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常用检测指标

合集下载

水化验指标及方法

水化验指标及方法

水化验指标及方法
标题:水化验指标及方法
一、引言
水质检测是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的化验方法,可以准确地掌握水体中各种物质的含量,从而判断水体的质量。

本文主要介绍一些常见的水化验指标以及相应的化验方法。

二、水化验的主要指标
1. 溶解氧:溶解氧是指水中氧气的溶解量,它是评价水体自净能力的重要指标。

2. pH值: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性的重要参数,正常情况下,饮用水的pH值应在6.5-8.5之间。

3. 总硬度:总硬度是指水中钙、镁离子的总量,它影响到水的口感和对管道设备的腐蚀性。

4. 悬浮物:悬浮物是指水体中不溶于水的颗粒物,它直接影响水的透明度和颜色。

5. 重金属:如铅、镉、汞等,它们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影响,因此也是重要的化验指标。

三、水化验的方法
1. 溶解氧的测定:通常使用碘量法或电化学法进行测定。

2. pH值的测定:常用的方法是玻璃电极法。

3. 总硬度的测定:一般采用EDTA络合滴定法。

4. 悬浮物的测定:主要通过过滤和烘干法来测定。

5. 重金属的测定:常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或者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

四、结论
水化验是一项技术性强、要求高的工作,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水体的各项指标进行科学的化验,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水质问题,保障人们的饮水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水质常规指标检测方法

水质常规指标检测方法

水质常规指标检测方法水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而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因此,为了监测和评估水质的好坏,人们常常使用一些常规指标来进行水质检测。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水质常规指标检测方法。

1.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是反映水中存在的有机物总量的重要指标。

COD反映了水中存在的容易氧化的有机物的总量,而BOD则是指水中有机物在水中细菌分解的需氧量。

COD和BOD的测定方法可以采用标准溶液滴定法、光度法、电化学法等。

2.总悬浮物(TSS)总悬浮物(TSS)是指水中悬浮在其中的固体物质的总量,如泥沙、粒子等。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称重法、玻璃纤维过滤法、离心法等。

3.总溶解固体(TDS)总溶解固体(TDS)是指水中的所有溶解物质的总量,包括无机盐类、有机物、微量元素等。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蒸发法、电导率法等。

4.氨氮(NH3-N)和氮氟化物(NO3-N)氨氮(NH3-N)和氮氟化物(NO3-N)是水体中的重要氮源。

氨氮通常来自于有机废物的分解,而氮氟化物则主要来自化学肥料的使用。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分光光度法、电导率法等。

5.总磷(TP)和无机磷(PO4-P)总磷(TP)是指水中存在的所有磷元素的总量,主要来自于污水、农田排水等源。

而无机磷(PO4-P)则是指水中无机磷的含量,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分光光度法、离子色谱法等。

6.溶解氧(DO)溶解氧(DO)是指水中溶解的氧气分子的含量。

它是反映水体中生物活动情况和水体自净能力的重要指标。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溶解氧电极法、分光光度法等。

7.水温水温是反映水体热量状况的指标,也是水体的重要生态环境因子。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水温计法、红外线热像仪法等。

8.PH值PH值是指水体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用来反映水体的酸碱性。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玻璃电极法、酸碱指示剂法等。

9.电导率电导率是指水体导电能力的指标,可以反映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和种类。

水质常用检测指标

水质常用检测指标

水质常用检测指标水质检测是对水体中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进行测定、分析和评价的过程,以评估水体是否适合特定用途。

水质常用检测指标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学指标。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质常用检测指标。

一、物理指标1.温度:水体的温度对其化学和生物过程有重要影响,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单位进行测量。

2.浊度:水体中悬浮物的含量,浑浊度越高,水质越差。

浊度可用物理方法测量,如通过测定悬浮物对光线的散射程度来评估水体中悬浮物的含量。

3.色度:水体颜色的深浅程度,也可以通过物理方法测量。

颜色可能与有机物、金属离子或其他成分的存在有关。

4.密度:水体的密度也可以反映其质量,可通过密度计等工具进行测量。

二、化学指标1.pH值:反映水体的酸碱性,对水中物质的溶解和生物活性有重要影响。

常用pH计测量,pH值在1-14之间,pH<7为酸性,pH>7为碱性。

2.溶解氧(DO):水体中的氧气含量,生物生存和呼吸的必需物质。

可以通过溶解氧仪进行测量。

3.化学需氧量(COD):衡量水体中有机物氧化速度和氧化物质的总量。

常用的测量方法有开放反应法和封闭反应法。

4. 总悬浮物(TSS)和悬浮颗粒物(Suspended Particulate Matter,SPM):反映水体中悬浮物的总量和悬浮颗粒物的含量。

5.总溶解固体(TDS):水体中的总溶解物质的质量,包括常见的无机离子、溶解有机物以及其他溶解性物质。

6.氨氮(NH3-N)、亚硝酸盐氮(NO2-N)和硝酸盐氮(NO3-N):反映水体中氮的形态和浓度,也是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指标之一7.总磷(TP)和总氮(TN):反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指标,同时也是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

8.溶解性有机碳(DOC)和总有机碳(TOC):反映水体中有机物质的浓度,也可用作水质评价的指标。

9.重金属:水体中的铅、铬、汞等重金属元素具有毒性,对水质和水生态环境有潜在危害。

三、生物学指标1.叶绿素-a:水体中叶绿素-a的浓度可以反映蓝藻和其他浮游植物的存在和繁殖程度,也是评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指标。

常见水质监测指标

常见水质监测指标

常见水质监测指标水质监测是用来评估水体中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成分的方法。

常见的水质监测指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物理指标:1.温度:水体的温度对水生生物的生活和繁殖有重要影响,也与水体的物理化学过程密切相关。

