《七贤庄一号的灯光》)二、用以形容移情现象,即人在伤心悲哀的时候,会移情于物,觉得周围的一切事物都令人悲愁或与人同悲。
[例1]人在悲哀的时候,伤人堕泪,感到心灰意冷,悲观绝望,看世界的一切都是死灰色,真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李镜流、李树珍《中的心理学》)[例2]只在世界上有了人——万物之灵的人,才会拿自己的感情,赋予在无情的万物身上!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种句子,古今中外,不知有千千万万。
(冰心《病榻呓语》)【全诗】《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①国破:指长安沦陷。
古人称京都为国。
山河在:大自然的山河依旧存在。
②此句意谓春天的城市,草木长得很茂盛。
暗示居民多已逃亡,人烟稀少,故杂草丛生。
③此句意谓诗人感伤时局危殆而溅泪,觉得花上的露水也是为时局溅泪。
时:时局。
④此句意谓诗人愁恨与家人隔绝,觉得鸟儿也为恨别而心惊。
⑤烽火:指,古代边防军发现敌人进犯即燃起烟火向京城报警,称烽火。
三月,指时间很久。
⑥家书:亲人的消息。
其时杜甫家属在鄜州,不通音信。
抵万金:值万金。
极言其难得可贵。
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11、《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2、《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春宿左省》【唐】杜甫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4、《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5、《春思》【唐】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6、《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7、《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8、《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9、《玉楼春》【宋】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10、《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2描写春天景色句子1、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
杜甫《春望》全诗翻译与赏析
杜甫《春望》全诗翻译与赏析《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甫《春望》全诗翻译与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诗文解释】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词语解释】国:指京城长安。
感时:感叹时事。
花溅泪:看见花就泪水飞溅。
鸟惊心:听到鸟的叫声使人心惊。
烽火:这里指战争。
抵:值。
短:短少。
浑:简直。
簪:古代男子成年后把头发绾在头顶上,用一根簪别住。
【现代文译文】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长安城满目凄凉,到处草木丛生。
繁花也伤感国事,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增离恨。
三个月战火连续不断,长久不息,家书珍贵,一信难得,足矣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白了头发,越搔越稀少,少得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解读】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一句历来有两种解释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
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一个“溅"字,运用了拟人的巧妙手法,把作者当时面对国家衰亡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借用花的溅泪表现出来。
背景:安禄山起兵反唐,由于唐玄宗宠妃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误导唐玄宗,把守潼关的哥舒翰派到关外攻打叛军大本营,中途哥舒翰被俘。
安禄山没有了劲敌,一下子就攻下长安。
唐玄宗带领妃妾皇子,与大臣们逃往灵武。
唐玄宗退位,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
《春望》原文翻译及赏析(14篇)
《春望》原文翻译及赏析《春望》原文翻译及赏析(14篇)《春望》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西亭春望唐代:贾至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冥。
岳阳城上闻吹笛,能使春心满洞庭。
译文: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冥。
春日白昼渐长,风和日暖,柳丝嫩绿,北方的大雁回故乡飞进深远的天空。
岳阳城上闻吹笛,能使春心满洞庭。
在岳阳楼上听到吹竹笛的声音,这笛声能使我的旅愁归心洒遍洞庭湖。
注释: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yǎo)冥(míng)。
西亭:岳阳楼上的西边亭阁。
青青:柳丝茂盛的样子。
窅冥:深远难见的样子。
岳阳城上闻吹笛,能使春心满洞庭。
春心:指春来雁去而触发的旅愁归心。
赏析:全诗围绕“满”字而展开,前两句先描写日长风暖,柳色青青,北雁南飞,消失在远方的景色;后两句以洞庭湖上传来阵阵笛声,抒发诗人的旅愁。
全诗取景微妙,格调高远,音律谐和。
诗的一、二句“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窅冥。
”都写眼前景,关合诗题“春望”。
首句写岳州之春,“日长风暖”正是雁群北飞的天气,“柳青青”又开始了折枝惜别、吹笛伤行的时节。
这句看来总写春景之美,自然浑成,却又对下边景物的出现起到挈绪分缕的作用。
至于诗人的意兴如何,单从这句自然风光的美感是难以捉摸的,因为诗人是“南迁"之客,春和景明反而会生愁惹恨。
“北雁归飞”,诗人望断归雁,却还站在那里凝想。
至此才可略知诗人的“西亭春望”乃是黯然销魂的“春望”。
这里,自由高翔的归雁和沦落久羁的诗人形成了两个鲜明对照的形象。
第三句“岳阳城上闻吹笛”更宕出新境,把诗人的羁愁抒发到又一高度。