2.浊度:浊度是水体中悬浮物质的数量和大小,是判断水体透明度的指标,也是评估水质的重要参数。

3.溶解氧:溶解氧是水体中溶解在其中的氧气,对于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生活有重要作用。

二、化学指标:1.pH值:pH值是表示水体酸碱性的指示物,通常以0-14的数值表示,通过衡量水体中氢离子的浓度来判断酸碱性。

2.氨氮:氨氮是水体中氨和氨化合物的总量,是评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和有机氮污染的重要指标。

3.总磷:总磷是水体中磷的总含量,是判断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和藻类过度生长的重要指标。

4.总氮:总氮是水体中氨、氮酸盐、硝酸盐等各种形态的氮的总和,是评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和氮污染的重要指标。

5.铁、锰:铁和锰是水体中常见的微量元素,超过规定标准可能会对健康和水体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三、生物指标:1.生物多样性指数:根据水体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评估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

2.水生生物群落结构:通过调查水体中水生动植物的物种组成和种群数量,反映水体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

3.指示生物:一些特定的有机体或微生物可以作为生态系统健康或特定污染物的指示物,如指示藻、水蚤等。

4.细菌指标:检测水体中肠道细菌等致病微生物的存在,评估水体是否受到粪便污染。

总体来说,水质监测指标的选取应综合考虑水质问题的特点和需要解决的水环境问题,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水体的健康状况和可能存在的污染问题,为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治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水质检测9项检测指标

水质检测9项检测指标

水质检测9项检测指标摘要:一、引言二、水质检测的重要性三、9 项检测指标概述1.总大肠菌群2.耐热大肠菌群3.肠道致病菌4.志贺氏菌5.沙门氏菌6.病毒7.化学需氧量8.生化需氧量9.总氮四、9 项检测指标的具体意义与作用五、我国水质检测的标准与要求六、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保障人们的饮水安全,水质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我国水质检测中的9 项检测指标,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水质检测的相关知识。

二、水质检测的重要性水质检测是评价水质优劣、确保饮水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检测各项指标,可以及时发现水质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此外,水质检测还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科学依据,以制定和执行相关的水质标准及政策。

三、9 项检测指标概述1.总大肠菌群:反映水中肠道致病菌的污染程度,间接反映水体的卫生状况。

2.耐热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潜在危害,是反映水质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

3.肠道致病菌:检测水中是否存在对人体肠道有致病作用的细菌。

4.志贺氏菌:志贺氏菌是导致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对人类健康有较大危害。

5.沙门氏菌:沙门氏菌可引起肠道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6.病毒:检测水中病毒污染情况,防止通过水传播的病毒性疾病。

7.化学需氧量:衡量水中有机物污染程度的指标,反映水体的有机物污染程度。

8.生化需氧量:反映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综合污染程度,是评估水体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参数。

9.总氮:衡量水中氮污染程度,对水体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四、9 项检测指标的具体意义与作用这9 项检测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水体的污染程度,有助于全面评估水质状况。

例如,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可以反映水体的有机物污染情况,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等可以反映水体的肠道致病菌污染状况。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更好地保障人们的饮水安全。

水质的检测标准

水质的检测标准

水质的检测标准水质的检测标准是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对于水质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水体的污染程度,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水质的检测标准通常包括了化学、物理和生物三个方面的指标,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指标的检测标准。

首先,化学指标是评价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见的化学指标包括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等。

pH值是反映水体酸碱程度的指标,通常来说,pH值在6.5-8.5之间是比较理想的。

溶解氧是水中溶解的氧气的含量,它直接关系到水体的生物活性,一般来说,河流和湖泊的溶解氧应该在5mg/L以上。

化学需氧量(COD)是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被氧化分解的需氧量,它是衡量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氨氮和总磷则是反映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指标,它们的过高含量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大量繁殖,从而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

其次,物理指标也是评价水质的重要依据。

物理指标包括水温、透明度、浊度、色度等。

水温是水体的温度,它直接影响水体的生物生长和化学反应速率,一般来说,水温在20-30摄氏度之间是比较适宜的。

透明度是水体透明程度的指标,它反映了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含量,透明度越高,水质越好。

浊度和色度则是反映水体浑浊程度和颜色深浅的指标,它们直接关系到水的视觉效果和生态环境。

最后,生物指标也是评价水质的重要依据。

生物指标包括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生植物等。

浮游生物是水体中悬浮在水中的微小生物,它们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反映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和污染程度。

底栖生物是生活在水底的生物,它们对水体的污染和富营养化有着很强的指示作用。

水生植物则是水体中的植物群落,它们可以反映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和水质的好坏。

综上所述,水质的检测标准是多方面的,包括了化学、物理和生物三个方面的指标。

只有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这些指标的检测标准,才能更好地保障水质的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希望本文能够对水质的检测标准有所帮助。

水质检测方法及参数对照

水质检测方法及参数对照

水质检测方法及参数对照水质检测是评估水体是否适合特定用途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收集水样品、测量水样品中特定化学物质或物理性质的浓度或水质参数,然后与特定标准进行对比以确定水质的质量。

1.pH值检测:pH值是衡量水的酸碱度的指标,通常使用酸碱滴定法或pH电极法进行测量。

pH值的合理范围是6.5-8.52. 溶解氧检测:溶解氧是水中可以支持生物生存的重要物质,通常使用溶解氧仪或溶解氧电极法进行测量。

溶解氧的标准浓度应该在5-10 mg/L之间。

3. 高锰酸盐指数检测:高锰酸盐指数反映了水体中的有机物和化学需氧量的含量,通常使用高锰酸钾滴定法进行测量。

高锰酸盐指数的标准浓度不应超过1.0 mg/L。

4. 氨氮检测:氨氮是水体中的一种重要污染物,通常使用尿素酶法或还原蒸馏法进行测量。

氨氮的标准浓度应低于0.15 mg/L。

5.总大肠菌群检测:总大肠菌群是水体中常见的细菌群体,通常使用MPN法进行测量。

合格的水体中不应含有总大肠菌群。

6.铜、铅、镉、汞等重金属检测:重金属对生物和环境都有很大的危害,通常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进行测量。