古人笛曲中有离别之歌,而惜别之情又洋溢于折杨柳歌的笛声。
全诗首句既以“柳青青”为“闻笛”作了环境的铺垫,岳阳城头的笛声当也是折柳之曲。
末句的‘‘春心”就是倦客伤春之情。
“满洞庭”一语使抽象的心绪被物化而得到生动的表现,无论理解为此情伴随着笛声飞扬飘散于烟波浩渺之中,还是想象为客愁恰似春涨的湖水游漫洞庭,都能得其情致。
《春望》原文及翻译古诗词赏析(优秀8篇)
《春望》原文及翻译古诗词赏析(优秀8篇)《春望》翻译】:篇一长安沦陷国家破败,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多月,家在鄜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杜甫《春望》全诗翻译与赏析篇二《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此论颇为妥帖。
“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春望原文、注释及赏析篇三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译文杭州城外望海楼披着明丽的朝霞,走在护江堤上踏着松软的白沙。
呼啸的钱塘涛声春夜传入伍员庙,娇嫩的绿柳春色包蕴在苏小小家。
红袖少女夸耀杭绫柿蒂织工好,青旗门前争买美酒饮“梨花”。
杜甫的春望古诗
杜甫的春望古诗杜甫的春望古诗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其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本文将从诗歌背景、诗歌内容以及诗歌意义三个方面,对杜甫的春望古诗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诗歌背景杜甫的春望古诗写于唐代,当时社会处于大唐盛世的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杜甫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深受当时社会的关注和赞誉。
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对春天景色的热爱和深刻的感悟。
二、诗歌内容杜甫的春望古诗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春夜喜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春日和晴、春望。
在这四个部分中,杜甫通过描写春夜的喜雨、春日的和晴以及春望的景色,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春夜喜雨中,杜甫描写了春夜的喜雨,形容了雨后春色更加美丽的景象。
他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些诗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中的景象,表达了杜甫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
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杜甫描写了春夜在桃花园中的宴会,形容了春夜的欢乐和热闹。
他写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蜀江寻水绿。
但见群鸥日日来,花落时,鸟啼声。
”这些诗句形象地描绘了桃花园中春夜的景象,表达了杜甫对春天欢乐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在春日和晴中,杜甫描写了春日阳光明媚的景象,形容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他写道:“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这些诗句生动地描绘了春日的景象,表达了杜甫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
在春望中,杜甫描写了春天的景色,形容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他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些诗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杜甫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社会的关怀。
三、诗歌意义杜甫的春望古诗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展现了春天美丽的景象和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它不仅是对春天景色的赞美,更是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社会的关怀。
在这首诗中,杜甫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怀,呼吁人们珍爱生命,关注社会,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爱国古诗《春望》杜甫赏析_古诗大全
精心整理爱国古诗《春望》杜甫赏析_古诗大全春望朝代:唐代译文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长安城满目凄凉,到处草木丛生。
繁花也伤感国事,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增离恨。
深:茂盛;茂密。
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感时:感伤时局。
恨别:悲伤,悔恨离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互文,译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ū)州城外羌村短:少。
浑欲不胜簪: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浑:简直。
欲:将要;就要。
不:禁不住。
胜:能承受。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古代男子束发,所以用簪。
鉴赏语句赏析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
诗人以写长安城里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此论颇为妥帖。
“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
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Fū)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
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
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
《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诗人目睹沦陷,明无人矣。
,两意相反。
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
”(《唐音癸签》卷九)“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一般解释是,对乱世别离的悲凉情景,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
作者触景生情,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并运用互文手法,可译为“感时恨别花溅泪,感时恨别鸟惊心”。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
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山河到城,再由满城到花鸟。
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直到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写得铿然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春望古诗内容简介
春望古诗内容简介一、原文:《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二、衍生注释:1. “国破”:国家被攻破,这里指长安被安史叛军攻陷。
2. “感时”:感伤时局。
3. “恨别”:悲恨离别。
4. “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5. “万金”:极言家书的珍贵。
6. “搔”:挠,这里指因忧愁烦闷而不停地抓挠头发。
7. “不胜簪”:插不住簪子。
胜,承受、胜任。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三、赏析:主题方面,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主要反映了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情感上,充满着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多重情感。
诗人开篇看到山河依旧但国家已破碎,春天来到城中却只有荒草丛生,这一对比描写,尽显国都的荒凉破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运用拟人的手法,把诗人当时面对国家破碎、亲人离散的那种悲痛之感转嫁到花和鸟身上,仿佛花也在落泪,鸟也在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深刻地写出战争时间之长,与家人的音信断绝,一封家书显得无比珍贵。
最后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因为忧愁而白发渐少,头发稀疏得连簪子都插不住了,细致地刻画了诗人的悲伤之情,从对国到家,再到自己,层层递进的情感抒发,感人肺腑。
四、作者介绍:《春望》的作者是杜甫。
杜甫可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见证了各种社会动荡、人民疾苦等情况。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就是因为他的诗歌里多反映社会现实,描写人民的生活。
老杜这人非常有情怀,忧国忧民的思想贯穿他的大多数诗作,像《三吏》《三别》这些名篇都是他这类风格的体现。
他这人的人生也比较坎坷,四处漂泊,不过也正因为这一路的经历,才使得他能写出这么多伟大的作品。
五、运用片段:例子一:在一次历史课上,老师讲到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状时,说道:“当时的情形正像杜甫在《春望》里描述的那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都沦陷了,尽管山河还在,可春天的长安市内却满是荒草丛生,一片凋零衰败的景象。
杜甫描写春天的古诗
杜甫描写春天的古诗1.《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3.《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绝句【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5.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描写春天的诗句——《春望诗》
描写春天的诗句——《春望诗》
《春望诗》这首诗体现了诗人的深切感情,我们一起来看看《春望诗》的原文及作者简介。
《春望诗》原文春望上春台。
春窗四面开。
落花何假拂。
风吹会并来。
《春望诗)》作者简介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
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
他自幼随父亲庾肩吾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文学风格,也被称为徐庾体”。
侯景叛乱时,庾信逃往江陵,辅佐梁元帝。
后奉命出使西魏,在此期间,梁为西魏所灭。
北朝君臣一向倾慕南方文学,庾信又久负盛名,因而他既是被强迫,又是很受器重地留在了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侯。
时陈朝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有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
所以,庾信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
诸王结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
如此至老,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
有《庾子山集》。
春望原文及翻译 春望赏析
春望原文及翻译春望赏析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下面小编带大家赏析一下杜甫的《春望》,欢迎阅读。