各种重金属的浓度应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

7.有机物检测:有机物通常通过化学分析或气相色谱法进行检测。

合格的水体中应该不含有害的有机物。

8.浊度检测:浊度是衡量水体中悬浮微粒数量的指标,通常使用浑浊度计或浑浊度传感器进行测量。

浊度的标准浓度由具体应用要求决定。

9.温度检测:水样温度对水的化学和生物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并且可以影响采样和检测的准确性。

温度的标准范围根据具体应用要求确定。

以上是常见的水质检测方法及参数对照。

对于不同的应用需求,还可能需要其他特定的检测方法和参数。

此外,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收集水样品并进行分析时还需要遵循严格的采样和实验室操作规程。

因此,在进行水质检测时应选择合适的方法,并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在水质分析中,有一些常用指标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水的质量。

这些指标包括 pH 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总溶解固体(TDS)和氨氮等。

本文将介绍并论述这些指标在水质分析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pH 值是衡量水的酸碱性的指标,它对水中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pH 值的正常范围是 6.5 到 8.5,超出这个范围的水可能对生物体造成伤害。

例如,过酸性的水会对水生生物的呼吸和繁殖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pH 值也会影响水中溶解物质的稳定性,从而影响水质。

溶解氧是衡量水中氧气含量的指标。

水中的溶解氧来自大气和生物活动。

溶解氧对水中的生物体生存至关重要,包括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

水中缺氧会导致水生生物死亡,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监测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可以及早发现水体中的缺氧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

化学需氧量(COD)是测量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指标。

有机物可能来自废水排放、农业和工业活动等。

高 COD 值表明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较高,这可能对水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通过对水样进行 COD测定,可以评估水体的有机物负荷,进而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来改善水质。

总溶解固体(TDS)是衡量水中溶解性无机盐的总浓度的指标。

这些无机盐可以来自天然的水源,也可以来自工业废水排放等。

高 TDS值可能会对水的味道、透明度和可使用性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在饮用水中高 TDS 值也可能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

因此,检测和监测水中的 TDS 值对于保护和改善水质是至关重要的。

氨氮是衡量水中氨氮含量的指标,氨氮是一种常见的水体污染物,来自农业和工业废水。

高氨氮含量可能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导致富营养化和藻类爆发。

监测水中的氨氮含量可以帮助我们及时采取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输入,保护水生态系统健康。

综上所述,pH 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总溶解固体和氨氮是水质分析中常用的重要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水的质量,及时发现水体污染问题,并采取措施保护和改善水生态系统。

水质检验指标

水质检验指标

水质检验指标水质检验是对水样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水质是否符合特定的标准和要求。

水质检验指标是衡量水质优劣的重要依据,通过检测不同的指标可以了解水样中的各种物质含量和水质状况。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水质检验指标及其意义。

1. pH值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程度的指标,它反映了水体中氢离子的浓度。

pH值的正常范围为6.5-8.5,超出这个范围可能会对水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如鱼类的生长和繁殖能力下降。

2. 溶解氧(DO)溶解氧是指水中溶解的氧气分子的含量,它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至关重要。

溶解氧的含量过低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缺氧现象,从而危害水生生物的健康。

3. 总悬浮物(TSS)总悬浮物是指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物质的总量,包括泥沙、污泥等。

高浓度的总悬浮物会使水变浑浊,影响水质和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4. 水温水温是指水体的温度,它对水生生物的生理活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5. 氨氮(NH3-N)氨氮是水体中的一种重要氮源,它主要来自于农业和工业废水的排放。

高浓度的氨氮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等有害藻类的大量繁殖,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6. 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指水中有机物氧化所需的氧气量,它反映了水样中有机物的含量和污染程度。

高浓度的COD值表明水体受到了有机污染物的严重污染。

7. 总磷(TP)总磷是衡量水体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它主要来自于农业、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

高浓度的总磷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华和水生生物死亡。

8. 高锰酸盐指数(KMnO4-I)高锰酸盐指数是一种衡量水体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氧化性的指标,它反映了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

高浓度的高锰酸盐指数表明水体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9. 氟化物(F-)氟化物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适量的氟化物可以预防牙齿疾病。

但是,高浓度的氟化物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如骨骼病变和牙齿病变等。

常见水质监测指标

常见水质监测指标

常见水质监测指标水质监测是评估水体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监测水体中的各种指标可以了解水体的污染状况和水质的优劣。

下面是常见的水质监测指标:1.pH值:pH值是评估水体酸碱性的指标。

pH值在0到14的范围内,7表示中性,小于7表示酸性,大于7表示碱性。

pH值受到二氧化碳、碳酸盐、硅酸盐等化学物质的影响,对于水体的生态和生物活动都有重要影响。

2.溶解氧(DO):溶解氧指水体中溶解在其中的氧气的含量。

溶解氧是大多数水生生物进行呼吸代谢所需的要素,用于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过低的溶解氧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缺氧,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3.电导率:电导率是测量水体中电流通过的能力,用于检测水体中的溶解性固体物质含量。