《春望》【原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背景】公元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元月,京城长安沦陷。
不久杜甫听到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报国心切,只身投奔灵武,不幸中途被叛军俘虏,解送到长安。
所幸他还有一点行动自由,便来到街头放眼望去。
本诗就是他在长安的所见所闻所感。
诗中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伤时、思家的感情,充满爱国情怀。
《春望》【注释】春望:在春天远望。
破:破败、破碎。
感时:感叹时局,即想起国家残破不全的景象。
烽火:指古代边疆遇到敌情用来报警而升起的烟火。
在这里指战争。
抵:值。
搔:用手指轻抓。
浑欲:浑,简直。
欲,要。
不胜:受不住、不能。
《春望》【参考译文1】国家已经破碎不堪,只有山河还在。
长安城里又是春天了,但是经过叛军的烧杀抢掠,早已满目荒凉,到处长着又深又密的草木。
虽然春花盛开,但看了不是使人愉快,而是让人流泪,觉得花好像也在流泪;虽然到处是春鸟和鸣,但心里由于和家人离别而忧伤,听了鸟鸣,不仅不高兴,还让人惊心。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万两黄金那幺宝贵。
由于忧伤烦恼,头。
《春望》赏析与选择题练习
《春望》赏析与选择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文题解读《春望》题目点明了这首诗写作的时间——春天;“望”是看的意思,点明这首诗写的是在春天看到的景象。
题目简洁凝练。
二、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三、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发动叛乱。
次年六月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八月杜甫前往灵武投奔肃宗,不料途中为叛军所俘。
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
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四、逐句理解赏析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译句:都城沦陷,山河依旧,春天长安城里草木凄清。
赏析理解:首联写“望”中所见:国破家亡,都城满目萧然,荒草丛生,一片萧瑟悲凉的景象。
这联在内容上交代了写作背景,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国破”的颓壁残垣同富有生意的“城春”对比强烈,明为写景,实为抒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心。
译句:感伤国家时局,见花而飞溅热泪,悲恨亲人离散,闻鸟鸣而惊乱人心。
赏析理解:领联感时恨别,寓情于景,触目伤怀。
突出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深沉感情,是寓情于景的名句。
颔联触景生情,用见花“溅泪”和闻鸟啼“惊心”衬托,十分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忧伤痛苦的心情。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译句:战事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烽火,这里指战事。
赏析理解:颈联写诗人思亲之深情。
他用“抵万金”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家人的强烈思念之情。
此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句:满头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赏析理解:尾联借搔头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忧愁万分、憔悴不堪的情状,含蓄、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五、主旨理解:《春望》形象地描述了安史之乱中诗人被困长安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杜甫《春望》古诗赏析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泪落潸然;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就如“营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杜甫继承了这种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并赋予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浑:简直。欲:想,要,就要。胜:经受,承受。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鉴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诗人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迤逦,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又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写今日景物,实为抒发人去物非的历史感,将感情寄寓于物,借助景物反托情感,为全诗创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城春”当指春天花草树木繁盛茂密,烟景明丽的季节,可是由于“国破”,国家衰败,国都沦陷而失去了春天的光彩,留下的只是颓垣残壁,只是“草木深”。“草木深”三字意味深沉,表示长安城里已不是市容整洁、井然有。
《春望》古诗表达我对美好春天的期盼
《春望》古诗表达我对美好春天的期盼春望古诗表达我对美好春天的期盼春天,是大自然苏醒的季节,也是人们期盼已久的季节。
它带给人们新的希望、新的生机和新的梦想。
而在中国文学中,有一首著名的古诗《春望》,它精确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春天的期盼。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解读这首诗。
春朗景明香雪消,流泉微澜绿绕腰。
静街轻雾藏秋色,斑斓彩鸟响啾啾。
春来百花娇欲动,和风轻拂柳丝飘。
万象更新人颜笑,好时光别有天桥。
这首《春望》是唐代文人张若虚创作的,是一首景物描写类的诗。
诗中通过对春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春天的渴望和憧憬。
首先,在诗的开头,作者用“春朗景明香雪消”,形容春天阳光明媚、大地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
雪融化了,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花香,给人一种温暖和愉悦的感觉。
接着,诗人描述了春天中的一条小河流:“流泉微澜绿绕腰”。
春天雨水充沛,小溪水流得浅浅的,微波荡漾,河岸的青绿色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
这个描绘显示出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大自然复苏的景象。
然后,作者描绘了城市的安静和宁静:“静街轻雾藏秋色”。
春天的清晨,大街上还没有人来往,雾气轻轻地飘荡着,给人一种宁静和宜人的感觉。
作者用“秋色”暗示了秋天即将远离,春天已经来临。
接下来,“斑斓彩鸟响啾啾”。
春天是百鸟争鸣的季节,诗中的这句描写表现出了大自然春天的声音和热闹。
各种色彩斑斓的鸟儿在树梢间歌唱,给人们带来了欢快和愉悦的心情。
最后,诗人以“春来百花娇欲动,和风轻拂柳丝飘。
万象更新人颜笑,好时光别有天桥。
”来总结整篇诗的主题。
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花儿都娇艳欲滴,摇曳着迎接春风的吹拂。
大自然万象更新,人们的心情也随之愉悦起来,好时光仿佛横跨在天空之上,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和期待。
通过这首《春望》古诗,诗人张若虚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他对美好春天的渴望和向往之情。
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而精准,语言优美流畅,给人一种视觉和心灵上的愉悦。
读完这首诗,让人仿佛置身于春天的美妙氛围之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和希望。
杜甫古诗《春望》
杜甫古诗《春望》杜甫古诗《春望》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杜甫古诗《春望》,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望》作者: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意思: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春望》注释:1.岳:此指东岳泰山。
2.岱宗:泰山亦名岱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3.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4.造化: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5.阴阳:这里指山北山南。
割:划分。
这句是说,泰山横天蔽日,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
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
6.决:张大。
眦:眼眶。
决眦形容极目远视的样子。
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
7.会当:一定要。
凌:登上。
《春望》写作背景: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
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
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
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春望》鉴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篇一开头描写了春望所见: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
古诗文《春望》赏析
古诗文《春望》赏析春望唐朝: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译文及注释【译文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长安城满目凄凉,到处草木丛生。
繁花也伤感国事,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增离恨。
多个月战火连续不断,长久不息,家书珍贵,一信难得,足矣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白了头发,越搔越稀少,少得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注释国:国都,即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被攻破。
深:茂盛;茂密。
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感时:感伤时局。
恨别:悲伤,悔恨离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互文,译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
惊:使……惊动。
烽火:古时边疆在高台上为报警点燃的火。
这里指战争。
家书:在一个远离家乡的地方,给家庭写的信。
(当时杜甫家住鄜(fū)州城外羌村)连三月:连续多个月。
抵万金:家书可值几万两黄金,极言家信之难得。
】抵:值。
白头搔更短:白头发越抓越少了。
白头:白头发。
搔:抓,挠。
短:少。
浑欲不胜簪: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浑:简直。
欲:将要;就要。
不:禁不住。
胜:能承受。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古代男子束发,所以用簪。
春望古今异义fanyi译文国都已被攻破,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长安城满目凄凉,到处草木丛生。
繁花也伤感国事,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增离恨。