电导率与水中的溶解盐含量、温度和导电离子种类相关。

高电导率可能是水体污染迹象,表示水体中存在过多的溶解性离子或盐类。

4.温度:水体温度是水体热力学性质的重要指标。

温度对水中生物生长、溶解氧含量和其他物理和化学过程有重要影响。

温度升高会加速生物代谢,影响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

5.氨氮:氨氮是水体中存在的氨和氨态氮的总和,通常指代水体中潜在有毒的氨化合物。

水体中的氨氮来自农业和工业废水排放、肥料和动物排泄物等。

氨氮的过高含量会导致水质恶化,对水生生物有毒。

7.物理悬浮物:物理悬浮物包括水中悬浮的微小颗粒物质,如泥沙、有机碎屑、悬浮微生物和粉尘等。

过多的物理悬浮物会影响水体透明度,阻碍光合作用和水生生物生活。

8.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测量水中有机物质氧化分解所需氧气的指标。

高COD值代表水体中有机物质的含量较高,可能来自污水流入和工业废水排放。

高COD值可能降低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9.水中重金属:水中重金属是指水体中的铅、汞、铬、镉、砷等金属元素。

重金属是有毒的,可以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重金属在水体中的含量通常通过分析水样中的一部分来评估。

10.溶解沉积物:溶解沉积物是水中溶解的有机和无机物的总量,是评估水体的综合污染程度的指标。

水质常用检测指标

水质常用检测指标

水质常用检测指标水质检测是对水体中的各种化学、物理和生物指标进行分析和监测的过程。

准确的水质检测指标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水体的适用性和健康风险,并为精确的治理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以下是常见的水质检测指标:1.pH值:pH值表示水中溶解性酸或碱性物质的浓度,是衡量水体酸碱性的指标。

pH值影响水体的溶解度、生物可用性和废水处理等。

一般来说,水体的pH值越接近中性(7),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就越小。

2.溶解氧(DO):溶解氧是水中溶解的氧气的浓度,是水体中生物生存与繁衍的关键。

低溶解氧水体可能导致缺氧,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3.温度:水体的温度可以影响水中生物的新陈代谢和生态过程。

温度也是评估水体中水生生物群落的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

4.悬浮物和悬浮颗粒物:悬浮物和悬浮颗粒物是指水中悬浮的可见物质和微观颗粒物。

高悬浮物浓度可能导致水体浑浊,阻碍光合作用和水生生物生长。

5.高锰酸盐指数(CODMn):CODMn是测量水体中有机污染物浓度的指标,可以反映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

高CODMn值可能意味着有机污染物的输入,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6.化学需氧量(COD):COD是水体中按一定条件下需要消耗的氧气量的指标,它可以用来评估水体中有机物(包括可溶解和不可溶解的)的总含量。

COD值高通常说明水体中存在有机污染物。

7.氨氮(NH3-N):氨氮是指水体中存在的各种形式的氨杂质的总和。

高氨氮水体可能来自废水排放或化肥污染,对水体生态和生物造成危害。

8.总磷(TP)和总氮(TN):总磷和总氮是水体中的重要营养物质,与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水生生物的繁殖关系密切。

过高的总磷和总氮含量会引发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9.重金属:重金属如铅、铜、镉等是水体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高浓度的重金属会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10.水中微生物:水中微生物主要包括大肠杆菌、沙门菌等,可以作为水体卫生状况的指示物。

高浓度的微生物可能意味着水体存在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

水的检测标准

水的检测标准

水的检测标准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生活离不开清洁的水资源。

因此,对水质的检测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水的检测标准是保障水质安全的重要手段,下面我们将介绍水的检测标准及其相关内容。

一、水的理化指标检测标准。

1. pH值,水的酸碱度是影响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要求在6.5-8.5之间。

2. 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直接关系到水中生物的生存,一般情况下,溶解氧的含量应在5-9mg/L之间。

3. 高锰酸盐指数,该指标是反映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重要参数,一般要求在2mg/L以下。

4. 氨氮,水中的氨氮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要求在0.15mg/L以下。

5. 铅、汞、镉等重金属,重金属对人体健康有害,因此检测其含量是十分重要的。

二、水的微生物指标检测标准。

1. 总大肠菌群,是反映水中细菌污染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要求在100个/L以下。

2. 大肠杆菌,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是判断水质是否受到粪便污染的重要手段,一般要求不得检出。

三、水的有机物指标检测标准。

1. 水中有机物的检测一般包括挥发酚、苯系物、多环芳烃等,这些有机物对水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有必要进行检测。

2. 有机磷、有机氮等有机物的检测也是水质检测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水的放射性指标检测标准。

1. 放射性核素的检测是为了防止水源受到放射性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对水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进行检测是必要的。

五、水的检测方法。

1. 传统的水质检测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滴定法、电化学法等。

2.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的水质检测方法也不断涌现,如光谱分析法、电化学传感器法等。

六、水的检测标准的意义。

水的检测标准是保障水质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水质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水质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人民生活用水的安全。

七、结语。

水的检测标准是保障水质安全的重要手段,只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水质检测,才能确保人民饮用水的安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水质检测21项指标

水质检测21项指标

水质检测21项指标1.pH值:反映水体的酸碱度,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有影响。

2. 溶解氧:反映水体中氧气的含量和分布情况,对水生生物生存和水体的自净能力有影响。

3. 总氮:包括氨氮、无机氮和有机氮等,是衡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的指标。

4. 总磷:是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指标。

5. 氨氮:反映水体中污染物的含量,对水生生物健康有影响。

6. 高锰酸盐指数:反映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和氧化能力,也是衡量水体污染程度的指标。