多个月战火连续不断,长久不息,家书珍贵,一信难得,足矣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白了头发,越搔越稀少,少得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注释国:国都,即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被攻破。
深:茂盛;茂密。
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感时:感伤时局。
恨别:悲伤,悔恨离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互文,译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春望英语春望鉴赏【语句赏析】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
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
《春望》诗词
《春望》诗词《春望》诗词《春望》诗词1古诗原文平野春草绿,晓莺啼远林。
日晴潇湘渚,云断岣嵝岑。
仙驾不可望,世途非所任。
凝情空景慕,万里苍梧阴。
译文翻译平坦空旷的原野上,春天的芳草满是绿意,早晨的莺鸟在远方的树林间啼鸣。
阳光晴和,洒落在潇水与湘水的岸边沙洲,云朵断续不接,飘扬在岣嵝山的小峰上。
得道成仙是无从盼望的,世间也非我所能承受的居处。
沉思凝神也只能空自仰慕,那万里之外,卒于苍梧之野的舜帝英灵。
注释解释零陵:据《史记·五帝本纪》载,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汉建零陵郡。
隋文帝灭陈,统一南北,废零陵郡,置永州总管府。
零陵即永州。
潇湘:湖南潇水和湘江的合称。
潇水出自湖南永州市蓝山县紫良乡野狗山南麓,湘水出自广西兴安越城岭海洋山,二水自永州芝山苹岛汇合,自湘江发源地至衡阳,谓之潇湘,而大部分在永州境内,因而永州也有潇湘之称。
渚(zhǔ主):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岣嵝:衡山的主峰。
岑(cēn):岑崟(yín),山高峻貌。
司马相如《子虚赋》:“岑崟参差,日月蔽兮。
”此为岣嵝山之高峻。
仙驾:驾,特指大禹的车。
《辞源》:“古代神话传说,禹在此(岣嵝峰)得到金简玉书。
”凝情:凝,凝聚,集中,这里指怀着深情。
景慕:崇敬景仰。
苍梧:山名,即九嶷山,在今湖南永州。
阴:通荫。
诗文赏析唐代后期由于人烟稀少,蔡家机场一带的湘江东岸尚未开垦耕种,为一片平野。
“晓莺啼远林”,进一步说明此片平野面积广阔,一片葱绿的草地。
地势低平的湿地土壤中含氧低,不适林木生长,林木多分布平野边缘丘陵上,故曰“远林”。
“潇湘渚”即巴洲滩,诗人清晨泛舟而下,首先到达巴洲滩。
此时已早晨七八点钟,一个大好晴天,适宜诗人深入民间访问,考察风土民情。
“云断岣嵝岑”,岣嵝岑,乃指“衡山”,它的最高峰为祝融峰。
此句意含诗人北望长安,视线被“衡山”所挡。
这是诗人曲折表达受迫害的贬谪心情。
古史相传,大禹曾驱车到洞庭以南考察水情,禹是传说中的上古圣人之一。
《春望》古诗翻译及赏析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1、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2分)2、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
(2分)3、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所展示的情景。
(2分)4、“家书抵万金”传诵千古,请作简要赏析。
(2分)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名句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3分)7、请赏析“城春草木深”一句中的“深”字。
8、诗人时年四十多岁,却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原因是什么?9、诗的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10、首联中描写“城春草木深”的景象有什么用意?(2分)《春望》答案1、草、木、花、鸟。
2、尾联形象写出了诗人的苍老之态、苍老之快,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
3、示例一: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心里阵阵惊悸。
示例二:面对国家烽火连天的境况,花鸟也像人一样感时伤怀。
花上的露珠就像花儿流下的泪珠;鸟儿的鸣叫,也仿佛透露着惊恐。
4、“抵万金”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的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5、连三月对家乡和亲人强烈思念6、国都沦陷而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荒草满月,这种反筹强烈的景物描写手法。
捕彻地表达了詩人忧国伤时的思思感情。
7、“城春草木深”写作者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渲染了残破凄凉景象。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情,情景交融。
极富表现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春望》
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春望》由语文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①国:指京城长安。
②感时:感叹时事。
③花溅泪:看见花就泪水飞溅。
④鸟惊心:听到鸟的叫声使人心惊。
⑤烽火:这里指战争。
⑥抵:值。
⑦短:短少。
⑧浑:简直。
⑨簪:古代男子成年后把头发绾在头顶上,用一根簪别住。
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的长安城,杂草丛生,满目荒凉。
诗人忧时伤乱,触景生情。
全诗由「望」着笔,情景相融。
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由忧国到思家,情感愈来愈强、逐渐具体、逐渐深入。
读罢全诗,满腹焦虑、搔首而叹的诗人恍若眼前。
此诗以深沉凝练、言简意多闻名。
遣词用字,精当准确,含蕴丰富。
本文语文网,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更多内容请点击:小学语文必备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二十篇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