7. 五日生化需氧量:反映水体中有机物的分解速度和水体的自净能力。

8. 氟化物:对人类和动物的骨骼和牙齿有影响。

9. 硫酸盐:反映水体中硫酸盐含量,对水生生物有影响。

10. 氯化物:反映水体中盐分含量,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有影响。

11. 沉淀物:反映水体中悬浮物的含量,对水体透明度和水生生物生存有影响。

12. 铜:反映水体中重金属含量,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有影响。

13. 铅:也是反映水体中重金属含量的指标,对人类健康有影响。

14. 锌:也是反映水体中重金属含量的指标,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有影响。

15. 镉:反映水体中重金属含量,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有影响。

16. 汞:反映水体中重金属含量,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有影响。

17. 氰化物: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有影响。

18. 石油类:反映水体中石油类物质的含量,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有影响。

19. 氯气消毒副产物:反映水体中氯气消毒后产生的物质含量,对人类健康有影响。

20. 铵盐:反映水体中污染物的含量,对水生生物健康有影响。

21. 长时间均匀接触生物毒性:反映水体中对生物有害的物质含量和毒性程度。

水质常用检测指标

水质常用检测指标

水质常用检测指标物理指标是指通过观察和测量水体的物理性质来评价水质状况的指标,主要包括温度、溶解氧、浊度、色度和细菌群落等。

温度是指水体的热量状况,可以通过测量水体的温度来了解水的物理状态。

溶解氧是指水中溶解了的氧气的含量,是水体生物生存所必需的要素,常用于判断水体富氧或缺氧的程度。

浊度是指水体中存在的悬浮颗粒或胶体微粒的浓度,常用于衡量水体的清澈程度,也可以反映水中悬浮物污染的情况。

色度是指水体的颜色深浅、透明度的指标,主要受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影响。

细菌群落是指水体中存在的细菌种类和数量的综合指标,常用于评估水质的卫生状况。

化学指标是通过测量水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来评价水质状况的指标,主要包括pH值、溶解性无机物、溶解性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等。

pH值是指水体的酸碱度,可以反映水体的物理化学状况,影响水中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溶解性无机物是指水中溶解了的无机物质的浓度,如氨氮、硝酸盐和磷酸盐等,常用于评价水体中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程度。

溶解性有机物是指水中溶解了的有机物质的浓度,如有机碳、化学需氧量和生化需氧量等,可以反映水体的有机污染状况。

营养物质是指水中溶解了的营养元素的浓度,如氮、磷等,常用于评估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生物学指标是通过观察和测量水体中生物组成和数量来评价水质状况的指标,主要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鱼类等。

浮游植物是指水体中漂浮的微型植物,如藻类,可以反映水体富营养化和叶绿素含量。

浮游动物是指水体中漂浮的微小动物,如浮游甲壳类和轮虫,可以反映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和富营养化程度。

底栖动物是指生活在水底的动物群落,如苔藓动物和蠕虫,可以反映水体的底质状况和生物环境。

鱼类是指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如鱼类,可以反映水体中水质状况和生物群落的稳定性。

总之,水质常用检测指标包括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物学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观察和测量,可以科学客观地评价水体的水质状况,并为水污染的控制和治理提供依据。

水质指标检测方法

水质指标检测方法

水质指标检测方法
水质指标检测方法是用于评估水体质量的一种方法,通过测定水中的各种指标,可以判断水质是否符合特定的标准或要求。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水质指标检测方法及其原理:
1. pH值检测: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性的指标。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使用酸碱指示剂或电极测量仪器测定水样的pH值。

在酸性条件下,pH值低于7;在碱性条件下,pH值高于7。

pH值的测定对于了解水体的酸碱性及其对生物的影响非常重要。

2. 溶解氧检测:溶解氧是水体中的一种重要指标,直接影响水中生物的存活和繁殖。

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溶解氧仪、电极法和化学分析法。

通过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可以判断水体的富氧程度,以及水中是否存在富营养化等问题。

3. 高锰酸盐指数检测:高锰酸盐指数是衡量水体中有机物或无机物的氧化性的指标。

常用的测定方法是利用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法,将高锰酸钾溶液滴入水样中,根据颜色变化来判断水样的高锰酸盐指数。

高锰酸盐指数的增加可能表明水体中存在有机物的污染。

4. 氨氮检测:氨氮是一种常见的水质指标,它通常来自于废水排放和有机物分解。

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分光光度法、电极法和化学分析法。

氨氮浓度的增加可能会导致水体中的富营养化和水生生物的死亡。

除了上述常见的水质指标检测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检测方法,如总磷、总氮、COD(化学需氧量)等。

每种指标都有其特定的检测方法和标准,通过综合评估这些指标的结果,可以对水体的质量进行判断和分析。

水质指标检测方法的应用可以帮助水环境管理者和相关研究人员了解水体的污染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和改善水质。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1、有机化学指标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简称DO)指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O2),简称DO)。

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大气压、水温及含盐量等因素有关.大气压力下降、水温升高、含盐量增加,都会导致溶解氧含量减低。

一般清洁的河流,DO可接近其温度的饱和值,当有大量藻类繁殖时,溶解氧可能过饱和;当水体受到有机物质、无机还原物质污染时,会使溶解氧含量降低,甚至趋于零,此时厌氧细菌繁殖活跃,水质恶化。

水中溶解氧低于3~4mg/L时,许多鱼类呼吸困难,窒息死亡.溶解氧是表示水污染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简称COD)化学需氧量是指以重铬酸钾(K2Cr2O7)或高锰酸钾(KMnO4)为氧化剂,氧化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所消耗氧化剂的量,结果折算成氧的量(以mg/L计)。

水中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物和亚xiao 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无机物。

化学需氧量反应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基于水体被有机物污染是很普遍的现象,该指标也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之一,在与水质有关的各种法令中均采用它作为控制项目。

注:我国颁布的环境地面水质标准(1988年)中,规定了以酸性重铬酸钾法测得的COD值称为化学需氧量,(简称CODCr),而将高锰酸钾法测得的COD值称为高锰酸盐指数,(简称CODMn)。

高锰酸盐指数,耗氧量(CODMn)高锰酸盐指数,又称为耗氧量,是反映水体中有机及无机可氧化物质污染的常用指标。

定义为:在一定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氧化水样中的某些有机物及无机还原性物质,由消耗的高锰酸钾量计算相当的氧量。

它反映了水中悬浮和溶解的可被高锰酸钾氧化的那一部分无机物和有机物的量。

高锰酸盐指数在以往的水质监测分析中,亦有被称为化学需氧量的高锰酸钾法。

但是,由于这种方法在规定条件下,水中有机物只能部分被氧化,并不是理论上的需氧量,也不是反映水体中总有机物含量的尺度,因此,用高锰酸盐指数这一术语作为水质的一项指标,以有别于重铬酸钾法的化学需氧量,更符合于客观实际。

水质检测常规8项

水质检测常规8项

水质检测常规8项一、总大肠菌群检测总大肠菌群是反映水中肠道致病菌和其他微生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通过检测总大肠菌群的数量来评估水质是否达标。

常用的方法是采用膜过滤法或多管发酵法。

二、氨氮检测氨氮是水中常见的有机氮污染物之一,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养殖业和工业废水。

氨氮的含量超标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对水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氨氮检测方法有Nessler法、蒸馏-滴定法等。

三、化学需氧量(COD)检测化学需氧量是测量水中有机物氧化分解所需的化学氧量。

高COD 值表明水中有机物含量较高,可能存在有机污染物。

COD检测方法有开放反应法、封闭反应法等。

四、总悬浮物检测总悬浮物是水中悬浮在其中的可视颗粒物质的总量,包括泥沙、浮游生物等。

高浊度水体会影响水的透明度和光合作用,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滤膜法、离心沉降法等。

五、总磷检测总磷是水体中的一种重要无机营养盐,过高的总磷含量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大量繁殖,破坏水生态平衡。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分光光度法、分子荧光法等。

六、重金属检测重金属是水体中的常见污染物之一,包括铅、镉、汞等。

这些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和水生态环境都具有潜在的危害。

重金属的检测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

七、pH值检测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性的指标,对水中生物的生长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pH值的检测方法有玻璃电极法、指示剂法等。

八、溶解氧检测溶解氧是水体中溶解的氧气分子,是维持水生态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

低溶解氧会导致水体缺氧,影响水中生物的呼吸和生长。

溶解氧的检测方法有电极法、亚硝酸盐还原法等。

水质检测常规8项包括总大肠菌群、氨氮、化学需氧量、总悬浮物、总磷、重金属、pH值和溶解氧。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量和评估,可以了解水体污染状况和对环境的影响,为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各项指标的检测方法各有特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检测方法进行水质监测,确保水质安全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水质检测42项常规指标所需仪器试剂

水质检测42项常规指标所需仪器试剂

水质检测42项常规指标所需仪器试剂一、42项检测指标根据农村饮水水质特点和现行国家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以及《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农村饮水安全水质中心建设导则》,水质检测指标为《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的42项水质常规指标。

水质检测中心检测指标即:1、感官性状4项:色度(度)、浑浊度(NTU)、臭和味(描述)、肉眼可见物。

2、一般化学指标13项:pH、铝(mg/L)、铁(mg/L)、锰(mg/L)、铜(mg/L)、锌(mg/L)、氯化物(mg/L)、硫酸盐(mg/L)、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mg/L以CaCO3计)、耗氧量(mg/L)、挥发酚类(以苯酚计,mg/L)、阴离子合成洗涤剂(mg/L)。

3、毒理指标15项:砷(mg/L)、镉(mg/L)、铬(六价,mg/L)、铅(mg/L)、汞(mg/L)、硒(mg/L)、氰化物、氟化物(mg/L)、硝酸盐(以N计)(mg/L)、三氯甲烷(mg/L)、四氯化碳(mg/L)、溴酸盐(使用臭氧时,mg/L)、甲醛(使用臭氧时,mg/L)、亚氯酸盐(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时,mg/L)、氯酸盐(使用复合二氧化氯消毒时,mg/L)。

4、微生物学指标4项:菌落总数(CFU/mL)、总大肠菌群(MPN /100mL)、耐热大肠菌群(MPN /100mL)、大肠埃希氏菌(MPN /100mL)。

5、与消毒有关的指标4项:应根据水消毒所用消毒剂的种类选择检测指标,游离余氯(mg/L)、臭氧(mg/L)、二氧化氯(mg/L)、一氯胺(总氯,mg/L)。

6、放射性指标2项:总α放射性、总β放射性。

说明:根据卫生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关于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卫生学评价和水质卫生监测工作的通知(卫疾控发〔2008〕3号)附件内容要求监测指标包括:1.感官性状4项:色度(度)、浑浊度(NTU)、臭和味(描述)、肉眼可见物。

2.一般化学指标9项:pH、铁(mg/L)、锰(mg/L)、氯化物(mg/L)、硫酸盐(mg/L)、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mg/L以CaCO3计)、耗氧量(mg/L)、氨氮(mg/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指标:1总大肠菌群:在饮用水的微生物安全监测中,普遍采用正常的肠道细菌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而不是直接测定肠道致病菌。

2耐热大肠菌群:作为一种卫生指标菌,耐热大肠菌群中很可能含有粪源微生物,因此耐热大肠菌群的存在表明可能受到了粪便污染,可能存在大肠杆菌。

但是,耐热大肠菌群的存在并不代表对人有什么直接的危害。

3大肠埃希式杆菌:即大肠杆菌,正常栖居条件下不致病。

但若进入胆囊、膀胱等处可引起炎症。

若在水和食品中检出此菌,可认为是被粪便污染的指标,从而可能有肠道病原菌的存在。

因此,大肠菌群数(或大肠菌值)常作为饮水和食物(或药物)的卫生学标准。

(国家规定,每升饮用水中大肠杆菌数不应超过3个)4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如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和时间、PH值、需氧性等)所取1ml(g)检样中所含菌落的总数。

主要作为判定食品被污染程度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对食品被污染程序的标志,也可以应用这一方法观察细菌在食品繁殖的动态,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

毒理指标:1砷:砷化合物有剧毒,容易在人体内积累,造成慢性砷中毒。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水体中砷的最高饮用标准值为0.0lmg/L ,我国的最高饮用标准值为0.05mg/L 。

饮水除砷是防治地方性砷中毒的关键措施。

2镉:毒性是潜在性的。

即使饮用水中镉浓度低至0.1mg/L,也能在人体(特别是妇女)组织中积聚,潜伏期可长达十至三十年,且早期不易觉察。

所以国家对镉的限制非常严格,饮用水控制在0.005mg/L以下。

3铬(六价):六价铬是一种常见的致癌物质,对人体和农作物均有毒害作用。

它能降低生化过程的需氧量,从而发生内窒息,铬盐对肠胃均有剌激作用。

铬的化合物在工业上应用较多,如电镀、化工、印染等行业都含有三价铬或六价铬的废水排出,使局部地区受到铬的污染。

废水或者雨水等的冲刷,使铬侵入饮用水中,国家规定饮用水中含铬(六价)量不得超过0.05mg/L。

4铅:很多工业废水、粉尘、废渣中都含有铅及其化合物,进入饮用水可造成污染。

铅可与体内的一系列蛋白质、酶、氨基酸的官能团相结合,干扰机体许多方面的生化和生理活动。

世界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人体每人每周耐受量为0.3mg,研究表明,饮用水中铅含量为0.1mg/L时,可能引起血铅浓度超过30μg/100ml,这对儿童是过高的,成人每日摄入铅量大于230μg,则超过人体耐受量。

我国规定饮用水中铅含量不得超过0.01mg/L。

5汞:人的中毒剂量为0.1~0.2g,致死量为0.3g。

有机汞的毒性比无机汞大。

饮水中的汞主要是无机汞,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机汞,并可通过食物链在水生生物(如鱿、贝类等)体内富集,人食用后,可引起慢性中毒,损害神经和肾脏,如日本所称的“水俣病”。

基于其毒理性和蓄积作用,标准限值为0.001mg/L。

6硒:水中硒除地质因素外,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

硒是人体必备元素,对人体中辅酶Q的生物合成很重要,而辅酶Q存在于心肌,可防止血压的上升。

硒的化合物对人和动物均有毒,有明显的蓄积作用,可引起急、慢性中毒,破坏一系列的生物酶系统,对肝、肾、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有破坏作用。

根据硒的生理作用及毒性,标准限值为0.01mg/L。

7氰化物:氰化物是剧毒物质,对人的致死剂量为1mg/kg,污染来源于电镀、炼金、热处理、煤气、有机玻璃、苯、照相及农业生产的废弃物中。

氰化物进入人体,快速从黏膜吸收,在血液中生成血红蛋白而呈中毒症状,可引起细胞内知悉,组织缺氧,导致脑组织首先受损,而呼吸中枢麻痹常为其中毒的致死原因。

动物实验表明:氰化物剂量为0.025mg/kg时,大鼠的过氧化氢酶增高,条件反射活动有变化,剂量为0.05,mg/kg时无异常变化。

考虑到氰化物毒性很强,标准限值为0.05mg/L。

8氟化物:地面水中氟含量偏高往往是由于工业废水污染的结果,氟是人体微量元素,能保护牙齿,抑制细菌引起的糖分解所需的酶,饮水含氟量低于0.5mg/L时易产生龋齿,高于1.0mg/L时又容易发生氟斑牙。

综合考虑饮水中氟含量为1.0mg/L时对牙齿的轻度影响和氟的防龋作用,以及我国广大的高氟区饮水进行除氟或更换水源的经济代价,标准限值为1.0mg/L。

9硝酸盐:有资料表明,当饮用水中的硝酸盐大于10mg/L时,对儿童可能有危害,是因为其还原成亚硝酸盐之后,可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

因地下水的含量比地面水高,综合考虑硝酸盐标准限值(以N元素计)为地面水10mg/L,地下水20mg/L。

10三氯甲烷:即氯仿,有潜在的致癌危险性,一般是因饮用水氯化物消毒而残留于水中,会对动物和人的肝和肾造成损伤与破坏,包括坏死和硬化,基于此结合我国国情,对三氯甲烷标准限值为0.06mg/L。

11四氯化碳:具有多种毒理效应,包括致癌性、对肝和肾的损害,急性中毒症状为呼吸困难、紫绀、蛋白尿、血尿、黄疸、肝肿大等,以前我国规定每升水不得超过0.003mg,现在则规定不能超过0.002mg/L。

12溴酸盐:水中一般不存在溴酸盐,但矿泉水之类的饮用水通常用臭氧消毒,可产生无机消毒副产物溴酸盐,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其列为2B级致癌物,长期摄入会大大增加肾癌、甲状腺和腹膜间皮瘤的发病率。

参照WHO的建议,我国将水中溴酸盐标准限值定为不得超过0.01mg/L。

13甲醛:饮用水中甲醛的来源主要是工业废水的排放和水中天然有机物(腐殖质)在臭氧化,氯化过程中氧化的产物。

IARC将甲醛列为2A类致癌物,我国规定饮水中甲醛含量不得超过0.9mg/L。

14亚氯酸盐、氯酸盐:是由于使用二氧化氯对饮水进行消毒所产生的产物,一般来说对人体产生的损害不大,长期大量饮用会产生血红素增高,但仍在正常范围内,IARC将亚氯酸盐列为对人的致癌性尚无法分类(3类)。

我国根据WHO的建议值规定饮用水中亚氯酸盐不得超过0.7mg/L。

感官性质和一般化学指标:1色度:色度通常来自带色的有机物、金属或高色度的工业废水污染。

色度大于15度(铂钴色度单位)时,多数人可察觉,大于30度时,所有人均可察觉并感到嫌恶。

因此,标准限值为15度。

2浑浊度:浑浊度是由于水中存在泥沙、胶体物、有机物、微生物等造成的,它与河岸的性质、水流速度、工业废水的污染有关,是衡量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浑浊度在10度(散射浑浊度单位/NTU)时,使人普遍感到浑浊,超过5度即可引起人们的注意,我国现行标准限值为1度,特殊情况下不超过5度。

3水的臭和味:水臭的产生主要是有机物的存在,或生物活性增加的表现,或工业污染所致。

饮用水正常味道的改变,可能是原水水质的改变,或者处理不充分,也可能因受二次污染所致。

嗅味是人们饮水时最直接最早的质量参数之一,出现异常嗅味可能是水质污染的信号,故规定正常饮用水不得出现异嗅、异味。

4肉眼可见物:水源水中的肉眼可见物包括各种可能的杂质。

如果自来水含有这些物质则可能引起用户不满,常见的肉眼可见物有,悬浮固体、水面飘浮物、沉积物、微生物和未成熟的幼体等,这些物质可能导致疾病流行等,故饮水标准为“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

5pH:天然水的pH值在6.5~8.5之间,在水的净化处理过程中,由于投加处理剂、液氯等,可使pH值发生变化,碱性水有倾向沉淀作用,但对氯化消毒的效果有所降低,酸性水有侵蚀作用,影响水质。

我国规定饮用水的标准限值为6.5~8.5.6铝:天然水中的铝含量很低,饮用水中的铝多数来自含铝的水处理剂。

有资料表明:铝与老年痴呆有关,且可抑制胃液和胃酸的分泌,使胃蛋白酶活性下降,导致甲状旁腺的亢进。

鉴于此,我国规定饮用水中铝的标准限值为0.2mg/L。

7铁: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天然水中广泛存在,饮用水含铁量增高可能来自铁管道以及含铁的各种水处理剂。

含铁量过高的水在管道内易生长铁细菌,增加水的浑浊度,当含铁量在0.3mg/L时,色度为20度,在0.5mg/L时,色度大于30度,在1.0mg/L 时,水有明显金属味,难以饮用。

铁的标准限值为0.3mg/L。

8锰:锰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水中的锰来自自然环境或工业废水污染。

锰在水中较难氧化,在净化处理过程中较难去除,水中有微量锰时,呈现黄褐色。

锰的氧化物能在水管内壁上逐步沉积,在水压波动时可造成黑水现象。

锰在浓度超过0.15mg/L时,能是衣物和固定设备染色,在较高浓度时产生不良味道。

故标准限值为0.1mg/L。

9铜:水中铜多数来自工业废水污染,或用以控制水中藻类繁殖的铜盐。

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铜的毒性小,但过量的铜是有害的,如口服100mg/L可引起恶心、腹痛,长期摄入可引起肝硬变和神经系统失常病状。

资料表明:水中含铜量达5mg/L时,水显色并带有苦味;达1.5mg/L时,有明显的金属味;超过1mg/L,可使衣物器皿染成绿色。

故标准限值为1.0mg/L。

10锌:天然水中含锌量很低,饮用水中含锌量增高可能来源于镀锌管道和工业废水。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锌的毒性很低,但摄入过多则刺激胃肠道和产生恶心,口服1g的硫酸锌可引起严重中毒,水中含锌10mg/L时,呈现浑浊;5mg/L时,有金属涩味和乳白光色,故标准限值为1.0mg/L。

11氯化物:地面水和地下水都含有氯化物,水中的氯化物来自流过含氯化物的地层,海洋水、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污染,自来水采用液氯消毒时,能增加氯化物的含量。

氯化物是人体需要的元素,氯过高会对配水系统有腐蚀作用,故对氯化物的限值为250mg/L。

12硫酸盐:天然水中普遍含有硫酸盐。

硫酸盐过高,主要是矿区重金属的氧化或工业废水污染的结果,水处理中硫酸铝净水剂的使用可明显地增加硫酸盐浓度。

硫酸盐过高易导致锅炉结垢,引起不良的水味和具有轻泻作用,一般而言,饮用水中硫酸盐浓度大于750mg/L时有轻泻作用,浓度为300~400mg/L时,开始察觉有味,在200~300mg/L 时无明显异味,故标准限值为250mg/L。

13溶解性总固体:水中溶解性固体主要包括无机物,主要成分为钙、镁、钠的重碳酸盐、氯化物和碳酸盐,高于1200mg/L可产生苦咸味,故规定标准限值为1000mg/L。

14总硬度:水的硬度是由溶解于水中的多种金属离子产生的,主要是钙,其次是镁。

人饮用高硬度的水可引起胃肠功能的暂时性紊乱,据国内报道,饮用总硬度为707~935 mg/L的水,第二天人出现不同程度腹胀、腹泻和腹痛等肠道症状。

此外,硬水易形成水垢,故国内标准限值为450 mg/L(以碳酸钙计)。

15耗氧量:耗氧量代表水中可被氧化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的总量,为有机污染物的主要化学指标。

饮水中耗氧量高说明有机物量较多,经加氯消毒后产生的有害副产物也增多,使水的的致突变性增强,对人体健康有长远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